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06:04: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貨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電子貨幣的出現只是進一步說明了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來就是觀念貨幣和虛擬貨幣;電子貨幣并沒使人類退回到物與物交換的狀態,不能改變貨幣的本質特點;電子貨幣作為交換和信用的產物,像實體貨幣一樣,也受國家法律制約;電子貨幣與流通中的匯票和支票一樣,它的數量的多少是由交易和信用狀況決定的,不是中央銀行完全能控制的。
電子貨幣創造了新的、虛擬的貨幣形式,它使經濟結算活動在虛擬空間得以實現,使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生活發揮越來越大的反作用,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社會活動局面。面對這種全新的貨幣形式,有人對傳統的貨幣理論產生了種種疑問:電子貨幣這種沒有物理實體的符號取代有物理實體的紙幣,充當支付手段,人類的相互交換活動不是又回到了物與物直接交換的形式上去了?電子貨幣是信用貨幣,是個人和金融機構共同創造出來的,那么,貨幣的發行是否可以在法律之外,不受法律約束了?電子貨幣是經濟人在信用過程中創造的,它的供給不以中央銀行為轉移,那么,電子貨幣豈不是弱化了中央銀行壟斷貨幣供給的特權嗎?對于這些疑惑,我們只能用馬克思的貨幣理論給與科學的回答。
一、電子貨幣和電子銀行
電子貨幣是以現行紙幣為基礎,以紙幣計算單位為計算單位,以電子數據(二進制數據)形式存儲在銀行的計算機系統中,并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電子貨幣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儲值卡型電子貨幣。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現,其發行主體除了商業銀行之外,還有電信部門、商業零售企業、政府機關和學校等部門使用的IC卡。(2)信用卡應用型電子貨幣。指商業銀行、信用卡公司等發行的貸記卡或準貸記卡。可在發行主體規定的信用額度內貸款消費,之后于規定時間還款。(3)存款利用型電子貨幣。主要有借記卡、電子支票等,用于對銀行存款以電子化方式支取現金、轉帳結算、劃撥資金。(4)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于Internet網絡環境使用的且將代表貨幣價值的二進制數據保管在微機終端硬盤內的電子現金;一種是將貨幣價值保存在IC卡內并可脫離銀行支付系統流通的電子錢包。該類電子貨幣具備現金的匿名性,可用于個人間支付、并可多次轉手等特性,是以代替實體現金為目的而開發的。
電子銀行是伴隨著電子貨幣出現的網絡銀行,是指銀行在互聯網上設立網站,通過互聯網向客戶提供信息查詢、對帳、網上支付、資金轉帳、信貸、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網上銀行是個虛擬銀行,它沒有建筑物,沒有地址,只有網址,其分行是終端機和因特網帶來的虛擬化的電子空間,客戶要想辦理銀行業務、接受服務,可以在辦公室里、家里、旅途等,只要具有一定的通訊條件和一部個人電腦,隨時都可以和銀行接通,進行即時轉帳、查詢等各種銀行交易。所以,在未來,銀行也許不再以雄偉氣派的建筑物為標志,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可能不再是銀行信用的象征和實力的保證了。網上銀行將使21世紀的金融從具有地理概念的中心走向無形的網絡體系。隨著電子貨幣廣泛應用,所有傳統銀行使用的票據和單據全面電子化,使用電子支票、電子匯票和電子收據等,部分取代對應的紙制票據,實現金融交易無紙化。
電子貨幣作為新形式貨幣和傳統的紙幣有明顯的差別;紙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實體;電子貨幣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純粹的、抽象的電子數據;電子貨幣主要發揮貨幣的流通和支付的功能;紙幣不僅具有流通和支付的功能,還是一個獨立的價值額,還有貸款的功能,在借貸的過程中能夠轉化為資本;紙幣以紙幣本身、匯票和支票等形式和銀行等物理媒介系統實現結算功能;電子貨幣是計算機網絡系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
二、電子貨幣并沒使人類退回到物與物交換的狀態
電子貨幣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銀行的計算機系統中,并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貨幣流通和支付功能,改變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種人類傳統的交易方式。因此,有人產生疑問,電子貨幣的出現,人類的相互交換活動不是又回到了物與物直接交換的形式上去了?
貨幣的本質是信用符號,所代表的是一定的購買力。人們持有貨幣不是為了貨幣本身而是為了它的購買力,也就是為了它所能購買的東西。因此,人們所需要的便不是若干單位的貨幣本身而是若干單位的購買力。因此,無論是占有黃金、占有紙幣還是占有電子貨幣,都不是為了它們自身,而是為了保存一定的購買力。電子貨幣作為計算貨幣雖然沒有物理實體,但它仍然使用具有物理實體紙幣的單位名稱,這種單位名稱足以表示購買力單位的形式。電子貨幣是它的所有者向電子貨幣的發行者支付一定金額的現金或存款,而發行者以電子、磁性等形式把仍然依現行貨幣單位表示的等值貨幣額儲存在消費者持有的電子設備中創造出來的。所以,儲存在發行者電子設備中的電子貨幣依然是儲存購買力單位的形式,而表示消費的綜合商品的物價指數則是衡量電子貨幣購買力大小的標準。電子貨幣與金幣、紙幣相比,本質是相同的,形式是不同的。金幣有含金量,含金量似乎是它的“內在”價值的尺度,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金幣購買力的大小,不在于含金量的多少,而在于物價指數的變化情況。紙幣和申子貨幣更是如此。
馬克思說“計算貨幣不過是為了衡量可售物品的相對價值而發明的任意的等份標準。計算貨幣與鑄幣完全不同,鑄幣是價格,而計算貨幣即使在世界上沒有一種實體作為一切商品的比例等價物的情況下,也能夠存在”。
馬克思認為,除非到地球末日,否則,是不能沒有計算貨幣的。計算貨幣就是個人、企業和銀行帳面上,甚至是人們頭腦中、觀念上的數字貨幣。
“電子貨幣出現人類又回到了物與物直接交換的形式上去了”的觀點的錯誤根源還在于沒有搞清楚貨幣的職能和本質到底是什么。誰都知道,貨幣第一個職能就是價值尺度,把商品的內在價值表現為由同一單位名稱表示的價格。把千差萬別的商品轉化為在質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別的同一物品。無論金幣、紙幣和現在的電子貨幣都是一樣的。各國的電子貨幣都沒有使用自己的專用的單位名稱,都是用紙幣的單位名稱。這樣,電子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這一功能時和紙幣完全一樣,一點差別都沒有,都是計算貨幣。
既然電子貨幣與紙幣有相同的單位名稱,而單位名稱的作用就是表現商品的價格,這樣,電子貨幣就與紙幣有相同的功能。所不同的是,紙幣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實體表示商品的價格,而電子貨幣是以看不見、摸不著的純粹的數字表示商品的價格。
更重要的還不在于此,而在于商品作為循環中的統一體是處在過程中的價值,無論是在生產領域還是在流通領域的哪個階段上,首先是以計算貨幣的形態,觀念地存在于商品生產者的頭腦中。在這里,具有物理實體的商品只是價值的承擔者,重要的是這種物品在買者和賣者頭腦中用貨幣名稱所表示的價格。即使金幣和紙幣在充當價值尺度時也只是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金幣和紙幣在充當流通手段時,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貨幣的職能存在可以說吞掉了它的物質存在。貨幣作為商品價格的轉瞬即逝的客觀反映,只是當作自己的符號來執行職能,完全由符號來代替,甚至,連符號也沒有必要出現,只用貨幣單位名稱在商人腦袋里計算一下就足夠了。
可見,只要商人們相互信任,相互講究信用,那么,貨幣在充當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時,就沒有必要以物理實體形式出現,而是以觀念上的、幻想的、預測的虛擬貨幣形式出現。這樣,金幣和紙幣也都升華為抽象的數字。與電子貨幣所不同的是,金幣和紙幣作為虛擬貨幣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電子貨幣作為虛擬貨幣保存在計算機系統中。我們不是把計算機稱之為電腦嗎?用人腦計算和用電腦計算是一樣的,只不過電腦比人腦能存儲的多、計算得快、準確得多。有了比人腦更先進的電腦,何樂而不用呢?有了比紙幣更方便的電子貨幣又何樂而不用呢?
