時間:2023-02-27 11:21: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校本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XX省2020年“國培計劃”項目實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國培工作計劃》(無教職成〔2020〕1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培訓主題
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側重于“教育信息化推進與實施策略(課堂教學應用)”和“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管理與使用(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備課、教學和研討交流)”。
二、培訓對象
我市鄉村學校學前教育、小學和初中所有教師
三、培訓目標
依據教育部《送教下鄉培訓指南》,圍繞年度培訓主題,依托市級教師培訓團隊,整合區域外專家資源,采取任務驅動方式,開展送教下鄉培訓。
送教下鄉培訓重在推動培訓團隊深入課堂、現場指導,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送教下鄉培訓帶動校本研修,創新鄉村教師培訓模式,提升鄉村教師培訓實效。
四、培訓形式
網絡研修(16學時)、“送教+集中”(32學時)、校本研修(24學時)。
五、具體實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網絡研修:培訓時間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遠程機構組織實施。
(二)送教下鄉
2020年國培送教下鄉培訓覆蓋全部鄉村教師和所有學科,與全員培訓有機整合,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按照問題診斷、研課磨課、成果展示和總結提升四個環節組織實施。
1.主要學科(小學語文、小學數學等)送教以片區(全市共分為5個片區)為單位,小學科(音、體、美等)以市區為單位,整合全員培訓完成。片區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南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鄉培訓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公室和各學科指導小組具體實施,總體安排如下:
(1)問題診斷: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公室組織6個小組(小學語文組、小學數學組、初中語文組、初中數學組、初中英語組及學前教育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至4次問題診斷工作。問題診斷結束后,向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以下簡稱項目辦)提交診斷報告。項目辦將組織學科專家對診斷報告進行分析、審核并形成最終報告。
(2)研課磨課:
11月-12月中旬,在問題診斷報告的基礎上,緊扣本年度培訓主題,項目辦將分片開展研課磨課活動。各指導小組在研課磨課結束后向項目辦提交一期培訓簡報。研課磨課的具體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鄉成果展示活動將結合全員培訓名師展示活動,于2021年3、4月份組織實施。
(4)總結提升:2021年4月份,開展優秀課例評選(論文和優質課評比,評比文件將于年底前出臺)、進行培訓總結、績效考核評估、調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訓規劃等活動。
為切實減輕基層教師的負擔,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實效,本學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過“中國教師研修網”上的個人學習平臺,實行無紙化考核。考核內容共三項:
1.立足日常的教學教研工作,以上課、聽課和研討為主要活動形式,每位參訓學員將個人聽課記錄或參加主題研討記錄,拍成圖片,以JPG格式上傳,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層學校為主體,要求各校對參訓教師提交的聽課記錄或參加主題研討記錄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后由基層學校教務部門在聽課記錄封面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再由教師個人拍照,以JPG格式上傳;
一、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學歷教育的校本化
