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7 16:05: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監測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空氣監測。空氣監測也就是對空氣中各種污染物的含量進行實時的監測。其中,空氣污染物指的是以氣態的形式進入近地面或者是低層大氣環境中的外來物質,比如:硫氧化物、碳氧化物、飄塵、懸浮顆粒,以及甲醛等各種有機溶劑。目前,在空氣監測當中,最為常見的空氣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等等。在對這些污染物進行監測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對一些顆粒物或者是粉塵等的含量進行監測,并對它們的組成部分進行定量分析。(2)水源監測。水源監測就是對各種水源進行污染物的監測,比如:河泊、江海以及工業污水等等,它的監測內容有三個:一是能夠直接反映出水源污染程度的因素,比如:水溫、水面上的懸浮物、水的溶解度以及水源的PH值等等。二是含有毒性的物質,比如:農藥中的殘留物以及汞、鉛、鉻等化學物質。三是測量單位時間內水的流量。
2探析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
為了能夠讓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發揮出更大的效力,也為了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就必須要讓現有的環境監測技術實現進一步的發展。于是,現對環境檢測技術的發展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將能夠促其實現發展的辦法一一例舉出來。(1)提高監測部門所有工作人員的素質。(2)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能且專業能力強的監測人員。(3)定期對現有的監測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環境的監測能力。(4)增強有關部門對各種污染物的了解度、分析度和研究度。(5)為我國各類大小工廠制定一個專門的環境監測制度,并對這些工廠排出的所有污染物進行有效的治理。(6)加強對監測設備質量和效能的提升,并研制出具有時代性意義的高科技監測設備,使我國的監測設備能夠滿足時展的需求。(7)在對環境進行監測的過程當中,將預防工作合理的引入進來,做到“防患于未然”。(8)對現有的環境監測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挖掘出更具有效能的新型監測技術。
3結語
1.1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水平不斷的提高,相關的環境部門在環境監測方面也將計算機技術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對于空氣質量、土壤環境、水體環境、放射物、固體廢棄物等環境的監測工作中便充分地應用了計算機技術,這樣一來就使得復雜的監測工作變得簡單起來;不僅如此,我國已經建成了較為完整的環境監測網絡系統,因此可以方便的解決復雜而又艱巨的監測任務。
1.2使用技術越來越先進
我國的相關部門已經將網絡技術、管理軟件以及地理資訊等技術綜合的應用于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這些先進的技術使得監測工作能夠有效、精準的進行;不僅如此,相關的環境部門還利用了精確定位以及影像資料等遙感技術,保證了檢測部門能夠獲得準確的圖像資料和數據信息,全球范圍內的定位系統則能夠為檢測部門提供最新的海洋和陸地環境的相關信息,減輕了工作人員工作時的負擔。
2計算機技術的具體作用
監測部門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對相關的環境數據進行第一階段的監測,然后對具體的環境進行模擬與分析,并將相關的環境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將這些整理好了的信息提供給主要的監測工作人員,讓管理人員對有毒、有害的物質怎樣進行處理作出恰當的決策,并且對相關的技術風險、環境影響因素以及替代方案的選擇作出正確的規劃和決策,使其能夠最充分的保護相關部門的利益。
3如何提高環境監測部門工作的質量
提高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質量,不僅能夠為相關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提高對環境進行評價的準確性,同時還能夠加強對于污染物的監察與控制,能夠保證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且還能夠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順利進行。因此,要想提高我國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質量,不僅要充分的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檢測部門的日常工作當中,同時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3.1提高監測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
在進行實際的監測工作時,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影響工作質量的最關鍵因素,只有正確的操作才能夠保證確保監測工作的準確性,也才能保證環境監測的可靠性。我國的相關監測部門要加大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培訓,要將工作人員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更新,使他們能夠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對新的計算機技術進行的了解和掌握,這樣就能夠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真實性,并且還能夠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整體水平和效率。
3.2增加監測部門對于監測工作的資金使用
相關的環境監測部門要想進一步的將監測的范圍擴大,并且提高監測工作的準確性的話,就需要進一步的加大自身的資金投入,在第一時間內將所使用的技術和設備進行相應的更新,學習國外先進的對于環境監測所使用的方法,以此來將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斷的提高,促進其更好地為環境監測的工作進行服務。
3.3加強監測部門對于工作的管理
