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9:46: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外科護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項目教學法最大的特征在于用完整的行動模式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老師合理設計項目,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獨立獲得必須的知識,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護理專業課程具有嚴謹性、規范性的特點,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知識構建的系統性與完整性,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改善學習效果。
1項目教學法的一般流程
項目教學法的基本應用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明確項目任務。課前老師要對教學大綱及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幾個項目任務設想,再與學生共同討論,最終確定項目任務。其次,制定項目工作計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及流程,該步驟是整個項目教學法中的核心流程,項目的可操作性是由項目計劃所決定的,因此老師要加強指導與審核,對其可行性進行評估,避免學生做無用功。再次,項目實施。在項目工作計劃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實施項目,并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以達到內化知識、提高技能的學習目標。最后,項目評價。根據項目的設計形式、項目內容及評價標準對學生完成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包括組內自評、小組互評及老師點評,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在促進學生進行反思的同時,老師也要針對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方法做出反思,師生共同進步。
2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實例
筆者以“乳腺癌患者的護理”為項目選題,本例患者為44歲女性,發現右乳腫塊1年入院,患者入院后積極進行各項檢查,最終確診為乳腺癌,擇期手術,氣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乳癌根治術,術后右胸壁留有乳膠管接負壓吸引器;患者術后1d精神狀態良好,生命體征平穩。針對該例患者,請實施完成以下項目:值班護士需要在患者入院后進行哪些護理評估;患者術后轉入普通病房,護理人員的接診工作要點有哪些?如何指導患者的患肢功能鍛煉?患者出院后如何進行健康指導,實施科學的延續性護理?針對上述案例項目實施項目教學法如下。首先,學生分組。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均配置一名基礎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為項目負責人,利用優等生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共同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其次,制定項目計劃。組內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根據老師設計的教學情境設計項目計劃,將工作步驟、一般流程制訂出來,并明確分工,做好時間分配,老師對學生的項目實施計劃進行審核,了解學生制訂計劃流程的目的,評估其可行性。再次,項目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搜集大量臨床資料進行參考,總結乳腺癌護理的技術要點、可能遇到的問題等,完成上述老師提出的問題,制定護理計劃。針對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討論護理計劃的可行性、科學性,共同完善護理計劃。在課堂上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將護理計劃及實施過程展示出來,角色扮演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加深其學習印象,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后,項目評價。項目實施完畢后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再由老師進行點評,最后再由老師對乳腺癌的整體護理內容、延續性護理要點進行概括性介紹,提高學生學習的系統性。
3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雖然項目教學法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其畢竟作為一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完全取代其它方法,并且在外科護理學教學應用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項目的確立要因地制宜。此處的因地制宜包括結合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中等職業衛生學校生源較差,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薄弱,且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因此項目教學法要立足學生本身,基于課程的整體角度進行設計,保持難易適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其次,合理控制學生分組人數。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注意人數不可過多或過少,人數過少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吃力,人數過多則無法保證每個學生的參與性,因此每組人數在4~5人左右,小組內每人分工明確;且分組時要考慮組織成員的學習成績、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體現出小組成員的互補性。最后,老師要進行全程指導。在項目教學法中老師與學生是合作關系,作為學生完成項目的顧問、向導,老師要全程加強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學習新知識,把握好指導尺度,進行合理啟發,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培養其臨床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劉振明 單位:山西省呂梁市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周云.淺談項目教學法在《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應用[J].中國教育與教學,2016(1).