學歷教育是教師研修的內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拓寬教師的知識背景,改善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傳統的教師學歷教育以函授為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存在的問題:一是集中面授時間長,工學矛盾大,進修成本高;二是專業設置少,不可能顧及到中小學每一個專業的所有教師;三是內容也只能以經院式通識性的理論課程為主,以致出現學歷提升了,文憑拿到了,但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為了搞好學歷教育,我們提出開拓創新,努力使學歷教育校本化。我們和西南大學網絡教育學院聯合辦學,通過遠程網絡,讓教師不受時空的限制,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學歷提升的教育。我們面向中小學各學科教師開設了27個本、專科專業,參加學習的教師結合本職工作通過在崗自學教材、教授視頻輔導、同事互助研討、網上作業答疑等多種形式進行個性化的校本化的學,深受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歡迎,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學歷教育的校本化。2005年以來,我市網絡學歷教育共錄取2535人,至2010年已有1524人順利畢業,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二、因地制宜,不斷追求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校本化
我們所說的教師非學歷繼續教育,主要有兩種:一是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每一個在職教師每年必須完成的一定課時的專業教育,這是一種全員的非學歷繼續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或業務部門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組織開展的各類專題或骨干培訓,如校長及各層級學校管理干部的培訓,各學科新教師或骨干教師培訓等。十一五以來,我們采用了兩項措施:一是通過網絡實施全員的非學歷繼續教育。(1)與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合作。我們與北京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合作,為中小學教師開設的270多個專題和課程,每年組織需要參加全員培訓、需要完成繼續教育課時的數千名中小學教師,結合本校本崗位本人的具體實際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的校本培訓。(2)提供校本化繼續教育平臺。我們根據具體情況,自主研發,通過自學教材、視頻輔導、網上討論、網上作業、網上考核等方式,對全市的中小學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與創新能力”、“有效教學、”“塑健康心理,做陽光教師”的全員遠程非學歷繼續教育,為所有需要完成繼續教育課時的教師提供了校本化的繼續教育平臺。
二是將各類專題培訓班辦到基層的學校,實現教師研修的校本化。近年來,我們和以往一樣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委托,舉辦了各種專題培訓班,有校長培訓班、教導主任培訓班、小學(語文、數學、外語)骨干教師培訓班、初中(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骨干教師培訓班等。為了使這一類專題骨干培訓實現校本化,這幾年除了理論的通識的專家講座集中在進修學校進行外,更多地把培訓班放到基層學校。在培訓中,做到培訓工作與學校的管理實踐和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聽匯報、看資料、開座談會、問卷調查、觀摩活動、聽課評課、研討交流等形式,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將培訓落到實處。
三、以課題為抓手。對實驗學校進行校本研修的指導
為了適應形勢,努力實現教師研修的校本化,十一五期間我申報了“校本研修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市級重點立項課題。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除了組織本校的專業教師進行理論的研究外,還組織一批有豐富經驗的地方專家對實驗學校進行校本研修的指導。五年來,我們結合課題組年度的工作會議,分別到昭關中學、丁伙中學、雙溝中學、昭關小學、丁伙小學等實驗學校進行現場的研修指導。專家組幫助學校分析學校的教師隊伍狀況和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狀況,總結經驗,肯定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還幫助學校制定新一輪的校本研修計劃。幾年實踐下來,效果顯著,反響很大。《人民教育》、《江蘇教育通訊》等報道了丁伙中學、雙溝中學在這方面的做法,我們通過各種會議、培訓班和刊物、教苑網向全市推廣,起到了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功效。
根據市骨干教師的整體培訓精神,遵循小學數學骨干教師成長規律,滲透“教學科研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國教育學會、市教科所、區教培中心資源,堅持按需施教,學、研、用結合,突出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先進性,探索優質、高效、開放的培訓模式,以“研究課堂教學、追求高效教學”為主要實踐內容的教師文化;引導學員主動地與教學實踐對話、與骨干班成員對話、與自我對話,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從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學生、教師的行為;從重組織活動到重在培育研究狀態;從關注狹隘經驗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養適應21世紀教育改革和新課程實施需要,具有現代教育素質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市小學數學骨干教師,以促進我市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推動我市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二、工作目標
