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26 16:30: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

篇(1)

 

一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學的現狀看,盡管近幾年來在課程建設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與工商管理教育蓬勃發展的現實相比,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1.現行課程體系設置模式單一,結構不完善。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一般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更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造成了專業課程設置過細、過專、過窄,使得學生既不能很好理解管理學的內涵,又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現實。近幾年來,在現有課程中更加強調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強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弱化了對管理學骨干課程和特色課程的學習,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共性有余而個性不足。

 

2.教與學脫節,學與用脫節。工商管理類的教學需要實踐的感悟,因此管理類課程有一顯著特點,即強烈的實踐導向和應用導向。但是在目前的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與學脫節,學與用脫節的現象。一方面,由于教材等諸多因素,教師教學的內容與實踐有一定距離,或者與實踐結合不緊,以至難以激發起學生學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學了一大堆理論、方法,卻缺乏運用它們的機會和能力,造成對“知識”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碰到實際問題,往往束手無策。

 

3.教學內容及課程設計與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相脫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院校注重引進一些國外經濟管理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設置了一些新課程,或對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修訂,比較典型的課程有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現代物流學等。這些課程的設置使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加入WTO之后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此外,目前大部分工商管理專業教材都是舶來品,即使是國內編寫的,從理論到案例分析都與西方教科書如出一轍。誠然,我們要學習西方一些先進的、有益的理論和經驗,但是中國與外國的社會歷史文化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也有很大差距,用傳統的經濟理論已很難解釋中國當前的經濟現象,用一種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難套用中國的客觀實際。

 

4.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是培養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管理人才,其教育必須體現“與市場接軌,為社會需求服務”的宗旨。然而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并非如此,程度不同地存在“關門辦學”的傾向。在課程設置上,專業理論課的開設越來越多,而傳授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環節受到輕視和排擠,有些課程設置了實踐環節,也僅僅流于形式。其結果是,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差,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二 、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原則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應體現有組織、系統性、高起點、立意新、整體性的特點,遵循新時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應更加注重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因材施教的要求,在課程體系設計時遵循四個原則。

 

前瞻性原則。課程設置的前膾性就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對未來的社會需求應具有預測功能,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所設置的課程要能滿足21世紀工商企業對管理人才的要求。可以預見,在未來社會,誰能準確把握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編制、實施與評價方面的巨大潛力,誰就有機會從課程體系改革面臨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建立起面向21世紀的嶄新課程體系。

 

強化基礎原則。為了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拓寬專業口徑,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工商管理課程體系設計必須強化三個層面的基礎:首先是支架性基礎課程,如經濟學、數學、計算機和行為科學等;其次是管理學的基本課程,如管理學原理等;再次是素質型基礎課程,如法律、人文、社會以及自然等方面的課程。

 

柔性化原則。柔性化原則是指工商管理專業在主要課程設計、內容選取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具有靈活性和多樣化。柔性化決定著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特色。首先課程設置要有彈性,要適應社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便于學生在課程體系范圍內具有職業遷移能力,要使課程體系具備適應社會需要隨時動態調整的功能。

 

市場導向原則。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在課程設計、內容選取等方面必須滿足社會的需要,適應實際的要求。市場導向原則要求高校應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確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

 

三、改進和完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議

 

1.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實現課程體系整體設計的優化

 

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和世界管理教育的發展趨勢,借鑒國內外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成功做法,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確立知識、能力和人格三位一體的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并按照系統的思想對課程結構體系進行整體化設計,明確應涉及的學科群及學科子類,并進一步細化為應開設的相關課程,最S確定每門課程的學分及開設的先后次序。

 

