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13:25: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志愿服務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進一步引導高校畢業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以下簡稱"西部計劃")的有關文件精神,以西部計劃實施五周年為契機,推動西部計劃健康可持續發展,特制定2012年西部計劃實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內容
2012年由中央財政支持的全國項目實施總體規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請延長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開招募、自愿報名、組織選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應屆畢業生,到基層鄉鎮一級從事為期1-2年的志愿服務工作。繼續實施支教、支醫、支農、區域化推進農村共青團工作和建設(以下簡稱"農村區域化")、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西部基層檢察院、西部基層法律援助、西部基層人民法院、開發性金融和西部農村平安建設等專項行動。完善2012年延長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務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業服務工作。
二、主題口號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驟
(以下時間均為參考時間,具體進度將根據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
(一)崗位申報
1.申報原則
4月上旬,服務省項目辦按照相對集中原則,根據全國項目辦確定的本省(區、市)計劃派遣名額以及已經明確的各專項行動的服務崗位,根據《關于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服務縣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全國項目辦發【2010】1號)的要求,在充分考慮服務縣的工作業績、志愿者的服務成效以及當地黨委、政府對西部計劃工作的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基礎上,審定西部計劃服務縣資格,確定志愿者名額,并報全國項目辦審定。曾因管理不力導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務縣,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關專項行動服務縣、服務崗位的確定
需要申報農村區域化、現代農村遠程教育、基層檢察機關、基層法律援助、基層人民法院、開發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設等專項行動崗位的市、縣(區)級實施單位需填寫崗位申報表(2012年西部計劃服務崗位申報表見附件1),并由同級團委確認蓋章后報到省(市、區)專項行動實施部門。省(市、區)專項行動實施部門匯總后與省項目辦充分溝通,確認蓋章后統一上報全國項目辦和相關部委審核確認。全國項目辦將據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專項行動的崗位設置應在現有西部計劃服務縣范圍內。
3.申報審核服務崗位
服務崗位的確定采用申報制度。各服務縣項目辦在本縣開展服務崗位申報工作。崗位類別原則上從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農村區域化、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基層檢察機關、基層法律援助、基層人民法院、開發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設和其它中選擇。各服務單位申報崗位時,要詳細填寫崗位信息,崗位需求要切合實際,不應過于局限專業要求。
服務縣項目辦在確定服務崗位時,盡量選擇崗位需求說明詳細、后勤保障得力的單位,其中農村區域化、現代農村遠程教育、基層檢察機關、基層法律援助、基層人民法院、開發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設等專項行動的崗位按照省項目辦分配本縣計劃名額100%的比例確定服務崗位,支教、支醫、支農等專項行動按照120%的比例確定,縣鄉機關、企業等其它類崗位,數量不得超過申報崗位數的10%。服務省項目辦嚴格審核崗位信息和數量。確定服務崗位特別是教育崗位要盡可能保持連續性,形成接力機制。服務崗位原則上在服務縣的鄉鎮一級(、新疆、青海單獨確定)。4月初,各服務縣項目辦將服務崗位詳細信息報服務省項目辦。
4.錄入并分配服務崗位
4月10日前,服務省項目辦將審核合格的服務崗位信息,按一崗一人的原則,錄入"招募信息管理系統"。同時按照本省服務人數再次核實服務崗位數量及比例,按照對口招募省的招募名額分配相應的服務崗位,并及時向對口省項目辦通報分配情況。
3月中旬至5月上旬
二、宣傳口號
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長
三、宣傳重點
要注重宣傳西部計劃堅持“誰用人、誰受益、誰負責”和“培養與使用并重”的實施理念,在引領廣大青年面向基層就業,豐富閱歷,提高能力,促進青年成長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宣傳西部計劃組織網絡健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管理績效、強化財政資金依法支出等運行模式,努力樹立西部計劃科學發展的良好形象;要突出做好在西部基層就業創業的優秀志愿者典型的宣傳報道,樹立西部計劃在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成長的實在作用。結合實際組建西部計劃優秀志愿者事跡報告團,組織巡回報告、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等,加強新老志愿者交流互動。
四、宣傳形式
在形式和載體上,省級項目辦特別是高校項目辦要善于運用當代青年所接受和喜愛的網絡、移動傳媒等新媒體,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電視、校園網、手機報、個人郵箱等,以新聞、專題、公益廣告、招貼畫等多種形式,力爭向每一個愿意參加西部計劃的高校畢業生全面、準確、及時的西部計劃相關動態信息。
五、基本任務高校項目辦也至少要做到五個一。1、在報名第一天向本校每一位20xx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個人郵箱發送本校西部計劃招募信息,并定期向報名者發送相關信息。2、在校園網首頁一個月的西部計劃招募消息。3、在學生餐廳視頻電視中播出一個月的西部計劃電視公益廣告。4、協調本校有關部門,在學生人流集中處懸掛西部計劃招募宣傳橫幅,張貼西部計劃宣傳海報。5、校項目辦在學校主要活動場所設置西部計劃咨詢臺。
工作中要增強新聞敏銳性,積極爭取黨委宣傳部門、新聞單位的支持,堅持重在策劃、重在基層,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開創西部計劃宣傳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高 校;發展建設;志愿精神;培 養