對此種現象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就做出了科學的概括:“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是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貨幣的職能存在可以說吞掉了它的物質存在。貨幣作為商品價格的轉瞬即逝的客觀反映,只是當作它自己的符號來執行職能,因此也能夠由符號來代替。這就告訴我們,電子貨幣的出現并非意味著人類又回到了物與物直接交換的形式上去,而是交換媒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由具有實體的紙幣變為虛擬的、無形的電子數字。
三、貨幣是交換和信用的產物,也受國家法律所制約
自從電子貨幣出現之后,有人說,傳統經濟理論認為,自從金鑄貨出現以來,貨幣就國家化,貨幣供給嚴格受國家法律所限制,從某種意義上說,貨幣是法律的產物。而電子貨幣則是客戶、商業銀行和其他經濟機構自發的信用的產物,而不像現行的紙幣的發行和流通必須依靠國家強制力。認為電子貨幣可以脫離國家法律的觀點至少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是不對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認為,私有制、分工和商品交換是貨幣產生的三個密不可分的要素。貨幣產生后,作為新的強大的社會力量迅速地瓦解了原始共產制經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依賴的社會關系,把人類社會由野蠻時代引向文明時代。
馬克思說:“一切東西都可以買賣。流通成了巨大的社會蒸餾器,一切東西拋到里面去,再出來時都成為貨幣的結晶。”可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首先是在交換中產生的,不是由國家法律創造的。現代社會的紙幣也是信用的產物,稍有宏觀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當代,各國中央銀行都通過公開市場買賣、變動貼現率和變動銀行存款準備率這三種方式來增加貨幣供給。而這三種方式的運行都依靠信用。理論和實踐都證明無論是金幣和紙幣首先都是交換和信用的產物,政府和法律僅僅是適應交換和信用發展的需要對貨幣的創造加以管理和保證。
現在新出現的電子貨幣同金幣和紙幣一樣也是社會交換和信用的產物。當前,在我國典型的電子貨幣就是各類銀行卡。最主要的銀行卡是信用卡,也就是銀行和其他財務機構簽發給那些資信狀況良好的用戶,用于在指定商戶購物和消費,或在指定的銀行機構存取現金的特質卡片,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憑證,也是持卡人信譽的標志。但是,電子貨幣同當年的金幣和現代的紙幣一樣也要受國家法律所管理。
當我們強調金幣、紙幣和電子貨幣都是交換和信用的產物時,不應忽視電子貨幣的產生與國家法律的關系。現在,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紙幣,都是符號貨幣。這種自身幾乎沒有價值的符號貨幣不可能由個人隨意發行并且普遍使用的,必須由各國政府決定它的發行,才能保證紙幣的稀缺性,保證紙幣的購買力。此外,政府還要規定紙幣單位的名稱,及不同單位之間相互固定不變的兌換比例。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說:“計量單位、它的等分及名稱的規定一方面純粹是約定俗成的,另一方面在流通內部應該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所以它必須成為法律的規定。這個純粹形式的手續就落在政府身上。”比如說在我國,“元”為標準計量單位,“角”和“分”都與“元”有固定不變的比例關系。我國的價格標準是我國政府通過法律規定的,其他國家的價格標準也是其他國家政府通過法律規定的。
因此,任何一種貨幣發揮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時,盡管僅僅是符號,但這個符號都是具有國家屬性的,都在一國之內發揮其功能。貨幣從產生時起就帶有國家的印記。時至今日,貨幣的國家屬性更得到了充分表現,現在一切文明國家的貨幣都是國定貨幣。國家不僅指定貨幣的名稱和計量標準,而且還管理和控制本國貨幣的發行和流通。貨幣是國有的,國有貨幣僅僅是國家授予貨幣占有者合法化權力的符號。
有的文章說,電子貨幣是信用貨幣,是個人和金融機構共同創造出來的,是在法律之外,不受法律約束的自由貨幣,這種觀點同樣是片面的,是錯誤的。電子貨幣的基礎是紙幣和銀行存款,電子貨幣所用的單位與紙幣完全相同。電子貨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紙幣的限制,但又時時受到紙幣的限制,擺脫不了紙幣的限制。那么,既然紙幣、銀行和金融機構要受到國家法律的約束,電子貨幣當然也要跟著受到國家法律的約束,它絕不可能在國家法律之外為所欲為。寫到這里,筆者不禁想到,當年有不少文章說,歐洲美元是不受任何國家法律約束的貨幣,那也是錯誤的觀點。其實,歐洲美元盡管在美國境外,但它絕不是一個無法無天的貨幣,歐洲美元歸根到底還是美國的美元,還是要受美國的法律所約束,歐洲美元的出現,僅僅說明美國美元的外延。
四、電子貨幣弱化中央銀行貨幣供給的特權之說不足為新
人們對電子貨幣的作用說得最多的是,電子貨幣主要影響貨幣供給,這主要表現為在電子貨幣部分替代流通中的通貨以后,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僅僅是整個貨幣供給的一部分,因此電子貨幣對流通中通貨的影響會直接影響到貨幣供給量。影響最大的是狹義貨幣M1。M1=通貨+活期存款,通貨在M1中占比重較大,所以電子貨幣替代部分通貨以后,就必然在較大程度上影響狹義貨幣M1,其主要表現是:第一,由于貨幣虛擬化,使流通中的通貨數量減少;第二,由于電子化貨幣存在的形式不穩定,影響商業銀行的存款也不穩定,從而會改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數量;第三,由于電子貨幣既影響基礎貨幣也影響貨幣供給量,所以電子貨幣也可以通過影響貨幣乘數的變化對M1產生影響。這些看法是正確的,但不足為新。同時這種觀點有夸大央行作用之嫌。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要明了到底什么是貨幣供給?最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說:“貨幣還是按傳統的定義為好:即通常可以被接受和使用的作為交換媒介的任何物品。”“貨幣供應量可以用國內公眾所持有的貨幣總量來表示”。當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一位獲得者——薩謬爾森在他的大作《經濟學》中寫道:“貨幣M1的供給包括處在銀行之外的硬幣、處在銀行之外的紙幣和一切銀行的活期存款。”根據《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和薩謬爾森《經濟學》,只要是中央銀行已經發行出來的紙幣和硬幣,只要是存在銀行的一切活期存款,只要是國內公眾所持有的貨幣,不管進入不進人流通都構成貨幣供給。在這里,筆者斗膽地說,不管《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是多么權威,不管薩謬爾森的名氣和對經濟理論的貢獻有多大,但是,他們對貨幣供給下的定義是否科學正確,是值得討論的。
馬克思說:“我們這里所說的通貨量,指的是一個國家內一切現有的流通的銀行券和包括貴金屬條塊在內的一切硬幣的總和。”這就是說,貨幣供給并不是指中央銀行已經發行出來的紙幣、硬幣和商業銀行的存款,而是指進人流通中的紙幣、硬幣和被開具支票的存款。而那些貯藏在公眾手中的紙幣和硬幣,那些在銀行負債賬戶上還沒有被貸出的存款都不能算作貨幣供給。因為它們沒有進入流通領域,沒有變成真正的購買力,沒有轉化為需求。我們一再強調人們偏好貨幣,并不是偏好貨幣本身,而是偏好貨幣的購買力。
因此,那些沒有被花費的紙幣和硬幣,沒有被貸出的銀行存款,由于沒有進入流通領域,沒有轉化為購買力,它們的貨幣靈魂就離它們而去,也不構成貨幣供給。在貨幣市場上,貨幣供給就是貨幣盈余者對外所提供的貸款量。這個數量越多,貨幣供給越多,反之,貨幣供給就少。所以貨幣供給量是由流通領域中的貨幣量和進人借貸領域中的全部貨幣量構成的,不應該由銀行已發行出來的全部貨幣量來構成。在我國人們堅持后者,放棄前者,根本原因就是只學習西方的貨幣理論,忘記了馬克思的貨幣理論。
既然貨幣供給是由進人流通領域中的對商品和勞務進行購買的貨幣構成,那么,匯票和支票在購買中代替紙幣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構成貨幣供給這是人人都接受的事實。馬克思說:“幾乎每種信用形式都不時地執行貨幣的職能,不管這種形式是銀行券,是匯票,還是支票,過程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結果本質上也是一樣的。”“這一切形式的作用,都在于使支付要求權可以轉移。”這就是說,除了紙幣和硬幣之外,匯票和支票也是貨幣。
既然我們承認匯票和支票代替紙幣在流通中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構成貨幣供給,那么,電子貨幣代替紙幣代替匯票和支票執行流通和支付手段,理所當然地構成貨幣供給,這還有什么可疑義的呢?依據馬克思的貨幣供給理論,電子貨幣既新又不新。所謂不新,就是因為電子貨幣所起到的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職能和傳統的匯票和支票沒有什么兩樣;所謂新,是因為傳統的匯票和支票是具有物理屬性的紙質貨幣,而電子貨幣是由純粹抽象的數字表現的沒有物理實體的貨幣。
既然電子貨幣像傳統的匯票和支票一樣在流通領域中發揮流通和支付手段的功能,那么,個人和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通過相互信任創造出來的電子貨幣就是貨幣,就構成了貨幣供給的一部分。隨著信用程度的普遍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應用,電子貨幣在總貨幣供給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寫到這里,我們就會清楚地明白,貨幣供給量就是在流通中的全部貨幣,不是中央銀行已經發行出來的全部貨幣。中央銀行發行出來的貨幣進入流通,就形成貨幣供給;不進人流通,就不形成貨幣供給。所以貨幣供給增加與否,不在于中央銀行發行了多少貨幣,而在于有沒有交易,有沒有貨幣流通。只有交易和信用去創造貨幣供給,增加貨幣供給。有了交易和信用,不僅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和硬幣進入流通后構成貨幣供給,就是由購買者、銷售者和金融機構自行創造的匯票、支票和電子貨幣,只要進入流通,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也同樣是貨幣,也增加貨幣供給。貨幣供給主要是由貿易和信用決定的,并不是由中央銀行一手決定的。那么,說電子貨幣弱化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管理和控制,這既不了解什么是貨幣供給,又夸大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作用。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錯覺呢?根源還是在于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對貨幣供給的錯誤表述。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貨幣作為基于網絡的支付結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文章從電子貨幣概念出發,不僅分析了它的發展情況,而且針對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對其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進行了重點研究。最后提出了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電子貨幣網絡金融電子商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相關的電子支付工具越來越多。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電子貨幣類,如電子現金、電子錢包等;另一類是電子信用卡類,包括智能卡、借記卡、電話卡等;還有一類是電子支票類,如電子支票、電子匯款(EFT)、電子劃款等。本文將針對電子支付的工具之一——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中的適用性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
電子貨幣作為當代最新的貨幣形式,從20世紀70年代產生以來,其應用形式越來越廣泛。電子貨幣是一種在網上電子信用發展起來的,以商用電子機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手段,以電子脈沖進行資金傳輸和存儲的信用貨幣。通過網上銀行進行的金融電子信息交換,電子貨幣與紙幣等其他貨幣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費用低,標準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優勢。尤適宜于小金額的網上采購。電子貨幣技術解決了無形貨幣的存儲、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美國的MarkTwain銀行是美國第一家提供電子貨幣業務的銀行,早在1996年4月就獲得了一萬個電子貨幣客戶。
