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園區規劃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建設智慧園區助推傳統園區升級 淺談智慧園區建設模式 智慧新城(園區)建設關鍵舉措研究 智慧園區系統建設研究 智慧園區整體規劃咨詢探討 智慧園區為智慧城市建設鋪路 智慧飯店建設探討 以智慧園區建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園區管控平臺建設 智慧園區:建設應用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華為助力“天安云谷”智慧園區建設 關于智慧農業園區建設的幾點思考 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探討及建議 智慧園區設計概要 智慧園區孕產業 擁抱智慧園區 智慧礦山建設體系探討 智慧城市建設探討 運營商參與智慧園區規劃建設的策略淺析 宿馬園區昆徽智慧物流園開工建設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王家耀.智慧讓城市更美好[J].自然雜志,2012,34(3):139?142.
[3] IBM.以智慧城市支持中國城市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EB/OL].[2012?07?14].?re=spf.
[4] 余冬蘋,林濤,梁崢.園區信息化發展趨勢探討[J].廣東通信技術,2011(7):15?22.
[5] 張擎.智慧園區:源于數字化高于數字化[J].中國高新區,2011(9):128?129.
[6] 孫其博,劉杰,黎羴,等.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3(3):1?9.
[7] NIS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EB/OL]. [2011?09?11]. .
[8] 魏進武,陳清金,房秉毅,等.云計算助推工業園智慧化建設[J].電信網技術,2011(5):27?31.
新空間
太極股份公司總裁劉淮松介紹,從2011年拿到地,到2014年3月動工,再到2017年2月28日搬家,太極股份終于結束了多人多處分散辦公的局面,現在的新園區展露新顏,辦公區寬敞整齊,有眾多大大小小的會議區,還有能容納500人的報告廳,食堂、超市一應俱全,甚至還配有1800平方米的運動中心。
6月6日,新園區內的太極解決方案中心正式開通運營。作為太極重要的解決方案和技術產品的集中展示窗口和營銷平臺,新解決方案中心匯聚最能體現太極水平甚至是行業水平的技術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展區占地1000平方米,集中圍繞“智慧國家政務”、“新型智慧城市”、“互聯網+行業等主題進行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的展示。太極股份戰略與投資發展中心總經理孫國鋒帶記者參觀了新展廳,他介紹,新展廳未來將成為中國電科“智慧”體驗中心,打造成為行業內領先的、具代表性的體驗中心。
除了參觀新園區,劉淮松還向記者介紹了公司資本層面運作的最新情況。6月21日太極股份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于2017年6月21日召開的2017年第32次并購重組委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獲得無條件通過。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7年6月22日(星期四)開市起復牌。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中國證監會的正式核準文件,待收到中國證監會相關核準文件后將另行公告。此前公司{整修訂后的定增方案為: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資產交易價格的100%,且不超過36,532.43萬元。此次募集配套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以下項目:智慧檔案云服務平臺研發與運營項目;金融后援服務中心項目;支付現金對價。
新跨越
從1987年太極計算機公司成立至今太極已經走過了30年的日子。隨著正式遷入坐落于北京望京的中國電科太極信息產業園,新園區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打造了全新平臺。劉淮松在媒體交流會上強調,“固根基、展兩翼”是太極股份面向未來一個階段的新戰略。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創造為導向,聚焦重點行業和智慧城市,進一步做強行業解決方案服務業務。同時,將抓住國家安全戰略機遇,快速布局,打造太極自主可控產業體系;順應新技術和互聯網發展趨勢,積極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創新“互聯網+行業”產業模式。
圍繞安全可靠業務,太極股份高級副總裁申龍哲在交流中強調,太極股份是國內最早從事黨政和軍隊信息系統建設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家政務信息化和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骨干企業。十年來,太極累計承擔了黨政軍和重要行業數百項重大信息系統建設任務,2016年,中國電科安全可靠系統工程研究中心落戶太極股份,2017年,太極股份安全可靠戰略業務本部成立。面對我國安全可靠系統建設的重要任務,太極將以應用為牽引,以重大信息系統建設為抓手,太極以行業應用協同金倉數據庫、金蝶中間件、慧點管理軟件以及中國電科旗下普華操作系統、中電科技固件、衛士通安全產品等,為軍民關鍵領域用戶提供一體化的安全可靠系統建設和安全保障服務。
兩岸“智合”的新模式
平潭是全國第五大島,也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縣。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先行先試亮點的平潭島的開發正在加緊進行中。平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建設平潭高速寬帶、智能化、全覆蓋的綜合信息網絡,將平潭打造成“智慧島”。
按照數字福建“十二五”規劃,福建將在平潭建設海峽計算數據和信息服務中心,利用物聯網技術,推進建設平潭的智能旅游、智能通關通檢、智能園區、智能商業和智能政府信息服務等系統和應用。
同時,在平潭開展兩岸合作辦學,建設信息化教育培訓合作基地;推進閩臺產業合作共建共管的專業園區,積極承接臺灣新一代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移,吸引臺灣投資物聯網、新型信息材料等高端電子信息產業,整體提高產業承接對接能力,形成兩岸信息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區。