一、志愿精神、志愿服務和志愿者的內涵與聯系
在西方,志愿精神起源于宗教慈善觀念,涵蓋了“自愿”、“無償”、“利他”的特征,或者源自“崇高的道德理想、社會責任感、悲天憫人的情懷”,或者“來自一種單純的對新的生活方式的嘗試”。在我國,志愿精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善文化,儒、墨、道、佛思想中所蘊含的仁愛、互助、奉獻、慈善思想為志愿精神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因此,志愿精神是指一種自愿的、不為報酬和收入而參與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完善社區工作的精神,是公眾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志愿精神的精髓。
談到志愿精神,必須聯系到志愿服務和志愿者。志愿服務是指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資源和善心為鄰居、社區和社會提供非營利性的服務,是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福利事業而提供的服務。志愿者是自愿貢獻個人時間和精力,在不計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服務的人員,是人類利他主義和慈善主義的志愿精神驅動各國志愿者為社會和社區提供志愿服務。簡單來說,志愿者是志愿服務的主體,即自愿參與志愿服務、并以之作為界定自我身份和奉獻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人;而志愿精神則是體現在志愿者的參與行為、志愿服務的作用過程和效果之中,是志愿服務的本質所在,是志愿者行為和感受的升華。志愿服務是志愿者的身份來源,是志愿精神得以展現的物質基礎。所以志愿服務與志愿者、志愿精神三者是緊密聯系的一系列概念,我們在實際中必須緊密結合志愿服務和志愿者來研究志愿精神的培養。
二、志愿精神的培養在高校發展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1.志愿精神的培養是高校發展建設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在大學生綜合素質中,具有統帥地位,它對大學生的人生發展起著導航作用。但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只注重課堂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在最為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社會實踐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紙上得來終覺淺”,人的能力的獲得和提高并不能只靠書本知識,必須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起來。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思想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要通過不斷創新途徑和理念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志愿者活動中,作為教育對象的大學生由客體變為主體,教育過程由單向變為雙向,教育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將理論付諸實踐,將制約轉化為自覺行動。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對象產生正面的“內省”機制,有利于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裂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青年志愿者活動是課堂之外的實踐平臺,是知識技能的運用和延伸,是參與社會、提升能力的實戰訓練或預演。它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國情、民情、校情,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樹立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情感,擁護黨的領導,自覺地肩負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使命。它培養大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通過參加服務社區、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志愿活動,逐步積累社會經歷,使之升華為一種價值目標的追求。
2.志愿精神的培養是高校發展建設和諧目標的重要動力
大學生志愿者在校園里開展各種有計劃、有組織的志愿活動,營造了一種和諧的道德氛圍。這種氛圍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在校園道德交往中的具體表現,它集中體現為學校師生員工在校園內處理和調節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了校園道德輿論對師生員工道德行為的監督;反映了學校師生員工對社會道德規范的掌握與履行;反映了學校師生員工對道德目標、道德價值的選擇與追求;反映了師生員工對學校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師生員工在這種道德氛圍中耳濡目染逐步自覺地將自己納入這種道德環境中,能動地與校園道德環境良性互動。在這種志愿活動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志愿精神在高校和諧的發展建設發揮的作用具體表如下:(1)協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盡管是在學校中,但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無不滲透著利益。志愿服務的興起,可以充當緩和協調這些利益沖突的工具,其折射出來的公正理念和平等原則,顯然有助于減少不同群體之間的摩擦與矛盾,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與了解。這是志愿精神維系校園穩定所起的獨特功效。(2)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高校的發展和進步必須依賴于一定的場所,周圍環境的狀況是影響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動員社會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環保志愿服務已成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途徑。
三、高校發展建設中如何培養志愿精神
1.加強志愿精神的宣傳力度,提高高校大學生對志愿精神的認知