2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
電子貨幣有兩種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和數字方式的貨幣文件。前者主要用于網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網上的支付。
電子現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額消費的鈔票及硬幣。Mondex卡除了擁有現金的特性以外,同時還具有一個比現金更優良的特點,即是它能安全地通過電子管道(如電話、因特網等)來作為人對人、人對商家、人對銀行的遠距轉值。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在起步,網上金融服務開展較少,電子貨幣系統的建設進展緩慢。Mondex是目前最接近于現金的電子貨幣。
E-Cash是由Digicash開發的在線交易用的數字貨幣。它是一種數據形式流通的貨幣。把現金數值轉換成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數,通過這些序列數來表示現實中各種金額的幣值。用戶在開展電子現金業務的銀行開設賬戶并在賬戶內存錢后,就可以在接受電子現金的商店進行購物。
二、電子貨幣的發展
1.電子貨幣的發展概況。
電子貨幣的產生是經濟和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電子貨幣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現金的發行,使得貨幣的發行費用降低;二是發行主體將由中央銀行向其他主體轉變。
目前的電子貨幣主要有銀行卡和網上電子貨幣兩種。現在,銀行卡已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應用。對于客戶來說,利用銀行卡購物付款、提現、存款、轉賬,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獲得咨詢和資金融通的便利。同時,世界上由網上電子貨幣帶動的網上金融服務正在迅速發展。據統計,網上金融業務在2004年占傳統金融業務量的10%~20%,其中美國的網上金融業務發展最快,歐洲國家也在大力發展;在亞洲,新加坡等是發展電子貨幣的先進地區。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的官員稱,該國將力爭于2008年全部改用電子化貨幣,貨幣將包括一種“電子數字脈沖”,發射裝置安裝在手機、掌上電腦甚至手表上,然后發射脈沖信號進行支付活動,屆時所有商業和服務機構都將依法接受電子貨幣。歐洲央行也指出,電子貨幣的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推廣電子貨幣將成為歐洲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組成部分之一。
2.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情況。
從總體上講,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情況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尚處于起步階段,網上金融服務開展較少,電子貨幣系統的建設進展緩慢。由于國情的緣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國商品經濟發展初期沒有市場基礎,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銀行被推向市場,商品經濟的生存競爭意識才迫使中國的銀行界開始思考電子貨幣的發展策略。
在我國,目前發展的重點主要仍在信用卡業務上。我國的第一張銀行信用卡,是1985年6月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的“中銀卡”,與國外相比,銀行信用卡發展歷史很短。近年來我國銀行卡業務發展迅速,到2001年6月底,全國共有55家金融機構開辦了銀行卡業務,發卡總量達3.3億張;銀行卡賬戶存款余額3742億元,僅2003年上半年交易總額達485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4%;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銀行卡的銀行網點12.9萬個,商戶約10萬戶;各金融機構共安裝自動柜員機4.9萬臺,銷售終端33.4萬臺。
3.電子貨幣的發展趨勢。
目前電子貨幣的發展十分迅速。據專家預測,美國在近十年內可能有12%~15%的交易將以電子方式進行,并且該發展趨勢仍將不斷加快。2000年有約10%的人用電子貨幣進行商業交易。在我國,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電子商務將會蓬勃的發展。可見,電子貨幣將會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支付方式也會趨于簡單化和統一化,電子貨幣必然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面對已經到來的數字化時代,隨著金融電子化和Internet的迅猛發展,網絡作為一種新的貿易領域正在逐漸成為商務的一大發展趨勢。電子貨幣系統是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只有正確認識電子貨幣的優勢,建立和完善電子貨幣系統,才能真正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1電子商務流程的簡單描述。
電子商務是一種采用最先進信息技術的買賣方式。整個電子商務過程并不是工業經濟階段商務活動的翻版,電子商務是將“通信服務”、“數據管理服務”、“安全服務”等三項基本服務融為一體的商業服務。在電子商務過程中,消費者和商家(即買賣雙方)將自己的各類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輸入電子商務網絡,電子商務網絡便會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尋找相關信息并提供給消費者多種買賣選擇。一旦消費者確認,電子商務就會協助完成合同的簽定、分類、傳遞和款項收付等全套業務。同時,為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認證機構對在互聯網上交易的買賣雙方進行認證,確認其真實身份。電子商務實質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的市場交換場所。
2.電子貨幣與電子商務。
電子貨幣與電子商務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電子商務中,網上銀行、在線電子支付和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為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通過電子商務的流程可以看到,電子商務不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時也涵蓋了資金流的范疇。在支付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網絡進行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利用電子貨幣可以安全、靈活地把貨幣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儲在自己的硬盤上,并在支付過程中使用。它將消費者和商家(買賣雙方)與銀行聯系在一起,消費者可以在有關銀行開立賬戶,在需要使用電子貨幣的時候,可以安裝相應的軟件或預存現金,但消費者與商家洽談好以后,簽定訂貨合同,就可以使用相應的電子貨幣支付所購買商品的費用。其中認證機構保證了交易過程的安全。
3.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電子貨幣的應用和發展使網絡上現貨、現金交易成為可能,促進了企業營銷結構、營銷方式、結算方式的創新;而方便、快捷、輕松的購物方式,也將極大地刺激消費,擴大需求,給零售商帶來了無限商機;同時,由于實施開放式的網絡經營,大大加劇了市場競爭,促使企業為市場提供優質價廉的商品、優質高效的服務。
在電子商務中,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支付與傳統的貨幣支付方式相比有許多的優勢。首先,在同樣的空間內,電子貨幣可以存儲的面值是無限的;而傳統貨幣面值是有限的。其次,電子貨幣受時空的限制比較小,能夠通過通訊系統在短時間內進行遠距離傳遞。第三,電子貨幣可以采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彌補了傳統貨幣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電子貨幣的匿名性比傳統貨幣要強,避免了面對面的交易。另外,作者還認為,電子貨幣與傳統的貨幣相比具有信息承載量比較大的優點。通過在交易過程中使用電子貨幣,商家、廠家以及消費者都能夠從中得到比傳統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網絡上迅速、及時地統計熱銷產品的銷售量,可以通過用戶注冊信息準確地看出參加瀏覽或購買的用戶資料,甚至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后續的市場調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獲得快捷的反饋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為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應用于電子商務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這一問題上,普遍存在著很多觀點。比如,安全問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電子商務的發展還不很成熟、系統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數字認證技術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將會對電子貨幣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要使電子貨幣能夠迅速、健康的發展,必須盡快解決出現的這些問題。不僅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互聯網絡的普及率;同時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進而帶動電子貨幣的發展;另外,也要盡快出臺并且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給網絡安全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規范網上交易程序,正確使用數字證書。
另外,作者通過對電子貨幣的研究,認為電子貨幣的產生和應用對傳統的價值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的發展,將會由于電子貨幣的應用,使得中央銀行不能再通過調節貨幣的發行量這一手段來調節市場經濟,新的價值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將會產生,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也將會有新的詮釋,以適應未來網絡經濟的發展。電子貨幣將會形成一門全新的學科,沖擊經濟金融界的傳統理論、理念。
四、結束語
拓展電子貨幣的業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不斷加快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貨幣金融體系電子化的實現將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電子商貿、電子商務、基于安全數據交換協議的各類網上購物系統、供應鏈管理以及網絡營銷等活動的不斷興起,使得原先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管理系統、貿易體系結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帶動下,電子貨幣也將會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旭濤,沙濟彰.電子貨幣的技術問題.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2005(1)
2.翟鳳榮.電子貨幣與電子支付.價值工程,2004(5)