環境監測部門要加強對于相關工作的管理,要將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和相關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等價掛鉤,同時還要能夠執行相對應的獎賞和懲罰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以及工作責任心;并且還要將管理工作進行改善,從根本上提高監測工作的質量,使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結語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簡稱ITS),通過建立起一種包括信息技術、電子控制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的集成智能系統,并將其應用于交通運輸管理體系中,從而實現全面、科學、實時、高效地對交通運輸進行綜合管理的目的。利用ITS系統能夠對行人、道路及車輛進行綜合管理和統一指揮,實現交通運輸管理的規范化與統一化,對交通安全問題的控制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得行駛車輛的事故率得到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安全系數。
2汽車電子監測關鍵性技術分析
在智能交通系統中主要汽車電子技術、傳感器及監測系統三各部分作用于汽車電子監測,下面對前兩項關鍵性技術進行簡要分析:
2.1汽車電子技術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真空管、集成電路、晶體管等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裝置的發展進程并擴大了其應用范圍。電子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也逐漸受到了國內外汽車行業的重視,自動優化控制技術、機電一體耦合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綜合交叉使得小系統商品的發展已逐漸專業化和成熟化。
2.2傳感器
傳感器即轉換器,通過以轉換行駛車輛電子設備之外信號的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將非電量轉化為電量并進行監測的目的,最終使得電能形態被轉換。由于傳感器具有獲取電子設備外信息的功能并實現對行駛車輛安全性能的監測,其作為汽車電子監測的關鍵性技術使得汽車能夠實現電子化、自動化及高檔化。通過利用傳感器的優勢從設計角度出發,對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參數進行控制監測,能夠有效降低汽車燃耗及安全故障的發生率。同時將傳感器與微電腦信息處理功能相結合使其在汽車電子監測技術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傳感器設置的數量一般都會以汽車的整體設計情況、軟硬件的配置以及機械結構的差異為依據,在其尺寸、形成及價格等方面進行調整。傳感器的使用通常會受到較為嚴格的要求,由于汽車在行駛中需要適應各種環境條件,環境溫度的變化、路面狀況及異常氣候等因素都會使汽車受到溫度變化的考驗,因此傳感器的設計必須達到抗震、溫度耐受性、耐水及抗電磁干擾等要求。
3在ITS系統中對汽車電子監測技術的設計
電子數據的采集方案設計作為ITS系統中汽車電子監測技術的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通常會以ITS系統的功能為前提對數據采集的時間間隔進行合理設置,并對相關信號獲取的設備對象信息進行采集,從而保證數據采集方案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這一方式即程序輪詢式數據采集。此外,還需采取必要手段對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相關處理,從而保證系統能夠及時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以及信號來源設備的級別。例如,在設計過程中應優先對汽車的安全系統、剎車系統等進行數據采集。汽車電子監測系統以車載嵌入計算機系統為主要實現方式,對其進行設計時應保證整體系統的可靠性、實時性與靈活性。監測系統主要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及信息傳輸與執行三個模塊,并以下圖所示的具體流程進行工作。其中數據采集模塊是通過集合紅外線、傳感器、超聲波、攝像機及激光雷達等技術從而實現對汽車行駛中的路面情況進行監測,同時能夠對有行駛路線發生變化等因素造成的異常及故障問題進行快速反映,并收集汽車全局信號對其各項數據信息進行采集。通過利用傅里葉對采集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使得故障診斷就有合理的參考依據。
4結語
(專業代碼:081903 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一、培養目標
1、較好地掌握基本理論,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身心健康;
2、系統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安全技術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或獨立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
二、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簡介
1、本專業隸屬的一級學科為礦業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是針對大型基礎設施的公共安全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交叉學科,該學科以保證大型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目標,主要進行監測技術、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控制技術、健康診斷與評價技術等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該專業可招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機械工程、力學、安全工程、信息技術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結構健康監測與信息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結構健康監測技術、監測與診斷系統、監測信息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遠程監測技術等研究。
2)結構健康診斷與安全評估:主要包括結構健康診斷理論和技術、結構健康狀態及安全評估技術等研究。
3)既有結構性能評估與控制技術:主要包括既有結構檢測技術、仿真分析技術、承載能力及耐久性評定、壽命評估、結構控制及加固技術等研究。
