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2 18:4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這次學校暑期開展的實踐活動有關于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課題,我想這也是一次好的機會來深入了解人類的這份精神財富。
昆曲木卡姆多浪剪紙等藝術精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現了我國多民族的文化遺產,這些璀璨的藝術珍寶耀眼奪目,始終吸引著人民熱愛的目光。國家也注重財力物力的投資,重視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多浪文化是維吾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葉爾羌河流域,新疆阿瓦提縣是“多浪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多浪文化的形成是基于原始土著,兼具維吾爾族文化與蒙古文化的秉性,是草原牧獵與綠洲農耕融合的“活化石”。歌舞是多浪文化主要載體之一,具體體現在“聚”、“豪”、“勁”、“醉”四個方面。“聚”,維語中的“多浪”即是“成堆地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同時,多浪文化也因聚合而產生;“豪”,多浪人的心胸像戈壁一樣寬廣,性格豪放,歌聲高亢悠長;“勁”,多浪人粗獷拙樸,舞姿恣意縱橫,剛勁有力;“醉”,多浪人的穆塞勒斯原汁原味,讓品嘗的人情醉心也醉。國家近年來投入很大的力度來保護這種文化遺產的傳承,確立遺產傳承人,建設藝術展廳,使得這種藝術珍品走出閉塞的鄉(xiāng)野農家,接受人民大眾藝術眼光的檢閱,同時也升華了人民的藝術追求,達到雙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多浪文化確立藝術定位,成功傳承,進一步綻放屬于自己獨特的藝術價值。
在校期間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走進了荊州古玩城,因為那里離學校確實近,很方便。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悲涼滄桑肅穆這些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能感受得到了,歷史長河蕩滌舊跡,沉淀下的斷壁殘垣裝點著現代人怪異另類的審美眼光。在那里很少有人懂得呵護,當胸中日益被銅臭之氣所污蝕,擁有的物質文化遺產就等同是裸的財富。我看到有人把精美的剪紙當成涼席鋪地,理由是沒人光顧,浪費可惜,豈不知他的行為不僅是浪費,更是糟蹋玷污褻瀆!走出古玩城,外面的世界依舊光鮮瑰麗,人的心靈卻有種可笑的光怪陸離。那一剎那感覺到沉重,不想說太多的話,胸中充塞的是無奈與痛惜。可能社會的大環(huán)境已經有了顛覆性的改變,死水的味道很少再有人嗅到。我突然想起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話:古之人猶抱美玉而深藏不市,今之人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或許很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在商品經濟的今天繼續(xù)綻放光彩,但是不能忽視還有太多的人文珍寶被裸的俗鄙的劊子手所扼殺!我期盼著那些沉睡的人們能睜開惺忪的雙眸,認識到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并保護好傳承好它們!
基于同樣的原因,我頻繁的出沒于荊州博物館。這座承載荊楚瑰寶的文化宮殿,在向世人展示絢爛荊楚文物的同時,也讓文化荊州蜚聲海內外。青銅絲織漆木玉器陶瓷石器等精美珍貴的文物是荊楚遠古先民的勞動成果與智慧結晶,在中華文物殿堂上熠熠生輝。其中的絲織品讓我一次次發(fā)出由衷的驚嘆,因為這些絲織品的做工細膩精致到現在都沒有辦法破解。隔著玻璃,看著這些珍品,內心怎不油然而生一份自豪與驕傲呢!自豪的是祖先的聰明與才智,驕傲的是今天我們傳承與保護的決心。去年元旦的時候,我和一個朋友坐車去荊州城東門觀看煙火表演,那晚東門主干道實行了交通管制,因為有太多的人來參與那場盛大的狂歡。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回程了,路上游人如織,用摩肩接踵毫不為過,移動很慢。我和朋友只能小心而行,害怕在人群中走散。煙火表演在護城河的河岸上上演,我們就拼盡全身力氣往過擠,。這時候,頭頂上漂浮的火光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通過當地人的介紹,我知道了那是孔明燈。天上有很多的孔明燈,地面上還不斷有人放,那種朦朧的火光,搖曳出沉醉的回味,我一直在留意著它們的行動軌跡,努力想洞察它們的歸處,就像燃燒的生命,最終會把灰燼撒向哪座歸冢。后來了解到,孔明燈上寫滿了祝福,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對遙遠的未來的牽盼,對未知的生命的祈禱,更有他們發(fā)自心靈的虔誠的自省。護城河的流水滌蕩幾千年的歲月沉淀,孔明燈的燭影祈照荊楚兒女的前進道路,這是上輩薪火相傳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衷心的希望我們能接好這一棒!