[2]郭強,王秀麗,孫維維.項目教學法在臨床護理課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
1.1創設虛擬情景教學
外科護理學具有前沿性、實踐性的特點。科技的迅猛發展給醫療技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臨床疾病的護理措施在教材上得不到及時更新,使理論與實踐脫節,而有些疾病發病率低,平時難得一見,在課堂講解時教師有“無從說起”之感,更談不上讓學生見習或實施護理操作了。針對這種情況,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需求,創設虛擬情景,即利用模擬系統程序創造出多種真實病例和臨床急救場景,使學生能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1.2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
為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把教學課件和學習資料上傳到“群共享”,設置“在線答疑”。學生可利用班級群下載文件、交流、討論等,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等充分進行交流互動,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而對教學內容、進度、方法等適時調整、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學科的最新進展信息反饋給學生,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學科前沿信息的能力。
1.3構建多元化學習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系統使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變的粉筆加黑板的課堂,而是呈現給學生圖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使傳統教學法中抽象的書本知識變得易于學生接受,使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狀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視覺與聽覺功能,滿足了思維的多元化和學習的多元化需求。
2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1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教師教學熱情
我校外科護理學課程組教師大部分是青年教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教學方法也不夠豐富,在授課時往往照本宣科,內容講解無新意,授課無特點,久而久之教師會覺得授課枯燥乏味,逐漸降低了教學熱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優勢,打破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制訂新穎的現代化教學方案,從而培養青年教師勇于創新、善于求變和勤于反思的現代教學理念,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
2.2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將現代教育技術充分應用到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中,可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在講解“泌尿系結石”時,由于知識點零亂、抽象,僅通過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了解它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但教師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圖片、動畫來展示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排出過程以及引發腎絞痛的原因,通過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
2.3利用網絡資源,突破教學難點
為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制作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講授“燒傷患者的護理”這一章時,在講解“燒傷深度評估”這個重點內容時,可應用網絡教學圖庫資源,通過皮膚組織結構圖片清晰而直觀地展示不同程度燒傷所達到的皮下組織深度;還可通過列表比較來直觀展示“三度四分法”不同級別的相同點和區別,使平時在課堂上難以表達的重點內容形象、直觀地再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深刻地記住它們。
2.4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使學生在學習各種臨床護理操作時,如同親臨醫院真實場景,可真切感受臨床護理工作程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2.5注重師生互動交流
實現教學相長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師—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多向交流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強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與反饋,創造了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師生在積極的互動中產生教學共鳴,實現教學相長。
3效果評價
3.1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
學期末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授課班級學生隨機進行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效果的評價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P<0.05)。
3.2期末理論考核及綜合能力測評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后,期末理論考核優秀率79.2%,綜合能力測評優秀率89.9%,總體效果較好。
4結語
護理學專業課程
開設課程:
1、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
2、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預防醫學、精神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禮儀、護理科研。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臨床綜合實習、社區實習、論文撰寫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護理學專業就業前景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
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
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學的一大分支,也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臨床專業課程,它包含了醫學基礎理論、外科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學基礎理論及技術,是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踐、臨床實踐檢驗護理理論的臨床學科。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發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她已成為護理教學人員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現就我院《外科護理學》教學改革實踐過程進行總結。
