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學概論論文

農學概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27 11:2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學概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學概論論文

篇(1)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四)動手能力弱化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6個小麥品種,6個玉米品種,4個小豆品種,2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農事學》在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3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F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30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和9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16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8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12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3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篇(2)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 農學專業 應用型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陳宏濤(1977- ),男,天津人,天津農學院農學系,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天津 300384)

[課題項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沿海都市型農業背景下農學學科特色專業質量建設標準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e02-0901)中國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0)18-0100-02

隨著農業科技和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模式。同時,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以及國家就業體制的變革,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日趨嚴峻。這些外部環境條件的不斷改變促使地方農業院校農學專業需根據自身的性質、現實發展狀態,找準專業特色和優勢,科學、準確地進行專業定位并適時調整。天津農學院農學專業積極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開展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與改革,適應社會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地方農業經濟建設和地方農業高校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特質

1.行業性。從知識結構來說,面向“三農”,根據農業發展的最新要求構建知識體系。由于應用型本科是以行業為中心設置專業,不是面向具體的職業崗位(群),專業口徑應更寬,專業基礎理論則應該更厚①,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特別是作物生產的專業知識,例如大田作物耕作栽培、遺傳育種、農產品貯藏及加工、技術推廣的知識,從而具有發展潛能和技術創新能力。

2.應用性。從能力結構來說,應用型人才應該具有運用科學理論知識和方法來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將解決方案付諸實施的實踐能力。應用型人才的“應用性”不僅是繼承性應用,而且是創造性應用,通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創造性地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3.社會性。從素質結構來說,應該具有更強的社會能力,如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調查研究與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處理能力、交際能力等。

二、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著力點

1.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往由于重理論輕技能、重教學輕實踐,致使培養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業能力較差。應從實際出發,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點,強化素質教育,使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滿足社會需求的動態培養。隨著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推進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產業結構正由單純的農產品生產向產前、產中、產后延伸,對農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不能一味與重點大學看齊,應該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將新農村建設需求作為“中心”依據,強調“地方性、應用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3.強調體系優化的科學培養。遵循農業教育發展規律,在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等方面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結合專業特色,使各環節相互銜接、相互支撐。應在重視動手能力實踐性培養的同時又重視理論基礎的教育,避免延續應試教育②。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形成創新的意識。

4.增強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目前大學生內心的主體性意識比較強烈,如果過于強調統一性,忽視個性的發展和培養,就會使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喪失,影響創新精神的形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統一規格、千人一面,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活化人才培養機制,喚醒和培育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最終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三、天津農學院農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歷史與進展

1997年開始,天津農學院農學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回顧與思考的同時,以“學校—學生—社會”為主線進行調查研究,探討高等農業院校素質體系,教育思想轉向素質教育,根據人才培養狀況和需求,確立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城效型、復合型農業技術及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重新界定了“增厚基礎,拓寬專業口徑”的內涵③。

2000年后,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和我國成功加入wto,尤其是農業生產形勢的巨大變化和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改變,農學專業以人才市場需求和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的需要為出發點,努力形成與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結合天津地區的特點和學生對就業及個性發展的需要,研究都市型農業院校農學專業學生在21世紀綜合素質提高需要的知識體系和技能要求。1999~2004級近400名農學專業學生參與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實施方案的試行,他們的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知識結構更完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

從2005年“十一五”重點學科建設開始,是農學專業建設質量大幅提升的階段,也是專業優勢與特色的形成階段。為適應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與完善,建立了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位一體”的“兩段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2008年農學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農學專業朝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方向,確立了“三創一基”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創造、創新、創業意識和提高基本技能),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求,從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的確定到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環節的管理與社會需求接軌,凸顯出為地方農業經濟社會服務的特色。

四、培養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措施

1.立足地方經濟建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農學專業人才培養立足于地方實踐需要,服務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適應社會對農業人才的需求,培養面向“三農”、適應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應用型高級農業人才??茖W構建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體現“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重視基礎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根據天津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在專業方向設置等方面以“農”為本,重新審視人才培養過程,對教學模式、教學計劃等諸多方面進行適當調整,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作為構建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主線,從而培養出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轉貼于中國

中國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內容改革。隨著社會需求對人才要求的變化,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夯實基礎、拓寬領域、強化實踐、突出特色,使課程體系具有“通、實、廣、跨”的特點。通,即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打通培養,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即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比重增加,使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廣,即將教學面由產中向產前、產后拓展;跨,即增加跨學科選修課程種類,鼓勵學生修雙學位和跨專業選修,拓寬知識面,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專業課程從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兩方面進行調整。一方面,遵循專業要求,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為學生繼續深造做好積淀;另一方面,根據天津農業的發展特點及作物種類設置課程,同時也設置了反映學科發展和交叉邊緣的課程,如“作物育種學”“遺傳學”“作物栽培學”。開設了與生物技術相關的課程“分子生物學”;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等諸多要素的綜合應用型“農業推廣”課程;為了讓學生了解大農業,整合了“現代農業概論”,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進一步拓寬了專業知識向產前、產后延伸?!?.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建設了農業分析、作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實驗室和植物細胞工程研究中心、特用作物改良工程中心、天津中日水稻品質食味研究中心(天津市級研究中心)。加大了大型儀器設備和農科類實踐教學設備的投入,實驗室對全體農學專業本科生開放,使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加強學校與社會、專業與經濟建設的聯系,利用社會多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資源,構建產學研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先后與農業企業共建了七個產學研一體化的校外實踐基地。

在教學中做到課堂教學、實驗課教學、田間生產實踐三段教學環節緊密結合,形成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踐、設計性實驗相互銜接,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的多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所有的實驗教學都編制了教學大綱,實驗開出率100%。充分利用本專業的教師全部在主持或參加市級以上課題的有利條件,讓學生較早參與教師的科研實驗和課題研究,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形成了“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專業實踐”三元結構的教學模式。譬如在近兩年教師的28項科研項目中,吸納了全部農學專業本科生。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科研團隊合作。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注重專業素質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培養,愛崗敬業,優勢互補。引進人才既看學歷、職稱,更注重實際學術水平、研究成果和職業道德,形成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密切結合的有效機制。積極開展教研活動,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學生參與性的培養。農學專業已擁有專任教師21名,其中教授10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3人。近兩年,教師發表科研論文70余篇,被sci、ei收錄12篇,申請專利2項,承擔科研項目28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部級23項,增強了教師的科研水平。

5.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有效地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會為載體,積極引導社團開展校園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專業實驗競賽、文化創意大賽、創業大賽等科技競賽平臺。組織學生申報天津農學院科技創新課題,安排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作為學生課題項目的指導教師。通過課題立項,學生科研積極性提高,有效地培養了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近三年來,本科生申報學??萍紕撔马椖?5項。同時,我校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并獲得了優異成績。學生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9篇??既⊙芯可鷶盗勘壤€定在30%左右。

6.建立靈活的管理運行機制。積極推行學分制,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反饋系統,做好教學督導工作,定期對教學文件、試卷及實驗的情況進行檢查,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教、領導聽課等制度形成多條教學信息交流反饋途徑。嚴格考試管理制度,考試方式由單一的閉卷考試改為開卷、口試、論文、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結合。在考試內容上,側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

五、結語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天津農學院農學專業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應充分發揮農科專業優勢,緊緊圍繞沿海都市型農業經濟發展需要,把握好專業發展方向。按照注重社會需求特點、同類互補和發揮自身優勢的原則,突出專業方向的特色建設,走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道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注釋]

①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07(2):58.

