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中等職業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3-31 01:5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等職業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篇(1)

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因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一直是我國學者研究的重點。周裘絨(1997)分析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狀況,提出了一般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辦學經費的解決辦法,同時提出對特別貧困地區應當特別扶持。王根順、孟子博(2008)從西部地區整體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現狀出發,分析了西部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沈有祿(2010)以2007年全國地方中等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的人均經費及生均預算內經費為例,研究發現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均經費的離散程度較大。中等職業教育各類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指數值較大,同時差異也大。辛均庚(2012)指出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單一是西部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周永平(2013)分析了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補償的價值追求與轉型必要,提出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補償的轉型思路。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研究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基尼系數法和DEA方法等。已有的關于經費配置效率研究的文獻多集中于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周勝(2014)從投入效益、使用效益、產出效益三個維度建立指標體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各地區公共教育經費配置效益進行了計量分析。戴平生(2014)使用基尼系數的一個等價算法:收入份額法對我國省域教育經費配置的公平性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國省域教育經費配置的公平性無論是從總體上還是從區域結構來看,都有了顯著改善。郭華林、蘇捷(2014)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DEA方法對浙江省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進行分析。綜合已有研究發現,關于民族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研究中理論研究較多,實證研究較少。本文以8個多民族省份2007年—2012年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數據為例,使用DEA方法對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進行靜態分析,使用Malmquist生產率指數來進一步衡量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動態變化。研究結論將為改善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狀況,提高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生產效率以及完善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提供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指標選擇

(一)DEA與Malmquist指數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的研究基本框架是由查恩斯、庫珀和羅德(1978)基于費羅爾提出的生產效率的觀點基礎上提出的。DEA方法不僅可以對決策單元的有效性做出度量,而且還能指出決策單元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依據規模報酬假設的不同,DEA模型可以分為規模報酬不變前提下的C2R模型和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的BC2模型,其中C2R模型是專門用來判斷決策單元是否同時為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的。BC2模型是用來判斷決策單元是否為技術有效的。Malmquist指數是基于DEA方法構建的使用面板數據來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一種方法,最初由曼奎斯特•斯坦提出。1982年卡文斯等首度將該指數應用于生產率變化的測算,此后研究者將其與DEA模型相結合,它可以較好地刻畫相對效率在一段時間內的動態變化。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大于1表示效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等于1表示效率水平不變;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小于1則表示效率水平下降。如公式(1)所示,全要素生產率變化(tfpch)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技術進步(techch)和綜合技術效率變化(effch),其中綜合技術效率(effch)變化可以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sech)。tfpch=techch×effch=techch×(pech×sech)(1)

(二)經費投入與產出變量的選取

根據我國8個多民族省(自治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借鑒國外教育經濟和教育財政的相關研究,并考慮數據可得性來選取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投入和產出指標。投入指標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固定資產。產出指標包括專任教師、教學質量、學生數量三部分。其中教學質量用畢業生職業證書獲得率來體現;學生數量使用在校生人數。本文以廣西、貴州、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云南、8個省(自治區)為決策單元,采用2007—2012年各省(自治區)的相關數據進行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研究。其中固定資產、教師數量、教學質量和學生數量的數據來源于2007—2012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7—2011年的數據來源于2008—2012年《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2年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數據根據2007年—2012年的數據平滑得來。

三、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研究

(一)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靜態分析

使用民族地區8個省(自治區)的統計數據,利用軟件DEAP2.1,采用投入導向型的CCR模型以2011年和2012年的截面數據為代表進行測算。規模效率主要考察我國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規模是否有效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效率等于1,說明經費投入規模處于規模報酬不變的最佳狀態,經費投入既不浪費也不緊缺,經費投入規模恰到好處。規模效率小于1,則說明存在投入不足或投入過剩。2011年,內蒙古、廣西、貴州、、云南、青海、寧夏7省(自治區)規模效率值為1,實現了經費投入規模的最佳狀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規模效率為無效狀態。2012年,實現規模有效的省(自治區)下降為5個,云南、青海和新疆未實現規模有效。對于未達到規模有效的省(自治區),僅僅一味地增加經費投入,擴大規模,不僅不會出現理想的效果,反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這些省(自治區)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適當控制投入規模,通過制度創新等手段,來提高經費配置效率。純技術效率主要考察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管理制度、方法等技術方面是不是有效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純技術效率等于1,則說明經費管理方法和制度恰到好處。純技術效率小于1,則說明,經費配置方法和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改善。從純技術效率層面上看,根據表2,2011年和2012年除新疆外的7個民族省(自治區)純技術效率等于1,反映出我國2011和2012年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純技術效率普遍較高。配置效率是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綜合表現,反映了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的綜合效率。從綜合配置效率的角度看,2011年廣西、貴州、、青海、云南、內蒙古、寧夏7個省(自治區)實現了DEA有效,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有效。2012年實現DEA有效的省(自治區)為5個。對于配置效率未到達有效的省(自治區)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來提高配置效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需要在控制投入規模的同時,改進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模式。云南和青海兩省則應重點改進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制度。

