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6 04:23: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衛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院感管理方法(1)結合院感安全生產的要求,不斷細化院感質量管理措施,減少職業暴露。根據醫院“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醫院感染的質量控制與考評制度,細化醫院感染質量綜合目標考核標準,根據綜合目標進行督查反饋,全面檢查和梳理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認真排查安全隱患,為保證院感安全,切實抓好院感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管理,特別是手術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胃鏡室、檢驗科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減少職業暴露。同時,制定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防治院內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規進行督查和指導,防止院感在院內暴發。(2)根據傳染病的管理要求,不斷加強傳染病的院感防控。不斷加強傳染病的院感防控,在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流行期間,進一步加強預檢分診臺、兒科門診、內科門診、發熱門(急)診等重點場所的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醫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醫院感染防控力度,規范工作程序,特別是對全院醫務人員以及工勤人員,加強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護知識的培訓,嚴格落實了院感防控和個人防護措施,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3)不斷加強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及手衛生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規范全院各項消毒滅菌工作,預防院內感染,要不斷加強院感采樣監測,對全院各科室進行了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同時加強對手術室、胃鏡室、口腔科、供應室、婦產科等高危區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及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此外,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醫技科室、門診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強度進行了監測,發現不合格及時更換。(4)不斷優化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對抗生素使用的管理。為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管理,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分線管理制度,各臨床科室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落實措施。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積極參與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加強抗菌藥物應用的督查。(6)加強醫療廢物管理,規范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各類人員職責,落實責任制,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并常規督察,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并對工勤人員進行培訓,使我院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包裝、運送、交接等做到規范管理,嚴防因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發。常規督查及定期抽查,定期從臨床各科室采樣,到藥械科索證,不斷規范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7)不斷加強院感知識培訓及考核,相關結果和其績效掛鉤。制訂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對新上崗人員、進修生、實習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通過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促進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針對全體工作人員定期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參加人員包括全院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重點做好院感基礎知識、工勤人員的職業防護及消毒隔離知識、H7N9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培訓,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定期抽查考核,相關考核結果和其績效掛鉤。
1.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前后對待院感的態度情況比較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后認為由于感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和不重要的人數和實施前相比有顯著差異,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認為重要的人數在實施管理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前后院感得分情況比較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管理與監測、消毒滅菌、抗菌藥物使用、醫療廢物管理、隔離技術、手衛生、傳染病院感防控、無菌物品管理和職業防護等方面的得分和實施前相比有顯著差異,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迄今為止,全國各地關于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績效考核制度盡管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制度目標設計、運行等環節存在以下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1)績效考核目的不明確,許多地方的績效考核是為了規范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行為,而不是通過績效考核激勵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為社區居民服務;(2)考核重點不突出,考核指標大多放在社區衛生人員方面,本該重點關注的社區居民反應性指標缺乏;(3)考核指標體系不合理,指標本身不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4)指標的定義不夠具體、獨立、全面和易懂,極易造成理解錯誤和無法得到相關指標值;(5)考核主體單一,主要是由衛生行政部門單獨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進行績效評價,而與社區衛生服務密切相關的利益團體或關心評價結果的組織或個人,如社區居民、非政府組織等未納入評價主體中;(6)考核的實施不規范,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定了相對完整的個人績效考核指標,也從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大功能方面進行設計考核的指標,但是由誰來實施考核和如何實施考核,卻沒有詳細的說明和明確的規定,難以保證考核結果的有效性。凡此種種,嚴重制約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發展,挫傷了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積極性。
2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的原則與方法
2.1指導原則
根據現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員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及《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辦法》的指導原則:(1)按工作數量定酬,按居民滿意度定酬,兼顧崗位工資原則;(2)按勞分配,促進效率優先的原則;(3)標準時間設計參照標準時間設計參照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強度、工作技術難度為基數。
2.3績效考核方法