1、研究課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深入實踐,提升教師的素質和實踐智慧。
3、持續發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4、經驗重組,促進骨干教師回學校后對校本教研的縱向發展。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師德修養”為核心。具體分為以下三大板塊:1、新理念;2、理論與技能;3、課堂實踐。
1、新理念
了解社會和時代對教師的要求,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心理培訓,提高參培教師的職業修養,促進進教師的成長。
2、理論與技能。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相關學科知識、課堂教學技能、課堂觀察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參培教師理論文化素養,開拓視野,確立現代數學教學觀念,增強理論思維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3、課堂實踐。
學員深入到各個學校,通過課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常規,跟隨指導教師聽隨堂課,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備課、說課、評課,每人至少上一節研究課。
四、研究方法
利用課堂觀察技術,改進行為的行動研究為主要方法。以“問題”為中心,將課堂中的問題轉化為專題,整合相關資源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五、研究途徑
(一)專題研究課
采取“行動教育”模式開展工作,專題研討“教師大比武”的各種課題。以課例為載體,強調專業引領和行為跟進,通過骨干班學員共同研究,來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
第二階段的專題研究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步驟開展研究:
1、由“區教師大比武”上交的初賽中選拔出研究的課例;
2、分成26個培訓班學習小組,配備導師,并和參加賽課的教師隨機抽簽形成“學習共同體”;
3、針對抽取的課例研究并圍繞主題,學科組進行集體研討,形成同課異構研究方案;
4、“學習共同體”根據研討內容,撰寫課堂教學反思,上傳博客圈;
5、由學員組長召集組員對活動進行總結,指定推薦組員就每次活動進行專題綜述。
(二)課堂問題研究方法途徑
以“區數學教師大比武”的課例為研究載體,研究這些課例中發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現象,以科學的態度、運用科學的方法及教育學、心理學原理,進行認真的調查、研討、分析,力求探求事件或現象背后的本質原因,從而改進課堂中的教師行為以及與課堂相關的組織管理行為。
1、多形式經驗重組。倡導團隊研究,形成“骨干教師學習共同體”,共同體由三方面的人員組成,一為教培中心根據“教師大比武”產生的26名總決賽參賽選手及其本校的學科教研組,二為在區參加培訓的“市骨干教師數學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個團隊,三為選取的區數學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該共同體的導師。由“學習共同體”抽取課題后進行優化組合,進行校本研修,圍繞課題進行上課及以上課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說課、評課、撰寫教學反思等校本研修活動,突出“市骨干教師培訓”研究的團隊合作。
2、分片區經驗重組。把“市骨干教師數學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個團隊,分配到教培中心根據“教師大比武”產生的26名總決賽選手中形成不同的團隊,并結合學段,進行隨機分組形成不同的“共同體學片”。
3、培訓要求。骨干班成員和賽課教師形成的“共同體”提前一周在教培中心進行賽課課題抽簽,然后在準備階段由“骨干教師學習共同體”進行集體研磨。賽課課題的年級原則為現在所教學的年級,特殊情況也可由教師自主選擇,但上報教培中心學科教研員處備案,最后賽課的成績計入骨干教師的過程性學習成績。
4、評價辦法。嚴格按照評價標準,對“學習共同體”提供的課例,采用專家組評價和大眾評委評價相結合的辦法,根據真實情況公正、公平、公開地實行簽名評價。學校要組織教師以群眾評委的身份參與聽課評價。
五、具體安排
9月17日:上午骨干班成員報到,安排住宿。
下午骨干班教師集中培訓,聽講座。
講座主題《教師職業規劃》或者《課堂教學觀察實施》
9月18日:上午到組建的“學習共同體”分散到各學校聽年級組老師的課,進行課堂記錄。
下午進行課例研究剖析討論,進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題《課堂觀察技巧及其觀察量表的制定》。
9月21日:上午到組建的“學習共同體”分散到各學校聽年級組老師的課,進行課堂記錄。
