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0: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職學生畢業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職業學院是大學之后的專業人才培養基地,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就邁入社會的大門,所以中職學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中職學校的教育需要以適應經濟社會需求為目標,以誠實守信為根本,全面培養學生。
【關鍵詞】
中職教育;有效;途徑
當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信息化、高科技化。未體驗過社會生活的中職學生踏入社會后難免會對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不適應,所以中職教育要緊跟社會的潮流,滿足社會的需求,積極探索更加實用、高效的中職教育途徑,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前做好堅實的基礎,以便能有更好的發展。
一、中職教育生活化
對中職學生進行培養的目的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所以中職教育要生活化,一切從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理解和學習社會的道德要求,讓學生在學校生涯中,了解社會發展的模式,將自己不斷完善和提升,更好的融入到今后的社會生活。
1.教育目標要緊貼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總是在生活中成長。所以教育目標要緊貼生活,根據生活來實行教育,教育的內容應該和生活相適應。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人不能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教育的目標應該緊貼生活、來源于生活,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教育目標是與真實生活相關聯的,不是盲目空洞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樹立自身的小目標,學生正確理解了教育的目標才會努力的去實現個人目標。要實現中職教育生活化就要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一些實際經歷來感受事物之中蘊藏的道理,要讓學生學會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中職教師應該適時的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感受個體與社會的聯系,教給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
2.教育內容來源于生活。首先教育的內容要緊貼教育的目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結合學生的個人需求,尊重個體差異,特殊學生特殊教育。其次教育不能盲目進行,在立足于社會的基礎之上還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理解學生,這個時候的學生大多數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卻性格剛強,所以在對其進行中職教育時應該選擇適合他們心理特點,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最后教育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中職教育面向即將要進入社會的高中學生。社會生活不同于學校生活,社會上魚目混珠,人們多看重利益。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中職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學生心中要有一把度量是非的戒尺,要經得住誘惑,中職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和價值觀,教給他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二、中職教育全程化
高中職業學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職教育面向的是即將進入社會的學生,所以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全必須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高中職業教育學時不長,為了實現教育目標要對學生進行整個學時的全程教育,包括學生入學之初、學習過程中、實習期間和畢業前期。
1.入學初的教育。要對學生進入學之初的教育首先要讓剛入校的學生明白中職教育的目標和重要性,在職業學校中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專業文化知識還有生活的技巧。對學生入學之初教育的具體方法是讓學生學習校史,對學生進行軍事化訓練,參加實訓等。中職學生入學之初的教育目標是迅速轉化學生的觀念,改變學生在以前初中學校只注重課本知識的觀念,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準備。
2.學習過程中的教育。學習中的教育是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對學生進行一點一滴的滲透。學習中的教育一方面是學生對于專門開設的課程的學習,通過專門課程的學習加強學生政治思想的進步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活動,舉辦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義的講座,系統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3.實習期的教育。對于高中職業學生來說,實習期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實習期也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實習期間,學校應該結合實習情況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防腐蝕的教育。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觀,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礎。
4.畢業前的教育。畢業前是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應該對學生進行專項教育。畢業之前,學生主要的關注點是自己的擇業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相信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教師通過對話,講座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幫助學生分析自己,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同時要給予更好的發展建議,讓學生在工作中不斷的進步和完善自己。還可以組織一些優秀的畢業生與即將畢業的學生面對面的座談,激發學生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
三、總結
職業教育院校應該本著為學生負責、社會負責的態度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在對學生進行中職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目標要緊貼生活,教育內容要源于生活。中職教育要全程化,在學生入學之初,學習過程中,實習期和畢業前期四個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作者:黃宇 單位: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電工電子應用技術是理工類應用型本科(中職本)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技能,針對目前中職本學生的教學特點,將項目教學法引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實踐表明,項目教學法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性、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應用本科;電工電子技術;應用研究
