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1 02:34: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在學習中滲透, 結合所學習的詞匯和句子學習進行滲透
德育是一種文化教育,文化內容很多是直接與詞義相關的。任何一種語言的詞匯、句子、習語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內容。這就意味著在詞和句的教學中可以進行道德意識的滲透培養。
2、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結合課文學習滲透
英語教育屬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形成對待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態,在本學期,有些課文內容在德育意義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課文內容本身就是介紹英語國家的文明禮儀。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內容向學生傳輸道德文化知識,解釋中外禮儀差異,使學生中西合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特別加強國情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一、德育工作計劃中指導思想:
進一步加強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結合年級組實際情況全面落實“文化育人,和諧發展”的教育思路,創建“溫馨教室”;構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氛圍。
二、德育工作計劃中重點工作:
(一)、行為規范工作:
1、工作目標
大力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行為規范訓練,提升養成教育的質量。
2、工作重點
(1)、以“美麗的校園,我的家”為主線,抓實抓細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2)、以學校校舍改建為契機,倡導學生以愛護學校為榮,損壞學校為恥。
(3)、做出學年少先隊工作計劃,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通過教師當面輔導、紅領巾值日崗、少先隊隊風隊紀評比、年級組進行行為規范自我評價等制度,逐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提高自律能力。
(4)、繼續組織學生參與“行規示范員”、“行規示范班”的爭創活動,使養成教育更有針對性,不斷提高學生在校一日規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計劃
1、工作目標
深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
2、工作重點: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長的思想工作,調動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積極性,對本班學生和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2)不斷豐富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和形式。本期組織開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完成經驗總結,參加評比。
(3)不斷豐富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
A 對一些特殊家庭學生做到重點上門家訪,對重點指導的學習型家庭做到上門指導,弘揚師德,讓師愛在學生家庭中閃光。
B、深入開展學習型家庭的創建工作。根據學校學習型家庭的創建目標,引導更多的家庭成為學習型家庭。
(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發揮德育課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國的重要節日,民族傳統節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紀念日,開展專題教育活動。
2、通過三維目標的落實,將民族精神教育有機地融入各科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德育基地活動,加強實踐體驗。
(四)、進一步推進校園、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創建“溫馨教室”。
1、充分發揮各班學習園地、黑板報、家校小報、小隊報等宣傳陣地的作用,營造和諧規范、積極進取的育人氛圍。
以黨的xx大重要思想為指南,依照《小學德育大綱》,進一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繼續加大貫徹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的力度,加強陽光班集體建設,培養良好的教風、班風、學風。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健康人格為目標,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抓手,著重對學生進行以文明禮儀為重點的基礎文明養成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推上新的臺階。
二、工作思路:
1、以生為本,道德為先,發展為本,抓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2、注重班主任隊伍建設,強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識。
3、以少先隊每月教育主題為重點,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接受教育。
4、落實行為規范養成,每周落實教育主題,強化訓練,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工作目標:
1、學校實行封閉化管理,形成教學秩序井然、教學環境和諧、舒適,全校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2、制定、完善、健全各項相關的安全制度,通過各網種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誠信教育。杜絕各種安全隱患、安全事故發生。
3、使每位學生都能遵守社會公德、誠信做人、禮貌待人、尊師守紀的陽光少年。讓學生做到言行一致,把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4、通過開展公德教育活動,使學生從小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人人樹立公德意識。
四、工作計劃:
1、做好學年優秀班主任評選工作。
2、安全工作重中之重。
3、做好對學生評價、班主任評價、領導評價工作。
4、做好間操課間檢查、監督管理工作。
5、貫徹落實《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6、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7、加強校園環境衛生的管理。本學期每周進行一次大清掃,其它時間為小范圍清掃。
8、完善、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五、工作措施及工作安排:
(一)做好對班主任的培訓工作
1、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對班主任進行系統、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內容力求科學化、系統化。
2、樹立典型班主任教師,推廣先進的班級管理經驗。
