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18:1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一年級下冊期中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課堂小結不妨“纏纏綿綿”
臨近下課,許多老師在進行課堂小結時總是顯得匆匆忙忙,一般只有2~3分鐘時間。這種課堂小結很容易流于形式,學生只會看著板書,機械地復述一遍。或者有時候由教師自己再強調一遍,收效甚微。
“纏纏綿綿”的課堂小結,是允許時空的拓展和延伸的。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圓的認識》一課時,在教學完第一課時之后,我在課堂小結階段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設計一份圓規的使用說明書。”顯然這樣小結方式,學生是不可能在寥寥幾分鐘內完成的,他們首先需要了解說明書的一般格式,對說明書的項目進行簡單的分類,如“圓規的構造”“圓規的功能”“圓規的用法”等,然后才開始積極地回憶課堂教學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盡管這樣的小結完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們卻投入了極大的參與熱情,在課余時間自發地組成合作小組,交給了老師一份份滿意的答卷,他們也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課堂小結理應“疙疙瘩瘩”
課堂小結方式的僵化,讓一些“久經考驗”的高年級學生變得輕車熟路,他們大多數會將板書讀一遍,陪著教師順暢地走完這一過場,而其他的學生則淪為“看客”。提升課堂小結的難度,讓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梳理、構建過程,讓學生自己選擇總結方式、自己確定總結順序。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時,教師將各個知識點隨著教學進程的展開而故意打亂板書的排列順序,最終形成的板書結構顯得非常凌亂。面對“亂七八糟”的板書,指名小結的學生在復述時吞吞吐吐。此時其他同學自發地進行補充、糾正和完善,教師用期待的眼神鼓勵學生集體參與,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串聯,梳理知識之間的前后順序和彼此聯系,最終形成完整、清晰的小結。
三、課堂小結應嘗試“斷斷續續”
課堂小結并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的某一個固定環節,而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靈活地擴大小結的范圍,在適當的契機適時地進行小結,讓學生及時反思,從而促進后繼教學環節的展開,也使得反思歸納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課堂小結也并不僅僅在課堂上進行,還可以大膽地拓寬課堂小結的時空,讓課堂小結延伸到課外乃至校外,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方法,進行各種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小結活動。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元、角、分的認識》一課后,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調查家中常見生活用具的價格,用虛擬物品的形式開了幾家百貨商店,要求學生任意購買兩件商品,算出自己應付的錢數及找回的錢數。由于活動耗時較多,筆者分次開展活動。學生在這種“買”與“賣”的趣味性活動中,興味盎然地開展小結,鞏固了簡單的人民幣計算的方法,這樣的小結方式比那種“指名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四、課堂小結應求“快快樂樂”
[關鍵詞]漢字教育 傳承 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6-088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漢字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基石,使全民了解和正確使用漢字,是提高民族文化素養的奠基性工程。”“識別和運用漢字的能力將決定他今后一切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漢字教育的內容包括識字與寫字。筆者以為,漢字教育既要注意傳承,也要注意創新。
一、漢字教育傳承的基本要求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載體,集音、形、義和文化內涵于一體。筆者以為,我們需要根據漢字的特點進行識字教育,準確定位漢語拼音的功能,發揮識字的多重作用。
(一)根據漢字的特點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不顧漢字本身的特點和漢字流變而牽強附會地拆解漢字,或者推崇一種方法而將其不斷僵化的不良做法,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讓筆者想起跟同事的一次聊天。那一次,她介紹了一個學生課堂上識記“照”字的方法:“一個日本鬼子,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了四點血。”她還很高興地說那節課全班學生都記住了“照”字,第二節課復習時,對字形復雜的“照”字,沒有一個學生不會讀。這種識記方法太血腥,那個學生采用的識字方法“不顧漢字本身的特點和漢字流變而牽強附會地拆解漢字”,無論從工具性或人文性的角度來說,這種識記“照”字的方法都不可以采用。因為“照”是一個典型的形聲字,上下結構,上部“昭”表示讀音,下面的“灬”是“火”,是形旁。這些是基本常識,是“照”這個生字教學的底線,是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的。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在小篆字形中‘照’的字形為■,即‘火’加‘召’為‘照’,而‘召’字古意為‘呼喚’。‘照’就是呼喚火為大家帶來光明的意思。”
形聲識字法只是其中之一,識字方法還包括看圖識字法、游戲識字法、比較識字法、遷移識字法、分解識字法、猜謎語識字法等。在具體的生字教學中,需要根據生字的特點、學生學習的基礎靈活采用識記方法。一年級學生因為識字量有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看圖識字法、游戲識字法、猜謎語識字法使用得會多些。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比較識字法、遷移識字法、分解識字法派上用場的時候更多。
(二)準確定位漢語拼音的功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改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階段目標中將漢語拼音、識字與寫字、閱讀等并列的做法,把漢語拼音放到識字與寫字部分,這是對漢語拼音學習目標的重新定位。漢語拼音僅僅是幫助識字的工具,突出工具的使用價值。識字的工具不止這一種,除了借助漢語拼音識字,還可以學著他人的樣子讀出。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不少學生認識動畫片里經常出現的生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學生也可以根據一定的語言環境和在一定的識字量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規律進行猜測、推想。如在認識“沙”之后,學生沒有利用漢語拼音也可以猜出“莎”的讀音。