3.白靜.試論電子貨幣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甘肅理論學刊,2005(5)
關鍵詞:電子貨幣銀行金融
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商品貨幣、紙張貨幣和電子貨幣。從貨幣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貨幣制度的變遷是為了提高貨幣流通速度、降低貨幣流通費用,從而降低商品交易費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電子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一體化使經濟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是以因特網為代表的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使人類社會逐步向信息社會邁進。由于金融業對信息有超乎其他產業的特殊需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在這個網絡經濟時代,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業在業務處理、顧客服務、經營決策、管理拓展方面的技術環境。這些革命性的變革無疑都必須依賴于貨幣及支付手段相應的電子化。電子貨幣的出現和發展是20世紀末支付領域最為引人注目的事件,它正在并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銀行的經營方式。由于在降低交易費用上的巨大優勢,電子貨幣取代傳統通貨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當然電子貨幣對傳統銀行業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商業如何應對電子貨幣的沖擊就成了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一、電子貨幣相關概念解析
20世紀以來,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作為其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也隨之產生和發展。電子貨幣的產生被稱為是繼中世紀法幣對鑄幣取代以來,貨幣形式發生的第二次標志性變革,并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應用與發展不僅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進行,而且會影響到全球的金融體系。
(一)電子貨幣的定義
電子貨幣就是由消費者(及相對的特約商戶)占有的,存儲在一定電子裝置中,代表一定的貨幣價值的“儲值”或“預付價值”的產品。具體而言,這里所講的電子裝置通常包括兩種形態:以IC卡為媒質的智能卡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子貨幣載體。電子貨幣的貨幣價值以數字信息的方式存儲在電子裝置載體中,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儲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支付的貨幣形態。電子貨幣不是紙質的,也不像電子資金劃撥一樣涉及到銀行,這種新的貨幣形態可以離開銀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過程中不用同存款發生密切聯系。就其現階段而言還只是一種新的支付形式,還要以現有存款為基礎。
(二)電子貨幣的特性
1、電子貨幣是以計算機技術手段為依托,通常以各類電子設備(如智能卡)及計算機存儲器為價值載體的貨幣
電子貨幣主要有卡類和計算機兩種載體。以卡類為載體的電子貨幣,卡中的芯片能夠根據事先存儲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銷售終端或其他設備(如電子錢包)的指令存儲和處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設備和終端,卡中代表金錢的信息可以被識別,并且按照指令進行轉移。而以計算機為載體的電子貨幣進行交易時,需要借助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交易前要先下載或從發行人那里獲得專門的軟件,通過特殊的軟件和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實現電子貨幣數額的計算和轉移。這種強大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是傳統的提款卡所不具備的。提款卡主要是通過輸入密碼同中央數據庫相聯系,通過中央數據庫增減相應的金額,卡本身不存在代表電子貨幣信息的增減。
2、電子貨幣是一種信息貨幣
電子貨幣說到底不過是觀念化的貨幣信息,它實際上是由一組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使用范圍等內容的數據構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稱其為數字貨幣。人們使用電子貨幣交易時,實際上交換的是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傳輸到開設這種業務的商家后,交易雙方進行結算,要比現實銀行系統的方式更省錢、更方便、更快捷。
3、電子貨幣價值傳送的無紙化
電子貨幣是現實貨幣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職能的虛擬化,是一種沒有貨幣實體的貨幣。電子貨幣是在電子化技術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無形貨幣。一般來說,電子貨幣的價值通過銷售終端從消費者手里傳送到貨物銷售商家手中,商家再回贖其手里的貨幣。商家將其手里持有的電子貨幣傳送給電子貨幣發行人從其手里回贖貨幣,或者傳送給銀行,銀行在其賬戶上借記相應金額,銀行再通過清算機構同發行人進行結算。整個過程是無紙化的。所謂無紙化是與票據、信用卡相比較而言。而且,電子貨幣可以在各個持有者之間直接轉移貨幣價值,不需要第三方如銀行的介入,這也是電子貨幣同傳統的提款卡和轉賬卡的本質區別。電子貨幣在這一點上,很類似于真正貨幣的功能。
4、電子貨幣是可以進行支付的準通貨
電子貨幣能否被稱為通貨,關鍵在于電子貨幣能否獨立地執行通貨職能。就目前而言,電子貨幣可以起到支付和結算的作用,但電子貨幣只是蘊涵著可能執行貨幣職能的準貨幣。首先,電子貨幣缺少貨幣價格標準,因而無法單獨衡量和表現商品的價值和價格,也無法具有價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現實貨幣價值尺度職能和價值儲藏職能;其次,由于電子貨幣是以一定電子設備為載體—智能卡和計算機,其流通和使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設施條件及軟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最后,盡管目前電子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執行支付手段,但是現有的各種電子貨幣中的大多數,并不能用于個人之間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約商戶支付時,商戶一方還要從發行電子貨幣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實體貨幣后,才算完成了對款項的回收,電子貨幣不能完全獨立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可見現階段的電子貨幣是以既有通貨為基礎的新的貨幣形態或是支付方式。
二、電子貨幣對傳統銀行業的挑戰
伴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網絡化,銀行的主要功能由依賴于存、貸款數量的資金中介功能,向為顧客提供電子清算服務和信息服務功能的重心傾斜。在這一變化中,傳統銀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信用創造等在法律上如何定位;二是如何保證電子貨幣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規避電子清算系統風險;三是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經營轉變,與金融電子化趨勢相適應。
(一)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
目前國際間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這一金融監管的對象的認識尚存在較大分歧。歐洲大陸各國認同這樣的觀點,即電子貨幣的發行應該包含在金融機構的業務中,其發行主體應該屬于金融監管的對象之一。1998年,歐盟委員會在歐盟理事會提交的指令草案中規定,發行電子貨幣的機構與傳統意義上的“信用機構”享有同樣的市場準入權利和相同的競爭條件。這體現在:第一即使電子貨幣發行機構無意從事傳統信用機構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務,它依舊有權在整個歐盟成員國范圍內自由從事經營活動;第二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只接受設立地成員國一國的管理和監督,這也使其在經營條件上與傳統的信用機構完全相同。在美國和英國,占主導性的觀點則是,若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進行嚴格的監管和限制,會損害民間機構的技術開發和創造精神,把電子貨幣的發行限定于金融機構還為時過早,因為一些證券公司、特殊貸款公司、非銀行支付供應商、信用機構也能提供電子貨幣服務。如果將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限定于中央銀行,則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沖突。因為貨幣是中央銀行獨有的利益,它來自貨幣發行權,即能使市場參與者將其負債作為貨幣的權利,該利益反映在對生息資產通過以發行貨幣的方式進行無息或者低息融資的回報上。如果法定貨幣被私人電子貨幣所取代,這部分中央政府收入來源就會喪失或者減少。如果由中央銀行以某種形式發行電子貨幣,不僅可以向消費者提供無風險的電子支付產品,還可以換回貨幣收益的損失。但這樣做的代價很大,因為政府的介入會沖淡市場活力的發揮,抑制私營領域的發展,阻礙進一步的金融創新,而且高風險的新興商務可能會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從目前來看,各國只允許銀行發行電子貨幣,從而有利于對其監管。
(二)銀行的結算職能
隨著小額結算方法的多樣化,以及開放式網絡結算服務使用者隊伍的不斷擴大,結算業務作為銀行固有業務的地位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結算業務的提供者已超出銀行范圍。例如電信、交通、旅游等行業發行的名目繁多的、儲值性質的磁卡或IC卡,實際上已成為新形式的“結算帳戶”。例如儲值卡的發行公司,在銷售卡時,即與購買者之間產生了借貸關系,這筆資金是在儲值卡使用時逐步清算的。這種資金清算,與銀行存款用作結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這些行業能用更低的價格,通過電話、因特網,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那么在結算業務領域,銀行將可能被其他行業奪去更多的機會。
另外,以往企業間交易的買賣雙方,其資金授受都是通過銀行中介進行的,銀行可以從中收入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但是,隨著金融EDI的應用,促進了貨款的相互抵沖及企業間的差額結算,這對企業無疑有效地削減了手續費支出。同時,隨著企業EDI應用的發展,這種結算方法必將在企業集團內部普及。其結果是,雙方的交易信息不必通過銀行即可相互交換,貨款的抵沖也不必經過銀行即可進行,銀行不僅喪失了手續費的收入,而且無法掌握企業的資金流向。這對銀行的結算職能及資金監督職能又是一個挑戰。
(三)結算網絡的國際競爭
電子貨幣、電子結算發展的結果,將為使用者跨越國境利用由外國經營者提供的結算服務創造了更多機會。特別是由于因特網的發展而形成了世界范圍的通信網絡,以電子貨幣進行的結算服務,已出現無國籍化的動向,國內金融機構與外國機構之間將處于直接競爭的環境。如何增強結算網絡的國籍競爭力,已成為各國銀行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為了保護使用者利益,1997年5月,10國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會議(G10)下設的電子貨幣作業部的報告書中指出:關于跨越國境的電子貨幣及電子結算的使用,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轄權問題是復雜的,并且某些方面可能是不明確的,即使是對國內的使用者,其保護措施和監督體制也不盡完善。因此,由外國主體發行的電子貨幣和提供的結算服務,目前應限定其范圍。
三、電子貨幣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沖擊及應對策略