4)大型施工機械安全技術與工程:主要包括大型施工設備的設計、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施工控制與安全管理等研究。
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碩士生的培養方式為導師負責制,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2、碩士生培養實行學年制,學制2.5年。碩士生的在校學習年限為2~3.5年(含休學)。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課程設置分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兩大類,學位課分為公共學位課、基礎理論課、專業學位課,非學位課分為選修課和必修環節。碩士生在校期間,應修最低學分為26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8學分,基礎理論課不少于4學分,專業學位課不少于5學分,選修課不少于5學分,必修環節4學分,最高學分不超過34學分。學分積要求是學位課學分積不少于51,選修課學分積不少于15,總學分積不少于66。
課程的考核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方式A:平時成績(20%)+閉卷考試(80%)的考核方式;
方式B:閉卷考試(50%)+課程論文(50%)的考核方式;
方式C:平時成績(30%)+課程論文或課程設計(70%)的考核方式;
方式D:考查。
課程
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時學分開課學期開課單位考核方式
ⅠⅡⅢ
公共課學位課
100401自然辯證法322√人文分院B
100402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161√人文分院B
101201公共外語64+324√√外語系A
100001專業外語161√B
基 礎 理 論 課111105數值分析483√數理系A
111108應用數理統計322√數理系A
111103隨機過程483√數理系A
111003有限元法基礎483√工程力學系A
專 業 學 位 課121701安全系統工程322√大型結構所B
121702現代結構測試原理322√大型結構所B
121703智能材料與結構322√大型結構所B
120101橋梁結構理論483√土木分院A
120102高等結構動力學42+63√土木分院B
120103高等巖土力學40+83√土木分院B
120105高等混凝土結構學483√土木分院B
120106高等鋼結構理論483√土木分院B
120803數字信號處理322√電氣分院A
130907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322√計信分院C
選 修 課131701結構工程仿真技術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2風險分析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3結構健康監測實驗技術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4現代傳感器技術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5風工程概論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6結構振動與控制322√大型結構所C
130118工程抗震24+82 √ 土木分院C
130109彈性薄壁桿件理論322√土木分院C
130116環境巖土工程與災害防治322√土木分院C
131002結構分析及反分析方法322√工程力學系C
130903嵌入式系統及應用322√計信分院C
131201日語161√外語系C
130401人文社科系列講座161√人文分院C
必 修
環 節140001科研(教學)實踐1√D
140002學科前沿報告與學術活動8次1√√D
141501信息檢索161√圖書館C
補修課程
五、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也是培養研究生文獻閱讀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實驗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主要環節。要求做到:
1、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著重選擇對國民經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要充分考慮實驗的各種條件、課題的份量與難易程度;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在第三學期期中(10月底前)完成,開題報告統一交培養單位辦公室。
2、學位論文必須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須堅持實踐性、實驗性的原則,論文內容應以研究生本人從事的實驗、觀測和調查的材料為主。對所研究的課題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3、碩士生論文科研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
4、學位論文實行中期檢查制度,一般應在第四學期(5月底)進行,匯報學位論文工作的進展情況,遇到問題和困難及時向導師尋求幫助和指導,保證論文順利完成。
5、學位論文送審分兩批進行,第一批安排在第五學期期中,論文送審截止日為11月10日;第二批安排在第六學期期中,論文送審截止日為4月10日。
6、論文答辯、學位申請和學位授予參照《石家莊鐵道學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執行。
碩士點負責人:
培養單位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
(分委員會公章)
年
論文寫作當中引用的觀點資料和數據是可以找到的,是方便讀者查閱的,也就是說提供的文獻資料是真實可靠的,參考文獻的寫作也是論文作者對文獻作者的尊重。以下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汽車輪胎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參考閱讀。
汽車輪胎論文參考文獻:
[1]張宏林.淺析汽車的保養與維護[J].科技資訊,2011,(04):175
[2]周相鋼.淺議汽車輪胎的保養及使用[J].科技與企業,2013,(05):249
[3]吳沛樺.試論汽車輪胎的保養與維護[J].公路與汽運,2011,(06):27-29
[4] 莊繼德.汽車輪胎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5] 谷葉水,石琴.子午線輪胎模態分析的有限元方法[J].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5.