漢語拼音的作用和功能是正音,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拼”的實踐上有所增加,把帶拼音的詩歌、小故事等內容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如在教學“ng、eng、ing、ong”(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拼讀“長城、英雄、成功”等詞語,還可以拼讀歌謠:“長城長,長城內外百花香;長城長,長城雄風萬古揚。”學習漢語拼音時,還要把學習音節和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用音節組詞,看誰組詞組得多;用今天學過的生字說一句話,看誰的話里面包含的生字多。
如前所述,漢語拼音只是識字的工具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評價的具體建議部分指出:“漢語拼音學習的評價,重在考查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說普通話、糾正地方音的情況。”夸大漢語拼音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是本末倒置,分析音節的構成、默寫音節、找出不能相拼的聲母和韻母等都是人為拔高要求,增加難度,是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精神背道而馳的。
(三)發揮識字的多重作用
“識字教學的目標不應當僅僅是把漢字當成記錄語言的工具來進行讀寫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同時發揮它培養思維能力和培養民族自尊心的功能。”回想我們的識字課堂,有多少教師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民族自尊心遺忘,以為學生會認、會讀、會寫生字就萬事大吉了,忘記漢字是集音、形、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于一體的。
其實,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綜合、分析等思維能力并不是難事。會意字、形聲字的認識往往都包含歸納、綜合、分析等思維過程。比如在教學《操場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一課時,教師可出示“打、拔、拍”三個字,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帶有“扌”,通過做這三個動作歸納“扌”的作用,這個歸納的過程也就是綜合的過程;在《小小竹排畫中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一課學習“排”時,復習“扌”的作用,并將學習拓展到生活中,問學生認識哪些帶“扌”的字,分析它們為什么帶“扌”。學習“扌”的整個過程就包含了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過程。漢字中有不少的形近字、同音字,辨異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歸納、綜合、分析等思維能力的過程。再以“海”的教學為例,在學生認識“海”字,了解“大海”的“海”的意思后,運用課件讓學生通過“人海、麥海、云海、歌海”知道“海”這個字的引申義,由本意到引申義,由具象到抽象,由實指到虛寫,不僅讓學生記住了字形,還滲透了漢字構詞的豐富性和準確性。學生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了解生字所包含的知識,感受先人的智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強化民族文化意識,增進愛國主義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二、漢字教育的創新之處
在傳承漢字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時,我們也要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靈活識字,更要對其不合理之處大膽質疑,彈性處理10分鐘練字時間。
(一)依據學情靈活識字
教無定法,在漢字教育中同樣適用。筆者教學二年級下冊后,沒有按常規的做法逐課開展識字教學,而是大膽地根據學情采取全冊生字集中認識的方法。開學初,筆者請學生拿本子遮住拼音再認讀課后生字表的生字,圈出自己會認的生字,進行學情摸底。筆者發現,要求會認的400個生字,有5個學生會寫,認識350個以上的達15人,認識的生字不到200的只有個別學生。根據這樣的學情,筆者調整了教學的策略:在開學之初集中生字,基本完成二類生字的學習。(個別學習基礎不太扎實的學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兩個星期內完成識字任務)開學第一周的每個午讀,學生不是讀課文,而是自主認讀二類生字,學會一個就圈出一個。400個生字全部會認的,可以選擇復習這些生字,也可以選擇看課外書。在學習課文時,每節課只需抽出5分鐘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識字,重點請識字情況掌握得不太好的學生來認讀,確保每個學生的識字過關。學完兩個單元后,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再讓學生把生字拼一拼、讀一讀,通過復現幫助學生鞏固認識的生字。學期結束時,再次組織學生復習,提高復習要求,重點復習學生容易混淆的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以及形近字――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圈出生字表里的全部翹舌音,在早讀課讀一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劃出后鼻音,分小組賽讀,比一比哪組找得準又讀得準;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小組學習,在組長的帶領下認讀形近字,并用形近字口頭組詞。一個學期中,識字教學的時間少了,將課外閱讀引進課堂的時間就多了。在掌握本冊教材要求認識的生字之外,學生還通過課外閱讀認識了更多的生字。
(二)彈性處理10分鐘練字時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每天練字10分鐘的要求。《解讀》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被當做為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應是體會和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理解。另外,寫字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能力。”“寫字在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因為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寫字開始,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學段,每天練字10分鐘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為了避免學生長時間用力握筆造成疲勞,練字可以分成兩到三次安排:每節課的前5分鐘可以安排第一次練字,課中結合生字教學在隨文識字的同時安排5分鐘的時間練字,復習時再安排10分鐘的時間練字。在第二、三學段把寫字和寫詞、寫話、寫句、寫批注等結合起來,使練字的形式更多樣化。但是,硬性、死板地規定每天練字10分鐘還是值得商榷的。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略讀課文《幸福是什么》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篇幅較長,這一課的重點是了解故事的內容并理解幸福的含義。該課還在泡泡提示語中提出演一演童話的要求,因此在該課學習中擠出時間練字是天方夜譚。但是,如果變通一下,將每天10分鐘改為彈性的每周練字50分鐘或者在一個單元中安排100分鐘的練筆,仍然具有可操作性。精讀課文《巨人的花園》和《去年的樹》,各安排3分鐘的生字、詞語的書寫,再安排7分鐘左右的時間寫批注,加上5分鐘的小練筆,寫字時間達到30分鐘。略讀課文《小木偶》安排續寫,進行10分鐘小練筆。積累“讀讀背背”“讀讀記記”中的詞語需要30分鐘。習作“編童話”課堂練筆和修改合計需要40分鐘。哪怕略讀課文《幸福是什么》不安排練字,一個單元的書寫時間達到110分鐘,以兩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來計算,超過了每天練字10分鐘的要求。