②瞿志印.高等農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幾點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9(8):5.

篇(3)

關鍵詞:農學專業;綜合改革;改革背景;改革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3-0272-04

農學專業是我國農業院校的傳統優勢特色專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農業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自1951年建校以來,已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近萬名。當前,我國農業已經跨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的新階段,發展現代農業和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對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我國各農業院校農學專業均在進行積極的人才培養改革,我校農學專業也在進行積極探索。

一、國內農業院校農學專業改革情況簡介

農學專業作為我國高等農業院校的傳統專業,其教學改革一直不斷。通過文獻查閱,結合調查走訪,了解了國內幾所農業院校近幾年來所開展的農學專業教學改革情況(表1)。

整體來看,國內各農業院校在近幾年均采取了與時俱進的態度,針對農學專業教學開展了大量改革研究與實踐,但整體來看,多數是針對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驗課設置、基地建設等單方面進行的改革,且多集中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整體來看,以往的教學研究與改革力度仍顯不夠。2012年,教育部下文要求各專業開展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各省教育廳也積極響應,各高校反應迅速,積極組織各專業開展省級、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申報,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在全校眾多專業中脫穎而出,現已被列為湖南省與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二、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介紹。農學專業是湖南農業大學最老的專業之一,設置于1951年。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與努力,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共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8000多名。2001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專業,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有國家級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國家教學名師官春云院士、國家級精品課程“作物栽培學”、國家級教學團隊“作物學主干課程教學團隊”等作為支撐。本專業現有教師3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18人,副教授6人,講師6人;擁有博士學位者18人,博士在讀3人,碩士學位者6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F有在校學生近400人(含農學教育專業)。農學專業擁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教學平臺。實驗教學平臺包括農學實驗教學中心、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8個開放實驗室和水稻、油菜、棉花、苧麻等專業研究所,實驗室總面積達到2800m2,設備總值近2000萬元。實習教學方面,建立了“耘園”校內實習基地和常德、長安、瀏陽綜合實習基地,隆平種業、金健米業等合作示范基地,衡陽油菜、岳陽水稻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其中,常德基地、長安基地、隆平種業等實習基地先后被評為省級優秀實習基地。

2.教學改革成就。本專業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成效顯著。1996―2000年主持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改項目“農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重新定位了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了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內容體系。該成果于2000年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000―2002年又承擔了“大農學專業教學綜合改革”的重大教改項目,2002年獲湖南省教改成果一等獎。隨后,“植物生產類寬口徑人才培養研究”于2004年獲湖南省教改成果一等獎。近年來,又承擔了“農學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及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農學類專業研究學習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農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農業高科技股份制企業新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探討”等省級教改項目和“農學院綜合實驗室改革”、“農學類專業創新實驗班的試點”和“農學專業作物栽培學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實踐”等校級教改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成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才培養方案改革――1996年以來,本專業逐步拓寬專業內涵,專業知識傳授由農作物生產擴大到植物生產,使“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有機地結合,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拓展了學生的就業空間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課程體系改革――改革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近幾年來,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修訂了課程教學大綱,刪掉了一些比較老化的課程,增設了一些面向21世紀的新課程,如《WTO與中國農業》、《世界農業》、《設施農業》、《農業標準化》、《農業生物技術》、《作物基因工程原理與技術》等。同時,強化了實踐性教學,創立了獨立于理論教學的實踐教學課程《農學實踐》和“六邊綜合實習”,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適應能力增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課程建設和教材編寫――本專業著重加強《作物栽培學》和《植物育種學》的建設?!蹲魑镌耘鄬W》先后列入學校、湖南省和國家精品課程,《植物育種學》被列為湖南省精品課程。隨著教改的深入和培養目標的修訂,本專業主編了《作物栽培學各論(南方本)》、《農業概論》、《現代作物栽培學》、《現代植物育種學》、《植物栽培學》、《植物育種學》、《農學實踐》、《農業系統工程》等教材。實踐教學改革方面――創立了“六邊綜合實習”模式,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從1994級起,對農學專業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了改革,在學生完成了專業基礎課進入專業課學習時,于第六個學期到農村生產第一線實行專業課教學與全方位全程綜合實習,在一季作物完整的生長周期進行“六邊綜合實習”,即邊實習、邊上課、邊科研、邊推廣、邊調查、邊學習做群眾工作。目前這種模式至今已經堅持了16年之久。學習效果評價改革――本專業歷來重視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學習效果:成立學校教學督導團和學院教學督導小組,加強教學督導、檢查與評價工作;建立聽課制度,校院兩級領導、督導團、專業與學科帶頭人、任課教師聽課;建立評課制度,建立聽課人、學生及自評相結合的課堂評價體系;建立試卷抽查制度,隨機抽查考試與考查執行情況;學校及學院每年舉辦賽課、教案等各種比賽,提高教師水平;每年進行各專業用人單位意見反饋的調查,收集用人單位意見;從畢業班論文質量、考試考查成績、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整體來看,我校農學專業一直堅持改革,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努力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學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專業仍需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改革。

3.存在問題分析。(1)課程設置不能滿足農業發展新形勢的需求。首先,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時期,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農業發展國際化與農學人才需求國際化,以及生物技術在農業上應用的迅猛發展對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災害性天氣頻發,而農產品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農產品供給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同時,“兩型社會”建設與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農學專業課程設置必須做出相應調整。最后,農學專業是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強是農學專業高素質人才的第一要素,必須增大實驗、實踐課程比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2)教學團隊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其一,團隊結構有待改善,主要表現在年齡結構、學緣結構不盡合理;其二,團隊整體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部分教師科研任務繁重,教學時間和精力投入不夠;其三,團隊功能有待細化,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實驗、實踐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明確分工與協作。(3)培養模式與教學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F有的“集體授課制”人才培養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必須解決“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分離”、“教書和育人工作脫節”的問題?,F有的教學方法一般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不夠,不利于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F有的考核方式難以評價學生能力的強弱。(4)實踐教學有待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表現在4個方面:實踐教學比例須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內容須不斷更新,實踐教學條件建設有待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與考核方式須進行改革。(5)教學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缺乏激勵教師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有效監管措施、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需要完善“彈性學分制”與“第二學位制”的相關配套措施,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需要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建立與專業綜合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三、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綜合改革目標與思路

1.改革目標。為了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對農學本科人才需求的變化,實行農學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使農學專業在辦學定位、發展規劃、培養模式、教學團隊、課程體系、教學手段、實踐教學與教學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優化和提升,將農學專業建設成為師資結構合理、學科力量強大、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資源共享、實驗和實踐條件優越、教學方式先進、教學科研相長、管理理念先進、管理制度健全的國家級示范專業,為社會輸送更多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能適應我國農村和社會經濟發展需的應用型、學術型人才。

