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5 02:24: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烘焙課程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濰坊學院幼教特教師范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
【摘要】烘焙食品加工技術課程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及崗位能力分析,以項目為基礎,任務為驅動,對教學內容進行的重構,本文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與實施、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歸納與總結。
關鍵詞 烘焙食品加工技術;項目教學;課程設計
項目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既是一種課程形式,又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種。項目教學法在專業教學中能將普適教育目標,如方法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責任意識等突出表現出來,使學習者獲得職業工作所需的職業行動能力,并使其在社會生活上稱為成熟的社會成員,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完整人格發展的學習方法,被廣泛應用在一些技術應用性課程中。“烘焙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為我院食品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項目為基礎,任務為驅動,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設計及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課程定位
1.1 行業分析與人才培養目標
近年來人們對食品越來越高的質量、安全、方便、營養、功能性、多樣性等方面的要求,促使食品行業調整,由原來的粗加工發展為精深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大量引進和使用,促使食品行業人才結構的調整,食品加工行業高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激增。我們通過企業、行業調研,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食品行業、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具備食品生化、食品微生物、食品貯藏與加工、食品檢驗和食品質量管理的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懂經營、會管理,能從事各類食品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等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1.2 課程定位
針對行業產業發展,本著“人才培養圍著需求轉”的原則,經過企業調研與崗位分析,確定了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群有食品加工崗位、食品檢驗崗位和食品質量管理崗位。對工作任務和典型工作任務進一步分析,將職業能力細化分解為知識技能經驗態度,并歸納轉換為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進行分離、組合形成了學習領域中的“烘焙食品加工技術”、“水產品加工技術”、“食品分析檢驗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
1.3 課程性質
烘焙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是一門職業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支撐課程。本課程以《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微生物技術》、《食品添加劑》等課程的學習為基礎。通過融生產、管理、質量控制于一體的實境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后續頂崗實習及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4 課程目標
針對烘焙食品加工崗位的能力及要求,參照合糕點、面包烘焙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將課程培養目標確定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焙烤產品的有關原料知識,具有典型焙烤產品生產操作技能,能操作、保養、維護焙烤食品生產設備,具有對焙烤生產中常見問題的判斷、處理的技能,具有對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加以控制、產品質量進行檢驗的技能;具有對生產工藝改進,參加產品開發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發展后勁,學生畢業后在焙烤行業崗位能提前適應工作崗位要求
2 課程設計與實施
2.1 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植根行業、面向教育,校企合作、全程共建,以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切入點,根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確定課程培養目標;根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選取教學內容;根據崗位工作過程并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設計教學實施方案;根據崗位工作評價標準制定課程評價體系。
2.2 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烘焙行業崗位群市場調查、歸納、分析,得出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原料選擇、驗收、貯藏;典型產品生產;常見問題的分析與判斷;生產設備的操作、維護與常見故障的分析;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控;生產管理與技術支持;產品開發;產品營銷。根據實際崗位的任務,分析確定所需職業能力,再結合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的要求,歸納出烘焙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所需學習內容。這樣確定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要求接軌,實現了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的對接。
分析職業崗位能力,根據工作任務的工藝相似性,分解成面包生產、蛋糕生產、餅干生產、月餅生產和糕點生產五個項目,共14個任務,并融合糕點、面包烘焙工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內容,以任務為載體,通過典型產品生產進行教學。
2.3 課程教學實施
本課程以典型產品為載體,設計了五個學習項目,每個項目,依據產品特點設計了2-4個任務。任務的實施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6個步驟進行教學組織。
教學過程中,根據班級人數將學生每4~7人分為一個學習生產小組,一個學習生產小組就是一個模擬生產班組,教師是技術顧問,學習小組成員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是穩定不變的,每個項目的學習、生產、考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2.4 課程考核
依據評價范圍全面性、評價指標系統性、評價主體多樣性、評價方法綜合性的原則設計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課程考核方案。將考核方案分為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測評,即任務考核(50%)、創新能力考核(20%)和理論考核(30%),滿分100分。
(1)任務考核
注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查閱資料、討論、制定方案、實施情況和結果、總結)中的考核。該環節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對課程知識點的獲取能力、實際動手的操作能力、分析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的意識,學生依據各個學習任務的任務評價單,隨時檢查自身的知識與技能進展。小組、組員、教師依據任務評價單表,對各個項目分別評價,取平均分。
(2)理論考核
理論考核在學期末舉行,為閉卷考試。
(3)創新能力考核
創新能力考核在學期末舉行,以組為單位進行實操考核。以抽簽的方式決定每組需生產的產品類型,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小組成員確定生產方案和工藝并組織生產,根據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組織過程進行評分。
3 教學效果
經過對三屆學生采用基于項目化教學的“烘焙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具備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教師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本課程開展項目化教學后,以任務為驅動的發放任務單式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教學任務的主動性,能主動探究下一任務完成所需的知識,達到了課前預習的目的;在設計實施方案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獨自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自己要思考完成過程中需要用到什么、怎么用,改變了以往完全依賴老師的習慣;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每組都會進行分工合作開展各項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及團隊協作的意識,并能隨時填寫相應記錄,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習慣;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從多個細節嚴格要求學生,學生的職業素質及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巖淑霞.項目化教學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0,8.
[2]張桂娟,呂文博,等.基于項目教學的高職“中藥制劑技術”課程設計與實施[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27(6):89-90.
[3]劉艷蕊.基于工作過程化的儀器分析教學設計[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0,23(4):70-71.