1 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06級護理本科學生116名、2007級護理本科學生94名,將2006級學生設為對照組,2007級設為實驗組,年齡20-24歲,平均24歲,兩組學生年齡、錄取成績等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教學改革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實驗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方法手段,師資人才,評估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體推進改革。
2.1 建立教學與實踐的良性循環互動
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內容,構建“以人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采取雙軌制的教學計劃,以護理專業知識和醫學基礎知識為主線,以人文、社會、心理學等知識為副線齊頭并進,使各門課程之間合理銜接,協調配套,著眼于創新,緊跟社會發展[1]。發揮教學醫院的優勢,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實現教學與臨床的良好結合。按發病機制、病情判斷、并發癥、治療原則和護理措施來組織,強調病情觀察、判斷、緊急情況處置、危重癥監護和健康教育等與臨床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突出護理特色。
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加快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的步伐,提高課程和教材的國際化程度和水平,教學內容既體現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又維護課程結構內在的邏輯性和整合性,促進交叉滲透。以國際上新的教育理論和思想為指導,借鑒國際上成熟的心理護理教育、教學經驗改革護理教學,突出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理念。近年來國內外護理實踐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一是實行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二是實施了以實證為本的循證護理,三是采用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臨床路徑。因此,強調人性化和人際溝通技巧,注重護生護理倫理、護理保健和護理專業角色的培養,讓護生形成一個整體觀念,能夠把服務對象看成是一個由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多維度構成的整體,對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社會因素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有所認識,對疾病治療和預防有較全面的把握,能夠多角度去觀察和理解護理服務的對象,為其提供優質的身心整體護理服務[2]。
2.2 優化教師結構, 教學團隊“一幫一”結對活動
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師的選拔和培養,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并具有“雙師”資格的臨床專家擔任《外科護理學》的教學工作。在師資培養、教學方式改革、教書育人等方面科學地認識和運用隱性知識[3],積極開展教研室教學團隊“一幫一”結對活動,教師之間形成一股良好的“傳幫帶”相結合、教學相長、教書育人的良好教風。青年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加強學科的研究和管理,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推進教科研工作。
2.3優化教學方法—五字教學法
2.3.1引—探究性、啟發式教學法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要經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檢索資料,并在病人身邊真實情景中主動體驗、探索,從而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直接掌握疾病護理的特點、難點。例如:圍手術期護理中,必須結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和護理。我們一直認為保持傷口的干燥對于傷口的愈合十分重要,但如今研究已經證明保持傷口的濕潤更有利于傷口的盡快愈合,因為濕性的環境能夠極大地促進細胞遷移、增殖、分化,形成神經和血管,促進傷口愈合。
2.3.2問—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注重評判性思維,循證護理理念的培養,開發學生潛力,關注棖?倡導民主的教學環境。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由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在討論中的角色體現多元化的特點,時而是組織者,時而參與者,時而是評判者,時而是引導者。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思維活躍時會有不同于教材、教師觀點的時候,教師要動之以情地鼓勵,觀點偏頗的要曉之以理地啟迪,允許有不同觀點,大膽鼓勵發散思維。例如:術后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壓力、潮濕等,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糖尿病、營養不良、貧血等也是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以前對于術后壓瘡的預防護理措施中有一項是對骨突部位進行按摩,這些方法好不好? 效果怎樣? 這樣做有證據嗎?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這些方法是否適用于所有患者?在1992 年AHCPR 指出RCT 研究結果表明,按摩會導致局部皮膚血流受阻,局部皮溫下降,甚至發生組織變性,因此,現主張避免在骨隆突部位進行常規按摩。
2.3.3案—案例教學法
根據典型案例,組織學生討論。老師挑選典型或疑難病例,學生分組到病房收集病史資料,護理體檢—運用護理程序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以循證護理的理念進行批判與質疑,寓思維訓練于問題解決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胃腸減壓排空胃、腸道的積氣、積液,有利于更好的暴露手術視野,減少手術并發癥。胃腸減壓可以減少全麻時的誤吸,減輕術后腹脹、惡心、嘔吐。保留尿管可以避免膀胱過度充盈而造成的腸管上移,影響手術視野,可以避免術后發生尿潴留。因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推行的初期我們幾乎都是遵循常規安置了胃管、尿管。改良LC所進行的術前準備是:免去術前留置胃腸減壓,代之以術前一天禁食產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術前晚進適量不產氣流質,術前10~12 h禁食,對于某些患者(比如有習慣性便秘者)術前視情況分別給予口服清潔腸道劑,或開塞露塞肛,或清潔灌腸。免去術前留置尿管,代之以術前1~2 d進行床上排便訓練,術前排空膀胱。
2.3.4演—情景模擬教學法
