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園藝畢業論文

園藝畢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16 10:15: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園藝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園藝畢業論文

篇(1)

>>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及對策 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質量提高策略 省屬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現狀及對策分析 基于提高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若干思考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初探 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的研究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管理系統的開發及應用 工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對策淺析 工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體育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的研究 地方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探討 提高農業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 提高應用型高校工科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 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芻議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淺議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如何提高園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5][10]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EB/OL].(2004-07-13).[2013-04-0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篇(2)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四)動手能力弱化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6個小麥品種,6個玉米品種,4個小豆品種,2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農事學》在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3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現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30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和9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16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8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12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3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篇(3)

關鍵詞:高職教育;園藝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園校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219-03

21世紀是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時期,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職業教育,近幾年來發展迅速。職業教育的高等化,使其功能從單一的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訓和訓練轉到職業技能訓練和學歷教育并舉。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如何針對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內容與就業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仍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文結合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園藝品牌專業的建設,對校企合作,園校融合,共建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一、把握專業特點,探索工學結合新模式

1.拓寬教學模式,促進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實現產學結合的核心內容。近年來,園藝專業根據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與探索。在不同方向上,將原有的“2.5+0.5”教學模式改為“2+0.5+0.5”和“1+1.5+0.5”,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更加貼切,工學結合更加深入。在園藝技術、設施園藝、蔬菜等專業方向上,實行“2+0.5+0.5”的教學模式:即前四學期在校,第五學期由學校統一安排,在校內外基地或企業進行工學結合課程學習及頂崗實習,第六學期學生進行畢業實習及頂崗實習;在茶果方向上,采用“1+1.5+0.5”的模式,即:前兩學期在校,第3~5學期在校內外基地、企業進行工學結合課程學習、生產性實習(含畢業實習),半工半讀、現場教學,第六學期學生進行畢業實習及頂崗實習。幾年的實踐證明:這一模式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也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2.多方式融合,搭建教學—訓練—生產—就業模式。園藝專業堅持“產教結合、工學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和專業課程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二結合、二融合”原則,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建立了以蘇州為中心的校外基地群,涉及校外企業近20個。根據企業性質、任務及專業特點,探索出多種具有企業、校園文化特色的校企合作方式:如以實行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嘉漢模式”,該模式包含了學生在企業的實訓、頂崗,教師到基地鍛煉、為企業服務,校企互派人員講學、合作項目,聘請客座教授,企業為學校提供獎學金等多項合作內容;以及以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為主要特征的“維生模式”,其主要內容是學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生產任務的要求安排學生到基地參加生產任務及頂崗實習,企業接納學生實訓、就業。同時,通過建立“三百基地”,即招生、實訓和創業、就業基地各100個,進一步促進了校企結合、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2012年底,學院牽頭在太倉現代農業園成立了江蘇現代農業校企合作聯盟,為教學—訓練—生產—就業模式的更好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形成了與發達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蘇農特色的人才培養框架。

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構建“12345”課程體系。針對社會及蘇州地區對園藝技術專業人才規格的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了重要位置。構建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的“一條主線”;理論與技能培養并重的“二元結構”模式;單項訓練、綜合訓練與職業技能考證三種方式;基本能力、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的四大能力培養及由基礎及專業必修課平臺、選修課平臺、實踐性教學平臺、創業教育平臺和其他教學環節組成的五大課程平臺。

2.實施四層次五步式實踐教學模式。實行“四層次、五步式”實踐教學模式,即通過基礎認知、單項訓練、專業實訓、仿真訓練、頂崗實習五項培養,促進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職業技能和創業技能四大能力培養。

三、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效果

1.注重開放性實踐教學。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地體現了以實踐為重點和核心的高職教育的課程取向。近年來,園藝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要求,全面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為主、開放型的實踐訓練新體系。實踐教學堅持課內、課外結合;室內、室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原則,使“實踐活動與工程項目、生物生長季節、生產任務相結合;與用人單位和市場需求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服務三農相結合”,突出職業性、應用性、實踐性。

2.強化實踐教學內容模塊化。在實踐教學內容上,體現“實、用、新、寬”。即理論聯系實際,多動手,多進行實際操作和技能訓練,體現“實”;能力培養突出“用”;緊跟科技進步,增加適應性和先進性,體現“新”;拓寬知識面和技能面,體現“寬”。推行實驗室半開放或部分全開放舉措。根據職業崗位“功能模塊”的技術要求來開發課程學習內容,把職業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實處。建立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將每項學生應掌握的能力分成四個模塊,即園藝產品生產技術、園藝產品繁育技術、園藝產品產后與營銷技術、園藝產品裝飾技術,每項能力由多個技能構成,實現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及創業能力的綜合提高。“功能模塊”已成為課程學習內容與職業需要的結合點。