精心管理
規范性。課程開發的過程是從試驗到定型,再到推廣的過程。具體程序為:教師擬定課程計劃—學校審核課程—編寫校本講義或校本教材—開展課程試驗—總結、評價—修改完善。
選課是一個自主選擇的過程,學生可以充分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我選擇,我喜歡,我快樂”是課程實施的目標。
多樣性。“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課程的內容應該注重豐富性和實用性,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菜單,滿足學生多樣的需求,增加學生選擇的自由度,同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全校共開設科技類課程40多門,人文類30多門,藝術和體育類課程10多門,還有綜合類課程10多門。
激勵性。營造民主、寬松、積極的學習氛圍,也是校本課程成功的關鍵。為了開設一定數量的年級課程,年級負責人逐個征求教師的意見,教師互相支持,互相激勵,成績顯著。
精通教學
課程內容生活化。任何生物要生存必須接“地氣”,課程同樣如此,只有這樣,才能積蓄持久的生存力。比如,中學橋牌、十字繡、毛線棒針編織、手工烘焙坊、中華茶文化、人與法、探索世界、模擬旅游、花卉栽培等課程均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多元化的課程中享受樂趣,領略生活中的文化。
擴展學科知識。人所擁有的知識本身就是三維的空間,要有寬度、高度和深度,深度的拓展能使學生的發展更有動力。為此,我們開設身邊的生物及生物技術、趣味數學與數學素養的養成、Scratc故事、實用生物實驗與技術、趣味化學實驗、數字物理、英語課本劇、生物奧賽知識等課程。
在校本課堂的天地中,學生拓展了自己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從學科哲學史到文化底蘊,在課堂中認識古人,反省自我,體驗一個個從未擁有的驚喜。
我們將大學教育有機融入中學實踐,開設數學建模與解題研究、中學生物與中醫、人工智能初步、魅力辯論等課程。
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的愿景是實現從“優質學校”到“理想學校”的跨越,人人學會一項運動技能并因此擁有健康的體魄,人人學會一項技術項目并因此癡迷創新,人人學會一項藝術項目并因此而高雅。為此,我們開設舞蹈、籃球、管樂、合唱、涂鴉社—裝飾畫與設計、機械制圖及CAXA軟件三維實體設計、Dreamwaver網頁設計、機器人、動畫炫生活、制作短片、創意美術等課程。
精彩展示
【關鍵詞】高職院校 酒店管理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酒店管理教學實施中,具有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具備酒店管理行業的責任意識、職業素養、合作精神、創新思維、專業技能等素質。實踐教學是通過實驗、實習、實踐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教學和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升華理論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動手能力、熟悉職業狀況、縮短工作適應期,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等教育目標的教學形式。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通過多年的建設目前探索出一條充分利用運用學校、企業、社會三種資源,動靜結合、仿真與實訓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教學做一體化課堂教學
改革教育教學模式,以情境建構主義教育理念為引導,推動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目前該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都在嘗試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采用仿真環境、仿真教學材料,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
學生的課堂實訓時間和資源有限,為了保證學生的實訓質量,我專業采用工單實訓的方式,每門課程設計階梯式的一系列實訓項目,每一項實訓由教師設計實訓工單,即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必須完成老師要求的實訓內容,并將完成的工單交給老師計算最后的累計實訓成績。
二、校內生產性實訓
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室如烘焙坊、咖啡書吧和服務大師工作站等生產性實訓室,將學生實訓和產品生產有機結合,為學生打造生產與學習一體生產性實訓機會。
三、技能大賽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專業努力打造校級、省級、國家級三級競賽平臺;在校級競賽平臺,每個學期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專業技能大賽,并把校級競賽平臺常態化,涉及專業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知曉和關注專業技能大賽;在省級競賽平臺,酒店管理專業都會積極參與,認真備賽;在國家級競賽平臺,酒店專業會抓住一切機會沖擊國賽,與全國的專業高手比拼,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和以賽促建的目的。
雖然最后能參與國家級大賽的學生為少數,但是參與這些賽事讓我們受益頗多,首先在打造競賽平臺的過程中,我專業總結各類大賽的訓練經驗,提煉高技能訓練的機制,建立高水平的科學的競賽訓練體系。
四、社會實踐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為了打破由于學生的在校時間課程比較多,而用人企業對學校提供的短期集中實訓機會較難的局面,由學院協助學生成立專業的社團組織,由該社團出面聯絡可以周末或者假期兼職的酒店,在兩年內累計完成在酒店兼職有10天,由酒店出具證明,就可以換取第四學期兩個學分的綜合實訓分,此協會利用各種假期組織學生到酒店、游輪等地進行兼職體驗等活動,目前該協會每年組織學生利用閑散時間兼職活動50多次,參加人數400多人,這些活動讓學生以短期員工的身份接觸酒店,了解酒店職業,不僅豐富了業余生活,而且提高了專業能力。自2014年以來,該該專業還開始組織學生“體驗高端,贏在酒店”的獎勵性社會實踐活動,挑選少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赴北京和上海體驗高端酒店,此次活動非走馬觀花的參觀,而是讓學生以客人的身份入住酒店,體驗酒店的服務,并與酒店的高管近距離接觸。學生通過此次活動,更深層次的了解了酒店行業,并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五、頂崗實習
目前該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采用6+6模式,目的是讓學生將實習和就業進行良好銜接。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職業起點,該院精心挑選了一批管理專業、知名度高、待遇好的實習酒店,在實習生的管理上,每個實習點都配備了專業指導老師,全程跟蹤指導學生的實習,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對學生實習完成后就業進行指導。
學院選擇的實習平臺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職業起點,很多學生實習結束后繼續留著原單位就業,而且目前已經陸續有學生的職位得到提升,為將來的學生擇業創造了資源和樹立了榜樣。
參考文獻:
[1]韋彩萍.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9(4).