2.改革思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對農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特色,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在鞏固已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拓進取,務實創新;面向社會經濟主戰場,服務現代農業;夯實專業基礎,豐富和提升專業內涵,優化課程體系,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著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研產相結合,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不斷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強化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改革。(1)專業辦學定位研究:傳統的農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現代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國內外農業及相關部門從事生產與經營、研究開發與教學、技術推廣與服務、管理與決策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而當今社會形勢、農業發展形勢以及就業途徑與形勢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需求對農學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專業的辦學定位也必須進行調整與更新,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2)專業發展規劃研究:我校農學專業是國家二類特色專業,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同類專業以及國內重點農業院校的農學專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仍需從專業發展總體目標以及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科學研究、條件建設與預期目標上開展研究,制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同時,還應通過廣泛調研,對專業依托學科――作物學科的發展規劃開展研究與論證。(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學生主要去向,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構建應用型、學術型分類培養模式;學術型采取“3+3”或“3+2+3”的本、碩或本、碩、博聯通培養機制,應用型采取“3+1”校企合作培養機制。(4)課程體系改革:面向現代農業發展對應用型、學術型、復合型農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調整與優化理論課、實驗課、實習課和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重新確立專業主干課,構建核心課程群,對相關課程進行調整,并增設相關專業選修課程;同時,加強實驗實踐課程,增設素質教育課。根據分類培養的需要,構建應用型與學術型選修課程模塊。(5)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主要是實施專業主干課“開放式”課堂教學,促進師生互動,注重因材施教,改革考核方式,調動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6)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保障體系包括師資隊伍、實習實踐基地、教材體系、教學管理等。本專業將針對體系各項內容開展研究與實踐,為人才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圍繞專業核心課程群,以優秀教師為帶頭人,走“傳幫帶”、“引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道路,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打造一支熱愛本科教學、教學理念先進、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團結協作的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適應于開放式課堂教學的高標準的綜合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擴大現有農學綜合實踐基地規模,完善其設施與功能,并加強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建設,新建教學科研基地1~2個;同時,結合農學專業綜合性強的特點和現代農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合理設置實習模塊,加強實踐過程指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材體系建設:組織編寫新教材4~5部,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專業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促進教學資源開放共享;教學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建立師生誠信檔案;實行目標管理,完善考評機制;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專業教師集體指導制、班主任制和導師制“三位一體”的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培養管理新模式,實現專業教育與素質拓展的有機結合。

農學專業是湖南農業大學的傳統優勢特色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本專業也歷來重視教學研究與改革,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構建的“六邊綜合實習”模式曾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是,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已經制約到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創新型人才的脫穎而出。同時,自2012年開始,我國教育部已在全國提倡開展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因此,本專業必須以此為契機,從專業辦學定位、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團隊、教學方式方法、教學保障條件與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農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海江波,馮煒,廖允成.農學專業多元互補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11,(12):50-52.

[2]曹湊貴,張獻龍,傅廷棟.改造傳統農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農業教育,2004,(1):21-23.

[3]李偉,劉春燕,王維.農學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近三年實踐教學為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0,(6):97-98,101.

[4]李晶,鄒德堂,寧海龍.高等院校農學專業教學實習改革研究與實踐――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9):72-73.

[5]李晶,寧海龍,王敬國,唐鑫華.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J].農業教育研究,2011,(1):17-18.

[6]寧海龍,鄒德堂,唐鑫華,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11,(5):43-45.

[7]寧海龍,李文霞,唐鑫華.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保障[J].高等農業教育,2010,(12):56-58.

[8]寧海龍,李文霞,唐鑫華.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9):85-86.

[9]王守義,王建華,郭風法.農學專業實習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5,(4):86-87

[10]郭風法,寧堂原,王守義,王建華,李向東.農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4):88-91.

[11]任萬軍,楊文鈺.新世紀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S1):27-28.

[12]任萬軍,楊文鈺.農學專業開設半開放式科研參與型實驗的嘗試[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S1):90-91,100.

[13]秦亞平,張文英,許佳秋.優化實驗設置提高實驗效果――農學專業核心課實驗優化與整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125-127.

篇(4)

(1常州工學院教育與人文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22

2南京中醫藥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

摘 要:在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分布、學位授予、研究機構和重點學科統計基礎上,結合研究文獻和統計報告,考察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培養計劃及本科專業課程,提出分層、分型、聯合的“二分一聯”三維人才培養方案,是國家文化創新的重要使命和數字人文時代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古典文獻;古籍數字化;研究生;中醫醫史文獻;數字人文

中圖分類號:G64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33

0 引言

“古籍”是對古書的雅稱。古籍作為寶貴文化遺產,蘊藏著無窮的知識、智慧與財富。古典文獻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而新世紀以來,信息化和網絡化浪潮,數字技術與人文研究的結合成了學者討論的熱門話題。

1 數字時代中國古典文獻學發展問題

數字時代其實就是電子信息時代的代名詞,因為電子信息的所有機器語言都是用數字代表的,所以人們將稱為數字時代。

古典文獻學是有關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與整理的學科,因此與古代文化各個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關系。我國古代并無“文獻學”之名,卻有文獻學之實。這個“實”,就是把目錄學、版本學和校讎學(??睂W)三者融為一體的學問。“文獻學”的概念最早是1920年由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一書提出,但是以“中國文獻學”作為一門學問立名,則創始于鄭鶴聲、鄭鶴春1930年出版的《中國文獻學概要》;至于以“古典文獻”作為學科,則始于195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本科專業。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在目錄學、版本學、??睂W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了現代文獻學理論和方法而形成的學科,為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歷史文獻以及其他涉古學科提供有關典籍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文獻處理方法。而所謂“古籍數字化”,就是從利用和保護古籍的目的出發,采用計算機技術,將常見的語言文字或圖形符號轉化為能被計算機識別的數字符號,從而制成古籍文獻書目數據庫和古籍全文數據庫,用以揭示古籍文獻信息資源的一項系統工作。

第十一次全國國民調查結果顯示,34%的網民更傾向于數字化方式的閱讀。走出書齋,使學術研究有益民生,貢獻社會,是人文研究的本義。

古籍數字化作為新世紀中國古典文獻學科的新增長極,現階段最核心的問題不是國家大規模投資,而是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盡管已有學者關注到古典文獻及古籍數字化學科建設,可還未與人才培養微觀結合,尚缺乏一手數據的實證分析。

2 中國古典文獻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2.1 大學學科、專業、課程概念

學科有兩個含義。第一種是學術的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有西方學者將學科分為純硬科學(如物理學)、純軟科學(如人類學)、應用硬科學(如臨床醫學)、應用軟科學(如教育學)四個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GB-T13735-92則分成自然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五個門類;第二種指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美國教育部CIP-2000分為17大類:交叉學科、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理學、工學、醫療衛生、工商管理、教育學、農學、法學、建筑學、藝術學、公共管理、傳播與新聞學、圖書館學、神學、職業技術;我國現為13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皩W科”的含義側重后者,但與第一個含義也有關聯。

