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12:39: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零售藥店年度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人類醫學史上,抗菌藥曾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可以說為人類健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那么,有關部門為什么要禁止某些抗菌藥在零售藥店銷售呢?
抗菌藥:使用不當反成毒藥
在抗菌藥發明之前,許多疾病,如肺炎、猩紅熱、梅毒等曾經讓人類談之變色、束手無策。自從發明了抗菌藥,它就為人類的健康立下了汗馬功勞,醫治了許多不治之癥。因此,抗菌藥的發明,可以說是人類醫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成就。
抗菌藥與抗生素的區別
現在人們對抗生素與抗菌藥的概念比較模糊。從最早發現用青霉素治療細菌性疾病開始,就把這類由某些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和后來發現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成的物質稱為抗菌藥。隨著不斷的研究和發展,又發現了這類藥物有許多新的用途,不但可以預防和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還可以預防和治療由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原蟲、真菌、霉菌等許多微生物引起的各種疾病,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把抗菌藥稱為抗生素。然而,總醫院藥理科主任黃祥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抗生素與抗菌藥并不是同一類藥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稱呼。抗生素泛指所有由微生物所產生在低濃度下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或繁殖的化合物,用于治療敏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抗菌藥物主要是對抗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藥物,其作用是將細菌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因此,它只適用于細菌引起的疾病。但局部用的殺菌藥物不應歸到抗菌藥物內,如殺菌消毒劑。
抗菌藥:“良”“毒”并存
早在1945~1965年期間,在青霉素開始大量使用的同時,科學家們發現了頭孢菌素,還開發了人工合成抗菌藥,例如萘啶酮酸和硝基呋喃。其實,在研究抗菌藥的時候,科學家們的許多精力都曾用在對其抗藥性的問題上。但是,由于長期使用此藥,導致某些病菌產生一種使抗菌藥失活的酶,使抗菌藥無效。在這方面人類投入了很多精力與資源,盡管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抗菌藥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仍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如張小姐因尿頻、尿急、尿道刺痛等不良癥狀,曾到多家醫院就診,幾乎每家醫院都為她使用了抗菌藥。遺憾的是,病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后來查明尿液中有霉菌,停用抗菌藥,改用抗霉菌藥后,癥狀消失。
無數事例表明,抗菌藥是不能隨便用的。如氯霉素會影響造血功能;先鋒霉素對肝和腎都有損害;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損害聽覺神經而導致終生耳聾等。一旦出現以上毒性反應,其后果往往是嚴重的。
現在看來,抗菌藥既是人類治療疾病的良藥,同時它也為人類的健康帶來許多麻煩。因為抗菌藥雖可防病治病,卻與多數化學藥物一樣,幾乎每一品種都帶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甚至致殘或危及生命;用得合理即為“良藥”,用得不當就成“毒藥”。
抗菌藥為何被亮紅燈?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十分迷信抗菌藥,身體的一些不適,如頭疼、嗓子疼、感冒咳嗽等,都愿意服用抗菌藥,從而導致抗菌藥的濫用。據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表明,在購買抗菌藥的人群中,憑醫生開的處方占61.92%,看廣告自己買的占18.2%,朋友介紹或送的占2.04%,藥店店員推薦的占9.7%,其他途徑占8.14%。
抗菌藥的濫用,不僅僅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而且已經成為一個導致疾病和死亡的社會問題。
為保障百姓用藥安全有效,加強抗菌藥的監督管理,促進抗菌藥的合理使用。2003年10月2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關于加強零售藥店抗菌藥銷售監管促進合理用藥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抗菌藥。2004年7月1日后不按規定銷售的,一經發現,要依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暫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7號)的規定進行查處。
抗菌藥的副作用早已發現
當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發現青霉素的時候,有人曾斷言:細菌將會從人體中滅絕。但遺憾的是,細菌不但未從人體中滅絕,且耐藥菌株愈來愈多。