[2]周義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3).
[3]張靜.高職旅游酒店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構想[J].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1(4).
【關鍵詞】建筑設計;數字化教學;腦的延長
1數字化教學課程體系
傳統的數字化技術教學全國大多數院校基本上是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的教學,而且教學內容也局限于繪圖命令的教學,因而計算機輔助設計往往被認為僅僅計算機輔助繪圖,只是一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繪圖工具,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手的延長”。在教學改革上,我們的目標是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幫助設計者提高設計的創造性,真正地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 CAD),也就是所說的“腦的延長”。
根據全國高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促進建筑數字技術教學發展綱要》,建筑數字技術課程改革的思路從三個方面考慮:改革教學重點,以講授設計構思方面的軟件為主;增加教學內容,加強建筑數字技術發展概貌的介紹;改革教學方式,逐步將建筑數字技術課程與建筑設計教學結合起來[3]。結合專指委的精神和學院的教學改革情況,結合建筑設計的教學過程,以達到“腦的延長”作為教學改革目標,制定出如下數字化課程體系。
2數字化課程教學大綱與內容
傳統的數字教學主要是以講授命令為主,現在的教學主要是以講授建筑設計構思為主,基于此我們對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的制定進行了改革和調整。考慮在總學時總學分不變的前提下,如何盡可能詳盡地講授各個數字化軟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也是一個難點,為此我們主要集中講授每個軟件的基礎知識、建筑學專業需要用到的常用命令及它們的綜合應用。
(1)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
學時/學分: 16學時(1學分)
教學大綱:建筑學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入門性指導課程;深入淺出地介紹建筑數字化設計的有關概念和相關知識、相關軟件、相關技術和相關方法;
教學內容:數字化建筑設計基礎;數字化建筑設計軟件;建筑性能分析;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建筑設計信息集成;協同設計;數字化建筑設計智能化;建筑形式的數字化生成;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軟件開發技術簡介;
教學方法:以實例(動畫、圖像、視頻等)的方式來講解數字化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并以專題的方式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數字化設計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考核方法:期中作業論文+期末筆試。
表1數字化課程體系課程一覽表
注:某大學執行三學期制(兩長一短),第三學期為短學期,共5周。
(2)計算機輔助設計
學時/學分: 28學時(2學分)
教學大綱:介紹AutoCAD繪圖軟件,掌握基本的繪圖命令,能綜合使用各種命令,完成建筑設計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的繪制及建筑的三維建模。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結合建筑設計的專業要求,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計算機輔助繪圖基本命令、建筑平面的繪制、建筑立面的繪制、建筑三維模型的繪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把必須掌握的命令在教學過程中分步介紹,具體如下:
表2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安排
考核方法:在規定的時間(2小時)內完成一份平面圖的制作;
(3)建筑數字化表現
學時/學分: 16學時(1學分)
教學大綱:介紹3Dmax/Photoshop兩款軟件在建筑設計表現方面的基本應用:三維建模、三維渲染及效果圖后期處理。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根據建筑設計的效果圖表現要求,結合AutoCAD的三維建模,教學內容局限于建筑表現所需的命令與方法,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表3建筑數字化表現教學安排
考核方法:獨立完成兩份作業:平面彩圖制作、建筑效果圖制作。
(4)草圖大師
學時/學分:隨設計課教學
教學大綱:了解SketchUp軟件的基本使用,能獨立地使用它完成建筑設計的方案構思,并生成相應的效果圖和漫游動畫。
教學方法:學生自學,老師提供各種學習資料和相關的案例,并結合建筑設計課進行輔導
(5)建筑信息模型
學時/學分: 32學時(2學分)
教學大綱:詳細介紹Revit的發展、特點、功能與使用,包括建筑設計信息技術發展概述、建筑信息模型與Revit概述、基于構件的建筑設計、自定義簇類型、視圖與渲染、明細表等應用;基于BIM的建筑節能分析(IES);
教學內容:結合當前的建筑設計競賽或建筑設計作業,講授Revit軟件的使用,讓學生直接使用軟件來完成競賽或作業,同時介紹Revit信息模型在建筑性能分析軟件( IES/Ecotect)的應用。分六部分來講述:基礎知識;基于建筑構件的各種建模命令的使用和技巧;基于視圖處理的各類平、立、剖、三維、詳圖等應用;基于建筑表現的的燈光、渲染、漫游等應用;基于體量、組、局部設計、多方案探討、工程階段、大項目協同設計等高級應用;建筑信息模型的性能分析。
教學方法:以實例來教學;
考核方法:獨立完成建筑設計作業或建筑設計競賽的作業。
(6)建筑技術分析
學時/學分: 16學時(1學分)
教學大綱:以Ecotect或IES軟件為軟件平臺,介紹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在建筑性能分析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建筑聲環境分析、建筑光環境分析、建筑熱環境與能耗分析、建筑日照分析、建筑風環境分析等。
教學方法:以實例(建筑學設計作業)為例進行教學;
考核方法:能獨立完成一幢公建的各項建筑性能分析,并以此依據改進建筑設計方案。
(7)虛擬建筑
學時/學分: 16學時(1學分)
教學大綱:介紹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以Quest3D軟件為平臺,介紹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介紹Quest3D軟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命令;結合建筑設計方案,建立三維模型,通過烘焙導入Quest3D;通過通道組為虛擬現實場景編輯環境、導游線路、菜單制作等,最后完成虛擬展示系統的。
考核方法:獨立完成一份虛擬現實展示系統的制作。
(8)多媒體制作
學時/學分:隨設計課教學
教學大綱:講授常用的多媒體制作軟件,如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等設計軟件,對學生設計的作品進行多媒體展示,圖、文、聲并茂,完美地表達建筑設計思想和建筑設計作品。
教學方法:選修全校公共課程;舉行專題講座,以實例介紹軟件的使用。
