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7 21:02: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外土木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課程設置,國際比較,土木工程專業,美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一 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工程如雨后春筍,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很多大學設有土木工程專業,緩解了需求。本文通過網絡調查和典型調研,收集了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簡稱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課程設置情況作為研究的樣本,來比較兩者的異同,為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和培養一名優秀的專業人才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意見。
二 比較研究。
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建筑工程方向和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1-4年級每學期的課程設置情況和學分數見表一。
湖南城市學院的這份課程表,也就是國內大多數的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UIUC土木專業水平很高,在美國排名是數一數二的。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我們國家土木專業課程設置在內容上與外國相差無幾,在細微處有些差別:
1.開設了心智教育(Liberal Education)選修課。UIUC認為設置心智教育選修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理解,建立探究和批判思維能力,建立參加社會活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這些課程包括經濟、社會、行為、人類、藝術、西方主流文化、西方少數民族文化等等。我們國內大學沒有開設這樣的課程,或者設置有少數這樣的課程,但是目的沒有明確。
2.開設有種類繁多的選修課程,包括軍事,宗教,外語,運動學等。這類型的選修課不同于心智教育選修課,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湖南城市學院也開設了種類繁多的選修課,對于拓展學生眼界有幫助,但沒有上升到這樣一個高度,很多學生上選修課僅僅是獲取學分的一種方式。
2.UIUC在高等數學方面開課比較多。國外一般高中就學習微積分,但大學仍然開有3個學期的微積分,一門矩陣論和一門微分方程,并且把微分方程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高等數學在土木工程專業中相當重要,比如說微分方程對于理解結構動力學中結構動力特性的理解,鋼結構的穩定理論理解等等,很多學生到高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把高等數學給忘了,導致無法很好學習專業知識。
3.UIUC開設有多門力學課程,如動力學,土力學,流體力學等。大部分前面都加有一個introduction,意思這是一個包含很廣很深的學科,本課程只是入門。我們這里少有強調入門這個概念。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他們接觸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仍很多問題有待深究,要鼓勵學生多思考,而不是給學生灌輸一種這門課所有問題都已經解決的思想,或者說是一種被動服從的思想。
4.UIUC專業課程開設廣泛,他們的專業就是大土木。大土木包括交通、建筑工程及環境工程。學生可在這幾個專業中自己依據興趣愛好選擇,而我們這邊很多專業是一開始就定下來的,自己無法選擇。盡管其他課程也學了,但只是簡單的介紹性課程。實際上我們開始了解土木工程很多是從大二的土木工程概論課開始,很多學生由于開始不了解本專業而導致喪失學習興趣,學習被動。專業開課不夠靈活。
5.從開課的學分和門數來看,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要多50%,學生自學的時間可能會少些。
6.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有較多的課程設計,這是實踐性課程,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相比單個的作業有助于學生知識系統化,這是我們的優勢。
7.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設置較多的施工方面的課程。這是因為學生出去之后大多從事施工相關的工程,著重培養學生此方面能力能讓學生工作后迅速上手。而UIUC設有寫作課,這課程意在提高學生專業論文寫作水平,這門課的開課時間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或是第二學期,因為學生大學一開始就要閱讀大量的專業論文和寫論文,部分學生以后需要接受研究生教育。國內大部分學生僅接受書本知識。
三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國外名牌大學開設有獨特的心智教育選修課程,這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學生的領導力的。我們也應開設這樣的選修課。
2.國內大學比國外大學多很多的實踐課程,有助于加強知識的系統性和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國外大學著重提高學生讀寫論文的能力。
3.國外大學開課的重點在基礎性課程方面。
4.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基礎課程設置一樣,但是專業課程設置沒有國外大學靈活。我們也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增加選課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http://catalog.illinois.edu/undergraduate/engineer/departments/civil/
【關鍵詞】 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存在問題;改革措施
我國從2001年教育部明確要求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開始,各高校才陸續開設專業英語課,因此對專業英語課程的建設改革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1]
一、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專業外語不夠重視,興趣不足
土木工程專業英語作為一門專業課,各大高校課時安排一般較少,如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專業英語課時減至16學時,遠遠不及基礎英語大一、二每學期32學時。任課教師認為通過前兩年的基礎強化訓練學生的基礎英語已經過關,學習效果更多取決于學生的基礎和課下態度,所以并不重視專業外語的教學方法研究。另一方面,學生則認為這樣的一門16學時的課程,與專業知識相關性不大,結構力學、土力學、鋼結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等專業課程才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