我國已由中國人民銀行為牽頭單位,配合國家各主要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聯合建設中國金融數據通信網和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充分利用金融系統電子化基礎設施,加強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職能,加快資金周轉速度,以逐步確立和完善我國支付清算體制,加快實現全國范圍內銀行卡跨行、異地支付業務授權及清算信息自動交換。目前,我國金融卡發卡量超過10300萬張,全國金融卡信息交換中心和清算中心已建立,金融衛星網擁有646個衛星站,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700多個縣,全國電子聯行平均每天往來5萬多筆,轉匯金額平均每天達800——1000億元,大大提高了轉匯效率,縮短了資金在途時間,平均每天為企業減少利息開支500萬元。金融卡的發行,使得消費群體、商業領域和銀行之間形成了互相支持、簡易方便、安全可靠、促進發展的緊密關系,非金融卡發卡量突破1億張,廣泛地應用于交通、水電、煤氣、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
(一)電子貨幣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沖擊
1、對銀行生存和經營的挑戰
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使得網絡銀行的出現成為必然。就目前而言,網絡銀行有兩類:一種是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絡銀行,另一類是指傳統銀行運用公共互聯網,把網上銀行業務作為銀行零售業務柜臺的延伸,達到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目的,并節省銀行的經營成本的模式,完全意義上的網絡銀行即第一類網絡銀行。根據美國BoozAllen和Hamilton公司1996年4月公布的調查報告,網絡銀行經營成本僅相當于經營收入的15%——20%,而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占到了收入的60%,開辦一個互聯網銀行所需的成本只有100萬美元,還可用電子郵件等技術提供一種全新的真正的雙向交流方式,而建立一個傳統銀行分支機構需要150萬——200萬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經營費用35萬——50萬美元。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網絡銀行業務成本優勢顯著,對傳統銀行的經營已構成威脅。
2、對客戶市場占有率的沖擊
電子貨幣是通過電子網絡發行并可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貨幣,這就使一國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被打破,于是世界上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和大量資本的機構和個人(如軟件公司、電信業者、中介業者等)像商業銀行一樣都將發行和經營電子貨幣作為其主要業務。這種狀況給商業銀行進行信用創造的基礎帶來了嚴重沖擊。如果其他公司發行了代表自己品牌的電子貨幣,那么這些公司就可能越過銀行單獨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其中包括向客戶提供電子貨幣。電信、交通、旅游等行業發行的名目繁多的、儲值性質的磁卡或IC卡,實際上已成為新形式的“結算賬戶”。例如儲值卡的發行公司在銷售卡時即與購買者之間產生了借貸關系,這筆資金是在儲值卡使用時逐步清算的。這種資金清算與銀行存款結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這些行業能用更低的價格,通過電話、因特網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那么在結算業務領域銀行將可能被其他行業奪去更多的機會。
3、對銀行經營方式的沖擊
傳統銀行的銷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廣泛分布的營業網點,獲取規模經濟的途徑是不斷追加投資和多設網點,發展的基礎是資金利差。隨著電子貨幣的出現,其經營方式將受到極大的沖擊。一方面電子貨幣的使用多依賴于計算機網絡系統,這就使僅有廣泛分布的營業網點而沒有便利的計算機服務網絡的銀行經營寸步難行;另一方面電子貨幣的多樣性會無形中削弱銀行信貸的規模,也將使得銀行賴以發展的基礎發生動搖。因此一些金融界有識之士指出,商業銀行如果近幾年內拿不出可行的電子貨幣,那么其他電子貨幣發行單位將搶占更大的市場。這無疑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二)我國商業銀行應對電子貨幣的策略
電子貨幣產品的開發對銀行業務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目前,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步伐的加快,各家商業銀行的競爭生存意識迅速加強,利用金融業務及工具創新來擴大市場份額的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各家商業銀行都已意識到了電子貨幣市場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哪家銀行在該領域領先一步,其就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1、加快金卡工程建設速度,開發以金卡為核心的表外業務品種
1993年國務院聽取電子部關于實施電子貨幣工程(金卡工程)的總體方案,并于1994年成立了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標志著我國金卡工程的開始。我國金卡工程的應用目標是先從銀行卡(信用卡、智能卡)起步,建立現代化的實用電子貨幣系統,具體而言就是建立和完善銀行卡授權、結算、發卡、流通、服務體系,最終減少現金流通量,以電子貨幣(信用卡、智能卡)替代現金流通,與國際金融支付體系接軌。實施“金卡工程”發卡銀行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存通兌,可以實現銀行電子化、網絡化。
“金卡工程”最初的重點在于推廣信用卡和其他銀行卡的應用。這是由于我國網絡環境相對歐美而言比較差,且我國的支付工具也相對比較落后,現金交易占了交易總金額的很大部分,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仍處在起步階段。因此,確定先發展銀行卡為支付工具,再在此基礎上發展智能卡。智能卡是銀行卡發展的比較高級的形式尤其是智能IC卡。目前在我國12個金卡工程試點城市銀行卡信息交換系統全面投入運行。1999年初,各商業銀行卡發卡量達1億多張,銀行IC卡300多萬張。我國IC卡產業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IC卡在我國的生產、應用發展更是迅猛。目前已在金融、商貿、交通、電信、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旅游人口管理以及公共事業收費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我國IC卡發卡金融機構達55家,發卡量達3.8億張。可以受理銀行卡的飯店、商店、賓館等特約商戶約13萬家,各金融機構裝備的自動柜員機總計5萬臺,銷售點終端機34萬臺,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電子化業務網點13萬個,截止2002年交易總額為84532億元。其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世界平均增長的水平。我國金融電子化系統建設己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實施了電子貨幣(銀行卡)工程。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種類較多,使用范圍局限性較大,使用成本較高,尚不方便快捷。因此我國四大國有獨資銀行應加快信用卡合作開發步伐,將現在的四大信用卡合為一卡,增強信用卡的服務功能。一方面方便客戶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同時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創新提供合作的條件。四大國有獨資銀行可率先統一表外業務創新的標準,開發以信用卡業務為核心的各種新型服務工具,隨著金卡工程的實施推動我國電子貨幣的使用,同時加速電子貨幣創新步伐,用以抗擊網絡銀行對其業務的可能沖擊。
2、積極開發新工具,進行業務創新
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擴展原來的銀行業務如在柜臺之外辦理存款取款,開設個人理財賬戶如消費賬戶、投資賬戶、外匯交易賬戶等,以辦理及個人消費信貸、教育投資信貸、投資組合工具等業務,積極與各大型商場、超市等電子貨幣使用頻繁的單位聯系,在以上單位設立POS機等,將銀行、單位、政府、個人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龐大的服務網絡,以降低風險,增加收益,抵御電子貨幣帶來的商業銀行收益減少的危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進行網上銀行業務的創新。隨著以IP網絡技術為主導的信息革命的深化,傳統銀行以存款、貸款和轉帳結算為主的資金信用中介將逐漸弱化,因為新的在線電子支付的手段不斷更新將不斷削弱銀行在結算方面降低貨幣流通和商品流通過程交易費用的比較優勢,從而網上業務的重點將日益向為公司和個人提供理財咨詢和金融增值服務方面轉移,Internet網、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使傳統銀行在分支機構和結算體系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借助Internet網,總分行制商業銀行能夠在網上實時、快捷地提供個性化、互動性極強的金融服務,結算支付將逐漸成為廉價的、甚至在將來是免費的無償金融服務,因為這是網上銀行爭奪客戶和網上金融市場份額所內生的競爭機制的必然結果,網上銀行將日益向網上證券交易、網上保險、網上拍賣和其他網上投資業務方面發展,網上銀行在這些領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務,隨著網上銀行電子貨幣資金的相對充裕,網上投資理財技能將成為稀缺的信息資本,銀行業與證券業將日益走向融合,關于投資咨詢和理財的信息資本的運營效益將日益成為決定網上銀行成敗的關鍵。
3、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主要營銷方式
電子貨幣的應運而生使商業銀行之間和其他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對電子貨幣的流通總規模有重要的影響,從而商業銀行的職能必須進行重大轉型,商業銀行之間將為爭奪網上電子貨幣支付、結算上的市場份額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為此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地提高在線電子貨幣支付和結算的服務質量,甚至會導致這幾項業務走向完全的免費,商業銀行和其他在線金融服務企業爭奪網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權更加激烈。網上商業銀行爭奪網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權在本質上就是爭奪網上客戶群,就是爭奪網上金融市場份額。網上銀行收回經營成本所依賴的經營收入和資本收人,將主要依賴網上廣告收人、投資理財咨詢服務收人和馳名品牌、商業銀行的馳名網站門戶的數字化品牌在股票市場增值。商業銀行要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金融創新,提供與其需要相適應的電子貨幣類的金融服務。同時采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如為強化消費者信心,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對在使用電子貨幣中遭受損失的客戶給予一定的賠償。商業銀行要真正建立起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模式,使客戶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享受銀行提供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爭取占有更多的顧客群。
4、建立完善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