3數字化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數字化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目的明確,一方面是以建筑設計教學為主線,另一方面是以實現“腦的延長”為目標,因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教學過程中采用“四結合”:命令講解與實例演示相結合、課堂作業與設計作業相結合、數字化課堂與專業課堂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通過實踐和總結,有如下的教學指導思想。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建筑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建筑數字化技術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對數字化技術軟件的掌握程度關鍵看實踐,即在設計課中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實踐。建筑數字化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最終通過學生在建筑設計課中體現出來,否則,也就失去本課程存在的意義,其中最主要的實踐就是學生對建筑方案的構思如何通過數字技術進行表現,并通過計算機對方案進行推敲、評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即“腦的延長”。
(2)走近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走近設計”,結合建筑學課程的教學實例及不同風格、不同特點的建筑設計方案來講解軟件的具體綜合應用。在CAD軟件教學時,我們的教學實例盡可能就來自于學生學習或設計中的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并結合學生手工繪制建筑平面的過程來講授相關的CAD命令,這樣學生能快速地掌握計算機輔助繪圖。在教學SketchUp時,直接讓學生對他們在建筑課程作業的建筑設計草圖進行繪制學習,同時把最后的成果在建筑數字化表現課程中作為案例來練習,也可以作為建筑設計的課程作業來上交,達到雙贏的效果。
(3)課程之間即交叉又延續
我們的改革是基于建筑學專業的教學過程來展開的,因此在教學上可以通過把某個建筑設計實踐的不同發展階段作為主線,把所有的課程教學形成一個體系,課程之間既有交叉又有延續。建筑方案草圖階段通過SketchUp來繪制,成果可以在3Dmax中渲染使用,同時3Dmax成品既可以由PS加工成建筑效果圖,又可以導出為VRML文件作為虛擬現實的實例。建筑方案構思完后,根據草圖模型通過CAD軟件來繪制平立剖等圖形,并作為輔助線導入RevitBuilding信息模型軟件中建成BIM模型,最后可以通過BIM模型生成各類施工圖,并進行各種建筑性能分析。
4總結
建筑設計是一門富有藝術創造性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建筑設計的作品豐富多彩,從而決定了建筑數字化技術教學也必須是靈活多變的.當然目前的課程體系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建筑技術性能軟件方面,涉及不多,除目前軟件的選擇不多外,作為數字化設計教學的專業老師,在建筑技術方面的知識掌握也有一定的欠缺,有待提高。本文通過結合學院的教學條件、師資情況,我們提出的數字化技術教學課程體系只是一個嘗試,希望在未來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項秉仁.面對數字化時代的建筑學思考,新建筑, 2001年第6期
[2]饒金通,張燕來,李立新.基于“腦的延長”的建筑數字化技術教學改革,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8年教學研究增刊: 53~57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主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102-02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嶄新的課程資源觀引領下,開發、設計、實施的一門整合性課程。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核心,以豐富廣泛的課程資源為內容,以“主題”為線索組織教學,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實施途徑。通過綜合實踐課程理論的學習我們發現:綜合實踐課程強調改變以往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教材的過分依賴、過多的接受式學習、脫離生活實際的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自主合作、交流共享的方式開展學習,“主題”在相當程度上規定了教學的內容。如果從地情、校情、學情出發,設計并實施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親歷體驗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的多彩、成長的快樂,將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但是,綜合實踐活動從課程資源上說具有極強的地方性,不同地區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文化傳統千差萬別,使得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上不可能統一,難以形成統一的范式,給課程實施帶來了操作上的困難。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設計與實施便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核心問題。怎樣才能讓這門課程煥發出如寶石般璀璨的光芒呢?我陷入深深地思考與實踐中。以《國家基礎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導向,經過這兩年的學習和實踐,對于“如何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這一問題,我有了一些淺薄的思考和感悟。
一、主題設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
教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學習者自身積極主動的努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應根據學生年級和年齡特點設計,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一項活動任務,使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個性和才華,“活”起來,“動”起來,從而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樂學”的前提下興味盎然地參加到主動探究、合作進步的學習活動來。
例如,在以往確定主題活動時,我往往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幾個活動主題供學生選擇,引導學生圍繞這些主題來開展活動。結果活動主題受限制,學生活動的方式也相應受到局限。這樣的活動主題往往不利于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形成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關系的整體認識。而本學期制定教學計劃前,我廣泛了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了他們的喜好,有選擇地羅列一些適合學生選擇、體驗、探究的,并為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吃的學問”“橋梁的演變”“各種各樣的樹葉”“一次性筷子的調查研究”“找秋天”“我和蔬菜交朋友”“我的家鄉”“垃圾和環保”“飲料與健康”“身邊的有趣科學”……我先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主題舉手表決,再根據統計的結果,確定本學期班級活動主題。而老師要做的就是指導孩子如何從他熟悉并喜愛的主題活動中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如何有效規范的開展主題研究工作;在遇到困難時指導孩子如何梳理問題找到突破點;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孩子;在研究結束后分享孩子研究的喜悅并及時地引導孩子進行研究過程的反思……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對所教四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問卷調查。從結果來看,138名學生中有61.2%的學生認為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85.3%的學生覺得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是件快樂的事,92.7%的學生則認為活動的主題直接影響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綜合實踐活動課正因為有了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才有了源頭,伴著濃厚的探索興趣,才會呈現出勃勃生機,所以在活動實踐過程中,學生更會覺得快樂無比。
