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科學實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總體情況
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啟動后,大理市高度重視,搶抓機遇,在中央、省、州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0—2013年,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教學裝備類項目,中央及地方配套資金共計投入2552.97萬元,其中教學儀器、圖書、音體美器材及多媒體設備中央、省級資金1966.4萬元,州級配套資金182.4萬元,市級配套資金404.17萬元。為全市71所小學配置了72套科學儀器、71套數學儀器、71套音樂設備、59套體育器材、69套美術設備、70套圖書;23所初級中學配置了22套理化生實驗儀器、22套數學儀器、22套地理儀器,22套音樂器材、17套體育器材、20套美術器材、51套圖書;為71所中小學配備了265套多媒體設備、16套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標準成套設備、51套小學科學實驗室標準成套設備。各種設施設備預計在年底全部安裝到位。
2 加強領導,健全制度,確保工作規范實施
為加強薄改裝備項目工作,將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大理市成立了由相關部門負責領導組成的領導機構,在市教育局電教室設立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工作的具體實施,并召開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大理市項目實施工作,按時完成大理市項目匹配經費的籌集撥付,確保工程的落實,制訂出詳實具體的工作計劃,按時按步驟推進;建立和完善項目工作的各種管理制度,以保證教學應用;注重痕跡資料建設,抓實應用過程的管理,以促進教學效益的發揮。
3 科學部署,各負其責,順利完成各階段工作
大理市緊密結合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堅持“建設一校、達標一校、標準化一校”的原則,以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服務教育教學為宗旨,以對項目負責、對學校負責的高度責任感,認真做好項目學校的申報實施評估,最終確定項目學校,真正將好事做好、做實。
3.1 全面摸底科學配置
按照《云南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本著高標準配備、充分滿足應用需求,結合學校規模、軌制等實際情況,對全市中小學教學儀器、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摸底調研,對現有各學科教學儀器、器材、設備的種類、數量進行認真統計、匯總,摸清裝備儀器短缺數量及資金。從功能教室的布局和數量、內部設施完善、儀器配備標準、規范管理、使用及教學教研幾方面推進項目工作。
3.2 器材存放安全合理
領導組成員多次深入學校調研,綜合考慮交通、場地、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及時溝通協調,確定教育局后院倉庫為設備收發點,新世紀中學為體育儀器器材接收點。對倉庫的管理和安防工作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確保接收的所有儀器設備按時規范存放,做到萬無一失。
3.3 分發工作層層負責
制定各學校儀器設備的分配明細,合理均衡為各中小學進行分配。分發工作中制作了詳實的各類分發表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對照各學校的分配明細,采取分發組點數、接收學校核對、清點、包裝等工作流程實施分發工作。建立了三級驗收手續,市教育局與省教育廳簽章,各學校接貨人員與市教育局簽章,各學校儀器管理人員與學校接貨人員簽字,做到儀器數量準確、質量完好,破損儀器及時登記、上報,及時與中標單位溝通更換。
3.4 入賬上架規范實施
對圖書、儀器、器材及設備的接收和分發要求學校分別造冊登記、簽字蓋章,做好各種接收單、驗收手續及相關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各中小學將配備的圖書、儀器、器材及時入賬,按標準上架、入柜,現已實施的項目學校已基本做到了設備儀器規范存放。
4 科學安排,合理布局,充分發揮項目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
目前,薄改裝備項目實施范圍有限,還不能全面滿足所有學校的需求,加上大理市鄉鎮教育基礎設施比較滯后,功能室用房普遍緊張,只能分期、分批、分階段實施。為此,大理市在實施薄改項目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安排,合理布點,把項目設置作為貫徹落實教育綱要的重要內容和推進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大理市上關鎮探索出一條以東南西北中、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的方式安排項目學校方法。項目學校根據學校的規模,本著夠用、實用、達到即可的原則,把富余的各種儀器、設備按項目管理的相關要求分發到相應的學校,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在一定范圍內發揮了項目所帶來的規模效益,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5 精細管理,強化培訓,提升儀器設備使用效益
薄改裝備項目設施設備到位后,管理和使用成為關鍵。全市將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作為提升學校辦學條件和提升品質的有效途徑。
5.1 廣泛宣傳,注重實效
為使全市學校全面了解薄改項目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進程,宣傳學校先進工作經驗,促進學校高效管理和使用,大理市召開了實施薄改項目經驗交流會,全方位介紹和宣傳學校薄改工作進程和亮點,為學校提供周到服務,真正將薄改工作的每個環節、每項工作落到實處。
5.2 分級培訓,提高效益
做好省級、州級、市級和校級培訓工作。首先選派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省級薄改項目相關培訓。在此基礎上,組織學校校長、分管領導,儀器、圖書、實驗室管理員,信息技術等教師開展州市級培訓工作。到目前為止,全市共組織實驗教學、圖書管理、多媒體電子白板使用等大型專項培訓6次,參訓教師達到600余人次。在市級培訓的基礎上,全市學校結合實際,積極開展校級培訓,確保了實驗儀器、設備的高效使用。
5.3 精細管理,高效使用
為保證薄改配置設備的高效優質使用,全面完成項目建設目標,大理市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教學裝備類項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學校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設備器材使用有記載、有賬冊,做到“賬、卡、柜、物”相符,日清月結。健全各種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對學校教育技術裝備的“建、配、管、用、研”,努力提高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和應用水平,并將教育技術裝備建設管理應用納入學校工作目標考核,切實服務師生,服務教育教學。
5.4 創新載體,強化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