本文運用建構主義與社會文化觀學習理念,在教育哲學的層面分析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yè)開設藝術考察課程的重要性與前瞻性。建立新的學習觀點與理念并用其反思評鑒美術學院藝術考察課程活動式教學實踐。
一、藝術考察課程所依據的學習理念
藝術考察課程所依據的是建構主義學習觀與社會文化觀學習理念。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只有通過把個人世界里的經驗組織起來以提高個人面對世界的效能,學生才能主動地建構自己學習的求知方式”。①建構主義的情境式學習是通過問題解決而進行的,是一個建構過程。學習者與環(huán)境互動并主動地對外在的經驗加以篩選、組織和整合,學習者無須依賴一些既定的程序來進行心智活動。社會文化觀強調實踐活動對學習發(fā)展的重要性。把活動與社群文化有組織地聯系起來,并強調認知過程從屬于社會過程和文化過程。學習活動與社會情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關系。學習是因共同參與實踐社群文化而產生的。建構主義觀與社會文化觀相輔相成。在實踐中面對特定情境時,尋找有意義的解決方法。學習應成為學習者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相互撞碰、開放式學習。學習者依據自己的活動,在具體的學習環(huán)境和空間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中生成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這樣的學習是創(chuàng)生式學習,筆者稱為“藝術考察活動式學習”。
二、藝術考察課程中學習者與教師的關系
教學變成考察活動,教學不再是說教,而是協(xié)作和幫助,教學成為考察活動的組織和協(xié)作式的框架與在具體考察情境中上下求索發(fā)現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變成考察者并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與考察成為主動參與、主動進取,在興趣與激情的引導下,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與考察。在具體的學習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中碰撞創(chuàng)生出自己的學習考察成果。教師變成考察者的協(xié)助者和服務者,與考察者共同建構考察方法,在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與學習者、考察者共同建構考察成果,當然也是學習者進行學習與考察活動的咨詢者和解決問題的協(xié)助者。
下面筆者具體列舉一些藝術考察課程課例:
1.課程簡介
藝術考察是藝術情景式實踐教學。運用建構主義學習觀與社會文化觀學習理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學習者的親身感知與體驗使學習者做到知行合一,自主建構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社會的動態(tài)關系,擴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全面藝術素質與文化修養(yǎng)。在國內選取藝術考察對象如石窟、碑林、專題博物館、民居、帝王宮殿、帝王陵墓、名山大川等。
2.教學目標
擴展學習者的藝術視野,感知與體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學會對各門類藝術的賞析、考證并能深入研究,提高對藝術的研究能力與審美能力。通過訪問民間藝人、著名畫家、民俗專家,以畫速寫、做筆記、記錄影像等動態(tài)情景式學習方式獲取藝術資料,為各門美術專業(yè)課搜集素材。通過藝術考察的一系列活動,學會欣賞、感知、探究不同時代的藝術品,獲取優(yōu)秀藝術經驗與豐富的藝術知識,培養(yǎng)學習者熱愛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開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不同地域的傳統(tǒng)文化、風土人情、民俗等,探究其與藝術的關系。提高學習者生動準確地感知考察對象藝術特征的能力,掌握快速記錄與把握藝術要領的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習者舉一反三、實事求是、應目會心以及應物象形的藝術思維與實踐能力。
4.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藝術考察對象如石窟、專題博物館、民居、名山大川等。先聘請專業(yè)導游或當地專家、學者講解其文化、藝術、歷史價值。教師作為學習者的首席與學習者共同學習。在聽完介紹之后教師與學習者討論、探究、訪問并進一步深入考察。在考察的真實情景中教師給學習者傳授搜集考察資料的方法。
(1)學習者根據考察的不同地域,自由選擇藝術考察的側重點,如游歷名山大川、名勝古跡,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
(2)學習者訪問民間藝人,欣賞民間藝術,感知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方法,獲取藝術靈感。
(3)參觀考察不同專題博物館,提高審美欣賞能力,提高藝術視野和藝術感知能力。
(4)學習者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藝術素材,根據自己的特長,認真整理考察記錄。
5.考察延伸與藝術考察報告和撰寫考察學術論文
(1)學習者通過不同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方式如速寫、筆記、影像等,仔細分析并深入細致地整理自己獲取的信息資料。
(2)把藝術考察的對象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人傳統(tǒng)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整合探究,深入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特征。
(3)教師講授考察報告、學術論文的撰寫方法與要求。
(4)藝術考察外出時間為15天,回校整理資料、圖書館查閱資料、完成考察報告和撰寫學術論文共15天。
6.考核方式
課堂教學包括教師講授考察報告及藝術考察學術論文的撰寫方法與要求。學生按照課程要求撰寫考察報告與學術論文,教師根據文章質量、課堂表現與考察態(tài)度情況,給予綜合評價,以百分計入成績。教師根據質性與過程性評價方式,把分數與學生的過程性成績客觀地填入下表。
三、為什么要在美院美教專業(yè)開設藝術考察課程