(1)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精神活動的宣傳和倡導。加強宣傳策劃,講求宣傳藝術,提高宣傳實效,形成宣傳聲勢。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和其它社會資源進行立體宣傳,在學校各個層面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務成為大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比如,在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政府的宣傳、倡導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市民參與的積極性,志愿者的規模和服務熱情創下歷史新高, 成功地展示了“公眾外交” 的魅力。
(2)高校要將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計劃中。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培養大學生關注他人和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手段,通過開展這項活動,使大學生了解社會,不斷的自覺將個人個性和社會沖突相適應、融洽。在大學生實踐教育中,已經將課程實踐和假期的社會實踐納入了教學計劃,但沒有明確的將無償的青年志愿者活動納入到教育教學計劃中,作為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專業實踐的一塊重要領域,教育教學計劃的導向作用還沒有得到明顯體現,因此,要將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以一定的時間、質量的要求明確寫入大學教育教學計劃中。
2.完善組織機構和志愿服務體系,在實踐中培養和弘揚志愿精神
高校團委是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直接管理者,有責任不斷完善志愿服務的組織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動員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校團委對全校性的志愿者組織、志愿者服務活動負主要責任,同時對于各基層的志愿者活動有領導和管理的義務。最終形成“學校團委(校級志愿者協會)――院系分團委(院系志愿者社團)――班級團支部(基層志愿者小組)”的組織網絡。這種模式可以保證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高效有序地開展。另外,不同的志愿服務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北京奧運會這樣的大賽事,要求志愿者具有全面的素質。而像社區服務之類的志愿活動,則對志愿者的要求相對來說就沒那么高。青年志愿者服務的對象內容很寬廣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富有特點和針對性。設計服務計劃時應加以全面的考慮,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多層次的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服務體系。切實讓大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逐漸培養志愿精神,全名領會志愿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3.建立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為志愿精神的弘揚提供基礎和保證
目前很多的大學生愿意投入志愿活動中,但很多時候往往因為資金或者安全等問題而受到限制,因此加強志愿活動的保障是培養志愿精神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是開展志愿活動的基礎和保證。(1)資金保障。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資金往往沒有來源或者來源渠道相對單一,影響了志愿活動的開展和整體工作的完善。因此,建立大學生志愿活動專項基金勢在必行,這是加強學校發展建設的必要投資。專項基金的來源可以采取政府補貼、社會贊助、學校支持等多種途徑。(2)激勵機制。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激勵機制。高校除了積極響應國家有關號召,積極開展志愿活動,還應該廣泛拓展渠道,組織多形式的志愿活動。以激勵為主,大力提倡廣大青年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無私奉獻,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具體的激勵機制可以是方方面面,例如可將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具體表現與學生黨員的發展、獎學金的評定以及獎、貸、助等方面的綜合評定相掛鉤。此外,高校特別要強化大學生志愿者的后續保障,對于某些特殊的志愿服務計劃,要聯合相關組織單位,解決志愿者的后顧之憂。例如,在西部計劃實施之初,有關部門承諾在考研、報考公務員等方面為志愿者提供優惠政策,但有些部門或者地方政府并沒有制定出相應優惠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案,令志愿者對一些“優先錄取”的條款無法解讀。如此就要督促有關部門把已經爭取到的政策落實到位,從而推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保障機制的建立。(3)社會保障。當前仍然有很多的志愿活動形式單一、時間不定、性質不明等,以至于這些原本是善意的舉動沒有得到長久的繼續和繼承。因此,不僅高校要為大學生志愿者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社會也要提供有利于志愿活動開展的環境。通過法律來規定志愿服務的種類、時限(一般分為臨時、短期、中期或長期)、地點(異地或當地)、津貼(有償或無償)等;明確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及服務對象的權利義務,同時借助協議等法律手段來達到理順志愿者招募、派出等關系的目的。志愿服務立法還應該從鼓勵志愿服務、解除志愿者后顧之憂以及社會各單位的責任和義務等方面著手。因此,提供資金、社會等方面的保障,做好鼓勵、激勵工作,當代青年才能更好地把他們的智慧投入到更多的志愿活動中,更好地弘揚志愿精神,更好地培養新世紀優秀的接班人。
4.從志愿者服務水平和能力出發,多途徑培養大學生的志愿精神