下午進行課例研究剖析討論,進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題《課堂觀察學生行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2日:上午聽“學習共同體”中到區上決賽的賽課教師的試講課,進行課堂記錄。
下午按小組進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題《課堂中教學難點、重點突破的策略觀察》
9月23日:上午骨干班教師推選兩位學員上賽課的課題,課堂記錄。其余骨干班老師下年級中上診斷課,導師聽課。
下午“學習共同體”研修、評課研討;
校本研修主題《數學教學同課異構技巧》《課堂觀察教師行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4日:上午聽區上決賽的賽課教師的二次上課,“學習共同體”進行課堂記錄。
下午按小組進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題《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生成及其應變監控觀察》
9月25日:上午集中上匯報課,進行交流總結。主題《理論轉化分享交流》
下午集中討論,修改總結,布置作業,并上傳博客。
六、工作要求
1、市骨干教師第二階段培訓總體上由培訓部進行整體籌劃,小學部進行組織實施,科研室進行策劃指導。
2、學科班主任具體負責“專題研究課”的各項工作落實并制訂工作方案;培訓班班委具體負責“課堂問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并制訂研究方案。承擔研究任務的學校、教師、班級等做好協助和服務工作。
3、培訓班班主任和班委首先要做好研究課例的觀察點。觀察點要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個根本目標。
4、培訓骨干教師時,要引導骨干教師對課堂研究要抓好各個環節的落實,要保證整個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特別強調,“專題研究課”的兩次關鍵的反思研討會,不要變成檢討會,這里的研討、評課不是簡單的對課的好與壞做出判定,而是一個集體共同面對問題和困惑、共同進行針對性反思交流,有經驗的教師,要做好專業引領,要主動地輸出自己的教學經驗資源,研討過程要努力創設一個安全的、信任的、寬容的環境,變教學中的問題為教師成長的起點,共同分享困惑與成功。
1、深入課題研究,不斷完善和改進“五環跟進校本研修”。為讓老師們有目的的進行課題研究,同時提高評課的針對性,我們在原來的課題研究基礎上,增加了課堂觀察量表的使用。年市教學工作會議上,張衍峰局長在講話中表揚了我們這一做法。如今,我們將課堂觀察、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研究和“五環跟進校本研修”融合成了一個課題,獲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教研室領導評價我們說,附小的課題做的實,效果好。
2、推動“五環跟進校本研修”,積極參與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我擔任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在完成數學教師的常規工作外,我積極參與數學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每學期我的聽課都不少于40節,年也不例外,上半年我聽課43節,下半年聽課45節,并且在聽課后及時和講課教師交流意見。
3、致力于青年教師培養,積極提供發展空間。繼路巖參加市創新課比賽之后,教科室抓住機遇,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市級公開課和觀摩課研討。僅去年下半年,教科室到教育局領回的獲獎證書就10個,有王老師、李老師、張老師、楊老師、武老師為新招鄉鎮教師執教示范課的獲獎證書,有張老師、劉老師在數學教材培訓上執教觀摩課的證書,有尹老師在市直小學視導總結暨教學研討現場會執教觀摩課的獲獎證書,有劉老師市優質課一等獎的證書,還有劉老師在市教學研討會上提供觀摩課的證書。
4、教科室有一支甘于奉獻的干部團體。市直小學視導總結暨教學研討現場會的一個重頭戲,就是展示我校“五環跟進”校本研修的成果。語文李教師,代表“五環跟進校本研修”活動的眾多受益者,在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孫主任帶領的四年級數學組現場展示了課前會議、先行課的課堂觀察、課后會議三個環節,尹老師提供課例,欒主任、海主席、趙主任、孫主任等,參與了現場聽課、評課。尹、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主任出色的點評,特別是孫主任落落大方的主持,博得與會領導和教師的高度好評,夸贊師范附小的教研水平高,教研氛圍濃。“五環跟進校本研修”的研究成果,得以在全市推廣。
5、年青教師富有智慧。當我把嶄新的獲獎證書從教育局拿來發給獲獎老師時,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成績,歸功于數學這個團隊。的確,每次出市級公開課,數學上的幾位主任都會主動湊上前來,獻言獻策,年青教師....也經常參與研討。尹老師參與的最多,她心靈手巧,不但經常有奇思妙想,而且能設計課件。年青教師的活力與智慧,使得課堂更是錦上添花。海主席不止一次動情地說:她的成功非常感謝附小這個富有智慧的團體。
6、抓住點滴機會,進行校本培訓,促進教師提高。每次外出學習后,我都讓老師們把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整合,統一格式,寫成文章,裝訂成冊,有次序的在各個辦公室傳閱。閱讀后,每位教師在后面簽名或者寫一句感悟。這樣做,既是對學習內容的消化吸收,提高升華,又從不同的視角向沒能外出參加學習的老師傳遞了會議精神。實現智者雙贏。上學期迎接市規范化學校復驗時,專家看到我們裝訂的培訓檔案,特意對這一做法提出了表揚。