應用本科(中職本)教育是介于高職和普通本科之間的一種新的教育層次。應用本科(中職本)的培養目標是面向企事業單位工作崗位實際,培養具有實踐技能強,知識面較寬、能夠適應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崗位需要、專業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其核心是“實踐能力”的培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應用本科(中職本)理工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電路原理,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核心基礎課,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應用本科(中職本)的招生生源為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這些學生與高中起點的高職和普通本科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為此有必要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環境,對項目化教學法在應用本科(中職本)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和探討。
1應用本科(中職本)的教學特點
應用本科(中職本)的招生生源為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走訪相關中職本的生源學校,了解到這些學生具有如下特點:
1.1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據調查,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生源主要分為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包括高中已畢業的學生和從高中轉到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為此從總體來看高中畢業生學生的素質較高,而初中畢業生相對素質較低,在學習成績、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1.2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正確的人生理想和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應用本科(中職本)的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經常出現睡覺、講話、玩手機等厭學現象。通過與學生談話我們了解到這些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抱著得過且過,不知道將來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學習專業知識有何用處。
1.3文化課理論基礎較弱,實踐動手能力較強
中等職業學校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適應一線崗位的工作需要的技術型人才。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中職學生不愛學理論,愿意動手的特點,著力實踐技能的培養。同時由于在中職本入學考試中,以專業實踐課為主,一定程度上致使學生的文化基礎課分數較低。從而造成中職本學生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專業知識不系統,不成體系,但愿意動手、樂于實踐,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工科類學生尤為突出。
2項目化教學法
項目化教學法是一種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一個項目的完成就是一項實際工作過程的完成,其成果是一件產品的誕生。它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或者模擬的真實企業項目引入課堂,并把課程的教學內容融入到工程項目和任務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項目設計為多個任務或子任務,每一單元的教學即完成一個或多個子任務,教師在講授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設計好的任務或企業中的實際任務下達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在參與實際項目和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獲取知識、經驗和實踐技能,教學過程實現了人人參與學習和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3項目化教學法在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項目和任務的設計、實施項目的器件(材)和設備的準備、整體項目情境的設計、項目計劃方案的實施以及項目的教學評價六個階段。
3.1項目和任務的設計
項目和任務的設計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環節,一個項目可以是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也可以是根據企業實際工作項目模擬的項目。但項目的設計必須要能夠整合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建立課程的知識體系。為此項目教學法必須要設計好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和教學單元設計。(1)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是指對一門課程的教學活動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是在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基礎上進行,遵循行動導向和項目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原則。整體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目標、項目設計、任務設計、情境設計和教學進程設計、課程考核方案設計等。課程整體教學設計的依據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依據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大綱,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入手,通過引入項目和任務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專業能力。(2)課程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是項目化教學方法的核心教學文件,單元設計一般以一項完整的學習內容作為對象進行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授課時間、教學班級、教學地點,單元教學目的、單元教學內涵(其中包含單元訓練任務、教學案例等),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包括組織形式、教學次序、教學方案與方法、媒體、器材、材料、工具以及考核等。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項目設計時,我們充分考慮當前電工電子新技術的發展,結合電子制造類企業生產實際,電工電子技術的項目主要包括目的、原理、步驟、結論、數據等。包括低壓電氣控制、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模塊、電動機等模塊,每個模塊選取綜合性強和很有代表性的項目。
3.2項目實訓設備的準備
項目化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環境從課堂遷移到了實驗實訓室或工廠車間,使學生親身感受實際的工作環境。為此在項目化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有充足的設備和實訓場地。從目前來看,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電工電子教學做一體室設備需要改進、數量不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有必要不斷地改造和完善。
3.3創設項目情境