[6] 安登峰,張建,王國林,等.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模態的有限元分析[J].輪胎工業,2008.
[7] 劉長國.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穩態力學特性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學,2006.
汽車輪胎論文參考文獻:
[1]何杰.基于道路友好性的汽車主動懸架LQG最優控制方法[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3,15(05):989-993.
[2]馮傳榮.由交通事故引發對汽車檢測維修質量的深思[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3,24(12):100-101.
[3]王力.淺析汽車制動性能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一致性[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4,34(04):66-67.
[4]張榮貴,許炳照.基于車輪發射器模塊的輪胎氣壓監測系統[J].機電技術,2013(06).
[5]呂鳳軍.基于無線傳輸機理的輪胎監測系統的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2(09).
[6]于凌云,戰仁軍.汽車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的發展動態[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9(02).
汽車輪胎論文參考文獻:
[1]王吉忠.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和附著[J].輪胎工業,2002(2).
[2]高延齡.汽車運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莊繼德.汽車輪胎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4]趙雪竹,周芳華.車輛輪胎的使用保養[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7(4).
[5]祈文華.汽車輪胎早期磨損的原因分析[J].汽車科技,2006(2).
根據環境科學學科的特點、發展趨勢,特別是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要求我們必須培養高素質的環境科學創新人才及高級專業人才.創新人才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科研技能和創新能力,畢業后主要從事環境科學教學科研和高層管理等;高級專業人才,應具有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很強的實踐技能,主要從事環境咨詢服務、工程實施、環境管理等工作.重慶文理學院于2000年開設了應用分析與環境監測專科專業,在此基礎上,根據21世紀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以及西部大開發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報本科4年制環境科學專業,并得到重慶市教委批準,2003年開始招生.2007年環境科學成為重慶文理學院的重點學科,2008年成為重慶市的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該專業具有環境監測與評價和環境治理工程兩個專業方向.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專業技能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良好,在企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從事環境規劃、環境管理、資源管理、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根據環境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近幾年,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在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與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應用型實踐教學模式.