志愿服務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志愿者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反觀現實,可以說,我國的志愿服務還處于低水平、低層次的階段,還有待志愿者在服務水平和能力上進一步提高。首先,樹立無私奉獻的志愿意識。志愿服務不是贏利性的活動,它更多的體現公民的社會責任,強調社會義務的履行和公民權利的行使。其次,加強志愿者服務能力的培訓。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志愿者進行集中或者分散的培訓。一是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培養。綜合知識即關于志愿服務的一般性知識,專業知識即指對于專業性較強的服務領域需要的知識,如,生態環保知識、醫療健康知識,心理咨詢知識、職業規劃知識等。二是技能培訓,主要指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技巧和服務能力。志愿者不僅要擁有較強的知識儲備,更應該具備較強的服務技能。包括與服務對象交流溝通的技能、一定的組織才能、籌集資金的技能等。同時要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特點,同時根據志愿者個人的需求和愛好,因人而異開展培訓,不能“一刀切”,否則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會影響大學生志愿者的積極性,志愿服務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我國的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培訓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激發了全體大學生的志愿意識,很好地弘揚了志愿精神,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綜上所述,志愿活動日益成為一個學校甚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的也逐漸在我們的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國際國內越來越多的大型賽事及各地的志愿活動的開展,它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也吸引來越來越多人的加入。高校應該將志愿精神的培養作為發展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把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志愿精神放在重要位置,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志愿服務,使得志愿服務領域越來越廣,志愿者組織不斷壯大,志愿服務的機制不斷完善,志愿精神持續發揚,日益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最終使得志愿精神在成為青年大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的同時,也成為一個學校的精神支柱,推動學校的文化發展和內涵發展,從而獲得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王靜. 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商業文化,2009年第1期
[2]鄒思敏 程誠. 大學生志愿者社區服務管理模式探討科技咨詢,2009年第1期
[3]羅國忠. 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教育淺探 商業文化 2009年第3期
[4]毛曄 錢淑蘭.談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學生黨建2009年第1期
[5]藍燕. 推進青年志愿者活動 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成都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6]吳信蕾. 當代大學生志愿活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5
作者簡介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育人功能;法律援助;有效性
志愿服務工作是高校團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廣東省為例,目前該省已經初步形成了省、市、縣三級協會和服務總隊、服務隊、服務中心組成的志愿服務網絡。《廣東大學生志愿者激勵機制研究》顯示:目前全省共有各級青年志愿者協會136個,志愿服務隊28771個,服務中心7000多個,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大學生投身到志愿者活動中。研究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育人功能的有效性問題,對于大學生研究服務地方有重大意義。
一、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現狀
(一)當前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活動情況
1.傳統的線下志愿活動蓬勃發展:傳統的志愿者活動形式多樣,主要包括有:社區服務、支教活動、法律援助、環境保護、為大型活動提高志愿服務等。在廣東省乃至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大部分都是由學校團委有關志愿者工作的部門領導下開展的。此外,設有法律援助平臺的高校還定期招募法律志愿者,開展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法律服務活動。
2.線上志愿活動發展態勢迅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強化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時代性。2015年2月13日,團中央《關于廣泛組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深入推進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行動的通知》。網絡文明志愿者主要活動是配合省內高校,借助新媒體力量維護網絡文明。以肇慶學院為例,我校的隊伍已有6000余人。廣東省141所高校完成約30萬名網絡文明志愿者的注冊。
3.高度重視志愿服務理論研究:中國知網收錄了“大學生志愿服務”期刊文章46920篇,其中2015年發表的有4620篇,博碩論文23612篇,其中2015年發表的有442篇。相關論文主要是針對研究國內外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比較、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的建設、大學生志愿服務平臺的建設、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德育功能等。以肇慶學院為例,我校政法學院在2015年廣東省攀登計劃成功立項《“地校合作”之法律援助服務平臺的構建與實踐》,重點研究大學生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支持與管理。
(二)發揮大學生志愿工作育人功能的成效
1.大力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始終緊扣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于無形中開展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志愿服務提倡“奉獻、互助”精神,這是一種高尚價值觀。開展和參與法律援助志愿服務接觸到社會弱勢群體,利用所學知識,奉獻自身力量為社會弱勢群體維護合法權益,捍衛法律尊嚴,維護社會和諧文明、公平正義,詮釋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強化實現了高校實踐育人的辦學理念:從思想道德的構成看,道德的認識、情感、信念反映在前形于內,道德行為體現在后顯示于外的。大學生道德修養發展程度是檢驗高校實踐育人質量的標準。大學生志愿服務適應了大學生思想道德發展要求,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活動載體。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相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當前發揮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遇到的困境