新疆烏魯木齊市華兵實驗中學830000
【摘要】通過實驗與研究,我在理論上探究了“初中數學作業中激勵機制應用”的可行性,及怎樣在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開展“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以便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借鑒。
關鍵詞 初中 數學作業 學生 激勵機制
1.問題的提出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對概念形成的有效途徑,是促使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方法,是學生獲得數學方法與技能的重要途經,學生可以通過做作業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促進智力的發展,學生通過做作業將所學知識正確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做作業的情況,了解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調整授課方式和進程,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這些都表明了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但是,在現實的教學中,雖然我一再對學生強調作業的重要性,雖然我盡心竭力設計作業、分層合理布置作業、認真細致批改作業,卻發現仍然有的學生抄襲他人作業、有的學生敷衍作業、有的學生干脆不寫作業……,基于這種情況,我從接受這屆初一學生開始,在數學作業的布置上采用了“激勵性作業方案”。
通過實驗與研究,我在理論上探究了“初中數學作業中激勵機制應用”的可行性,及怎樣在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開展“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以便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借鑒。
2.課題要解決的問題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再現、整理、加工的過程,通過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思維得到鍛煉;同時作業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載體,教師通過作業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認識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根據這種認識調整教學;而學生通過對老師作業的批改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并領會教師對自己的期望與評價。因此,如何激勵學生使之認真完成數學作業,使之更有效的發揮作業鞏固延伸知識,培養、發展能力,反饋教學信息的功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對問題采取的措施、方法
本課題克服了數學作業中只有老師布置、學生完成、老師批改、學生改正的傳統模式,以全新的格式展現在初一學生面前,使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每周一、三、四執行學校要求以傳統模式布置作業,周二、五、六、日打破常規,設計激勵性作業,其方案如下:
3.1設計一題多解
設計一題多解,通過小組競賽比較哪個組的解法多、方法新穎、解答簡潔,老師隨機點名學生陳述解法,以調動組內成員全員參與,并將結果排名計分,納入學生數學學習考核范圍。一題多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能增加學生的數學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2設計一題多變
設計一題多變,看看誰將題目變化的合理、變化的多,并將最合理最新穎的結果以該生的姓名命名,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
4.實驗方法
4.1實驗內容的確定
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初中一年級(七年級)(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學內容為主。
4.2實驗對象的選擇
以本人所授課的初一3班、4班為實驗班,其余班級(初一1班、2班、5班、6班、7班、8班、)為對照班。實驗班共114人(不同階段有變動),對照班共340人(不同階段有變動)。
4.3實驗時間
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
4.3研究過程
分三個階段進行,用一年時間完成。
第一階段(2012年8月-2013年1月)
教師認真組織學生按時積極參加相應的數學作業競賽活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活動記錄,隨時評價學生的參與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并認真做好課后反思工作,認真總結撰寫階段評估。
第二階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小結第一階段得失,隨時調整第二階段活動方案,逐步完善課題實施方案,認真撰寫階段評估。
第三階段(2013年7月-2013年7月)實驗的總結階段。
總結一年的實驗工作,整理實驗資料,認真撰寫結題報告。
4.4研究方法
本課題在教學常態下進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以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表現和數學成績的橫向比較作為對照結果。
5.實驗變量
5.1實驗的自變量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作業競賽活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業系列題組的編寫,一題多變母題的編寫策略研究。
5.2實驗的因變量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表現和數學成績。
5.3實驗的控制變量
實驗班和對照班雖然使用同一套教材、教學時數相同,但是由不同的教師任教。
6.解決了什么問題
本課題的實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進一步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養成了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通過研究、探索,我認為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作業訓練和能力發展,豐富的作業呈現方式,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建立了一個適合初中學生數學作業的教學模式。在學校組織的期中、期末考試中,參與實驗的兩個班級(七年級3班、4班)的數學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均高于非實驗班級的各項指標。