7、教好學生,做教師表率。無論有什么事,我盡量不耽誤學生的課,總是及時調整,事后補上。我充分利用課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完成待優生的輔導工作,上學期期中,期末測試,我班均取得了同年級同學科第一名的好成績,及格率100%,優秀率93%以上。我認為,主任,就應該當好老師的表率。既要做好學校分配的管理工作,更要完成本職教學工作。因為我們的身份是教師。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對數學學科關注多,對英語學科關注少。主要原因是:英語組的老師年青,個個都都好學上進,尚且有本陽主任,豐霞老師和田翠梅老師這樣敢于負責的領頭人。
2、考慮教師專業發展多,考慮學生成長少,由于教科室的職責所在,我很少去思考應該組織哪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科活動。
3、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生缺少耐心,幾乎不進行課下輔導。也忽視和家長的交流,輕視與家長的合作。
4、對課程改革認識不足,重視數學學科的教學,輕視地方課的學習。
5、學科思想嚴重,太重知識情結。對學生不夠關愛,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培養。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讓備課更有實效性。鑒于上學期備課出現的問題,教科室在上學期期末,草擬了“關于備課的補充規定”,以發往各辦公室。
前段時間,筆者對區內部分學校進行了校本研修調研,發現部分教研組開展的校本研修活動缺乏針對性,研究質量不高,研修成果梳理不清楚。仔細查閱這些教研組原先制定的教研組計劃和研修活動方案,發現計劃方案設計思路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的雖設計了相應的操作策略,但與研修內容不匹配等問題。
校本研修的品質,需要在明確研修目標與內容的前提下,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研修過程,開展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活動,才能得以保障。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研究,就校本研修的過程設計談兩點思考。
一、哪些內容是校本研修過程設計時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
校本研修的過程設計是校本研修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修主題、研修內容、研修流程、研修方式、研修主體、專業支持、質量評估等諸多要素進行分析與思考的結果。
研修主題是研修活動前提。缺乏研修主題,參與者往往是即興發揮,觀點漫天發散,研修活動沒有深度。然而,確定研修主題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既需要扎根于教師的內在需求,又要基于研修活動的目的。如旨在提高教學技能的研修活動,我們可以以“如何提高課堂問答的有效性”為研修主題,基于課例展開持續、深入的研究。
研修內容是研修活動有效性的基礎。不同的研修主題,其研修內容也有所不同。如,以“如何提高課堂問答的有效性”為研修主題,其研修內容可以是提問的內容、提問的方式及教師理答方式等。又如,以“教師課堂指導的有效性”為研修主題,其研修內容可以是教師的指導行為、指導方式、指導對象以及介入時機等。
研修流程及方式是提升研修活動品質的關鍵。校本研修的品質主要表現在問題解決上的研究性、研修過程上的合作性、參與方式上的實踐性以及知識形成上的建構性。不同的研修主題與內容,其研修程序方式也是有所區別的。如,“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這個主題,其研修的流程與方式可以是這樣:第一步,專家講座、互動交流,深刻認識作業的功能,明確作業設計的實踐路徑與具體要求;第二步,修改某一課時的作業,寫出修改理由,并展示交流;第三步,現場編制某一課時的作業,闡述作業設計及運用的思路,并回答同伴提問,展開互動討論;第四步,總結提煉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形成研修案例。又如,“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這個主題,在過程設計時首先對“實驗探究有效性”作一定的思考,梳理其內涵和關鍵要素,然后再進行相關設計、開發工具、課堂觀察、研討改進、形成結論、應用實踐等。
校本研修的過程設計除了要考慮以上幾個關鍵要素之外,還需要把教師置于研修的主體地位,分析其需求與差異,賦予其角色與任務,構筑“學習共同體”;還需要積極爭取研修資源支持,如對優質學習資源的購買等。
二、怎樣的過程設計才能保證校本研修的順利進行
從校本研修活動來看,其研修過程的設計一般可以從行動路徑和研修策略兩個方面來體現。其中,行動路徑是研修活動的“路線圖”,是研修活動的整體架構;研修策略則是具體研修活動中的操作方法的總和。以下就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1.研修活動的行動路徑:規劃研修進程,明確研修任務