(一)志愿服務組織架構模糊
各高校的志愿服務組織,有的由高校團委指導,有的由各院系指導,組織架構較為模糊,組織運行效率較低。以高校法律援助平臺為例,大部分是作為院系的教學機構,而不是專門的志愿服務組織。院系的教學機構更注重的是實踐教學,而不是強調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團屬志愿者工作部門與法律援助平系并不密切。兩者既不是同級協作關系,又不是垂直管理關系。在此狀態下,開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可能會脫離志愿服務的精神,弱化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
(二)志愿服務活動經費短缺
大學生志愿組織作為一個公益組織,沒有有償服務帶來的收入支撐其日常運作,只能依靠學校的專項經費支持。相當多的高校法律援助平臺作為院系教學機構,其經費只能從實踐教學經費里調用,實踐教學不只是法律援助平臺的開展,因此其經費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部分志愿服務活動是結合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這些活動能有培養計劃的專項經費支持,但也只是階段性,而且針對特定活動。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持,會在一定程度削弱大學生志愿者積極性,使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功能失去對象,甚至失效。
(三)志愿者培訓體系薄弱
大學生志愿者雖然有一腔的服務熱情,但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培訓卻往往不受重視,導致志愿者形象受損甚至引發安全事故。比如,在對留守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等弱勢群體進行志愿服務的時候,就要求志愿者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又比如,在進行法律援助過程中,接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就無法從當事人口中得到更加關鍵的信息,甚至有可能使當事人情緒波動。
(四)志愿業務指導欠缺
當前,各個行業對高校志愿服務工作指導都較為欠缺。以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為例,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第四章第二十條“對于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中提到了“其他社會組織”包括高校法律援助平臺,換言之,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務案件來源之一就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還有另外一個渠道是當事人直接聯系高校法律援助平臺。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后者幾乎是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的唯一案源。獲取案件的渠道單一,案件的數量不穩定,法律援助志愿服務育人功能的基礎無法得到保障。
三、加強大學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務育人功能有效性的建議
(一)加大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活動的宣傳力度
高校法律援助志愿者組織知名度不高會制約其案源的數量,影響其發展,應當借助重要契機提高法律援助志愿者組織知名度。如在12.4憲法宣傳日在社區街道派發宣傳單、發起簽名活動等。在暑期三下鄉期間,開展法律宣傳下鄉、法律咨詢下鄉、法律小品下鄉等活動,同時進行法律意識等主題社會調研。
(二)保障法律援助志愿者組織的活動經費
活動經費是志愿者活動的重要支撐,專業性強的志愿者服務組織應當受到院系的支持。相關院系應該向學校申請專項經費,支持專業的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同時,高校團組織作為志愿者組織的管理者,應該在經費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經費除了上述渠道,可以嘗試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經費。《法律援助條例》第七條規定“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法律援助志愿組織可以向政府尋求幫助,通過政府支持政策尋求有實力的企業的資助。
(三)加強與地方政府和組織的合作
高校志愿者的組織應當主動尋求與其他相關社會組織的合作,這是順利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的必要途徑。除了和地方政府合作之外,還可以和社會團體或人民團體合作。比如,消費者協會、婦聯、殘聯等組織,都可以為大學生法律援助志愿工作搭建平臺,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并使大學生得以在實踐中鍛煉自己。
(四)加強志愿者的系統培訓
志愿者的培訓必須是有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專業性強的志愿服務就要接受專業培訓,比如法律援助志愿者就必須要接受專業的老師或者專職律師的指導。在培訓之后,對志愿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不過關的再次進行相關培訓。大學生作為擁有專業知識和高素質的特殊群體,成為了青年志愿者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志愿組織和服務活動有著異于其他組織的特色,但是也存在問題,地方組織和高校應當繼續加大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扶持力度。志愿服務的有效開展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表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小步,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大步。
參考文獻:
[1]劉夢文.廣東大學生志愿者激勵機制研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國務院令(第385號).2003-07-21.