(二)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動態分析

運用DEAP2.1軟件對2007—2012年民族地區8省(自治區)的面板數據進行Malmquist指數分析,得到了8省(自治區)分年和分省的全要素生產率數值及其分解。從按年份的全要素生產率來看,2007—2012的6年間,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的整體全要素生產率呈現波動變化,總變化趨勢為下降,說明6年間民族地區整體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普遍偏低。全要素生產率可以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進步變化。技術效率變化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變化趨勢,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分別出現了1.7%和2.7%的增長幅度,但2011—2012年又呈現下降趨勢。對技術效率變化進行進一步分解,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呈現增減上下波動趨勢,但波動幅度不大。2009—2010年間,技術效率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規模效率的增長,2010—2011年間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對技術效率的增長均有貢獻。歷年的技術進步變化數值均小于1,由此可見技術進步變化是造成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全要素生產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各中等職業教育機構應該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促進技術進步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按省份分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來看,8個民族省份的2007—2012年間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均小于1,均呈現衰退趨勢,其中青海衰退趨勢最為明顯,幅度為14.8%;全部8個民族省份中,技術效率變化大于1的有6個,其余2個省份出現了技術效率下降。技術效率變化可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青海地區技術效率變化小于1是因為規模效率變化小于1,新疆地區技術效率變化小于1則是由于其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小于1。全部8個省份的技術進步變化都小于1,這說明技術進步效率下降時是民族地區各省份全要素生產率衰退的共同原因,這個結論也進一步印證了前文按年份全要素生產率分析中技術進步是民族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的研究結論。由此可見,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雖然教育經費的投入有效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但技術進步等的落后阻礙了經費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第四部分的實證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從靜態分析的角度

2011年,內蒙古、廣西、貴州、、云南、青海、寧夏7省(自治區)為實現規模效率有效。2012年,實現規模有效的省(自治區)下降為5個。從純技術效率層面上看,根據表2,2011年和2012年除新疆外的7個民族省(自治區)純技術效率等于1,反映出我國2011年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純技術效率普遍較高。從綜合配置效率的角度看,2011年廣西、貴州、、青海、云南、內蒙古、寧夏7個省(自治區)實現了DEA有效,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有效。2012年實現DEA有效的省(自治區)為5個。造成新疆地區無效率的原因包括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兩方面。而造成云南和青海兩個省市無效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純技術效率方面的原因。因此這三個省市在改進效率方面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新疆地區需要在控制投入規模的同時,改進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模式。云南和青海兩省則應重點改進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制度。2011年和2012年間,內蒙古、廣西、貴州、、寧夏5個省(自治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實現了DEA有效,新疆、云南和青海地區可以在參考這5個省份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民族地區區位優勢,通過加強區域合作,發揮民族特色,加強技術和知識共享,來進一步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效率的提高。

(二)從動態分析的角度

篇(2)

一、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宏觀決策和法律法規研究,為職教改革和發展獻計獻策

1、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統一部署,繼續做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職教專題的調研工作。重點開展對“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改革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等問題的調研,并對調動行業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積極性、農村職業教育等問題開展深入的課題研究。

按照教育部《規劃綱要》征求意見公告精神,動員各地學會和下屬機構積極參與,并對職業教育戰略專題調研和《規劃綱要(草案)》展開大討論,廣開言路,廣集眾智。學會網站開辟《謀劃職教改革發展》專欄,并開展“我為職教獻計獻策”征文活動。

2、配合“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學會積極參與會議相關籌備工作,并做好會后的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德育工作委員會為主)

3、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進程,年內上報國務院審議”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關司局,參與修訂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職業教育督導基本標準,開展評估試點”工作,積極參與相關研究、試點工作,并作為《規劃綱要》的課題研究。

5、高職研究會組織“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就業、創業人物與機構評選”活動。

二、開展職教學術研究和評選表彰活動,提高職教社會影響力

1、圍繞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點,制定學會2010年工作計劃,召開2010年工作會議。

2、以“抓住機遇和挑戰,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為主題,舉辦2010年學術年會。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策劃,進一步提高年會質量。年會期間召開學會理事會第三次會議。

3、舉辦第二屆民辦職業教育發展高峰論壇。(擬成立的民辦職業教育分會負責)

4、舉辦首屆 “中國職業院校教學名師” 評選表彰活動。開展“全國農業職業院校教學名師”的評選工作。(農村與農業委員會)

5、舉辦第二屆“中國職業教育百名杰出校長”評選表彰活動。

6、修訂、完善《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勵條例》(草案),啟動第二屆 “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評選工作。(學術委員會)

7、舉辦第五屆“中青年職教論壇”,開好“2010年職業技術教育學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研討會”。(學術委員會)

三、開展職教科研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繼續完成以學會名義開展的國家級的職業教育課題研究。

做好學會2009-2010年度課題立項評審工作,并出版《優秀成果選萃》。(學術委員會)

做好教學、德育、管理、高職、農村與農業、軌道交通、衛生、職高等分支機構開展的科研教研課題工作,以及相關的評獎活動。課題研究和評獎活動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動的質量擺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關于“實施新的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進新教材編寫、審定和其他教學資源的建設工作。(德育工作計劃委員會)

3、辦好各分支機構組織的“論壇”、“研討會”等形式的活動。務須做到認真準備、精心策劃、廣泛參與、提高水平。

組織好教學工作計劃委員會和其他分支機構的各種教學競賽活動,以及部分專業的職業資格標準和教學標準的研究制訂工作。

4、配合有關部門舉辦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辦好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

支持分支機構辦好農業、醫藥、護理和輕工食品等專業學生技能大賽。

5、配合中國教學儀器設備總公司,在天津舉辦第七屆全國職教現代技術裝備(教材)展覽會。

6、合作開展第十一屆全國職教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搞好期刊編輯、高職、商科、德育、學生、管理、衛生、輕工、教材等分支機構的論文征集、評選活動。采取措施,不斷提高論文水平。

啟動學術委員會主辦的“優秀職業教育碩士(博士)論文”評選活動。

四、圍繞職業教育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為科學決策服務

1、繼續組織力量進行農業職業教育資源、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和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調查。(分別由農村與農業、少數民族、期刊編輯專業委員會組織)