3、繼續開展“規范班級”的評比工作,制定《評比細則》,評比內容包括(晨會、班隊會情況;班主任的各項計劃、總結、工作手冊完成情況;值周扣分情況;流動紅旗情況;表揚情況;升旗情況;各項競賽情況;大課間評比情況)。在評比中,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4、班主任要經常與家長聯系,通知家長學生在校的表現;了解學生校外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家訪,做好家訪記錄。對學困生、劣跡生進行輔導和教育,要有輔導和教育記錄。
(二)加強養成教育
1、晨會、班隊會時間,加強對《守則》、《規范》的學習,以及班級常規工作,解決班級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強巡視,加大值周力度,檢查貫徹落實情況。杜絕晨會、班隊會時間被占用現象。《守則、規范》定期進行抽測,并貫穿到平時學生的一言一行中來。
2、學校通過開展公德教育活動,使學生從小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人人樹立公德意識。
(1)一言一行見公德:通過校園廣播,利用晨會時間向全體學生宣傳公德內容的典故、小故事,使學生感受和體會公德是做人的根本。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到公園撿白色垃圾,使學生樹立公德意識。
(2)做雷鋒式的好少年:同學們通過廣泛收集雷鋒美德故事,進一步了解認識這位平凡而偉大的雷鋒叔叔。并把他的這種精神滲透到學習生活里,每天走進校園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客人要敬禮,說文明話、做文明人。鼓勵學生每天必須做到。
(3)我與節約同行教育活動:同學們通過調查、收集平時在我們身邊的一些浪費現象,通過班會、展開討論。結合自己身邊實例,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4)與愛同行教育活動:號召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老師、學校、社會、并號召高年級學生積極主動關心、愛護低年級的小同學,幫助打掃衛生等活動。解決低年級小同學的實際困難。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開展弘揚民族精神、公德教育、誠信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系列活動。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開展德育工作,使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更適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更適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舉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強化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力爭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標:
1、強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認真做人,學做真人。
三、工作重點: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對班主任隊伍,尤其是年輕班主任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班主任老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其科學、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進行班級管理。
2、常規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促進班級建設,充分發揮全員育人的作用。
3、繼續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板報宣傳及各種小型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進取的精神及審美意識。
4、通過形式不同的家訪,促進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架起理解的橋梁。
四、具體工作:
(一)加強德育隊伍的建設,營造全員育人氛圍。
1、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要花大力氣建設好一支堅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和全員抓德育的工作隊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樹立責任意識。
3、充分發揮團隊工作的作用,擴大班干部的影響。要定期對班干部進行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帶動更多的同學一起進步。
(二)常規教育常抓不懈
抓好行為規范教育。通過具體的強化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的行動,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終身受益。
(三)抓好文明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園禮儀為重點,上好“文明禮儀第一課”。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2、進一步規范學校升降旗制度,利用中秋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做人,從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的人開始,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的人應抱有感激之心。
(四)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抓好各年級學生管理。
各年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活動,制定循序漸進的德育養成程序,以培養學生的競爭及誠信自立的意識。
(五)加強班級建設。
(六)提高學科德育滲透功能。
(七)抓好“三結合”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重視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進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舉辦家長學校講座,定期召開形式多樣的家長會。
(八)加強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要求教師耐心細致地做好后進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講過頭話,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多幫助。
(九)法制教育緊抓不放,重點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十三)安全教育。
近年來,高明一中積極探索德育管理模式,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著眼點的現代德育觀,形成了信息化、規范化、法治化、科學化的德育評價體系,構建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德育網絡,使學校德育出現了“教師盡心、學生用心、家長和社會放心”的良好局面。
全員參與,合力育人