談到兩岸的IT產業的這次聯手合作,福建省信息化局局長盧增榮表示,臺灣產業最大的優勢是在“微笑曲線”的兩端:一是芯片設計和方案設計;二是后端服務,包括數據服務。現在臺灣的產業發展重點也逐漸轉到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上。
據介紹,這兩年,福建和臺灣軟件企業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已經有了實際的效果。在兩岸軟件業界的溝通合作交流上,福建軟件協會和臺灣的軟體協會每年都會互相交流合作。這些年在推動企業信息化和信息服務業界的合作也初見成效。目前中國電信和臺灣中華電信已經簽訂協議,計劃在平潭共同建設一個云計算數據中心,爭取建成信息的自由港,利用中央賦予平潭先行先試實驗區政策及閩臺的地緣等優勢,合作處理全球信息服務數據,推動云端產業項目的集聚發展。
目前閩臺兩地大大加強了云計算方面的合作交流。2011年6月在福州舉行的閩臺云計算項目與人才交流合作研討對接會上,33家臺灣知名云計算物聯網企業和上市公司、近40名臺灣代表攜帶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項目前來與福建相關企事業單位深入研討并對接。具體對接的項目有19個,包括福州大學與臺灣云端應用服務聯盟、臺灣物聯網應用聯盟簽訂建立云計算服務合作,中國海峽人才市場與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工會等簽訂的閩臺云計算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等。
這些云計算項目部分已經開始應用到應急救災當中。例如福建省地震局與通信運營商簽訂協議,未來3G、物聯網、云計算等方面各種先進通信技術手段將應用到地震數據收集、災情上報、應急救援等方面。而借助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傳感網絡和應用研究中心等在物聯網信息化建設、通信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資源,福建省推動了傳感信息和各種最新技術在互聯網、3G信息化等方面的深入應用和推廣,加快了海西物聯網產業發展。
電信助力海西數據中心
據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平潭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展強介紹,目前中國電信和臺灣中華電信達成協議,擬在平潭建設20萬臺4U服務器的云數據中心;中國電信推出一卡雙號業務,方便用戶往來兩岸;中國電信和蘋果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中國電信版的iPhone4S也即將在平潭上市。
按照初步規劃,平潭離岸數據中心擬設在位于平潭主島中北部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占地5平方公里,建設配套的云計算產業園區10平方公里。據測算,僅此一項就可拉動相關企業投資300億元,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總收入140億元,帶動700億元的關聯產業發展,預計直接繳稅8.4億元,新增1.17萬個就業崗位。此外,由兩岸通信運營商合建的福州到臺灣淡水海底直達光纜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預計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按照福建省政府設立平潭離岸數據中心的初衷,中心內網絡與國際互聯網物理直連,批準在福建設立對臺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為平潭離岸數據處理服務區以及配套產業園區和福建省信息服務業發展提供高速網絡支撐。
據陳展強介紹,根據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與中國電信福建公司、中華電信北區公司簽訂“智慧平潭島”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平潭電信將以全面提升平潭綜合實驗區信息化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目標,從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慧平臺發展、完善智慧應用體系三個層面深入合作,大力推進“智慧平潭島”建設。
平潭電信將積極推動“智慧網絡”建設,夯實智慧平潭島建設基礎,應用最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建設“高速寬帶、智能化、全覆蓋”的下一代綜合信息網絡和平臺,提升平潭信息基礎設施整體實力,形成全國領先的基礎服務能力,實現光網城市、無線城市的建設和海峽網絡的覆蓋。中國電信將在2012年建成“愛城市一智慧平潭門戶網站”,重點推動電子政務、數字城管、智能旅游、智能環保、平安平潭、智能水網等六大信息化項目建設,開啟智慧平潭島建設進程。
中國電信平潭綜合實驗區分公司致力于建設光網和無線網,建設云計算平臺和物聯網平臺,致力于提升平潭整體信息化水平。2012年,除了重點推動六大信息化項目建設,還關注智能口岸、智能工商、智能司法、智能稅務、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交通等各行業信息化應用的發展。
引進海內外人才
福建省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將支持平潭開展與臺灣信息網路技術兼容的“科技智慧島”建設,促進嵐臺無線網絡對接;支持平潭承接臺灣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支持建立臺灣電子信息產業園,并優先為平潭引進臺資重大項目牽線搭橋。
杭州市計劃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杭州市的信息產業和信息基礎設施得到更快發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得到更廣泛應用,智慧化發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智慧信息產業蓬勃發展
目前,在建的中國(杭州)智慧產業園是杭州市首個智慧信息產業園。該產業園將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這標志著杭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又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