2、教材內容陳舊,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
土木工程教材內容的一般形式是在閱讀材料后面列出專業詞匯,僅有對照的中英文,生單詞沒有音標,也沒有其他的相關解釋,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不能全面領會。可能是出于教材在土木工程專業的適用性考慮,編排方面過于注重內容全面性和系統性,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這些對專業基礎薄弱、英語水平有限的大三學生來說具有一定困難,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對專業外語的學習興趣。
3、教學模式單一,影響學習積極性
目前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普遍采用的是傳統英語的教學模式,這是一種“三單”模式――即教學形式的單調性、教學行為的單向性以及教學內容的單一性。[2]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學時有限,課堂上老師一般注重于專業詞匯的講解和課文中長難句英譯的訓練,而忽視了對聽力和專業概念漢譯英的訓練,課堂講解枯燥,氛圍沉悶,學生認真聽課的熱情也不高。嚴重地影響了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4、師資隊伍素質不高,影響教學效果
高校土木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教師通常有兩種,一是直接從本專業教師隊伍中選擇;二是從基礎英語教師隊伍中抽調。基礎英語老師具有扎實的聽說讀書譯等方面的基本功,豐富的英語課堂教學經驗,但是一般欠缺相關的專業知識,從而導致其在教學中表現出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翻譯用詞的準確表述的不足。而將專業課教師任作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授課老師也存在許多不足,如基礎英語的聽說讀方面的水平不合格,與科班畢業的英語教師相比存在口語不標準、聽力跟不上、發音不規范,不熟悉英語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很難在教學上完全發揮專業英語課本的知識內容。此外,專業英語授課教師多為年輕教師,普遍存在教學經驗不足,流動性較大,這些也嚴重影響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5、考核方式存在弊端,不能客觀反映學習效果
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是一門注重英語應用的課程,它的實際價值主要體現在專業外文閱讀、專業知識交流等日常應用中,僅從一次考試卷面成績來評價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掌握情況已然不能適應現代土木工程行業發展的要求。
二、改革措施
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的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初級人門階段、適應階段和提高階段。在選編教學內容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在初級入門階段,在基礎英語教學內容的編排上,應有意識的涉入一些工程中常用的專業英語,對學生進行專業英語方面的早期滲透。(2)在適應階段,除了課本上的專業文章或期刊上的專業文獻以外,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工程活動與交流中經常遇到的文體的英文書寫格式,增強其專業外語的應用能力。(3)在提高階段,結合學生當前已學的專業課程知識體系,課堂上介紹一些關于國外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技術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或論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全方位的考察評估任課教師的基礎英語水平(包括聽說讀寫譯方面)和專業知識,實行競聘擇優上崗;考慮到專業英語對師資的要求較高,在年度考核時加大專業英語的權重系數,促進任課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主動性。(2)在上崗前,對通過競聘的專業英語教師進行基礎英語的強化培訓,重點培訓英語聽說讀的能力以提高英語綜合水平;教學期間也要定期地進行培訓,使教師基礎英語水平逐步提高。(3)邀請知名的英語語言教育教學專家不定期舉辦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方面的講座,認識到英語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從而改進專業外語的教學方法,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3、構建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新模式
專業英語實踐性很強,從傳統的“生詞介紹語法解析文句翻譯”授課形式,轉化為“理論授課+實踐應用”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3]
(1)在理論授課階段,主要教學任務為專業詞匯講解、科技語句表達方式教學以及專業文獻快速閱讀理解。(2)在實踐環節階段,主要教學任務為通過多個專題實例教學,開展英文文獻的檢索、收集與整理以及科研與工程應用中的表達與交流方面的講授。掌握科研交流中摘要和各種信件的表達方式,加強學生專業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
4、細化考核評定方法
課程考核評定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檢驗學生掌握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5]專業英語重在實踐應用,應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常規的以句子和段落翻譯為主要內容的考核方法僅能體現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綜合水平。在成績評定中,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從學生平時課堂出勤、課堂口語表達、語法解析、長難句翻譯、PPT專題匯報、課后作業、撰寫英文摘要和小論文以及期末考試等多方面全過程進行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定方法。
【參考文獻】
[1] 宋曉麗,姚建忠,谷秀蘭.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消費導刊,2009(1)195-195.
[2] 張麗娟, 查瓏瓏.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探討[J].高教論壇,2005(6)131-132.