3.實踐教學途徑多樣化。采取“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國內與國外結合”的辦法,使學生充分開闊眼界,增加學習、訓練機會;通過“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相結合、“單一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常規訓練和創造性訓練相結合”的方法,突出職業性、應用性、實踐性,具有鮮明的特色。使“實踐活動與工程項目、生物生長季節、生產任務相結合,與用人單位和市場需求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服務三農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加強單項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堅持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積極推行“雙證制”和“多證制”,開發各類證書培訓和試題庫開發,使實踐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4.體現實踐環節真實化。在教學方法上,依據目標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設置學習場景;圍繞職業崗位進行技能培訓和職業能力培養。充分利用上海鮮花港、蘇州維生種苗公司等國內知名大企業與我校建立校企產學研合作和學生實訓基地、學院生產實習基地、以及承擔的工程項目和相關科技與推廣項目等,開展項目教學、現場教學、頂崗實習、技術推廣教學、生產性實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服務“三農”的意識,甚至還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農民送去了致富的“金鑰匙”。

篇(4)

1“.2”是指“點”與“面”相結合的實現模式。“點”上實習主要包括工程訓練、設施技能操作訓練Ⅰ、設施操作技能訓練Ⅱ、生物學實習、植物保護實習、測量實習、設施環境工程實習、設施栽培實習、溫室綜合管理實習、溫室結構與構造課程設計、園區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建筑電氣課程設計、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休閑農業建筑課程設計、休閑農業藝術與設計課程設計等15項內容,重點提高學生的單項技能。“面”上實習包括社會實踐、暑期綜合教學實習Ⅰ、暑期綜合教學實習Ⅱ、畢業論文(設計)、科研創新項目等內容,是課程實踐的深化和強化的綜合性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設計溫室時,學生不僅簡單地從溫室工程建造角度設計,而且從植物需要、環境特點等多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從而實現了工程和農科有機結合,優化了溫室結構。另外,在設施農業產業中,不僅考慮種植植物種類、栽培管理技術要求,而且考慮產品市場銷售。在實習安排中,我們重點加強面上的實習,保障其時間和實習效果,實習貫穿大學四年,計劃內綜合實習時間達21周,實習內容緊密結合校內(外)實習基地的一線科研、生產和管理等,并在學校導師和基地導師共同指導下進行。對單項點的實習則針對性強,要求精益求精,短時間內突破單項技能的瓶頸,為綜合性實習奠定基礎。“點”與“面”的合理安排和組合,以理論教學為線,融會貫通,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復合能力。

2“.3”是指與校企、校研、校社三聯合的實訓基地。近年來,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迅速、遍及全國,涌現出大批設施農業企業、科研單位和農村合作社,建立了大量的設施農業基地,為實踐教學拓展空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利于我們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校內建立了設施農業環境與生物技術實驗室、園藝植物與設施生理生態實驗室、溫室工程實驗室、陜西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踐教學基地。校外與20家著名的溫室公司、景觀規劃設計公司和設施農業園區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建立了長期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實現了校企、校研、校社聯合培養模式。學校、企業、研究所和農村合作社可為學生提供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實踐平臺,既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實習場地需求,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條件,也為企業等用人單位提供了技術支撐與發展活力。擴大空間,匯聚研企社資源,建立多層面實踐教學基地。2008—2011年連續3年,先后選派了346名設施專業本科生分別到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都市溫室有限公司、北京京鵬溫室有限公司、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華榕綠寶石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寧夏中衛市新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豐甜科技農業有限公司、陜北安塞生態示范園區、榆林市農業科技示范中心、閻良天成園、西安尊地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楊凌新天地示范園區、楊凌現代化創新園等公司進行綜合實踐。校企、校研、校社聯合的方式,既為學生實習增加了實踐基地,又讓企業、科研單位和合作社與學校合作,促進了他們的發展。我校與寧夏豐甜科技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寧陜科技合作項目協議書,與寧夏中衛市新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擔了國家支撐項目。

二、實踐效果分析

1.實踐教學體系得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通過改革,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改革了陳舊的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實踐教學隊伍素質,完善了實踐教學制度;加強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對在生產實習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查找資料、設計方案、動手實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再認識,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設施科學領域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維,深刻認識學科在現代農業和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及發展前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養成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良好個性品質。同時,也是對學生進入社會前的一次心理調整。如通過“專業勞動課”教學實踐,學生自主選擇實踐對象和實習實踐環節,自由安排實踐時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精神。在新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指導模式下,從一開始就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極大地加強了學生科技創新素質。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開達24人次。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達25.88%以上。