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位于拱墅區北部軟件園內。園區著眼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等智慧信息產業領域,集聚快速成長型企業、創新孵化型企業以及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企業。將打造物聯網大廈、云計算軟件大廈、移動互聯網大廈、半導體大廈和電子信息大廈等“五大廈”于一體的智慧產業園云平臺。
該平臺將用以集聚智慧信息產業,打造以物聯網、云計算、軟件、移動互聯網、電子信息等五大智慧產業為主,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條,匯聚業內眾多核心企業、快速成長型企業、孵化型企業,實現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同時,園區將建立產品體驗展示中心、金融投資服務中心、技術培育指導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技術檢測中心、公共會議中心等“六中心”。六中心的搭建及運行將為物聯網產品、系統檢測中心提供了完善的技術資源及平臺。
目前,整個產業園區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入園的企業有400多家。當前園區發展的重點是打造一個智慧產業體驗展示的長廊。
未來3年到5年內,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將集聚300家左右各類智慧信息產業的企業和機構,集產品研發、測試、銷售、展示于一體,設立知識產權交易、物聯網產品檢測、金融服務、技術咨詢服務等公共服務中心,并建立起全國智慧產業展示體驗中心,年創造100億元以上產值,貢獻5億元以上稅收。
園區將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智慧信息產業企業上市融資,將對上市企業獎勵百萬元。
同時,園區還將設立2000萬智慧信息產業引導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時,園區配套15%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最高達600萬元,為智慧信息產業龍頭企業提供購買設備貼息、融資擔保貼息等金融支持服務。
市民享受便捷生活
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杭州市將逐漸形成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廣大市民的幸福感。
目前,杭州市拱墅區已經規劃了12個重點項目,涵蓋無線城區建設、智慧交通、智慧樓宇、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教育等。
目前,該區計劃試點推廣物聯網智能停車管理系統,對于停在地面的泊位,嵌入地磁傳感器,車輛進出時利用地球磁場會實時感應。同時對于停在地下的泊位,采用超聲波傳感器采集停車信息后傳到后臺數據中心。
拱墅區將以建設智慧城區為契機,加快建設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信息公共平臺;加大智慧環境、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與經濟等領域科技創新力度;重點打造智慧民生、智慧政務、智慧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
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杭州高新區創建了網絡信息技術與產業自主創新示范區。在創建方案中,杭州高新區明確提出要主攻網絡基礎產業、物聯網、互聯網、自動化控制等應用領域,重點推廣、輸出智慧安防、商務、交通、醫療和智慧環境、制造、物流、政務標準化智慧應用。
高新區創建該示范區將會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在八類產業應用中,涉及衛星導航芯片、大型數據庫系統、4G網絡的設備研發大課題,也有智能家具系統、智能門禁系統、智能停車場事關老百姓吃穿住行的項目。
物聯網產業融合城市發展
近年來,杭州市一直把物聯網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抓,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杭州市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杭州市的小家電、機床設備等行業通過與物聯網進行有效融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
杭州市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園。早在2010年,杭州高新區(濱江)便出臺了物聯網產業發展(2010-2015年)規劃,引導高新區(濱江)打造成浙江省物聯網產業核心區、長三角物聯網產業中心和中國物聯網產業示范區。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杭州高新區(濱江)將努力實現以下目標――全區物聯網產業技工貿總收入800億元。
自2010年底,杭州(濱江)高新區啟動建設物聯網產業園以來,已經集聚了華三通信、浙大中控、阿里巴巴等千余家物聯網特色優勢企業,覆蓋了從研發、裝備制造到網絡服務的整個網絡產業鏈條。
近日,全國首個電商物聯網產業服務基地――儲倉快杰電商園區,在杭州市濱江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啟動。這個電商園區所在的杭州(濱江)高新區是我國第一批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也是浙江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區。
與物聯網產業園同樣令引人關注的是,杭州市還將重點支持云計算、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文化創意以及電子商務智慧型產業。
當大量的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以后,這些新城市居民首先面對的是傳統觀念與現代城市文明的沖擊,文化發展和信息傳播的不平衡不對稱應該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是實現城鄉文化知識共享、信息傳播對稱,消除數字鴻溝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是我國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重要理念,是城鎮信息化的投資重點。
中國的智慧城市是我國的部分機構和企業結合我國正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現狀和需示而推出的一個更適合我國國情的城鎮信息化建設理念。
