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0:41: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黨員宣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家好!
古人云:四十不惑。不惑之年,依照常理,自當生活安逸閑適,淡看人間風月,而我已邁入不惑之年,今天站在這肅穆的主席臺上,成為一名新黨員,內心既惶恐又欣喜,惶恐的是我是年歲最長的新黨員,難以跟上時代的節奏與腳步,淪為落伍者;欣喜的是我與我的學生一道步入同一神圣的組織,與我敬重的同事們為著共同的追求而書寫新的人生。
我今天能夠勇敢地站在這個講臺上,是因為有著無數思想先進、品質優秀的黨員,用他們的言行影響和激勵著我,將我的心靈從蟄伏之中喚醒,使我努力前驅。
像高三年級的老黨員黃興若老師,每天來往奔忙,汗水布滿他的額頭,也浸濕了他的襯衣,他毫不顧恤,不僅關顧著自己班級的成長,并且熱心指導著其他的班級,將共同進步視為己任;鄧頭蓮老師課堂教學熱情奔放,如同在茫茫黑夜之中高擎一支耀眼的火炬,引領學生步入博大精深的物理學的殿堂,課余對待學生巧妙啟迪,深得學生的喜愛;胡曉鳳老師與學生促膝談心,循循善誘,如春風化雨;蘇武軍老師講解疑難,高屋建瓴,充滿智慧與藝術,還有蔣楚輝老師、張元老師、姜尚老師、朱端順老師、熊艷老師等等。見賢思齊啊,在這些黨員老師身上,我明白了他們內心中洋溢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責任,洋溢著優秀黨員擁有的一種精神品質,它讓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行為在他們身上變成了自然而然的行為表現。
我也非常慶幸我遇到了一位優秀的妻子,她的成長歷程給我以極大的促進。在這十來年時間里,她完成了由一個普通的工程師到上市公司黨委干部的演變。XX年她曾經調研云南和廣西三個月零七天,幾乎踏遍各個縣市,最終囊括兩地的銷售市場;為準備采購招標的資料,三天兩晚不曾休息,最終大獲全勝……我也曾困惑不解,她為何這般拼命努力,現在來看,正是她內心中有著信仰,有著追求,不僅為了自己,更為著集體。她以自己的信念和工作成效促成我工作的進步。
讓我成為新黨員的最大動力應當是這批與我朝夕相處三年的學生們,像這次的新黨員中22班的周子千、袁思依、李奕璦、王凱琳、李雨田等同學。他們思想進步,開朗樂觀,對學習生活永遠充滿熱情與興趣。課堂上聚精會神,運動場上全力奔跑,課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面對學習和工作總會付出十二分的能力并樂此不疲,并以認真與快樂來感染朋友和同學。假以時日,這些學生必將成為國家、民族的棟梁,長沙一中的驕傲;這些都令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歲月,而時代的際遇決定了我和我的學生不同的命運。“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在學識上的提高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而在精神品質上的提升則能夠成就一位優秀的教育者或思想的引導者。我只有不斷地修煉,才能匹配這些優秀的學生。再過二十年,無論是精神品質,還是社會貢獻,這批學生必然遠遠超越我,到那時,白發蒼蒼的我會微笑著,坦然面對他們說,在這段時間里,在精神品質上、在事業上,我始終在努力追求著,努力對國家和民族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因此在高三·22班這次家長會上,我對我的學生提出了挑戰:“雖然同學們畢業了,將來的學識程度、個人成就與地位、創造的財富數量遠遠超越老師我,但我仍然要與同學們競爭,在思想品質的豐贍上、在學識提高的程度上、在財富創造增加的比例上與你們競爭,比拼質量,比拼提高的比例。我希望我這個年已不惑之人的競爭,能夠成為同學們人生中一點小小的襯托,成為你們登上人生之巔一級素樸的臺階!”
純美摯愛:音樂為媒的初戀
范圣琦出生于山東書香之家,論家譜系范仲淹第28代孫。他6歲隨父母家人逃難到日本鬼子鐵蹄下的哈爾濱,投靠在家資殷實的姨姥姥家,他從姨姥姥家唱機的樂曲中得到啟蒙,走進了音樂殿堂。愛音樂的大哥參軍后將一把舊薩克斯管送給他,多年后,竟成就了他杰出的音樂大家夢。11歲時,對音樂有著非凡天賦的范圣琦師從俄國老師學習吹薩克斯管,12歲便開始靠吹薩克斯養家謀生,紅白喜事、舞會活動、俱樂部表演,都要請他這個小小少年樂手捧場獻藝。他渴望去音樂學院學習,想成為演奏家的夢想在多年后得以圓成。
解放后,范圣琦考入北京鐵路文工團。18歲的他愛上了團里的舞蹈演員王家琦。穿著牛仔褲,吹著薩克斯,帥氣的范圣琦在人群里格外搶眼,他勇敢地追求書卷氣的16歲美女王家琦。受王家琦的影響,范圣琦迷上文學,他常常被小說里的人物感動得流淚。
音樂為媒,他們相愛了。金童玉女“雙琦之戀”的婚禮是在大年三十舉行的,團領導做主婚人,洞房就是團里的宿舍,兩張單人床合在一起,添兩把椅子、一包瓜子、一包茶,就是兩人純樸婚禮的全部。蜜月時,晚上演出結束,兩人手拉手,踩著厚厚的雪,咯吱咯吱走三站路回家。有時還像孩子似的打雪仗,一路走來一路歡笑。
說到當年和老伴的“愛情篇”,范先生眼中閃爍著初戀少年的甜蜜之光。幾十年風雨人生,他們非常恩愛,妻子是他的賢內助,就連“老樹皮”這個名字也有她的功勞呢!