[3] 戴俊,劉存中.土木工程專業英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關鍵詞】土木工程 研究生教育 創新能力
作為教育體系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性 科學 研究能力的人才。我國的學位條例對博士、碩士研究生的 論文 及研究成果在創新方面的要求也有明確規定。所以,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
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僅直接影響高等學校知識創新的水平,也關系到國家未來的整體創新能力。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基礎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對國家創新體系有著重要影響。研究生的培養方式是以知識傳授為基礎、能力提高為核心、素質培養為目的教育過程,這其中以創新能力的培養最為關鍵。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經過科學的思維、加工和再創造,產生新的思想、新的知識、新的方法和新的成果的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創新思想和創新品格三個方面。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應有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實踐知識。創新思維是研究生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上產生創新的原動力,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形式,其本質特征是新穎性和開拓性。創造品格是非智力的個性因素,主要包括嚴謹、自信、激情、好奇、樂觀、容忍以及堅忍不拔的毅力等意志品質。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強。大部分研究生還是表現出習慣性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現成的知識,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對自己的論文課題有獨到的見解和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造成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有: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輕視了學生的個體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了學生思想的僵化,在科學研究中表現出保守、謹慎、不敢創新。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大規模擴招,一方面降低的研究生源質量,同時也使許多研究生培養單位原本就緊張的教育資源顯得更加捉襟見肘。目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實際上是“嚴進寬出”,淘汰率幾乎為零。這種缺乏有力的制度約束和質量監控制的培養方法,難以保證研究生的質量,更談不上創新人才的培養。另外,學術腐敗也在時時侵蝕著研究生的學術道德,除了社會不良風氣對研究生的影響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的表現。為保證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教育部于2003年啟動了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主要內容是1)創建研究生創新基地;2)建立研究生學術 論壇 ;3)開設研究生精品課程;4)建立研究生訪問制度;5)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6)建設研究生開放實驗基地。
下面我們就結合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實際,談談我們的一些經驗體會:
1 創建研究生創新基地
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為給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提供校外實踐創新基地,于2006年與湖南省建工集團一起,申請了湖南省研究生創新基地,即中南大學-湖南建工集團研究生創新基地,經過一年的建設,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廳的評估,正式授權掛牌。該基地每年接受數十名碩博士研究生,參與湖南省建工集團的生產、科研和管理工作。聯合申報省級科技開發項目二項,完成工法近十項,合編教材三部,共同十余篇。不僅提升了湖南建工集團的科技創新水平,創造了可觀的 經濟 效益,而且大大增強了研究生的科研創新精神與能力,尤其在重慶大劇院項目的建設中,獲得了各方的良好評價。
2 建立研究生學術論壇
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十分強調研究生學術交流的平臺建設,學院定期每年舉辦一屆院級研究生學術年會,邀請著名專家學者講演,開拓學生的視野,吸取前輩的成功創新經驗。同時還不定期地在不同學科方向舉辦研究生學術沙龍,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研究心得、交流學術思想、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2009年10月我院將承辦教育部全國土木工程博士生論壇,這將又是一個良好契機,為研究生提供一個高層次的溝通、學習和交流平臺。
3 開設研究生精品課程
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十分重視研究生精品課程的建設,并為此專門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申報、建設、管理和獎勵辦法。力爭將基礎課程、專業平臺課程等骨干課程分批、分級地建設成精品課程系列,構成完整的優質課程體系。目前,已經有二門省級研究生精品課程,6門校級研究生校級精品課程。此外,我們還支持開出了三門研究生雙語教學課程。
4 建立研究生訪問制度
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積極參加 教育 部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項目,每年土木工程專業有近十余名研究生通過選拔派往世界各地的著名學府攻讀博士學位獲聯合培養。另外,有不少有國外留學背景的導師也積極聯系國外學校,給研究生提供短期的學術交流時間。學院還制訂了相關政策和基金,鼓勵在校研究生參加境內外高水平的國際會議。
5 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
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一方面鼓勵研究生任課教師積極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及教學大綱,另一方面也支持研究生任課教師根據 科學 技術的不斷 發展 和工程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積極改革教學內容,編寫更符合時代氣息的研究生教材。累計出版各類研究生教學用書近十本。
6 建設研究生開放實驗基地
研究生開放實驗基地是研究生落實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在學科建設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搭建高水平的學科平臺。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國家級實驗基地-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安全實驗室、建筑材料和工程結構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實驗平臺。這些實驗平臺再為科研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也積極承擔著研究生教學實驗基地的任務,全時、全方位為研究生開放。
此外,中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還設立了優秀博士 論文 獎勵基金、研究生學位論文創新選題基金和研究生sci收錄論文獎勵基金,鼓勵研究生開展對國家科技進步、 經濟 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原創課題研究。
土木工程擔負著國民經濟基本建設的重要任務,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迅猛提高,國家對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集中體現具有寬廣的知識結構、高強的實踐能力和不懈的創新精神。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努力探求研究生教育、培養等各個環節的 規律 ,并針對這些規律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夠為我國研究生教育創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 文獻
[1] 肖鳴政.博士生創新素質的教育與培養.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8:1-4.