創設項目情境是教師根據項目任務的實際工作為學生營造的較為真實的情境。通過項目情境的設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了解項目任務的具體環境要求以及任務實現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項目情境的導入可以是案例式,也可以播放錄像片,還可以是音樂劇等。例如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通過放映視頻資料,使學生看到家用電器在每個房間的布置情況,然后通過實際鋪設的照明線路圖片資料,引出居民家庭用電線路應如何合理設計和安裝;放映相應大賽的預決賽影像資料,使學生了解比賽時評委投票時紅燈或綠燈亮起,帶出舉手表決器的設計和制作等問題。
3.4項目計劃方案的設計
項目計劃方案的設計是項目化教學法的核心和重點。教師可在上節課結束時,布置下次課程預習的知識點和項目任務的要求。要求學生在課后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預習,搜集相關資料,為項目計劃方案的設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教師也可以在本節課布置項目任務,并對項目任務的要求進行分析,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材料支撐。學生在教師對項目任務分析講解的基礎上每組同學分工合作完成項目計劃,提交教師進行檢查指導。教師如果發現項目計劃的不合理之處,提出完善意見,最終確定項目計劃。
3.5項目的實施
項目的實施階段是項目化教學方法的最重要的環節。項目計劃方案確定后,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按項目計劃的任務要求和設計思路完成項目任務。在此過程中,每組學生可以相互協作,也可以跨組合作。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首先用Multisim10軟件對設計好的電路進行仿真分析,然后各小組按照實施方案完成項目制作。在項目實施過程,教師要巡查各組學生自主協作的參與情況,同時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檢查指導。對于學生無法完成的操作規范時,教師要進行操作示范,并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和糾正,指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3.6項目的總結評價,拓展提高學生根據實施方案將項目任務完成后,最終評價至關重要。最終評價多采取過程評價和總結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過程評價貫穿每個項目任務的執行過程,考核方式包括學生自我評價、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及教師評價。其中教師評價是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合作情況、專業能力及其解決問題情況逐項進行。最終評價依據項目成品演示,如項目報告、模擬仿真演示、PPT報告,不同的項目可同時采用多種形式交互進行。項目結果展示后,教師應根據各小組項目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歸納總結,一方面總結本單元課項目任務的總體完成情況以及總結本節課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和重點的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對各組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清楚努力方向,越來越穩健,一次比一次進步。
4結論
項目化教學法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但項目化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設計能力,并且由于中職本學生參差不齊,經常會出現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從而造成項目任務的時間很難把握,出現學時不足的情況。因此需要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并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作者:霍艷飛 單位: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吳麗波,楊瑞芳.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在應用型本科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15(13):192.
[2]謝碧君.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教學法在通信類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93-96.
【關鍵詞】中高職 數學 課程銜接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基于機械類專業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課程銜接的研究,課題編號:14G252。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31-02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職畢業生進入到高職學習,在許多高職院校中,中職畢業生所占的比例已接近高職總生源的50%。但是由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因此在中職和高職課程教學內容的銜接、學生的心理、學習方法的改變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造成中職學生在高職院校的數學課學習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
一、中高職數學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心理方面。對于這些剛剛考上高職院校的中職畢業生來說,不僅學習環境是全新的,老師、同學、教材、學習方法等都發生了變化。經過在中職的學習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職院校,肯定有一些學生會覺得應該松一口氣了。高職院校沒有升學的壓力,使得新生在入學后就沒有緊迫感。也有一些學生在入學前就聽說高等數學很難學,而在高等數學中也確實存在一些難以理解的比較抽象的概念,這就更增加了他們的恐懼。使這部分學生在一開始就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因為怕學高等數學,進而就產生厭學的心理,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
2.教材方面。在中職學校學習過程中,由于現在都提倡增加專業課、實訓課比例,和工作實際接軌,理論課以夠用為原則。使得中職數學課中的一些內容做了一些刪減,降低了難度,內容相對簡單了,題型也很少,這樣也造成中職的數學課和高職的數學課有些內容出現了斷檔,銜接不上。而高職一直以來都是以高中畢業生為主要生源,教材的編寫也主要是考慮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因此高職課程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很少有仔細研究過中職教材后再編寫的,往往按照高中畢業生的數學程度來編,這就造成了中、高職數學課在教學內容上也出現了比較大的難度差距,增加了中職畢業生學習高等數學的難度。
3.學習方面。由于中職數學學習的課容量比較小,學習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學進度也比普通高中要慢一些,題型也少,因此老師在講解時,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反復強調重難點,可以將常見題型都進行示范講解,學生只要跟著老師的思路適當的進行鞏固練習就可以了,而且中職教材是以初中教材為基礎編寫的,所以學生學起來不覺得太吃力。而升入到了高職以后,不僅知識點增多了、靈活性加大了、難度加深了,而且課容量也加大了,為了保證進度,老師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反復強調重難點內容,各種題型也不可能都講到,這使得習慣于跟著老師走的中職畢業生就更不適應高職數學課的學習。中職學生不大注重獨立思考和自己總結規律,而是習慣于依賴老師。而到了高職以后,由于需要學習的內容更多,而課時有限,老師只能選擇一些典型的習題來講解,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對于剛剛進入到高職的中職畢業生如果還在沿用在中職時的學習方法,就會無法適應高職的學習,有些甚至完成當天的作業都很困難,就更別說做到自我消化了,這自然就難以提高學習的質量。