前幾年,陳凱歌導演籌備電影《風月》,為表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的場景,找到范圣琦,請他帶的樂隊錄爵士樂。錄完后,陳凱歌非常滿意,要在片頭打上樂隊名字。“就叫‘老樹皮’吧!”妻子脫口而出,理由是,老樹皮歷經滄桑,它象征著頑強的生命力。范圣琦報給陳凱歌,立刻獲得贊揚:老樹皮樹大根深,枝繁葉茂,蒼勁常青啊!說得范先生美顛顛兒,回到家下廚給愛人做他的拿手菜:宮保榨菜,獎勵“賜名創意人”。此后,老樹皮果然走紅,到多個國家演出,名聲遠揚。
風雨同舟幾十年,性格內向的愛人王家琦把范圣琦當成個大孩子,在他身后收拾、張羅,默默為他遞上一茶、一湯,說起這些,范圣琦眼眶濕潤,愛了他一輩子的愛人,在三年前突然辭世。原本說好了一起牽手走到150歲,一起白發白眉樂呵呵看曾孫做上爺爺的,這才沒走過一半兒啊……每逢悶了、開心了,或者年節、紀念日,他就倒上一杯酒,和老伴兒說話兒,給老伴兒吹奏《梁祝》《回家》。
豪情老球迷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資源;公共教育;文化宣傳
[中圖分類號]G26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6-0054-02
黨的十以來,就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強調要“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為新時期的文博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全國各級各類博物館紛紛做出探索與嘗試。下面結合平涼市博物館的工作實踐,談談博物館如何利用好文物資源,真正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一、讓文物“活”起來――探索與實踐
平涼市博物館為了使文物由“死”變活,充分發掘其文化內涵,2015年舉辦的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接待各界觀眾30余萬人次;并創新辦展形式,主動出擊,積極開展“送流動文物展覽下鄉村、到社區、進校園”系列活動25場次,吸引觀眾10萬余人次。同時,充分發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積極接納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各界人士到博物館開展新黨員宣誓儀式、助殘獻愛心活動、黨員主題團隊活動等,因地制宜地對觀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幫助觀眾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培養觀眾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一是基本陳列不斷提升。藏品資源只有通過高質量的展覽,讓觀眾喜聞樂見,才能達到“活起來”的目的。平涼市博物館從全市數萬件文物藏品中精心篩選出近500件精品文物,精心打造推出“文華物寶――平涼歷史文物精品展”和“絲路遺珍――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展”兩大特色展覽作為基本陳列。展線總長度1200米,展品數量496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2件,二級文物118件,三級文物106件。并不斷創新展覽內容和形式,突出陳列展覽的個性和特色,從而使博物館的展示服務工作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二是臨時展覽常辦常新。平涼市博物館館藏文物1萬多件,基本陳列僅展出展品496件,大量珍貴文物和特色藏品塵封庫房,無法與觀眾見面,與觀眾的期望值尚有一定差距。為此,博物館適時推出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臨時展覽,進一步滿足廣大觀眾全方位、多層次的觀展需求。2014年,平涼市博物館結合元旦、春節、五一、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慶活動,先后舉辦了“土與火的藝術――安口窯陶瓷展”、“紀念同志誕辰121周年――張勇紅色收藏展”、“平涼市博物館藏宋代畫像磚展”、“平涼市博物館藏民國紙幣展覽”等臨時展覽。豐富多彩、常辦常新的臨時展覽極大地調動了觀眾走進博物館的濃厚興趣,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
三是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服務活動。受展覽空間的限制,能在館內展示的藏品數量總是有限的。為了實現館藏文物“走出去”,平涼市博物館精心籌劃舉辦了“文華物寶――平涼珍寶文物廣場巡展”系列活動。萃選全市精美文物圖片300余張,出資3萬余元,制作精美移動展牌44面。從2015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先后在社區、部隊、學校、工廠等多地進行巡回展出25場次,把豐富的展覽內容搬到了人們眼前。同時,印制散發各類文物宣傳資料10類20余萬張,現場播放《文物保護法》錄音帶,開展文物法規咨詢和文物鑒定等便民服務活動,向廣大群眾宣傳和普及文物法規和文物知識,培養他們保護文物和愛護文物的意識,吸引更多的觀眾來博物館,使博物館真正成為社會教育的第二課堂。
四是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動。為充分發揮教育基地作用,建立完善的館校合作長效機制,平涼市博物館先后深入城區學校,配合中小學歷史課教育,開展了“文物講堂”進校園、國旗下講話、小手牽大手活動、“青春獻祖國”主題團日活動、博物館一日游、青少年公益夏令營等活動,在幫助中小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歷史,提高孩子們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感知,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五是積極舉辦文物交流展。要進一步提高藏品利用率,僅靠館內文物肯定是無法解決的,必須將提升館藏文物利用率的手段從館內延伸到館外。2014年10月,平涼市博物館聯合華亭縣博物館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文物展覽交流活動。在引進華亭博物館“安口陶瓷展”的同時,平涼市博物館也赴華亭舉辦了民國紙幣展。此次展出的安口窯陶瓷共有90余件,均是上世紀50年代末至改革開放初期的器物。民國的紙幣品種多樣,充分展現了那個時代貨幣的歷史變遷。通過舉辦文物交流展,進一步加強館際之間交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資源互補與共享,帶動博物館辦展水平的整體提升。