智慧城市是由傳統互聯網與物聯網組成的全新智能網絡系統。其基礎是“物聯網”,核心技術是“云計算”,關鍵技術是“大數據”。智慧地球通過物聯網的感應和控制技術,將地球上所有包含或關聯人類信息的物體接入智能網絡,增強物與物(M2M)、人與物的社會關系,大大增強人類的社會活動能力,增強每個人在網絡中的社會屬性,實現人與社會、人與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打造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以后的社會關系中不光有人與人的關系、還會包括物與物的關系。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加強人與社會的全方位聯系,豐富每個人的社會屬性,改變社會形態,推動文明進程。
中國智慧城市的提出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沒有大規模地采用國外企業提供的技術框架和解決方案,而是堅持以“自主可控”作為發展這一技術和產業的前提。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我們至少選擇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智慧城市在中國能夠得到幾乎與世界同步的發展速度,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及時介入功不可沒。早在2012年12月,住建部就下發了《國家智慧城市暫行管理辦法》,對智慧城市的試點申報、評審辦法、建設和評審的指標體系都作了較詳細的說明,是智慧城市在中國的第一個規范類文件,對當時各地的城市規劃和整個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各地相繼開展了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調研活動,出臺了一些地方性的發展規劃和產業優惠政策,全國近100個城市申報成為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單位,中國智慧城市自此進入了大發展時代。
進入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共90個試點城市名單,第二批共50個試點城市也在不久后公布,140個城市啟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這給整個社會傳達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就要進入實質的啟動階段了,這給整個社會傳達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點燃了眾多企業和機構的創業激情。
2013年4月,住建部出臺了又一個重量級的指導文件《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對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總體規劃、頂層設計、技術框架、平臺標準、功能模塊等做出了詳細的說明和指導。這個指南的出臺,使產業界和各地政府都得到了極大的鼓舞,產業界得到了明確的技術和市場發展方向指引,各地政府得到了制訂各自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的標準和依據。很多軟件和物聯網企業紛紛把研發和市場的角度轉向智慧城市,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和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若干加快發展智慧城市產業的實施細則,無錫、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建立了專門的智慧城市產業園區,根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其中無錫、上海、成都還專門設置了智慧城市及物聯網的研發園區和生產園區。“指南”的出臺,標志著中國智慧城市進入了百花齊放的大繁榮時代。
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制訂的《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指導意見》標志著智慧城市已經得到了最高國家機關的高度重視,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必將引發一輪新的產業浪潮,加快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市場發展,使整個信息產業界都得到一次飛躍式的發展。而信息產業的發展,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經濟和文化的再發展。
在整個智慧城市產業呈現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榮景象時,我們卻要給這個產業澆點冷水,但澆水的目的不是為了熄火,只是為了降溫。根據最近兩年我們與一些從事物聯網等相關于智慧城市企業的接觸,了解到目前號稱從事物聯網、智慧城市產業的很多企業,實際上只是一些傳統監控安防、電子信息等這類企業的重新包裝而已。他們從事的業務和研發,仍然與以前的業務在實際內容上基本相同,往智慧城市或物聯網方面包裝顯得比較牽強。很多企業的老板和高管對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認識是片面的、不準確的。這些現象可能會導致將來企業的發展進入說一套做一套、掛羊頭賣狗肉的惡性循環中,也有可能進一步影響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投資決策。需要研究清楚目前產業界存在這些亂象的原因,重新認定智慧城市的定義和內涵。作者覺得:要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先從“智慧”這個詞語本身開始。
應該非常佩服當初將“智慧”這個詞用在信息化解決方案里的這位人物,他把一個文學詞匯成功的用在了信息化這樣的科學領域。他選擇“智慧”這個暗示性強,準確性低的詞匯,為后來的軟件商和集成商們提供了大量的想象和創作的空間。
中國的企業都是極敏銳的,當智慧城市這一理念提出以后,面對巨大的市場機會,幾乎所有企業都在一夜之間給各自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都冠上了“智慧”之名,做物流管理軟件的改名叫“智慧物流”、做工業控制的改名叫“智慧工控”、做醫院管理軟件的改名叫“智慧醫療”、做教育信息化的改名叫“智慧校園”,就連原本做門禁系統、監控設備這樣的安防廠商也搖身一變,稱自己也是搞“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了。
我們必須要明白:產品不是方案,單一產品和功能軟件不能代表更不能代替解決方案。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那些特征呢?