2.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一系列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教會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逐步增強,創造能力不斷提高。2007年,申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學生占總人數的2.92%,2008年增加到了20.37%,參與學生的人數比例增加。每屆畢業生中有20%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了專業學生的質量,學生對口就業比例提高,2010級畢業學生從事本專業的人達85%之多。

3.更好地解決工科知識與農學知識的銜接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加強了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聯系和了解,緩解供求不對應的問題,滿足社會對設施專業技能人才的需要。過去圍繞課程進行單項技能培養,工科內容和農學內容不易很好銜接,學生綜合能力很難有質的提高。通過多次綜合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工科和農科兩方面的知識。我們的教師雖本身研究方向是側重某一方面,但由于常年從事設施農業方面工作,而且大多從事社會服務,工農兩方面知識結合較好,在教學中也能兼顧兩方面知識,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復合型能力的關鍵所在。實踐教學新體系建設后,我們跟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保證企業能有一定數量的實習生,以給學生提供了除正常實習時間以外隨時實踐的環境條件。寒暑假給學生長時間實習提供了條件,我們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單位實習,保證了企業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滿足了企業需要相對穩定的、長時間的實習生要求,也為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社會需求奠定了基礎,很好地解決了就業時供求難以對應的問題。

4.實踐教學的社會反響好,報考率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自2003年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2個班52人來,至2007年招生已達4個班,招生規模擴大了1倍。生源地涵蓋全國各地,第一志愿報考率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從學生不了解該專業到目前招生規模的不斷壯大,說明了該專業自2003年創立以來,逐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尤其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5.實踐教學改革了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了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作為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首創者,本團隊對該新型專業的創建及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經驗被全國20余家高校借鑒,尤其是專業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體系一直被其他高校引為模版。2007年,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等全國30多所院校、科研單位參加了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召開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設施專業的完善與發展”為主題的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研討會。我們在會議上重點介紹了我校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與舉措,受到同行的一致贊譽。2009年舉辦了全國設施專業師資培訓班,為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17所高校的教師進行了設施工程方面課程的培訓,受到了同行的好評。2010年完成了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學規范,供全國高校借鑒。

篇(5)

    剛剛閉幕的九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指出:“農業依靠科技增產的潛力很大,要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普及優良品種、推廣生產、加工、貯藏、保鮮等方面的先進適用技術。”這是非常正確的。我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就是產業化、科技化、現代化。目前盡管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比很多發達國家落后,但從絕對數量統計來看,我國的農業院校、農業科技文獻,還是相當龐大可觀的。如果能夠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利用、其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當前的問題是許多新見解、新發明、新觀點、新成果還局限在實驗室里、課堂上、期刊著述中、圖書館內。廣大迫切需要脫貧致富、走向市場的農民又苦于找不到切實可行的理論指導,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擁有現代化設備、豐富藏書的農業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理應承擔起開發利用農業科技文獻的歷史重任。本文試圖從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開發利用這個角度入手,結合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所開展的這項工作進行分析研究。

1.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的獨特性

云南是一個農業省,85%的人口在農村,75%的國民收入、70%的財政收入和80%的輕工業原料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農業在云南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又是多民族地區,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都十分復雜。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0%以上。高原獨特的立體垂直氣候明顯,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云南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征尤為突出。由于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種植技術和養殖方法必須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好云南,對于全國各種不同地區農業都會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這也正是云南農業文獻的獨特之處。

云南農業科技文獻是記錄農業科技與生產實踐的載體。在內容上具有地方特點的天文、水利、自然災害、氣候、土壤、物產等資料,是反映云南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有價值的記載。一個學科的發展很大程度體現在其發表的文獻中。地方農業是進行地方農業科研的情報保障。科研課題的實用性只能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情報基礎上。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反映了云南農業科技生產的歷史、現狀、動態和水平,記載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留存了無數理論方法、實驗數據和科學構思,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通過利用這一豐富的情報源,不但可以了解本地區農業科技發展的動態和趨勢,而且有助于研究全國其它地區農業發展的普遍情況,進一步促進教學、科研和推廣應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充分發揮地方農業文獻的優勢,有力地開發這一智力資源,對深化文獻情報工作,直接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具有重大意義。