實戰演練,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要讓學生體會到師生間、同學間合作的歡愉,使優秀生有所得,后進生有所獲。例如:對高血壓病病人術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導,讓“護士”和“病人”進行有關休息和運動,情緒調節、飲食護理、藥物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等方面的指導,提出模擬要求,通過對角色的塑造和模擬,增強學生的真實感和現場感。
模擬練習的使用:生理驅動型模擬系統它能夠模擬人體真實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臨床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病例和救治場景,模型人的各項生理指標會自主發生相應變化。我院護理實驗中心在利用規范化培訓標準來培訓護生進行“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救治”的過程中,采用了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新模式——“簡短理論講授+分項技術練習+綜合模擬演練+錄像分析總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開展床邊教學或教學查房和實習護生教學。學生10—18人一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課,鍛煉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教案書寫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2.3.5 研—研究性教學法
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不僅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象等活動成分,而且應打開校門,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進行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并及時引導學生收集資料、舉辦展覽、壁報等活動,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等。
2.4 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師生交流溝通。
教學活動中的教與學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是集約化、高密度的多元結構的溝通關系,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現象。我教研室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所提供的強大資料庫和開放性軟件系統平臺,極大地滿足了教師與學生個性化、高效性的教育需要,不僅為學習者提供很大的交流學習機會,也為教學管理提供了多種便利,進一步促進了護理教育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向教師發電子郵件、在網絡電子論壇(輔導答疑)、QQ等方式與教師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交互。
2.5 優化考核方式,完善評價標準
在教育評價上,注重考量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探索實驗、口試、現場操作、課題研究等多種考試、考核形式。學生的課程總評成績由討論發言、論文撰寫、社區實踐、臨床教學等多個環節中學生的態度、知識、能力的評價和綜合卷面考核來確定,在成績中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進一步淡化學生對過分細化成績的追求,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好課堂評估、課程評估、終末評估、師資評估“四個評估環節”,采取專家督導、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三者結合的方法,使評估更具有規范性、綜合性、指導性。有老師明確提出要建立考核反饋機制,建立課后網絡聯系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如對階段測驗、大作業、主題作品要及時講評,而且講評時要淡化分數,注重實質性評價,以能給學生有效的指導為講評的宗旨。有效應用多次性考核結果,可隨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如教師能對多次性考核結果加以認真地反思,必將會不斷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3 結果與評價
下發問卷調查表,發放問卷共210份,全部收回,有效問卷100%。課程結束時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實踐考核比較。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見表1
表1 2006級護理本科116名學生對《外科護理學》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
項目
有很大幫助
有較大幫助 沒有幫助
班級
06護本
07護本
06護本 07護本
06護本 07護本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對促進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銜接
50
54
53
40
13
對引導理論與臨床問題聯系
40
70
67
24
9
對規范操作,提高實踐效果
53
51
59
40
4
3
對激發學習興趣
46
52
70
42
對觀察病情、分析及
46
60
56
31
14
3
處理問題能力提高
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52
59
59
35
5
對溝通能力的提高
55
53
59
41
2
對循證護理理念、 批
22
50
45
43
49
1
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注:表1顯示95%以上的學生贊同創新教學方法。
4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育方式的創新,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肯定,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首先,創新型護理人才的培養以創新素質培養為目標,注重社會對護士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著力構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強了護理學生專業責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務社會。其次,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建立教學與實踐的良性循環互動,優化課程設置、優化師資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考核評價標準,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針對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改革與創新,全面提高外科護理學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劉宇,張靜平,葉曼.護理模式轉變下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現代護理,2007,7(13):21.
[2]劉書銘.構建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的課程體系[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5):5.