下面是在實施實驗的一年中,參與實驗的兩個班級(七年級3班、4班)在初一學年度,學校組織的歷次期中、期末考試中,與非實驗班級的綜合成績對照表:
(注:滿分150,優秀120以上,合格90以上,過差60以下;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去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學生缺考)
7.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和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初一數學作業中激勵機制的有效使用,可以更新教育觀念,落實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利用作業的價值,防止學生“熟而生厭”,最終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從而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8.課題實施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教師在“激勵性作業”的設計和批改過程中所付出的勞動,遠遠大于課后正常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的付出,“激勵性作業”的設計對教師的基本素養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想成為一個博學多能的“激勵性作業“設計者,本人的業務自修工作應進一步抓好。
教師應積極探究怎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積極性。
9.實驗后的反思
在實驗結束后,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實施、不斷完善“激勵性作業方案”。
“激勵性作業方案“中學習困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心理暗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等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如何消除學習困難學生參與“激勵性作業方案”的不良因素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工作計劃是我們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前提,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教師經常需要寫教學工作計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022最新版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022最新版1一、指導思想:
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育宗旨,關心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愛崗敬業,以身作則.使學生了解英語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合格的中的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教的本屆七年級新生基礎很差,由于在小學英語課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在寫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沒有得到過訓練,連音標沒講過,甚至有一半的學生26個字母的拼讀都沒有掌握好。經過上學期我和學生的不懈努力,他們的基礎知識得到了加強,學習態度也有所好轉。部分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動力,但是整體的惰性還是很強,我要積極主動的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學習興趣。
另外,學生在學習策略方面還存在很多需要進一步體會掌握的地方。很多學生不能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小組合作意識,不愿和其他學生交流,不能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大多數同學不能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學習沒有計劃性,完全在老師的指揮棒之下學習,沒能力做到總結語言規律和知識的鞏固、積累。這些都是我和學生要長期作戰艱苦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我會慢慢給學生們信心去完成這些任務的,急是沒有用的。讓學生們樂于接受我的教學指導,并找到自成體系的辦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教材分析:
本冊書主要介紹了日常生活的交際用語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教材通俗易懂,旨在使七年級學生基本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本冊書由兩部分組成,即預備篇(3個單元)和正式篇(9個單元)。本書除提供語言材料外,還配有大量插圖和原聲錄音磁帶。
四、教學目標:
通過努力,力求每一位學生能開口講英語,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會話。通過努力使大部分學生繼續保持學英語的興趣。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英語興趣和積極主動參與實踐,以點帶面,力爭達學校教學質量的要求。
五、教學措施和方法:
措施:
1.培養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2.發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
3.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協調課堂氣氛,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和信心;
4.引導學生實現語言的遷移,加強日常生活中英語口語的運用;
5.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6.加強聽力訓練。
方法:任務型教學:教師提出指令,學生規范操作。聽說,讀寫跟上。綜合訓練,扎實雙基。
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022最新版2一、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發展雙基能力,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初步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達到語言運用能力的遷移和拓展。
二、教材分析