關鍵詞 土木工程專業 創新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Creative Talent,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LI Jia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Hu'nan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al college, to explore Civil Engineering pricipl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also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for this.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 major; creative talent;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引言
在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教育大力發展的今天,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能力范疇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簡單地說,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應具備各種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品質素質、心理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同時應具備戰略眼光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等。其中,綜合性創新能力是綜合型人才素質的核心能力。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的高低、創新思維的好壞和創新能力的強弱,對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己經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
1 當前我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縱觀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研究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寬厚的基礎知識、扎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綜合素質的研究型人才。另一種是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較強的動手能力,畢業后能基本上從事土木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2 當前我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教學。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受前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過程中一般重視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實踐環節教學,基礎理論課課時的安排遠超過實踐環節課時的安排。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比較扎實,但缺乏動手能力。
(2)課程體系的設置陳舊,缺乏與時俱進的改革。各高校現有的課程體系設置過分注重德育課程的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所占的課時比重比較大。特色課程和體現環境理念的課程比較少,部分高校還是空白。這樣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利于培養新形勢下應用型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3)注重“通才”的培養模式,忽視“專才”的培養模式。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通才”的培養,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強理論”。但是,過分強調“通才”教育顯然不適合21世紀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環節的安排應該要有新的變化。
(4)現有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合理。實踐教學環節中內容缺乏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實驗設備比較陳舊,而且大部分設備的使用率不高,實驗室的管理體制不健全,學校內部各實驗室之間的橫向交流較少,更談不上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相關實驗室的交流。
(5)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中缺乏環境保護知識的講授。注重環境保護、打造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全世界建筑業的共識和潮流。因此,土木工程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中日顯重要性。當前,國內各學校在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中忽視了環境保護方面課程的設置,大多數只將環境保護作為通識課程。國外一些知名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上結合的十分緊密,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設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學及土木與環境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設有更多的主修專業領域,包括施工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結構工程、結構力學、結構材料工程和交通工程等七個專業領域。
3 完善我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1)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實用性非常強的專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應進一步強化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使之符合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律。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教學相結合,把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融入到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各個環節中,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科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在注重完善實踐環節的教學同時,進一步加強理論基礎課程的教學。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教學兩手抓,兩個教學體系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對所培養的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從培養體系的效果來逐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2)與時俱進地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體現時代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要求。各高校應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調整,應緊密關注市場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各高校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做出相應的調整,對現有的課程適時地更新課程內容,遵循市場需求的規律增加新課程。調整后的課程體系設置應適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做到既要涵蓋本專業所必備的知識領域又要重點突出土木工程專業獨具的特點:對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要求高,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領域應當廣泛和實用。新的課程體系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方面:建筑設計方面、建筑經濟方面和施工工作方面,但不局限于這三個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情況、興趣愛好和將來發展的方向有選擇性地進行相關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使之符合時代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
(3)建立和健全“通才”培養模式與“專才”培養模式的相結合培養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現象越來越頻繁,學科的邊緣現象和邊緣效應也逐步凸現。土木工程專業也不例外。土木工程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使得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趨向于綜合化發展。各高校在當前的形勢下,應進一步結合自身的優勢建立和健全“通才”培養模式與“專才”培養模式的相結合培養體系。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就更能符合公司或企業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專長的、應用型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4)進一步完善“產、學、研”的聯動培養機制,注重兩個聯合培養模式。各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產、學、研”的聯動培養機制,注重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縱向聯合培養模式、注重學校與企業、社會橫向聯合培養模式。要使培養出來的應用型人才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加強學校與社會、企業的聯系,經常組織教師和學生深入施工一線。按照用人部門對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來進一步修訂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學生深入施工一線可以親自了解工程技術人員是如何組織施工的,是如何把專業知識融入到組織施工的實踐中。在人才培養的周期內,各高校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一些公司、企業的專家來學校給學生做專題講座,確確實實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和發展動態。
4 結語
現代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充分展現了該專業的個性和綜合性相結合的特點。土木工程專業作為一門古老而傳統的專業,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升溫,隨著環保理念在建筑業中的不斷深入,在新形勢下必將進一步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建筑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必將更為迫切。因此,逐步完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將面臨的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推上新一輪的發展軌道,必須加強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各環節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和管理,努力推行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和教學改革,尤其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素和改革。
參考文獻
[1]沈祖炎.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2008.11.