2科學配置理論課程結構體系,搭建能力素質平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理論課程可設置“四層次模塊式”的課程體系。具體包括..(1)通適教育課程。即公共基礎課程,由學校統一開設。這部分課程,如思想品德修養、哲學、法律基礎、大學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體育為必修課,其他如自然科學、信息技術、美術、藝術等課程,宜設立公共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修完一定的學分即可。(2)工商管理的專業基礎課程。即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以便為專業學習打下寬厚的基礎,便于學生綜合利用各門學科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即必修課,是對工商管理人員的最基本的規格要求,也是工商管理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特色課程。(4)職業遷移模塊選修課程。職業遷移模塊選修課程是為了拓寬學生就業適應面,配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而設置的。具體有旅游管理模塊課程、市場營銷模塊課程、運營管理(生產運作管理)模塊課程、金融模塊課程、國際商務模塊課程、人力資源管理模塊課程等。

 

理論教學體系的設置以基礎課、專業課為主,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以綜合課程、邊緣交叉課程、跨學科課程、雙學位和輔修專業等課程為依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就業渠道;選修課程,則以反映學科前沿的課程和學術講座為主,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訓練學生的開拓、創新思維能力。

 

3.將課程體系、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多層次、特色化、全方位、立體化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各高校可通過課程體系、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構建起多層次、特色化、全方位、立體化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這一課程體系中,基礎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特色課程體系的課程體系結合;課堂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外創業教學環節的教學環節結合;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結合,充分保障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

 

4.壓縮、精選專業必修課,增大選修課范圍,增擇課程的應用性與針對性

 

為實施素質教育,拓寬學生專業口徑,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可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髙等院校課程設置先進經驗,壓縮必修課,增大選修課范圍。通過采取擴大選修課種類與數量,適度放開專業方向選擇權等措施,優化學生知識、能力結構,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同時積極為學生提供跨學科選修、主輔修、雙學位等多種教育形式和機會,為學生發現、發展各自的志趣、潛力和特長創造條件。

 

5.注重實驗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

 

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過程必須突出實踐性,強化實驗與實踐教學環節,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校培養合格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所以,在課程體系設計中,應將實驗教學及實踐教學納人整個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部分。在課內實踐方面,一是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典型的案例教學、案例分析展開課堂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激發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二是舉辦工商企業現實問題系列講座,聘請知名度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經理等介紹他們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現實問題;三是在相關的課程中設立實驗教學項目,開設專門的實戰性課程,這一新型的教學方法將為學員營造更加接近實際的商業環境,使其能在現實與理論的互動中學習,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篇(2)

職業能力 課程建設適應性 

一、背景 

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除了社會經濟等外部因素外,大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能否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原因。根據中國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結果表明: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高職高專畢業生,其畢業時所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均低于工作崗位要求的水平。而我國一些高校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著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況,過分強調專業知識的全面系統性和學術性,在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缺乏重視和改革創新,因此造成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與用人單位和崗位的實際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職業能力顯得嚴重不足。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和崗位的要求,我院積極探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改革。 

二、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主要圍繞學院總體教學改革思路展開,充分體現“兩個加強、兩個適應”(即加強實踐技能培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要求、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的總體要求。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企業基層的管理人員,定位為“車間班組等基層管理人才”,和其他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行“錯位培養”。 

在企業調研過程中,尤其是民營企業反映:企業基層一線非常缺乏管理人員,歡迎掌握了基層管理技能、溝通技能的大學生從企業第一線做起,只要在企業基層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很容易得到企業的提拔重用。為此,我們的課程體系圍繞企業基層做文章,重點培養本專業學生掌握車間生產運作管理、車間物流、車間產品質量管理、車間管理溝通等針對性很強的理論知識。在實踐環節,每個學期都設計有實訓、實踐,安排學生進入合作企業,實地了解、學習車間管理流程,掌握企業調研的方法,學會管理文案寫作等,在實驗室進行沙盤演練,模擬企業運作、管理的整體流程。 

三、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為了貫徹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管理學院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貼近社會教學、貼近企業教學 

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和企業的管理層座談討論,刪除了“宏觀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企業管理”等課程,企業認為這些課程從我們的學生培養層次來看,有的太過空泛、有的和其他課程內容重復、有的是工作以后根據學生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再學的;而增加了“車間班組長管理、車間產品質量管理、機械制圖與幾何畫法”等企業急需的技能性課程。 

(二)構成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體系

 