抗菌藥對人類貢獻確實很大,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副作用也就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或者說對它的副作用視而不見。據專家介紹,醫學科學工作者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意識到抗菌藥對人體會產生副作用。比如當時作為常用藥物的氯霉素,使用過該藥物的很多人就有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的癥狀;20世紀70年代運用四環素比較廣泛,因此造成了一代人的四環素牙;到了80年代,由于慶大霉素的廣泛使用,導致很多小孩先天性的耳聾。鑒于以上諸多的不良反應,專家一再呼吁,抗菌藥是一種好藥物,但是不能濫用。
百姓不合理使用問題嚴重
盡管我國從1999年開始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經過近5年的推廣與宣傳,人們對藥品分類的認識有了相應的提高,有的地區、藥店也開始按照分類管理嚴格執行。但不容忽視的是,大多數藥店對處方藥的銷售還是“雙軌制”,這給人民用藥帶來了安全隱患,特別是抗菌藥的隨意購買、使用,導致了一系列的嚴重后果。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邊振甲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
“我國是抗菌藥使用的大國,從臨床來講,抗菌藥是使用最為廣泛的。近年來,對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細菌耐藥情況日益嚴重,不良反應時有發生。
在臨床上,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現為,在無明確目標適應癥條件下使用抗菌藥(如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和無明確指征的預防性用藥);在抗菌藥使用劑量和療程的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劑量、最短必須療程’的原則,如無菌手術后長期大劑量使用抗菌藥,不僅浪費了大量抗菌藥,而且最易誘導耐藥致病菌株;藥物的選用不按有效、廉價的原則選用基本藥物,而選用價格高昂的新藥、進口藥;不首選對致病菌有效的窄譜抗菌藥,而青睞各種廣譜抗菌藥,甚至多種藥物聯用。
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危害,已到了必須加強監管的時候了。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已經實施了藥品的分類管理,從他們的經驗來看,抗菌藥是必須憑處方銷售、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的。為了保障人民用藥安全,SFDA決定從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處方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藥(包括抗生素和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結核、抗真菌藥),在全國范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
因此,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已經成了一個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不僅增加了藥品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造成了細菌耐藥性的增長,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采取這項措施也是在非常迫切的情況下進行的。
幾乎就在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在公布的傳染病年度報告中也指出,由于抗菌藥的濫用,青霉素之類的抗菌藥的治療功能正在下降,一些因細菌感染而引發的簡單疾病變得難以治療。一些病菌可以對那些無法殺死它們的藥品逐步產生抵抗力。人們在使用抗菌藥的過程中,如果對其濫用、錯用,病菌產生抵抗力的過程還會大大加快,使抗菌藥迅速失去原有的效用。
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們知道,抗菌藥是現代醫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藥品之一,這種使用是全球性的。同時,在流通渠道上,抗菌藥可以說是目前最“亂”的藥品之一。在我國如此,在其他國家這種傾向也比較嚴重,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不久前,在歐盟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與會專家發出強烈呼吁:請勿使用抗菌藥,除非萬不得已。
增強人體細菌的耐藥性
當一個人去看病時,醫生第一次給患者使用了青霉素,效果很好,見效也快。如果是第二次或更多次使用,效果就會明顯降低。又如四環素在治療人體各種炎癥上效果相當好,可如今,四環素卻已悄悄退出“醫療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如先鋒霉素等藥理作用更強的藥品。這無疑反映出細菌的耐藥性大大增強了。細菌對一種抗菌藥產生耐藥性之后,如果下次還吃同一種藥,不僅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細菌還會繼續在體內繁殖。如果亂用抗菌藥,細菌將會對所有藥品產生耐藥性,后果將會不堪設想。20世紀40~50年代,青霉素幾乎沒有治不好的炎癥,可現在它的效果已不如從前。
破壞體內微生物的平衡
長期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藥,將嚴重破壞人體微生物的平衡,因為人體內各部位幾乎有幾種細菌并存。比如口腔內有多種細菌,若使用抗菌藥把一種細菌殺死,其余細菌就會“瘋長”,這也會給人體帶來新的炎癥。如果在使用抗菌藥的過程中不能把變異細菌殺死,則會讓這種細菌產生耐藥性,也會給人體帶來新的疾病。正如有關專家所指出:如果稍微有點感冒就服用抗菌藥,會破壞人體內和周遭環境的微生物平衡,而培養出一種超級病菌。
抗菌藥物為何被濫用?
有人這樣說過:在美國買槍容易,買抗菌藥難;但在我國買抗菌藥就像買其他普通商品一樣容易。可見,在我國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或者說濫用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了。
那么,導致抗菌藥濫用的因素是什么?