專業與課程設置的方式及其水平從根本上決定了高校的學科聲譽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2.2 古典文獻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文學門中國語言文學類包括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對外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典文獻5個專業和中國語言文化、應用語言學2個目錄外專業;2012年9月,教育部再次頒布新專業目錄,中國語言文學類包括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整合原對外漢語、中國語言文化、中國學三個專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典文獻5個基本專業和應用語言學、秘書學2個特色專業。2005年以來,中文本科專業點快速增加(主要是對外漢語和漢語國際教育),2014年度已達1 089個(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自1983年在北京大學、杭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設置了古典文獻本科專業之后,直到2005年,增加河北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2個點,才有6個古典文獻本科專業?!笆晃濉逼陂g,與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專業發展數量相比,“古典文獻”在2007年增加中央民族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金陵科技學院3個后,近5年再無變化。

3 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生的學科專業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并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組織了三次評選工作:共評選出6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所覆蓋的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其中中國古典文獻學二級國家重點學科6個(見表2)。

博士研究生培養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制高點。20多年來,我國先后分5批批準54家單位具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見表3)。

2006年,中國古典文獻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5個。目前有151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其中2010年增列84個)。以鄭州大學的博士點和上海師范大學碩士點為例,印證目前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的缺失。

鄭州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原與中國古代文學為同一學科,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第10批),2007年招生。其培養目標提到的博士研究生須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應用、并掌握一門外語、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網絡文獻檢索、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并用外文撰寫論文摘要等,實為博士生共同要求。專業基礎課: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古典文獻學專著研究、文化學概論;專業課:國典章制度研究、出土文獻與文學思想研究、“文選學”研究、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選修課:中國文學經典研究、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版本目錄學、中原文學文獻研究、考古學、思想史,主要與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史學、考古學相關,對古籍數字化課程還缺失關注。

上海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具有較堅實的古代漢語基礎、古代文獻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古文閱讀能力,能夠運用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校勘學等研究手段,進行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的人才。專業方向為古白話文獻研究、域外漢學研究、文學文獻研究、宗教文獻研究、辭書文獻研究等,雖強調專業外語,但無計算機類專業課程,仍較為傳統。

4 中國古典文獻學人才培養三維方案

中國古典文獻學數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中國古典文獻學科要多元化發展。

4.1 分層培養的維度

4.1.1 辦好現有古典文獻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作為高校首批四個古典文獻本科專業,積淀很深、專業度高,應發揮優勢。河北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兩個古典文獻本科專業,雖然設置較晚,但依托該校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的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史,頗具實力。中央民族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金陵科技學院三個古典文獻本科專業點,特色鮮明??傮w而言,本科階段還是按傳統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理論與方法辦學為好。

4.1.2 培養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生

2011年,共有72所高校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點招生(只有9個本科點),本碩結構倒置,雖可廣取英才,但大量生源專業基礎不牢。因此,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編輯出版、信息管理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鼓勵跨學科報考,改革考試科目,并增加技術型導師。

博士研究生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制高點,但博士、碩士的區分度還不夠明顯。而就中國古典文獻數字化人才而言,還沒有一家培養單位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科招此研究方向(中醫醫史文獻除外),學科新增長點不多,創新不足。對照國家“十二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當前的情況是政策鼓勵、教育需要、產業要求。

4.2 分型培養的維度

研究生有學術型和專業學位等不同培養類別,一般以學術型為主。學術型研究生主要培養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學術型人才,兼顧其他行業需要;專業學位研究生主要培養適應社會特定職業或崗位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應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設計與之匹配的培養方案。2012年,教育部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不低于30%。中國古典文獻學除跨學科招生、建設雙師型隊伍、設置古籍數字傳播或電子文獻學方向之外,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制定古籍整理與數字化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方案,面向行業招收從業編輯人員,以提高古籍數字出版人員的學術素養。

可以借鑒相關專業中醫醫史文獻的培養模式。首都醫科大學等24所高校設有碩士點;北京、黑龍江、遼寧、湖北、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博士點招生。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山東中醫藥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更為創新,設信息化方向。

4.3 聯合培養的維度

無論是高等學校與科研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試點工作專項招生計劃,還是聯合培養單位招生計劃,尚未見中國古典文獻數字化學科方向博士生,也未見與古籍數字化出版企業的聯合培養。也就是說,目前可供利用的《文淵閣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國學寶典”、“漢籍全文檢索系統”、“中國基本古籍庫”等大型電子古籍數據庫開發企業,還未進入中國古典文獻學高端人才培養范圍,“研究生計劃主管部門和招生單位要對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計劃的學科專業結構進行認真分析,切實優化學校間、學科專業間招生結構”。

面向出版企業產學研結合,聯合培養研究生,“走出書齋”,鍛煉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更新知識結構,引領社會需求。大數據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能夠較方便地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緊密結合起來,有效運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最新成果及研究手段,從而有效推動人文社會科學內部各學科實現真正的交叉、滲透和結合,使跨學科研究不僅成為了解歷史客觀實際的必要,而且成為真正的可能。因此,培養方案應考慮以下內容:有研究生培養經驗的學術帶頭人與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有堅實的科研基礎并取得重要研究與實踐成果;能開出古籍數字化方向的核心課程與前沿課程;擁有培養古典文獻數字方向研究生所需要的文科時間創新中心和產學研基地。

5 結語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圖書、大型數據庫、圖書編撰、出版和閱讀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中國古典文獻學三維人才培養范式的守正出新,必將帶動“古籍電子文獻學”的興起,為古典文獻學增益全新的研究領域。未來,與數字出版互相補充,共同發展,共同構成現代閱讀形態的兩大體系。因此,學術轉型不可矯枉過正,傳統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理論與方法,仍然是古籍數字傳播的根基,仍然是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學科標識。

參考文獻

1 黃永年.古籍整理概論[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2 潘樹廣.論古典文獻學與現代文獻學的交融[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3 毛建軍.古籍數字化的概念與內涵[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4)

4 達恩頓著.熊祥譯.閱讀的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5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國國民調查結果公布[N].光明日報,2014-04-22

6 托尼.比徹,保羅.特羅勒爾著.唐躍勤,蒲茂華,陳洪捷譯.學術部落及其領地:知識探索與學科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 龐青山.大學學科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篇(5)

1.1教材選擇困難GIS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學習GIS課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培養學生聯系本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理想的教材應該是在精簡并保留核心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增加與專業實際項目緊密聯系的案例。實際上,非GIS專業的GIS課程教材的選擇一直存在爭議,賈澤露認為陳健飛教授等譯著的《地理信息系統導論》是非GIS專業GIS課程教學的一本比較理想的教材。羅瓊等[11]認為由黃杏元等編著的《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龔健雅主編的《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以及湯國安等主編的《地理信息系統》等作為非GIS專業GIS課程的教材比較理想。結合本專業來看,目前市面的參考書籍都沒有與水產養殖領域相關的實際案例,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存在難度。

1.2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目前國內水產養殖領域的GIS課程大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專業教師較少。在現有的教師中,大多數是GIS專業的科班出身,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參與和本專業相關的項目研究也比較少。