[3]劉冰.廣東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培訓現狀調查.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7).
[4]孫蕾.大學生志愿者組織及行動的特征、問題與對策.學會.2010(2).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活動形式
我國的志愿服務活動是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的。1993年,開始組織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的核心組成部分。大學生志愿者已是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的主力軍,他們為中國志愿者行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普遍形式
1.社區建設志愿服務活動
社區建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面向世界的重要途徑。社區建設志愿服務則是一項重要而長遠的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大學生志愿者在社區建設志愿服務活動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配合、協助社區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廣泛開展科技、文體、法律、衛生等方面的社區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文化情操。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充分利用社區群眾性的特點,幫助居民美化社區環境,增強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不斷改善社區的環境衛生。因此,社區建設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志愿者最簡單可行的一種志愿服務活動形式。
2.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
環境保護是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所采取的行動。生態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即通過對城市或社區、公園以及景區的綠化植被進行定期維護,倡導人們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大學生志愿者通過一系列的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對現有的城市或社區、公園以及景區的綠化植被進行力所能及的維護,并向人們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及保護環境的措施。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是一種綠色行動,是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的一種實踐。
3.扶貧開發志愿服務活動
扶貧開發是為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扶貧開發志愿服務活動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畢業生自愿、無償地參加扶貧開發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國家支持的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等志愿服務。大學生到國家規定的貧困地區進行一定時間的支教等志愿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扶貧開發志愿服務活動可促進國家的扶貧工作進展,一定程度上帶動貧困地區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同時也能幫助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扶貧開發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志愿者實現人生價值、豐富人生閱歷、富有挑戰意義的志愿服務活動形式。
二、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新型形式
1.大型賽會志愿服務活動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舉辦大型賽會的種類和次數越來越多。這些賽會的舉行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大型賽會志愿服務活動,雖然這些活動具有一定的區域性與臨時性,但是這項志愿服務活動仍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活動形式。
志愿者通過選拔,提供自己的勞動、技術和時間,無私參與,完成既定的任務而不接受報酬,在傳播奉獻精神的同時,不但為賽會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還降低了賽會的舉辦成本。可見,志愿者對大型賽會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它已成為大學生志愿者的新型志愿活動形式。
2.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活動
近些年來,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應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國家的進步和人民整體素質的提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活動已會成為一種常規的志愿服務活動形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投入到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活動。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作為志愿服務在突發事件應對中的特殊形態,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然性、發展的不確定性、危害的嚴重性和公共性、時間的緊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點,這不僅要求志愿者具有專業的救援知識,還要遵循就地就便、專業高效、統一有序的原則。否則不僅發揮不了志愿服務的作用,甚至還會導致救援現場更加混亂、“幫倒忙”的現象。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活動是一項臨時性、突發性的志愿活動形式。
3.援外志愿服務活動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趨勢,援外志愿服務也逐漸成為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援外志愿者是指利用國家對外援助資金,由專門機構選派到發展中國家,直接為發展中國家當地人民服務的青年志愿人員。因為援外志愿者到其他國家以志愿者身份工作,代表的不僅僅是志愿者本人,還代表著整個國家的形象,所以要求志愿者的素質要非常高。而作為大學生志愿者,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志愿者,這也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機遇和挑戰。
除此之外,隨著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的不斷完善與進步,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形式會越來越豐富,涉及的方面也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P鍵詞:志愿服務;大學生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培育方法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在理論上具有高度的認識,而且在實踐中更要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在志愿服務推廣中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