2多模塊、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改革
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在培養高素質環境專業人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課程實驗、課程/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實踐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近年來,重慶文理學院在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目前,重慶文理學院的環境科學專業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塊、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由實驗教學、專業實習、科研訓練3個模塊組成,包含基本訓練、提高型訓練、研究創新型訓練3個層次.實驗教學模塊由基礎型、綜合型、設計型實驗組成,重在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初步訓練;專業實習模塊由認知實習、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組成,強化學生的社會實踐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訓練模塊由創新實踐、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參加教師科研項目或工程項目等組成,使學生得到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2.1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
重慶文理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利用學校自籌資金、日元貸款項目和中地共建項目等,建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和“分析技術實驗中心”,總面積約為3500m2,儀器設備價值1200余萬元.開設的學科基礎實驗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包括化工原理實驗、環境化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微生物實驗、環境生態學實驗,專業方向實驗包括室內環境監測實驗、土壤與農化分析實驗、環境工程學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實驗、環境科學綜合實驗、環境治理綜合實驗.目前的教學平臺已能滿足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基礎實驗教學和專業實驗教學的需要.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基地建設的成效將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4].為便于學生實習、見習,經過幾年的努力,重慶文理學院已在市內各區縣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在永川區環保局、永川僑立水務有限公司、渝北肖家灣污水處理廠、重慶市環境科學院、江津污水處理廠建立了穩定的見習基地,基本能滿足學生實習、見習的需要,較好地為學生提供了拓展視野、親身體驗的場所.在學生見習或實習期間,還請有經驗的環保技術專家指導學生實習,進行現場教育.通過見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過程訓練,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習的動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2.2實踐教學內容的建設與改革
一般來說,高校本科生畢業至少要修完160學分,其中實驗課程、教學實習及畢業論文等約為30學分.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加大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本科生畢業需修完186學分(其中第二課堂素質拓展10學分),實驗課程環節為26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軍事理論與訓練、見習/社會實踐、學年論文、專業實習、技能訓練及證書、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35學分,顯著增加了實踐環節的時間,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2.2.1實驗教學的建設與改革
近年來,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力地促進了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促進了學科專業的課程建設[5].學院現有重慶市精品課程《無機化學》,校級精品課程《有機化學》,校級重點課程《分析化學》、《環境學導論》、《環境監測》、《環境化學》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門基礎學科和專業課程.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結合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術,于2009年自編了實驗教材《環境科學綜合實驗》和《環境治理綜合實驗》,并于2010年試用于2007級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實驗課程體系的科學化.環境監測與評價方向:目前,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只重視環境科學專業教學,而忽視環境工程教學.學生對環境工程知識了解少,實際中的應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視水體和大氣污染物質的測定,而弱化甚至忽視室內污染物質、土壤污染物質的監測[7],不利于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應用型環境監測和評價人才的需求,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監測與評價方向在專業課程別設置了環境工程學(實驗)、室內環境監測(實驗)、土壤與農化分析(實驗)、環境科學綜合實驗.環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這方面的專業課程設置尚無統一的標準,主要根據各校的辦學情況或所依托的學科專業自行設置[8].一般開設的實驗課程主要為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實驗.但是,僅開設這些實驗課程,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要求,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無法得到保證.為了適應社會對環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慶文理學院在這個方向的專業理論課程上增設了工程力學、測量學,實驗課程增設了測量學實驗和環境治理綜合實驗.2)實驗教學課程內容改革的深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解決的環境問題愈來愈復雜,因此環境科學專業教學必須與時俱進.但目前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主要以滿足各課程的基本要求為目的,多數高校的實驗教學內容相對穩定,一些實驗內容陳舊,課程實驗基本以單一實驗為主,很少開展現場實驗和集成實驗,缺少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既不能體現實驗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也難以培養高素質的環境科學創新人才和高級專業人才[9].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結合實驗室的建設,逐年改進、更新了部分實驗內容,加大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表1所示,與2006級學生相比,2009級學生的專業實驗項目由原來的75項增加為161項,增幅達114.7%,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分別為77、72、12項.其中,原有實驗課程(環境化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學實驗、環境生態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土壤農化分析實驗)的基礎性實驗項目顯著降低,由60項降為41項,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分別由12項、3項增加為40項和8項,且改進實驗項目10項,新增實驗項目達42項.同時,新增了6門專業實驗課程(包括室內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工程學實驗、環境科學綜合實驗、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實驗、環境治理綜合實驗、測量學實驗),新增實驗項目達72項,其中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分別為36、32、4項,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實驗教學項目.此外,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適應國家環境保護和實驗先進性的需求,將教師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術改編成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和創新性能力.如將“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處理含鉻廢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納米TiO2微球處理含鉻廢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編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廢水中的鉻(VI)”實驗,將“粉煤灰絮凝劑處理實驗室廢水實驗研究”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改編為“粉煤灰絮凝劑的制備及其實驗室廢水處理”實驗.另外,還根據學校所在的環境條件,設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實驗項目,如“星湖校區空氣質量評價”、“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變化”、“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評價”、“富營養化湖中藻類的測定”等,不但提高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專業研究的興趣.
