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09:25: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力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無非湘水余波。”我將秉持母校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賦予的濃厚積淀和優雅氣度,指點江山,建功立業!
從小在濃厚電力行業氛圍中長大的我,受到父母的熏陶,畢業之際毅然選擇了電力建設行業,扛起父輩的旗幟,準備在這里走上我新的人生道路,我為能成為一名送變電人感到由衷的高興與自豪!
有了一個新的開端,便有了一個美好的希望。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接受了公司的三級培訓。在這段期間,綜合以往所學我感受頗多:
心得一: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改變能改變的,適應不能改變的。
首先,忘記該忘記的:像我們這樣剛剛畢業并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一定要戒驕戒躁,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比較浮躁,特別是大學生。大學作為高等學府將提供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那里有知識淵博、風度儒雅的名師,有充滿活力、積極上進的莘莘學子,有藏書萬卷的圖書館,有風景秀麗的校園,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還有許多美麗的故事。在大學,我們體會到學識的寶貴和人生的真諦。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不僅讓我們學會了許多知識,而且還造就了今日的輝煌。帶著太多的光環,我們總是會迷失自己。所以在即將展開的第二段人生面前,我們要適當的忘記一些過去的榮耀,這樣才不至于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才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將要前進的道路才不會迷失方向。
其次,記住該記住的:我們在大學門前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理想:帶著美好的憧憬“為增長智慧走進來”,明天將帶著成功的喜悅“為報效祖國走出去”。我們選擇了專業,選擇了學習,我們就不能選擇放棄;我們可以忘記少吃一頓飯,可以忘記少上一次網,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初衷——因為那是我們心中的夢想,這個夢想會成為你漫漫人生道路中的指向標;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在學校里所學習的各種知識技能和得到的人生啟示,記住時代所賦予我們的使命,將會使我們要走的路更有意義。
然后,改變能改變的:我們借鑒一下水的品質——水雖常見,卻不輕浮;水雖多見,卻不空虛。寒則成冰,熱則成氣,水有三態變化,隨著溫度的改變,調整身形,順時而動,真是機敏過人。長期的應試教育制度導致我們變得有十分書呆子,不善于變通,死板,缺乏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強弱是檢驗大學生是否成才的關鍵指標。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創新能力,改變曾經讀死書,死讀書的習慣,多積累知識,多鍛煉創造性思維,做到靈活通變,舉一反三。我還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說有個人向山神請教如何讓山向自己靠近的方法,智者說了這么一句話——“自己朝著山走過去”!其實我們不能總期望去改變別人,改變自身是最簡單的方法,這樣會使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這條路上更需要什么。
最后,適應不能改變的:走入社會,發現很多東西已經不像是學校中的那樣了,考慮到特殊的國情與人脈文化,有時候會感到無可奈何;我們可以改變自身,但不可能選擇改變環境,只能選擇改變自己;也許這就是生存的法則,但這樣會失去人性中一些最純真的東西;你可以選擇執著,可以選擇專注,但是命運將會選擇將你淘汰,或者你會在這樣激烈的人與社會的抗爭中慢慢成為命運的主宰……往往,中庸之路是不錯的選擇……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人生就像是一個圓環,我們處在的每一個點都是起點,同時在某種意義上,這個點又是終點,周而復始……最快速度的適應會讓你忘記這條路上一切的煩惱與困難。
心得二:春風,夏蟲,秋實,冬雪——花開四季!
小時候就隨父母東奔西跑,送變電人過的生活是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在鮮為人跡的地方架設光明之塔。無論風雨,無論冬夏,在艱苦的環境中工作,同時也體會了大自然所賦予的自然之美。璀璨的星空下,我想了很久……其實我以后的工作也會是這樣,在自然的四季之中也有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
潮起潮落,花謝花開,四季交替,日月輪回,時光就像流水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這光陰如絲,歲月如梭的人生航程當中,我們應該怎樣完美的度過呢?……珍惜青一場,珍惜相聚的時光,誰能年少不癡狂獨自闖蕩,就算月有陰和缺,就算人有悲和歡,誰能夠不揚夢想這張帆……一棵樹的枝葉盡力往光明的天空挺進時,它的根卻更深的扎入黑暗的地下。在未來的工作的同時,我們需要承受的更多。
春風——我們是新人,我們像春風一樣帶來生機盎然的景象。
夏蟲——我們有活力,我們有能力作出貢獻傳播企業文明的花粉。
秋實——我們期待成長,我們更會用平安的保障品嘗成長的果實。
冬雪——我們不怕困難,我們會在冷酷的環境中升華為滋潤大地的春水。
關鍵詞:電力類專業;校企合作;教學改革
1學院電力類專業校企合作現狀
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與一些校外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學校充分利用豐富的產業、教學和研發資源,面向學院相關專業的學生組建“學歷+職業、技能+就業、職業素養+職業技術”并重的“訂單式”和“現代學徒制式”的班級。進入這類班級學習的學生在享受學校雙證教育、校內實訓等優質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安排到校外合作企業進行專業崗位群頂崗實習實訓,重點突出對學生專業能力、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及就業能力的培養。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力工程系,是2015年10月學院專業優化和調整后新建的教學單位,主要有:供用電技術、發電廠及電力系統、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水利水電工程管理、電源變換技術與應用等專業。電力技術類的相關專業課程都具有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特點,而目前學院電力工程系的校企合作教學現狀并不理想,校企合作基礎薄弱,資源匱乏,其中的一些問題還需要學院和該學系的教職工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有利于該院該系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校企合作之路。
2學院電力類專業校企合作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合作企業規模有限,缺乏互補學習精神