消費者缺乏用藥知識
在我國,抗菌藥使用之所以成為健康隱患,一方面“大病進醫院,小病去藥店”成為一種時尚。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看“小病”的習慣,用藥中經常少不了抗菌藥。加上一些患者由于對醫學不太了解,總覺得使用抗菌藥后就比較安全;從心理上來說,用藥理作用比較強的抗菌藥好像總比用青霉素等價格低的藥品好一些。另一方面不少家庭都備有“藥箱”,“藥箱”中也備有抗菌藥,但在使用抗菌藥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誤區,如認為抗菌藥的價格越貴越好。其實,抗菌藥的價格與效果并不成正比,“便宜沒好貨”的規律不適用于藥品,因為藥品不是普通商品,關鍵是使用得當。如果做到對癥下藥,幾分錢一片的藥也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在抗菌藥物也是越貴越好的觀念沒有得到改變之前,抗菌藥的濫用是很難避免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許多人用抗菌藥治療感冒。雖然抗菌藥能抗細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如果隨便亂用抗菌藥,只會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機體產生耐藥性。
例如,28歲的王小姐結婚才一年多,經常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她去醫院就診。由于王小姐在外企工作,醫療費用可以報銷90%,所以平時看病根本不計較開進口藥還是國產藥。她告訴醫生,可以開好一點的藥!
醫生開了3盒抗菌藥××膠囊,她回去一吃果然就把感染控制住了。但沒過多久,她又出現了同樣的癥狀,這次她“聰明”了,不用去醫院排隊掛號,自己把上次剩的藥吃了,很快病又好了。接著,王小姐索性到藥店去買了10多盒同樣的抗菌藥,以備不時之需。結果如此循環三四次后,藥就不太靈了,加大劑量,還是好不了。
后來,王小姐到另一家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這是使用抗菌藥不當所致。
此外,一些患者在病情較重時能按時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服藥便隨心所欲。抗菌藥的藥效有賴于其有效的血藥濃度,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此外,有人認為只要是抗菌藥就能抗感染,甚至把幾種抗菌藥一起服用,嚴重違反用藥規律。
一位病人在北京某醫院做腰椎間盤突出手術,為了預防感染,醫生給他用了大劑量的抗菌藥,結果引起了嚴重腹瀉。醫生又用抗菌藥止瀉,結果腹瀉越來越厲害,生命垂危。經專家診斷是濫用抗菌藥導致的“結腸炎”。
藥店隨意銷售處方藥
目前,許多藥店銷售員的提成比工資還高,為了多賣藥,誰也不會主動向購買抗菌藥的消費者提出“出示處方”的要求。另外,一些藥房實行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開銷售僅流于形式,藥房對消費者購藥都是“來者不拒”。百姓在處方藥柜臺可隨心所欲買到任何級別、任何用量的抗菌藥。藥店里擔當“用藥指導”的駐店藥師除了向消費者推薦藥品外,幾乎沒有幾家藥房的藥師向消費者發出“一定要按量、按醫囑服藥”的忠告和建議。
藥廠對抗菌藥市場的無序競爭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中,生產、經營的抗菌藥大多是“仿制藥”,重復生產嚴重,如“先鋒霉素”的生產企業就超過200家,“阿莫西林”一種就有100多家企業同時生產。
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就以價格戰、送回扣、產品說明書上少講或不講藥品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等方式,將自家生產的抗菌藥推向市場,這就直接導致藥品流通渠道無序競爭。
職能部門難以監管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假劣藥和醫生違規,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藥品管理法》以及《民法通則》等嚴格管理。而藥品不良反應是醫學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和用藥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的,不是由審批不嚴、藥品的質量或醫生的處方有問題造成的,國內醫生普遍存在的“合法不合理”濫用抗菌藥情況,國內至今無法監管,全靠醫生憑良心、專業水平、業務素質及自律來約束。
總之,現在抗菌藥濫用得太嚴重了,像過去得了扁桃體炎,打點青霉素就可以了,可是現在鏈球菌對青霉素也耐藥了,怎么辦呢?醫生就用更高檔的抗菌藥,還是不行,這樣一級一級地往上加碼,走進了惡性循環的怪圈。這樣,人類恐怕又要回到抗菌藥發明以前的時代,一個普通的細菌性肺炎都會成為致命而可怕的絕癥的時代!