2.2.2教學實習的建設與改革
教學實習是大學生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環節;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與創業意識[10],學以致用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職業意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途徑.雖然,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的實習、見習基地已能滿足學生的實習、見習需要,但是也存在著顯著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基地單位的性質較為單一,主要為各區縣的環保局和污水處理廠,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專業的發展和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有必要加強與具有良好環境行為和環境績效的研究機構、企業集團、社會團體等組織,以雙贏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實習教學基地.前期的調查表明,眾多的企事業單位愿意與高校通過科研紐帶建立長期的互惠合作關系,多元化的實習基地建設應是可行的,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開展.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特色,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建立了分年級、分階段、分層次組織實習教學的機制.但是,隨著我校應用型高校的定位,實習時間過短、時間段不合理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集中體現在畢業實習上.經認真的調查研究后,我校環境科學專業畢業實習由原來的9周調整為26周,時間由原來的第7學期1~9周調為第7學期第8周后(即畢業論文之后),從而在時間上為學生的實習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時間過短的不滿,有利于加強與實習單位的長期合作.
2.2.3科學實踐的建設與改革
科學實踐是培養高素質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科研申請、畢業論文/設計等.以往,由于教師擔心學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課題,即使有,也僅限于個別的高年級學生.但是,這種狀況是極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而且也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逐步建立、完善了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的激勵機制,每年均選擇部分低年級(主要為二年級)的優秀學生(約為學生總數的10%~20%)補充進入教師的課題組從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學校校級科研課題的申報、立項課題的完成.近3年學生校級科研立項達25項,涉及學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別是2008級學生科研課題達14項,涉及學生近半.無論是教師科研還是學生課題,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的原則.經過2~3年的培養,這些學生畢業時均初步具備了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整體素質較高.目前,環境科學專業逐步形成了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梯級機制,高年級學生逐漸成為教師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夠有效地協助教師完成對低年級同學的輔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的激情.近年來,學生在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1人次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全國三等獎,1人次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3人次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重慶賽區二等獎,2人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重慶賽區金、銀獎,3人次獲重慶市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一等獎,2人獲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活動之“我型我塑”環保服飾設計大賽及環保工藝品展二等獎,1人獲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社團之光“攝影展”之“我在社團”攝影大賽三等獎等.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生在校期間創新性科研實踐的最重要環節,畢業論文體現了學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學校實踐教學的水平[10].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狠抓學生畢業論文各教學環節,在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并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水平.2006~2010屆學生畢業論文經專家評審論文合格率均為100%,獲得學校優秀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占畢業生總數的10%,優良論文占50%.
2.3實踐教學管理的建設與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證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11-13].重慶文理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以教學副院長為責任人,教研室主任為組織人,教師為執行人,建立了實踐教學的管理與考核機制和制度,并將學生的社會實踐納入正常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和完善了實踐教學成績評定方法.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壓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級學生不能安心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環節,既影響了學生潛能的發揮,也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自2007級學生開始,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時間由第8學期的第1~8周調到第7學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完成時間段與學生就業時間段的沖突,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同時,學生的畢業實習時間由第7學期的1~9周調為第7學期第8周后,實習時間也由9周延長為26周,不僅確保了學生能專心實習,有利于學生就業,也進一步增強了實習單位對學生的接受度.
