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6 00:05: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黨性分析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四期學員 尹梅
我于2014年12月15日參加懸灸課程培訓,至今已有十余來天。對于我來說,從小就懂得艾灸的一些古老、簡單的灸法,感覺不足為奇,認為這培訓不過是畫蛇添足罷了,所以帶著半信半疑而又好奇的心態來上課。
老師說做灸要求六心四到,否則做不好。每天早上她帶我們一起站養心樁,一則是強身健體,二則是找氣感和練耐心及毅力,更利于做灸。站樁頭一天,才站一會兒,我的胳膊就酸得受不了,總想停下來捏捏,腿麻得撐不住,總想坐下來捶捶,什么所謂的感覺(手心發熱啊,手指引力啊),統統都沒有,只有一個字:累!后來做灸了,感覺佷新鮮,我想看看說得這么玄乎的懸灸到底有什么神功神力?我先給我的同桌王芳芳做基礎調理,90分鐘下來,除了我捏艾條的手有點酸之外,根本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就如同烤火一般,多一點熱乎而已。我問她有什么感覺,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下午,她給我做灸,我感覺和她一樣,除了烤火,照樣說不出個所以然。
第二天,站樁時,胳膊和腿似乎沒那么累了,做灸同前一天一樣,依然烤火。
接下來的幾天,站樁似乎能找到一點點手心有發熱、手指有引力的感覺了,但做灸依舊如此這般:天天烤火。我還在想:這懸灸也沒什么竅門和玄機嘛!不就是用艾條熏穴位,在穴位上烤火,還可以和搭檔聊天吹牛八卦的嘛!難道傳說中所謂神奇的懸灸就是這樣子的嗎?
直到有一天,張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有相當大的啟發。原話我就不贅述了,就是他分享了他在上海學灸時的心得與體會,以及他做灸找到感覺時的一系列的細微的變化、進展、過程,并且反復叮囑我們:只要用心、窗口到位,慢慢找感覺,持之以恒,一定會找到其中的奧妙的……終于,有一天,我再次做灸時,我全神貫注,我六心四到,我姿式正確、我窗口對準,突然,我找到一些細微的、微妙的感覺:有血流的脈動感,指縫的流注感,手指的脹縮感,時有時無的:有時一個感覺單一,有時多個感覺并存,有時灸上去半天也不來感覺,愈發不來感覺,我愈發拼命的去追求這種感覺,這個細微的感覺與變化讓我大吃一驚,讓我興奮不已,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灸感嗎?這就是懸灸師最基本剛入門的手感嗎?這就是有別于烤火的區別嗎?這就是可以灸透、可以治療的原始功力嗎?我馬上把這體會告訴了老師,老師說有進步,找到感覺后再繼續加油會有更大的突破。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每天都在努力尋找這種感覺,根本沒有心思,沒有時間再和搭檔吹牛八卦了,甚至期待每天做灸的時間能再長一點,每天換不同的人做,感受不同的感覺。
在又一次下午做灸時,我又找到一種新的更為微妙的感覺:艾條與穴位的牽引感,我上下來回拉了幾下,確實有,我再次興奮不已;傳說中的感覺我終于找到了,老師說在有了這層感覺的基礎上,便可以做一些挑、撥、進、退、捻、轉、補、瀉的手法手式了,但我覺得這些手法手式不是那么得心應手,老師說,有些手法手式是要有一定的功底,要練到一定的火候才會好用,才能掌握的。為了更好的效果,我一定要努力!加油!一定要練到更好的火候!
找到這些感覺后,我總想調理一些病癥,所以經常跑到隔壁的體驗治療室去看能不能耳聞目睹的更多些,在后來做灸時,我總要先問問搭檔有沒有哪里不適,覺得會調的病癥就盡力一試,不會的再向老師討教。
在學習當中,基本上每天都有實操(實踐);先講理論,再做灸或體會,這樣每天理論加實踐,一天一天正在進步著……在此,要非常感謝我們多位老師的耐心教導和細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