[2]武建軍,周又和.建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土木工程專業.高等理科教,2008(4).
[3]郝雅翰,徐加春.論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征與培養環境.科技資訊,2008(22).
論文摘要:知識網格作為知識管理的前沿技術,其實現模型和體系結構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筆者首先介紹了網格技術的應用和現狀,然后討論了知識網格所涉及的基礎服務和知識發現服務層劃分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知識網格應用和土木工程專業相結合的方向.
20世紀90年代,Internet蔓延到世界各地,成為人們溝通信息和協同工作的有效工具.而網格(Grid)是個新的概念,是一個集成的計算資源環境,或者說是-二個計算資源池.它能夠充分吸納各種計算資源,并將其轉化成一種隨處可得的、可靠的、標準的同時還是經濟的計算能力.這里的計算資源除了各種類型的計算機,還包括網絡通信能力、數據資料、儀器設備等各種相關的資源.其網格拓撲如圖1所示.
網格計算可從3個方面來理解:①從概念上,網格計算的目標是資源共享和分布協同工作.這種概念可以清晰地指導行業和企業中各個部門的資源進行整體上的統一規劃、部署、整合和共享。這種思想的溝通和認同。對行業和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它將提升或改變整個行業或企業信息系統的規劃部署、運行和管理機制.②網格是一種技術,為了達到不同種類異構的分布資源共享和協作,網格計算技術必須解決多個層次的資源共享和合作技術,制定相應的網格標準,將Internet從通訊和信息交互的平臺提升到資源共享的平臺….③網格是基礎設施,通過各種網絡綜合計算機、數據、設備和服務等資源的基礎設施.
1網格研究的現狀
1.1國內網格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
目前。國內的網格計算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等幾家在高性能計算方面有較強實力的研究單位.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的多項網格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包括如下應用:①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②中國教育科研網格;③國家地質調查應用網格;④中國氣象應用網格.
1.2國外的網格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
在美國,由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PACI(PartnershipforAdvancedComputationalInfrastructure)項目,包括兩個重要的部分:NCSA(NationalComputationalScienceAlliance)和NPACI(NationalPartnershipforAd_vancedComputationalInfrastructure).美國的NASA(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正在構造一個網格計算實驗床,稱為IPG(InformationPowerGrid),它可以將NASA分布在各地的資源通過網絡(包括無線通信手段)連接起來,解決NASA目前無法解決的科學、工程計算與數據管理等問題.歐洲的網格論壇也在開展網格計算方面研究.目前已經出現了許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網格計算的系統,較著名的有G1obus.Legion,Net sol、,e,Condo,Ninf等.國外的各種網格系統都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投入資金巨大.2知識發現網格
知識網格是強調知識存儲、管理、傳輸和處理的網格[引.知識網格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資源的規范組織、智能聚合和語義互聯.資源的規范組織需要解決如何組織資源空間,使用戶和服務能夠有效、正確地根據語義操作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資源的智能聚合使資源能夠互相理解,根據用戶的需求,有效、動態、智能地聚合各種資源.資源的語義互聯解決如何使因特網上資源的語義能夠被機器理解.知識網格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
2.1網格基礎服務層
使用網格技術構建并行分布式知識發現系統必須使用網格的基礎服務,如認證、數據訪問、通信和安全服務等.用于知識發現的知識網格模型是基于網格技術進行構建的,因此其底層結構和服務也是基于網格通用結構和服務的.知識網格的基礎服務層如圖2所示,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Globus通用網格服務和數據網格服務.
2.2網格知識發現服務層
知識網格在網格基礎服務之上構建的知識發現服務層,并使用網格基礎服務來構建特定的知識挖掘服務.知識網格的知識發現服務也被分為2個層次:核心層和端層.核心層的服務直接構建在網格基礎服務層之上;高端層的服務構建在知識網格的核心層之上.這些服務被用來描述、開發和執行網格知識發現應用.網格知識發現兩個服務層內部結構如圖3所示.通過以上模型,構建基于知識網格的知識發現應用是獨立于特定領域的;它允許用戶對不同的知識構成模式進行評估和比較,其數據挖掘工具和算法具有透明性、集成性和并行性等特點.
3知識網格應用領域和方向
知識網格的方向分為知識獲取、知識建模、知識表示、知識門戶和通過網格知識服務來管理知識等方面.知識獲取位于知識服務擴展架構的最底層,可以通過知識獲取技術從知識源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識模式.知識建模旨在提供某特定應用領域知識的結構性描述,其主要功能就是用來表示知識,以便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知識表示的目的,就是通過計算機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對知識進行結構化和語義化組織.知識門戶提供了網格上特定領域知識的視圖,用戶可通過網格知識門戶檢索和交換特定領域知識.對于知識用戶來說,最關心的還是訪問和使用知識的方式.在土木工程領域,知識的重用比發掘新的知識更加有意義.因此,網格環境下的知識重用也是網格知識服務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研究人員在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如利用本體來構建知識重用模型等.