安全性一直是電子貨幣使用過程中最為關注的問題,就總體形勢來看,為保證Internet下信用卡支付的安全性,VISA、Mastercard、Microsoft、Netscape和GTE等專門簽訂了Internet信用卡支付的安全電子交易協議,以期建立更加安全的Internet信用卡支付系統。目前正在運行的無條件匿名電子支付系統和可記錄的匿名電子現金支付系統能在相當程度上保證電子貨幣支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網絡安全技術的局限,目前人們對銀行電子貨幣安全性的擔憂并未減輕,任何經營電子銀行業務和電子貨幣業務的機構都希望他們的帳戶管理和風險管理系統能受到嚴格的控制,能夠防止虛假電子貨幣在系統上進行交易。但事實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條信息途徑的使用,系統的安全性越來越難以得到保證。計算機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網絡進入電子銀行系統。安全性風險的防范越來越重要。對于電子貨幣業務,如果安全系統被破壞,則可能導致欺騙業務發生。而對于其他形式的電子銀行業務,未經授權的闖入既可為銀行帶來直接損失,也可以產生其他問題。例如電腦黑客通過網絡闖入電子銀行業務系統,尋找使用客戶的機密材料,使客戶利益受損。而缺乏對系統的嚴密控制,外部的第三者闖入系統設置病毒,會給銀行帶來更大的損失。電子銀行及電子貨幣既可能遭受外來者入侵,更容易受到內部職員的破壞。某些心術不正的職員可通過在暗中獲得的數據進入客戶的帳戶竊取資金,而另外一些職員不經意的錯誤也可能對銀行計算機系統的運行產生危害。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繼續努力,建立真正完善和安全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促進電子貨幣業務的發展。
結論
雖然我國金融電子化起步較晚,離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距離,但近年各家銀行相繼推出了各種與電子貨幣有關的服務,主要集中在零售業務領域。例如,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銀行POS系統,以及使用IC卡代替現金用于小額支付的預付式系統等。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內網絡用戶的不斷擴大,社會對電子貨幣、網絡銀行業務的需求必將迅速增長。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面對信息技術進步、金融國際化、傳統銀行業務衰退等國際性發展趨勢,重新認識銀行固有的結算、信用創造、資金中介等職能,重新檢討銀行業務的發展方向,制定新的經營戰略,是經營管理層當前的重要任務。其中,對目前正在開展的電子交易業務,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如何與Internet結合,應積極研究并及時展開工作。首先抓緊時機上網,以防再度發生被搶注“域名”事件。網絡銀行業務可從信息、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開始,直至全方位的交易服務,分階段逐步展開。否則,將會喪失發展機遇,其損失無可估量。
參考文獻:
(著作)金光華、田昊箭、王蓓、刑林明:《電子貨幣》,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5頁。
(著作)唐應茂:《電子貨幣與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83頁。
(著作)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67頁。
(著作)陳進:《電子商務金融與安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6頁。
(著作)姚立新:《電子商務下的金融創新與運作》,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9頁。
(論文)陳穎:《電子貨幣發展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影響的思考》,《廣東經濟》2006年第7期,第72頁。
(論文)孔立平:《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與對策》,《商場現代化》2004年第13期,第56-58頁。
(論文)陳湛勻、李文斌:《我國網絡銀行與電子貨幣發展研究》,《新金融》2000年第8期,第34-39頁。
這些后來者汲取前車之鑒,認清了金融IT業的關鍵是技術、市場、經營策略三者的有效結合。而首先為大家提供電子貨幣學費的正是電子現金之父――David Chaum。
1.DigiCash: 電子現金之父浮沉
提起電子現金,人們自然會把它與David Chaum聯想起來。這位加州伯克利大學畢業的計算機博士長期沉溺于密碼學。他的博士研究涉及如何在毫不相識的雙方建立信任的密碼協議。在確立課題時,連系主任都勸說他放棄這種永遠難以辨別社會效果的新概念。然而,執著的Chaum 不僅完成了論文,還在論文前言特意致謝這位系主任,是他激發了Chaum在重新審視課題中堅定了信念。他確立的無識別電子簽字協議,使電子交易實現不可追蹤。該技術日后在網上付款的應用,既可以保證付款到位受款方,又可以保護購物方的私人權利,并使付款人的信息和購物內容無法追蹤。
Chaum起初分別在紐約大學和伯克利大學任教,并繼續他的密碼學研究。他關于電子貨幣的技術概念和應用設想在短時間內受到廣泛傳播。他先后在美國注冊了17項專利; 在科學計算的主要雜志發表文章,這些文章繼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此外,他也頻繁演講。然而, Chaum的苦惱在于沒有人實現這些設想。他決定將這一概念從熱衷于公式的科學家圈中推到有商業實用價值的公眾。
肩負這一使命,David Chaum在1990年創立了DigiCash,Inc。起初,他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與開發上,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中心”(CWI)組建了密碼學專題組。
1993年他離開CWI,全身心投入DigiCash任CEO。DigiCash的創業產品是為荷蘭高速公路設計帶有監視器的皮夾子――一個放入煙盒大小外殼的智能卡。該卡預先儲存已確認的現金額,由特有裝置固定在汽車儀表板上,汽車在經過付款處時無需減速、當然也不必認證車輛,便可由智能卡支付公路費。
之后,Chaum投入網上付款系統的研究,推出CyberBucks,它是預先儲值的智能卡在網上的應用。使用時,用戶從個人電腦向銀行輸入匿名電子現金,然后,用戶可以用E-mail支付購物。收款方再E-mail電子貨幣到自己的銀行賬戶(參看本文配文中圖一)。這一額度又可經用戶激活,再度作為電子貨幣履行支付。所有這些將專利投入市場的舉動似乎都預示著,DigiCash在未來的電子貨幣領域,將如同微軟在個人電腦市場一樣獨領。
然而DigiCash幾年后的發展并未像人們所預料的那樣。1997年,DigiCash由阿姆斯特丹移師硅谷,借助風險資本勉強維持了一年,終于在1998年宣布破產保護。它走到這一步,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David Chaum是只身探索,始終保持DigiCash的獨立性,未與任何大銀行聯手。他向銀行推銷時,銀行看到的是昂貴的專利費和尚未開拓的市場。盡管David Chaum意識到銀行是最有可能支持他的關鍵客戶,他卻未能讓銀行買賬。而且,在支付方式上占壟斷地位的銀行,并不認為以小額支付為主的電子貨幣能為銀行帶來多少盈利,更無法支持這一昂貴的外來技術。
其實,銀行外問津專利者已大有人在,但Chaum一向要價可觀,這和他一貫主張的保護個人隱私權有直接關系。他認為,將他發明的技術用于保護個人隱私這一涉及整個社會的使命非他莫數。然而,由于高攀不上,其它公司紛紛另行開發自己的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是Chaum的固執己見才使某些專利被鎖入冷宮,導致了DigiCash的縮水。
從另一方面看,時機未到,當然也是DigiCash夭折的客觀原因。如果DigiCash能挺到今天,也許狀況會大不相同。但無論如何,在電子貨幣的創立和發展史上,Chaum已是功不可滅。
2.Mondex走上層路線志在全球
眾所周知的Mondex計劃始于1991年。創始人為英國西敏士國民銀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NWB)的Tim Jones和Graham Higgins,后者是已有28年經驗的銀行老手。Mondex之所以引起重視并贏得資金贊助,主要得益于他們是銀行的業內人士,抓住了Mondex對提高銀行業務管理上的針對性。
Mondex問世
當時,當此二位力圖尋找代表下一代支付方式的龍頭技術時,起初選中的是預付儲值卡。但商業案例分析的結果不過關。針對當時每日的交易結算既繁瑣又不十分安全這一問題,他們轉而選擇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并以三位發明者大名的縮寫命名的RSA“公共密匙”加密/解密方案。這項技術允許發送人利用收件人的公開密匙將傳送的信息(包括付款)加密;收件人在收取時須用密匙的另一半――私人密匙――解密。這種設在智能卡內的密碼技術,使得交易結算可以進行批處理,并降低了計算與通訊成本,其經濟效益頗具吸引力。不僅如此,它還提供了新型管理機制,減少直接接觸現金帶來的風險,并易于就預算進行的現金支出結算。
在選中技術之后,銀行特設的課題開發小組(稱為NWDT)開始與電子行業領先的幾家日本公司――大日本印刷、日立、松下電氣及日沖電氣緊密合作。因有銀行大人物的支持甚至是多次直接干預,小組在初期的資助問題幾度化險為夷,并且熬過了1991~1992年冬英國銀行業的蕭條。此間,一切開發工作嚴格保密。
1993年12月,Mondex電子錢夾正式公布于眾。Mondex致力于方便用戶的小額交易支付。款項可以通過ATM或電話輸入卡內。卡之間的轉換可以由特殊的、有密碼保護的電子皮夾實現。一種特殊的電子鑰匙鏈可以讓用戶查尋電子錢夾的內存余額。
Mondex首次發行時,最多可以支持5種貨幣,每種貨幣都是分別結賬。如同鈔票,電子錢夾一旦丟失,原持有人便失去了全部貨幣價值。它們的區別是,任何拾到鈔票的人都可以直接付款,而Mondex的原用戶可以設4位數的密碼來保護其中的未用價值,使Mondex的拾到者無法直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錢夾的主要設計者――日沖電氣,到1995年已推出輕于90克的產品,并且開始采用紅外技術提供快速支付、無接觸式電子錢夾。若無西敏士銀行的上層保駕,Mondex根本無法達到至1995年已逾5000萬英鎊投資換來的成就。
全球市場策略
Mondex計劃在創建之初就懷有全球性推廣的野心。最早接受Mondex的區域集團是由西敏士銀行、米德蘭銀行(Midland Bank)與不列顛電訊(British Telecom)聯合組成。這個集團的組成方式是兩家銀行各自與不列顛電訊簽有協議。此后,米德蘭銀行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合并,將Mondex帶入香港。不久,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先后有意成為Mondex國際集團(MXI))的合作伙伴。
Mondex全球市場策略的第一步是精心選擇分國試點。
1995年7月開始,它在英國的斯溫敦(Swindon)試行新的付款模式,至1996年5月,已流通10萬張卡,在地方銀行顧客中達到24%的滲透率; 一次性從銀行輸入電子錢夾的額度大多在25~30英鎊之間,與ATM取款的平均額大致相等。多數購買額在5英鎊以下,集中在超市、百貨商店和加油站。電子錢夾在零售商店的使用與現金類似,卻更為簡捷,節省了點鈔、銀行卡授權的時間。
當然,實驗結果也反映出一些電子錢夾尚待改進之處。最大的收獲是從使用它的消費者那里了解到,電子錢夾雖相當于現金、用于小額支付,還具備優于現金的特點,但這些特點還有待使用者進一步了解。此外,電子貨幣若要形成規模,還需要更多銀行的參與。
不久,電子貨幣在斯溫敦零售商中受到廣泛歡迎。因為它縮短了收款時間、提高了安全性。有趣的是,理發師和出租車司機則是例外,對此熱情不高。用目睹這一情景的人的話說,這是一個無需現金也可生存的城市,但恐怕只能蓄長發、坐公車。
從銀行角度來看,電子貨幣的優勢近期尚不明顯。Mondex能否為銀行帶來經濟效益的關鍵,在于是否會降低銀行業務中的最大交易成本――現金處置成本。但短期的試點尚未見到這一效果,無法就此得出任何結論。
Mondex全球計劃早在出籠時便已認識到,斯溫敦試點并非全球范本。因此,它尋找的各國參與方均是當地有名望、有國際業務的銀行,采取的是向當地銀行出售權的方式。在加拿大,領航的是最大的兩家銀行――皇家銀行和帝國商業銀行。它們在1996年9月~1998年12月在安大略省的圭府市(Guelph)進行試點;另外,與地方政府結合,從1999年8月起在魁北克省的赦布魯克市(Sherbrooke)舉辦以便利地方行政為主的試點。
由于大力的廣告攻勢,Mondex在圭府試點的使用次數比預計的要高,但這一結果多少有些人為因素。圭府試點的最大收獲是:又一次揭示了Mondex電子錢夾的最關鍵問題――消費者的信任。
據接受各種個人支付手段的零售商反映,他們只經手為數不多的Mondex付款。對消費者來說,它不過是另一種塑料卡,而且消費最高限額比信用卡低很多,還得時不時去ATM續錢,用時也不比現金或借記卡明顯快多少。因而與既有付款方式相比,Mondex并無顯著優勢。
無論如何,現金依然是人們最直接接受和體驗的貨幣。不盡如此,現金還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文化產品,充滿了象征意義。但所有這些現金文化,在Mondex那里都消失了。圭府試點結果表明,問題不是消費者不懂如何使用電子錢夾,而是為何使用它的理由并不十分顯著。