我國智慧城市的大致技術框架與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是一致的,都是以“物聯網”和“傳統互聯網”為基礎、以“云計算”為核心,以“大數據”為關鍵技術的全新智能網絡系統。與智慧地球不同的是,我國的智慧城市更加強調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技術的自主可控和標準統一。
信息化系統所提供的基本性能主要是計算力和存儲力,我們從計算力和存儲力的部署和管理的角度出發,總結出了智慧城市的三大特征。
計算任務向數據遷移是智慧城市的第一個重要特征。計算力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智慧”來源,利用云計算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實現計算任務向數據終端的遷移,用以同時在大量的數據終端上發起計算任務。
要實現計算任務向數據終端的遷移,這就要求前端設備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性能,而這正是智慧城市的第二個重要特征。
利用云計算技術,將前端與后臺的計算力和存儲力進行抽象的動態整合,按需進行彈性分配,以達到最高的資源運行效率,這是智慧城市的第三個重要特征。
以上三個重要特征,都是由云計算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術所決定的。
日前有學者曾提出目前中國的智慧城市提法太早,城市的信息化基礎薄弱,還不具備建設智慧城市的條件。對于這個問題,換一種思路想:智慧城市的建設本身就包括了信息化的基礎建設,而不必糾結原始積累。
智慧城市真正缺的是一個國家級的技術標準,以及完整的統一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我國雖然明確了智慧城市要走自主可控的道路,但可能因為前兩年作為智慧城市基礎和核心的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一直處于高速發展期,本身就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解決,其形態也一直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就造成了高度依賴于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智慧城市更加難以描述和定義,一個新事物如果連描述和定義都還成問題的時候,要對其制訂技術標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經過最近兩三年的高速發展,可以看到,物聯網的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和穩定,中國的一些物聯網企業在傳感技術和控制技術方面已經基本掌握了應用技術,雖然離全面掌握核心技術還有一段距離,但掌握應用技術至少能夠讓我們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不那么直接和被動。
在云計算方面,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產業界和學術界都在重新思考和調研她的技術形態和商業模式,目前云計算更多的被理解為一種新的網絡架構方式和服務交付模式,云計算正逐步褪去那些被有意加上的功利光環,回到本來的樣子。
當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概念日漸清晰以后,應該盡快重新厘定智慧城市的技術概念和發展方向,迅速制訂出國家級的技術標準,推動智慧城市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關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系統的建立,前期確實受制于物聯網和云計算的形態不確定、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一直沒有實質的進展,加上絕大多數安全廠商都是從事基于傳統互聯網的業務,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新的智能網絡系統。傳統安全廠商需要大量時間解決物聯網和云計算環境下的安全系統架構問題。為了加速這個過程,應該由相應的政府機構來牽頭制定智慧城市下的信息安全標準和相應的信息安全評估體系,用以指導和幫助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體系的建立。
智慧城市從2009年開始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以后,各地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和經濟條件分別選擇了“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其中選擇了全面推進的城市有:深圳、南京、佛山等城市,他們分別提出了全面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選擇了重點突破的城市有:南昌、重慶、沈陽等城市,他們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別提出了面向教育、醫療、環保方面的漸進式發展規劃。
根據近期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各地為了推進智慧城市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新的產業政策和激勵措施。其中最為重要的信息是國務院于今年3月上旬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智慧城市建設列為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內容。由此,智慧城市終于有了一個國家級的綱領指導文件,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同和重視。各地相繼出臺了很多具體的政策和實施細則,全國的智慧城市產業再次進入了雨后春筍般的快速發展期。武漢、成都、廣州等城市都相繼推出新的產業政策和和各自設定的發展方向和重點。
武漢提出了“113”總體架構,確定了一個打造中部地區“智慧之都”的發展目標;建設一套以物聯網、傳統互聯網、云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為主的信息基礎設施;構建應用、產業、運行三大核心體系。
成都推出了“三中心、兩基地、六體系和一高地”的戰略目標。即:建立成物聯網應用中心、物聯網研發中心和物聯網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聯網成果孵化基地和產品制造基地(建設成都高新區物聯網研發基地,雙流縣物聯網制造基地),初步構建起物聯網產業創新體系、應用推廣體系、標準研制與驗證體系、公共技術服務體系、信息安全基礎體系和產業要素保障體系,打造以物聯網企業為核心、產業基地為載體、產業聯盟為支撐,立足西部、輻射和影響國內外市場的中國物聯網產業高地。
廣州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廣州”全面推進城市信息化的綜合戰略,重點是加強和完善: 電子政務、智慧社區、電子商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幸福廣州、智慧交通、智慧鄉村,共領域的投入和建設,目標明確地推進建設智慧廣州的進程。