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拓展目前網格應用的局限賬,使其能夠為我國建筑業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逐步填補在土木工程領域中網格技術研究的空白.在土木工程領域應用研究中,知識網格技術在分布式計算、J2EE平臺開發應用、網格技術研究、計算機模擬仿真、土木工程領域系統設計上,都非常符合目前行業發展的需要,可以帶來很好的經濟效果.
關鍵詞:青年教師;課程教學;經驗交流;土木工程概論
中圖分類號:G645?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081-03
隨著高等院校人才引進力度的加大和學歷要求的提升,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學隊伍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青年教師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知識更新快,容易吸引學生。但其中大部分未受過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僅作為學習者體驗過大學學習,教學實踐經驗和專業領域實踐經驗較為缺乏。就此,筆者作為青年教師中的一員,結合自身經歷,談談青年教師自我提高的切身體會。
一、課程教學的準備與實施
“土木工程概論”是筆者作為專業教師,獨立講授的第一門課程。就“土木工程概論”而言,它是土木工程各門專業課程的入門課,是建立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基本知識的基礎課,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1],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大一學生從高中相對封閉、充實、學科單一的學習生活方式到大學相對自主、松散、多元的學習生活方式,專業定向是學生大學生活思想活動必須經歷的第一個環節。課前,前輩的一句忠告令筆者記憶猶新:概論課程好上也難上。說它“好上”是因為這類課程所需講解的專業內容相對淺顯易懂,但是你的講解是平淡枯燥還是有趣生動?能不能起到引導開化的作用?學生的即時反饋會給你很直接的答案。
1.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擴充動態講義。課前的認真準備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磨刀不誤砍柴工”,面對一門新課,除了必須熟悉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教材內容這些基本要求,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多地涉獵各個出版社的優秀同類教材以及相關授課資料,研讀的過程仔細對比,取長補短,從而確定整體授課方向。當然,僅從教材出發的教學會略顯局限,由于學科間的交叉合作等因素,土建專業知識體系也在不斷發展更新。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概論課堂上能將最前沿的發展趨勢與最新的研究成果給學生作一個具有啟發性的簡要介紹。這樣做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能在專業課正式學習前激發一些學習熱情,甚至能促使一些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搜索其感興趣的相關信息資料,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獲取,將專業知識積累的過程由課上發展到課下,實現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也更新了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課時少、內容多,致使教師在講課內容的選擇上必須挑重點,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知識體系和框架,引導學生入門。概論第一講中就正面告訴學生工科專業培養目標是高級工程科學技術人才即未來的工程師。要學生準確地認識科學、技術、工程的任務和它們間的區別,以及工程師的職責和應有的素質。而后,告訴學生一些獲取專業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讓學生在這個框架下不斷地自主補充相關知識細節。另外,加強課程網站建設和互聯網技術平臺的應用,將課上的互動溫度持續到課后。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甩開書本中定義和概念的刻板表達,用通俗平實的語言闡述基本理論,時刻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在既有的知識框架體系下,有意識有目的地補充,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開一個好頭。
2.不時融入關聯案例,活躍互動課堂。任何一門學科在從研究到實踐的過渡都會有所“誤差”。“土木工程”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專業更是存在此類問題。綜觀本三生源,他們可能在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等方面不如本一、本二統招生,但在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甚至創新能力方面,不比公辦高校本一、本二學生差。[2]
正因為如此,獨立學院的人才必須考慮專才與通才結合培養,既要有相對廣泛的知識面,使其在人才就業市場上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又要有相對突出的專業技能,使其在人才就業市場上保持一定的專業性。對于新生,從一開始的專業概論課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理論聯系實際。實際土建工程中涉及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經濟、政治、文化和歷史等也是影響和制約土木工程發展的因素,例如典型的,拆遷工程中遇到古文物遺址如何處理。所以,授課過程需要注意實際工程案例的融入,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作為一名工程師遇到問題,不僅僅要能用技術的眼光去分析,還應該對相關聯學科有所了解,能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分析、解決問題。
靈活運用案例式教學方式,選擇一些當下著名的工程實例結合相關理論進行講解,例如,進行典型案例庫建設,有選擇地收集適當的工程設計案例、工程加固案例、防災減災案例等案例資料;進行影像資料建設,補充建筑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飛機場工程等影像資料,混凝土變形動化演示、火災逃生演示、預應力張拉法演示、磁懸浮列車演示、盾構機工作原理演示等[3]。極大程度地將課本上的文字理論圖片信息形象化、具體化、寫實化。此外,對于信息量大、內容復雜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內容的講述,在結合教學課件講述的同時,盡量配以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例如動化演示、專題影像短片、網絡鏈接等,將圖像、聲音、文字三者有機結合,把教學內容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也能很大程度強化學生的理性理解與感性認識[1]。