2實驗教學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PPT進行演示講解之外,視頻文件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看與模仿,上機操作。例如數據的采集、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專題地圖的編制等可以進一步結合實際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此外,通過網絡各種GIS論壇輔助教學,針對各種疑難問題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尋找答案,展開分組討論,爭取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2.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GIS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基本的理論進行了解外,重點放在了GIS軟件的使用以及在水產養殖領域的應用。首先通過上機操作掌握軟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數學生了解GIS在其所學專業有什么具體的應用,學生所學專業有哪些具體問題需要借助于GIS工具進行解決,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針對真正對GIS技術有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到GIS相關課題的實際研究中。這樣就做到了知識普及和重點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

2.3課程內容與專業特色相結合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盡量根據自身情況,結合一些實例進行教授。例如數據的采集,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數據采集,了解數據的采集過程。我們也會模擬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案例,例如漁場的選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漁業資源的分布以及水資源污染等案例進行講解,這些案例都是水產養殖領域實際問題,更便于學生理解學習。

3實驗教學內容的探索

3.1開課時間作為一門新開設不久的專業基礎課程,開課時間的選擇必須要兼顧到GIS與水產養殖專業課之間的關聯性。既不能開設的時間過早,因為學生還沒有全面的專業知識從而體會不到GIS的實際應用價值;也不能開設過晚,由于水產養殖專業的特點,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需要在經過較長的生產實習過程后才能完成。如果開設太晚,勢必會與生產實習的時間發生沖突,影響教學質量。所以作者認為較適宜的開課時間應該在三年級的下學期。學生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已經對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有了較深的掌握,同時又不會占用每年五月份開始的生產實習。

3.2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授課方式是上機操作。通過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間數據的編輯、轉換、分析等實驗通過先演示后驗證的方式進行講授之外,我們還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查閱專業論壇、參與小型的研究項目等方式力爭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

3.3考核方式實驗課程考核的重點在于考察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實驗報告和綜合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在成績比例分配上,實驗報告占40%,綜合考試占60%。實驗報告的書寫確保學生掌握GIS軟件的使用;綜合考試可以有效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串聯,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語

篇(6)

【關鍵詞】民族經濟學;研究范式;邏輯起點;核心概念

【作 者】王建紅,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08博士,北京,100000

【中圖分類】 F0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0)01-0146-005

The Thinking of the “Cold” and “Hot” Points in Ethnoeconomic Research

WangJianhong

Abstract: Through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ethno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the “cold” and “hot” points in its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iculties in development of ethnoeconomics root in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asons. However, the essential reasons are those that there are no research model, no widely accepted distinctiv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core concepts. Therefore, the basic approach of developing ethnoeconomics lies in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i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core concepts, and then the form of its own research model.

Key words: ethnoeconomics; research model; logical starting point; core concepts

自1979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經濟學規劃會議把“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列為當時經濟科學的第27個分支學科算起,民族經濟學的發展已逾三十年。從最早的“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作為一門學科構想的提出到現在,學科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較大的問題。正如有的學者早就指出的,這一學科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缺陷(王文長,1999)。有人甚至擔心地指出,如果不能完成系統的理論架構,不能在宏觀上把握現實世界,在微觀上又無所作為,那么,這門學科離消逝的時間也就不遠了(李忠斌,2004)?;仡櫭褡褰洕鷮W的發展歷史,審視民族經濟學中的“冷”與“熱”,將有助于我們認清民族經濟學的發展現狀,理清思路。

一、民族經濟學發展史中的“冷”與“熱”

1979年9月在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前身)召開的慶祝建國3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施正一先生正式建議創立“民族經濟學”新學科,并在會后組織班子編寫了這門學科的第一本教材,即《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概論》。從那時開始,民族經濟學就開始了其艱難的成長歷程。施琳把民族經濟學發展過程劃分為兩個階段(截止2002年):第一階段從1979年到1990年,是初步探索和快速發展時期;第二個階段從1991年起至2002年,是向廣義發展和理論深化時期(施琳,2002)。也有人把類似的時期,以五年為期劃分為四個階段(王燕祥,1998;古玲,2001)。但我們認為,對于一個歷史不長的學科而言,過細的歷史階段劃分不但沒必要,而且其階段特征注定是不明顯的。因此,承接施琳的階段劃分,我們把2002年至今的民族經濟學的歷史稱為第三個階段,這一階段的明顯特征是,民族經濟學開始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并且一批新研究思路主導下的民族經濟學新著陸續出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龍遠蔚著《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導論》(民族出版社,2004年)、李忠斌著《民族經濟學發展新論》(民族出版社,2004年)、王文長著《民族視角的經濟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以及劉永佶主編的《民族經濟學大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民族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中華民族經濟發展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

相對于一些成熟的學科,民族經濟學發展的歷史時間不長,并且一直處于成長時期,嚴格來說并沒有明顯的“冷”、“熱”時期。但是,梳理民族經濟學的發展過程,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其中的一些變化的,這些變化在民族經濟學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有人認為,在80年代的中期民族經濟研究掀起了一個小,這一主要是因為初期的探索引起的興奮導致的(王文長,1999)。初期的以調查資料整理研究為主要內容的之后是一個理論醞釀期,也是民族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小低潮。之后,伴隨著國家對西部開發的重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民族經濟學的研究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小。1999年底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在社科院系統,在高校主要是民族高校系統和民委系統,“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的研究和教學雨后春筍般興盛起來(周興維,2005)。在既有的理論體系受到質疑時,民族經濟學又進入了一個研究思路的反思期,反思過后,便會有學者開始依據新的思路展開新一輪的大量研究。目前的民族經濟學應該說尚處于新研究思路的探索過程中,雖然有些新思路探索的成果已經出版,但是尚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同。只有當某一個新思路得到多數人認同后,廣大民族經濟學研究者才有可能集聚在同一思路下,迎來民族經濟學發展的新。

二、民族經濟學學科建設中的“冷”與“熱”

正如上文所說,“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作為新學科被最初提出時,是列為經濟學的分支學科的,但幾年后,在另一次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會議上,卻將這一新學科調整為民族學的分支學科。正如我們所熟知的,在現行研究生教育學科分類中,民族學作為法學類一級學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作為民族學的二級學科。如果說,這種學科劃分讓人費解的話,更讓人費解的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竟然沒有自己的本科教育。雖然,從1982年起,中央民族大學即開始了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的碩士生招生和培養工作,并于1994年開始進行博士生的招生與培養工作,但是至今也仍舊沒有自己的本科生教育。教育部1998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就根本沒有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在碩士、博士教育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也有自己的困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原國家教委1997年6月聯署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被歸屬為“法學”門類下“民族學”一級學科之下,最后授予的是“法學學位”。這種安排使得以經濟學為學習目標和主要內容的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面臨著極其尷尬的境地:在就業中,要求法學背景的工作不承認你的法學文憑,要求經濟學背景的工作也不承認你的經濟學學歷。

基于上述原因,民族經濟學的學科建設出現了明顯的“冷”、“熱”不均的現象。冷的是,本科教育中竟沒有相應的專業招生,缺少學科發展基礎和后勁;熱的是,由于現實對少數民族高級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少數民族經濟學的碩士生、博士生招生在民族相關專業中出現了較“熱”的現象。初步統計,目前開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博士生教育的大學和機構有5家,而開設相應碩士生教育的多達23家。同時,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面對西部民族地區緊迫的實際經濟問題表現出熱切的學習熱情時,卻要面對就業時的冷遇。