績效考核以效益工資為主、崗位工資為輔,在分配中突出績效??冃Э己朔譃榛踞t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大塊計算有效工作點數,重點為公共衛生服務的有效工作點數的考核。
工作數量以分鐘為單位,按照中心實際開展的工作及所消耗的時間計算點數。根據國家法定工作日251天,8小時/天,共120480分鐘每月10040分鐘。在根據點數計算點值就是可分配總收入除以社區服務人員工作總時間及總點數。工作質量、滿意度和信任度采用百分制進行考核,折算成點數。在群眾滿意度與社區居民信任度等方面再權重分配為:他評80%,自評20%后綜合計點。得出有效工作點數后根據點值算出績效工資??冃Э己说暮饬繂挝皇怯行Чぷ鼽c數,有效工作點數是有效工作時間的有效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評定,即在一定時間內對各類工作人員均設定有效工作時間、工作量,并進行工作效率評定。工作人員下社區所做的每一項服務,都必須填寫衛生服務人員社區衛生服務記錄單:其次,在衛生服務人員中進行抽查;再次,在被服務對象進行抽查,以證實服務人員下社區服務的實際情況和效果。
3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
3.1績效考評項目和內容:
績效考核考為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大塊?;踞t療服務主要包括:(1)普通門診服務人次數;(2)常規檢查(三大常規)人次;(3)特殊檢查(心電、B超等)人次;(4)清創縫合服務人次數(含小、中、大);(5)住院服務床日數(包括殘疾人康復)(6)病危病人服務人次數(7)健康體檢人次數。以上再結合工作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績效考核。
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1)社區診斷,主要是調查并掌握轄區居民總體健康狀況、主要健康問題及影響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并制定社區健康促進計劃等;(2)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及普及衛生保健常識等;(3)防疫工作,包括傳染病防治、免疫規劃及艾滋病的防治等;(4)慢病管理,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的防控等;(5)保健服務,包括老年人、婦女及兒童的保健服務等;(6)精神病管理,包括定期隨訪登記、精神檢查及心理咨詢等;(7)殘疾康復,包括進行康復治療、指導、定期上門進行康復指導及健康教育等。以上再結合工作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績效考核。
3.2個人績效工資計算過程及方法
3.2.1基本醫療類服務的績效考核有效工作點數計算過程
3.2.2公共衛生服務類的績效考核有效工作點數計算過程
3.2.3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和信任度點數計算
基本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兩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各50點,進行百分制進行考核,折算成點數,按照權重分配為:他評80%,自評20%后綜合計點。他評資料獲取辦法:調查問卷、電話咨詢等。標準值為90%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扣1點,扣完為止。
3.2.4個人績效工資的計算方法
基本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兩者的績效考核有效工作點數為工作數量、工作質量、滿意度、信任度四個指標的有效工作點數之和。個人績效工資的計算公式:個人收入=崗位工資+個人績效工資個人績效工資=個人有效工作點數×點值點值=可分配總資金工作有效總時間相關說明:
(1)工作數量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1個月)向基本醫療或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方提供的優質、無差別的服務量。
(2)工作質量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出發,能夠滿足患者規定和潛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是指服務工作能夠滿足被服務者需求的程度。
(3)滿意度指居民(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醫務人員提供的衛生產品、服務、形象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4)信任度指居民(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醫務人員提供衛生產品、服務后對其的信任和依賴程度。
4強化社區衛生績效考核的措施分析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明確自和定位,把工作重心從“監督”過度到“真管”上。由于社區衛生長期經費不足的困境,所以代表政府核者往往對社區懷著“于心不忍”的想法,因而考核工作并不有效,考核流于形式。作為管理者政主管部門,在補償過程中應照相關要求,根據績效結果給不能因為社區經費短缺而持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投的良性循環,保障衛生服務的源的合理利用。對社務機構客觀公正地開展了考核各按照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補雖然在短期內,部分社區衛生由于經費減少,發展受到一些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客觀公正核有利于充分調動社區衛生服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進社務機構健康、穩定發展。首先,政府考核工作,確保民眾就醫方便、實惠,不但會提高政府的威信,有助于政府職能的轉換,也有利于社區衛生的持續發展。其次,績效考核應將長、短期考核相結合。目前的績效考核大多局限于當年的工作量,容易導致為應付考核忽略工作質量,特別是忽略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和落實程度。公共衛生服務可能若干年后才見到成效,這給績效考核帶來了難度。對此,應該在績效考核體系中將短期服務量的指標與長期健康結果的指標相結合,不但要考核群眾是否得到了符合質量規范的服務,也要考核群眾得到服務后其健康狀況是否有所改進。通過階段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指標體系的構建,使社區的公共衛生服務真正落到實處。近幾年來,醫院績效管理得到了廣大衛生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各種績效考核工具被廣泛地應用于醫院績效管理當中。然而,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核評估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建設起步較晚,尤其是內部的規范化管理還不盡完善,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缺少職業化的管理人才,三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以服務為導向的醫療機構,許多指標難以準確量化,操作和執行起來都比較困難,對考核者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如何進行科學、嚴謹而又易于操作的績效考核成為擺在社區衛生管案例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服務、社區衛生信息管理、疾病預防、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婦女保健、兒童服務、康復服務等多個方面。這些服務與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乃至操作程序都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在社區診療的35歲以上病人,要求必須監測血壓,這對于發現疾病隱患是有益的,如果做不到就可能導致嚴重的醫療缺陷。
所以,在績效考核中,對社區醫生門診病歷或門診日志必須進行嚴格檢查,發現血壓漏測者就要給予扣分或處罰。在健康檔案管理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求5歲以下兒童、孕產婦、60歲以上老人、6種慢性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慢阻肺)、殘疾人、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檔案建檔率不低于5O%,如果下降就會給予扣分,上升則會給予加分。在婦幼保健方面,要求產后訪視合格率不低于95%,下降同樣會扣分。通過實例可以看出,要想做好績效考核評估,需要把握好幾個環節:一是要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目標列出來,做什么事情,達到什么程度都要有詳細的描述;二是要根據實際確定具體的指標,比如有的社區老年人多,居住相對穩定,有的社區則出租屋比較多,人員流動性大,針對不同的情況,健康檔案的建檔率指標要有所區別;三是考核方法要具體,不能含糊不清,少用“宣傳達到預期效果”、“醫生服務得到社區群眾認可”之類的詞匯,盡量細化到“發放宣傳資料多少份”、“社區群眾對醫生的投訴率小于百分之多少”等;四是考核的形式要明確,比如是檢查資料、發放問卷,還是走訪群眾,都要有具體的規定,以便于考核者操作和執行。
一、需明確的幾點政策
(一)申報條件:按照《關于衛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京人發 [2002]101號)執行。