2.云南農業科技文獻書目控制的針對性

云南農業大學是一所多學科的高等農業院校,擔負著為全省培養農業科技高級專門人才,開展推廣農業科研、科技扶貧等重任,廣大農民迫切需要大量的農業情報信息。農業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而且也是全省的農業情報中心。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云南省各地農業生產技術狀況以及種植業、養殖業的研究成果、實用技術和先進經驗。揭示出云南農業的地區特征與地方特色。針對我省特殊的省情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依靠我館54萬冊藏書,6388種期刊,4000多份內部資料的優勢,把分散在不同類型出版物中,不同藏書范圍內的云南地方農業文獻予以集中,加以報導。第一步就是對云南地方農業科技文獻進行專題書目編制工作,有針對性地全面揭示館藏,充分反映館藏特色,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現有檢索工具的不足,還可以提高文獻的利用率與查準率,具有較強的情報檢索功能。

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目錄的編制主要針對我校所開設的主干課和科研課題,包括糧作、經作、植保、園藝、畜牧獸醫等。為了方便檢索,目錄的編制體例依照《中圖法》農業科學分類表序列,目錄后附漢語拼音為序的著者索引。著錄格式完全依照國家標準檢索期刊條目著錄規則中析出文獻格式著錄,為建立云南農業文獻專題數據庫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信息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云南農大的圖書情報工作也將采用微機處理系統,加大信息容量,加快傳遞速度,增強圖書情報職能,提高服務能力,發展成以數據庫為核心,以數據通迅網絡為目標,兼有較強信息貯存和處理功能的信息檢索咨詢服務體系,目前主要是以數據庫使用為核心。

3.開發期刊文獻的重要性

期刊是重要的情報源,具有內容新、傳遞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的特點。從已收集的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看,期刊論文占絕對數量,達90%。地方性農業期刊形式靈活、面廣量大、綜合性、時效性、地區性較強,它是本地區農業信息和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從云南農大圖書館收集的3767篇云南農業科技文獻看,農學、植保、園藝三部分論文分布在79種期刊中,省農科院主辦的《云南農業科技》載文量最高,占30%;《云南農業大學學報》、《云南甘蔗科技》、《云南煙草》、《云南茶葉》、《云南熱作》……載文量依排序遞減。省內各地州發行的期刊如:《昆明科技》、《紅河科技》、《曲靖科技》、以及省外期刊《西南農業學報》、《中國農業科學》《中國煙草》、《中國水稻科學》等也刊登云南農業科技文獻。從期刊文獻的內容分析,我省的烤煙、甘蔗、茶葉、水稻種植資源,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論文多,研究范圍廣。文獻發表的數量隨時間的增長而遞增。由此可以看出開發利用期刊文獻,引導讀者利用,對深化本省農業技術改革,科技興農都具有重要作用。

4.利用本校文獻的實用性

云南農大的著者既是科技文獻的創造者,又是利用者。他們所生產的文獻主要特征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充實教材內容、完成科研項目為基點。所研究的課題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與指導學生課程試驗、畢業實習緊密結合。本校作者著述的論文反映了我校教學、科研水平,充分開發利用之,對于促進本省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扶貧、科技推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本校著者所發表文獻的內容上看,側重于農作物、經濟作物、果蔬花卉的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發表文獻最多的是水稻病害研究、蠶豆病害研究、花卉病害研究等。這和省屬重點植物病理學實驗室建在我校有關。近年來云南農大著者發表的《云南農業生態》、《滇型雜交水稻》、《植物病原菌》、《云南甘蔗》、《云南蘭譜》等專著,以及多種自編教材都是教學、科研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為了運用現代技術和科學方法開發本校教學、科研人員的論著及科研成果,云南農大圖書館正在自建《云南農業大學科技論文專著、專利、科技成果數據庫》預計收錄3000多條信息。我們認為要想持續性地補充數據庫內容,必須有可行的地方農業文獻呈繳制度作保障。 云南農大圖書館圍繞學校重點學科以及對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專業,開展定題、跟蹤服務,對所收集的文獻進一步深加工,撰寫了《略述蕎麥生產的現狀和開發利用》、《云南農業抗病育種研究近況》、《優質米生產現狀和開發利用概述》等三篇綜述性文章。以最實用的情報形式提供給用戶,均被國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其中《云南農業抗病育種研究近況》還被云南省農學會評為優秀論文。農大圖書館還開展了跟蹤本校重點科研課題,如:滇型雜交水稻及兩系利用,云南煙草品種資源的收集和綜合研究,云南水稻、煙草、馬鈴薯病毒鑒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云南省及其英國中部土壤侵蝕率和土壤保持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云南高原蘋果園昆蟲群落及害蟲防治研究等專題情報服務。將所收集的農業文獻以文摘或題錄的形式提供給用戶。此外還很注重情報服務投入、產出的效益分析,不斷總結經驗。