2、就當前經濟和行業企業發展與職業教育的應對,舉辦高層次形勢報告會,加強行業學會間的溝通聯系。(軌道交通委員會為主,相關行業協會配合,秘書處協調)

3、圍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專題,繼續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辦好管理、高職以及其他分支機構舉辦的相關課題研討和培訓。

4、開展勞動力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

高職研究會舉辦“與高職畢業生在一起”的主題會議。

5、針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開展職業指導專項調研,做好職業指導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工作。(職業指導專業委員會)

6、配合“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繼續開展“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做好“中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發展報告”的編纂工作。(師資專業委員會)

7、繼續開展職教科研(教研)機構調查,籌備職教科研工作會議。開展中專學校實訓能力建設專項研究和精品專業建設方案展評。(科研、中專委員會)

五、開展國內外校長教師培訓,加強境內外交流合作

1、繼續組織學會和分支機構開展的職教院校長和教師的國內培訓交流活動。(培訓交流部)

開展東西部職教合作交流和調研。(職業高中、衛生)

2、繼續開展創業教育活動,組織好研討和經驗交流。(培訓交流部為主)

3、繼續組織職教工作者和教師赴國外(境外)考察和培訓交流活動。(培訓交流部負責)

4、籌備舉辦2010年 “國際職業教育論壇”。(學術委員會負責)

繼續開展職教裝備國際交流。搞好商科、軌道交通、醫藥、輕工等分支機構的對外交流活動。

5、組織開展對香港職業教育的考察,加強與香港職業教育機構的交流合作。

六、加強學會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效益

1、辦好《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各地方學會、分支機構、內設機構都應成為網站的地方編輯站,學會網站要加強對其指導和幫助。推動學會系統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電子辦公和網絡傳輸,提高工作效率。

2、擴大和健全學會組織,增強學會活力,改進單位會員入會辦法。重視吸收民辦職業院校和民營企業為會員單位。做好理事會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機構的申報工作。

3、加強學會下屬機構建設,完善工作總結和計劃制度,不斷提高組織和活動水平。制定《學會工作規則》,加強規范化管理。

篇(3)

【關鍵詞】小課題研究 求解 策略

“小課題研究”當前正逐漸走入職教教師的教育生活,成為一種深受一線教師青睞的典型研究形式。本文結合自身“小課題研究”實踐經驗,提出關于“小課題研究”的“五個不等式”。

一、“小課題研究”≠“個體研究”

“小課題研究”就是教師“個體研究”嗎?非也。

所謂“小課題研究”,我的體會是以學術思維和科研意識,審視和理性解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出現的問題的行動研究;是教師根植于教育教學實踐,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的自主性研究方式。“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經驗即成果”,“小課題研究”具有“真”、“實”、“小”的特點,是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選擇教學中發生的問題―教學問題分析―確定研究主題―預設研究步驟―教學實踐研究―總結研究反思)。但是這種自主性研究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封閉式研究或排他式研究,而是更強調研究的開放性、合作性。小課題研究者更應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同事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報刊文獻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合作研究中吸取經驗,增長專業成長的智慧。

例如我校構建了“三位一體化”(實施校本研究在線培訓、教師小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教師專業化發展戰略(“小課題研究”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運用“在線培訓”引導教師用培訓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研究課題,以教師合作小組方式基于教學問題開展小課題實踐研究。

圖1 中職校“三位一體”“小課題研究”管理框圖

二、“小課題研究”≠“教育總結”

“小課題研究”就是“教育總結”嗎?非也。

“教育總結”,即是教師立足于最真實、最普通的教育環境、教學狀態、管理困惑,對常態教學下的關鍵問題的思考。但是“教育總結”重在對“做了什么”內容的呈現和就事論事的反思,大多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小課題研究”首先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想清楚―寫出來”的,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思考、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做出來”就是腳踏實地地研究教學存在的問題;“想清楚”,就是對存在問題的思維加工過程;“寫出來”就是把問題理性地想清楚了后寫出,作為自己實踐與思考的結晶。換言之,“小課題研究”最需要呈現的既不是方案也不是總結,而是通過“確定小課題研究的題目―設計出小課題研究的方案―反思小課題研究的進程―調控小課題研究的進程―收集小課題研究的效果―物化小課題研究的成果”的具體活動進程實現研究目的。這是從課堂教學出發,從教師的困惑點出發,從教學的關鍵點出發,從教育管理問題出發,對有價值的實踐經驗與教育問題進行理性的判斷(即開展教學問題型“小課題研究”,如圖2所示),“對策即成果,收獲即效果”是對“小課題研究”成效的樸實寫照。

圖2 中職校教學問題型“小課題研究”實施的操作流程

我的“小課題”《對當前教師專業發展中“懵懂現象”的透視》(《教育科學論壇》2011/05)就是對職業學校教師“二次成長”中瓶頸與突破的“為什么”和“如何做”等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闡釋。“小課題”《關于中職校教師教科研論文寫作的問題分析與建議》(《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版》2012/07)是我對某地市中職校近70篇參評論文寫作問題作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得出的有規律結論。它們都是我在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過程與研究過程之間的一種“切換”;是把自己的實踐對象變為研究對象的認知;是對職業教育理論、教學實踐和自身積累知識的“三素”有效的融合。

三、“小課題研究”≠“教育隨筆”