(二)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的要求,按照《關于貫徹人事部<關于完善做好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京人發[2013]31號)執行。
(三)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關于職稱評聘程序調整有關政策的通知》(京人發[2003]37號)以及《關于北京市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有關規定的通知》(京人發[2000]111號)執行。
(四)關于對2013年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的要求,按照《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京衛人字[2003]37號)和《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京衛人字[2004]38號)精神,要求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1年(即晉升副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40周或200個工作日,晉升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36周或180個工作日)或到83個邊遠山區半山區鄉鎮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8個月。
按照《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京衛醫字[2013]45號)要求,各支援醫院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每年必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務。對無故拒絕到社區服務或沒有按時完成規定的每年下社區服務15天任務的人員,不能晉升職稱。對積極下社區并按要求圓滿完成任務并受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居民好評的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稱。
城市醫生到農村基層服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對于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核實,將嚴肅處理,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并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五)關于對申報全科醫學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12]6號)執行。
(六)關于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12]9號)執行。
(七)關于對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的要求,根據2005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首都所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都要學習掌握重點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每人每年學習不得少于20個學時,在今年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答辯中,各專業答辯組將繼續考核申報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并作為職稱晉升和職務聘任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需說明的幾個問題
(一)關于對申報人員公示的要求,各單位須對申報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情況(如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的周數、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醫德醫風、論文、到農村或社區基層服務的時間和地點、繼續教育情況等)進行公示,時間一周。公示后由本單位推薦委員會進行推薦。在公示期間群眾舉報申報人有弄虛作假的,由單位推薦委員會責成有關部門或人員進行核查,一經核實,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
(二)關于對論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衛生部的有關規定,晉升副主任醫師,應在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專業期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晉升主任醫師,應在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各單位推薦委員會負責對申報人提交論文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核。
(三)關于破格的要求:申報中醫、預防醫學、藥學、護理、醫學技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未達到《衛生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定的申報條件,但業績突出的人員,經所在單位推薦委員會同意后,報市衛生局核準,可以破格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破格標準參照臨床醫學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執行。
(四)關于網上申報問題:為了使報名工作更加方便、準確、快捷,北京市申報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繼續實行計算機網絡申報與離線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申報人可登陸北京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網站進行網上申報或下載離線錄入版(網上填報的內容必須準確、詳盡,并與報送的紙質材料一致),各單位人事部門認真審核申報人資料后,按規定時間報送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
三、答辯評審時間
擬定于10月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四、報送材料時間
區縣衛生局、市屬局(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月20日—月21日
直屬單位:月22日—月24日
五、報送的材料
(一)單位需報送的材料:
1、區縣衛生局提交區、縣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市屬局(總公司)提交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評聘分開工作試點單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屬單位提交委托代評函。
2、申報人員的公示情況。
3、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務的書面證明(須注明時間、地點以及工作內容,并加蓋支援醫院、接受支援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所在區縣衛生局的公章)。
(二)個人需報送的材料:
1、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申報表(申報表中評審委員會意見不再填寫)一份。
2、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報送《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高級技術資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工作業績群眾評議匯總表》各一份(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統一印制)
西醫臨床醫學以外的專業報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3、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執業醫師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4、城市醫生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城市醫生到農村服務鑒定表”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5、答辯論文或代表作(必須為第一作者) 一式二份
6、按文件規定,需提交的其他論文或材料 一式一份
7、外語成績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 一份
8、計算機考試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護理專業除外)一份
9、破格審批表一份
10、學歷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1、現專業技術職務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2、《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培訓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六、報送地點