1、知識培養----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統計學、會計學概論、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實用法律、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組織行為學、車間產品質量管理、車間班組管理、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計劃(ERP)、國際企業管理概論、國際貿易實務等,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理論。 

2、素質培養----公文寫作、Office系列高級應用、交際禮儀與交往藝術等,培養學生在工作中溝通交流的能力。 

3、能力培養----機械制圖基礎、管理溝通、市場調研、客戶關系管理、專業英語、企業咨詢與診斷等,培養學生工作方法和技能。 

(三)建立“理論學習——課程實訓——企業實訓——暑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就業”的學習體系 

了貫徹學院“加強實踐技能培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教學指導思想為,在理論與實踐的學時分割上,本科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實現了6:4的教學學時量分配,把實踐教學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能力訓練上凝練出工商管理專業最核心技能,并且是現實社會中最緊俏的實用技能加強培養;在加強學生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密切與企業、社會的聯系,建立廣泛的校企合作關系,實現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的適應性。

 

(四)加強專業素質培訓、增加專業特色課程 

為了強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學院開設了“office高級應用、公文寫作、交際禮儀與交際藝術”專業素質課程,請企業的培訓部經理等專業人士為學生授課,從實戰出發,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 

(五)積極引導學生多種途徑獲取職業技能證書 

為了適應學生的特點,加強學生走向職場的砝碼,將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作為學院教學的重要內容,積極聯系政府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和教育機構,組織、培訓、幫助學生參考相關職業技能證書。 

為了有針對性地選擇實用的技能證,精心挑選,力爭幫助學生每人獲得一個對口的技能證書。工商管理專業參考職業經理人證;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應用專員證書、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國內貿易應用專員證書。這些證書都是從市場需要出發,本著實用、權威的原則,指導學生參考。 

學院希望借助這些專業技能證書的獲取,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企業的要求接軌,順利地進入企業,適應崗位,幫助學生平穩就業。 

篇(3)

 

1.人才需求的特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競爭尤為激烈,其顯著特點是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斷地創新。因此,工商管理類人才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具備創新能力,能夠用創造性思維去分析和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當然,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為此,有關學者和相關部門、媒體對市場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市場對人才的選擇,簡要地歸納起來是‘五項基本能力”和‘三種基本素質”,這較全面地反映了人才市場的需求情況。“五項基本能力”包括:一是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以求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用;二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以求和諧發展;三是獲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四是綜合與系統分析能力,面對復雜變化的環境,能從宏觀和微觀進行系統地分析;五是運用專業技術的能力,即掌握與職業相關的基本專業技術,以滿足崗位的需求。‘三種基本素質”包括:一是基本技能;二是思維能力;二是個人品質。

 

2.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市場要求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的管理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需要的是適應性、創新意識、綜合能力、接受挑戰性工作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和基礎素質都較強的人才。同時,每年有大量畢業生涌入市場,“求職就業難”與‘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的呼聲同時響遍市場。其本質是人才結構的失調,其根源之一是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的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存在脫節,有待于重新審視與改進。針對新的經濟市場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需求的特點,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選擇‘培養具有基礎寬厚、實用能力強、綜合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工商管理類專業要培養適應21世紀國際激烈

 

競爭的管理人才,改善我國企業管理的落后水平。其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跨出校門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能盡快適應崗位,并發揮才干。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專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還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1.重理論,輕實踐。傳統的觀點認為,工商管理屬于‘軟科學”,聯系實際時,只要通過教師提供案例或輔之以學生實習即可。其教學注重知識的灌輸,一味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性地位,教學方法主要還是沿用教師教、學生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方法,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出的學生理論知識較扎實,但對現場實際了解甚少,嚴重欠缺實際知識與操作能力,難以盡快勝任現場工作。

 

2.教與學矛盾突出。由于經費少、實習時間短,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與學兩個方面‘空對空”的問題。教學基本上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說教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方法的單一與教學觀念的陳舊客觀上導致了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效果不佳,從而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結果。

 

3.重專業,輕素質。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重視專業知識教育、忽視人文社科知識的教育,導致了“高學歷,低素質”的存在,導致市場中出現了數量上‘供大于求”、結構上‘供小于求”之現象。