1文獻的概念及其分類
文獻是通過載體記錄的知識,載體是文字語言附著物,是物質形態。從古至今,載體有竹簡、紙張、磁帶、磁盤、光盤等。科技文獻是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科學知識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總稱。其分類包括:①一次文獻即原始文獻。②二次文獻。在一次文獻基礎上加工而成,常稱為“檢索工具”,如目錄、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獻。通過檢索工具(二次文獻)收集原始資料(一次文獻),加工整理成的綜合性文獻資料,如綜述、述評、年評、指南等。④零次文獻。
未成文的口頭傳遞的信息,或手稿之類的資料,即還沒有傳播載體。
從上可以看出,綜述既不同于原始論文,不屬一次文獻,也不是論文的摘要、索引或書目,不屬二次文獻,而是一次文獻高度濃縮的產物,是把多篇相關文獻綜合加工而寫成的三次文獻。因此,綜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學術動態快,是獲取信息、促進科研、指導實際工作的有效途徑。
2文獻綜述的特點
綜述包括現狀綜述——成就性綜述、回顧性綜述——動態性綜述和專題爭鳴性綜述三種。其特點如下:①資料來源是拿別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對象是文獻資料,不是人或動物。③內容涉及面廣,信息濃縮、精煉。④敘述性的表現手法,以事實為基礎,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評論。⑤引文多,有很強的參考性。
3撰寫文獻綜述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信息時代的特點如文獻數量多、增長快,內容分散,重復交叉,語種增加,知識老化加速,質量下降,時滯嚴重等,呼喚著護理綜述文章的出現,使其顯得非常必要。此外,綜述是知識再創造的研究(科研分為創造知識、修改知識、綜合利用知識),寫作綜述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是促進護理學科發展、成熟,促進人才成長的重要環節。再則,綜述提供回溯檢索文獻線索等,以上說明文獻綜述的撰寫顯得非常重要。
4寫作步驟
4.1選題
①選取護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②選取位于學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術、新動向或矛盾焦點的問題。③選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礎的題目。④選題要大小適度。⑤希望在雜志發表的綜述,應注意期刊的要求。總之,選題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個相符:與個人主觀條件相符、與自身客觀條件相符、與護理進展現實相符、與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獻資料
4.2.1對文獻數量和質量的要求:①數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資料最好>100篇。②質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獻發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過5年;專業分析,資料來自本專業學術期刊、核心期刊的論著性文章;國別分析,資料來自本課題研究的先進國家、權威機構、有威望的專家;主題分析,引用資料的主題與自己的選題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順查法。順年查找,由遠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遠,從當前開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獻。③追溯法。又稱篇后文獻檢索法,是利用已發表綜述后的參考文獻進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檢索工具:有目錄、索引、文摘等類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中國醫學文摘》和《國外醫學》等。②英文工具。美國《醫學索引》(IM)、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生物學文摘》(BA)、美國《化學文摘》(CA)等。③聯機與光盤。中國生物醫學光盤數據庫(CBMDISC)、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聯機數據庫(MEDLINE)等。④網上檢索。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數據庫、中醫藥信息檢索系統網上數據庫等。
4.2.4檢索途徑:①題名途徑(主要按書名、刊名檢索)。②著者途徑(按作者姓名檢索)。③分類途徑(按文獻所屬學科類查)。中國圖書分類法規定,“R”是醫藥衛生,如R4為臨床醫學,R47為護理學,R248為中醫護理學,R5為內科學等。④主題途徑(按規范化術語即主題詞查)。
4.3整理加工文獻
①閱讀(瀏覽、粗讀、精讀;應確定優先閱讀的文獻)。②整理、分類、篩選。③綜合組織(可按主論點、分論點組織論證材料,確定論證方法,安排層次結構)。④擬定提綱,完成全文。
論文關鍵詞: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臨床實習,內科護理
臨床實習教學是護理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內培養學生正確的護理思維能力,將護理理論知識與護理實踐能力最大化結合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為此,我們對湖北醫藥學院2005級護理學系本科實習生在腫瘤科嘗試性地實施了以問題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學模式,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確實收到了較好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1 PBL教學法實施
按大綱要求,實習學生輪轉腫瘤科時間安排為3周,我們選擇已完成內外婦兒等其他專業實習任務,最后來我科實習的學生做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人,一組安排在腫瘤一病區做為試驗組,采用PBL法帶教,另一組安排在腫瘤二病區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帶教。在具體實施中臨床實習,試驗組一般是一名教師帶教3-4名學生,這符合PBL教學法所要求的小班學習,教師向學生講解臨床實習所應掌握的常見病例診治和實踐技能要求,向學生說明PBL教學的目標和具體安排。學生每天上午跟隨教師所在護理小組進行查房或操作,由相應的帶教教師負責指導。在帶教中,除了讓學生熟悉臨床工作程序、掌握臨床操作規范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醫學風險意識和醫學倫理知識。在空閑時間,將學生組織起來通過PBL教學法進行理論自學、病例討論、書寫臨床資料和臨床技能培訓等。
我們在內科護理學臨床實習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遵循二步法:①問題呈現②問題解決。
1.1問題呈現
PBL包含的問題是整個教學環節的焦點,是影響PBL教學效果的關鍵論文怎么寫。腫瘤患者往往都有基礎病史和并發癥,涉及到全身的各個系統,這使得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可以遇到許多真實的臨床場景,也幫助帶教教師提出各種好的臨床問題,以食管癌患者的護理為例,首先由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在病床前收集病人的資料,主要由學生執行,帶教教師在旁協助,事后指出不足并提出問題,如:①要對該患者進行護理評估,需要收集哪些資料?②護理診斷是什么?③你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有哪些?④如何進行護理評價?等[1] ,要求實習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形成統一意見后做以匯報。問題的設置除內科護理知識外,還可以是外科護理、基礎護理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系統地學習了護理專業的全部課程,并已完成了其他專業的實習,理應有這個基礎,也有這個能力完成上述的任務。