論文摘要:姜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鄞州區慢病社區綜合防治(Ⅲ級)試點單位,在區疾控中心的指導下,通過制訂總體規劃,搭建工作平臺,爭取政府支持,鼓勵社區參與;開展社區診斷,多種渠道發現慢病患者,采取多種健康教育,促進了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管理取得初步成效。慢性病報告率達到85以上,建檔率為l00,隨訪管理率達到80%o以上,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關系到民眾身體健康,是社會安定的民心工程。姜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鄞州區慢病社區綜合防治(Ⅲ級)試點單位,在區疾控中心指導下開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慢病報告率達85以上,建檔率l00%,隨訪管理率達80以上,健康教育覆蓋率達90以上.現介紹如下。
1制訂規劃,明確目標,爭取政府支持
為科學、規范地指導慢病綜合防治工作,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姜山鎮慢病社區綜合防治規劃方案》及年度實施計劃。通過對患者的早期發現、隨訪管理和規范化治療,控制其病情,預防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命質量;對高危人群進行干預和篩選;對普通人群實施以健康促進為主的干預,降低人群中慢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降低慢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達到慢病社區綜合防治的總體目標。
我們在做好規劃和資金預算后向鎮政府進行專題匯報,資金投入和部門協調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搭建工作平臺。健全管理組織
2.1建立管理隊伍我們成立了“慢病社區綜合防治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管理隊伍。
2.2建立3級管理構架結合工作實際,我們將慢病綜合防治工作融入到社區衛生服務的“六位一體”服務模式中,建立起3級管理架構:
2.2.1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利用已建成的、運行比較成熟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資源,即各村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開展4大慢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惡性腫瘤)綜合防治的基礎性工作。半年管理統計,報告率85以上,建檔率100,隨訪管理率8O以上,說明工作行之有效。原因:①通過近幾年的規范化村衛生室改造和室改站工作,硬件條件大為改善,人員素質明顯提高?,F有從業人員都通過了全科培訓和鄉村醫生執業規范化培訓,部分已取得了助理執業醫師資格,有的正在參加大專、本科等成人教育。②鄉村醫生基本上都居住當地,情況熟悉,利于工作的開展。
2.2.2社區責任醫生團隊利用已建立的社區責任醫生團隊,對所管轄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醫生的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和評估,進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同時由社區責任醫生負責,通過社區信息管理軟件將慢病隨訪信息輸入電腦,通過信息化管理。
2.2.3醫院由醫院慢病責任醫生負責管理全鎮的慢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對社區責任醫生和鄉村醫生進行慢病社區綜合防治業務培訓。
3開展本底調查,多渠道發現患者
3.1本底調查通過調查摸底和相關資料的分析,完成了各村基本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包括:地形地貌、人口、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慢病基本情況,通過對主要衛生問題和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確定慢病防治的重點人群、策略措施,評估疾病經濟負擔和防治影響因素等。
3.2多種渠道發現患者
3.2.1通過農保體檢發現這是發現患者的主渠道。高血壓、冠心病和惡性腫瘤基本上可在此渠道發現。不足之處是農保體檢項目沒有血糖檢測,導致糖尿病檢出率較低,基本上是靠醫生詢問獲得信息。建議適當改進農保體檢項目。
3.2.2通過門診就診發現要求門診醫生對35周歲以上首診病人免費測量血壓,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議測空腹或餐后2h血糖。
3.2.3患者自我申報通過患者自我申報要求管理(主要針對外院檢出的慢病患者)。
【關鍵詞】社區首診制;轉診;社區衛生中心
作者簡介:劉海蘭1,尹愛如2,何勝紅3,曾理斌1*
社區首診制(thesystemofthefirsttreatmentinthecommunity)又稱社區“守門人”制度,是指居民患病需要就醫時需先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全科醫生診療的一種制度。社區首診制起源于國外,2006年6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促進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勞社部發〔2006〕23號),指出“促進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對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提高醫療保險基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并提出“在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探索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和開展社區首診制度試點”。自此,我國部分省市開始進入社區首診制試行階段。截至目前,我國的社區首診制運行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和藥品種類不足、衛生服務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存在。東莞市自2008年開始實施社區門診首診制,本文分析了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的運行現狀,總結其取得的成效和運行過程中的尚存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以期為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1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介紹
1.1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的發展歷程東莞市自1998年開始參照“院辦院管”模式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即以醫院為法人機構舉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管理,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向社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但因多種原因,發展效果并不理想[1]。2007年,為響應國家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關于促進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勞社部發〔2006〕23號),東莞市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將“院辦院管”模式改為“政府辦管”模式[2]。即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獨立法人,由政府辦、管,屬政府組建的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承擔著社區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08年5月,東莞市社會保障局《關于建立東莞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通知》(東府〔2008〕51號)和《關于建立東莞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東社保〔2008〕33號),根據通知,自2008-07-01起,東莞市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住院統籌制度開始實施,同年10月,社區門診首診制、門診統籌及雙向轉診制度正式實施。為配合社區門診首診制的實施,全市建立了32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截至2016年底,東莞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99個,其他門診部、村衛生室等1970個[3]。