“小課題研究”就是“教育隨筆”嗎?非也。

“教育隨筆”,即對教育事件的及時感悟的記錄。重在記錄成功的教學方法、記錄教學中的失誤、記錄教學中的遺漏、記錄教學中的感悟、思考教育管理中的不足,大多表現為零散的“豆腐塊”。而“小課題研究”則是對“豆腐塊”式教育隨筆的系統的元認知,是教師對教育現象的追問,并不是僅停留于教育日記撰寫、教育案例提煉、教育反思記錄。

我的“小課題”《中職校“四類”課程問題與有效對策――以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為例》是我對當前中職校專業教學主要包括的日常專業教學(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課外技能興趣小組輔導教學、各級技能大賽集訓教學、單招高考專業教學(高職升學教學)四種課程教學方式呈現“四張皮”(各自為政,缺乏系統性、統籌性、融合性)問題的求解與論證結果。它們的研究流程都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課題(問題即是課題,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設計(制訂研究方案,實踐中運用擬定方法)―研究過程(具體組織實施,問題得到解決)―研究結果(總結研究成果)。這是伴隨我對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有關事件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自我評價、自主提升、自動追求教育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持續過程。

四、“小課題研究”≠“教育故事”

“小課題研究”就是“教育故事”嗎?非也。

“教育故事”,即教育案例當中的一種類型。它是教育活動中“當事人”、“實踐者”教師以故事的方式來敘述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真事、真情感的短文。這種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教師對教育的詮釋和理解。它既不直接定義教育內涵(是什么),也不直接規定教育的應然(做什么),只是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是“小課題研究”成果一種呈現方式。但是“小課題研究”不僅僅是對教育敘事、案例、日志、反思中鮮活、豐富、多樣、生動、具體、形象的表述,更是注重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和不斷反思追問,并有效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其成果有完整的表述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教育敘事研究,主要包括題目(簡潔點題)、引子(研究起因)、背景(研究背景)、事件(經過或調查的結果)、結果(分析和反思,主要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等研究內容。另一種是陳述方式研究,主要包括研究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

我的“小課題”《我研故我樂――我的教科研之道》(《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01)就是對“教師教科研的成長之路”的困惑、路徑、對策的一種系統的教育敘事研究;我的“小課題”《中職校教學質量提升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政策建議――基于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調研》(《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2/01)就是我參加省教育廳關于“職業教育質量提升”有關課題組調研的內容完整的陳述表達。

五、“小課題研究”≠“教育論文”

“小課題研究”就是“教育論文”嗎?非也。

“教育論文”,即教師運用綜合理論知識將平時教育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總結、分析和討論,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呈現的寫作形式也不盡相同。“小課題研究”成果呈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小到教學案例、課堂實錄、教育故事、田野筆記,大到研究報告、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學術論文、學術專著。關鍵是“小課題研究”還遵循自己的邏輯推理與研究規范。“小課題研究”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其研究共同特點都是一種“研究―實踐―調整―完善―實施”的過程:一是“成果應用型”。研究操作流程為:學習他人成果(文獻資料)―選取選題―制訂研究計劃―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研究成果反思總結。二是“問題解決型”。研究操作流程為:問題分析―提煉問題解決的辦法―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研究成果反思總結。三是“經驗總結型”。研究操作流程為:尋找自己成功之處―總結成功經驗―經驗的理論分析―研究成果反思總結。四是“探求新知型”。研究操作流程為:對新方法、新規律、新關系的內涵的界定―制訂研究計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掌握實施效果―研究成果反思總結。

篇(4)

關鍵詞: 校園主體 校園文化建設 積極作用

一、校園文化的涵義

所謂校園文化是師生在特定環境中所創造的一種與社會、時代密切相關,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生存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隱性渠道。而良好的校風是校園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師生員工在共同目標和共同認識的基礎上,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所形成的符合時代精神文明要求的思想、行為和作風,是學校獨特的“文化品質”。良好的校風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能動的力量,形成影響師生思想行為的一種客觀環境,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同化力、感染力,對學生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二、校園文化的功能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環境,對師生身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各個方面引導著學校的發展。對于校園文化的功能,一般認為有如下幾種: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娛樂功能。由校園文化的眾多功能可以看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為此,我院黨委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積極培育和構建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學院塑鄧建軍像、鋪建軍路、筑建軍橋、造建軍廣場,豐富鄧建軍文化景觀;與此同時,鄧建軍精神被制作成閃動字幕出現在校園網首頁,校園網專設“建軍之友”網頁,發表大量學習鄧建軍的文章和照片;在東區數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室、教學樓入口處等校園重要位置張貼或擺放接見鄧建軍的大幅照片;學院六次邀請鄧建軍回母校作報告,并創建“建軍班”、“建軍林”。青青校園里,莘莘學子中,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氛圍日漸濃郁,高尚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則

高等院校是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工作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其校園文化也必然有別于其他普通中等學校,即以就業為導向,以校園精神為底蘊,由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和擁有的帶有職業教育特點的群體文化。建設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在遵循“以人為本”原則的前提下,還應堅持“職業性”原則和“能力本位”原則,緊緊圍繞“辦學定位”展開,要有助于辦學特色的形成,體現學校特色。校園文化要有特色,重點就在于挖掘歷史積淀,尋找“優質風貌”。對于歷史積淀,必須科學分析,認真反思,并將其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其具有“獨特性”。當這種歷史積淀所形成的“獨特優質風貌”得以確認之后,還必須有意識地讓它滲透于學校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并讓其得到繼承與發展,從而有助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既充滿活力、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有鮮明的職教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每一個因素對校園文化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作為校園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處于核心地位,發揮著積極作用。

四、教師和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由上面分析可知,廣義的校園文化一般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教師和學生的核心地位在這三方面的建設中都得以充分地展現。

4.1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載體,是校園內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