二、中高職數學課銜接的措施
1.做好思想教育,提高認識。要想做好中、高職課程銜接,要從入學教育開始,使學生一入學就能夠明白高等數學在高職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應該盡可能消除松懈的情緒,產生一種緊迫感。一般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介紹:使學生清楚高等數學在理工類專業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讓學生明白中、高職數學在內容體系上的區別以及在課堂教學中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向學生介紹中、高職數學課在學習方法上的不同,向學生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盡早適應高職的學習。也可以請一些高年級的同學介紹經驗,是新生能夠少走彎路。
2.進行調查研究,做好教學計劃。為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順利過渡到高職數學課的學習,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基礎進行摸底調查。一方面應該通過摸底考試,對比分析入學成績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規劃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另一方面要認真對比研究中、高職數學在教學大綱方面的不同要求,以及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點,找準需要鋪墊搭橋的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備課和講課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3.優化教學,提高效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于教學大綱和教材,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于高等數學中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將教學目標按照不同的層次進行分解,然后逐層落實。一開始要考慮到學生的適應情況,放慢一點教學進度,在學生逐漸適應后,再逐漸加快教學節奏。在高職數學課上,對于跨度較大的內容一定要先做好知識鋪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于一些重點知識要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盡快適應高職的學習。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脈絡,能夠自己建立知識網絡,了解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在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新知識,以起到溫故而知新,溫故而探新的作用。
高職數學與中職數學相比具有更強的抽象性,要求學生要學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如果還停留在死學硬背的層次上是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作為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也可以適當地介紹一些知識的產生背景及其探索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的能力。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專題教學的方法集中攻破,幫助學生學會對某一類問題進行系統歸納,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滲透數學思想。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采用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例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本專業的理解,了解數學課的作用。在講解新知識、作業講評、試卷分析等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適當組織學生進行學法交流,教學相長。
4.優化教材,順利對接。中、高等職業院校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各自為政,應該建立連貫的教學大綱,統編教材,盡可能避免知識不必要的重復或出現斷層,造成人為地增加中職學生進入到高職后的學習難度。中職數學教材的編寫,不僅要考慮到本專業的具體要求,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后續學習。為了更好地和高職課程銜接,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選學內容,供學有余力、想參加高職考試的學生學習。
5.優化管理,促進銜接。要想實現中、高職數學課的成功銜接,還應該注重運用情感和成功的原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學不好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責怪學生。要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尤其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多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學習上以及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只有學生從心里接受了老師,才更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誨。另外,在布置作業時,也應該注意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當的習題,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些體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體會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一定要教學生正視困難,不要被困難所嚇倒,知難而進。而且一定要學會善于總結失敗的教訓,學會自我調整學習狀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進行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還應該注重進行教學反饋,建立多渠道的反饋途徑,及時收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建議,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進度、思路等,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要順利完成中、高職數學課程的銜接,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只要積極思考,努力嘗試,相信一定會順利的完成過渡,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原,曹曄 ,羅勇華 ,鄧玉;我國中、高職課程銜接現狀分析與對策[J];職教論壇;2004年24期
[2]高原;我國中高職銜接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05期
[3]秦虹,國外中職與高職銜接模式的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年16期
[關鍵詞]三二分段 中高職 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高俊文(1966- ),男,湖南常德人,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主任兼黨總支書記,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及高職教育;鄒心遙(1978- ),女,湖南衡陽人,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半導體元器件可靠性;夏曉冬(1964- ),女,上海人,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技工教育管理處,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技工教育。(廣東 廣州510507)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028-02