1.2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的具體方法根據東莞市社會保障局的《關于建立東莞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2008年10月,東莞市建立了門診統籌制度和社區門診首診制。所有參保人(職工、城鄉居民、大中專學生及中小學生、靈活就業人員等)按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建立門診統籌基金,其中1%的門診統籌基金包含了政府的財政補貼部分(職工、靈活就業人員財政補貼0.2%,城鄉居民、學生財政補貼0.5%)。參保人在指定的門診就醫點發生的門診基本醫療費,由統籌基金按一定比例支付,參保人在指定門診就醫點就醫,需要轉診的,應按照逐級轉診原則,先轉往本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再轉診的,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到鎮(街)定點醫院門診部、市屬定點??漆t院門診部或市內定點三級醫院門診部,通過逐級轉診就醫的,統籌基金可以支付一定的門診基本醫療費,醫院級別越高,統籌基金支付的比例越少。自行到指定門診就醫點以外的醫療機構就醫,或不按規定轉診就醫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東莞市社會保障局通過對不同就醫行為采取不同的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比例,合理地引導患者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這種“半強制性”的社區門診首診制實施9年余,開展成效較理想。
2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實施后取得的成效
2.1社區門診結算人次逐年遞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問題“看病難”問題是我國居民就醫面臨的大問題,居民患病時傾向于選擇到大醫院就診,在增加了自身就醫難度的同時,也降低了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經過多年的運行實踐,社區門診結算(含轉診)人次逐年上升。根據東莞市社會保障局提供的資料,2009年東莞市社區門診結算(含轉診)374萬人次,2010—2013年分別為813、1007、1113、1251萬人次。根據東莞市社會保障局公布的統計信息,2014—2016的社區門診結算(含轉診)量分別為1819、1865、1963萬人次[4-6]。2009—2016年,東莞市社區門診結算量增長了424.87%,年均增長60.70%,有效緩解了居民“看病難”問題(見圖1)。
pagenumber_ebook=105,pagenumber_book=2366
圖12009—2016年東莞市社區門診結算量
Figure1Meanannualworkloadofcommunity-basedoutpatientclinicsinDongguanfrom2009to2016
2.2“政府辦管”模式及“門診統籌”制度,有效緩解了“看病貴”問題東莞市通過開展社區門診首診制,從以下2個方面有效地緩解了居民“看病貴”問題:(1)“政府辦管”不同于“院辦院管”模式,其由財政全額撥款,不僅收入和支出分開,衛生服務人員的收入與醫療業務也分開,較好地切斷了衛生服務人員的趨利性,有效地降低了誘導需求,控制了醫療費用的上漲。(2)東莞市自2008年實施“門診統籌”制度,參保人在社區門診就醫,費用也可以由統籌基金報銷70%。這與我國大部分地區不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城鄉居民還只是建立了住院統籌基金,參保人在門診就醫需要全額自費。據統計,2016年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次均統籌支付金額為56元[6],再按照報銷70%的規定,假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藥品和診療項目均可納入報銷范圍,可算出次均門診費用為80元。另據數據顯示,東莞市??漆t院和綜合醫院2016年的平均每診療人次醫療費用為174.4元[7],2016年1—10月我國二級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為189.5元、三級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為291.3元[8],相比之下,東莞市次均社區門診費用僅為東莞市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平均費用的45.87%,為全國二級醫院的42.21%和三級醫院的27.46%。由此可見,東莞市“門診統籌”制在社區門診中發揮了重要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醫負擔,參保人受益頗多。據不完全統計,東莞市實施社區門診首診制后,每年節省醫療費用超過10億元,極大緩解了居民的“看病貴”問題[2]。
2.3將慢性病納入社區門診首診管理,有利于疾病的預防保健管理為落實國家“慢性病進社區”政策,2012年東莞市將一類特定門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16種常見病納入社區門診首診管理,目前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據統計,在全市300多萬份電子檔案中,發現高血壓患者30737人,已納入管理26319人,管理率達85.63%;發現糖尿病患者9622人,已納入管理8984人,管理率達93.37%;65歲以上共有老年人179028人登記管理,其中76266人開展健康體檢[9]。通過這種慢性病管理服務,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對一”的跟蹤服務;同時對65歲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不僅節約了醫療資源,也提高了治療效率。
2.4“半強制性”的社區門診首診制,兼顧了公平和效率2016年,東莞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共計574.57萬人,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2034.60萬人次,其中社區門診結算(含轉診)1963.31萬人次,次均統籌支付金額56元[6],通過這種“門診統籌”的方式,照顧了較低收入居民的醫療需求,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另外,東莞市的社區門診首診制僅為“半強制性”的,患者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或經轉診后才能報銷,也可以直接到高級別的醫院就診,但不予報銷,這為部分病情緊急患者和較高收入居民的就醫提供了便利。同時,東莞市的住院服務可以自由選擇,不需經過社區首診或轉診,但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起付線和報銷比例有所差別,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療機構的運行效率。綜上所述,東莞市“半強制性”的社區門診首診制,既兼顧了公平,又提升了效率。
3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實施過程中的尚存問題
3.1各鎮(街)經濟水平不一,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硬件設施配置差異大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取的是“政府辦管”“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由鎮(街)負責管理和建設,所有收入上繳鎮(街),費用支出由鎮(街)供給,市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2]。目前,東莞市鎮(街)共計32個(4個街道、28個鎮),由于各鎮(街)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不同鎮街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站硬件設施配置差異較大,經濟較富裕鎮(街)(如長安鎮)擁有較為完善和先進的醫療設備,檢驗、放射(DR機)、彩超、心電圖等設備齊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居民前來就醫。既往研究結果顯示,長安鎮2012—2014年的就診率高于全市水平,轉診率每年為11%左右,低于全市22%左右的平均轉診率,轉診率約為全市的1/2[10]。但在部分經濟較落后的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相對簡單,影響了居民就醫。
3.2部門鎮(街)逐級轉診手續繁瑣,延緩轉院時間目前,東莞市部分鎮(街)已經采用了信息化轉診,但部分鎮(街)仍需要逐級就醫和轉診。社區衛生服務站不能提供診療服務,居民就醫需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問題得不到解決才能向上一級醫院轉診,以此類推,可能需要經過幾重診斷和治療才能轉入市人民醫院[11]。繁瑣的轉診手續可能會延誤患者治療,也會降低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滿意度。
3.3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缺乏信任,導致轉診率增加本研究組對東莞市200位常住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居民不愿意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原因中,排在首位的是“醫護人員診療技術不足”(待發表)。由于我國的醫療資源配置呈“倒金字塔”結構,優質的診療設備和高水平的專家多集中在三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的醫生相對缺乏經驗;加之我國居民的原有就醫習慣和就醫觀念誤區,患者如就醫多首選三級醫院,對基層醫生的專業水平缺乏信心。部分患者到社區首診的實際目的是開“轉診單”,然后直接到上級醫院就醫,如全科醫生不予以轉診則表示不理解。根據東莞市社會保障局提供的資料,2009—2015年東莞市的轉診率,除2010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這與引導患者合理分流的初衷相背(見圖2)。
