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4 03:22: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意識形態工作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條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必須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原則,堅持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
第二條 學校黨支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學校黨支部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每年至少 2 次專題研究意識形態重點內容和責任制,對重要的意識形態工作要及時過問、親自處理,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要親自抓。
第三條 抓好學校領導干部理論學習,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學校黨支部理論學習中心組必學內容,每年安排學習不少于 2 次。
第四條 每半年向上級黨委專題報告 1 次意識形態工作情況。
第五條 加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強宣傳思想文化部門和領導班子,確保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堅強有力。
第六條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掌握和分析研判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和問題,安排部署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任
務。每年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不少于 2 次,至少形成 1 份分析研判報告提交學校黨支部會研究。
第七條 每年對意識形態工作進行 1 次全面督查,對意識形態的重大問題及時組織專項督查。
第八條 檢查考核每年至少 1 次,納入年度目標綜合考評,與述職相結合,統籌安排部署。
第九條 每年至少聽取 1 次所屬部門、子學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情況匯報,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與各項分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
第十條 學校黨支部班子成員把分管部門意識形態工作情況和個人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一崗雙責”情況納入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和年終個人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對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這一要求,積極探索意識形態建設的創新途徑,使意識形態的功能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與拓展,已成為時代提出的重要課題。
一、全面審視構建和諧社會對意識形態建設的新要求
社會意識形態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任務的提出,必然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對意識形態建設的目標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核心價值目標的確立,但這種價值目標能否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同的理想信念,并成為人們的行動指南,則取決于意識形態功能和作用發揮得如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意識形態工作應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思想保證。
第二,對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容任務提出了新要求。具體來說,一是在指導思想上,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始終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不動搖。同時,不斷推動理論創新,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思想保證。二是在價值取向上,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社會氛圍的形成。應注重激發社會主體的創造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三是在輿論引導上,從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賦予輿論導向與輿論監督以新的時代內容。輿論引導講求喜聞樂見、入心入腦,輿論監督著力化解矛盾、推動工作,努力營造“人心順、士氣高、干勁足”的良好輿論氛圍。
第三,對意識形態建設的方法途徑提出了新要求。好的方法可以充分有效地展現意識形態內容的科學性,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凝聚力。經過長期努力,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人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但也必須看到,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意識形態工作的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因此,應堅持與時俱進,在繼承以往好的經驗與做法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增強親和力與滲透力。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意識形態工作保持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的新機制;緊密結合時展的新特點,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文化需求的新方式;緊密結合現代傳媒的發展趨勢,根據人們接受信息途徑發生的新變化,探索運用高新技術拓展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手段,從而使主流意識形態牢牢掌握思想輿論陣地。
二、科學把握和諧社會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在規律
意識形態工作有其特定的規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著重從三個方面來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在規律。
首先,在為確立社會和諧理念提供理論支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意識形態作為一種觀念體系,是社會意識諸形式中構成上層建筑的重要部分,表現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形式中。意識形態具有階級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意識形態理論體系的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會成員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增強人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從而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社會未來發展的信心。因此,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踐,著眼于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作出新概括,開辟新境界,為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在為協調多元利益關系提供整合機制的過程中不斷拓展。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社會整合功能,它通過對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進行輿論引導,使人們對一些問題形成共識。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不同社會階層和社會成員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意識形態的整合功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導人們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和利益沖突,理性合法地表達自己的利益和愿望,把人們的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繁榮先進文化的正確軌道上來。