“中高職三二分段”教育指中等職業學校與對口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聯系,初中畢業生先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三年,然后轉入對口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學習兩年,學生畢業后獲取普通高職畢業證書的一種高等職業教育模式。“中高職三二分段”教育是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對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符合高技能人才“漸進成才”的規律,是高等職業教育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高職銜接工作。二十多年的發展表明,“中高職三二分段”教育模式具有三年制高職所無法比擬的辦學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尚缺乏完善的體系,很大程度上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接軌。2010年廣東省制定了開展對口自主招生“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的政策,這一政策對于促進廣東省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習外國先進的模式和外省的探索實踐經驗,綜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探索一條適合廣東省的“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有效之路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對國內外“中高職三二分段”教育辦學模式進行了研究,為對口自主招生“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政策的有效實施、切實有效地促進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大發展提供借鑒。
一、廣東省“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的現狀
我國“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模式的原型是五年制技術專科教育,1985年7月原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同意試辦三所五年制技術專科學校的通知》(教計字[1985]83號文件),同意將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等3所技術專科學校試辦五年制技術專業學校,從此以后,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開始發展。《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文件)提出了“適度發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此后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開始蓬勃發展。廣東省的“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工作起步較晚,2010年廣東省在10所高職院校和49所中職學校實行對口自主招生,中職畢業生不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可直接升入高職進行兩年深造。2011年廣東省選出27所高職院校的45個專業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接,11所高職院校與相關技工學校對接,涉及全省近100所中職及技工學校。招生試點專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汽車、機電、計算機、機械設計制造、醫藥衛生、化工技術、酒店管理、建筑和藝術設計等,這些專業都是屬于經濟社會發展緊缺人才專業,旨在解決加快轉型升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緊缺問題。并且對中職生源作了相關規定:要求省屬試點中職學校的招生生源主要以欠發達地區為重點,珠江三角洲試點中職學校至少安排30%以上的招生計劃來招收粵北山區和東西兩翼的學生①。雖然廣東省“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教育已開辦兩年,但由于開辦時間短,在辦學形式、專業設置、課程組合、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還處于積極探索階段,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模式和國內其他省的有益經驗。
二、外國主要中高職銜接教育的模式
主要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他們將職業教育視為階段性教育,重視中等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本文總結歸納出三種主要發達國家推行中高職銜接的模式:
1.由國家出臺政策確保職教文憑與普教文憑等值的銜接模式。如英國確定的普教文憑與職業資格等值作用的制度。該制度使職業資格的獲得者與受普通教育的畢業生一樣具有同等的升學與就業機會。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具體的課程銜接模式,較為成功的是英國的中高職教學單元銜接模式。該模式把中職課程和高職課程綜合在一起,成為統一的教學單元,并按程度分成I、Ⅱ、III、IV、V共五個層次,中職的教學單元占前三個層次,高職占后兩個層次②。這種模式中教學單元各層次間有很緊湊的銜接、清晰的邏輯順序,內容不重復,有很好的教學銜接適應性。
2.對中職畢業生進行專門補習,使學歷水平達標從而實現中高職銜接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指在中職學生畢業后,由專業的職教機構對其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補習,并使之達到高中階段學歷標準,從而實現中高職教育的銜接。這種模式在法國和德國有較成功的應用:法國為使中職學生在畢業時取得報考高職院校的資格,利用專業的職教機構對畢業生進行兩年的專業補習,通過課程分類法實現中高職銜接。德國采用的是雙元制職業實踐的補習方式,每一個中職學生在畢業時進行分流,既可以選擇直接去就業,也可以選擇繼續接受雙元制的職業實踐,并進一步接受高層次的職業教育。
3.通過課程或教學大綱直接銜接的模式。這種模式的中高職銜接主要靠完善的課程體系銜接來實現。如美國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中后技術準備教育緊密連接在一起,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之間采用對口合作或簽訂合同的方式來共同制定各專業各層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就業競爭力
一、現狀分析
隨著計算機專業招生規模的快速增長和大眾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中職畢業生憑借一些淺顯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已經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許多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不能從事相關的工作,就業對口率低,競爭力不足,難以持續發展。
二、原因剖析
(一)生源質量下滑。
隨著高校的擴招,上大學不再像以前一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績稍好的學生都能就讀高中,這使得中職生源質量大幅下降。中職學校應該清楚這些客觀情況,明確學生的培養定位,比如,很多中職生動手能力強,喜歡實踐操作,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
(二)畢業生不符合社會需求。
中職生就業競爭力低的根本原因是技術水平低,很多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只掌握了辦公軟件的使用,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這些基本的技能根本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