農大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少、邊、窮地區。農村缺乏科技知識已成為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云南農大圖書館在收集地方農業文獻的基礎上編印了《農業科技信息》,主要報道我校、我省農業科研、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動態,其稿件覆蓋面達60%以上。從本省實際出發,重點刊載具有云南特色的農業新技術、新方法,體現專業性、針對性以及結合農事季節的實用性的特點,到目前為止刊出60期,贈送省內外各科研單位、教學單位、農村基層單位,收到了大量的反饋信息,深得基層農技人員的好評。大學生利用節假期帶回家鄉,青年教師下鄉鍛煉、扶貧帶到農村,為廣大農民提供時效好、針對性強、信息量大、參考價值高的實用信息,為科技興農和科技扶貧服務。由此可見圖書館能夠通過對地方農業文獻的深加工,縮短與讀者需求的距離。

5.強化用戶情報意識的必要性

高校圖書館按照科學的編排方法,對地方農業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加工、濃縮,以目錄、索引、文摘、綜述、通報等形式,從一次文獻到二次文獻、三次文獻的開發,其最終目的是提供給用戶利用。因此用戶的情報意識和吸收情報的能力直接影響到情報產品的開發利用。

篇(6)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涉及農學、工程、環境等多門學科,因此,在設置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但目前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高等院校大多對人才培養方案基本處于探索階段,濰坊學院在2003年第一次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實施的情況下,經過2006年不斷調整修訂,但仍然存在課程設置相對不合理、實踐環節與社會需求銜接不夠緊密,原有專業課程模塊需要重新調整等問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勢在必行。2010年,我們在走訪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基礎上,借鑒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特色,根據濰坊學院實際,注重改革方案的地域特色和方案實施的可行性,構建了新的特色人才培養方案[2]。

2構建和實施特色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是教學計劃的最基本單元,是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的具體落腳點。依據學科、社會和學生需求,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采取“縱向壓縮,橫向拓寬”的措施,建立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突出了“厚基礎、寬課程、長實踐”特色,從而拓寬了專業基礎,強化了實踐應用能力[3]。

2.1課程設置實施方案

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有機結合,突出課程建設,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重新優化和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總體框架,課程體系劃分為三個平臺,由通知教育課程平臺(必修和選修)、學科基礎與專業課程平臺(必修和選修)、專業選修課程(限選和任選)平臺,加大選修課比例,推行套餐式服務,充分發揮學校學科齊全、文理滲透、農工結合的綜合性優勢,鼓勵學生跨院、跨專業選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通識教育課程: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注重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堅持外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實行分級教學,建設自主學習的網絡環境;堅持計算機全程教學與應用,強化計算機網絡的教學與實踐,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體育教學由競技體育向健康體育轉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重視藝術與人文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嚴格公共選修課程的審核準入制度,加強過程管理,提高課程質量。學科基礎與專業課程:根據該專業涉及農學、工程、環境三個學科的特點,改變了原培養計劃中農學類課程所占比例較大,工程和環境類課程缺乏的局面,實現了農學、工程和環境三大學科的有機結合;精選課程,推行小課制,對農學類課程中與專業關系不夠密切的課程進行了刪減,對與學科專業關系密切必須保留課程的學時進行了壓縮,使農學、工程、環境三類課程保持在一個合適的比例。

工程和環境類課程中增設了工程力學、畫法幾何、測量學、自動化控制原理等課程,生物類課程中壓縮了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等的學時,將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由專業基礎必修課調整為選修課。學科基礎與專業選修課程:在專業限選課中,密切結合濰坊特色農業,濃縮、精選核心課程,科學設置設施農業科學和設施農業工程兩個模塊方向。設施農業科學方向包括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兩大內容,主要設置設施園藝學、設施植物保護學、水產養殖學、動物醫學等核心課程;設施農業工程方向包括設施工程設計建造和設施工程環境調控兩大內容,主要設置農業設施設計基礎、設施農業工程環境學、設施農業工程工藝學等核心課程。在任選課的設置上,以提高學生專業基本素養和個性發展能力為目標,力求體現專業特色,豐富和深化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鮮明個性,新增設設施專用品種選育、工廠化育苗、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等課程。集中進行的實踐課程:除軍訓和公益勞動外,集中進行的實踐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專業綜合實踐和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五個部分因課程設置不同每個部分對應1~3門課程,學科基礎實踐重在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認知能力,專業基礎實踐和專業實踐重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專業綜合實踐重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重在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整后,集中進行的實踐課程共達到33周,實驗和實踐課程在總學分的比重達到37.5%。經過調整,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比例達到5.2∶1.8∶1,這與我國試行學分制以來的各大著名高校的比例基本一致,既考慮了學科課程發展的需要,更尊重學生個性特征需要,促進了三元課程結構的形成,有利于具有較高技能和豐富個性人才的培養;實踐課程學分得到提高,實驗實踐學分在總學分中比例增加,構建四學年“三四四”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2.2課程設置實施特色