美術院校美術教育專業(yè)本科學生學習中國畫等專業(yè)基本功的同時,還應該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美術史,加深對國學包括儒、釋、道文化的研究,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美術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建筑等綜合概念。開設藝術考察課程主要是開闊學生藝術審美視野,感知不同地域風土人情,賞析經典藝術品,提高藝術審美能力。通過速寫、筆記、影像等記錄方式,為專業(yè)課收集素材。通過藝術考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以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為底蘊,開拓創(chuàng)作思路。藝術考察課程中,教師以藝術考察活動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習者參觀名勝古跡、洞窟壁畫等,培養(yǎng)學習者搜集資料、篩選信息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作、互動、整合、展示的綜合性藝術和文化素養(yǎng)。教師引導學習者在社會生活或藝術環(huán)境中了解與國畫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與能力,鼓勵學習者接觸多樣的文藝形式,豐富文化素養(yǎng),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fā)表見解。學習者在社會生活情境與藝術考察活動中提高體驗藝術的綜合能力,并形成學生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等綜合人文素養(yǎng)。
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更應該明白自己將來做中小學美術教師或藝術教師,要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美術與藝術史與發(fā)展軌跡,這些具體的美術史與藝術史真正的存在方式是生態(tài)的存在于地面、地下與民間。所以給美術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開設藝術考察課程更顯重要。
結語
【關鍵詞】藝術設計 考察 教學改革
藝術考察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將藝術考察課程作為社會實踐部分列為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考察實踐,為前期學習的多門專業(yè)課程找到現實的依托,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使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學生搜集、提煉和歸納素材的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藝術考查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我國目前許多院校的藝術考察課程管理并不規(guī)范,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認可程度低。很多學生和家長將藝術考察課程和旅游畫上等號,認為學校組織學生花錢旅游很沒有必要。筆者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和網上調研了解,認為藝術考察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課程管理不規(guī)范,教師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學校的態(tài)度將潛在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不出安全問題即可。考察內容不清晰,考察重點和目標不夠明確,且在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有效進行知識講解。教學流于形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許多學生也就真正把該課程當成旅游。
其次,考察點意向難以協(xié)調。隨著擴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紛紛增加招生省份,擴大招生。學生來自天南海北,許多學生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謂眾口難調,考察點不管定在何處,總難免會有和一些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的所去之處存在重復性。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學生總會對課程安排產生抵觸情緒,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愿意參加課程學習。
再次,費用花銷無法適應不同學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錢。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硬性開銷必不可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省內考察花銷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內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銷總要在3000元左右。這對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是一筆很大的花銷,所以很容易因為這個問題上打退堂鼓。
最后,隊伍龐大,活動受限。組織過活動的人都知道,人數越多,意見越難統(tǒng)一,組織起來就越困難。特別是在考察過程中,每個人興趣點不一樣,路線和節(jié)奏也不盡相同,隊伍分得散,時間的把握上就很難一致,到了集合的時間,總難免要等人。時間浪費了,有的同學想多去些地方就會收到影響。
二、藝術設計專業(yè)考察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課堂管理
整合專業(yè)需求,區(qū)分各專業(yè)特點,遵循考察課程的教學規(guī)律,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全院構建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考察課程教學體系。