雖然民族經濟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有著天然的“可民族學,可經濟學”的歸屬問題,但是,在民族經濟學發展多年以來,很多專家學者都清楚地說明了,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乃至民族經濟學歸為經濟學實屬應當(沈道權,2004;黃健英,2005;孫秀君,2006),但是將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歸為民族學的現狀目前看來似乎沒有絲毫改動的跡象。有人認為,之所以如此與以下兩點有關:一是掌握著規制權的官方管理層并不認為有一個“民族經濟學”;二是控制著話語權的主流經濟學也不承認有一個“民族經濟學”(周興維,2005)。不過,令人高興的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的《中國圖書分類法》(第四版)中,已把“民族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經濟學分支學科專門設置了類目。表明民族經濟學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后,已經作為一門擁有大量著述與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可以建立自身獨立圖書類目的學科而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將民族經濟學從民族學中分離出來,納入經濟學范圍之內將是民族經濟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必然結果。

三、民族經濟學研究內容的“冷”與“熱”

從民族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來看,應用性、對策性研究是民族經濟問題研究的主流,其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占多數(龍遠蔚,1998)。王文長在總結民族經濟學的發展歷史時認為,民族經濟學研究的路徑基本上循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學科基礎性研究。二是專題性研究。他進一步指出,與學科基礎性研究相比,專題性研究更加活躍和廣泛,并且認為,專題性研究基本上構成了民族經濟學前20年研究的主導地位,所取得的成果也較基礎性研究更為顯著(王文長,1999)。鄧艾和李輝在統計了1994至2002年國內主要學術期刊發表的民族經濟方面的論文情況后發現,在總共6200多篇相關論文中,應用性研究成果占論文總數80%以上,而主要探討民族經濟學的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問題的論文僅有50篇,占論文總數的比例不足1%,而且應用性研究與民族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之間幾乎不存在緊密的理論聯系(鄧艾,李輝,2005)。這些分析說明,在民族經濟學的理論研究中,基礎性研究較“冷”,應用性研究較“熱”。雖然說“一門學科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龍遠蔚,1998)是對的,但基礎理論的缺乏不能不說是民族經濟學面臨的各種問題的共同根源,是民族經濟學始終遭人詬病的根源。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其直接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方面,受我國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的刺激,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和參與到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問題的研究中,自然與此有關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會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民族經濟學的初創性和交叉性,使得學科研究隊伍具有嚴重的復雜性。很多研究者都是從經濟學、民族學、社會學甚至法學等領域轉戰而來,很多高校的民族經濟學教學、研究機構大多是嫁接在經濟學、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史學、政治學等“大樹”上(周興維,2005),因此,民族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基礎來源往往是來自于經濟學、民族學、社會人類學等學科理論的應用,從而忽視了本學科的理論基礎的研究;此外,民族經濟學創設的初衷――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服務,就決定了民族經濟學的研究更側重于應用性研究,而且推動民族經濟學研究的相關專門機構出于工作需要,也經常就少數民族經濟的某些方面開展專題研究(龍遠蔚,1998)。

但是上述原因都不是問題的根本。民族經濟學的應用研究占主導不是錯誤,這是其學科發展的根基,錯誤在于其研究者不應該在重視應用性研究的同時,忽略掉基礎理論的研究。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伴隨著民族經濟學的創立,一些研究者一直在堅持不懈地研究和探討民族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問題,從早期施正一的《民族經濟學與民族地區的四個現代化》(民族出版社,1987)、《民族經濟學導論》(民族出版社,1993)到龍遠蔚的《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導論》(民族出版社,2004)、王文長的《民族視角的經濟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以及劉永佶的《民族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這些論著都提出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結構,都對民族經濟學科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正如王文長指出的,民族經濟學迄今流傳未廣,甚或質疑之聲不斷,其原因就在于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或民族經濟學的理論研究還未能找到得當的分析框架和工具(王文長,2008),也即沒有完善的學科理論所致。換句話說,民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缺乏根本原因在于其基礎理論沒有找到根本的突破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找到民族經濟學研究的突破口?有人認為當務之急是找出民族經濟學的邏輯起點(周興維,2005),或者說,民族經濟學也必須以一個基本出發點為依據(莊萬祿,陳敏,馬秀琴,2005);也有人認為,成熟的學科 “是以概念運動為核心和主干的,其中要有一個核心概念”(劉永佶,2008)。換個角度看,也就是說,整個民族經濟學理論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其應有的核心概念,從而不能形成以核心概念為基礎的概念體系和概念運動。我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找到民族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有助于我們找到民族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對核心概念的研究也有助于探索正確的邏輯起點。只要找到民族經學的正確的邏輯起點和核心概念,民族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才會有一個根本的突破。

四、民族經濟學體系建構中的“冷”與“熱”

正如上一節已經提到的,民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會涉及到民族經濟學體系的構建,但二者還不完全就是一回事?;A理論的研究可以是就某一理論點的研究,而體系的構建則是對某一學科理論的系統研究。體系的構建對于新生的民族經濟學而言是很重要的,正如李忠斌所說:“體系對于學科而言猶如大廈之骨,沒有骨架則大廈難立,沒有體系則學科不存,……建立起科學、系統的理論體系是民族經濟學較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李忠斌,2004)也許正因為如此,民族經濟學從其誕生不久就開始了其體系的構建。前面已經提到,施正一先生在建議創立“民族經濟學”不久即組織班子編寫了這門學科的第一本體系性教材――《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概論》。隨后的基礎理論研究也多是圍繞民族經濟學體系的構建展開的,這就使得民族經濟學的體系構建從一開始就主要側重了體系的完整性。此后的《民族經濟學與民族地區的四個現代化》、《民族經濟學導論》、《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導論》、《民族視角的經濟研究》、《民族經濟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等理論著作應該說都構筑了自己的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形成了一股完整體系的構建“熱”潮。

然而,從人類理論研究發展的歷史來看,現已存在的各學科的理論在沒有做出清晰的分野的之前,人們一直注重的是對具體問題的理論研究,并不是因為考慮到為創建一門學科而研究,因此往往在一開始并不注重所謂學科理論體系的構建。只是當關于某一領域的主要理論問題得到了系統解決的時候,就會出現對此領域研究成果的總結性的綜合研究,這時就往往產生出一門系統的理論著作,從而標志某一學科理論體系的誕生。經濟學從最早的重商主義、重農學派等的分散研究,最終到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原因的研究》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即是如此。據此我們認為,民族經濟學雖然從其現實狀況來說,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是不爭的事實(黃健英,2005),但這并不能說是建立在了成熟的學科理論體系上的,因為,正如前一節所述,民族經濟學的很多基礎理論在研究上沒有突破,離其作為成熟的理論體系“瓜熟蒂落”的時機還很遠。但是,現在很多理論體系的構建者似乎在熱衷于理論框架的構建之時,卻“冷”落了促使體系成熟的基本理論的研究。