進行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可廣泛征求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一些校園環境的美化和設計、圖案的制作等。如讓教師和學生對校園內的道路、園林、景點、樓房等美化點綴提出建議,從而吸取一些合理又有創新的建議。比如在我校操場的圍墻上可以繪制一些體育運動、文化名人或者企業理念圖案等,對學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再如為了突出“職業”特點,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學校的板報和宣傳欄在內容上可以突出市場人才需求信息,行業與專業的發展趨勢,業內成功人士的資料或名言警句等與職業相關的信息,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素養,又能讓學生從中體味職業感受和專業思想,提高學習動力,從而為其將來的擇業、就業和創業服務。

4.2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

教師和學生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一是發揮意見和建議作用。比如,為了與企業更好地對接,可以有針對性地借鑒一些先進的企業理念,按照企業對員工的約束方式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使學生畢業后一上崗就能很快地適應企業的管理。在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中,可以把師生員工的積極思想和言行貫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學習中;二是發揮師生的實踐作用,把校園制度貫穿到有目標、有規范、有行動、有創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并在學校發展中體現時代精神和職業教育特征。師生只有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學校的工作才能正常進行。

4.3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而教師和學生的核心作用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表現最明顯、最充分。

在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先生,還是學生進入社會的向導和引路人。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應將社會發展及與本專業有關的新信息及時傳播給學生。教師工作生活在學生當中,其思想、品行、作風、言談、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等,都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是學生仿效的榜樣,有些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終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校的價值選擇和文化行為。教師的敬業精神和人格力量對學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因此,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班級管理中要有意識地強化校園文化精神。比如,在班級管理上,抓好班風建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如書法、繪畫、攝影、集郵、演講、歌詠、詩歌、百科知識競賽活動等,組織興趣小組。并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戲劇、文藝節目,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在開展這些活動時,要有明確的目的,圍繞著能激發學生情感、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由學生自己組織、創作、表演、評議,并盡可能吸引大多數學生參加,從而使學生的身心經常受到美的熏陶。

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學生。在校園精神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下,校園精神文化也體現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因此,學生既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實踐者,又是校園精神文化的繼承者和創造者。學校的理念、校訓、校風、學風等要有學生的認同,學校、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要有學生的參與,特別是在當今,青年學生在價值取向上表現出模糊性和選擇性,在對多元文化的價值判斷和選擇中,他們尤其需要學校教育的正確引導。對此,我們學校在新生中開展以鄧建軍精神和鄧建軍事跡為核心的“新起點、新目標”系列入學教育活動,播放鄧建軍事跡錄像,政治理論課配合講解價值觀、人生觀理論,以及鄧建軍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引導新生確立科學的人生理想和目標,鼓勵大家以校友鄧建軍為自己的標桿,并把鄧建軍愛崗敬業內容寫入了政治課教學大綱。通過學習,很多學生都表達了“刻苦訓練,苦練內功,做鄧建軍式的高技能人才”的決心。有位學生這樣表達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本來一心想成為愛因斯坦、楊振寧那樣的科學家,但高考的失利使我心灰意冷;后來知道常州輕院出了個鄧建軍,得知一名小小的中專生也能做得這么棒,我就想:做不了愛因斯坦、楊振寧,我就做個鄧建軍一樣的高技能工人吧。想到這里,我的心情開始晴朗起來了。”正是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經過學校一代代人的努力,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才逐漸積淀成深厚的校園精神文化。

綜上可見,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文化之根,是學校發展的活力之源。教師和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精神文化建設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應充分建立在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上,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體現出學校精神,并一代代傳承、創新,為學校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春平,楊漢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教育與職業,2008.

[2]王福玉.對職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現代技能開發,2002.

[3]夏天平.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當代教育論壇,2004.

[4]楊新起,向東,萬美容.新世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論.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篇(5)

關鍵詞 護理類;雙師型;教師隊伍;中等職業學校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05-0069-03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中等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解貴州省人民醫院護士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狀況,采取問卷調查、文獻收集、個別訪談等方法對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查。

一、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一)“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情況

一般認為,“雙師型”教師是指從事職業教育的既能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專業實踐的專業教師。實踐中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主要是基于“雙素質”和“雙來源”兩個層面。學校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到醫院實踐鍛煉、參與項目研發等活動,同時從醫院引進一線醫護人員,實現了教師隊伍結構的“雙師化”。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56人,其中專業課教師117人,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共83人。“雙師型”教師數量與學校內涵式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

(二)專職教師的來源情況

學校專職教師中,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的有164人,占63.7%;從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調入的有47人,占18.3%;從其他學校和單位調入的有28人,占10.9%;其他來源約占7.0%。可見,學校教師的來源仍以高校畢業直接任教為主。

(三)“雙師型”教師年齡結構

學校“雙師型”教師中,30歲以下的32人,占38.6%;31~40歲25人,占30.1%;41~50歲15人,占18.1%;51~60歲6人,占7.2%;已過退休年齡的5人,占6.0%。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內,教育部把中青年教師界定為40周歲以下的教師。學校40周歲以下的“雙師型”教師占“雙師型”教師總數的68.7%。這一數據說明目前學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呈年輕化態勢,但也反映出教師專業實踐經歷的不足,培訓任務尤為艱巨。

(四)“雙師型”教師學歷結構

學校“雙師型”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的5人,占總數的6.0%;具有本科學歷的58人,占總數的69.9%;專科和中專總計約占總數的24.1%。從以上數據可知,高學歷人才數量和比例明顯偏低,這與學校內涵式、持續性發展要求尚有差距。