3實踐教學的成效
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正逐步建立,已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環境科學專業高級人才.從2007年第一屆學生畢業至2010年,環境科學專業已經有4屆畢業生,80%以上的學生取得了1~2個高級職業資格證書,且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均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各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0%以上,最終就業率達100%,主要在區縣環保局、企業、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環境咨詢機構等生產第一線從事環境監測、水質監測、室內污染物監測、環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處理和環境評價等工作.從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表明,學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獨立地開展工作,并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了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當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復雜化,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趨勢,對環境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于我校環境專業的發展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如能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準確把握發展的方向和機遇,進一步構建更完善的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將極大地有利于我校環境科學市級特色專業的建設,有利于我校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團結、拼搏和奉獻精神的教學、科研隊伍,促進學術梯隊的形成.如在實驗教學改革嘗試中,許多實驗內容是當代比較前沿或前沿的技術和方向,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師不但要有本學科扎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實驗技能,還要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夠勝任實驗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實驗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創新發展,信息化建設,數字化礦井
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基本要求是走高質量、高效益發展之路,是使煤礦企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指導方針,它反映了信息化建設的本質規律。
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加快推進煤礦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完全符合塔山煤礦的創新品牌、塑造典范的發展目標,也符合集團公司高起點上再跨越、創造同煤新歷史的要求。
一、塔山煤礦信息化建設現狀
信息化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現代化的手段,是現代化煤礦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信息化就是運用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計算機技術及網絡通信技術,改造和提升企業生產力和管理水平的過程。加快煤礦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安全生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塔山煤礦公司自建礦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始終堅持以科技帶動生產,不斷提升企業的軟實力,努力推進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目前,企業擁有MIS信息管理系統、內部網站、郵箱系統、FTP服務、井上下工業電視系統、井下人員區域定位系統、高性能的冗余容錯以太網、綜合自動化設備監測系統等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統。
1、高性能的冗余容錯以太網(FTE):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部分,以太網擔負著整個礦井的數據傳輸任務。FTE極大地減少了我們的運行和維護成本,為提高系統的使用率和可靠性提供了理想的效果。它不僅提供容錯能力,還提供了工業控制應用所需的快速響應、決策和安全性。
下圖為網絡拓撲示意圖:
(圖一)
2、企業信息門戶:面向互聯網的新聞、信息網站,是企業展現宣傳的窗口。主頁上新聞、專題、欄目可以定制,所有的內容都通過后臺(管理信息系統)和管理。通過IP綁定和HTTP BASIC認證機制與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通訊。
網站中包含有企業內部郵箱用于傳遞各種文檔;FTP服務器中存儲了各種辦公、殺毒等應用軟件;內嵌一個產量窗口,用于礦井日產、月產情況。
3、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包括11個對口業務子系統、1個協同辦公子系統(OA)并集成了地測、井下環境監控、設備監控、視頻監控4個子系統。
各對口的業務子系統均具有獨立的錄入、輸出(打印、導出excle表格)、查詢報表功能;各子系統除具有報表類功能外,還具有上傳、下載各類文件的功能。
各子系統主要包括:
1. 生產子系統。
2.調度子系統。
3.選煤子系統。
4.運銷子系統。
5.財務子系統。
6.機電(設備和配件)子系統。
7.人力資源子系統。
8.材料子系統。
9.考核子系統。
10.統計子系統。
11.協同辦公(OA) 子系統。
12.考試子系統
13.地測系統、工業監控系統等的數據集成。
管理信息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信息系統及時提供的信息內容,對管理工作的及時性、高效性、可靠性提供了保證,對提高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使企業管理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的搭建和應用,無論從軟、硬件環境,均為塔山煤礦公司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隨著數據信息量的不斷豐富,員工工作方式的逐步改變,對信息化認識程度的提高,將為今后擴展開發、應用高層次的管理軟件,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工業電視系統:工業電視系統充分利用光纖通訊技術,將井下各運輸皮帶、洗煤廠及地面的畫面清晰的傳輸至調度指揮中心視頻服務器,實現煤礦生產調度指揮的可視化。另外,所有畫面還將通過視頻分配器傳輸至高性能的冗余容錯以太網上,使公司各級領導及生產安全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局域網進行井上下的視頻監視。