研修活動的行動路徑一般包括六個重要環節:(1)選擇研修主題;(2)提供研討素材;(3)組織研修活動;(4)整理觀點并進行觀點交流;(5)達成共識或建議;(6)行為跟進等。要讓每個環節的活動都是有價值的活動,需要活動的策劃者以一定的任務作介質,設計教師參與點,使參加研修活動的教師動起來、忙起來。同時,還要關注差異,為不同層次的教師設置不同的任務,如課堂觀察環節,新教師可以側重教學環節的觀察與分析;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側重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情況的觀察與分析;成熟的教師可以側重教學目標與內容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處理等方面的觀察與分析。
2.研修活動的操作策略:匹配研修內容,指向有效研修
研修過程的設計中,最為具體的工作,便是針對具體的研修內容與研修活動做出的策略設計、方法選擇以及環節預設。
如針對“培養學生運用幾何圖形直觀解決問題能力”這樣一個研修主題,提出了“數形結合,以數化形”“強調直觀,以形析文”和“重視圖例,突出關系”等三種策略。并在每一種策略的具體闡述中,又通過一張流程圖來表達策略的操作過程。
下圖便是第一條策略“數形結合,以數化形”的操作圖示。在圖示基礎上配以文字說明:
第一步是化境為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驗抽象。第二步是以數化形,經歷將數轉化成多種形的過程,體驗演繹。第三步將形歸數,經歷多形中發現共同點的過程,體驗歸納。三步使學生經歷數(式)與形轉化的過程,積累數形結合的基本活動經驗,奠定運用幾何圖形直觀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
上述的操作策略內容明確,路徑清晰,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為后續研修活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本學期數學教研一組在教科研處的領導下, 根據學校師資發展目標"一年熟悉,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培養方針,在"精于細節,勤于思考,尋根課堂, 探源實效"上做足功夫,打造新辦校新優勢,提升新師資新業績,為我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1.按時按量完成學校規定的各項常規工作,加強備、講、批、輔、查等常規工作的管理。
2.簽訂師徒帶教協議,推出"師徒聽課日"活動,以此來推進新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健全教研機制,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開展校本研修,根據問題征集單提出本學期校本研究小話題,通過理論學習及提煉,課例驗證,形成有效研究策略。
4.通過教研組日常工作的指導和修正,促進數學一組教研組活動有序開展,有效提高教研組的實施情況,鼓勵教師參加各項比賽活動,爭取獲得"優秀教研組".
5.積極送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科研培訓,扎實開展各項講壇活動和每月教學日記撰寫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又快又好的成長。
三、工作措施
1.規范落實常規管理
(1)備課:在教研中進行分年段集體備課,進行教材解讀,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出有效教學建議,并進行記錄。教師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撰寫教案各環節,組織定期檢查教案。成立了"青藍結隊工程",簽訂師徒結隊協議,擬開展"師徒聽課日"及"師徒備課日"活動。本學期師徒結對的有:
蘇麗梅——莊雅清 王惠靈——林燕婷 丁美玲——林娜君
林瓊真——王珊珊 蔡秀麗——王金龍 賴鴻玲——洪伊雯
(2)上課:本學期設立三個研討主題,包括"新教師匯報課"、"年度專題研討課"、"教師個人風采課".每位教師開一節公開課教學,通過觀課議課,促使教師互相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主動學習課堂教學知識與方法,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力。
(3)反思:本學期,繼續采用每月"教學日記"評比制度。提倡更多教師能及時記錄我們在日常備課中的某些經驗,某些發現,某些奇思妙想,某些不足,某些火花。撰寫的"教學日記"下個月5日前上傳到教研組負責人的郵箱里,隨筆字數在1000字左右,論文字數不少于1500字左右,杜絕抄襲他人的。每月10日,及時將對繳交的"教學日記"進行認真評選,獲得優秀者納入每月教學簡報的編輯中。簡報一式3份,一份交于教研組長;一份交于曾老師;一份交于張校長。
本學期撰寫的簡報主題安排如下:
第一期:聽課、教學反思(編輯:吳雅琳、王金龍、莊雅清、王珊珊)
第二期:課標解讀心得 (編輯:丁美玲、林瓊真、林娜君、蘇麗梅)
第三期:小話題研究總結 (編輯:王惠靈、林燕婷、洪伊雯、賴鴻玲)
2.豐富學習平臺促進專業成長
第四周數與代數中的"數的認識":丁美玲 蘇麗梅
第五周"數的運算"和"常見的量":王惠靈 吳雅琳
第六周圖形與幾何中的"圖形的認識"和"測量":莊雅清 賴鴻玲
第七周"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林瓊真 林燕婷
第八周統計與概率:王金龍 洪伊雯
第十周綜合與實踐:林娜君 王珊珊