《Go forit》七年級下冊共12個單元,加上復習單元2個,文化背景知識和學習策略等部分補充材料。全書采取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每個單元都列出明確的語言目標,主要的功能項目與語法結構,需要掌握的基本詞匯,并分為A、B兩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語言內容,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每個單元還有selfcheck部分,供學生自我檢測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之用。它采用“語言的輸入——學生的消化吸收——學生的語言輸出”為主線編排的。通過確定languageGoal,采用聽、說、讀、寫,自我檢測等手段,有效提高語言習得者的學習效率,有利于習得者的語言產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三、學情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從上期期末成績來看,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掌握了英語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夠積極主動認真地學習,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優秀,但還有極少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缺少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自覺性較差,相應的學習習慣也差。主要原因是沒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是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記憶單詞的方法,連基本的單詞聽寫也不過關,導致看不懂,聽不懂,學不懂。學生的聽力也還有待提高,在這方面失分也較多。主要是聽的時間太少,接觸英語的時間不多。針對種種問題,在本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應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掌握詞匯、語法、句型等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種措施,注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掌握記憶單詞、聽音、寫作等英語學習技藝,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上采取任務型教學,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遷移和拓展。還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理解學生,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習中的苦與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取得很大成績,有所進步。
四、教學措施和方法
措施:
1、培養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2、發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
3、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協調課堂氣氛,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和信心
4、引導學生實現語言的遷移,加強日常生活中英語口語的運用
5、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6、加強聽力訓練
方法:任務型教學:教師提出指令,學生規范操作。聽說,讀寫跟上。綜合訓練,扎實雙基。
五、教改打算
用新課標理念,結合新課標精神,進行課堂改革,實行教與學的互動。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努力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六、課外活動
開展英語書寫比賽,單詞記憶比賽,看教學光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活動。
七、課外活動
開展英語書寫比賽,單詞記憶比賽,看教學光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活動。
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022最新版3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一英語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又強調靈活運用的能力。為了適應湖北省高考的標準,教學要求狠抓基礎,拓寬詞匯,提高課堂容量與效益,并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性、主動性,突出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上學期的教學情況,針對我校學生的學習現狀,經備課組的集體討論,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二、教學進度安排
1、高一下冊共10個單元,本學期計劃用10課時完成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新授課6課時,練習課2課時,語法1課時,復習課1課時,根據每周10課時的教學安排,共需17周完成。
2、高二上冊第一、二單元,共3周完成。
三、教學方法
1、為了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每周一、三晚上半小時進行聽力訓練,給學生集體放聽力。
2、單詞一直是學生的難點、薄弱點,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要狠抓單詞的記憶與鞏固,特別是動詞以及同義詞的區別,每周五晚半小時進行單詞抽查,使學生養成記單詞的好習慣。
3、本學期要有計劃地把學生初中學過的但掌握不好的時態、句式、從句、不定式,分別穿插于各單元新課的教學中。
4、堅持每周一次作文訓練,訓練題材、方法,力求多樣化,并能及時進行講評,鼓勵學生寫英文日記。
5、拓寬教材,努力補充學生的詞匯,補充閱讀材料,培養閱讀能力。
四、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整體教學水平的有力保障。本組共7位教師,10個教學班。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由中心發言人牽頭討論,提出重難點,然后共同策劃,相互補充,有利于共同提高,集體備課的順序為:__。
五、優生和后進生
在確保優生的前提下,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平等對待,切實解決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好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注意激發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早晚自習,有計劃地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并在同學中開展互幫互助的學習活動,使我校的英語在整體上有大的進步。
六、考核與評價
繼續完善每月一次的月考機制,結合期中和期末考試,以及課堂上的表現,從聽說讀寫各方面多層次立體評價學習成果,幫助其樹立信心。
七、訓練原則
習題的訓練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按高考的知識體系有針對性地,選擇典型性題型,針對共性問題進行精講,讓學生在書本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源泉,學會思考、整理和歸納。