中國智慧城市的從整體的產業和技術層面來說,其發展水平其實與國外相比差距不大,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目前的主要面臨的還是技術標準的統一問題和建立統一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盡快得到解決,并且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角度科學的宏觀的做好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相信中國的智慧城市技術和產業必將得到全面的穩健發展,為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關 鍵 詞] 智慧物流 基本內涵 實施框架
一、引言
繼IBM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后,2009年奧巴馬提出將“智慧的地球”作為美國國家戰略。同年8月總理在無錫提出“感知中國”,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目前,美國、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考慮到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的行業,也是最早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物流作業智能化、網絡化、和自動化的行業。在2009年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華夏物聯網、《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率先在行業提出“智慧物流”概念。
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順應歷史潮流,也符合現代物流業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跟蹤與智能控制的發展新趨勢,符合物聯網發展的趨勢。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風險,節能環保,改善服務。
自概念提出以來,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關注,智慧物流也入選2010年物流十大關鍵詞。但目前對智慧物流的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企業界與學術界對智慧物流的概念、體系結構、實施框架的研究尚不成熟,未達成共識。
二、智慧物流的基本內涵
1.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
基于現有研究及IBM公司對智慧物流的理解,智慧物流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在物流的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等各個環節實現系統感知,全面分析,及時處理及自我調整功能,實現物流規整智慧、發現智慧、創新智慧和系統智慧的現代綜合性物流系統。
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1)感知功能。運用各種先進技術能夠獲取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大量信息。實現實時數據收集,使各方能準確掌握貨物、車輛和倉庫等信息,初步實現感知智慧。
(2)規整功能。既感知之后把采集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數據中心,用于數據歸檔,建立強大的數據庫。分門別類后加入新數據,使各類數據按要求規整,實現數據的聯系性,開放性及動態性。并通過對數據和流程的標準化,推進跨網絡的系統整合,實現規整智慧。
(3)智能分析功能。運用智能的模擬器模型等手段分析物流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驗證問題,發現新問題。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在運行中系統會自行調用原有經驗數據,隨時發現物流作業活動中的漏洞或者薄弱環節。從而實現發現智慧。
(4)優化決策功能。結合特定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評估成本、時間、質量、服務、碳排放和其他標準,評估基于概率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協同制訂決策,提出最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使做出的決策更加的準確,科學。從而實現創新智慧。
(5)系統支持功能。系統智慧集中表現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各個環節各自獨立,毫不相關的物流系統,而是每個環節都能相互聯系,互通有無,共享數據,優化資源配置的系統,從而為物流各個環節提供最強大的系統支持,使得各環節協作,協調,協同。
(6)自動修正功能。在前面各個功能的基礎上,按照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系統自動遵循最快捷有效的路線運行,并在發現問題后自動修正,并且備用在案,方便日后查詢。
(7)及時反饋功能。物流系統是一個實時更新的系統。反饋是實現系統修正,系統完善必不可少的環節。反饋貫穿于智慧物流系統的每一個環節,為物流相關作業者了解物流運行情況,及時解決系統問題提供強大的保障。
3.智慧物流的體系結構
按照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劃分,智慧物流體系可以分為企業智慧物流,行業智慧物流,區域或國家的智慧物流三個層次。
(1) 企業智慧物流層面。用推廣信息技術在物流企業的應用、集中表現在應用新的傳感技術、實現智慧倉儲,智慧運輸,智慧裝卸、搬運、包裝,智慧配送,智慧供應鏈,等各個環節。從而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示范帶動作用強的智慧物流示范企業。
(2) 行業智慧物流層面。建設主要包括智慧區域物流中心,區域智慧物流行業以及預警和協調機制的建設三個方面。
①智慧區域物流中心。智慧區域物流中心的建立關鍵要搭建區域物流信息平臺,這是區域物流活動的神經中樞,聯接著物流系統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將原本分離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其次,要建設若干智慧物流園區。智慧物流園區指加入了信息平臺的先進性,供應鏈管理的完整性,電子商務的安全性的物流園區,基本特征是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快速安全運轉,滿足企業信息系統對相關信息的需求,通過共享信息支撐政府部門監督行業管理與市場規范化管理方面協同工作機制的建立,確保物流信息正確、及時、高效、通暢。智慧技術的運用使得運輸合理化、倉儲自動化、包裝標準化、裝卸機械化、加工配送一體化、信息管理網絡化。