開展德育工作,教師是關鍵。全員參與、合力育人是我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幾年來,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德育被落實到員工的崗位責任制中。學校按不同部門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德育崗位責任制,確定崗位工作量及職責,使全校上下圍繞同一目標不同層次地開展工作。如:黨支部書記、校長,主要是把握學校德育方向,確定各個時期德育工作的任務;提出德育工作的新課題、新方法、新思路;指導和監督德育工作的實施;考核德育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和師德、師風的培養等情況。政教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總輔導員、學生生活輔導員要制訂各個階段的工作計劃,并組織開展“兩史一情”教育、形勢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協調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活動。年級組長、黨小組長、工會組長及政治教師要根據本年級的特點,擬訂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落實德育任務。班主任、科任教師要根據本班的學生特點,圍繞《中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加強管理,開展德育活動。后勤人員要守崗盡責,以嚴謹、科學、勤奮的作風服務育人。這樣在全校范圍內,人人都成為德育工作者,形成了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全員參與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另外,學校進一步健全了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德育教育網絡,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和協作,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大德育”體系,壯大了“全員參與,合力育人”的力量。我校十分重視辦好家長學校,指定一名領導專抓這項工作,并選派教師上課,印發有關學習資料,邀請有關專家到校舉辦題講座。通過家長學校宣傳家庭教育的意義,及家庭教育原則、特點、方法,以提高家長思想文化修養。
全面滲透,教書育人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接受各種社會信息快;但閱歷、年齡等制約因素,使得他們對學習、生活、社會等方面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著許多片面性。只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這種特點和局限性,對學生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落到實處。為此,我校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把握不同時期學生成長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措施,加大力度,全面滲透。
一方面是狠抓班會課質量,發揮德育主陣地作用。學校將每周一次的班會課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加以落實,要求班主任依據學校整體教育計劃和階段性教育安排,結合本班實際進行系統和專題教育;要求教師課前要寫好詳細的教案,對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為了使班主任教師重視班會課,提高班會課水平,學校除平時安排班主任互相聽課外,還組織經驗豐富的班主任上示范課。班會課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另一方面是發揮學科德育滲透的主渠道作用。學校制定了《學科德育滲透探索序列》,要求科任老師在教學計劃、教學實踐、教學檢查中充分體現教學的德育功能,使教學和德育有機結合,做到“六要六不要”:要根據“雙綱”精神教書育人,不要以智育代德育,臨時湊合;要緊扣教材,不要畫蛇添足;要融會貫通,不要牽強附會;要情景交融,言傳身教,不要空洞說教;要結合實際,不要概念化、簡單化、成人化;要內外結合,不要形式主義。這樣就使學生在學習和思想轉化過程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行為,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與此同時,我校還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靜態和動態環境。這就使學校教書育人的大環境得到真正的優化,為學生美好心靈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全程到位,科學育人
青少年道德意識的增強、思想觀念的形成是一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過程。教育者只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以及各年級的特點進行教育,才能使德育更具針對性、實效性。我校從初中到高中,建立了德育目標序列,逐級要求、逐級達標,形成全程育人的格局。初一年級重點進行良好行為規范教育,培養禮貌待人和熱情、主動、誠實、友愛的素質。初二年級進行遵紀守法、尊重他人的教育,形成自尊、自愛、自強的素質和諒解、謙遜的品質。初三年級進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培養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以及自重、自立、樂觀、正直的素質,培養刻苦鉆研、努力拼搏的作風。高一年級進行人生觀和理想教育,逐步形成勤奮、踏實、嚴謹的學風,以及講求時效、嚴守紀律和精益求精的作風。高二年級將職業道德和社會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客觀分析社會現象,培養實事求是、言行一致、積極進取的作風。高三年級從培養創業意識入手,引導學生設計自己的人生道路.把崇高理想體現于振興中華、建設中華的壯志之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國家利益的關系,培養勇于創新、開拓向上的作風。六個教育層次連貫性強,各層次緊密銜接、層層遞進,與學生身心發展同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教育效果都比較理想。
規范有序,系統育人
全程育人猶如學校德育工作的縱向骨骼,是主軸。它以橫向系統教育為支撐、常規德育貫穿始終,形成了立體化教育模式,使學校德育工作具有規范性、系統性、全面性的育人特點。如: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十分注意發揮團委、學生會、少先隊的組織作用;使它們以學期為單位,確定不同時期的教育主題,并逐漸形成體系:9月份進行行為規范和法紀專題系列教育;10月份進行愛國主義專題系列教育;11月份進行革命傳統專題系列教育;12月份進行除舊迎新,新年新希望的專題系列教育;1}2月份進行寒假社會調查專題系列教育;3月份開展社會公德為專題系列教育;4月份進行革命傳統系列教育;;5月份進行規范意識和法制專題系列教育;6月份進行理想前途專題系列教育;7-8月份進行暑假社會實踐專題系列教育。另外,時事教育、健康的道德心理教育也作為常規教育的手段之一被加以實施。
當今社會,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強烈地改變著我們面前的世界,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據調查分析,當下初中生上網的途徑趨向多樣、上網的地域趨向多地、開始接觸網絡的時間趨早、一次上網的時間趨長、一周上網的頻率趨多、上網的用途趨向多元、家長和學校對孩子使用網絡有具體的指導但指導得不到位、學生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學生認為使用網絡應遵守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和法律規范但有時做起來難。根據不同類型的樣本比較,我們也發現,在班級之間、男女生之間存在數據差異和判斷差異,學生在使用網絡之中存在著進入網吧等未成年人不宜進入場地的傾向,學生在網絡使用之中有時會失控、有的沉溺于網絡、有的甚至會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手機等移動網絡工具逐漸進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給學校、家庭監管的帶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學校、家庭、社會對于青少年學生網絡監管與指導的作用有限。