第三,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秩序保障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形式與方法的創新,既可以充分凸顯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內涵與目標導向,又可以有效整合和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系,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應積極探索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充滿生機與活力。當前,尤其要充分利用以現代科技為基礎的各種信息傳播平臺,豐富和拓展意識形態工作的載體及領域,進一步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應進一步提高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水平,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把先進性與廣泛性統一起來,把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統一起來,切實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三、構建適應和諧社會要求,使意識形態建設富于創造性
創新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建設,使意識形態工作富于創造性。
1、正確把握意識形態建設的科學性。意識形態不同于其他階級意識形態的一個根本特征,就在于它能夠正確地反映和說明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此,加強和改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規律,繼續推進理論創新。首先,回答和諧社會建設中的時代課題是實現理論創新的首要途徑。對時代課題進行正確的解答和系統的闡述,實質上就是理論創新的過程。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必須深入闡述黨為完成歷史任務所提出的綱領、政策和主張,把思想認識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以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其次,遵循認識規律是實現理論創新的重要步驟。任何新理論的形成,既要以當時社會實踐的新狀況和新趨勢為基礎,又要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汲取前人和同時代人的優秀思想成果。要在批判與繼承、理論與實踐的矛盾運動中形成創造性的理論成果。再次,指導實踐發展是實現理論創新的根本目的。理論創新并不是抽象的純粹的思辨活動,而是基于對社會實踐的概括、服務與指導。只有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2、充分體現意識形態建
一、強化“執政意識”,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局黨組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作為建設“五個民政”的政治方向、全面圍繞“為民執政”的根本任務,牢記“為民”使命,落實好意識形態主體責任,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責任落實落小落細。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意識形態工作大格局。二是健全制度細化規范,實現了民政意識形態工作“五納入”。三是突出問題導向,做好明責、確責、履責、問責,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考評體系。
二、強化“陣地意識”,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管理權
局黨組注重創新載體,創新形式,一是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干部職工學習的重要內容,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不斷強化了民政干部思想陣地的建設力度。二是以開展社會組織孵培育工作為契機,強化民政領域意識形態工作新型組織陣地建設,同時結合民政管理職能,積極作為,建制補漏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組織建設水平。三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民政民生政策,將黨和政府的“為民”理念帶入基層,帶到群眾身邊,帶進群眾心里,充分發揮了民政為民宣傳陣地的建設作用。
2019年以來,自治縣編辦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化責任,立足實際,以“三個強化”扎實抓好意識形態工作。
(一)強化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組織召開全體干部職工會議,認真傳達2019年全市宣傳部長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趙德明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和蘭義彤部長的講話精神。通過學習,使全辦黨員干部深刻認識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提高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二)強化安排部署,確保工作實效。結合工作實際,從多個方面對全辦意識形態工作出安排: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學習。以中心組學習會、黨支部會、干部職工會等方式,扎實推進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學習,著力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二是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找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點,抓好各項機構編制工作的落實,為全市大力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機構編制保障。充分發揮職責作用,扎實抓好全市機構改革關于意識形態方面的任務落實,認真做好新聞出版、電影管理職責的劃轉工作,為全市意識形態工作提供體制機制保障。三是創新黨員干部管理。在繼續深入開展辦機關“學習、服務、效能”三星評比活動的基礎上,創新辦機關創先爭優載體,增強全辦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意識和擔當精神。同時,注重平時的監督管理,對干部職工遵守辦內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的及時教育糾正,把談話提醒做到經常和日常。四是打造良好輿論氛圍。圍繞自治縣、市政府中心任務,創新形式和內容,著力營造昂揚向上、開拓創新的輿論氛圍,引導全辦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網絡文明宣傳活動;加強機構編制門戶網站、宣傳公告欄、走廊墻報以及其他學習平臺的建設管理,讓主旋律更響、正能量更足;撰寫新聞稿件、信息,多渠道宣傳機構改革工作;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認真執行有關宣傳口徑,堅決防止宣傳上的偏差。
今年上半年以來,在市委政府、市委宣傳部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學習宣傳貫徹作為長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找準立足點,發揮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的重要作用,深入抓好思想意識形態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領導責任落實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成立局意識形態領導小組,黨組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帶頭管陣地、把導向、強隊伍,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要問題親自過問、重大事件親自處置。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協助黨組書記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其他班子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股室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范圍內的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對突出問題、重大事件、重要情況、重要民情民意中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作出工作安排。