pagenumber_ebook=106,pagenumber_book=2367
圖22009—2015年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患者的轉診率
Figure2Meanannualreferralrateincommunity-basedoutpatientclinicsinDongguanfrom2009to2015
3.4薪酬待遇問題,影響了人員招聘和穩定性在“政府辦管”模式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政府部門組建的事業單位,而編制內、外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存在一定差距。據報道,2014年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約有工作人員5604人,其中編制內員工104人(2%),平均年薪不低于9.33萬元,編制外員工的平均年薪僅為5.6萬元[12]?;鶎俞t療衛生機構在招聘時,多為編制外崗位招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招人難”,如部分鎮(街)雖全年對外招聘全科醫生,但招聘成效較低。另一方面,薪酬待遇的問題也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才隊伍穩定性。
4東莞市社區門診首診制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4.1由市政府把關,統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標準由于東莞市居民是根據居住地或工作地來選擇社區門診首診點,為保證醫療服務利用的公平性,必須解決各鎮(街)設備配置不均衡問題。建議措施包括:(1)由市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標準,由鎮(街)政府按照標準要求建設,然后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統一驗收,建設達標方可投入使用。(2)針對部分經濟水平較低的鎮(街),市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4.2規范社區門診轉診標準,并實行信息化轉診針對轉診手續繁瑣的問題,給出建議如下:(1)管理機構需規范轉診行為,在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按照病種和病情等制定規范的轉診目錄,醫生需嚴格按照目錄轉診。(2)目前部分鎮(街)仍采用“一診一轉診”的方式,來回轉診可能會延緩患者治療時間,甚至影響病情。因此,建議打通鎮(街)和市級醫療機構間的轉診信息平臺,促使紙質轉診轉變為網絡信息化轉診。
4.3引導居民轉變就醫觀念,實時監測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率(1)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作用的宣傳,包括基本醫療保險使用和報銷的宣傳,以引導居民轉變就醫觀念。各鎮(街)也應加強對本鎮(街)衛生服務中心的報道宣傳,可以通過聘請三級醫院專家到社區坐診、定期召開健康知識講座等形式,引導居民轉變就醫觀念。(2)建議相關部門密切關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轉診率變化情況,加強對轉診率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監管力度,查找轉診率高的原因,并加以管理,規范轉診行為。針對部分轉診率偏高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采取通報批評、勒令整改的方式進行管理;對于轉診率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將其成功經驗分享到其他地區,以促進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共同進步。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人才;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1―0096―02
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與城鄉居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一起被列為“十一五”期間衛生事業改革的總體目標。自1997年至今,全國98%的地級以上城市、93%的市轄區和一半以上的縣級市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將近2.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框架已經形成。然而,在探索中成長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由于體制的變革造成大量社區衛生服務人才的空缺,目前仍然難以滿足社區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公共衛生服務的目標和任務難以兌現。無論是國家還是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知度都已大幅度提高,卻沒有帶來社會對社區醫生的普遍接受。據外地一些城市開展的相關調查,表明有相當大部分的居民不愿去社區醫院看病,而曾去社區醫院就診的人群絕大多數是為了打針與拿藥。在諸多原因中對社區醫生的醫術不放心均排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見,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一大瓶頸。本文正是想結合管理學里面的激勵理論來研究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發展的措施。
1激勵理論概述
激勵理論是國際上最受重視的管理理論之一。早期的激勵理論研究是對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為基礎、或根據什么才能激發調動起工作積極性的問題,包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等。最具代表性的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就提出人類的需要是有等級層次的,從最低級的需要逐級向最高級的需要發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并且提出當某一級的需要獲得滿足以后,這種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勵作用。
當代激勵理論主要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論、海德的歸因理論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和挫折理論等等。期望理論認為,動機激勵水平取決于人們認為在多大程度上人們可以期望達到預計的結果,以及人們判斷自己的努力對于個人需要的滿足是否有意義。歸因理論側重于研究人的行為受到激勵是“因為什么”的問題。公平理論側重于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職工生產積極性的影響。強化理論主要研究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報酬或懲罰),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這種行為在今后是否會重復發生。挫折理論是關于個人的目標行為受到阻礙后,如何解決問題并調動積極性的激勵理論。這些理論其實相互之間并不矛盾,有許多是可以互相補充的。
激勵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加強和維持人的行為,使之能夠有利于組織目標的實施。管理者要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就必須及時掌握下屬的需要和動機,充分將激勵理論應用于管理實際中,根據下屬不同的內心需求,采取相應激勵措施,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針對性地給予適當激勵,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2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
(1)全科醫生數量不足,業務資質偏低。搞好社區醫院,有高素質的全科醫生是關鍵,而我國沒有全科醫生的人才儲備,且全科醫生的培養周期較長。歐美很多國家都是醫科大學畢業以后還要有三到四年的??漆t師培訓,以后才能當社區醫生。據衛生部的統計信息,我國5億城市人口需要16萬多名全科醫生,但目前我國只有全科醫生不足4000人,只能滿足2.5%的城市人口衛生服務需求,很多中小城市中幾乎沒有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全科醫生。不僅如此,傳統的衛生服務體制中,人才資源配置呈倒三角狀態,醫院越大,人才越多,人員素質越高。而基層衛生機構中的衛生技術人員從數量、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與大醫院相比差距都很大。人才匱乏,使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難以承擔社區首診重任。此外,社區服務機構醫護人員多數由街道醫院分流而來,年齡偏大,業務能力差。因此,患者不信任,病人少,進而導致醫生接觸病例少,進修機會極少,因此醫療水平難以得到提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2)全科醫生、護士以及服務人員、技術人員的培養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培訓覆蓋面小。在全科醫院的培養上,我們國家并不是走在前面的,而且社區醫院患者少,醫生見到的病例不多,積累經驗相對較難?,F在國內80%的社區醫生都是本科以下學歷,有些醫生只有中專學歷,如果送到三級醫院培訓,要想幾個月內就讓他們成為全科醫生是不可能的。據全國社區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至少有60%~70%的社區醫師尚未接受過培訓,這將嚴重影響社區全科醫生綜合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社區衛生服務在群眾心目中的資質公信力和形象。