作為培養人、塑造人的學校,面對網絡信息時代,如何認識互聯網對青少年學生造成的影響,探索與思考互聯網對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必須要主動而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青少年學生的閑暇德育,促進未成年人的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閑暇德育是指教導人們具有自由地利用閑暇時間開展充實個人生活、發展個人興趣的活動的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青少年學生缺乏閑暇價值意識。網絡與閑暇僅是滿足感官需要,追求物質帶來的情感體驗。這種享受和自由放縱的心態,導致青少年學生的閑暇價值意識缺失,在閑暇行動選擇上呈現出低層次、低質量和低情趣的特征。學生往往缺乏正常社會活動和面對面的人際交往,特別是長期沉浸在虛擬網絡環境中,網絡交流的隨意性和隱匿性容易使他們放任自己不再關心現實世界,而一旦回到現實就會產生一種孤獨感,與社會脫鉤。
2.學校缺乏正確的閑暇教育引導和指導。學校缺乏正確的閑暇教育思想導向和對閑暇深入的研究。重視教育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卻很少教育學生如何“玩”。學校缺乏足夠的閑暇行為指導。課外活動、校外活動開展得不夠豐富,而且部分課外、校外活動偏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課外活動、校外活動中缺少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互動性強的項目,這也間接導致了學生閑暇生活的盲目性。
3.家庭、社會對青少年學生閑暇教育的認識模糊。青少年學生三分之二的學習、生活、休息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在青少年學生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中,家庭、社會教育仍然是難點和相對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在對青少年學生開展閑暇教育還不能形成認識上的一致性,在操作上更是存在著盲區,甚至還存在著諸多反教育的傾向。
學校、家庭、社會要把閑暇德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和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認真落實并抓好,以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在閑暇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1.學校須確立“閑暇德育”的“首位”意識
閑暇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必須確立“首位”意識、起主導作用,協調各方共同推進。要辨證分析、深入研究青少年學生閑暇德育,充分發揮學校在閑暇德育中的主導作用,將閑暇德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計劃、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科任老師課時計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閑暇德育內容,創設“閑暇德育指導”選修課程,綜合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教育手段,提升學校管理者、家長、學生的閑暇行為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心智成長。
2.將“閑暇德育”融入青少年學生成長規劃教育活動
青少年學生的成長規劃是“自我認識、同伴互助、師長引領”的綜合教育體系。學生、同伴、師長、學校的傾向、興趣、愛好、能力左右著青少年學生成長規劃教育活動的“量與質”,而其中閑暇活動對個人的興趣、需要、性格和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就這個角度而言,閑暇德育和成長規劃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個性,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因此,在閑暇德育里要引導學生回答“我是誰? 我要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我將成為什么? ”,幫助學生由被動接受到自主決定,由被告知到主動追問,自由選擇,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閑暇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要系統的制訂教育計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基點,明確學生成長方向,體現閑暇教育實施的目標、內容、方式和評價等環節。
3.建立起青少年學生“閑暇德育”的學校、家庭、
社區的聯動機制 學校要主動走進家庭、走向社區,借助政府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綜合力量,促進青少年閑暇德育的學校、家庭、社區聯動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在學生在校、在家、在社區等環節開展專門的閑暇德育好的設計與規劃,形成課內外、校內外的合力,促進青少年閑暇德育活動的常態建設和創新發展。
閑暇德育是積極實施有效德育的具體實踐。我們推進過程中依據中央8號文件精神和《太倉市中小學德育工作考核細則》,緊密圍繞學生健康成長指標,整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要求,扎實開展“灑掃應對”、“日行一善,月積一德”等主題活動,以培養“守道德、懂感恩、具愛心、有擔當”的學生為目標,通過“五個優化”做實閑暇德育。
1.優化德育隊伍建設
注重德育干部隊伍建設,促進德育干部隊伍的理念更新和實踐創新。加強班主任隊伍,形成“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有一個好的班級”的共識。深化學生成長導師制,按照“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力輔導、特長發展”的要求,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發揮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的榜樣引領作用,促進和諧德育局面的形成。
2.優化學生文明習慣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相融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科學規劃教育內容,使各階段教育內容互相銜接、循序漸進,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增強文明習慣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知、行、思”相統一。在教育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體驗和感悟,并主動踐行,把文明禮儀要求內化為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
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文明習慣教育,不僅需要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同時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圍,實現教育的最佳效果。