 

三、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措施

 

在明確人才培養模式之后,應以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精神為指南,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院校及專業自身的特點,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對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對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改革與實踐,并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措施如下:

 

1.按市場需求與就業狀況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以適應新經濟的人才需要。對此,應設置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相對應專業,如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物業管理、物流管理、經濟管理、市場營銷、營銷策劃、電子商務等專、本科專業,并在實踐中,逐步調整專科專業,增設相關本科專業,以提高辦學層次。

 

2.注重學歷與證書教育并重,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資格考試,形成‘學歷+證書”的培養模式。對此,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可以在院系設立培訓部,組織學生參與行業資格認證考試,開展專業技能比賽,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主要類型有助理電子商務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員(師)、中級推銷員、報送員、國際貨運從業員、物業管理員、內審員、外銷員、企業管理師等國家級職:從)業資格證書培訓和考試。這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使畢業生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增加了就業競爭力。許多院校實踐證明,持‘雙證”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高于普通畢業生,這一模式的推行,深受學生、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好評。

 

3.注重對學生外語綜合能力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第一,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按專業要求,有針對性地開設外語和計算機相關課程與實踐,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如規定專科生畢業時,外語、計算機必須取得省二級證書,超過者予以相應的獎勵;第二,課外開展相關培訓、講座及活動,如口語培訓班、外語演講比賽、計算機平面設計大賽等形式多樣的輔助教學或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操作能力的目的。

 

4.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一,廣泛組織高學歷、高職稱及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內、外教師或有關專家學者開展專題學術講座,以追蹤學術前沿動態,增進文理滲透與交融;第二,有計劃地舉辦如‘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以達到學以致用,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業激情;第三,開展輔修第二專業和第二學位教育,鼓勵學生實現文理學科的交叉,經考試合格,發放不同的專業證書。

 

5.教學與社會掛鉤,全程跟蹤學生。從學生入校開始,對本科生可實行‘導師制”,選擇一些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優秀老師,負責學生的四年學習和實踐及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對于專科生,也可指定相關專業老師作為指導負責實習、實踐、畢業論文寫作及就業輔導。同時,不定期地舉辦供需見面洽談會,開辟就業市場,拓寬就業渠道,逐步建立就業基地,開設就業指導網站,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地進入社會和服務社會。

 

6.加強教學管理。主要是重視教研活動,提倡教學競賽;重視多媒體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重視課堂氛圍,探索師生互動模式。如:積極提倡和引用案例教學,輔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搜集案例,再由老師組織討論、分析,并予以點評,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

篇(4)

[作者簡介]杜海玲(1976-),山西大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戰略管理、教學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實踐研究――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3XJJGYBXM12)。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指從1999年以來,我國一些省區面向區域社會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以學科為依托、以應用型技能教育為基礎、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的新型高等院校。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05年由教育部批準晉升為普通民辦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從2006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學院的辦學定位是創建一流的應用型大學,經過8年的專業建設,工商管理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一、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實踐

(一)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與現代教學管理模式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畢業生可在企事業單位中從事基礎管理工作,或進行自主創業,具備較強開拓能力的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基層管理人才。學院通過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計和運作,在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市場營銷模塊、財務會計模塊、物流管理模塊都為學生開設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課程,通過模塊化課程的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技能,有效地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相關課程的設置也贏得了廣大學生的認可。

(二)以能力為核心,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圍繞實踐教學,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進行了多項改革,改變以往實踐教學集中在第七學期的作法,不但實行“小學期制”,即實行“2+1”學期制,每學年在完成正常兩學期的基礎上,增設第三個實踐學期,專門開設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各種課程;學院為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設了各門課程的網絡課堂,增加了課堂小組討論環節,師生課下則可利用網絡課堂平臺進行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踐技能。