(2)開展講壇活動:本學期繼續開展"成長講壇"、"求索講壇"及"讀書講壇"活動,講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在學習培訓中、在交流溝通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發,從而豐富學習歷程,提升思考空間,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4)請進來走出去:一是聘請卓和平和姚永寧名師蒞臨學校蹲點指導課堂教學、校本研修、課題研究、專業成長等;邀請晉江第二實小許以亮蒞臨學校作課及課標方面的專題講座;邀請市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蒞臨學校作課和指導,以及其他教研員校本教研及教師專業成長等。二是讓更多的老師走出學校,參加各級各類各學科的教研活動和研訓,當然在研訓后能及時梳理自己的所思所得制作成PPT在教研組例會上作交流,讓更多老師沐浴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3.繼續完善教研組博客,盤活各種資源。
本學期將繼續充實博客內容,做好話題跟帖、教學計劃、教學設計、信息報道、課件等資料的上傳。其次繼續進行課堂教學的錄制,形成課件資源庫,以便教師在校本教研中更好地和學習和研究,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快速成長。
四、月份工作
3月份:
1.參加晉江市北師大版教材研訓暨30分鐘課堂教學比賽(3月9日);
2.制定教研工作計劃及安排日常教研的周歷表;
3.準備參加晉江市小學各學科優課、微課比賽工作;
4.填寫教師個人成長手冊;
6.以年段為單位學習教材分析和光盤;
7.開展公開教學活動及常規教研活動;
8.開展"教學日記"評選;
9.開展校級小課題申報活動;
10.參加講壇活動。
11.落實晉江市十二五規劃大課題具體工作的開展。
4月份:
1.參加校級第五屆教師教學技能比賽;(4月8日)
2.參加福建省第十一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4.26-29廈門市);
3.參加晉江市小學各學科優課、微課比賽工作;(4月15日)
4.開展講壇活動;
5.各教研組開展常規公開課教學及常規教研活動;
6.出版3月份校本教研工作簡報;
7.開展"教學日記"評選;
8.開展市級及校級課題研究活動。
5月份:
1.參加校級學科類課程標知識競賽;
2.舉行校級語、數(或語數英)試卷命題比賽。(五年)
3.參加晉江市小學數學學科"數學思考"踐行課標主題系列研討活動;
4.開展公開教學活動及常規教研活動;
5.開展"教學日記"評選,出版4月份校本教研工作簡報;
6.開展講壇活動;
7.開展市級及校級課題研究活動;
8.舉行校級數學知識競賽。
6、7月份:
1.參加晉江市小學數學試卷命題評選活動(五年級);
2.參加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基地校"教科培一體"現場研討活動;
3.參加福建省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教學研討活動;(晉江二小)
4.整理教學日記及論文,準備出版第三期《行知集》;
5.開展公開教學活動及常規教研活動;
6.開展"教學日記"評選,出版5月份校本教研工作簡報;
7.開展講壇活動;
8.參加市級及校級課題研究活動總結;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一個地球。”怎樣立足校本,找到撬動校本研修的支點呢?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
現 狀
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是我們自己起的名稱。我們的操作模式是這樣的:分學科、分年級、以教研組為單位組成學習型團隊。在分單元充分研讀教材、教參的基礎上,依托網絡建立備課家園,上傳教學設計,進行互動反思。
語文備課家園我們選擇的是鳳凰語文網,在鳳凰語文論壇各年級備課室中建立備課主題帖;數學我們選擇的是小學數學網,在小學數學網論壇各年級備課室中建立備課主題帖;英語我們選擇的是中小學牛津英語網。我們每個備課主題帖名稱中都注明了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學。
緣 起
作為一所農村鄉鎮中心小學,在推進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瓶頸。
1.自我反思:懷揣著一張“舊船票”
人需要反思,可“櫻桃好吃樹難栽”。作為一線教師,更關注的是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反思是領導要求做的事,因此應付了事式的、總結式的、舊貨翻新式的反思比比皆是。
2.同伴互助:演繹著昨天的故事
對于傳統校本教研中的集體備課、同伴互助來說,我覺得定時、定點、定人、定內容、定主講的傳統模式一直演繹著昨天的故事。這種以行政命令干預的集體備課,使得集體備課成了主講人一言堂,同組其他教師不能很好地行使其話語權。
3.專業引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校本研修、教師發展需要各層次專業力量的介入,農村小學的師資缺少差異性。區域共同體、各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教師的發展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但總是感覺到不解渴。
4.備課質量:久治不能痊愈的“頑癥”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提高備課質量,但實事求是地講,備課與上課兩張皮,應付檢查式的備課或多或少地存在,我們想了許多的檢查方式、用了許多的督察辦法,花費了太多的精力,但收效往往甚微。
尋 路