加強監(jiān)管,減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外出考察前,結合考察點,帶隊教師要寫出教案和講義,教學目的要明確,目標考察準備充分,忌走馬觀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題研究。使學生們充分認清借鑒各類藝術資源是各門類設計藝術生存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并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鑒賞的基本能力。
課程中在結合典型作業(yè)練習的同時,避免單純的就事論事的實用主義教學現象。必須努力探究各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發(fā)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抓住本質和主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繁雜多樣的現象中梳理提煉精華的能力,把教學與建立中國設計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結合,強調對調查報告與理論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學生興趣,活化教學機制
教學機制必須適應形勢需要和受眾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學機制僵化,沒有選擇性,不能對應學生需求,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針對性,機制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筆者對教學機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膽設想。
1.下達課程要求后,讓學生針對不同興趣和需求,自行分組,分別制定考察計劃,對當地文化藝術背景做出有效預判,有針對性地提出考察路線和考察內容。制定計劃過程中,授課教師給予指導并負責審核。超過10人的隊伍可申請指導教師隨隊指導。
2.學生持經授課教師審核的考察計劃書向學校提出考察申請,學校根據考察計劃書的可行性和專業(yè)性組織專人進行審批,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指派隨隊指導教師。未提出申請或申請未通過審批的同學需服從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時,分數的評定和補貼的劃撥應體現政策導向性,向自主申請的學生進行適當政策傾斜,鼓勵學生自主申請、主動學習。
3.教師帶隊出發(fā)前,需準備好教案和講義,并送教務處備案方可出發(fā)。對授課教師、隨隊指導教師和審批、評定小組成員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分別配備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補貼。
4.所有作業(yè)形式以考察報告體現,必須要對當地的藝術環(huán)境、文化特色進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請的考察小組,除了考察報告以外,還需制作圖文并茂的幻燈演示進行現場講解、答辯。學校答辯評定小組根據學生的考察報告和現場答辯環(huán)節(jié)聯合評定給出答辯成績。該成績結合授課教師打分得出最終成績。
班級文化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具有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那么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樹立良好的班級形象,創(chuàng)造文明向上的班級風氣,建設和諧校園。高職院校的校企共建是企業(yè)為了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利用雙向選擇,聯合合作院校,為企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的一種培養(yǎng)模式。當前,大量的高職院校都創(chuàng)辦了校企合作模式,而且數量越來越多。校企共建提倡學校與企業(yè)共同管理,其中的班級文化建設也受到了人們的大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探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校企共建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路
(1)班級命名與企業(yè)名稱相融合
當前,隨著校企合作的發(fā)展,很多班級都以企業(yè)命名,逐步淘汰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序號班級命名制度,依據不同專業(yè)與合作企業(yè)的要求,根據企業(yè)生產特點為班級命名,如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2007級奇瑞數控班,2008級鑫龍電氣班,2009級蕪湖港口集裝箱班等,各個班級都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點,以企業(yè)的名稱為自己命名,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自己的專業(yè)和對口的企業(yè),提高學生的責任感。
(2)培育特定的班級精神文化
為了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引入企業(yè)文化,當前很多校企合作企業(yè)出版了企業(yè)文化教材,將企業(yè)文化課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課程,企業(yè)的管理人員擔任教師,以企業(yè)的發(fā)展史、企業(yè)文化與規(guī)章制度為主要講解內容,如奇瑞合作班設置了《素質訓練》和《奇瑞文化》,安徽精誠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班設置了《企業(yè)概況及文化理念》課。任課教師在涉及"企業(yè)文化"時重點闡述企業(yè)的優(yōu)秀文化,安排學生對企業(yè)文化進行考察后撰寫考察報告。將企業(yè)文化滲入到班級課程中,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企業(yè)文化,掌握企業(yè)發(fā)展理念,促進了合作班級精神文化的發(fā)展。
(3)重構合作班班級制度文化