(三)構建全方位實踐途徑,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1將職業能力教育融入課程教學

通過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工商管理專業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一項重要途徑,也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將職業能力教育融入課程課堂教學,使學生既達到課程的技能要求,又拿到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一舉兩得。使課堂教學和職業技能高度匹配,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也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前基本都能獲得助理營銷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物流師、初級會計師、助理企業培訓師等執業資格證書。

2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組織參加各種大賽

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綜合與專業知識基礎,課下通過參加校內、省內、國家級的創新創業大賽、案例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職業規劃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未來職場108將”精英挑戰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提升領導力、創造力與執行力。近幾年學生通過各種大賽,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缺乏特色

一直以來,我國大多數本科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課多面廣、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學生幾乎要學習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下的所有課程,沒有針對性,缺乏特色,從而無法滿足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失去了就業競爭力,2009年至今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率一直處在高危狀態。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也始終難以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的干擾,追求的仍是重基礎、寬口徑、知識全面的培養目標,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仍然以點多面廣為特點,且沒有與區域經濟及學院定位很好地相銜接,雖然學院進行了一系列強化實踐教學的改革,但由于種種原因,課程的講授仍多以理論授課為主,雖規定了相關的質量監督措施,但實施效果一般,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明顯提升,專業選修課數量不多,且不能充分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專業特色嚴重匱乏。

(二)實踐教學形式化,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目前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雖然有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由于資源不足,實踐教學往往成為一種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無法很好結合,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致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在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得以提升,最終無法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滯后,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支理論水平高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目前擁有 “雙師”或具備雙師資格的教師少之又少。因此,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引進教師的準入標準不斷提升,應用型高校須具有與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教師隊伍,才能有利于專業建設的發展。

(四)課程設置不能與時俱進,授課方式單調,忽略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有獨特的學習能力,他們獨立、自主,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喜歡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不滿足于對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的被動接受,所以他們更愿意去實踐,參加競賽,來驗證自己的能力。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教師平時教學任務重,教師基本都是直接從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和實踐知識,所以課堂教學基本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在課堂上也主要沿襲傳統的聽課加記筆記學習模式,缺乏主動思考,課堂氣氛不活躍,既達不到理想的聽課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學生的才能和智慧,不能完全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要,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三、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優化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培養特色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民辦高校,所招收的學生入學分數比較低,底子相對較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缺乏積極性,如果采用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帶頭人應該高度關注社會經濟的走向,在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設置上應具有前瞻性,積極開拓社會緊缺的而在其他傳統高校沒有的實用型工商管理專業新模式,滿足當前企事業單位急需的特色專業人才需求。在課程設置中,要體現本專業在同類院校中的特色,結合院校教學特點,制定有特色的專業課程,積極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人才。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工商管理專業實際上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除了必須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各高校應明確的目標,實踐教學是最重要的環節,能夠有效地強化、拓展和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完善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時,在學校集體安排的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論文寫作等環節外,教師可結合所講授的課程,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如參與各種競賽、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ERP經營模擬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職業規劃大賽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水平。

(三)優化和整合“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師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同時又是實踐能力的培養者,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和提升,是應用型高校

提升教學水平和競爭力的有力法寶。通過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傳幫帶和優秀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整體優化教師結構,同時鼓勵教師不斷提高學歷,提升教師的知識層次和思想意識,并且要求教師每年有一定的在企業和社會參加管理實踐的活動,及時掌握工商管理方面的最新變化和趨勢,不斷地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充實,提高全體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指導和培訓能力。

篇(5)

1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成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同時具備“學生”以及未來“企業管理實踐人員”雙重身份,所以該指標體系將同時關注這兩個方面的能力要素,根據人力資源的勝任力模型,緊密圍繞知識學習和掌握以及技能運用和創新兩個重點評價方面,并著力體現我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較強的IT/通信行業學科特色,此外,還將兼顧其他基礎性指標,如學生身心素質等。指標體系的形成擬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1)使用專家法擬出一級指標及二級指標。專家主要是學校的相關老師,含學生就業工作的教師,擬出5個左右的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包含3~5個二級指標。

(2)通過問卷方法對指標的合理性進行初步評價。根據專家法中擬出的指標制定問卷,讓被訪者對各個指標的重要性或合理性打分,最終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調整指標體系。