此后,Mondex在全球的推動遲緩,不少早期熱情很高的地方政府和銀行已退出Mondex圈。一些本來采取觀望態度的也繼續對Mondex做冷處理。但信用卡聯盟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 )卻在積極探索前行。
這兩家機構原本是一塊兒排擠Mondex,但沒過不久,維薩開始悄悄開發類似產品Visa Cash; 在萬事達意識到電子錢夾對信用卡在支付技術及支付系統上的潛在威脅時,也決定與Mondex國際集團(MXI)攜手。萬事達廣泛的國際網絡恰巧與MXI的全球戰略一拍即合,于是雙方開始切蹉共同在世界各地推行Mondex。
1996年11月,萬事達逼近一步,宣布征購51%的MXI股份,并采用MXI技術作為今后萬事達發展智能卡的技術平臺。不久,Mondex的國際業務已全部歸屬萬事達。萬事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Selander親自為Mondex電子錢夾做了第一筆跨國交易。他在紐約的一家麥當勞,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頒發并已儲存了港幣的Mondex卡支付早餐。之后,又在紐約大通曼哈頓銀行的ATM存入美金。
如今,Mondex雖仍步履蹣跚,但它當年走上層路線的開發策略與志在全球的市場導向,使Mondex得以在全球尚處雛形的電子貨幣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新型支付手段走向公眾
第一張代幣卡的試行始自1966年,之后一直處于地方試用階段,直至1990年代中期才流行起來。
信用卡起步于1950年代末,而直至1980年代中后期,才被視為爭取到了關鍵性的大多數。
電子現金的問世可回溯至1996年在舊金山、亞特蘭大奧運會等的試點,以及1997年在紐約市的試點。之后,電子貨幣一直也仍將處于市場探索階段。一方面,電子貨幣背后的公式仍會不斷優化;另一方面,通過市場接受的大關也并非一夜之功。
歷史上,大凡向社會引入新型支付手段時,如果是法幣,為公眾接受便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是非官方發行的支付手段如信用卡等,要想嬴得關鍵性的大多數,首先要考慮如何令消費者和商家共同接受。這種令發行方處在消費者和商家互動之間的兩難境地,被有關人士戲稱為“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鑒于儲值型電子貨幣與代幣卡、信用卡一樣屬網絡產品,為方便系統間的交叉運作,在發行人之間廣泛達成統一的標準已勢在必然。
3.PayPal:穩走獨木橋
當電子貨幣第一批沖鋒陷陣的勇士屢屢受挫時,新一代正從前者的教訓中崛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PayPal。它的創辦人之一Max Levchin是又一位與公式共枕的密碼迷。
在美國伊利諾伊州Urbana-Champaign分校攻讀計算機專業時,他與巨型電腦共度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沉浸在編程、破譯的樂趣中。他夢想著有一天能創立公司,在互聯網上處理金融交易,設計出即便讓黑客截獲也無法讀譯的超密碼。
1998年畢業后,23歲的Levchin搬到硅谷去實現開公司的夢想。在一次斯坦福大學的避險基金講座上,他遇到了主講人、31歲的Peter Theil。兩人交談后,Theil答應資助Levchin開發并營銷他的軟件。于是,二人共同創立了PayPal公司,由 Levchin 擔任技術總裁(CTO)、Theil作為公司總裁(CEO)。
然而,他們一開始就面臨密碼學應用市場的嚴峻事實。在分析了DigiCash等超級名星殞落的原因后,他們總結出4大應該避免的失誤,并以此作為突破口。
第一,產品使用過于繁瑣。當時的電子貨幣產品要求用戶下載特殊的軟件――多數稱之為電子錢包。它無非是已加密了的數字化貨幣。用戶拒絕使用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嫌麻煩。另外,商家也得相應采用安全電子交易系統(SET)來讀加過密的付款,而且系統還得由商家自己出錢購買、安裝。PayPal則選擇了利用瀏覽器通用的保密夾層(SSL),于是與支付有關的數據從未落入過商家,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放,因為他們不再需要承擔保護消費者財金數據的義務。這些數據被嚴密保存在PayPal的主服務器上,在此自生自滅,從不會在網上傳送。PayPal向客戶提供的僅僅是E-mail通知。對于那些個人之間的網上直接支付(P2P),在使用PayPal時,唯一需要的就是鍵入收款人的E-mail地址。這樣,PayPal把繁瑣留給了自己,方便則留給了包括購物方(付款人)、售貨方(收款人)的客戶。
第二,微型付款的市場定位狹窄,小額支付只有超高使用頻率才有實現經濟效益的可能。PayPal選擇了將業務放寬,并不局限在5元以下的微型付款。任何付款,小到1分、大至1萬美元都予以受理。
第三,已有的電子貨幣缺乏流動性。若跨國支付,需經匯率折算。雖然PayPal的客戶遍布36個國家,但支付一律以美元計,簡化了匯率折算。
[關鍵詞]虛擬貨幣;發展;研究
一、導言
(一)虛擬貨幣概述
由于虛擬貨幣形式多樣且尚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現象還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學術界對它的定義也有不少的爭議,現階段虛擬貨幣的含義指的是虛擬貨幣的發行主體是除了中央銀行以外的其他實體單位或個人,現階段主要是非金融機構的網絡運營商;虛擬貨幣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于網絡或電子設備中,通過網絡系統以數據傳輸的方式流通;虛擬貨幣執行的是類似貨幣的支付功能,能夠用于購買現實商品、虛擬財產和電子服務等。
(二)虛擬貨幣的發展及應用
(1)國外發展現狀
“網豆”,是一家名為的公司的產品,消費者可以在近200家認可網豆支付方式的電子商務網站消費。“第二人生”(SecondLife簡稱SL)是硅谷互聯網公司“林登實驗室”在2003年推出的一個互動三維平臺。
(2)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出現的網絡虛擬幣是在2000年,中文利網開始以積分的形式,給消費者提供虛擬貨幣。各個網站為了在電子貨幣這個新興的產業中獲得自己的利益,紛紛掏巨資建立自己的支付平臺,比較有名氣的是淘寶網的支付寶,易趣網的貝寶等電子貨幣系統。日益發展起來的各個網站虛擬貨幣,目前都處于封閉狀態,虛擬貨幣以單個網站為背景依托,相對封閉的集中服務于網站內部各個產品之間的價值交換,想要同其他網站之間進行貨幣交換,還有一定的障礙,但是由上述資料可以看出,某些虛擬貨幣已經跨出了預先設定的范圍,在某種程度上行使了虛擬世界的貨幣職能。
二、虛擬貨幣的研究進展
目前,國際國內對虛擬貨幣的研究都尚處于萌芽階段,尚無成型的理論,我國對虛擬貨幣監管在法律上也處于空白狀態,關于虛擬貨幣是否會沖擊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以及是否會沖擊我國金融市場的探討還沒有一個定論。因此,關于虛擬貨幣的研究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關于虛擬貨幣的研究,國內外仍缺乏相關的專著,至于虛擬貨幣對貨幣政策影響的文獻更為少見,有關資料主要散見于國際清算銀行(BIS)、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發表的報告以及一些學者、研究人員發表的學術論文。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虛擬貨幣的研究開始于2000年,但系統深入地對虛擬貨幣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是新聞評述式的探討,大部分學術文獻從經濟角度和金融角度對虛擬貨幣問題進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技術與安全、金融監管、網絡游戲產業、貨幣等領域。關于虛擬貨幣對貨幣政策影響的觀點散見于一些學者的文章中,主要有:謝平、尹龍在《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金融治理》一文中提出虛擬貨幣的發展將對貨幣供求理論和貨幣政策的控制產生影響。陳雨露、邊衛紅在《電子貨幣發展與中央銀行面臨的風險分析》中指出虛擬貨幣流通將使得中央銀行面臨喪失貨幣發行權、損失鑄幣稅收入和貨幣政策失效的風斟。李獅在《虛擬貨幣的發展與貨幣理論和政策的重構》中分析了虛擬貨幣的使用將使得貨幣供給的變化,以及貨幣乘數發生變動從而產生貨幣創造,并進行了關于虛擬貨幣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國內對虛擬貨幣分析得比較全面的著作蘇寧在《虛擬貨幣理論分析》一書中,把虛擬貨幣劃分為初級虛擬貨幣和高能虛擬貨幣,并對虛擬貨幣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此外,國內關于虛擬貨幣問題比較重要的文獻還有:黃憲等編著的《貨幣金融學》,鐘孝生的《網絡虛擬貨幣本質及其對貨幣流通的影響》等。
三、虛擬貨幣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律的缺失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虛擬貨幣的相關法律。當前的法律并不承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國家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政策保障虛擬物品交易的合法性和規范性。虛擬財產的保護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致使很多與虛擬財產有關的糾紛無法可依,給司法機關定罪判案造成了很多困難,更使許多正當的虛擬財產受到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同時,這也使得虛擬貨幣與現實貨幣的交易只能在地下秘密的進行,交易行為和交易規則混亂。
(二)監管的缺失
作為一種支付工具和貨幣形式的發行,虛擬貨幣已經不再類似于一般的商品,它的穩定合法的流通對于穩定我國金融市場具有一定作用。由于虛擬貨幣的發行不需要嚴格的備案或審批,而采取零售的方式,這就意味著虛擬貨幣的持有者對這些虛擬貨幣的總量和發行狀況沒有一個確切的了解,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引起虛擬貨幣發行者的道德風險。當前市場上流通著大量的虛擬貨幣,而且種類繁多,這些虛擬貨幣的流通是以各家運營商的信譽與實力做擔保的,如果一家運營商由于經營不善或信用不良關門的話,市場上流通的由其發行的大量的網絡貨幣將一文不值。如果一家運營商發生這樣的情況,人們會對市面上流通的所有虛擬貨幣都產生不信任,勢必會引發虛擬貨幣市場的混亂。由此,對發行虛擬貨幣的網絡運營商的監管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謝平、尹龍,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金融治理[J]《經濟研究》
[2]陳雨露、邊衛紅,電子貨幣發展與中央銀行面臨的風險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
[3]李獅,虛擬貨幣的發展與貨幣理論和政策的重構[J]《世界經濟》
[4]鐘孝生,網絡虛擬貨幣本質及其對貨幣流通的影響[J]《商業時代》
關鍵詞:電子商務,網站用戶,管理模式
一 、電子商務現狀
電子商務也完全改變了我們當今的商務方式,由于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在家中處理業務。小公司也可以實現全球在線訂貨,完成世界性商務活動。越來越多的電子貨幣(信用卡、數字現金等)在線付款方式在電子交易中使用,人們不再受限制于物理現金的攜帶和使用。公司、商店、銀行將不會以人員數量、分支機構多少、規模來區別大小,取而以營業額、信息交流多少來排列經濟座次。電子商務將以巨大的速度增長,并給金融業帶來巨大影響。世界的經濟金融狀態也將受到深遠的影響。信息交流和數字化電子貨幣在空間地域上的突破將促進經濟發展,但也帶來經濟金融管理上的困難。各國都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以規范市場;結合技術上的安全控制以保證這一新興商務方式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客戶——管理者”用戶管理模式的分析
電子商務網站根據先例把自身的作業分為B2B和B2C。但無論是以B2B還是B2C構建,其用戶管理模式都可以總結為“客戶——管理者” 。網站的登陸者設定為可能的“客戶”,他們只準備在線跟“客人”進行交易。這樣的網站的代表有:dell.com和cncard.com等知名網站。
首先設計好統一的顧客登錄頁,所有的客人如果要交易,就得通過該登錄頁先進行注冊,然后再登錄并交易。所有的客人都將會享受平等、自由、博愛的權利。
比較好的這樣的網站給客人設定的交易過程可以用下表反映:
雖然大多說電子商務網戰都在使用這種用戶管理模式,但它不是所有公司構建電子商務網站應該選用的。
三、“客戶+員工——管理者”用戶管理模式的分析
好的電子商務網站應該是能夠集成公司所有的商務事務的信息平臺。公司的事務分為外部事務和內部事務。如果一個網站只提供外部事務平臺而不提供內部事務平臺的話,它還能被稱為是好的電子商務網站嗎?