② 區域智慧物流行業(以快遞為例)。在快遞行業中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重視新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通過自動報單、自動分揀、自動跟蹤等系統,信息主干網的建設、PC 機和手提電腦、無線通訊和移動數據交換系統的建設等。這些投資不僅使運件的實時跟蹤變得輕而易舉,而且還大大降低了服務的成本。
③預警機制。最后深入研究,加強監測,對一些基礎數據進行開拓和挖掘,做好統計數據和相關信息的收集,及時反映相關問題,建立相應的協調和預警機制。
(3)國家智慧物流層面。旨在打造一體化的交通同制、規劃同網、鐵路同軌、乘車同卡的現代物流支持平臺,以制度協調、資源互補和需求放大效應為目標,以物流一體化推動整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著眼于實現功能互補、錯位發展。著力構建運輸服務網絡,基本建成以國際物流網、區域物流網和城市配送網為主體的快速公路貨運網絡,“水陸配套、多式聯運”的港口集疏運網絡,“客貨并舉、以貨為主”的航空運輸網,“干支直達、通江達海”的內河貨運網絡。同時打造若干物流節點智慧物流網絡中的物流結點對優化整個物流網絡起著重要作用,從發展來看,它不僅執行一般的物流職能,而且越來越多地執行指揮調度、信息等神經中樞的職能。
4.智慧物流的價值體現
智慧物流的建設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物聯網發展的趨勢,對企業,整個物流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智慧物流對企業的貢獻。①集中體現在其物流供應鏈管理方面,借助智慧供應鏈管理幫助企業增加利潤源。② 智慧物流系統幫助企業提高對風險的預測能力及掌控能力,降低各環節的不必要成本。③智慧物流系統幫助企業提高服務客戶的能力。
(2)智慧物流對國家的貢獻。①智慧物流的發展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在GDP的比重,從而提高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②智慧物流符合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環保,減輕環境污染。
三、智慧物流的實施框架
1.智慧物流的實施基礎
(1)信息網絡是智慧物流系統的基礎。智慧物流系統的信息收集,交換共享,指令的下達都要依靠一個發達的信息網絡。沒有準確的、實時的需求信息、供應信息、控制信息做基礎,智慧物流系統也就無法對信息進行篩選,規整,分析,也就無法發現物流作業中有待優化的問題,更無法創造性的作出優化決策,整個智慧系統也就無法實現。
(2)網絡數據挖掘和商業智能技術則是實現智慧系統的關鍵。如何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規整,分析處理,提取其中的有價值信息,實現規整智慧,發現智慧,從而為系統的智慧決策提供支持,必須依靠網絡數據挖掘和商業智能技術。并在此基礎上,自動生成解決方案,拱決策者參考,實現技術智慧與人的智慧的結合。
(3)良好的物流運作和管理水平是實現智慧物流系統的保障。智慧物流的實現需要配套的物流運作和管理水平,實踐證明,如果沒有良好的物流運作和管理水平,盲目發展信息系統,不僅不能改善業績,反而會適得其反。智慧物流系統的實現也離不開良好的物流運作和管理水平,只有二者結合,才能實現智慧物流的系統智慧,發揮協同,協作,協調效應。
(4)智慧物流的實現更是需要專業的IT人才與熟知物流活動規律的經營人才的共同努力。物流業是一個專業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沒有人才,大量信息的篩選、分析、乃至應用將無從入手,智慧技術的應用與技術之間的結合也無從進行。
(5)智慧物流的建成必須實現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轉換。智慧物流所要實現的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體系、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和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必須建立在“綜合物流”之上,如果傳統物流業不像現代物流業轉變,智慧物流只是局部智能而不是系統的智慧。
(6)物流系統只有在物流技術、智慧技術與相關技術有機結合的支持下才能得以實現,兩者相輔相成。只有應用這些技術,才能實現智慧物流的感知智慧,規整智慧,發現智慧,創新智慧,系統智慧。這些技術主要包括新的傳感技術、EDI、GPS、RFID、條形碼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移動計算技術、無線網絡傳輸技術、基礎通信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
2.智慧物流的實施模式
(1)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模式。第三方智慧物流不同于傳統的第三方物流系統,顧客可以在網上直接下單,然后系統將對訂單進行標準化,并通過EDI傳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企業利用傳感器、RFID和智能設備來自動處理貨物信息,實現實時數據收集和透明度,準確掌握貨物、天氣、車輛和倉庫等信息;利用智能的模擬器模型等手段,評估成本、時間、碳排放和其他標準,將商品安全、及時、準確無誤地送達客戶。
(2)物流園區模式。在智慧物流園區的建設中要考慮信息平臺的先進性,供應鏈管理的完整性,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以確保物流園區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快速安全運轉。智慧園區要有良好的通信基礎設施,共用信息平臺系統,提供行業管理的信息支撐手段來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建立智慧配送中心使用戶訂貨適時、準確, 盡可能不使用戶所需的訂貨斷檔,保證訂貨、出貨、配送信息暢通無阻。
(3)大型制造企業模式 。大型制造企業模式要求制造企業里的每個物件都能夠提供關于自身或者與其相關聯的對象的數據,并且能夠將這些數據進行通信。這樣一來每一個物件都具備了數據獲取、數據處理以及數據通信能力,從而構建由大量的智慧物件組成的網絡,在智慧物件網絡基礎上,所有的物品信息均可連通,組成物聯網,企業就有了感知智慧,能夠及時、準確、詳細地獲取關于庫存、生產、市場等的所有相關信息,然后通過規整智慧,發現智慧找出其中的問題、機會和風險,再由創新智慧及時地做出正確的決策,盡快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而實現企業的最大效益。
3.智慧物流的實施步驟