三、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競爭力的對策
(一)按照社會需求進行課程設置。
每年有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涌向社會,一方面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用人難,應用型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獨擋一面的人才缺乏。企業的“熱”需求與畢業生的“冷”遭遇形成鮮明對比,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專業設置沒有經過詳細的規劃,對培養的學生定位不清,專業定位與企業需求存在明顯的偏差。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進行改革。總理在2009年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職業教育的規模、學科的設置,需要和社會需求相吻合,因為它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所以又應該和社會發展相協調。”所以在開設課程前,要先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就業單位的用人需要,關注人才市場的相關信息,總結出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應該掌握哪些專業技能;怎樣開設課程才能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等。
另外,中職生普遍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較差。比如像編程、數據庫操作等對數學能力、邏輯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目,不適宜開設過多,可以相對多地進行網絡組建、計算機維修、圖片處理、辦公軟件等方面的教學。
(二)加強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決定中職畢業生質量的關鍵因素,但是目前中職教師質量令人擔憂。一方面,中職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具備理論水平,還要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很多學校引進的師資都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大學的專業學習重研究,理論性強,因此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低。“雙師型教師” 成為IT專業建設的老大難問題。另一方面,由于IT行業發展快速,知識更替非常快,這間接給專業教師造成了極大的技術壓力,教師除了正常授課外,必須付出比其他專業教師更多的精力進行知識更新。
(1)多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相關的開發或管理工作,讓教師掌握實用的技術技能。這樣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社會實踐工作經驗,更加生動、深入、透徹地講授計算機專業知識。
(2)通過各種培訓,提高教師水平。受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并不是所有教師都有足夠外出培訓的機會。一方面,學校可以請專家或企業優秀技術人員給教師做講座或短期培訓,這樣不僅為學校節省了開支而且受益面更廣。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開展校本培訓,以學校為教育基地,讓教師充當主角,以培養具有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為目標,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發展。
(3)鼓勵教師平時加強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教師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被社會淘汰。學校應鼓勵教師多訂閱專業報刊、雜志,圖書館、閱覽室為教師提供閱讀場所和資料,每年提供一定經費讓教師購買圖書。同時,可以制定表彰獎勵制度,設立獎項,提高教師學習的積極性。
(三)培養“專才”學生。
計算機學科博大精深,如果要求學生在三年時間內精通所有的計算機技術是不可能,如果學生在領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掌握某一計算機技術,無疑會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科學安排課程。在學生入學第一年加強職業基礎教育,為學生打下較寬的專業基礎,之后再強化技能訓練,使學生在專業上學精學透。比如,第一年可以讓學生先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再讓學生選擇具體專業種類,強化技能培養,讓學生既有基本的職業素養,又有一技之長,在就業時能夠從容應對。
(2)開設興趣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專長參加對應的興趣班。平時的課堂授課,學生的人數較多,同時受時間限制,教師很難對每一個學生都進行輔導。“小班式”的技能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既能克服學校實驗設備相對不足的困難,又突出了職業崗位培養的針對性,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平臺上發展,對專業特長技能的形成起到極好的促進作用。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作為為社會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實用型初、中級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為使自己培養出的畢業生適應崗位需求,必須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學校要加大對實驗實訓設備的投入,讓學生有足夠的設備進行訓練。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實踐教學環節的準備,采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4)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和必然。平時的教學練習,教師是根據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設置,但是計算機在各領域中的應用不盡相同,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因此,要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是面向職業崗位參與實踐。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這就要求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要具備直接從業的專業技能及相關行業的職業素質,通過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課程結構調整,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措施,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作者單位:開平市機電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提高中職生的職業素質,加強對其職業指導工作是職業教育主動適應新的經濟體制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上個世紀國家包分配的方式已經轉變為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方式,如目前事業單位的招編考試,各企業單位的擇優合同錄用及畢業生的自主創業等多種就業方式就是適應目前市場經濟體制的一種就業方式的改革。這種就業方式的變革,為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提出了挑戰性的課題,如何讓所培養的學生順利就業,并適應從業的崗位,也就直接影響了學校的生源。