對課程設置進行了整合優化,將必修課與選修課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學生培養實行學年學分制,總學分為160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6學分,選修課程32學分,實踐環節和其他共33學分。課程設置具有“厚、新、寬、活、長”的特點。“厚”主要是強化專業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比重,如在基礎課設置中就包括了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較一般的農學類和工程類專業的基礎課設置有很大的不同,數學、化學的基礎顯著加強。“新”體現在專業課的設置上,結合濰坊是農業大市、壽光設施蔬菜發達和諸城畜產品產業化水平較高的實際,充分考慮設施農業發展的需求,在專業限選課上設置設施農業科學和設施農業工程兩個方向,其中設施農業科學方向中同時設置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的相關課程,這在全國其他高校中是沒有的;設施農業工程方向中,除了設置農業設施工程環境學、農業設施設計與制造課程,還設置了設施植物栽培學等農學類課程,從而將農學、工程和環境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寬和活”體現在選修課的設置上,我們將選修課分為三大類:專業類、拓展類和前沿類。

專業類課程以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目的,如設施專用品種選育、工廠化育苗、飼料加工工藝學等課程;拓展類課程則以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如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等課程;前沿類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對學生科研深造具有重要作用,如生物化學專題、分子生物學專題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自主選擇相關課程,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積極性。“長”體現在長實驗、長實踐上。在實驗課程的設置上,重點提高實驗課程時數和質量,實驗學時達476學時。分為“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四層次實驗課程,依次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組織能力和自主實驗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踐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專業綜合實踐-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五層次實踐環節,層層遞進,依次提高,特別是專業綜合實踐,在第7學期集中進行,此時專業課程已經學完,設置8周到壽光高科技園等校外合作基地進行專業綜合實踐,深入實踐、到實際生產一線獲取增長才干的機會。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含科研訓練)在第6~8學期結合教師科研課題開始進行,主要集中在第8學期。通過以上四年不間斷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可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樹立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3人才方案實施的可行性

(1)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重新調整了課程設置,合理調整了專業課程,避免了課程重復、交叉等問題。增加了設施農業工程方向模塊,重點開設溫室設計與建造、溫室自動環境調控技術、設施作物栽培、設施養殖等課程,真正體現了理農滲透、農工結合的寬口徑特點。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其他省份的學生可根據家鄉地域的特點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選擇。

(2)結合濰坊設施農業現代化、國際化的區域優勢,依托校外壽光高科技博覽園、青州綠博園等聯合教學基地,能夠到現代化的生產一線得到實踐操作和鍛煉機會。

(3)實施素質教育,實行學年學分制,注重個性發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與潛能,鼓勵學生跨系、跨專業選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自由選修全校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來拓寬知識面。調整后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加貼近農業發展的實際,更加有利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篇(7)

關鍵詞: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 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8

Abstra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s carried ou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lanning and knowledge of future career prospect of the themselves major . Analysis of the tentative ideas and plans of future occupation of this major and summary the opinions of them about how to develop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are done basing on data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 .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 major that related wit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ianjin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make it better service urban modern protected agriculture in Tianjin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 referen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students are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隨著生產需求的增加,高等農業院校在數量、規模、專業設置等方面也急劇增長,促使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正在向現代化、實用化方向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國家、社會、學生、家長所共同關注的焦點,就業率高低也間接地反映出高等農業教育的成敗。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各農口院校新開設的專業[1-3],是適應我國設施農業大發展形勢而產生的。為了解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新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就職前景的認知和規劃狀況,筆者對天津農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一年級本科生做了實證調查,以調查數據作為基礎,分析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對本專業以后的職業觀現狀,調查在實踐教學及對課程設置方面的要求,以期能對當前相關專業在專業教育及課程設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也為農業高校專業思想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1 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