通過學習兄弟高校精品課程的經驗分享,嘗試在課堂上變化教學組織方式,如:情景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手段[3],具體做法例如:師生角色互換,選擇一些較容易理解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嘗試上臺講課;在講授重點理論概念時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討論或辯論,針對爭議性問題進行課外研究;提倡團隊合作,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指定討論話題從網上、圖書館進行資料查閱。一系列課上課下的互動會使學生對相關話題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有一個相對深入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自主的科學思維活動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也會有所幫助。
3.適時調整考核形式,落實教學目的。作為一門考查課程,注重課程管理,充分肯定學生在全過程中的表現,將互動性更強的論文匯報評價加入了考核體系,即要求學生將自己所寫的科技小論文的主要內容,以演講的方式配合自制課件,向全班同學闡述,匯報完畢后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實時提問。這種考查形式既能從學生匯報的情況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理解程度,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師發掘有專業潛力和表現力的學生,因材施教,有助于后期進一步培養。另外從某種程度上抵制了學生論文普遍出現的僅僅是“復制粘貼”現象(以至學生對自己所寫的文章缺乏理解和認識),切實落實了要求學生寫科技小論文的目的。
二、課程教學的思考與展望
概論類課程的改進思考。概論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可以不局限于是一門單調的專業課。授課過程在可控的情況下越是豐富多變效果越佳。筆者思考:課堂上,除了主講教師的單純講解之外,是不是可以請各課專業任課教師與學生提前見面,將今后四年涉及的學習內容提前給同學們做一個說明性且富有趣味性的講解?此外,還可以邀請校外資深教授、知名校友、工程專業人士走進課堂,通過講座的形式開闊學生的專業眼界、升華理論知識;或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由專業教師或工程人員帶隊,到工程一線,現場示教,使學生增強感官認識。土木類專業與大多數工科專業一樣,相較文科類的專業學習,大多數課程的教學比較單調枯燥。而作為概論課程由于其性質和教學目的特殊性,對學生具體專業知識理解程度未提出要求,因此,此類課程的教學可以嘗試各種開放、自由、生動的形式,有側重的課堂與非課堂講解、實例啟發,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新鮮感與期待感。另外,鑒于大一新生正處于剛經歷高考進入大學,心態過于輕松目標體系無從確定的特殊時期,為了將課程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授課教師也可以多與其班主任交流,將平時了解到的學生專業思想和學風問題及時和主講教師通氣,以便在講課中能“對癥下藥”、“投其所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專業意識,端正其專業認識,培養其專業感情。
此外,了解到概論課程在很多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經驗,同時考慮所教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的國外學習經歷,在課堂中篩選相對較簡單的工程案例,嘗試中英結合介紹講解,對于一些學習積極性高,求知欲強的學生起到了擴充學習和活躍課堂雙重效果。由于本學院的學習計劃中未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安排專業英語課,此項嘗試,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專業英語接觸和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符合當下國家逐步接軌國際的大背景。
三、青年教師的成長感悟
課程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是連接教與學活動的結合部。就專業教育而言,作為青年教師全面深入地掌握本專業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這一基本前提已經具備,但是還必須主觀上有意識地培養教學興趣,“干一行愛一行”。青年教師應該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理解本專業的基本問題,對問題的由來、形成過程、解決方法都要有所了解,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特別是專業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發展速度之快在很多情況下都要領先于教材乃至教學大綱修訂的速度。為避免教學內容的老化與落伍,就需要保持對學術前沿的敏感度,積極跟蹤最新學術動態,將最新學術成果及時合理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4]。
另外,青年教師在經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克服心理壓力、增強授課時的自信、提升課堂中的氣場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勇于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活動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包括研究室的教學研討、青年教師教學比賽、多媒體教學比賽等,充分準備,端正心態,在交流中豐富語言表達,在交流中發現自身不足,在交流中找出改進方法,在交流中提升自我認知。此外,青年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地旁聽優秀教師的授課,這是學習經驗的最好也是傳統的方式。當前,本校的“青藍工程”給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傳、幫、帶”的優良作風,為青年教師的進步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除此之外,依托相關課程建設,從有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角度出發,基于課程內容組建以老帶新的教學團隊,青年教師在團隊中應該虛心學習,多聽多看,多思多干,孜孜探究,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基本功有一個盡可能大的提高與發展,過好教學關。
參考文獻:
[1]佘睿.土木工程概論類課程教學探討[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2).