(五)“雙師型”教師職稱結構

在“雙師型”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和副高職稱的教師有15人,占“雙師型”教師的18.1%;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25人,占30.1%;具有初級和無職稱的教師43人,占51.8%。可見,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中,初級職稱和無職稱的教師占大多數,高級職稱教師數量較少。

(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途徑

學校主要通過“內培”與“外引”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內部培養成長為“雙師型”教師的占70%;從外部直接引進的“雙師型”教師占30%。

二、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數量和質量尚待提高

首先,學校“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以支撐學校發展。其次,學校“雙師型”教師質量與學校內涵式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青年教師所占比重較大,缺乏實踐經驗和必要的專業技能。一些教師雖然有在醫院實習的經歷,但由于時間較短,并沒有全面深入掌握專業技能。一部分專業基礎比較扎實的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普遍存在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方法陳舊、對學科前沿知識理論了解不多的問題。很多擁有豐富護理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即將退休,而年輕教師大多數缺乏實踐經驗。

(二)“雙師型”教師的認定體系尚需建立

學校沒有符合本校實際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和科學、嚴格的認定程序。以“雙證”標準為例,學校獲得“雙證書”的教師為76人,占專業教師數的54%。然而,當要求教師對自身是否是“雙師型”教師進行回答時,只有7名教師認為自己是“雙師型”教師,只占獲證教師的10%。究其原因,還在于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沒有嚴格界定,一些符合“雙師型”教師資格的教師未予明確認定。

(三)“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尚待加強

實踐鍛煉和相關培訓是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主要途徑。調查顯示,學校當前提供的培訓機會少,教師迫切希望學校能在時間、經費、制度上予以更多支持,為其專業發展創設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外聘教師管理機制尚需完善

學校屬貴州省人民醫院辦校,具有長期聘請一線醫護人員任教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外聘教師管理經驗,但相應的管理制度一直沒有建立起來,外聘教師管理的隨意性大,特別是外聘教師教學質量監控機制還不成熟。調查顯示,當前聘請醫院一線醫護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醫院醫護人員與本校教師的溝通不夠,醫護人員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而醫護人員參與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有技術但不熟悉教法。

三、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策

(一)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認證制度

學校應在國家層面的“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和省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訂具體可行的認證標準,為“雙師型”教師認定提供具體依據,使“雙師型”教師認定常態化、制度化。

(二)加強對現有專業課教師的培訓

1.開展校本培訓

第一,崗前培訓。在新教師上崗之前進行培訓,使他們了解學校專業教學的特點,了解所承擔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第二,跟蹤培訓。隨著新教師走向具體的工作崗位,進行跟蹤培訓,促其盡快成長。第三,定期和不定期培訓。組織本校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對專業理論課和專業課教師進行實際操作培訓,也可組織理論課較強的教師對實踐指導課教師進行專業理論培訓,還可聘請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對教師進行專項技術培訓等。

2.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培訓

一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組織專業教師到有關學校進修提高,到先進地區院校參觀考察、學習交流,參加國內較高水平的學術會議。二是利用學校與醫院的合作關系進行專業實踐。學校與醫院簽訂合作協議,每年選派一部分專業教師到醫院掛職工作,進行臨床鍛煉,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院校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每年選派教師到實習基地培訓,讓教師既承擔理論教學,又承擔部分臨床護理工作,提高教師技能水平。鼓勵專業教師主動開展科技服務,承擔科研項目。

(三)拓寬“雙師型”教師引進渠道

一是加強與各職業院校的協作,從高職院校聘請高素質“雙師型”教師任教。二是從醫院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

(四)完善外聘教師的管理制度

一是調整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設置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二是調整人事分配制度,吸引醫護人員參與教學;三是建立科學、高效的考評制度,規范兼職教師隊伍的任職管理;四是加強學校和醫院合作,暢通醫護人員的聘任渠道;五是建立良好的聘任機制,調動醫護人員兼職的積極性。

(五)建立“雙師型”教師支持和激勵機制

一是建立專業教師技能考核制度,建立“雙師素質”教師認定辦法;二是為教師參加“雙師素質”培訓、考試、職稱評定提供必要條件;三是對取得“雙師素質”的教師給予外出培訓、進修等相關待遇;四是在職稱評聘、評優、提拔使用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并與考核掛鉤,初步建立教師“雙師型”職務評聘制度等;五是對取得“雙師型”資格證書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六是設立“雙師素質”教師特聘教學崗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和保護“雙師素質”教師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賀文瑾.略論職技高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2(4):50-52.

[2]徐莉,魏素珍.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有效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2-33.

[3]李細平.發達國家“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機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8(4):61-62.

[4]王洪昌.關于技工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9(2):65-66.

[5]侯鈁,陳斌,楊小燕.“雙師”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秀論文集[C],2009.

[6]張衛平.高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途徑[J].商業會計,2009(10):54-55.

Situa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ing Staff of Nurs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Case of the Nurse School of Guizhou People’s Hospital

LI Jun-hua, LI Ye-ming, LI Rong, CHEN Ting

(Nurse School of Guizhou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篇(6)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內容 職教特色 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0116-02

職校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多數學生重“專”輕“文”,這就陷入了只顧眼前不思長遠的誤區。實際上,僅就文化課中的語文學科而言,這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它可以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雖然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當中,語文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職校語文課程的重要價值還遠未發揮,應起的作用不甚明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職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基于此,本文探討如何優化職校語文課程教學內容。

一、職校語文教學內容應實用性強,具有鮮明的職教特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職校語文課程吸引學生的關鍵,是要讓學生看到學習語文對于自身生活的意義,看到語文世界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語文教師要注意根據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來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其具有現實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以利于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中職生。