第一步:完善基礎功能。提高既有資源的整合和設施的綜合利用水平,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在規劃上的宏觀協調和功能整合,使物流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逐步提高各種運輸服務方式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支持能力,物流基礎設施的經營與網絡化服務能力以及物流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步:開發物流模塊的智慧。智慧物流系統設計可以采取模塊設計方法,即先將系統分解成多個部分,逐一設計,最后再根據最優化原則組合成為一個滿意的系統。在智慧物流感知記憶功能方面包括基本信息維護模塊、訂單接收模塊、運輸跟蹤模塊、庫存管理模塊;在智慧物流的規整發現功能方面主要是調度模塊。這是業務流程的核心模塊。通過向用戶提供訂單按關鍵項排序、歸類和匯總,詳細的運輸工具狀態查詢等智能支持,幫助完成訂單的分理和調度單的制作;智慧物流的創新智慧主要表現在分析決策模塊。系統提供了強大的報表分析功能,各級決策者可以看到他們各自關心的分析結果;而系統智慧體現在技術工具層次上的集成,物流管理層次上的集成,在供應鏈管理的層次上的集成,物流系統同其他系統集成,共同構成供應鏈級的管理信息平臺。
第三步:目標和方案的確立。智慧物流的建設目標包括構建多層次慧物流網絡體系,建設若干個智慧物流示范園區,示范工程、產業基地,引進一批智慧企業。智慧物流系統的建設步驟:搭建物流基礎設施平臺,加強物流基礎功能建設,開發一些最主要的物流信息管理軟件。完成服務共享的管理功能和輔助決策的增殖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平臺的網上交易功能。
第四步:發現、規整智慧的實施 創新、和系統的實現。在利用傳感器、RFID和智能設備來自動處理貨物信息,實現實時數據收集和透明度,各方能準確掌握貨物、車輛和倉庫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商業智能對信息進行篩選,提取信息的價值,找出其中的問題、機會和風險,從而實現系統的規整發現智慧;然后利用智能的模擬器模型等手段,評估成本、時間、質量、服務、碳排放和其他標準,評估基于概率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并實現具有優化預測及決策支持的網絡化規劃、執行。從而實現系統的創新智慧和系統智慧。
4.智慧物流實施過程中的瓶頸制約
(1)基礎信息缺乏的制約。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統的整體中樞神經,是物流系統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智慧物流系統中,必須對海量、多樣、更新快速的信息進行收集、加工、處理,才能成為系統決策的依據。如果物流基礎信息缺乏,智慧系統也就無從談起。
(2)對智慧物流功能需求、市場需求不明確的制約。一個系統能否運行成功,就要看它所提供的功能是否能被系統參與使用者接受。因此,進行智慧物流系統的功能需求分析,就成為構建智慧物流系統的首要任務。
(3)傳統物流企業發展現狀層次較低的制約。首先傳統物流發展整體規劃不足,基礎平臺相對薄弱,難以發揮物流資源的整合效應。其次,物流企業專業化、信息化程度較低,缺乏參與國際競爭的物流企業。再次,第三方物流功能較為單一,物流服務專業化程度不高。
(4)缺少人才的制約。物流是一個人才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智慧物流的實現更是需要專業的IT人才與熟知物流活動規律的經營人才的共同努力,物流人才的欠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勢必會阻礙智慧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園園.物流信息化對區域物流中心的作用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4 年,17卷第8期
[2]龔志鋒,范守文,李剛.現代物流園區的信息系統建設[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5月號
[3]周立新, 劉琨.智能物流運輸系統[J].同濟大學學報,2002 年,第30 卷第7 期
[4]趙立權.智能物流及其支撐技術[J].情報雜志,2005 年,第12 期
園區位于中國長三角經濟區,該區域涵蓋了上海、蘇州、杭州等中國經濟樞紐城。園區是南京市委市政府重點布局的創新創業載體,于2010年7月15日正式啟動,規劃總面積83平方公里,位于南京主城東側,地理區位優越、生態環境優良、人文底蘊深厚。
園區將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孵化器、新興產業加速器、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打造創新企業的孵化基地、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創新技術的研發高地。園區將緊扣“人才第一資源、教育第一基礎、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驅動力”,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之路,確立“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變樣”的目標任務。目前園區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引進科技型企業66家,科技創業創新人才30名,開發建設已全面拉開框架。
智慧麒麟
園區依托南京獨有的智能領域32個國家知名高等學院、8個國家重點學科、16個博士點、每年近10萬專業人才,集聚發展智能產業。提供強大的公共技術服務,建設傳感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集成電路設計、工業設計、仿真技術、基于云計算的信息處理技術等平臺,共享智能領域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基礎技術。建設亞洲最大的云計算與服務中心———“麒麟云谷”,為中小企業提供行業云服務。
綠色麒麟
綠色經濟已經成為中國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園區發展低碳技術,建設清潔能源技術、ccs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節能與低碳檢測技術等研發平臺和低碳技術交易中心;倡導低碳交通,構建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的慢速交通系統;推廣建筑節能,從設計和運行入手,建設低碳園區,努力為低碳能源相關企業、低碳技術研發企業和節能環保相關企業提供廣闊的研發平臺、實踐空間和市場機遇,使低碳產業集聚麒麟,低碳理念由此推廣。
創業麒麟
硅谷是美國創業者的天堂,園區努力將麒麟科技創新園建設成為中國創業者的天堂。園區提供專業的科技創新創業公共服務,給予長三角乃至中國最為優厚的政策扶持,建設國際標準的創新創業載體,提供先進的智能低碳產業研發領域專業設備,完善法律服務、信息服務、技術評估論證服務、產權交易服務等一系列第三方服務,構建“政府+銀行+擔保+保險+創投”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解決創業者的融資方案。
園區邀請美國規劃協會參照硅谷“研商住”組團式理念編制總體規劃,注重生態、宜居環境,建設500米寬、6公里長的生態景觀主廊道———麒麟公園,提供敞開式的辦公空間,沿河打造濱水街區、親水花園,為創業團隊激發創意、釋放想象提供硅谷式國際化的工作環境。
園區建設低密度、高綠化率、慢行系統全覆蓋的居住社區,配套建設國際一流的中央商務區、國際醫院和國際學校,為創業者提供國際化的生活、娛樂、教育、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