二、主題設計要從生活中提取材料
生活本身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學生就是從生活中走來的,所以在孩子們充滿好奇的雙眼里,經常可以看到由一個個生活現象而引發的為什么。這些可貴的為什么就是引導孩子探究的源泉!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擇適當的課題進行探究,努力把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由于學校建造時的施工不當,我們學校的地下水管經常爆裂,導致成噸的水白白流掉。學生對此議論紛紛,一邊譴責施工質量,一邊為白白浪費掉的水可惜,紛紛出主意怎樣才能把這“噴薄而出”的水利用起來……從孩子們的議論中,我突然感悟到:孩子關心的問題,正是我們最好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于是,通過民主商議,我們確定九月份的活動主題是《水》。由于興趣源于生活,而孩子們又從生活中發現了問題,有了興趣作牽引,有了問題作目標,再加上老師給予的各種技術幫助,所以同學們做研究是“水到渠成”。從調查“水的作用”“地球上有多少可供使用的淡水”“我國、我市缺水狀況”“我們身邊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到確定研究活動的途徑、分組展開活動,再到匯報活動結果、提出節水金點子……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在思辨、探究、發現自己和身邊生活中水的問題中,養成了節水、護水的習慣,督促自己和身邊的人都來珍惜每一滴水。
三、主題設計要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在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大大提高了課程資源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適應水平。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資源,讓學生在對自然環境的了解、探索和實踐中獲得親身的感受,培養樸素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目標。
我們諸暨是江南水鄉,物產豐富,地方特色產業更是不勝枚舉。圍繞諸暨的特色產業,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家鄉的貢緞》讓陶朱的孩子對家里的劍桿機器發出的轟鳴聲多了一些親切;《草塔瓜子》不同的烘焙技術體現了古老的傳承;《馬劍饅頭》著實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還飽了口福;《家鄉的綠茶》更是讓孩子們在觀察、比較和品嘗中了解了馬劍茶、石筧茶、龍井茶和自制土茶的區別,更讓不少孩子愛上了喝茶……一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感情油然而生,并且對于家鄉其他特產的研究更是躍躍欲試。
四、主題設計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究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實踐性課程,其價值就在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用各種感官,通過活動課程促進自己各方面知識、能力、態度的進步。綜合實踐活動所強調的就是讓學生走出學校去調查、研究、實驗、探究、體驗、感悟,在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就需要一種良好的探究品質來支持學生完成實踐探究任務。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要防止淺嘗輒止,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親歷一個完整的實踐活動過程,在實踐嘗試中培養探究的品質。
在進行《搭紙橋》這個主題活動時,我安排了制作紙橋(橋面)、測試紙橋的承重本領、搭紙橋比賽這三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活動。特別是在學生測試紙橋承重本領和搭紙橋比賽兩個活動中,關鍵的學具就是測試時使用的重物及重物的數量。墊片和鉤碼是我最終定下的兩種學具。課上,我讓孩子們使用25個墊片去測試剛做好的紙橋的承重本領,結果絕大部分的學生獲得成功,一來激發了他們積極地去探究其中的科學奧秘,二來一點也不浪費時間。在后面的搭紙橋小型比賽中,自制的紙橋最成功的小組托起31個鉤碼。這當中雖然有不少孩子失敗了,但由于前面一次次成功的鋪墊,他們仍然興致勃勃,一點也不感到沮喪,還主動探究出了哪些形狀的紙橋承重本領更大。這樣的主題活動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做中學、玩中學,主動探究出了紙橋承重本領和橋面形狀之間的關系,同時提高了學生動手制作、實驗等多方面的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好的主題會給活動增添許多亮麗的色彩。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設計,也不存在固定的內容和方法,還是要根據區域、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靈活應變,注重新穎、趣味、啟發、實踐等特點,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參與、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在“考查”“探究”等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為其個性化發展創造更為寬廣的空間,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真正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獲得綜合素養的動態生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關鍵詞: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教考一體化;模式
《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課程是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系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和食品加工專業的骨干課程,課程內容多、實踐應用性強,長期以來,教學主要采取理論教學、技能實訓、綜合實訓三結合的方式進行,“理論教學枯燥,實訓課程與實際工作脫節”這兩大難題一直困擾著任課教師。考核主要采用期中、期末理論考試與實踐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基本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此類課程的理論內容比較枯燥和繁瑣,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掌握較差,理論考核成績一直偏低,也影響了對技能實訓課的駕馭與創新。同時,技能實訓課僅限于某一技能的模仿操作,與實際工作崗位距離較大,不能反映職業崗位的工作要求,體現不出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區分度,是幾個點和面的考核,不是針對職業素質的考核,不符合職業教育的宗旨。
經過三年來的教學摸索,以及多次企業崗位調研,筆者意識到非常有必要將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內容納入教學內容中,把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引入學生的成績考核中,同時,將考核融入教學中,將教學融入工作中。