如何避免抗菌藥濫用?
近年來,隨著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隨著自我藥療的出現,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成為一個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不僅增加了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造成了細菌耐藥性的增長,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鑒于以上種種危害,如何正確使用抗菌藥,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職能部門加強監管
管理好抗菌藥不被濫用,要從很多方面入手,而職能部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針對這個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邊振甲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
“對于生產單位,首先要保證所生產藥品的質量。對于生產的非處方藥,其外包裝、內包裝及產品說明書印制應當符合《非處方藥專有標識管理規定》。生產企業應正確宣傳藥品,促進藥品的合理使用;還應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發現藥品不良反應,應按照有關規定上報。
對于藥品經營單位,銷售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處方藥品時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積極開展GSP認證工作,嚴格執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流通管理暫行規定》中對藥品分類擺放的要求;配備符合藥品分類管理要求的藥學技術人員,保證其充分履行職責;促進藥品的合理使用;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按照有關規定上報。
通過職能部門的有效監管,使廣大群眾了解不合理使用抗菌藥將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造成細菌耐藥的嚴重后果和危害性,逐步改變群眾自我購買、使用抗菌藥的習慣,引導公眾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菌藥,促進抗菌藥的合理使用,為藥品分類管理的深入開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醫藥工作者的正確引導
對于臨床醫生來說,首先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本著一切為患者著想的心態,時時不忘自己是一名醫生并牢記醫生的天職。在給病人診治過程中,應該先確定是什么細菌引起的疾病,再對癥下藥。
在不能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醫生應要求患者進一步化驗和檢查,確定后再考慮具體用藥。另外在細菌種類還不知道的情況下,有經驗的醫生可根據病人的年齡、臨床表現等判斷出主要的致病菌,針對最主要的致病菌來建議患者首選何種藥物。
在藥店方面,無論是駐店藥師還是銷售員,都應該主動向購買抗菌藥的消費者提出“出示處方”的要求,必須憑正規醫院開具的處方單銷售,并明確告訴消費者一定要按量、按醫囑服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確保抗菌藥到消費者手中后不至于濫用或誤用。
消費者不要盲目購買、儲備、使用
由于抗菌藥的使用比較廣泛,一些消費者往往自行購買和使用,這種做法明顯不妥。因為如何使用抗菌藥,應由醫生憑患者的病情建議使用。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抗菌藥治療,那是由于該患者的疾病并非細菌所致。如果在家里存放過去剩下的抗菌藥或是購買后放在家里,以備將來患病之用,那就請消費者毫不猶豫地把它們扔掉或停止使用。因為只有醫生才知道患者該使用哪種抗菌藥及其劑量。
選擇抗菌藥物時應特別注意的是:能用窄譜,不用廣譜;能用基本藥物,不用新型昂貴藥;能用一種藥,就不要幾種抗菌聯合使用。
總之,再好的藥物也不能包治百病,并非昂貴的抗菌藥物就能治病。關鍵是要在明確指癥下選用適宜的抗菌藥,并采用適當的劑量和療程,以達到殺滅致病微生物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時采用各種相應措施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相關鏈接
什么是抗菌藥濫用?
從行為角度來解釋今天我們所指的“抗菌藥濫用”概念,主要具有以下兩個特征:
1.藥品使用的類型、用藥方式、用藥時間與對象都是不合理的;
2.沒有在醫生指導下,超出了醫療范圍和劑量標準的自我用藥。
小貼士
哪些人不宜使用抗菌藥?
患有病毒性疾病者 如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因此這類疾病無需抗菌藥,而應使用抗病毒藥物以及中草藥治療。
新生兒、老年人 應避免或慎用主要經肝臟代謝和經腎臟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菌藥。預防性應用抗菌藥要嚴加控制,盡量避免在皮膚、黏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藥,以免導致過敏反應,或引起耐藥菌株產生。
孕婦與營養不良者 該類人群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一旦不合理使用抗菌藥,比健康人更容易引發疾病。
肝、腎功能有限者 該類人大部分已有感染,如果濫用抗菌藥會發生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