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022最新版4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堅持以下面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第一,在切實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和結合學生學習成績的的基礎上,適當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第二,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第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學習,完成設計目標;第五,注重過程性評價,建立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提高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學生情況分析
a)本屆高一學生在英語基礎方面很薄弱。在詞匯,語法規則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所以,在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上,學生水平存在很大差異。
b)學生在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方面也存在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主動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學習沒有計劃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c)在課堂上,習慣于以往被動地接受所傳授的知識,不善于發現和總結語言規律,學習的主體性不突出。
三、教材與教輔的分析
所以本學期教學任務繁重,時間緊迫。每一單元除了關注閱讀、寫作、聽力、視聽說等語言實踐活動,還關注語言知識、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等。其中,通過并利用教材培養和堅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以前的必修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學期的選修教材強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所以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難點在于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上的改變,達到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目標。
四、教學目
通過學習讓學生有豐富的生活常識、多文化背景的積累,并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會僧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
五、教學措施
a)讓學生每天積累幾個單詞,利用“互測及教師抽查”及時檢查,保證效果并堅持下去。
b)實行過程性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不同方式的檢測,讓進步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讓落后的同學找出差距,感受壓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競爭意識。
c)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d)在教學中根據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e)經常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真實情況,利于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f)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老教師的經驗和新教師的激情,達到的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工作計劃2022最新版5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年級、科組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全備課組成員將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教研工作,落實英語教學常規,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探究科學有效的教學形式。針對我校高一新生普遍英語底子差,基礎薄的實際,堅持“務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教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原則,長期不懈地抓好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
二、教學總目標
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同時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懂簡單英語文章,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學情簡要分析
今年我校高一年級共有六個班,兩個國興班,四個普通班。學生整體英語水平較低,普遍英語底子差,基礎薄。我擔任6班和4班的英語老師,這兩個班分別是文科的普通班和理科的普通班,基礎相對較差,并且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要點
1、做好初高中英語知識點的銜接工作
為了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可以比較順利的展開,使學生打牢英語學習基礎不至于出現知識斷層,本學期要有計劃的把學生初中學過的但掌握不好的詞匯、短語、句型、語法分插于10個單元的新課教學中。
2、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英語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嚴格持久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發揮他們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學英語的能力。
3、閱讀訓練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重頭戲。在單元教學中專門抽出一兩節課作為閱讀課,并且有計劃的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每周一次的課外閱讀材料為中考題的閱讀文章。
4、早晚讀的單詞記憶與鞏固
單詞的記憶與鞏固一直是學生的難點、薄弱點,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要重視詞匯教學,狠抓單詞的記憶與鞏固以及對詞匯的意義與用法的掌握。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單詞記憶方法和養成勤查詞典的習慣。
5、備課組成員之間互相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