對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勞動就業制度改革的發展需要,使所培養的學生能夠送出去,能夠勝任崗位工作,而不能將學生向社會一推,能否找到工作,能否勝任工作不聞不問。近年來,就業市場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加大,經過學校的不懈努力,大部分中職生憑借著一定的專業技能訓練,能很快的進入勞動市場。但隨著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適應能力、職業轉換能力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中職學校的高就業率下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文化知識面窄、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工作情緒不穩定等。因此職業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正確的職業就業指導,能對學生滲透職業意識,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主動了解社會發展趨勢、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使學生有一種宏觀把握自已職業生涯的就業理念,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掌握自我發展的主動權。同時職業指導工作作為職業學校適應市場經濟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于職業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而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重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加強中職學校在校生職業指導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且可以結合實際實施職業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職業能力,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加強職業指導工作,并把它作為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由校領導親自掛帥,統籌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使大家同心協力、密切配合,在全校營造出人人關心和積極參與職業指導的良好氛圍;加強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的交流和溝通,共同把職業指導工作落到實處。
二、中職學校現狀分析
1、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中職學校的辦學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畢業生就業全部面向市場,雙向選擇。但學生生源質量素質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初中畢業成績優秀者紛紛進入普高準備升入大學,近年來普通高中一再擴招,又加民辦普通高中的應運產生,普高幾乎不設門檻,只有成績不理想或家庭條件困難者才會選擇中職學校。更好的開展職業教育,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它關系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2、學生學習情緒浮躁
由于中職學校入學門檻低,學生素質參差,文化知識基礎普遍薄弱,學習態度難端正,情緒浮躁,有些學生就是混日子,或只對某些技能課感興趣,對文化基礎課和教育理論課聽不進去,像《職業生涯規劃》學了印象也不深刻,也就使得就業職業指導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3、職業指導意識淡漠
由于中職學校生源的素質差,難教、難管、無成就感的教育教學現狀困繞著許多老師,職業指導意識也就隨之淡漠。某些科室形式上的職業生涯計劃也多流于形式;學校的班級管理也多體現在安全、守紀律、講衛生等方面;老師的教學也多流于就書本而書本,就學生而學生,難體現在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滲透中。因此使得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不能形成合力,這樣必然影響學生的順利就業和長久的職業發展。
三、中職學校職業指導的方法
1、循序漸進,跟蹤隨訪
目前職業指導工作的誤區是在學生畢業前夕才進行,其實不然,職業指導工作應貫穿于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循序漸進,同時做好畢業后的跟蹤隨訪工作。首先是學生入學后的入門教育,通過校會、班會、社團等諸多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國家對該專業的相關政策及往屆學生就業情況及今后就業前景分析等,讓學生盡快的進入角色,步入中職基礎課及技能課的正常學習訓練軌道。其次是綜合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各科教學的教育資源的教育滲透,尤其是《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具備從事一定的職業必備的道德素養,教育學生學會規劃、選擇自己的職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再次是在就業前夕做好相應的畢業生指導工作,學到了專業知識,怎樣才能更好的派上用場,怎樣更快的把自己推銷出去,必要的宣傳和包裝很是重要的,這就需要專職人員有效地指導。外塑形象,內強素質,既要訓練心理素質,又要強化專業素質。學校最好能在校內舉行模擬招聘會,經過鍛煉學生會信心十足。同時做好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工作,既體現了學校對他們的關懷愛護,又能總結經驗,有利于以后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2、全員參與,職業滲透
市場經濟的導向下,中職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重要的環節就是學生的來源和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因此中職學校的職業指導上應全員參與,指導對象從集體到個人,指導人員從專職教師、任課老師到班主任,適時的進行職業滲透。因為畢業生很多,這樣或那樣可能遇到的問題也就很多。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圍繞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開展扎實的文化基礎課和職業技能課教育教學。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學以外,還應適合時宜的邀請已就業的優秀畢業生做職業生涯講座,傳達從業學生的工作經驗,更能解決在校生的疑惑,鼓勵他們學習的士氣。就業指導的專題講座等職業指導方式應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對于個別需要特殊輔導的學生應由班主任或指定專職指導教師再做細致入微的工作,以保證了學生的整體素質達標。而要有條不紊的進行系統的職業指導工作,必須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應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培訓專職人員,有專職人員再對各任課老師培訓,讓各科老師貫穿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形成全員參與,適時的職業滲透。
3、見習實習,校企結合
實習見習是職業學校課堂教育教學的延伸,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在實戰中進行檢驗與運用,方能練就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的適應能力。多年的教學實習觀察發現,學生在實習期間,非常認真,甚至超乎我們的想象,會得到大家的的一致好評。很大的因素就是那個時侯,學生會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快樂,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所以他們樂于付出。因此實習見習是最好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紐帶。據此,學校可以有計劃的安排學生見習實習,經過見習實習學生就會將課堂的知識帶到實踐,同時帶著實習中遇到新問題回歸課堂,認真深入的再學習,這樣,有目的的去學,就會注重一些理論的學習,反復探索,對理論的理解就會升華到新高度,再去指導實踐。同時學校制定嚴格的見習實習制度,校企結合,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職業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更是學校單一方面所難以達到的。