本課程改革的思路是應用項目教學法的理念,將教學內容工作項目化,把考核內容、標準、方法整合到每個工作項目中,按照完成工作項目的能力、結果、水平等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實現對學生整體完成工作任務能力的考核。在項目設計中將學習內容按工作崗位分成若干個工作項目進行教學,并將考核的內容動態地分散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中,提煉出教考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改革方法與流程
(一)整合工作項目
教考一體化始終伴隨著完成工作項目過程的考核,因此,工作項目的提煉和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依據《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課程的教學大綱與糧油生產加工相關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整合,確定工作項目內容;將教學大綱要求的考核點與技能點融合到工作項目中,增加工作崗位的績效考核,形成項目考核,實現對學生完成工作項目的全面的、立體的及動態的考核。
(二)制定工作項目的實施流程
每個工作項目包括任務領取、工作準備、生產實施、評價反饋、總結等環節。每個生產環節都制定相應的學習材料和任務,如工作準備,需要完成預習單、材料單及設備單等。每項內容都有考核單,由自評欄、互評欄及教師評價欄三部分組成,評價內容包括完成情況、責任態度、合作溝通以及創新性等。將學習內容、崗位要求與考核內容緊緊融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工作中考核,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促使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在考核中完成學習、工作任務,減輕學生考試的壓力,避免了考試前的“快餐式”學習,形成了學習、工作、考核一起起步,一起落實的教考一體化模式。
(三)應用、驗證、完善
2007年,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檢驗專業”的2006級的兩個教學班的《糧油貯藏加工技術》課程的集中實訓教學中進行改革嘗試與探索,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好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8年,根據相關行業崗位的調研,將課程更名為《糧油貯藏加工與質量監控》,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2007級的兩個教學班《糧油貯藏加工與質量監控》的教學中擴大了應用范圍,除了集中實訓采用教考一體化的工作項目教學方法外,又選取了實踐教學條件成熟的烘焙食品加工和豆制品加工兩個教學單元做了進一步的應用和研究,效果突出。2009年,根據行業的崗位需求,該課程定名為《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教考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方法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2008級兩個教學班的《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教學中進行了全面推廣、應用和完善。將課程由原來的十章28節、27個實驗實訓,整合為18個工作項目、12個學習項目、5個專項實驗、2個專題講座。
18個工作項目都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進行,由專職教師、實驗指導教師、企業兼職教師以及企業一線員工(師傅)配合并指導學生深入一線完成。將員工的崗前培訓、崗位考核、月度考評等內容整合到工作項目中,學生分為幾個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成為一個生產班組,承擔一項工作任務。項目完成后,學生達到會干、能干,知道怎樣可以干得更好。生產班組采用隨機抽號的形式產生,盡量避免學生自己組合,充分培養學生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便于以后和同事的合作相處。
由于部分產品的加工工藝復雜,在生產線上只體現出幾個生產環節,僅僅依靠完成工作項目學生的學習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深入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再學習能力、就業以后的業務提升能力,對部分重點內容的理論學習做了整合,開設12個學習項目。在專職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下,由學生主動完成,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完成每個學習項目,借助相關圖片、影像信息、多媒體教學設備,運用“頭腦風暴”、案例分析以及觀點辯論等教學方式進行,在輕松而有序的氛圍中完成學習。
針對個別崗位對某些單項技能熟練程度的要求與部分崗位的特殊性,開設了5個專項實驗,在專項實驗室完成,由專職教師和實驗指導教師進行指導,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熟練掌握,逐項單獨考核。
為了引導學生提早進行職業規劃和崗位認知,開設了“糧油加工企業從業基礎培訓”教學專題,在第一次課完成,由校外課程指導專家及企業一線的技術骨干講授。課程結束時,開設了“食品加工與可持續發展”專題,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行業前沿信息的了解,樹立食品加工的環保、低碳、高附加值以及長產業鏈的經營理念。
結果與分析
在《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課程的教學中,通過2007~2009年應用教考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摸索,得到了第一手資料,從五個方面進行了統計,包括學生學習成績、課堂出勤率、業余時間的學習、課程對就業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的結果。
轉貼于
(一)學生學習本課程的主動性、積極性顯著提高
教師走出校門帶領學生去企業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完成工作項目,或將企業的文化、管理、課程、設備、技師以及員工請進學校,在校內實訓室模擬一個生產環境。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交替授課,學校環境與企業環境結合,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特點,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學習環境和嶄新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大幅度提高。
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出勤率高 以前學生上課請假人數較多,教改后由于將每項工作或學習項目安排為一次教學活動,而每個項目完成后就伴隨著考核一起完成,如一個項目缺勤,則缺少該項目的分數。如不得已必須請假,還需在其他業余時間補上,大多數項目都是以學習小組共同完成,補課顯得非常困難,因此,從客觀上解決了學生缺課問題。同時,隨著對教改模式的適應和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生主觀上也不愿意缺課。
課堂利用率高采用教考一體化模式后,由于完成工作項目的連續性,課程都是4節連排或6節連排,學生每節課實際學習或工作時間都超過45分鐘接近55分鐘。學生一直在有序緊張地完成每個工作環節或堅守一個工作崗位,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原來是熬課堂,現在是搶時間”。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教改后的每個工作或學習項目都設計了資料單(包括文字資料、相關網站及相關標準)和預習單兩個內容,要求在上課前必須完成,促使學生去查閱資料,提前預習。生產性的工作項目還設計了材料單和設備單,要求在進入車間前都有所了解。而且,由于自己親自參加一線生產,學生也唯恐臨場難堪,業余時間都主動去實訓車間熟悉設備和生產資料,業余時間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十分高漲。