以各種版本的民族經濟學的教材為主要代表,現有的民族經濟學理論體系絕不是“瓜熟蒂落”的結果,他們所采取的體系構建方法主要就是演繹法。這里的演繹法并不是指在理論上的演繹。這里的演繹法主要是指,我們為了構建民族經濟學的體系而從其它學科和一般學科通用的理論體系中,抽出其理論框架,設定諸如: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意義、各影響要素、各要素的特征、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等,依次設定章節目,將研究內容拓展開來,構成民族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就民族經濟學來看,具體而言,往往是把已經存在于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中的理論體系直接,或拼接之后稍作修改再套用過來構建自己的體系。而具體的理論內容往往就是經濟學和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嫁接。如此一來的結果是,一些學術界的人們認為民族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科存在著大面積的交叉,沒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實質是民族地區區域經濟學或者是僅僅加上了“民族”字眼的經濟學,“給人的印象就是經濟學理論加民族地區數據資料”(李忠斌,2004),從而對民族經濟學的學科地位持某種程度的否定態度。

當然,對于民族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我們應該采取一個正確的態度,“過多的苛求并不是愛護的態度”(王文長,1999),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基礎理論和體系不完善是民族經濟學面臨的現實問題,但并不是說學科創立和發展的歷史短,就應該如此”(黃健英,2005)。解決民族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構建中的問題的根本思路和上一節的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尤其是要加強對民族經濟學的正確的邏輯起點和核心概念的研究??上驳氖?我們已經開始看到了這種思路下的研究成果,龍遠蔚的《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導論》和王文長的《民族視角的經濟研究》都注意了加強對基礎理論的研究,尤其注意了對邏輯起點的探討,只是對其核心概念的關注和研究有待加強。

結語

通過對民族經濟學發展的簡略回顧和其中的諸多“冷”、“熱”分析,我們已經可以基本勾畫出目前民族經濟學的發展困境了??v觀這些分析,簡單來說,民族經濟學的發展困境的成因,既有發展歷史短和外部的客觀條件的制約,更有內部的研究者主觀方面的不足。作為民族經濟學的研究者,我們在無力改變客觀事實的情況下,應該主動“自我否定自我退出……冷靜、客觀地面對‘民族經濟學’遭遇的尷尬”(周興維,2005),加強對民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加強對其邏輯起點和核心概念的探索。有了自己的邏輯起點和核心概念,民族經濟學也就能夠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了。

參考文獻:

[1] 王文長.關于民族經濟學研究的幾個問題[J].民族研究, 1999.4: 50-52

[2] 李忠斌.關于民族經濟學學科體系建構的宏觀思考[J].思想戰線,2004 ,3: 50-52

[3] 施琳.美國經濟人類學與中國民族經濟學之比較[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析學社會科學版),2002 ,3: 95-101

[4] 王燕祥.經濟人類學與民族經濟學[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 ,3: 81-86

[5] 古玲.《中國圖書分類法》(第四版)增設民族經濟學類目及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5:228-232

[6] 龍遠蔚.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導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7] 李忠斌.民族經濟學發展新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8] 王文長.民族視角的經濟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9] 劉永佶.民族經濟學大綱[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10] 劉永佶.民族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11] 劉永佶.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12] 劉永佶.中華民族經濟發展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13] 周興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難題二則[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5: 13-14

[14] 沈道權.民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探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3: 53-55

[15] 黃健英.民族經濟學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討論[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6: 33-39

[16] 孫秀君.民族經濟學性質和學科分類初探[J].前沿,2006 ,8: 181-183

[17] 龍遠蔚.少數民族經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民族研究,1998 ,5: 28-36

[18] 鄧艾,李輝. 民族經濟學研究思路的轉變[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2: 18-26

[19] 施正一.民族經濟學與民族地區的四個現代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篇(7)

名:

別:

業:

歷:

E-mail:

話:

家庭住址:

教育情況

技能水平

個人經歷

獲獎情況

自我評價

求職意向

個人簡歷

就業方向

個人資料

姓名:

****

性別:

民族:

年齡:

21

籍貫:

專業:

政治面貌:

愛好:

電子郵箱:

聯系電話:

個人評價

本人熱心、善良、自信、自律、上進心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工作認真負責,勇于承擔任務與責任,能夠快速接受新知識和快速適應新環境,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以較好的個人親和力。良好的綜合素質,具備復合型人才的條件。

教育背景

個人能力

1.語言能力:

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CET-4:合格

CET-總分428

具有初級日語聽說讀寫能力

普通話流利

具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

2.計算機能力:

通過四川省計算機等級考試1級

熟悉Excel,

PowerPoint等Office軟件

3.主修課程:

現代漢語,法律基礎,主要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日語,教育學,教育心

理學,英美文學史,英美文學閱讀,英語教學法,高級英語,英語語言學,

社會及校內實踐

所獲證書及獎項

個人簡歷

基本資料

***

現居住地

畢業學校

個人信條:做事先做人

能力+努力+機會=成功

計算機技能

2

學過計算機應用基礎、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與應用、VC++

、SQL

Server2000

、軟件工程

2

能進行電腦硬件、軟件的安裝以及局域網的維護

2

精通Photoshop等圖像平面處理軟件的使用

2

熟悉各類操作系統,并熟練運用Word,

Excl及其它Office系列辦公軟件

2

熟悉FrontPage、Dream

weaver網頁編輯軟件的使用

2

熟練地運用SPSS1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

個人經歷

學習經歷

獎勵情況

實踐與實習

2003-2004

參加校電腦平面廣告設計(Photoshop)和電腦辦公自動化(Office)培訓

2003-2004

參加圖論與網絡優化設計、數學建模

數據庫設計(制作圖書管理系統)、文件檢索實踐(教育工程論);

畢業論文:掌紋識別之圖像細化——Matlab程序實現

社團活動

2

參加青年志愿者常常深入社會,為社會奉獻一份愛心

2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反活動

2

積極組織并參與系各個晚會、運動會的舉辦

2

暑假曾在超市做過促銷

2

參加系組織的義務家教活動

2

參與系報設計、編排、以及定稿

個人愛好

特喜愛足球、音樂,也喜歡讀書、書法、旅游、游戲、時政、以及各項運動等

個人簡介

我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待人真誠、可靠,做事有責任心,條理性強;易與人相處,對工作充滿熱情,任勞任怨,勤奮好學,敢挑重擔,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和協調能力。

聯系方法

家庭電話

OICQ

移動電話

E-mail

家庭地址

個人簡歷

個人資料

名:

別:

出生日期:

歷:

畢業院校:)

業:

工作經驗:

現任職位:

申請職位:

薪資要求:

聯系方式:

自我評價

幽默、剛直率真、對人生的看法富含哲學性,希望能將自身所散發的火熱生命力及,感染到別人,所以人緣通常都很好。外向、健談、喜歡新的經驗與嘗試,尤其是運動及旅行。是個永遠無法被束縛、不肯妥協、同時又具備人性與野性、精力充沛且活動力強,有著遠大的理想,任何時地都不會放棄希望和理想。

工作經驗

職業技能

1、熟悉WIN98、WINME、WIN2000、WIN2003及WINXP系統的安裝、操作及硬件維護

2、熟悉ASP.NET、ASP、HTML、SQL標準語句

3、熟悉Access、SQL

Server、Mysql等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應用

4、了解PHP、JAVA等其他開發語言

5、能夠熟練使用OFFICE2003、Dreamweaver

MX

2004、Fireworks

MX

2004,可以簡單使用Adobe

Photoshop

CS

6、熟悉Helix流媒體服務器、MDaemon搭建Mail服務器、FTP服務器、DNS服務器、Web服務器的架設配置及操作,了解Linux、UNIX等其他服務器操作系統

7、會開各種大中小型汽車,摩托車,但無駕照。

8、會寫各種筆體的鋼筆字,曾在市書法比賽中榮獲硬筆書法比賽一等獎。

作品列表

個人簡歷

自我評價

?