志愿服務作為一種公益,能夠充分體現志愿服務精神。大學生黨員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志愿服務相結合,能夠有效地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涵和作用。因此,必須積極推廣志愿服務工作,將其上升到教學計劃中,并制訂合理的開展方案,同時要為其配置相應的指導老師,加強志愿服務推廣。這不僅能豐富大學生黨員的課余生活,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營造校園內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還使大學生黨員在校期間,自覺參與到志愿服務推廣活動中,在志愿服務工作中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加強自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達到提高自我政治思想覺悟、個人能力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在志愿服務管理中增強大學生黨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已成為志愿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在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中,我們都能夠看到大學生的身影。這是因為大學生具有參與社會實踐的有利條件,同時也是基于志愿服務推廣活動對大學生的引領作用。但是志愿服務的管理工作存在著較大缺陷,不僅無法適應當前種類較多、規模較大的志愿服務需求,而且在管理過程中沒有注重對大學生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因此,為能更好地發揮大學生在志愿服務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須完善志愿服務管理制度,通過加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增加志愿管理活動的參與度。在科學的志愿服務管理工作中,培養大學生黨員的集體意識,以高效的管理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意識,使得大學生黨員在參與志愿服務管理活動中,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三、在建立志愿服務體系中加強大學生黨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學校必須根據時代的變化,制訂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志愿服務體系。健全的志愿服務體系,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中不斷創新志愿服務方法,也能切實加強大學生黨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學校應成立相關的大學生志愿者協會等,隨著志愿服務的不斷推廣,提升大學生黨員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黨員應注重對制度的理解,遵守校規校紀以及指導老師的要求;學校通過建立志愿服務體系,加強與專業社會志愿服務團體的聯系,建立相應的志愿服務基地,可長期為志愿服務基地輸送優秀的大學生志愿者。這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四、拓展和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
志愿服務項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創新性,是大學生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學校必須加強與社會志愿服務團體的聯系,積極拓展和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志愿服務項目范圍的擴大,能夠有效地契合大學生黨員的優勢,提高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達到學生個人能力全面發展的目的。另外,拓展和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項目,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五、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培訓制度
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雖然較為龐大,但缺乏有效、科學的志愿服務培訓制度,這是影響大學生志愿隊伍素質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培訓制度是創新培育大學生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這可以通過建立高校志愿服務課程體系,達到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水平的目的。在課程的設置中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注重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同時提高志愿服務資源的利用率,幫助大學生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六、結語
綜上,只有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才能為大學生黨員提供較為良好的學習空間,才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大學生作為志愿服務隊伍的一個重要群體活躍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對服務社會生活、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通過志愿活動實踐鍛煉,也熏陶和培養了職業素質。志愿活動精神與大學生職業素質具有一致性。
關鍵詞:
志愿活動;大學生職業素質;作用
隨著社會公共事業的逐步發展和完善,我國的志愿服務已經成為社會公共事業中的重要內容。2011年,唐山市被國家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文明城創建過程中,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唐山市又迎來了國際盛會———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盛大召開,大學生志愿者更是遍布世園會的每個角落,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成為了唐山的一個品牌。大學生通過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的實踐鍛煉,也提高了各方面能力,培育了良好的職業素質。
一、志愿活動精神與大學生職業素質的一致性
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人,或者說是不為報酬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人。”志愿服務作為一項自愿無償為社會服務的崇高事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所謂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是在職業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一種基本品質,它主要包括能力素質、人格素質、理念素質、健康素質等方面,而“團結、協作、服務、奉獻、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正是對人格素質的體現,與志愿服務精神具有一致性。
(一)志愿服務活動的責任感與職業意識的穩定具有一致性
職業意識是作為職業人所具有的意識,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職業要素的總和,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在工作中表現為積極認真,有責任感,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這樣的職業意識也正是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所需要的責任感。有的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有始無終,剛開始積極性很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是因為怕浪費時間耽誤自己的私事,或是因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難以繼續堅持,也給整個志愿者團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志愿者有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整個團隊負責。這也正是日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公司忠誠、對單位負責的鍛煉。
(二)志愿服務活動對專業技能素質要求的提高與職業專業化培養具有一致性
由于以往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多局限在療養院、汽車站、火車站、公園等地,活動內容也多是衛生清掃,所以很難體現志愿服務活動對專業技能素質的要求。現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領域拓寬至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區、公共交通路口等場所,這就要求志愿者學習心理咨詢知識、了解交通規則、掌握一定的醫療衛生護理方法等。而我們平時在校內進行的實習實訓正是職業專業化培養的重要方式,這與志愿服務活動需要的技能素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二、志愿者活動對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和社會就業崗位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需要具有一定社會實踐經驗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高質量人才。志愿者活動的實踐性對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有其特殊作用,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增加了大學生學習社會知識的機會