5、綜合自動化設備監測系統:以前,公司內各套系統獨立運行互不兼容,在井上下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信息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煤礦企業進行綜合管理和決策。
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監測系統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集成包含綜采采煤機組、泵站等監測;井下電力監測;順槽及主井皮帶CST、貝克皮帶保護監測;主扇風機監測;排瓦斯泵站監測;制氮機監測;水泵房監測;束管防火監測;人員定位監測;洗煤廠監測;皮帶電子秤監測;礦壓監測等十二個子系統,涵蓋與礦井生產及安全相關的所有系統,將這些系統集成于一個平臺之上,在調度指揮中心或者局域網所覆蓋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實時了解各套系統的運行狀況。
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依據“以信息化帶動自動化、自動化促進信息化建設”的建設原則,通過搭建綜合自動化監控網絡平臺、企業信息化管理網絡平臺,為數據傳輸、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物理通道;通過建設管控一體化平臺,將底層自動化子系統相關安全、生產實時數據與管理信息有機結合。科技論文,創新發展。在實現所有子系統在礦調度指揮中心的集中監測與控制的同時實現塔山煤礦生產自動化、生產管理自動化與管理決策自動化的無縫融合。
6、井下無線通訊系統:
安全生產, 以人為本;生產調度,效率為本;
實施救援, 快捷為本;實時監控,通訊為本;
由此可見,現代通訊技術已經成為礦井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科技論文,創新發展。科技論文,創新發展。基于Wifi技術的MDS信息通訊系統已經通過公司有關部門的方案審核,并將在下半年進行安裝,系統設計覆蓋井下所有區域及部分地面辦公區域。科技論文,創新發展。
與國內傳統的礦井無線小靈通系統相比,該系統具有如下優點:
1、所有線路采用光纜傳輸,信號抗干擾能力強。科技論文,創新發展。
2、采用802.11b/g網絡傳輸標準,增加了信息通訊物理帶寬,使數字、視頻等信息的傳輸成為可能。
3、Wifi手機的無線通信質量非常好,就是在嘈雜的環境下,也有很好的過濾功能。
4、增加了網絡攝像頭、防爆攝像機、移動基站、防爆PDA、智能車輛監測等輔助設備,充分利用通信帶寬滿足不同的數字業務需求。
作為未來替代礦井有線電話的通訊技術,Wifi無線通訊系統不但實現了井上下實時的語音調度指揮和信息反饋,也為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救援、安全監控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礦井信息化發展思路
針對目前公司內部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努力做到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礎工作
1)一套科學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猶如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程就是要保證企業內外部信息的暢通無阻。建立一套規范的信息資料收集、整理、共享、傳遞和報送等管理流程,會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和完善進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加強信息化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公司信息化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營造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工作氛圍,提高人員主動學習的自覺性。
3)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化建設管理制度,使得各項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同企業信息化建設同步發展
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依托,不斷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是現代化煤礦安全高效高產的發展方向。以人、機、環境和諧統一、科學發展為目標,把創新理論應用到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踐當中,使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和升華,使實踐得到理論的支撐和指引,最終實現企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3、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1)一方面我們要加大革新力度,改造現有設備使其滿足現代煤礦生產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斷引進國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努力使我們的硬件設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2)重視培養和引進符合煤礦信息化建設的復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設,人是根本。企業必須從長遠出發,制定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與國內知名院校合作,一方面為院校提供實踐基地合作研究課題,另一方面利用院校優秀師資力量為我們培養復合型人才,實現互利雙贏。
信息化建設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有相應的部門來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發展戰略和目標,提出相應的實施計劃和項目建議;要根據信息化的發展,提出并推動信息化的標準化工作,制定相應的數據標準,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此外,還要監督、評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的實施。
三、總結
煤炭工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產業,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必須努力發展煤炭工業信息化。科技論文,創新發展。煤炭企業要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設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分階段實施,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改進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信息化管理是長期的、艱巨的、規范的系統工程,只有堅持不懈地發展下去,才能為企業降本提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安全高效礦井服務。
參考文獻:
[1]馬延文.兗州煤業信息化管理實證研究[J].煤礦現代化2010(1):84-85
[2]王鵬.淺議煤礦信息化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