(一)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很多學生已不太重視寫規范漢字和練一手好書法。殊不知,在生活中手工書寫還是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學生如果字寫得不好,且錯別字過多,不僅有損自身形象,而且影響文字表達效果,還會給人素質不高的印象。為此,從第一堂語文課起,語文教師就要讓學生知道寫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平時應著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筆者的做法是,先讓學生熟練掌握漢字正確的筆順、結構和書寫方法,再通過臨摹字帖提高字體的美觀度,最后形成個人的書法風格。要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夕之功,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練字必須貫穿整個語文教學的始終。實踐證明,對于這樣的“課外作業”,學生并不厭煩,反而樂于接受,因為這不需要花費太多腦力,也是他們能力范圍內的事情,而且經過不斷的練習,他們看到自己在進步,自信心、成就感便油然而生。筆者的學生每天都堅持練字,既有鋼筆的,也有毛筆的。等到畢業的時候,他們的書寫能力跟三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二)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近年來,社會對中職生的聽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選會上,能說會寫的畢業生很受歡迎。可見,接收信息是否準確,語言表達是否順暢,遣詞造句是否生動,這都是關乎求職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順利走入職場了,學生還要懂得如何在語言交流中獲取他人傳達出的重要信息,如何在不同場合中進行洽談、答詢、協商,等等。因此,職校語文教師應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進行普通話訓練。職校生多來自鄉鎮、農村,普通話往往不夠標準,方言音較重,所以從入學起,教師就要求學生學說普通話,課堂上鼓勵他們開口讀書,在提問交流的同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此外,建議學生多收看《新聞聯播》,學習主播標準、規范的普通話發音技巧。職校學生往往帶有一些自卑心理,只有多鼓勵多訓練,他們才能逐漸擺脫方言的影響,說一口較為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從而徹底打破與人溝通困難的障礙。其次,教會學生“怎么說”,即如何準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們訓練的內容包括,從聲音的運用技巧開始,學習用腹腔而不是胸腔來呼吸,說話時把聲調放低;然后是心理素質訓練,多說“我可以”之類增加信心的話,說話時配合一些手勢;最后是說話的態勢和一般語言表達技巧訓練等。

(三)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表達與交流”模塊對中職生作出了明確要求――“掌握日常生活、職業崗位需要的寫作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掌握便條、單據、書信、啟事、通知、計劃等常用應用文的寫法,以及掌握調查報告、說明書、廣告詞、策劃書、求職信、應聘書等應用文的寫法。但有人錯誤地認為,應用文寫作很容易,模仿、套用一下書里現成的文章就行。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學生要寫好應用文,不僅要掌握格式,而且應懂得該文的內容、用語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好好地教,學生反復地練,直至寫作這類常用應用文得心應手。另外,語文寫作教學不可脫離社會,教師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練習說明文、議論文、商業信件等實用性文體,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和深造打牢基礎。

(四)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現代社會發展迅猛,各種知識與信息日新月異,職校生走出學校后,如果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很快就會被淘汰。因此,語文課上引導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培養他們通過自學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重要。

我們利用語文課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做法是:第一,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有的教師認為學生能力有限,處處大包大攬,課堂上經常“自問自答”,結果卻吃力不討好,學生缺乏鍛煉,成績、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其實,教師應轉變觀念,相信學生的智慧,要敢放手,多放手。第二,加強指導,教會方法。備課時,教師要深入教材,仔細研究學生學習時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同時尋找便于學生理解、接受的解決方法,課堂上加以指導。教師還可以舉一反三,有計劃、有層次地提出類似問題,請學生試著解決,加深認識。第三,創造機會,鼓勵自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創造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教會學生善于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養成積累與實踐的好習慣。第四,加深認識,提升自我。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懂得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學能力,不僅可以提高知識掌握的速度和質量,還可以不斷擴大知識面。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適應高速發展變化的高科技信息時代環境,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職校語文教學內容應緊密聯系專業,提升職業素養

職校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語文課程的學習聯系緊密。語文教師應時刻牢記一“職”字,始終用職業教育的戰略眼光來看待手中的文本,密切關注學習主體。在日常教學中,課堂內容要與學生專業緊密聯系,以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同時豐富語文的教學內容。

(一)專業思想教育在語文學習中加強。職校語文教學,可將自信與自強、敬業與愛崗、責任與誠信、團結與協作等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其中。如給新生補充閱讀《技能人才成功之路》、《李嘉誠的深圳演講》等勵志文章,幫助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健全人格,增強道德修養,使其不再因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情緒低落,感覺低人一等,務必要讓學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職生經過努力也能收獲成功。在閱讀教學中,將文本中的人文性延伸至職業素養,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職業準入的一道門檻,是今后就業和創業的需要。如在《我喜歡出發》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合作探究:人能走多遠,人能攀多高,這取決于什么?作者所喜歡、所追求的“出發”是一種盲目的、無目的的“出發”嗎?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學生不難領悟到年輕人要時刻追求進步、給自己不斷充電的道理,同時也明白了只要意志堅定,人生會變得豐富而充實。