(3)項目主要研究人員討論制定最終的評價指標體系。

2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效度檢驗

指標體系確定之后,需要進一步對其有效性進行檢驗,通過檢驗之后才可以展開實際應用。為此,將按照以下主要步驟對所提出的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效度檢驗。

(1)應用已經制定好的指標體系對重慶郵電大學2006、2007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實際評價,得出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得分。為了便于分析,每1項內容的度量值均按照優、良好、一般3個等級設置,并分別賦予3、2、1分值。并運用統計分析軟SPSS(StatisticsPackageforSocialScience)來對調查結果進行效度檢驗。在所發放的120份問卷中,回收問卷108份,回收率達90%。其中有效卷94份,問卷有效率為78%。

(2)利用SPSS軟件進行效度檢驗。測驗的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夠測出所要測量的心理特質與行為特質的程度。換言之,效度指測驗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測量目的。它是科學測量工具最重要的質量指標。一個測驗若無效度,則其他任何優點都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功能。在此我們計算的是測試的效標效度,效標效度是指測驗結果與效標之間的一致性程度。在此將專家的評價作為效標,利用積差相關法求效標效度(Pearson法)得到結果為0.861.具體操作如下:在SPSS中單擊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選擇自評值和效標值變量進Variables,然后在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單擊Pearson。得到以下表格2。

從效度上來看,效標效度為0.861,說明學生自評值和專家的評分相關性較高,即該學生能力評價模型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優化提供了較好的依據。

3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實踐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出課程體系優化的主要思路,然后將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與課程體系優化相結合,提出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從而達到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素質能力的目的。

3.1課程體系優化思路

結合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工商管理課程體系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終生學習、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迅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這一觀念是課程體系的設計、改革以及完善的出發點和目的。

(1)以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結合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出,學生在信息領域相關知識、基礎知識和心理素質三個方面亟待提高。以優化課程體系為基礎,在課程建設方面需增設這些方面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改變以往的只請教育專家等為主的人對課程進行編制,還應該邀請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等參與到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中去。在對各個不同的會計及相關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和應能夠掌握的知識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在教材的選用上,結合本專業實際針對性的選用一些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用性較大的教材。

(2)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核心。必須加強工商管理人才與供求雙方的聯系,使工商管理人才能夠充分了解社會對該類人才的需求狀況以及能力要求,訂立教育目標,設置工商管理課程,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人才。因此,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優化設置,必須在工商管理教學研究組和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方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使學校的培養目標符合社會的需要。

3.2二位一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優化要以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以“培養能力,社會需求”為思路。依照學生能力結構指標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確保實現培養目標;同時,按照研究性教學的思想,進行課程建設。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科創活動等實踐環節的指導和監控;在現有實踐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與IT業相關的實習基地,并對學生實習環節進行合理的指導和監控,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按照指標體系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優化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依照課程體系,建立研究型教學團隊,提升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本文提出二位一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見圖1)

篇(6)

一、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方向學生的要求及高

校工商管理方向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2011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就業與收入分配司完成了《2011年一季度就業形勢分析與建議報告》。據報告執筆人鄧海濱介紹,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2011年下半年將有660萬普通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近30萬人),以及700多萬中專、職高、技校及“兩后生”(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貧困家庭中的富余勞動力)集中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他還進一步強調,將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學科和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培養模式適應就業崗位需求的能力。在招聘時,用人單位普遍希望工商管理事業畢業生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但令他們失望的是,相當多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不熟悉企業等就職機構,對企業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缺少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許多學生對管理理論耳熟能詳,但對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解決問題卻一知半解。據有關媒體的調查,求職大學生普遍認為,缺乏工作經驗已成為就業最大的門檻。企業也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即便學什么專業干什么工作,其實際知識應用率仍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