一在班級的宿舍管理中引入企業(yè)文化內容,當前,大量高職院校合作班在宿舍管理中應用6S管理,也就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yǎng)、安全六項內容。合作班實行6S管理,使宿舍的衛(wèi)生條件得到了明顯好轉,而且加深了學生的生活體會,提前接觸企業(yè)文化,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二在實訓管理當中引入企業(yè)文化。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合作班學生完成實習任務,在實習過程中深入理解企業(yè)文化,依據企業(yè)實習管理規(guī)定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4)企業(yè)文化進課堂
在合作班當中增設企業(yè)文化課,在學校教育中引入企業(yè)文化,讓學生提前接觸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的管理人員擔任教師,以企業(yè)的發(fā)展史、企業(yè)文化與規(guī)章制度為主要講解內容,如奇瑞合作班設置了《素質訓練》和《奇瑞文化》,安徽精誠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班設置了《企業(yè)概況及文化理念》課。任課教師在涉及"企業(yè)文化"時重點闡述企業(yè)的優(yōu)秀文化,安排學生在考察企業(yè)文化后撰寫考察報告,讓學生親身感受企業(yè)的文化內容。
(5)企業(yè)文化進教室
在教室設計中融入企業(yè)文化,學校定期舉辦教室設計比賽,合作班的教室設計要與企業(yè)文化相一致,以突出合作辦學與企業(yè)文化為主要特點。如6S的管理口號、企業(yè)的價值觀、發(fā)展歷程和管理規(guī)章等,都可以出現在班級教室當中。再有,合作班還可以利用黑板報宣傳企業(yè)文化,使學生深入理解企業(yè)文化。
(6)加強企業(yè)文化宣傳
關鍵詞:民族藝術;服飾;考察;教學
中圖分類號:J50文獻標識碼:A
突出民族特色的藝術教學,是我院辦學的努力目標,在各學科課程的設置中,均有一定比重地安排對民族、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采風收集及運用設計的課時;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地促進師生對傳統(tǒng)民族藝術的深入認識,另一方面,為發(fā)掘、研究、保護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作出實際貢獻。
傳統(tǒng)民族、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承形式,從其服飾形態(tài)上看,在歷經漫長的歷史變更后使得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頗為壯觀;在西南少數民族的各個節(jié)日里,如:苗族的苗年節(jié)、吃新節(jié)、蘆笙節(jié)、姐妹節(jié)、鼓臧節(jié),侗族的三月三歌節(jié),瑤族的盤王節(jié)等,均能看到節(jié)日盛裝中的華麗服飾,精美的蠟染、精致的刺繡工藝及其獨特的裝飾藝術形態(tài),均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一、傳統(tǒng)民族服飾采風研究的必要性
傳統(tǒng)民族服飾,是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變更和勞動生活中,根據民族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傳承所產生的服飾形式。一般分為便裝與盛裝,便裝卻為日常生活勞作中穿著,盛裝即是在民族重大節(jié)日盛會、婚禮慶典等場合穿著,具有藝術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多為盛裝,由于其穿著的時間性,這就給我們的采風活動必須要考慮其節(jié)日的時間安排。因為當今的少數民族傳統(tǒng)服飾,在日常生活中已較少穿著,其原因是現代時尚流行服飾對新時代青年的著裝有著極大的影響,這對于已漸漸走出大山的少數民族青年也不例外,他(她)們在電視信息、外出務工、上學等的方面,逐漸接受了新的時尚著裝理念,而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在日常生活的穿用已不注重;在許多的苗寨、侗寨、瑤寨里平時很少看到青年人穿著其民族服裝的,只有在他們的節(jié)日里才能看到載歌載舞的身著盛裝的人們,展示其華麗的民族服飾。這些華麗的服飾里有精美的刺繡、獨特的蠟染工藝和華美的配飾藝術,均蘊含著寶貴的現代服飾創(chuàng)新運用的藝術元素。
由于民族開放與融合,許多少數民族的生活觀念也漸漸被“漢化”。他們所居住的木樓已漸變?yōu)樗啻u房,其穿著的棉麻紡織土布也逐漸被時尚的“牛仔布”所代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銀項圈也更換為時尚的鉆戒、項鏈……這種現象的延續(xù),意味著再過十幾乃至幾十年后,是否會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民族藝術丟失更多甚至完全消失;因此,發(fā)掘和研究、保護和挽救、傳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民族藝術是當今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民族藝術的采風、考察研究,正是這一任務的具體實踐。
從現代設計的趨勢上看,民族藝術元素的運用在現代設計領域上得以廣泛的運用。西方藝術形態(tài)的引入和發(fā)展,所注重的是現代藝術元素的研究和運用,所體現的是以西方藝術元素的現代構成成果。在歷經一定設計階段的探究后,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已開始把目光注視到民族藝術元素的設計運用上,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風格,其成功代表作品如:我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吳海燕的設計作品“鼎盛時代”、張肇達的“紫禁城”、“西雙版納”等等,這些作品均具有時代性又富有民族性,是當代服裝設計的優(yōu)秀作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具有豐富的民族服飾藝術元素;但在年輕的大學生中,對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認識需要加強,在學習、研究中豐富和發(fā)展民族藝術。因此,民族藝術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對培養(yǎng)現代設計人才,弘揚、發(fā)展民族藝術具有重大意義。
二、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采風的實施方法