六是建立博物館網站。平涼市博物館網站設有平博概覽、展覽大觀、典藏精選、社會教育、新聞動態、服務指南、學術園地、平博商店、友情聯結、聯系方式等10大板塊,博物館通過網絡文物、博物館知識、展覽資訊、歷史文化介紹及網上展覽等,不僅方便了社會公眾,而且也給博物館樹立了很好品牌文化,擴大了博物館文化的輻射范圍,使博物館能夠跨地域、跨時空發揮更大作用。
二、讓文物“活”起來――成效與收獲
平涼市博物館在館藏文物資源開展“活態”展示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受到廣大觀眾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博物館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平涼市博物館在館藏文物資源開展“活態”展示中,通過舉辦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開展送展覽“下鄉村、到社區、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以及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平涼日報、平涼電視臺等媒體對上述活動的跟蹤報道,極大地調動了公眾參觀博物館的熱情,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具體體現為博物館參觀人數倍增,觀眾結構趨于多元化,低收入群體、村鎮居民、農民工、老人和兒童的參觀人數有了很大提高。觀眾普遍反映,看到平涼市博物館的文物,既品味了豐盛的“文化大餐”,又體驗了高雅的休閑生活。讓老百姓切切實實得到實惠。
二是博物館的自身建設進一步增強。平涼市博物館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更新安防消防系統,增設服務項目,添置便民服務設施,開辟觀眾休息場所,加強講解員和安保隊伍建設,博物館參觀環境和服務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管理運行機制得到有效完善。不僅為廣大觀眾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創造了新的條件,也給平涼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機遇。
三、讓“文物活起來”―― 未來與展望
(一)強化精品意識,不斷提高陳列展覽的水平
博物館服務社會和公眾的最主要方式是陳列展覽,而展覽是博物館通過收藏、保護、研究之后形成的重要的精神文化產品。平涼市博物館將依據新館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進一步打造特色鮮明的高品質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新館的陳列展覽將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平涼地方文化,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宣傳、教育服務領域的社會功能。
(二)積極拓展外向型業務,努力延伸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
為了充分發掘館藏文物的內涵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平涼市博物館將堅持“走出館門辦展覽”思路,深入城鎮社區、農村鄉鎮、中小學校和部隊企業舉辦流動展覽,宣傳普及文物法規和文物知識,延伸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吸引更多觀眾了解博物館、走進博物館,使博物館真正成為社會教育的第二課堂。
(三)整合館藏文物資源,加大博物館的社會宣傳
面對觀眾文化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文化市場的日益豐富,博物館將突出自身優勢,加強館際交流,提倡資源共享,有目的地引進國內有影響的展覽。同時,積極推出社會普及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和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實現博物館與觀眾的相互認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積極依靠社會力量,特別是借助博物館之友、會員和志愿者促進博物館發展的成功做法,激勵和培養公眾參與意識,積極探索博物館聯系公眾、服務社會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四)積極籌建數字博物館,為博物館發展構筑網絡平臺
博物館的數字化是博物館社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博物館是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的博物館。這一技術提供了藏品的多角度、近距離3D賞析,豐富了藏品相關歷史、藝術、文化及故事的語音解說、動畫展示、視頻延展等信息推送。數字博物館能模擬人們的觀展體驗,強調觀眾是展覽的核心,為他們營造出更富想像力與互動性的空間。
(五)積極開發文創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
文創產品能讓文物“活”起來,也能把文化遺存與當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對接起來。因此,要充分利用特色館藏,挖掘文物價值,凝練展示元素,從傳統中創造出新價值,設計有新意的文物衍生產品。一件好的文物創意衍生品,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思想的延伸,更是承載著文化理念的符號,能幫助博物館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當中。“把博物館帶回家”的方式,也會讓游客更加體會到文化的內涵。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文物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民族智慧和藝術的文化載體。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文物的合理利用,讓“文物活化歷史”講好平涼故事,是平涼市博物館今后工作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孫鵬飛.淺議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職能[J].博物館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