這些年來,高校各專業包括工商管理專業都在不斷擴招,而且大家一般都認為,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意味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但在大學生越來越多的今天,這樣的“預期”可能難以成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變化,高校應確保學校培養的人才符合勞動市場的需求。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員工。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只有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相關的實踐能力,才能順利地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上述矛盾的出現,與當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體系密切相關。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所傳授的管理方法偏重知識性,學生光聽不練、光學不習,導致其遇到實際問題時無從下手。雖然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也安排了一定課時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生產實習和假期社會實踐,但是,實踐期間學生對企業接觸不夠全面,甚至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了解企業。總的來說,學生深入企業實訓的機會較少,有限的實訓也由于時間短而難以深入。

在西方,商業管理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緊密結合的。比如,澳大利亞拉籌伯(LaTrobe)大學的商業管理(旅游管理)系,在該專業方向課程休閑學(LeisureStudies)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就是,要求學生在一個半月內,從零開始策劃最具成效的籌款活動。休閑及娛樂就業領域要求工作人員需掌握多種技能,包括懂得分析人們的娛樂需求以及掌握策劃、經商和財務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顧客的消遣樂趣。而休閑學這門專業課程正好能提供這樣的訓練。學生在畢業后多年都難忘休閑學課程中的這次作業。他們紛紛談到,在幾十天里,團隊不斷磨合,通過相互溝通達成了統一的目標和共同的行為規范,最后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籌集資金,分工合作,成功舉辦了一場慈善舞會。在4年的學習期間,該校商業管理系學生要掌握以當今休閑趨勢為主題的策劃、籌辦、市場評估等理論知識,同時也有較多參與大型休閑活動籌備工作的實踐機會。

筆者認為,高校工商管理方向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單位未搭建好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與企業交流的橋梁;二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缺少有針對性的實踐環節,實踐課內容不夠深入。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是,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給學生提供與實際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工作體驗機會;同時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應具有綜合、開放的特點,以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按此方向采取各種措施,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探索

筆者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在講授超市經營管理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牢固掌握該課程的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課程前、課程中、課程末三個階段做了以下實踐教學的探索。

1.課程前階段

超市經營管理課程定于2009年9月開始。為了讓學生對超市的管理工作有切身的認識,筆者在2009年的上半年多次與學校附近大型超市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溝通,希望超市能夠給學生提供暑期工作的機會;鑒于各超市的用人需求額度的限制,有部分學生在暑假假期(課程前)就進入超市實習。學生通過崗位應聘、崗前培訓、超市管理工作實訓等一系列實習經歷,深入接觸企業實際的業務活動,獲得了對超市經營管理的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為學好這一課程打下了較好的實踐基礎。另外,在處理繁雜的超市經營具體事務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社會工作的責任和義務,鍛煉了自身吃苦耐勞的能力。

2.課程中階段

在講授超市經營管理課程的理論知識時,筆者除認真備課外,還經常結合學生作為消費者所接觸的超市服務案例來闡述課本的超市管理理論,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更加容易。此外,還給學生布置針對中山市各大超市實地調查的實踐作業。在這一實習作業中,作為授課老師,筆者先期與各大超市的管理人員密切聯系,詳加說明,再對學生做好分組及相關安排,與學生一起討論超市調查問卷設計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各組學生完成調查工作后,學生按組上交相關內容的調查分析報告。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必須深入到超市一線,仔細觀察人、機、商品、服務等具體業務活動,讓所有學生能走出校門,到社會現實中去鍛煉。特別是針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和分析報告,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調查統計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撰寫分析報告等,讓大家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分析問題,提升判斷力、分析能力。

3.課程末階段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特色化

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著力于專業特色化進程,成為工商管理專業面向未來發展的著力點。當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正處于改革發展之期,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取得了諸多成果,但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教學滯后等問題,強調深化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化之路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本文立足于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展望,就如何深化專業特色化建設,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助力工商管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1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所面臨的困境

1.1目標不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缺乏明確的目標導向

專業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在于依托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推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模糊,不利于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表現出“培養目標雷同”“目標定義模糊”“個性化元素缺乏”等問題,以至于專業人才培養與高校辦學特色結合不緊密,辦學的特色元素未能在專業培養中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多為地方院校,教育資源相對比較有限,這種不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會造成有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人才培養難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與市場就業的對接性問題日益突出。