(二)專業知識與語文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專業知識與語文教學內容的巧妙結合,還可以體現在通過挖掘專業方面的資源,靈活運用于語文教學,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汽修專業的學生拆卸發動機可謂得心應手,于是,在練習寫作說明文的時候,就可以出這樣一個題目――《汽車發動機的拆卸》。這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熟悉,他們寫起來也不太費勁,這樣就可以將專業知識與寫作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再如,給美術專業學生上《米洛斯的維納斯》時,筆者借助繪畫語言來品讀課文,使學生在繪畫藝術與文學藝術的交融體驗中汲取語文的素養,喚起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三、職校語文教學應利用傳媒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信息技術被快速應用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多媒體和因特網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創造能力的重要工具。而現在許多農村中小學都已配置了電腦,有的家長也為孩子購買了電腦,為此,如何引導學生善用網絡、傳媒資源,成為語文教師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方面,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一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如課前了解寫作背景、時代特征,知曉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收集美文、格言、警句,探究文本所引發的人生思考,等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獲取、選擇、分析信息的能力。二是借助網絡快車尋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源,再現當時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如引導學生上網觀看《紅樓夢》等經典影視作品。三是利用網絡資源引入“時代活水”,使課堂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發生關聯,充滿時代的氣息。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可利用電視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如播音員字正腔圓的播音、每天半小時的新聞聯播、中央臺的“焦點訪談”,甚至廣告詞、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技巧等,都值得好好學習與借鑒,由此豐富、充實語文教學的內容。

總之,職校語文教學應凸顯學科的價值與特色,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能夠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提升職業能力,從而為今后走進職場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亮.建設切合中職生實際的語文教學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09(3)

[2]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7)

關鍵詞: 對口單招考試 復習方法 計算機學科

近年來我省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參加對口單招考試經歷了擴招、縮招、再擴招的過程,對中專生而言無疑是個驚喜,特別對于那些想通過考大學進而有機會進一步系統進行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學生而言,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對口單招中職專業課教學的老師,在這些年負責學校對口中職教學管理和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把一大批讀中專的學生送到本專科大學深造。提高中職學生對口單招升學率,使學生升入高一級職業大學學習,就必須進行細致化復習,參加高考并且取得好的成績。復習是一種重復,是強化和鞏固記憶痕跡的過程,既要有系統性,又要有針對性。中專生的高考復習就是讓學生將職高階段所學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使知識得到強化和鞏固。由于時間較緊,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復習時不可能太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復習時必須根據考試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既注意系統性,又注意突出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講求實效。下面我結合計算機專業特點談談對口單招考試復習的教學體會。

一、研讀考綱,把握重點

研究《考試大綱》中對考試性質、考試要求、考試科目、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為復習備考的依據,也為復習指南,做到復習不超綱,同時,從實質上領悟《考試大綱》,具體來說是:

1.細心推敲對考試內容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準確掌握哪些內容是了解,哪些知識點是理解和掌握,哪些內容是靈活和綜合運用。既明了知識系統的全貌,又知曉知識體系的主干及重點內容。

2.針對高考大綱,制訂合理的復習計劃,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每一科的復習都有時間限制,因此必須根據大綱,有針對性地復習。

二、重視課本,狠抓基礎,構建學生良好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

良好的知識結構是高效應用知識的保證。一輪復習以課本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識點,注意知識結構的重組與概括,揭示其內在聯系與規律,從中提煉出精髓。在二輪復習知識的深化過程中,切忌孤立對待知識點,自覺將其前后聯系、各科聯系,如到二輪復習時可將計算機原理和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結合在一起復習,這樣有利于知識結構重組縱橫比較,將新知識及時納入已有知識系統中。

三、狠抓常規,強化落實與檢查

精心選題,有針對性地講評。認真抓好每周“一測一練”、“每章一測”,既注重重點基礎知識,出“巧、活”的題目,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出有新意的題目,只要能抓住這兩點,就是好題。對每次測驗和練習,都要堅持面批面改,認真分析每位學生的失分點,然后總結知識點失分情況,再根據失分點出題,進行強化訓練。為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要求學生對自己做錯的習題進行改錯,提高習題課講評的針對性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注重“三點”,培養學習習慣

高三復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信息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范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尤其針對學生好寫錯字、命令動詞拼寫錯誤的特點,要求學生平時學習新課的時候就認真地去做、去記,通過每周早自習有針對性地默寫檢查。

五、不同學生不同要求

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學生層次差別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這就要求每位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各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學生應區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后作業的布置和課后輔導內容就因人而異,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課堂提問上要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展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后作業的布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又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教師課后對學生的輔導內容因人而異,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對目標生時時關注,不斷鼓勵,每周抽出固定時間進行提優培訓,單獨輔導。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給一點熱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微笑。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語,都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六、注重模擬考試,強化考試能力

從3月份考完技能以后,我們就開始了模擬考試,一共做了十五、六套模擬題,能夠做到全批全改,對于難題基本能給目標生講兩遍,平時利用上午兩節課后的大課間,要求他們到我辦公室默寫重要知識點或做一些生題。4月份,部里組織三次正規的模擬考試,在每一次模擬考試時批卷都從嚴要求,盡量向高考標準看齊,以后學生會注意書寫、拼寫、作圖的注意事項,也就是注重解答的細節。同時訓練學生考試時保持情緒穩定的心理素質,這樣的作用也是顯著的。

總之,在對口單招教學中,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海無涯,書山有路,最終讓更多中職學生考上本專科,是我們從事對口單招教學工作教師的艱巨任務。同時在每年對口單招考試中,為從事對口單招教學的教師提供無限展示成果的“舞臺”,我相信每位從事對口單招教學的教師都能在這個“舞臺”上大展拳腳,視把大批口中專學生送入大學深造為教學使命。

參考文獻:

[1]2010年江蘇省對口單招計算機專業理論考試大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成人做受黄大片| 野外3pgay激情男同|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成全免费高清动漫电影| 大学生酒店呻吟在线观看| 高潮videossex潮喷另类|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卡| 亚洲精品92内射|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粉嫩少妇内射浓精videos|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产色在线 | 日韩|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特黄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秋霞免费视频| 比比资源先锋影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