(二)強化理論學習教育,明確意識形態新形勢一是推進學習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年初按照市委宣傳部部署要求,制定《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安排計劃》,堅持每周集中學習1次,將中央、省、市委意識形態工作文件精神作為全局專題學習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強化理論宣講培訓工作,始終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人心,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充分運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市融媒體中心“兩大平臺”。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作為抓思想引領的權威平臺和抓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平臺,組織引領全體黨員干部認真開展線上學習。依托市融媒體中心,密切關注意識形態領域動態變化,牢牢掌握輿情預警、應急處置的主動權主導權,切實提高重大突發事件網上應急防范處置能力,確保網上輿論平穩健康。(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意識形態工作水平。選優配強宣傳思想工作力量,明確分管意識心態工作的領導、專職工作人員,確保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干部隊伍堅強有力。同時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培訓提升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工作能力。進一步提升黨支部書記及黨務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水平與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論好、綜合素質高,具有豐富意識形態工作經驗的干部隊伍。二是強化督查檢查。結合黨風廉政制度督查工作,組織黨務干部進行交流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主,并通過檢查,及時發現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四)整改落實,務求實效按照中央、省委巡視反饋意識形態領域問題和省州委專項督查反饋問題清單,黨組認真研究分析問題成因,舉一反三,結合工作實際,康應急〔2019〕22號《市應急管理局黨組關于省委第九巡視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專項檢查反饋問題情況整改報告》切實將整改工作落到實處。截止目前,反饋問題已全部整改并將繼續抓好落實,力求整改取得實效。
二、存在的不足及下步工作
上半年雖取得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理論學習以干代學,以忙擠學,不能持之以恒,理論聯系實際有差距;二是工作抓得不到位,工作上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工作安排部署多,督辦檢查少,工作力度不夠;三是缺乏深入調研的精神,對一些難點問題解決辦法少,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度。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看齊意識和責任意識,牢牢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工作報告、紀律報告、干部考核;二是強化擔當意識和戰斗意識,加強正面宣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地落實。三是加強短板意識和創新意識,把宣傳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標桿作為參照物,補齊短板,做好創新工作。
引發我更多思考的是王文余教授的專題,談到新時期輔導員在意識形態的使命責任以及其能力的培養。其實幾位老師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新時期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行為等各方面的變化,也談到輔導員因此而面臨的各種挑戰。在4年的輔導員工作中,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這一點,并意識到學生工作在意識形態上是一場隱形的戰爭。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問題將加入意識形態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這是一場智力大戰,是90后乃至目前的95后大學生與國際接軌后的思想觀念的碰撞和選擇,已不再是簡單教育和推心引導而能完勝的高級頭腦風暴。
加強和改進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培育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與和諧觀念,是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事業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高校歷來是各種意識形態的混居地,高校的學生又來自全國各地,牽涉到千家萬戶。因此,高校穩定又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各種意識形態斗爭的沖擊,面對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緊密滲透,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著各種挑戰,一旦控制和處理不好就會直接削弱構建和諧社會的力度。加強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將為構建和諧的高校校園文化提供精神支持和合法性基礎。
大學時期也是青年大學生確立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能否對青年大學生產生有效的影響,我們的主流政治觀念、價值觀念能否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外化為學生的行為,將影響我們國家的興旺發達和社會的長期穩定,影響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加強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對構建和諧社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起到長遠的作用。
作為高校學生工作前沿的輔導員進行意識形態領域教育的優勢明顯,也因此作為最主要的力量。
一、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性質
從高中跨入大學,學生都會有這樣的心理陰影: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不那么密切了,與老師接觸的機會少了,經常見到的就是輔導員老師。其實輔導員老師的身份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高中時的班主任,由于師資力量和管理方面的因素,我們的輔導員老師與其他任課老師相較起來,還是接觸學生最多的老師,還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人們都說,老師是一本厚厚的內涵豐富的書,學生可以從這本書上學到很多東西。
二、高校輔導員進行意識形態領域教育的自身優勢
高校輔導員制度是現行大學普遍采用的一種學生管理制度,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聯系最為密切,對學生影響很大。輔導員除了管理學生和輔助學校的教學活動正常進行之外,還能夠直接和學生接觸、交流,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問題,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集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務功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優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輔導員的視角來研究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更容易發現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容易找到適合各類學生的工作方法,克服政治思想工作僵化和強硬的弊端,以達到潛移默化、循序善誘、“潤物細無聲”的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由此在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在意識形態領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引導作用