1.1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規劃的調查

問題1 你選擇上大學的理由是:A.學習知識技能來武裝和提高自己;B.只為學歷;C.想體驗大學生活;D.為考研做準備。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89%,選擇B的比率為2%,選擇C的比率為3%,選擇D的比率為6%。大學教育非常重要,而選擇上大學的理由又都是什么呢?有將近89%的同學希望可以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就要真正能滿足學生求知的要求。專業培養就要切合實際,使學生具備現代設施工程設計、溫室配套設備和環境控制設備的研制與開發、設施特色作物栽培和現代園區規劃設計、設施企業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問題2 你現在是否有明確的學習計劃:A.有,對學習已經作出規劃;B.沒有,順其自然;C.及格就行;D.尚在考慮中。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31%,選擇B的比率為18%,選擇C的比率為11%,選擇D的比率為40%。既然大部分同學還未作出明確的學習規劃,那么在新生入學時就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及早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不僅分專業縱向培養而且還可以橫向培養[3],培養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一定專業特長的應用型農業高級專門人才。

問題3 進入大學后你將如何規劃業余時間:A.學習專業知識或者閱讀感興趣的書籍;B.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兼職;C.上網玩游戲、聊天等,或者睡覺;D.加強體育運動,強身健體。

調查顯示,對于大學業余時間的規劃,有56%的同學學習專業知識或者閱讀感興趣的書籍;32%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兼職;11%加強體育運動,強身健體,而沒有學生選擇上網玩游戲、聊天或者睡覺,反映出學生積極向上的主觀性。大多數同學將業余時間用來學習專業知識和閱讀書籍,學校和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推薦一系列的相關書目、學術期刊網站供學生參考閱讀,其中包括不同國家的出版物以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問題4 你是否有未來職業規劃:A.有,并向此方向努力奮斗;B.沒想過;C.想過但不知道能不能實現;D.順其自然。

調查顯示,對于大學生職業規劃,有31%的同學有規劃并正向此方向努力;2%沒有想過做規劃;61%想過但不知道能不能實現;6%表示順其自然。在職業規劃上,學校可幫助他們做一些實際的規劃并提高自信,來實現規劃的真實價值。還可幫助大學生在校期間提供更廣泛、更具體的實習機會,培養和提高學生真正和社會工作接軌的知識技能。

問題5 你理想的就業部門是:A.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B.設施相關企業;C.自己創業;D.到農村基層。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52%,選擇B的比率為39%,選擇C的比率為10%,選擇D的比率為0%。調查顯示有52%的同學希望到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就業,而沒有同學想到農村基層就業。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但我國的人才總量是缺乏的。相信這個現象導致了大學生對就業部門選擇的大差異。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并非由市場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產生于個人就業意愿和技能與勞動力市場機會及需求之間的不匹配。農業技術的應用以及農業人才的用武之地大部分在基層,培養的農業人才如果離開了基層,就會背離培養的初衷,這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需要重點加強職業教育,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當前,國外人才培養工作中出現一種新的趨勢,即企業界人士參與到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企業界人士把企業界的建議、意見和人才需求信息反饋給高等學校,而高等學校則可以根據此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設立相應的教育課程,培養出企業適用的各類應用型人才[2],可以說這是一種農科院校的訂單式培養,直接為企業輸送人才。

問題6 關于大學畢業去向你的選擇是:A.考研或考公務員;B.在天津發展;C.到其他大城市工作;D.回原籍發展。

調查顯示,有44%的同學將在大學畢業后考研或考公務員;27%在天津繼續發展(其中有21%的學生是天津市生源);6%到其他大城市工作;23%回原籍發展。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發展方向還是很不均衡的,依然有很多同學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那么學校在注重培養學生設施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做到學農、愛農,為我國的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1.2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對實踐教學方面的調查

問題7 畢業實習時,你希望在設施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時間的長短為:A.半年;B.3個月;C.1個月;D.半個月。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45%,選擇B的比率為35%,選擇C的比率為16%,選擇D的比率為3%。調查顯示75%的同學希望實習3個月到半年,說明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希望通過更長時間的實習,來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實踐技能,以便畢業后更好地適應和做好工作。因此在制定大學生實習時間上可以參考學生意愿,適當延長大學生的畢業實習時間,積累實踐經驗,讓學生從大學到單位完成更高效的轉變。

問題8 畢業論文的開始時間你認為最理想的是:A.二年級下半年;B.三年級上半年;C.三年級下半年;D.四年級上半年。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3%,選擇B的比率為32%,選擇C的比率為35%,選擇D的比率為29%。調查結果中,希望在三年級下半年開始畢業論文的比率最大,說明更多同學希望在三年級以后開始畢業論文是因為希望在大學的前兩年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然后再開始論文的研究和學習。而目前大學的課程安排是一二年級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課程要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能學到,大四的學生又面臨著找工作和考研復習,所以三四年級的大學生活會很充實很忙碌。因此如果可以適當地將一些專業知識學習提前,所有重要專業課程可以在上大四之前學完。這樣即使三年級開始準備論文不會有還沒學到的專業知識,也不會和四年級畢業實習有時間上的沖突。

