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8 02:45: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公共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相關熱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1.我國農村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論
1.1公共管理的含義
公共管理是社會公共機構滿足社會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的活動。良好的公共管理條件是對私人財產權的尊重。而農村公共管理主要指一種相對具體、直接和微觀的管理,它是我國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極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1.2農村公共管理的主要內容
農村公共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指:大力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突出發展教、科、文、衛生、體等公共事業,讓廣大農村群眾共創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他們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活動提供保障;通過農村居民自治,依法管理和規范農村各類組織,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是農村公共管理的任務。
1.3農村公共管理的特殊性
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心骨,公共管理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代表村民利益,凝聚村民意志和力量,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科學技術,按照“髙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發展思路和發展途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村域和村莊用地布局規劃,實施發展項目,幫助農村居民化解發展風險,解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不斷地把農業產業化向更髙的農業工業化階段推進。同時,要重視民生,努力創造條件,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加大教科文衛方面的投人,注重社會主義人文關懷,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使農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衣食無憂。
2.我國農村公共管理出現的問題
2.1鄉鎮政府機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我國鄉鎮政府,財政供養人員過多,鄉村兩級行政機構積累了過大的行政成本,也積累了嚴重的債務。鄉鎮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關在農村的基礎,自然具備了國家政權的基本職能,其行政機構的設置都逐一與上級對口,對三農的活動制定了過多的約束制度。
2.2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制約
農村現行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公共管理實現合理化的重要制約因素。由于農業的行業特殊性,鄉鎮政府和村兩委事實上很難對農民提供經營方面的幫助,但我們的土地歸集體所有,村委會對土地只有分配和流轉的控制權,這就大大降低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土地價格高的地方,鄉鎮政府甚至縣政府也插手土地的流轉,土地所有權被分割。這種狀況的后果之一,是導致村兩委班子的權力過大,且得不到強有力的監督,這大大提高了基層公共服務的運行成本。
2.3農村教育體制不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
我國農村教育基礎軟件硬件設施都相對薄弱,為了壓縮財政開支,在中西部地K中小學集中辦學,雖是義務教育,卻沒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中小學教育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公共產品,應該全額納人國家和省市縣的財政預算。在目前城市化進一步加快的情況下,農村的教育實際上是為城市輸出資本,因城市的人力資源很大一部分投資是由農村來完成的。各級財政都應注重向農村教育的投人,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財政責任。
2.4農村社會保障體制不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農民的社會保障意識淡薄,參與不積極。特別是在農村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要農民繳納養老保險金比較困難。目前,家庭保障是我國農村傳統的基本保障方式,是現階段農民保障的基礎,單一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很難照顧到各方面的要求。此外,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處于試點摸索階段,理論準備及實踐經驗都還不充分,因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還基本沒有經國家權力相關審批通過的法律,更沒有形成法律體系。
3.如何加強我國農村公共管理
3.1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完善鄉鎮管理體系
3.1.1進一步撤并鄉鎮,將國家的基層政權收縮到縣一級,農村的政策方針的下達可以不必經過鄉鎮機構的重重批示和考證,可以節省設立各個機構的經費、工資等花費。
3.1.2淡化農村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功能,真正將農村居民委員會建設成為農民自治的社區組織,讓農民以民主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
3.1.3國家對農村的行政控制主要通過法律途徑實現。可考慮在農村社區設立精干髙效的司法機構,就近解決農村的司法糾紛,為農民解決麻煩,為農民干頭事。
3.2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
①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髙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②健全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③鼓勵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④改善和保障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素質。
3.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
3.3.1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絡。
3.3.2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引進天然氣等新型能源,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
3.3.3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發展農村郵政服務,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村居民服務作用。
3.4改革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3.4.1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村居民增強社會保障意識。
3.4.2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即建立起由農民個人、集體和國家共同負擔、共盡責任的多主體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機制。
3.4.3建立多層次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以我國法定基本社會保障為主體,鄉村集體保障和家庭儲蓄保障并存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協調發展,不可顧此失彼。
3.5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的法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