對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的認識,普遍的方式是,在現有的圖書資料、畫冊圖片、網絡視頻等閱讀媒體認識、分析與研究;在以往的采風過程中,也只是到一些少數民族的村寨拍些照片、畫畫速寫,記錄些少數民族的民間傳說故事等等;但僅是這些采風活動,對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研究,探索其民族藝術深層次的精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作為課題研究的采風活動,不是一般性的采訪,更不是只到民族地區(qū)的旅游觀光,而是有針對性的選擇采風內容、地點,深入到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居住地,有方法、有步驟地,較為完整的服飾藝術考察,從而較全面地收集民族服飾的第一手資料。
1、采風路線、地點的選擇與確定
在準備下鄉(xiāng)采風前,要帶著目的與任務地選擇和確定采風地點和行進路線,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該地點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飾有什么特點等等,都要預先查找有關資料進行了解,否則,沒有目的的隨便走走,就有可能無法收集到所需的資料。因此,在接受到帶采風課的老師,應當根據該班的專業(yè)方向及研究課題,選擇和確定采風地點,如:服裝藝術設計的班級,進行苗、瑤、侗族的服飾考察研究課題,就應選擇這些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廣西融水、三江、龍勝、金秀,貴州的凱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與此同時,也要選擇好行進路線,在該路線上,根據時間安排,確定幾個考察點,預定每個點的考察時間和考察內容,盡可能的做到時間緊湊、經濟實惠;并準備該考察地區(qū)地圖,標定行走路線,從而確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線。
2、考察前的準備工作
考察出發(fā)前,首先要組織學生查閱所考察地區(qū)少數民族的有關資料,對其歷史概況、生活習俗、風土人情、、裝飾藝術形態(tài)等作初步了解,這些了解,對考察具有指導性的意義,讓學生知道所考察的內容中有哪些資料是要重點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補充收集的;其次是經費準備,根據考察的地點、路線、車船交通情況、吃住情況等作經費預算。另外,對該班級學生作以小組為單位的考察分組(以3—5人為一組),指定組長負責;同時,組織一個由2—3人組成的先遣組,負責車(船)交通及住宿的聯系與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員負責經費的收支與管理,領取或采購必備的藥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對全班進行下鄉(xiāng)采風的安全及紀律教育,強調各項規(guī)定與注意事項,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完成采風任務的重要保障。
3、采風考察的實施方法
采風考察的具體實施,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民族地區(qū)的州、縣的民族、民俗博物館館藏民族服飾資料的參觀考察;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對民族服飾資料的收集與考察,這些考察要確實做到具體、細致,對收集的資料,要力求完整和準確;由于民族服飾的類型較多,因此,應以每件(套)的服飾的分類進行小組負責制,同時每小組的同學,每人負責一項具體任務;如對某一苗族女裝服飾的考察為例:
第一組(5人):負責頭、項、胸飾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銀飾,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服飾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協(xié)助測量服飾;組員五,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
第二組5人:負責衣服類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衣物(上衣、裙、褲等),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服飾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協(xié)助測量服飾,記錄數據;組員五,負責畫出個衣物的款式樣式圖并標記各部位數據,記錄有關調查、采訪資料。
第三組(5人):負責服飾材料的織造、蠟染、刺繡工藝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物品,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協(xié)助測量;組員五,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
第四組(4人):負責銀飾鑄造、打造、雕花、鑲嵌等制作工藝: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銀飾,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測量銀飾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負責記錄數據、制作步驟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
第五組(4人):負責服飾的裝飾圖形(圖案)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圖形物品,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圖案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圖形的調查、采訪的資料。
在考察的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各組員進行機動輪換。各組在考察時,如時間較緊迫的情況下,應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細節(jié)可作粗略記錄,在后期整理資料時憑記憶和參考照片補充完善;同時,也要注意記錄各服飾的穿戴方法。
三、采風過程中的教、學互動
采風的教學實踐,是教師教授方法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認識和掌握這一方式、方法的過程,兩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