4、職業升華,勝任崗位
1.職業教育的要求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社會逐漸轉變了對中等職業教育及中職畢業生的偏見,在一定程度上中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當前中等職業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理念陳舊、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等,使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會計專業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第三產業類學校的重點專業之一,其人才培養模式亟待改進。
2.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要求
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對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提出極大挑戰。因為,第一,目前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重理論輕實踐,這樣培養出的中職畢業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經濟社會能力較差;第二,會計新業務隨著經濟形勢不斷地變化,而中職會計專業教材及教學培養目標未能及時隨之更新,造成學校教學與會計崗位實務嚴重脫離,這樣培養出的中職畢業生專業技能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所以,為培養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必須對中職會計專業進行教學實踐改革。
3.會計專業學生特點的要求
中職學校招生學生對象主要是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學生文化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弱,多數來自于農村家庭且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而相對于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多數都是女學生,認為女性比較適合從事會計工作,入學的目的希望學到“一技之長”,畢業后就能上崗工作,以減輕家庭負擔。
4.用人單位的需求
中職畢業生就業率相對較高,用人單位需要動手能力較強中職畢業生這一類基礎性人才。由于經濟發展企業類型多樣化,中職畢業生就業方向不僅僅只限于市區的事業單位和大型的國有企業,而向中小型企業流動,尤其民營企業居多。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也發生轉移,開始向一線基層崗位流動。如我校近些年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是:大中小型商業零售企業的收銀員,銀行的前臺營業員,中小企業的初級會計人員、出納員、統計員、倉庫管理員,會計師事務所的初級審計管理人員等。
二、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策略
經過分析,筆者認為,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除掌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外,還應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能,能夠從初級、基層崗位上不斷地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這就需要中職學校明確培養目標,建構課程體系,完善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具體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質量標準,筆者認為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可定位為:能夠使學生成為誠信敬業,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既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又具有初步執業技能的人員。其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學生在完成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學習后,其知識、能力和素質既能滿足當前就業需要,又能滿足其今后繼續發展需要。“初步執業技能”是指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通過對會計專業課程學習后,具備從事財經類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初級知識和技能。因此,中職會計專業培養人才目標定位為:掌握相關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的初級營業一線工作人員或相關崗位的輔助人員。
2.課程設置模塊化
課程設置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合理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培養人才的質量。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立足點在于著重培養學生全面職業素質與綜合職業能力。本著“依據職業能力需求、圍繞崗位業務流程、遵循職業生涯發展規律”的基本思想,以模塊化的形式,構建以“通用能力模塊”、“專業技能模塊”、“能力拓展模塊”為結構的課程體系,目的在于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與初步執業技能并重。例如在專業能力模塊中,設置出納、工資、購銷存、固定資產、會計報表與分析和涉稅會計實務等主要課程教學;在能力拓展模塊中,增加銀行會計實務、個人理財等課程教學。同時,從會計專業的特點出發,課程內容注重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手工記賬與電腦記賬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完成課程的學習后,可勝任企業的出納、會計、統計工作。在財經基本技能課程中,除保留原計算技術內容外,增加“電子計算器與收銀機的應用、點鈔與驗鈔、章卡的運用技能、會計檔案管理與會計交接、EXCEL的財務應用”等內容,并配置相應的點鈔機、收銀機,讓學生得到會計基本技能應用實訓。
3.教學模式實訓化
中等職業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首先應在教育理念方面轉變思想,然后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和教法創新,提升教學質量;加強實訓建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運用模擬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理實一體化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模擬實訓的方式,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施校內、校外實訓教學,會計專業老師邀請行業專家共同制定切實有效的實習實訓教學計劃。嚴格管理實訓教學活動,做到實訓教學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有檢查,有考核標準。實驗實訓設備管理制度健全,有使用記錄,教師、學生參加實訓,均需提交實訓總結。根據會計專業實習、實訓大綱要求,安排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分別進行基礎會計實訓、金融基礎知識、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點鈔技能訓練、珠算技能訓練、沙盤認知企業實訓、商品流通批發企業(小規模納稅人)實習模型、模擬銀行綜合實訓、臺計技能訓練和會計綜合模擬實習等課程的實驗實訓教學。
4.教師隊伍雙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