問題9 你想從以下哪些方法提高設施專業技能?A.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實習;B.放假期間(包括寒暑假)到公司或企業實習;C.自己深入設施基地實踐;D.查閱文獻資料從書中獲取技能知識。

調查顯示,學生中45%希望通過參加學校的教學實習來提高設施專業技能;23%想放假期間到公司或企業實習;31%希望自己能深入設施基地實踐;2%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叢書中獲取技能知識。對此,學校可以通過完善實踐教學,將企業管理引進教學中來,提供可實踐的條件,幫助學生提供重點文獻和相關資料等方面來幫助同學們提高設施專業技能。

問題10 你對學校與企業訂單式培養(為企業培養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該企業)支持嗎?如果支持,那么訂單式培養開始時間適合在什么時候?A.支持,適合在大二就開始;B.支持,適合在大三開始;C.支持,適合在大四開始;D.不支持。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13%,選擇B的比率為60%,選擇C的比率為16%,選擇D的比率為11%。學生中有89%支持學校與企業訂單式培養,其中13%希望在大二就開始,60%希望在大三開始,16%希望到大四在開始。大學三年級,在整個大學四年的過程中算得上是真正從校園步入社會的開始,在這個時候開始將企業管理等的培養引入到學校中來是最合適不過的時間。因此從大三開始,加強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和眼界,將企業的需求等傳授給學生,以利于廣大同學更真實、更直接、更高效地了解、認識企業需求,提升就業率。

1.3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對課程設置方面的調查

問題11 通過對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四年的學習,你希望學到哪些技能?A.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的設施設計與建造;B.設施栽培與管理技術;C.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管理技能;D.設施生產技術推廣。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44%,選擇B的比率為24%,選擇C的比率為26%,選擇D的比率為6%。設施農業是一門涉及生物、工程、環境等多學科交叉的科學,是多學科的綜合發展與應用。調查顯示大多數同學對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的設施設計與建造、管理技能以及設施栽培與管理技術等相關知識比較感興趣,其中希望學到“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的規劃設計”這方面的知識技能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最大。我國的設施農業起步較晚,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生產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1]。根本原因是設施農業專門人才缺乏、現有生產管理及技術研發人員科技素質較低。因此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設立,在解決生產中工、農結合人才的需求方面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問題12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農工結合的特點,你認為適合的農、工課程比率是:A.農、工各占50%;B.農應該比工占更大比率;C.工應比農占更大比率;D.根據服務區域生產需求確定。

調查顯示,對于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適合的農、工課程比率的問題,有21%人選擇農、工各占50%;16%認為農應該比工占更大比率;45%認為工應比農占更大比率;18%認為可以按服務區域生產需求確定。設施農業是一門涉及生物、工程、環境等多學科交叉的科學,是多學科的綜合發展與應用,這三個方面應該有機地結合與統一形成新興學科。農、工所占比率要能體現專業設置的定位,并能更好地適應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

2 結 論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剛入學不久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作出明確的學習規劃,但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希望大學四年學到真正的知識與技能。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還是受到青睞,而農村基層則備受冷落,說明農業高等教育還要加強學農、愛農教育,鼓勵學生到基層去,學以致用。對于實踐教學,大多數學生希望實習3個月到半年,并且學生絕大多數贊成訂單式培養,并希望在大學三年級開始,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是一項很好的措施。關于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近半數學生支持農工各50%的比率,并可根據生產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設施栽培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我國設施農業正在向現代化方向發展[4]。據資料統計,我國設施園藝栽培主要以花卉、蔬菜和果樹為主體,到2011年我國設施栽培面積已經超過400萬hm2 [5]。為與其相適應,部分農業院校先后開設了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天津農學院2011年正式成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并批準為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該專業的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都處于摸索階段,與此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在新專業建設初期通過調查,為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確立提供理論依據,也為相關農業院校專業建設提供參考,使該專業人才培養與生產實際接軌,更好地服務于當地設施農業生產實際。

參考文獻:

[1] 高洪波,張廣華,李敬蕊,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9(4):112-115.

[2] 李建明,鄒志榮,屈鋒敏,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J].高等農業教育,2004(4):45-47.

[3] 李政紅,蘭海波,李敬蕊,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與改革[J].農業教育研究,2010(1):29-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黄啪啪网18以下勿进|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视频|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成a 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色欲人妻aaaaaa无码|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k频道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插b内射18免费视频|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中文无码热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 性大毛片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2020|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