采風教學,是課堂式教學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論學習與研究,是學習前人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總結,只是在理論層面的理解與認識;通過采風實踐教學,深入到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生活氣息的環(huán)境中,使得師生以較高的積極性、聚集較大的激情投入該教學實踐中,感受新的服飾文化氛圍和獲取新的服飾知識,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風實踐里,教學氣氛輕松、活躍,真可謂寓教于樂。這一方式,也是眾多師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
2、靈活的教學方法
課堂的教學,通常是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而采風實踐,是在對新的藝術形式的接觸性研究,從而獲取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也是豐富和提升理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則注重方法的傳授、在把握好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機動地安排實踐和靈活實施每一個步驟,充分發(fā)揮教學的靈活機動性,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學,則以確實了解和掌握采風所獲取的新知識和研究方法為目的,在教師的統(tǒng)籌安排下,靈活地實施考察環(huán)節(jié)。采風實施中,方法的靈活多樣,師生相互配合、組與組的分工合作,組員與組員間的互相協(xié)調,共同完成采風任務,是集體主義和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
3、教、學的相互促進
采風教實踐學,一方面是學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飾藝術的特殊魅力,并從中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文化,更重要的是從中掌握學習和研究民族服飾藝術的方式方法;這一方法,也將會影響和啟發(fā)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對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將促進教師在同樣感受民族藝術瑰寶的同時,從中學習到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更深層次的服飾藝術和文化內涵,對促進教師對民族文化研究與運用的科研創(chuàng)作起到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也將為今后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的考察、研究與運用,探索新的采風方法而提供實踐基礎。
四、采風資料的后期整理
資料的收集,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今后的藝術設計實踐和理論研究。當面對采風收集回來的一大批資料時,有必要進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閱和調用。
1、資料的分類整理
按民族名稱或支系名稱的不同服飾分類:采風收集的有多個少數民族服飾資料的,應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時,男裝、女裝、童裝也要實行分類,盛裝與日常裝也要進行分類;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飾,也要作分類整理。
按每套服飾的衣服、配飾分類:(1)衣服類:有上衣、裙(褲)、綁腿等。將圖片、款式圖及測繪數據、采訪資料均按秩序排列。(2)銀飾類:有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鐲等。(3)服飾材料染、繡工藝類:有蠟染、刺繡、織造等。(4)裝飾圖案類:有崇拜圖騰紋樣、植物紋樣、動物紋樣等。同時,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圖案裝飾十分豐富,如帽飾圖案、衣領圖案、胸襟圖案,背部圖案、袖飾圖案、裙擺圖案、腰帶圖案、綁腿圖案、鞋飾圖案等。對這些圖案,運用PS軟件進行摳圖,將單純的圖案從服裝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圖形單元,以方便今后的設計運用。
2、文獻材料整理
文獻材料,是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在采風后期的文獻資料的整理中也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民族史料:有關該民族的起源、遷徙、、生活習俗及發(fā)展簡況。(1)服飾的發(fā)展變化。(2)服飾現狀。(3)民族的神話傳說與故事等。
3、總結、撰寫考察報告
總結是每次課程后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每位師生在該課程的教學體會與心得,有了總結,才能檢測到每位學生在課程中都學到什么,了解到什么,還有哪些不足之處等。因此采風總結,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一般是以撰寫考察報告為總結形式。
中國春節(jié)海外傳播研究
“節(jié)日與狂歡”題解
法國狂歡節(jié)與城市政治
涼山彝族文化中的“都者節(jié)”
論節(jié)日狂歡的表現及內涵
從本土經驗提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以信仰為基石的節(jié)日狂歡
關于中國少數民族節(jié)日狂歡的思考
相異時空下的節(jié)日與狂歡的理論思考
官方、消費體制下的節(jié)日與狂歡
浙江地區(qū)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日研究綜述
青海省東部地區(qū)端午節(jié)民俗調查
勝芳花會及其火神信仰
俄羅斯文化中的“鬼”與“鬼節(jié)”
浦東崇福道院中元節(jié)法會20年的變化
節(jié)日文獻數據庫著作權的若干問題
淺談文化資源數據庫的使用效率
數字民俗資料與民俗地圖
節(jié)日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
節(jié)日民俗研究的數字化問題
中國古代人日習俗對日本的影響
身體民俗與節(jié)日文化主體
在古今中外的格局中探討民俗志的寫法
關注文化實踐者的中國節(jié)日志
反思“寫文化時代”中的志書寫作
“存在的文化”如何表達
歷史文化時空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節(jié)日民俗
跨境傣泰民族節(jié)日的互動及影響
簡述跨境民族節(jié)日的主要特征