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我們醞釀了一個暑期,在學校行政團隊達成共識后便將它作為新學期提高教育質量上臺階工程的重大舉措,一開學就正式啟動。作為一項重大變革,我們也充分估計到了它的沖擊力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回顧我校的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運作,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觀望期――給予教師選擇權
為了開好動員會議,我作了充分的準備,會議的效果很好,大家聽得心潮澎湃,大多數教師都很激動,但就是沒有行動。怎么辦?急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我們提出給教師以自由選擇權,傳統的手寫備課、網絡備課兩者任選其一。一些年輕教師因對手寫備課耗時耗力的抵觸而開始嘗試網絡備課。其他教師沿用傳統的備課方式,但建議他們去網上多看看,養成親近網絡的習慣。剛開學,各辦公室電腦只有一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師進行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的積極性。(當然現在因區域現代化的推進,條件得到改善,教師人手一臺電腦。)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由于年齡差異、能力差異、習慣差異等因素,在第一個月,大家還處在觀望期。
2.摸索期――典型引路,骨干示范
我們把已經起步的主題帖作為典型,每次集體學習都大張旗鼓地給予展示,給予肯定。對于片、市級骨干教師采取“趕鴨子上架”的辦法,要求必須率先做好建帖工作。慢慢地采用網絡備課的教師超過了采用書寫備課的教師,最終其余教師都加入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行列。
3.適應期――肯定每一點進步
任何改革帶來的必然是陣痛,嘴巴上牢騷不斷,行動上不甘落后這可能是所有教師的共同特性。我們的教師付出了許多,瀏覽我們的帖子,晚上十點、十一點上傳教學設計、進行互動交流,網絡備課不再是個別教師的行為。他們在前行的路上收獲著點滴進步,享受著基于網絡教研的幸福。
每天瀏覽各個教研組的主題帖,適時進行互動交流是我們對教學管理人員提出的要求。我的網名是逆水行舟者,在主題帖上與教師互動交流,已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收 獲
魚兒養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難呢!
我們的嘗試已進行了一個多學期,時間不長,但它帶給我們的變化卻是巨大的。
1.徹底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
教師完全在開放的、合作共享的氛圍中進行著教學,進行著研究;慢慢地反思、研究、合作已成為或正在成為教師每天的習慣。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團隊研修的智慧多了、真實有效的反思多了、自覺學習的教學理論多了……
2.有效改變了教師的心智模式
長期以來,由于受環境的制約,農村中小學教師形成了一種以封閉、孤獨、孤軍作戰、關注眼前利益、靜態思維、習慣性防衛等為核心內容的心智模式,嚴重阻礙了系統思考和組織學習,成為學校教育改革難以繞開的暗礁。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有效改變了教師的心智模式,逐步構建起創造性的、開放的、合作的心智模式,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
3.學習型研修團隊正在悄然形成
這個學習型團隊不僅包括我們校內的教師,版主、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教育同仁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進來。
4.轉變了學校教學管理理念
傳統的教學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檢查者、督促者,現在我覺得我們的角色是參與者、欣賞者、呵護者、服務者。
5.提高了課堂效率,推進了“學程導航”
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是反思質量、備課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提高了課堂效率。
我們的網絡團隊研修式備課借助了全國一流的專業網站建立主題帖,它超越了時空,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學程導航”,我們在網絡團隊研修中與他人一同接受“學程導航”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反 思
1.構建網絡對話文化
簡單地將教學設計與教后反思進行疊加,只能說是初級階段。如何構建問題參與式的、問題解決式的對話文化是我們接下來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研組在構建網絡對話文化方面頗有起色。
2.如何科學評價、引領
對學校而言,我們除了激勵、服務、參與外,該如何正確、科學地評價它是學校應該直面的一個課題。
行走在網絡團隊研修式備課的路上,不只是欣賞到鮮花與掌聲,快樂與幸福,應該也有忐忑、孤獨、迷茫、疲憊。如何正確引領也是個難題。
3.期待合作共贏
期待兄弟學校,共同參與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網絡資源應該既是我的,也是你的,應讓它真正成為大家共同經營的家園。
4.傳統教研、網絡教研怎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