(二)學生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職業素質全面提高
在真實的環境中培養訓練學生的技能更實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還提高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具體表現在起點高、工作穩定性強、發展空間和升職機會大、薪酬水平和企業滿意度較高。學生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職業素質全面提高,實現了為企業提供合格人才的目的。
2009年畢業的綠檢0611班33人,在食品加工及相關企業就業16人,占總人數52%。在糧油加工企業就業6人,占食品加工行業就業人數的37.5%,大都在產品控制部門工作,從事的崗位有原料管控員、質量巡檢員、條碼管理員、QS專員、包裝標簽審核員、質量信息專員、產品化驗檢驗管理員等。這些崗位的工作內容在工作項目教學中都有體現,使學生能夠很快勝任工作,有的學生已經分別擔任就職公司產品控制部門的原料管控組、產品監控組的組長。有些學生不僅工作非常出色,還受到部門主管的好評。
(三)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將教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對工作項目的每個環節進行考核,形成了動態考核、全程考核。將考核融入教學的全程,既消除了學生對集中考核的恐懼感和疲勞感,又增強了學生平時學習的緊迫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考核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三個方面組成,突出了考核中學生自評、互評的地位,不僅提高了學習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總結及表達的能力。是對學生的責任意識、學習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誠信態度等與工作崗位接軌的整體素質的全面考核。考核成績也很理想,采用教考一體化模式后,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習成績都有所提高,不及格率降低,而且客觀地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水平。
(四)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糧油加工與質量監控》課程是由原來的《糧油加工技術》課程改革演變過來的,過去的《糧油加工技術》課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及集中實訓完成,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兩部分,都在期末教學完成后進行。學生普遍反映理論教學枯燥,實訓課程與實際工作脫節,學生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成績也不理想,理論成績普遍偏低,教師也是費力費心卻不受歡迎。通過工作項目的教考一體化模式的改革和試驗,不僅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對授課教師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討論與展望
教考一體化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相比,主要突出了以下的優點:
1.將考核融入教學的全程,對學習過程進行動態考核,是全程、全面的考核。
2.以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為主線,全面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學習能力、合作精神、誠信態度等綜合職業素質,符合職業院校教育的宗旨。
3.由于該體系是針對職業技能的培養建立的,因而對于其他職業院校的同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模式的研究上具有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龐文淥.高職生職業素質現狀及培養模式的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8).
1.1對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的復雜性認識不夠充分
校企合作聯盟實驗室是校企雙方共同投資建設,一方面企業要進行面向市場的科研和生產活動,另一方面學校要進行面向學生的實驗和實習教學活動。實驗教師往往認為,只要讓學生有場所進行相關的試驗就足夠了。同時,開放后增加了許多設備管理和維護工作量,管理的難度和復雜性大大提高,實驗教師大多存抵觸心理,不愿配合。而食品加工類專業的畢業實習需要根據統計分析要求,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實驗方法復雜,過程繁瑣,還要對實驗結果樣品進行檢測和分析,并根據分析和研究的結果總結出畢業論文的基本觀點,這需要一個艱苦而具體的研究過程。在實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2個方面的問題:①專業指導教師會抱怨實驗室開放不夠充分,時間和空間安排不合理;②大部分學生認為儀器設備太少,配置不合理,實驗環境太差,另外不良的心態,使學生遇到困難不愿正視,敷衍了事,甚至出現畢業論文編數據、抄襲別人結果等弄虛作假的現象。
1.2實驗室設備陳舊,配置不合理
(1)儀器設備陳舊。
儀器是實驗室的重要實物資源,其檔次、數量、先進程度體現了實驗室的硬件支撐能力,是實驗室建設的最主要評價指標。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實驗儀器更新換代很快。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食品實驗室早期購買的設備諸如膠體磨、乳脂儀、黏度儀、殺菌鍋等設備已使用近20年,老化嚴重,已不適合現階段的實驗教學和科研的要求。
(2)試劑和耗材的管理不夠合理。
專科生畢業實習的時間約為4個月,在畢業課題設計完成之后才能向實驗室申請所需要的儀器、試劑和耗材。而一些特殊的、急需的、量小的試劑和耗材,從計劃、申請、審批、訂購到郵送,程序繁瑣,效率很低,影響畢業實習課題的按時完成。
1.3實驗室管理水平欠缺
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是高校實驗室建設一種新模式,其建設參與方多,成分復雜,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廣,要求高。管理主要問題是責任主體難明確、管理文檔和技術資料不完全以及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制度不完善等,導致缺乏有效的監控管理。
2以校企合作聯盟實驗室為載體指導畢業實習的改進措施
2.1充分整合資源,提高開放實驗室的綜合效能
8年來,學校和河南省內著名食品企業合作,購置了一批進口先進科研設備,相繼建設了雙劍食品添加劑、思念速凍食品、三色鴿焙烤食品、花花牛乳品、尚正肉品、啟程烘焙食品等6個校企合作聯盟食品加工開放實驗室,開設了肉品類、乳品類、面制品類、速凍食品、蛋品類、農產品、特產品和功能食品等8類食品的畢業實習實驗研究項目。例如,功能食品的“植物蛋白與纖維營養價值分析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創新應用研究”“食品分離技術在功能食品開發中的應用研究”等項目的開設,為學生畢業實習研究中有效利用先進科研精密儀器設備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學生先在學校和企業老師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了解采集實驗數據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進一步獨立完成畢業課題的實驗研究,培養學生的產品科研開發能力。
2.2切實提高實驗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證實驗室的開放質量