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處于形成確立階段,大學時期是教育和引導青年確立正確的“五觀”黃金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教育內容涵蓋了黨的最新理論的學習,形勢政策教育以及各類專門針對特殊事情及節點的專題教育,教育形式包括專題報告講座,理論學習,黨團課,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
(二)組織實施作用
針對大學生進行的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群體分類日益多元化,思想領域呈多樣性的特點,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敏感度較高;另一方面,思想領域具有多樣性,隱蔽性的特點,進行教育工作時更加需要認真組織和開展,由于此項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認真分析大學生群體的特征,進行合理分類并運用不同方式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同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紀律性開展此項教育,成為輔導員在意識形態領域教育中的重要職責。
當然,新形勢下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更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意識形態上的戰爭無休止,我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品德課上老師就說過,帝國主義敵對勢力妄圖和平演變中國,就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我長大了,沒有被演變,這些劊子手就在我們的孩子這一代人身上下手,簡直是卑鄙至極,往往就是有些家庭不信邪,接受敵人的金錢,相信所謂的崇洋,自愿被利用、被欺騙、被逐步趨近死亡……
盡管我們的輔導員老師在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教育中將起到巨大的作用,他們仍面臨著各種巨大的挑戰,如高校擴招后輔導員嚴重短缺、全球化過程中對大學生思想的嚴重沖擊、及網絡資源失控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強烈沖擊等等,盡管這些因素給輔導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只有重視輔導員工作,注重輔導員隊伍的選拔和建設,同時輔導員自己要不斷拓展工作思路,不斷自我完善,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知識和能力,才能夠面對和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新問題,以輔導員老師為中堅力量,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的深度融合受到挑戰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文化形態,呈現出“雙刃劍”特性,有其積極的一面,顯然也存在著不利的一面,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講,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的發展存在著生存土壤的挑戰性影響。而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文化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對接性發展的關鍵時機,網絡文化的無形介入,必然使得對接性工作進展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挑戰,比如,優秀傳統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對接過程面臨曲折性,甚至造成發展方向的偏差。
(二)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背景中的地位受到挑戰
一方面,國內多元化發展再加上呈現出的利益多元化,而這些性質在網絡環境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網民會對主流意識形態一時沒有體現出利益性而選擇冷淡,再加上網絡監督機制的缺失,很容易導致網民為追求自身利益而否定主流意識形態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特性,讓國外敵對勢力利用各種網絡渠道無形滲透到網絡文化當中來,讓我國網民在上網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如若不加制止,任其發展的話,最終會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帶來挑戰。
(三)網絡對人、事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存在著放大效應
網絡本身虛擬,人對著電腦、手機就可以自由表達,這本無可厚非。但平時在現實生活沒有表達渠道而又消極的內容便在網絡中找尋生存的空間,再加上網絡社會是一個陌生社會、監督的力度不到位等等,會出現表達對主流意識形態不利的言論。在網絡中,一旦傳播出去,無形中就放大了不利言論的影響。這也行是一種網絡不道德行為,是網絡文化并不健全導致的。
二、網絡文化中主流意識形態塑造的路徑選擇
網絡文化中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威脅已成為一個基本共識,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從個人角度切實注意網絡中一言一行以維護網絡文化形象,更好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應有之意。除此之外,更應當制定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來加強與捍衛網絡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實質地位,決不能有絲毫懈怠。
(一)深度挖掘網絡平臺優勢,塑造先進性網絡文化
網絡平臺作為一個虛擬平臺,看似摸不到,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網絡平臺作為一個新興平臺,在傳播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方面表現出了其他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體現在:一是網絡文化依托網絡媒介,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凸顯廣度和深度優勢;二是網絡文化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形式和手段優勢;三是網絡文化的平等意識、民主意識豐富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四是網絡媒介不受時空限制、流通量大、開放度高、交互性強的特點增強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滲透性和影響力。網絡平臺優勢,讓我們竭力塑造先進的網絡文化,發揮先進網絡文化的應有之意,讓其引領網絡風尚,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規范網絡道德行為。
(二)探究網絡文化優良品質,更好地服務于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
網絡文化的優良品質是網絡文化所凸顯出來與眾不同的方面,也是其寶貴的方面。隨著網絡影響的深入,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網絡表面現象的層面來看網絡文化,而應當深入挖掘與探析網絡文化的優良品質,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網絡文化除了具備文化的優勢之外,還具備自身獨特的優良品質,體現在:一是網絡文化傳播的速度與被接受的公平性;二是網絡文化的大眾性與平民性;三是網絡文化的延展性與互通性。這些優勢的深度挖掘方能更好發揮其作用。
(三)加強網絡平臺監控,營造良好網絡文化氛圍
網絡環境的陌生性以及虛擬性為不良道德的網絡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提供了新的存在土壤,在網絡環境下完全靠道德的力量,完全靠個人的自覺行為,起不到維護良好網絡文化氛圍的作用。因此,應當加強對網絡的監管。第一,應加強對網站的監管,尤其要加強對社交性網站、新聞類網站等的監管力度;第二,應當逐漸推行網絡實名制;第三,加強對聊天軟件等的監控力度,加強識別功能,攔截不道德言語,避免夸大化,甚至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實施網絡犯罪。
(四)加強網絡文化理論研究,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理論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的進行。意識形態問題既可從理論角度進行內涵塑造,也可從實踐角度將意識形態體現到具體的實踐工作當中。因此,應當加強網絡文化理論研究為主流意識形態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準備。具體路徑體現在:第一,加強網絡文化內涵性研究與建設;第二,加強網絡文化體系的建構與完善;第三,加強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機制研究。
(五)尋求現實環境與網絡虛擬環境的結合點,使得網絡文化更好地對人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