3.優化德育品牌和家長學校建設
打造德育品牌建設。開展好學校傳統德育校本課程:龍獅文化、少年郵局、“聆聽者”同伴互助心理社團,把校本課程作為德育創新的載體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陣地。結合實際,大力挖掘和整合教育資源,發揮學生主體性,凸顯課程實踐性,逐步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課程。積極開展德育立項課題研究,促進德育向科研要質量的意識形成和行為落實。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家長會、實地家訪、家校路路通、校園開放日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建設,以家校合力共促教育質量的提升。
構建了與“網絡時代”相適應、有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的閑暇德育工作格局,使學校德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有效整合學校社會家庭資源,有力推動創新人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顯著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
形成了科學的閑暇德育隊伍體系。以優質的德育隊伍為主導,以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為目的,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建立了立體的閑暇德育課程體系。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加強各學科德育滲透,以各種德育活動為載體,以校園文化為依托,深入扎實開展德育工作,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以黨的十及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開展德育工作,使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更適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更適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舉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強化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標
1.強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做人。
三、工作重點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對班主任隊伍,尤其是年輕班主任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班主任老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教會班主任科學、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進行班級管理。分層次定期進行班主任教研組活動。
2.常規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組織學習新的《中小學生守則》,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促進班級建設。充分發揮全員育人的作用。利用班隊會時間上好形式新穎、主題鮮明的班隊會課。
3.繼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通過主題班會、專題教育、道德講堂、廣播、板報宣傳及各種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進取的精神及審美意識。
4.通過形式不同的家訪,促進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利用社區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辦好家長學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師德建設
結合學校工作重點,從校長到教師都有明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任務,并共同參與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研究。全員要繼續加強多形式的學習,創設“全員育人”的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促進和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教師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學科德育。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組織班主任教研組活動,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精干實效、開拓進取的班主任隊伍。
(二)高度重視養成教育
組織學習《中小學生守則(XX年修訂)》,,通過舉辦《守則》知識競賽、排演情景劇、召開主題班會等,加深學生對《守則》的理解,培養學生民主管理和自覺踐行《守則》的意識。根據新的《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要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爭創“行為規范示范班”等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的“三自”機制,結合“吾能行——學生綜合評價方案”積極開展以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的評價制度。針對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行為習慣培養目標,加強班級管理,經常性地進行班容班貌檢查,將小學生日常規范教育抓細、抓嚴、抓實,努力達到的日常行為規范的“五無”、“五有”要求,(即地上無痰跡紙屑、墻上無污痕、桌面無刻畫、門窗無破損、衛生無死角;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心中有他人、學困生有進步),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班級公約,著重對學生進行以文明禮儀為重點的文明養成教育,在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中要堅持高標準、低起點、多層次、嚴要求、重訓練的原則。通過嚴格的訓練,努力使學生的行為規范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逐步養成“文明用語脫口而出,文明行為隨處可見”的好習慣,要進一步強化管理中的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及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全面開展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每天飛得高一點”為教育主題,以道德教育為核心,切實開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愛心教育、誠信教育;以“堅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為教育主題,以環保教育為核心,積極開展熱愛自然教育、學校文化傳統教育和審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