跨界民族節(jié)日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關于跨境民族節(jié)日研究的若干問題
怒族“如密期”節(jié):歷史記憶與活態(tài)存留
當代賈村賽社活動中的祭祀戲劇形態(tài)變化
世俗化的動力機制——雪頓節(jié)與藏戲關系研究
閩北的普度與目連戲——中國初期戲劇史初探
春節(jié)在云南少數民族中的共享性意義
多元文化場景中的納西族春節(jié)
滿族春節(jié)習俗的生態(tài)特征與文化意蘊
《宛署雜記》中的歲時民俗記述研究
浙江節(jié)日習俗的區(qū)域特征及地域差異
溫州永嘉上塘廟會與盧氏女神信仰
云南省永仁縣直苴村彝族賽裝節(jié)調查報告
青海省民和縣中川鄉(xiāng)團結村“納頓”節(jié)調查報告
當代民間宗教的復興與地方宗教節(jié)日的產生
關于臺灣傳統(tǒng)節(jié)日傳承與變遷的考察報告
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民俗學的數字化檔案建設
石婆廟廟會調查及廟會對當地社區(qū)功能的分析
作為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班的一員,有幸在實驗小學參觀學習,受益甚多,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心情非常激動,直到今天,我還有感于其中的種種收獲,那花園式的校園,完善的現代化的教育設施,先進的辦學理念,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效的內部管理,時常縈繞在我心頭,不由提筆流瀉下,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諸暨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坐落于美麗的西施故里、浣紗江畔,是諸暨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屬小學,是諸暨市第一批2所公立集團化名校之一,為浙江省示范小學、全國教育先進集體。 一、先進的辦學理念——前瞻、引領
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可以說這些學校的發(fā)展,得益于校長嶄新的辦學理念,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辦學宗旨,努力實現教育質量和教育服務優(yōu)質化;以“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為辦學理念,為兒童終生幸福奠基;以“文化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為辦學策略,全力打造“民主校園、制度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數字校園、生態(tài)校園”五大特色校園,促進教師、學生、學校的三個可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強化規(guī)范意識與創(chuàng)業(yè)意識,全力鍛造實小優(yōu)質教育品牌。實小的辦學理念明確,而且具體化被全體教師認同,并最后變成自己的行動目標,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 二、高效的內部管理——策略經營。
學校工作不是校長一個人的工作,不是學校領導班子幾個人的工作,而是學校里每一個人的工作。由于事務繁忙,楊校長真正在校的時間并不多,但是學校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這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團隊效應。
“賽馬不相馬”,現在的學校缺的并不是人才,而是一種出人才的機制,給你比賽的場地,幫你明確比賽的目標,將比賽的規(guī)則公開化,誰能跑在前面,就看你自己的,實驗小學名師職業(yè)發(fā)展計劃,體現的正是這種理念,任人唯賢,人盡其才,動態(tài)管理。形成人格魅力、競勉、生命活力的實驗群體。教研活動自主化,即少統(tǒng)一,多自主,突出開放與交流;教研形式多樣化,主要有研訓互動式、主題研究式、行為跟進式、現場診斷式、示范模仿式、分層研訓式、平臺交流式等;教研結構立體化,學科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活動與師徒教研活動、“常青藤”青年教學活動穿行。讓教師自加壓力,形成動力,學校是學在實驗,教師成才在實驗,師生成長在實驗的樂園、學園、家園。
實小涌現出一大批善教樂學、勤思好問的教學“領銜”人物,現有諸暨市級以上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業(yè)務標兵等46人,諸暨市級以上名師培養(yǎng)對象15名。學校先后承辦了“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省特級教師年會活動”、“紹興市小學語文教學年會”等大型教研活動及幾十次市級教研活動,享譽省內外。學校被評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學校。
三、優(yōu)雅濃郁的花園式學校——獨具特色。
學校建筑設計新穎,風格獨特是城東小學的一大亮點,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環(huán)境布局都把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生活學習放在首位,一切設計從師生和諧發(fā)展出發(fā),注重細節(jié),打造人性化精品校園。
特色一:親和性的接送大廳。家長們第一次來到新學校,步入主入口,映入眼簾的就是矗立在入口廣場處的迎賓樓。迎賓樓一樓就是專門為家長設立的面積達500平方米的接送大廳,在這里家長們可以閱讀報刊,或觸摸電子屏了解學校情況,也可與校長、教師、家長交流。人性化的設計免去了家長站在大門外擁擠不堪、接送孩子時日曬雨淋之苦了。
特色二:公園式的出入口。走進新實驗小學東門的主入口,一眼望見敞開式、綠意盎然的別樣校景,見不到一般學校常有的大門、傳達室,也不見一些學校常常引以為豪的高大教學樓。初入新校的人也許會有錯覺,這多像一座自然公園!
特色三:7000平方米的中央大草坪。中央草坪面積達7000余平方米,看過去似一塊天然的大草坡,它一方面為全校師生提供了非常優(yōu)越的自然景觀,另一方面為學生跨年段跨班級的活動和交往提供空間。種有耐踐踏草皮的中央草坪將成為同學們最喜歡去活動、娛樂的地方——三五成群的孩子可在草地上嬉戲、追逐,像一只只快樂的小羚羊;也可靜靜地躺在草地享受陽光溫暖的撫摩,或體會在樹蔭下獨自看書學習帶來的無限快樂。
特色四:別墅式的教學樓。兩層樓那么高、瓦灰色別墅式的教學樓自然是最令人矚目的了。每一個少年兒童來的家!親和力強、接地性好的教學樓,使孩子們戶外活動非常方便。 ?
??????????????????????????????????? 趙家鎮(zhèn)小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