[2]吳金林.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2)
[3]王清標,初明祥,胡永強,尹發利,張軍.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
[4]姜兆華,姚忠平,王志江,劉志剛,李文旭,吳曉宏.依托課程建設培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13,(1).
關鍵詞:土力學;土質學;發展
土質學與土力學是人們在在長期工程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土質學是從工程地質學范疇里發展起來的,它從土的成因與成分出發,研究土的工程性質的本質與機理,對土在荷載、溫度及濕度等因素作用下發生的變化做出數量上的評價,并根據土的強度、變形機理提出改良土質的有效途徑。 土力學是從工程力學范疇里發展起來的,它把土作為物理—力學系統,根據土的盈利—應變—強度關系提出力學計算模型,用數學力學方法求解土在各種條件下的應力分布、變形以及土壓力、地基承載力與土坡穩定等課題,同時根據土的實際情況評價各種力學計算方法的可靠性與適用條件。
土力學的發展可以劃分成以下三個歷史時期。
土力學的發展當以Coulomb首開先河,他在1773年發表了論文《極大極小準則在若干靜力學問題中的應用》,為今后的土體破壞理論奠定了基礎。但是,在此后的漫長的150年中,研究工作只是個別學者在探索著進行,而且只限于研究土體的破壞問題。兩篇有代表性的論文是1857年英國人Rankine關于土壓力的理論和瑞典工程師Petterson針對Goteborg港滑坡提出的分析方法。20世紀初隨著高層建筑的大量涌現,沉降問題開始突出,與土力學緊密相關的學科─—彈性力學的發展為沉降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從而為了Terzaghi開創的土體變形研究提供了客觀條件。
古典土力學 (1923—1963) 1923年,Terzaghi發表了著名的論文《粘土中動水應力的消散計算》,提出了土體一維固結理論,接著又在另一文獻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應力原理,從而建立起一門獨立的學科—土力學。此后,隨著彈性力學的研究成果被大量吸引過來,變形問題的研究越來越成為重要的內容,但是,土體的破壞問題始終是當時土力學研究的主流。這一時期在土體破壞理論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有:① Fellenius,Taylor和Bishop等關于滑弧穩定分析方法的建立與完善;② Terzaghi關于極限土壓力的研究和提出承載力公式;③Соколовский散粒體靜力學的建立;④ Shield和沈珠江等關于土體破壞的運動方程和極限平衡理論的建立。
古典土力學可以歸結為一個原理——有效應力原理和兩個理論——以彈性介質和彈性多孔介質為出發點的變形理論和以剛塑性模型為出發點的破壞理論(極限平衡理論)。前一理論隨著1956年Biot動力方程的建立而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后一理論則于60年代初完成了基本的理論框架。但是,真實的土體決不是理想彈性體,也不是理想剛塑性體。可以考慮土體兩個基本特性(壓硬性和剪脹性)的現代土力學理論在50年代初已開始蘊釀,例如Skempton的著名公式 中孔隙壓力系數A≠1/3就是剪脹性的體現,而Janbu的模量公式 中對3的考慮就是壓硬性的體現。一方面,隨著認識的深化,人們已越來越不滿足于理想彈性介質和理想剛塑性介質這樣簡單化的描述,另一方面,現代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為采用復雜的模型提供了手段,從而為現代土力學的建立創造了客觀條件,而Roscoe的工作則直接導致現代土力學的誕生,
現代土力學,雖然在50年代已有人對塑性理論應用于土力學的可能性進行過探索,但只有到1963年,Roscoe發表了著名的劍橋模型,才提出第一個可以全面考慮土的壓硬性和剪脹性的數學模型,因而可以看作現代土力學的開端。經過30多年的努力,現代土力學已越過重要的階段而漸趨成熟,并正在下列幾方面取得重要進展:①非線性模型和彈塑性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應用;②損傷力學模型的引入與結構性模型的初步研究;③非飽和土固結理論的研究;④砂土液化理論的研究;另外土工測試技術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特別是原位測試技術和離心模型試驗技術。就土力學理論研究而言,上述6項中只有第一項已比較成熟,其它幾項有的剛剛起步,有的雖已研究多年,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時至今日,現代土力學理論的基本輪廓已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