1.2問題解決
我們按照經典PBL教學要求,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由帶教教師和3-4名所帶學生組成。這一過程可在第二天進行。學生在討論前通過網絡資源、圖書館、參考教科書溫習和查找資料獲取相關理論知識,在討論與問題相關的臨床資料和信息時,學生密切合作,相互間彌補不足。針對所提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如:我們要求學生在接觸典型病人前,將有關食管癌護理實習摘要組織好學生的討論及相關知識的引導和啟發,重在培養學生臨床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考核
考核分為對教師考核和對學生進行考核臨床實習,對教師主要進行問卷調查,對學生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出科考試進行考核,出科考試采用綜合評定,最終成績由理論+臨床實際操作組成。理論考核采用閉卷方式進行,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將試題分為記憶(50分)、理解(28分)和應用(22分)3部分,滿分100分。臨床實際操作按臨床操作熟練程度評定,分優、良、差三等并折算成相應的分數,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評價兩組學生在腫瘤內科護理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方面是否有差異。
2效果
兩組學生的出科考試成績統計結果見表1,在總分和記憶部分兩組比較沒有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實驗組進行PBL學習的時間較短,所學內容占整個考試內容比例不大所導致的。而在理解和應用部分,實驗組則優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說明PBL教學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多數學生認為通過PBL帶教,在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主動發現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問題和撰寫論文能力及信息共享和協作精神的培養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對帶教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①PBL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在輔導學生的同時對帶教教師的知識更新也非常有幫助,促使自己主動學習。③PBL提高了帶教教師通過查閱文獻解決問題和撰寫論文的能力。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考試總分、記憶、理解和應用成績比較(分, ±s)
班別
人數
總分
記憶
理解
應用
實驗組
16
82.2±3.7
37.6±5.3
26.1±2.6*
19.1±3.4*
對照組
16
79.3±4.1
38.8±4.8
【關鍵詞】 心肌梗死 病因 護理措施
(一)護理評估
1.護理病史及心理社會資料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病人極度不適,護士應重點收集有關病人疼痛的情況,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劇烈程度、持續時間,以及是否出現惡心、嘔吐、心衰、休克等表現。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劇烈,使病人難以忍受,往往產生瀕死感,使病人處于恐懼之中。此外,看到醫護人員緊張的搶救工作以及身處陌生的、充滿儀器設備的冠心病監護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產生不安、擔心、焦慮等情緒反應,護士應注意觀察,及時給予護理。至于病人既往是否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往用藥情況,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吸煙等病史,可通過病人家屬或待病人疼痛稍有緩解后再進一步詢問。
2.身體評估 病人的神志、面色、脈搏、血壓、呼吸、心尖部第一心音變化情況、肺部濕啰音應重點評估,這些資料有助于及時發現病人是否出現了心力衰竭或休克。
3.有關檢查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電圖和血清心肌酶是最重要的兩項檢查,其結果不僅為診斷提供依據,也有助于了解病情進展及對溶栓治療效果做出評價。
(二)主要護理診斷
1.疼痛:胸痛:與心肌缺血壞死有關。
2.恐懼:與劇烈胸痛導致的瀕死感有關。
3.焦慮:與對自身疾病不了解有關;與擔心梗死再次發生有關。
4.有便秘的危險:與急性心肌梗死后絕對臥床及進食減少有關;與不習慣床上排便有關。
5.活動無耐力:與心肌壞死致心臟功能下降有關。
6.潛在并發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三)護理計劃及評價(舉例)
疼痛:心前區痛:與心肌缺血壞死有關。
1.目標主訴疼痛減輕或消失。
2.護理措施
(1)臥床休息:發病后1~3天內應絕對臥床休息,自理活動如洗漱、進食、排便、翻身等由護士協助完成。向病人、家屬說明絕對臥床休息目的是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
(2)疼痛護理:疼痛使患者煩躁不安,可加重心臟負擔,易引起并發癥發生,需要盡快止痛,遵醫囑給予嗎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時使用硝酸甘油持續靜脈滴注或口服硝酸異山梨醇酯。并隨時詢問病人疼痛變化。
(3)吸氧:給予2~4L/分持續吸氧。
(4)保持情緒穩定:病人心前區疼痛劇烈時,保證有一名護士陪伴在病人身邊,便于詢問疼痛變化情況及安慰病人,向病人說明應用多種治療措施,疼痛會逐漸緩解。
(5)飲食護理:最初2~3天以流食為主,隨病情好轉逐漸改為半流食、軟食及普食。飲食應低脂、易消化食品,需少量多餐。
(6)心電監護:在監護室行連續心電圖、血壓、呼吸監測3~5天,若發現頻發室早>5個/分,或多源室早、R-on-T現象或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時,應警惕室顫或心臟驟停可能發生,必須立即通知醫生,并準備好除顫器。
(7)排便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臟負荷,易誘發其并發癥,囑病人排便時嚴禁用力。由于急性期臥床期間活動少,腸蠕動減慢,進食減少,又不習慣床上排便,故易發生便秘,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應常規給予緩瀉劑。’
(8)溶栓護理:心肌梗死發生在6小時之內者,可遵醫囑進行溶栓治療,其目的是使閉塞冠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護理工作包括:①詢問病人有無近期大手術或創口未愈、活動性潰瘍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出血傾向或出血史等溶栓禁忌癥,了解后及時與醫生溝通;②遵醫囑迅速配制并輸注溶栓藥物,使用鏈激酶需做皮試;③注意觀察用藥后有無過敏反應如發熱、皮疹等;用藥期間是否發生皮膚、粘膜及內臟出血,尤應注意消化道出血;④用藥后定期做心電圖、心肌酶檢查,且詢問病人胸痛情況均為判斷溶栓是否成功做準備。
3.評價 病人主訴心前區疼痛消失。
參 考 文 獻
[1]葉任高.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93.
[2]楊永麗,許瓊芬,代靜.急性心肌梗死康復護理[A];全國心臟內、外科專科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