校企合作聯盟實驗室不同于傳統的校內實驗室,實驗室的開放需要運行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首先,企業描準市場要求,根據生產、科研的實際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這種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科研材料具有很強的市場針對性、生產實用性和技術超前性;同時,校企合作聯盟實驗室又必須具有校內實驗室的理論系統性、體系完整性和教育公益性。這些性質,決定了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建立后,對實驗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在短短4個月內完成課題篩選、項目論證、實驗設計與研究、數據分析及論文撰寫等畢業實習各環節訓練,具有時間緊、任務重、動用知識量繁巨和壓力大等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更廣泛、更實際、更復雜的問題,學生使用儀器時會出現更多實際問題,使用的試劑種類和用量也會大量增加,這對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的責任意識、知識儲備、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為了提高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的教學和科研質量,一方面定期選派實驗教師赴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和大型食品企業高新技術研發中心進行專業學習培訓,提高實驗教師的專業水平、服務意識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完善績效工作量評定辦法,制定了相應的獎勵激勵機制,以調動實驗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完善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的管理措施,以制度保證其有效運行
實驗室其建設參與方多,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廣,要求高。由于畢業實習學生人數多、周期長、工作量大,而且實驗項目復雜,責任重大。實驗室面向畢業實習開放,將會涉及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障實驗室的正常運行。為此,制訂了校企合作聯盟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辦法、儀器設備丟失損壞賠償制度、實驗室安全防火制度、學生實驗守則、實驗人員守則、儀器管理人員職責等規章制度。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是重點。要監督這些規章制度的實施過程,指定專人負責,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在畢業實習實施階段,為了給實習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堅持公用、常規儀器設備全天開放,貴重及關鍵儀器設備,指派專人管理,實行嚴格的使用登記備案制度,保證綜合使用效能。
2.4校企緊密配合,強化畢業實習的過程監督
畢業實習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學校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學校實驗教師、企業實驗教師與學生本人之間溝通、理解、協調和配合是否密切。對于專業和企業指導教師來說,要主動與實驗中心聯系,確定合理的實習實施計劃;對于專業和企業實驗教師來說,要及時發現問題,與指導教師有效溝通,合理解決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本人要有科研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畢業實習階段,要及時構建交流平臺,實現學生、實驗教師和指導教師之間良好的互動平衡,要從思想上充分重視,合理安排各教學環節,進行全過程嚴格監控,有效解決畢業實習中發現的相關問題。
3以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為載體指導畢業實習的成果
3.1極大地激發了畢業實習學生科研實驗的興趣
建設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是把企業的生產過程、生產活動、研發活動以及先進技術引入課堂,更新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利用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進行畢業實習訓練,為學生提供了發揮自身才能的實驗平臺。能夠讓學生在最有創造潛質,最可能形成他們思維或者影響他們思維的關鍵階段給他們提供條件,不僅是讓他們在課堂上學到專業知識,而且還能夠讓他們融會貫通,嘗試著從事研究。學生可根據學習過程思考與探索,以及畢業后的就業方向,確立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進入開放性實驗室進行研究性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和科研實踐的興趣。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專科生畢業實習主要有課程考試和研究論文2種考核方式,學生可自主選擇一種方式參加畢業考核。對2001—2012年食品加工類畢業實習基本情況進行了歸類分析,發現2001—2005年參加課程考試考核占66%,研究論文考核占34%。2005年以后參加研究論文考核的學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參加課程考試考核占42%,研究論文考核占58%。其主要原因是2005年以后校、系和企業加大了校企合作聯盟食品加工類實驗中心的建設力度,開放性實驗室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學生對科研實驗的興趣加大,實現了興趣驅動的目的。在畢業實習階段,組織學生參加食品類各級專業比賽和競賽,48人次獲省級獎勵,9人次獲得國家級二等獎。
3.2為學生就業開拓出一條新路
這種就業導向的研究實習模式,能夠激發各方的潛力和熱情。企業通過實習研究項目不斷考察學生,塑造學生,培養符合自己企業標準的員工。學生以準企業員工的身份直接參與企業的科研實踐,實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均在畢業實習中得到提高,人才培養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強。學校通過畢業實習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緊密聯系起來,不僅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促進畢業實習的順利完成,還能夠為學生就業開拓出一條新路,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近8年來,近500學生以實習項目研究論文作為畢業考核形式,其中95%的學生在論文答辯以前已被省內大型食品加工企業錄用,畢業后很快成為企業科研開發骨干。
3.3促進了食品加工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
建設校企合作聯盟開放性實驗室,把企業的生產過程、生產活動、研發活動和先進技術引入課堂,更新了實踐教學內容。把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作為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室開放工作與專科畢業實習相結合,使學生利用實驗室的方式更加靈活,進而使實驗室資源包括各個專項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等均能得到更好的利用。2005—2012年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專科生畢業實習過程中使用了肉品研究系統設備、乳品研究系統設備、焙烤研究系統設備、食品質構儀、氣-質譜聯用儀等教學科研精密貴重儀器設備,單機使用時數達400h以上。實踐證明,實驗室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充分發揮了實驗室的作用。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