所以,只面對“客人”的“客戶——管理者”用戶管理模式不適于所有的電子商務網站;而既面對“客人”又面對“自己人”的“客戶+員工——管理者”用戶管理模式才是公司做電子商務網站時應該選用的。我們知道,公司有些東西是不能讓客戶知道的。所以網站的用戶登陸界面應該分為顧客和員工兩個登陸口徑,而這樣的分別又不可以讓顧客知道。我們的員工界面除了有給顧客看的網頁外,還應該有給他自己看的東西。比方說:公司事務表、某同事給他發的便條、他個人需要上傳的個人業績報告、公司庫存情況、公司物流信息分布,以及在線與某位同事或顧客交流等。
做到這一點,方法很簡單。我們應該做一套像OfflineResume的系統(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就稱我們要用的系統叫OfflineOffice),它的功能近似于玩網絡游戲時用的私人服務器又或者是網際常用的軟件人。首先,公司給每一位“在職員工”的計算機內裝上OfflineOffice1系統,然后初始化使用者信息,并把信息傳到公司在網上的服務器上,多重確認信息的正確性,使“在職員工”計算機上的OfflineOffice1系統和公司“在職員工”數據庫里的信息絕對相符。此過程也就是在OfflineOffice里邊內置數字證書。這樣“在職員工”在脫機的情況下就可以辦公,而上網以后,先是OfflineOffice1通過網站服務器的認證,然后進入設定好的安全網絡連接中,之后進入在職員工登陸界面。免費論文參考網。如果登陸者不能在員工登陸界面很好的完成登陸的話,該網頁自動轉接到一般客戶瀏覽頁中,而且不可返回。由于有重重的把關,所以安全沒有問題。這就相當于每一位在職員工都有一個電子商務平臺。
由于電子商務網站重在其商務性,所以對跟公司有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的客戶,我們也應該給他們一個OfflineOffice2系統,該系統使得伙伴客戶能夠更快捷的與我們進行交易及交流。OfflineOffice2系統的用戶可以在脫機的情況下填寫訂單、發盤、還盤、或一般交流信件內容,然后在上網的時候,經網站服務器認證合格后,在客戶要求傳送的時候,自動傳送到其指定的我們公司的某一地址或數據庫中。它的確認及登錄過程跟員工登錄過程一樣。如果他想單獨跟某位在職員工進行交流的話,公司的網站在他要求后,直接將他的OfflineOffice系統平臺跟該在職員工的OfflineOffice系統平臺進行連接,使得他們的交易或交流更加快捷和方便。
對于一般客戶的管理,我們可以放輕松一點,其登錄網站的方法不用改變,只需要幾位位員工進行日常的整理、維護和處理工作就行。
這樣無論是客戶還是員工,其登錄公司網站的方法及過程跟以往的大不一樣了。
OfflineOffice系統還應該內置記錄系統,它可以記錄公司員工或跟公司有長期伙伴關系的客戶對OfflineOffice的使用情況,及時核實客戶跟公司的交易情況,記載客戶對我們公司的交易傾向,以及向公司反饋員工及客戶信息。
在“客戶+員工——管理者”用戶管理模式中,客戶可以直接跟某位確定員工進行交流,該確定員工可以及時判斷并處理客戶的信息,并且這種交流在我們的監控之下進行,首先在安全方面沒有問題。免費論文參考網。免費論文參考網。這樣管理者擺脫了種種復雜瑣碎的整理工作,而單一的將各個OfflineOffice系統反饋過來的信息進行整理,輕輕松松的進行公司整體規劃!
這樣的模式有利于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集成在一起。
下面用表格來講解“客戶+員工——管理者”用戶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全球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所形成的一種廣義的商業環境,給經濟生活帶來機構、產業和市場的根本性變革。電子商務也已受到我國企業的廣泛關注。然而,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仍存在許多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與措施來解決這一情況才能有助于電子商務在我國企業的健康、迅速發展。
一、電子商務的發展優勢及其對我國企業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與傳統商務比較,電子商務有很多優勢。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在互聯網上直接進行交易,可節省傳統業務中人員往返、住宿、交易設施投入等許多費用。同時,運用電子商務還能夠使企業向用戶提供全天候的產品信息和服務,從而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電子商務對我國企業競爭力及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有:
1.它能簡化我國傳統商品的流動方式,最大限度節省流通成本。電子商務利用計算機網絡,客戶在網上完成意向洽談、看樣定貨、購物和支付貨款的全過程,實現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統一,取代傳統商品流動中的大量的中間行為。
2.電子商務是實現跨越時間交易的最有效途徑。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客戶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交易伙伴,選擇商品。
3.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反過來改造我國相對落后的傳統企業,推進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
4.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助于規范市場,穩定市場秩序。我國正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秩序、信用、規范都存在不少問題,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封箱”驗貨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最為可靠的質量保證。消費者權益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二、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障礙問題。
面對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的洶涌浪潮,電子商務在我國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特別是跨入新世紀后,我國更是卷起了一陣熱火朝天的電子商務浪潮,然而當前我國關于企業電子商務發展中的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都沒有解決,例如,哪種電子商務最適合公司所處的環境?公司如何構建電子商務平臺重組業務關系等等。因此,發展電子商務必將面臨許多因素的制約,難度也較大,困難不容低估。主要表現在:
1.計算機網絡知識貧乏,信息化觀念淡薄。我國不論是企業還是國民,對利用計算機網絡提高信息獲取能力認識不足,有的只限于從網上獲取消遣性信息,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這與國人對計算機網絡知識有很大關系
2.國內計算機網絡設施尚有很大差距。盡管這幾年我國的計算機信息網絡發展很快,但其容量、速度、技術指標、管理水平、使用成本、安全性和協調性等都存在很大差距。這將制約網絡的繼續擴大及網上服務水平的提高。
3.物流配送的缺陷。目前,我國各種類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雖有一定的發展,但還沒有實現信息化,難以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統一。
4.網上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不適應。我國網上支付效率和安全性還未行到很好的解決。在安全標準和安全認識上各商業銀行還不統一,這勢必影響今后電子商務發展進程。
5.電子商務立法滯后。我國信息化特別是發展電子商務的有關政策不夠明朗,相應的標準、法規尚不健全,電子交易雙方的法律關系和法律責任難于得到有效的保障,跨地區、跨部門的協調存在極大問題。金融體系支撐乏力。
6.電子商務人才缺乏。電子商務的發展人才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缺少電子商務發展所需的既有深諳計算機技術,又掌握一定金融商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三、解決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障礙的對策與措施
針對上面所提到的障礙,本人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措施,具體如下:
1.提高國民電子商務意識,特別是企業人員的。(1)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國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2)必須從戰略上來認識電子商務。(3)以成功的電子商務案例來加強宣傳效果。
2.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大力發展計算機網絡軟硬件產品,構造我國的主干網。疏通網絡主動脈。它要求加大在基礎設施的投入,為電子商務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要統籌規劃,打破行政分割管理體制,提高經濟效益。現行企業分割管理體制,造成大量重復建設,資源有效利用率很低。
3.實現物流現代化。(1)物流的社會化。(2)物流信息化。(3)物流的自動化。(4)物流的網絡化。
4.加快金融電子化進程,解決電子商務安全問題。在金融電子化的過程中,要對網上電子貨幣發行確定統一的在線支付程序,跨行轉帳計算細則、安全保障標準、客戶私人信息保密、發行銀行信用等級標準評定等方面制定統一標準,維持貨幣流通秩序,提高電子貨幣的流通效率
5.完善電子商務法規制度建設。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對原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必要的改造,以適應、推動和保障電子商務的發展。如消費權益保護法如何保護網上消費者的權益;知識產權法如何保護網上知識產權;廣告法如何管理、控制網絡廣告;票據法如何適用于電子商務憑證。
6.加快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電子商務的實施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電子商務發展不僅需要技術人才,而且需要業務應用人才,還需要各層管理人才。對技術人才可以依靠大專院校,對管理人才、應用人才可以通過院校培養和社會教育或崗位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電子商務意識、規劃和決策知識、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2~8
[2]張潤彤張鐸:電子商務教程.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6~20
[3]韓寶明杜鵬:電子商務安全與支付.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