求職意向:企事業單位經理助理、辦公室秘書、文員或從事文化宣傳工作。

u

任職資格: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得秘書資格證,較強的職業興趣。

l

個人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

l

個人技能:熟悉公文寫作,熟練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

等辦公軟件,熟練運用普通話、日常英語與人交談。

2

個人品質:自信、責任心、敬業、忠誠、團隊合作精神、進取心、吃苦耐勞、積極、耐心、謹慎、自制力。

2

個人格言:“創新”是個人、企業生存的根本。

l

愛好特長:閱讀、寫作、使用辦公自動化工作、攝影、打羽毛球等。

個人信息

教育經歷

2

2004年9月至今就讀于XX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2

主修課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現代、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英語、公共關系原理、大學寫作、心理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語言程序設計。

2

選修課程:大學美育、現代禮儀、公文寫作、新聞寫作、廣告文案寫作、法律基礎

獎勵與證書

社會實踐

和我聯系

個人簡歷

應聘者:

應聘崗位:管理(行政、人事)主管、策劃營銷、內訓講師

個人信息:

姓名:***

性別:男

籍貫:

民族:漢

生日:20XX年7月5日

年齡:

身高:172CM

體重:80KG

聯系:

學習經歷:

1986年~1991年

小學

雅畈鎮中心小學

1991年~1994年

初中

雅畈鎮初級中學

1994年~1996年

中專

金華市實驗中學

2003年~2006年

大專

長沙市中南大學

其它說明:

2001年5月

現代電腦培訓

省二級計算機上崗證

2002年9月

平安人壽保險金華支公司

職業經理人

2004年9月

中南大學

經濟管理專業

工作經歷:

2001年5月~2002年1月,在金華現代電腦城,從事電腦銷售、維修、售后等工作,同期取得省二級計算機上崗證;

2002年9月~2003年1月,在中國平安人壽保險金華支公司,負責行政后勤、人事招聘等工作,并在同期獲職業經理人培訓資格;

2003年9月~2006年10月,在浙江天使國際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工作,

職務:市場營運部,主要負責公司廣告用品制作、宣傳用品印刷、部門人才招聘等;

職務:督察組,主要負責公司行政工作落實、查處違紀、考勤檢查、內務管理等;

職務:網絡部,主要負責各項辦公耗材的采購、庫管等;

2006年1月~至今,在浙江奧托康特種生物開發中心工作,

職務:市場部策劃崗,主要負責市場策劃工作;

職務:總經辦主任,主要負責公司行政、人事、策劃、外聯等工作

電腦技能:

操作系統:Win98、NT、2000、XP

熟練操作OFFICE等辦公軟件

個人特長:

·

善于溝通,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在工作過程中能獨當一面;

·

具有計劃、統籌等管理經驗;

·

工作作風精干、自信、有長遠整體的工作把握能力;

·

良好的儀表和語言表達能力。

應聘崗位:

應聘崗位:管理(行政、人事)主管、策劃營銷、內訓講師

到崗時間:

正常時間,在正式接到入職通知后的15天內可到崗

待遇要求:

月薪3000以上,福利另計;

個人形象:

結束語:

我相信“選擇一家企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我非常喜歡貴公司的“生活”,誠心希望能給我個一展所長的機會!

基本資料: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健康狀況

畢業院校

主修專業

培養方式

聯系地址: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個人主頁

教育培訓:

1998.09-2001.06

2001.09-2005.06

2006.07-2006.09

技能:

英語

大學英語基本水平,具備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

計算機

熟練掌握Photoshop,Fireworks等繪圖軟件,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網頁制作軟件;有較高的計算機軟硬件使用維護能力,能獨立調試系統、網絡,解決軟硬件故障。

其他

取得小汽車C1駕照

社會實踐:

個人特點:

做事積極,性格開朗,待人熱情;

做事勤奮認真,善于合作;

遇事善于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特長愛好:

特長

計算機軟硬件,銷售,組織管理。

愛好

籃球等體育運動、電腦應用、音樂電影欣賞等。

知識結構:

主修課程

農學專業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程。

選修課程

汽車概論、美學基礎、文學與創作、多媒體技術、因特網數據庫信息處理技術等。

自修閱讀

金融學理論、經濟學理論、管理學理論、計算機軟硬件、計算機繪圖、網頁設計等書籍。

個人簡歷

健康狀況

培養類別

婚姻狀況

畢業時間

專業名稱

出生年月

畢業院校

計算機水平

國家三級

求職主頁

QQ

E-mail

E-mail

求職意向

具有挑戰性的市場銷售工作等

特長技能

接受過全方位的大學基礎教育,受到良好的專業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在業務方面,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教育背景

1.

1995.09—1998.07

中心中學

2.

1998.09—2001.07

高級中學

3.

2001.09—2004.07

江蘇

獎懲情況

1.

2001—2004學年度多次榮獲獎學金,三好學生稱號;

2.

2003年12月榮獲江蘇省CAD技能競賽計算機組三等獎;

3.

2003年秋獲美國ATA認證CAD中英文證書,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證書。

工作經驗

1.

2004.03—2004年底在南京RP電腦進修學校做兼職教師;

2.

2004.12—2005.05從事電信工程設計DXCAD繪圖方面的工作;

3.

2005.06—2006年在南京倉儲設備公司主要負責倉儲設備的市場開發銷售工作。

主修課程

多媒體技術、數據結構、數據庫、計算機繪圖、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匯編、操作系統、單片機原理、大學英語、高等數學、VC++、VB、PB、FOXPRO等學科。

自我鑒定

回首三年的大學生涯,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孜孜不倦,執著探求,百般鍛煉,逐漸成為了一個能適應社會要求的新時代大學生,并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且我相信:用心就一定能贏得精彩!勤奮的我將以永不服輸的韌勁融入社會。

通過二年的工作經歷使我認識到工作的樂趣,但同時也鍛煉了我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適應與協作能力;且勇于接受挑戰,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對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熱衷于計算機、網絡、銷售等相關領域!所以我會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用行動謀求信任!

人生信條: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蜜臀aⅴ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老师|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亲子乱aⅴ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豆国产96在线 | 亚洲| 内射爽无广熟女亚洲|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欧美精品videosbestsex日本| 特黄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公交车被cao得合不拢腿视频|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华液|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丰满五十路熟女正在播放|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插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