大學生志愿者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參加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生活體驗,既擴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還可以培養自己的組織協調及領導能力,這對志愿者自身的成長和提高十分有益。
(二)有助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在青年志愿者組織中,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組織者,人人都是志愿者。因此,大家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組織管理和策劃。在服務工作中,出現問題或困難時,大家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互相溝通幫助、團結協作,從而學會了與人相處,提升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更好更快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有助于大學生辯證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辯證思維是創新型人才所應具備的重要精神特征,創新能力是綜合能力素質的核心體現。大學生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多角度審視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服務角色、服務質量、服務效果,從而不斷總結和提高。在志愿服務中,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選擇志愿服務內容,在實踐中學以致用,有效提升專業能力,在面對新問題和復雜情況時,還要不斷地用新思路、新方法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四)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
很多大學生希望畢業后能進入工作輕松、收入較高而且很體面的工作單位,對于那些艱苦行業他們一般不予考慮,而志愿服務可以使他們懂得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認識到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從而促進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
(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就業自信心,錘煉職業意志
參與志愿服務,大學生可以在比較輕松的情境下學習各種技能,積累工作經驗,學會妥善處理人際關系,自如應對工作難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減少對就業壓力的恐懼。由于大學生初涉社會,閱歷淺,經驗少,在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時,必然會遇到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需要他們正確地認識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從而錘煉職業意志。大學生通過志愿服務活動不但服務了社會和他人,而且對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說,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與職業素質培養具有一致性。因此,以志愿活動促進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是可行的。
三、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與社會有效溝通的良好渠道,因此,應該把握志愿服務活動這一有效載體,讓志愿活動成為培養大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大課堂。
(一)拓寬志愿服務活動領域和活動內容,實現志愿活動技能專業化
目前,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志愿服務活動多局限在截癱療養院、長途汽車站、鳳凰山公園等地,活動內容也多是衛生清掃。應拓寬到更廣闊的領域,走進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區、公共交通路口等場所,積極參與關愛孤寡老人、關注社區弱勢群體、清理衛生、志愿交通協警等志愿服務和幫扶活動,并有針對性地派駐相關專業學生提供技術服務,比如對世園會的服務,我們可以派旅游專業的學生;對社區的服務,我們可以派物業專業的學生;對老年公寓的服務,我們可以派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以此來實現志愿活動技能的專業化。
(二)實現志愿活動常態化
在大學生志愿活動過程中,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高校與地方、與社會的有效鏈接,發揮高校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研究制定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制度、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考核標準,形成一整套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機制,使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有明確的目標、鮮明的主題、靈活的方式,并成立考核小組進行嚴格考核,把參與活動的成效與評先選優掛鉤,為實現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提供制度支撐和機制保障。
(三)強化高校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的組織和服務作用
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調動各種資源,做好志愿服務的組織和管理工作。首先,在精神上要大力支持和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和公益活動。其次是主動加強同社會各界的聯系,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提供盡可能多的渠道。再次是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在積極配合好國家級、省市級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大型服務項目的同時,根據自身特點和便于大學生參與的原則,為大學生參與活動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服務。
(四)突出志愿服務團隊合作優勢,促進大學生個體特長的充分發揮
由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群體的人員構成是大學生,而不同的大學生其素質也不一樣,有的大學生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溝通能力較差、知識面較窄,有的大學生知識面廣、溝通能力較強但不愿吃苦,所以在安排志愿服務活動時,一定要將不同類型的志愿者合理搭配,既要講求合作又要講求有針對性,以取得更好的服務效果。
(五)不斷提高全社會參與度,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的加強
高校與社會公共事務單位合作也是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有序開展的保障。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與唐山火車站、汽車站合作,有效調動安排學生參與志愿活動,使志愿活動不間斷地進行下去,獲得了志愿者活動的制度化、社會化效應。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多次被媒體宣傳報道,服務總隊被河北團省委、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授予第十屆河北省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榮譽稱號。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不僅有效地推動了全社會的健康發展,而且對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期穩定、健康有序發展,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作者:劇鳳書 許曉蕊 單位: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龍永紅.志愿服務與青年學生發展的關系研究[J].青年探索,2015(4).
[2]徐冬蓉,嚴曉蘭.論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