1.2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不專”,專業共性驅動、特色弱化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帶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工商管理專業從本科層次,再到高職教育層次,專業教育興起的同時,也面臨著“共性趨同、特色弱化”的發展窘境。一方面,國內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照搬國外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設置、培養層次的定位等方面,缺乏個性、特色,出現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不專”的問題;另一方面,一些高職院校過于追求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管、理、工”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有其專業建設的特色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弱化了培養質量的兼顧,復合型人才不復合,反而“管、理、工”樣樣不精的問題十分突出,特色教育反而成為就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阻礙。

1.3專業教學滯后:專業課程內容滯后性顯著,“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突出

滯后性是當前構建特色化建設之路的重要問題。首先,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工商管理的諸多職能發生變化,這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發展中,要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中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是,很多地方高職院校在適應發展的過程中,專業調整發展的主動性不足,教材內容不僅比較陳舊,而且教材缺乏典型的本土化案例,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的優化與調整,所做的功課不足;其次,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職工商管理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不僅導致教學僵化,無法實現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教學無法體現理論與實踐的兼顧,特色化的建設更是無從談起,特色化的發展基礎不牢、專業建設面臨先天問題等。

2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

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社會基礎面廣泛,有著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強調高職院校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應著力于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既要認識改革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也要著力于“創新”驅動力,實現專業特色學科的建設工作。高職院校以地方院校為主,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推進,可從下圖所示的四大方面著手。一是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下,形成更加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二是優化與調整課程體系,突出課程的專業性;三是強化實踐環節改革,突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四是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特色化建設夯實基礎,也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形成強有力的發展支撐。

2.1進一步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理念

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性、導向性,關鍵在于在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理念的基礎之上,量身打造符合地區教育發展需求,契合專業建設發展的目標體系。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發揮地方教育資源優勢,審視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在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中,強化市場為導向,扎實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培養目標的制定,要突出培養的層次、方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養方案。例如,地處武漢的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就充分結合武漢大型企業、民營企業的集中優勢,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中,結合民營企業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具有地方培養特色的人才目標機制。

2.2積極優化與調整課程體系,突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

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調整,是專業建設特色化之路的重要方面。課程體系的優化,關鍵在于緊扣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專業人才培養要契合市場需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進而在不斷地適應與調整中,構建具有自我特色的課程體系。首先,課程內容設置應與時俱進,緊扣社會發展進程,對核心課程進行優化與調整,強化公司治理等核心內容的建設;其次,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在課程體系中的融入,通過復合型的課程開設,在人才培養、就業指導等方面,形成更加靈活的、開放的、務實的課程體系,突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

2.3強化實踐環節改革,突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

實踐教學環節是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特色化建設的重要領域。首先,高職院校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開展,并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并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如強化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等,都是當前實踐環節改革的有效之舉;其次,優化與調整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形態,依托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踐探究式教學法,滿足實踐教學需求。

2.4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化解建設夯實基礎

特色化建設的推進,離不開教師的有力支撐。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首先,高職院校要強化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引進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不斷壯大現有教師隊伍;其次,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對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滿足當前的教育教學需求;最后,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教育教學創新,為專業特色化推進,夯實發展的基礎。

3結論

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是專業建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深化專業化建設的進程中,關鍵在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只有教育教學基礎不斷夯實、院校自身優勢不斷兼顧,才能鋪設好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喜榮.走特色之路建設工商管理專業[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5).

[2]朱亞兵.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研究———以普通財經類院校為例[J].經濟技術與管理研究,2014(4).

[3]王蘭.工商管理特色學科專業群建設思路與舉措———以重慶工商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3).

[4]何波,羅曉甜.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學科建設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影院在线观看|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丁香花 | 男人吃奶摸下挵进去啪啪软件|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国产jizz中国jizz免费看|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又硬又粗进去好爽免费| a级无遮挡超级高清-在线观看| 小鲜肉自慰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 强行糟蹋人妻hd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 男女后式激烈动态图片|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女人脱了裤衩让男人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