(3)社區醫師的服務模式問題尚未解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開展健康教育、計劃免疫、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殘疾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多數社區衛生服務站仍以傳統的“坐堂行醫”服務模式為主,深入到社區家庭開展服務的比例較低。社區醫生服務理念比較被動,服務模式缺少與居民的零距離互動,社區衛生“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發揮得不均衡。
(4)社區衛生醫療服務機構工作任務繁重,待遇保障不穩定,難留住和吸引全科醫生和技術人才。與大醫院相對單純的工作不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承擔著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除了負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外,還要定期開展社區健康教育、老年保健入戶指導、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等等。由于社區衛生機構人員負擔較重,并且這個平臺提供的工資待遇比大醫院和綜合性醫院有明顯差距,工作環境差、進修機會和臨床實踐機會又少,所以大醫院的中高級醫護人員不愿下來。此外,在職稱評定上還要執行與大醫院相同的標準,社區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接觸前沿醫學的機會較少,對大部分社區醫生而言,國家級論文、重點科研項目等職稱評定標準,無疑是“遙不可及”,因而造成大學畢業生不愿來、來了留不住的現象產生。
3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建設的措施
3.1薪酬激勵
醫生是高腦力勞動,同時醫療本身又是高風險的行業,醫患糾紛日益增多,醫生職業風險很大,如果全科醫生待遇不高,地位不高,又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愿意成為全科醫生的人當然就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職工的待遇和福利,滿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梢钥紤]在“收支兩條線”的框架下,提升社區醫生的工資水平,最好高于社會平均水平,以吸引足夠多的人才成為社區醫生。
3.2個人發展激勵
加強現有社區醫生的培訓,強化全科知識訓練,增強社區醫生服務群眾的水平和能力。在目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基礎上,要加大在職社區衛生醫生的培訓力度,以進修、深造等“送出去”的方式,選派社區全科醫師骨干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臨床進修。同時還可以采取政府出資,招募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療機構退休醫生到社區坐診,由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通過老醫生“傳、幫、帶”,提高社區醫生的技術水平和綜合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也可采取定向委托培養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培養社區所需要的人才,大力開展具有全科醫學特點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繼續教育活動。
3.3榜樣激勵
先進典型人物是一個單位精神的集中體現者,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梢园l掘各個層次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如熱心為病人服務、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普通醫護人員,為臨床服務盡心盡職的醫護人員,熱情為醫療第一線辛勤勞動的后勤保障人員等。這些榜樣就在現實生活中,既有感人之處,又不是高不可攀,可比、可學、可趕。同時年年開展年終評先進活動,通過層層推薦,群眾評議,把全單位公認的先進典型評出來,使單位精神在互相學習中深化,在互相競爭中升華。
3.4獎罰激勵
依據強化理論,獎勵(正強化)和懲罰(負強化)都有激勵作用。獎勵,是對員工積極工作的肯定,有利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強化人的角色意識;懲罰,使當事人吸取教訓,又使周圍的人們受到教育,引以為戒。但懲罰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損害人的自尊心,所以應該多采用獎勵手段,而慎用懲罰手段。當某個社區服務人員在年度工作中因服務態度良好,醫療業務技術精湛而多次得到病人的表揚時,應對這些先進人物實施一定的獎勵,獎勵的方式應與過去有所改變。與傳統的獎勵方式(榮譽證書、實物和上光榮榜等)相比,提高工資、晉升職稱具有更大的激勵力量。而對個別因服務態度差,業務上常出差錯,屢遭病人投訴的人員應該予以取消年終獎金,并實施一次忠告待崗制度。
3.5組織文化激勵
良好的組織文化是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礎,對社區衛生人才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每年年終,社區衛生機構可以邀請有特別貢獻的員工和中層干部家屬參加年終答謝會,感謝家屬對員工所做的支持。通過這些舉措,拉近了員工與社區衛生組織的距離,增強了員工對社區衛生組織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讓家人分享了員工的工作成就,家庭就會成為了激勵員工的動力源泉。
總之,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我們應綜合利用各種激勵理論,努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的滿意度,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滿足社區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肖淑珍.社區衛生服務的激勵機制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7,4(14).
【關鍵詞】 社區護士長
護理管理
社區護理管理是應用管理的原則,研究社區護理工作中的特點和規律,通過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達到控制社區護理系統、激發社區護士工作熱情及優化社區護理效應三方面的統一,從而確保社區護理服務質量。它包括組織管理、人員管理、業務管理、質量管理、物資管理、經濟、信息管理、科研教學管理等。
社區護理由基層護理人員立足社區、面向家庭,以社區內居民的健康為中心,以老年人、婦女、兒童及殘疾人為重點,向他們提供集預防、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為一體的綜合、連續和便捷的健康護理服務。在衛生改革和衛生體系的建設發展中,社區衛生服務將成為我國基本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有效的保證社區“六位一體”工作順利開展,形成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運轉模式,是社區護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我院是一所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003年依據衛生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等十四部委,《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經昆明市市衛生局資質審定,批準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經過近10年的努力實踐,按,《昆明市2006-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經市、區衛生局批準,先后設立了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五華區紅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盤龍區重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盤龍區青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華區幸福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開展社區服務,覆蓋19.2平方公里,為轄區近13萬居民健康服務,形成自己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深受社區居民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其中按區域屬地化管理原則,紅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下設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網絡管理和技術指導,并配合省、市、區開展多項科研載作,并有多篇社區論文在各種護理雜志上發表,社區護理科研也進展良好。在近10年的社區護理管理實踐中,護士長在社區的建站、培訓、服務和質量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總結如下:
1 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規范化管理主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建設、落實和執行來實現。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規范化管理和評價是保證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
1.1建立管理制度,制訂各項考核細則,以制度管理人,醫院實行業務副院長—醫務科、護理部—中心(站)主任、護士長三級管理,各社區中心(站)設立護士長,建立了各級各類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各類人員培訓、管理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各項登記、記錄、統計制度;制定了常見病、多發病護理常規;預防、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各項技術服務工作規范;生物制品使用、管理、保存制度;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護理緊急風險應急預案及程序;社區護理操作規程;制定社區護理工作考核標準,在工作中不斷探索、拓展護理服務項目,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工作流程,為社區護理管理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1.2依法執業 在醫療將證責任倒置的形勢下,強化社區護士職業風險意識,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遵守操作規程,恪守行業規范,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搶救制度、查對制度、告知制度、差錯事故防范和登記報告制等核心制度。加強法律法規教育,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職業安全防范辦法等,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安全,減少護理糾紛和缺陷。[1]
2 轉變服務意識,加大培訓力度做到持證上崗
社區知識的培訓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社區護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獨立、面對人群廣泛等特點,應具備高度責任心、崇高的敬業精神、能獨立解決護理具體問題的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和一定的交流能力,應采取多形式、對多渠道、多方法對人員進行培訓。
2.1團隊建設
社區中心(站)承擔“六位一體”的服務,每人有重點負責項目,每項工作有交叉部分,團隊協作程度直接影響工作量完成。要培養護士樹立團隊精神,轉變思想觀念,進行護理執業道德教育。建立社區激勵機制促進社區站健康發展。
2.2護士由??妻D向社區,應學習全科護理理論,重點加強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監測知識學習。由于臨床護理與社區護理工作內容存在較大差別,社區護士除了要將臨床護理中的基礎護理技術應用到社區外,還要學習掌握社區急救、家庭搶救、外傷清創等技術操作;要學會母乳喂養指導、家庭護理、臨終關懷、傷殘康復護理等,以保證護理服務質量;同時還要掌握財務、藥品、計算機信息管理知識,以適應社區護理服務需求。
2.3制定系統理論培訓計劃,分階段組織系列知識培訓班學習 如:《高血壓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電圖學習與指導》、《流行病學調查與統計》等系列知識。全員分期分批組織護士參加市、區社區協會舉辦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培養重點人員參加護理管理干部培訓、殘疾人康復指導知識培訓、計劃生育指導知識培訓等,按照醫院管理年評價要求組織技能操作訓練,全員參加人人過關。
2.4鼓勵護士參加《全國社區護理函授培訓》及《云南省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學習,參訓率100%,預防保健人員取得區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培訓合格證,盡早實現了護理人員持證上崗要求; 轉貼于
3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遵循法律原則
3.1 社區衛生服務按照服務項目管理 社區護理治療遠不同于醫院,醫患關系也不同于醫院,醫院護理不能照搬到社區,拓展護理服務項目滿足居民需求是護理工作的目標,同時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難度,特別是家庭護理服務增加了護理風險,根據實際工作的問題研究并出臺了《家庭靜脈輸液協議書》、《患者輸液須知》等,對社區站用藥做了嚴格的控制,如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藥物應用做了嚴格限制;外帶藥患者治療的實施方案等,以降低護理工作風險,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3.2 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家庭護理 對家庭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也根據家庭環境也做了明確規范,特別是入戶輸液治療的患者觀察做了具體要求。同時社區護理還承擔健康課堂、康復指導等工作。根據家庭護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護理的護理病歷書寫模式,對家庭護理的病人按整體護理的要求,做好對患者評估、制定護理計劃、護理措施,記錄每次入戶時患者的病情、心理、飲食、治療、健康教育內容,掌握患者病情進展,為醫生診療提供參考,對完成的護理病歷歸入個人健康檔案管理。
3.3 拓展服務項目依據居民需求 基礎護理及健康指導對于長期在家臥床患者極為重要,根據患者需求護士在上門開展基礎護理,如:褥瘡護理、口腔護理等操作,并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導。盡管這些工作繁復、消耗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但更多的是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同時帶來了社會效益。
4 抓好質量管理是社區工作健康運轉的重要環節
4.1 社區質控工作在護理部和院感科的監督管理下執行,將護理工作制成表格進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標準 , 護理質量檢查采用堅持每個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護理部季度大查相結合,在站上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討,采取措施解決,并按照社區獎懲制度實施,做到獎懲分明。
4.2 每月召開護理組長例會 布置、傳達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反饋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對社區中心、站發生的特殊問題,特殊病例加以討論,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決方案。限于社區站條件,對布局和工作程序進行多次規范、調整,堅持質量持續改進。
4.3 每季度召開全員護士大會 學習法律法規知識,結合工作中的特殊事例,增強法律意識,加強醫療事故的防范。根據社區培訓要求,組織全員加強重點知識培訓和考核,做到學習有系統,考核有重點、實效。
4.4 每月質量檢查同時在社區中心、站進行現場訪談 每半年對轄區居民電話調查或召開座談會,了解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和社區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一方面考核屬區護理質量、一方面不斷拓展護理服務項目、完善社區護理工作,最大限度內滿足居民需求。
4.5 加強消毒隔離管理和醫用廢物處理管理 社區中心站雖然設置在院外,地方小、條件差,但消毒隔離要求及醫用廢物管理和醫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室在醫院供應室進行,故對消毒包增訂了運輸環節管理規定,確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區中心站物品均由醫院消毒、監測、管理。如:醫用垃圾存放和運輸嚴格按《消毒技術規范》要求處理,醫院有專人、專車回收,社區中心站有詳細的醫用垃圾回收登記。全科醫生也參與了管理,所以社區全員要掌握消毒技術規范知識,嚴格按規范要求落實,責任落實到個人。
隨著人類對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會對社區護士的要求標準和期望值越來越高,如何建立社區護理組織體系,加強社區護理質量管理[2],使社區護理健康發展,是每個社區護理管理者必須思考、實踐與努力的方向。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