由學院電力類專業在校企合作中合作對象的選擇上可以看出,與該學院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自身規模有限,知名度也不高,多為中小型企業,而且其在電力工程專業技術上也未達到高水準要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院電力類專業學生在校企合作中獲得優勢資源和良好的實踐環境。此外,學院開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借助企業向外輸送學生進行實踐鍛煉,僅僅是對學生進行輸出,而缺乏輸入內容,學院在校企合作的經驗總結和教材完善的工作上還有待提升。
2.2電力實訓課程單一,內容狹隘
從學院電力類專業校企合作教學的實訓教學課程來看,其在校企合作中設計的電力實訓課程比較普遍和單一,很難涵蓋電力工程專業的所有方向,實訓內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電力類專業學生將校內所學電力工程相關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2.3理論教學依然是重點,實踐教學經驗不足
當前學院電力類專業教學依然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體,學生真正能夠進入電力企業或行業單位進行實習實訓的機會很少,導致電力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常常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教學的電力工程專業教學自然無法培養出電力行業需要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2.4缺乏專業的教學團隊,教學水平難以提升利用
校企合作教學形式來實現學院電力類專業學生的高效教學目標,前提是要有一支專業的、優秀的教學團隊,能夠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中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把握課程的重點難點,科學的將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達到電力類專業學生知識體系與實踐教學的融合統一。但是,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力類專業的教師隊伍總體教學水平還有待提升,培養出一批在校企合作教學中,理論知識過硬又具備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人才仍任重而道遠。
3學院電力專業校企合作教學的有效途徑
3.1與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將實踐內容融入教材
學院電力工程系應盡可能的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在合作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的輸出,還要通過學生的實踐總結和反饋情況,不斷完善職業崗位標準、理論和實踐課程標準以及專業課教材的編制,實現知識輸入。在這一方面,南京工程學院的校企合作教學經驗值得借鑒學習。通過校企合作,不僅可使仿真系統種類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完善,而且教學內容設置也更加科學。此外,校企合作還體現在仿真系統的應用、實訓大綱的制定、教材的編寫等各個方面,充分結合現場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要求,設計、組織和安排實訓內容。通過在校企合作教學中不斷完善學院自身專業發展的不足,能夠較好實現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
3.2完善實訓課程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校企合作教學中,學院應不斷完善實訓課程設置單一的問題,盡可能在企業實訓課程中為學生設置好主要的電力專業課程,讓學生能夠實現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長沙理工大學的模式也值得借鑒。為促進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卓越工程師”培養,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與長沙理工大學合作,在星沙培訓基地共建“湖南省電氣工程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掛牌啟動。長沙理工大學2016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屆畢業生,在這里接受了為期兩周的專業實習培訓。本次培訓結合目前電力系統專業分布情況,開設了變電檢修、電氣試驗、變電運行、繼電保護、調度自動化及通信6個技能專業培訓課程,培訓形式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了解電力生產現場工作特點與工作性質,了解現場設備,熟悉現場專業技術,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為更快融入生產一線工作奠定了基礎。
3.3知行合一,注重實踐教學建立
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就是要實現學生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統一,學院電力類專業教學要在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在企業實踐學習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往電力工程系學生都是在校內完成實訓鍛煉和畢業設計,未能較好地與企業工程實際相結合。電力工程系在校企合作工作基礎上,以頂崗實習或工學交替的形式,每學期逐批選拔部分學生,保證每位學生在校3年期間,不少于半年時間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學習,增強學生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創新實踐中發展理論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們做到知行合一,進一步提高其自身素質。目前,電力工程系對接的企業主要有:南網貴州電力公司及其下屬供電局、國家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小豪門在黔分公司、全國地方發電集團公司在黔發電廠、貴州本地電力工程民營企業以及國內外相關的電力知名企業,等等。
3.4加強優秀教師團隊建設,提升教學質量
結合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質量提升工程計劃、信息化教學改革計劃,電力工程系提出了“建立優質核心課程與優秀教學團隊認定制度”。針對電力工程系課程建設實際情況,首先,支持以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在線精品資源共享課為基礎的教學團隊并加強管理,將其打造成為優秀教學團隊。其次,完成打造一批以核心課程為基礎的優秀教學團隊,在教學方面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4結語
高職院校電力類專業在深度校企合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實現專業課程對于電力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石賽美,王曉芳,黃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以《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48):27-28.
一、繼電保護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版權所有
96年9月至97年擔負分公司10kv配電線路(含電容器)、10kv用戶站繼電保護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來沒有整定人員,但自從開展工作以來建立了繼電保護整定檔案資料,如系統阻抗表、分線路阻抗圖、系統站定值單匯總(分線路)用戶站定值單匯總(分線路),并將定值單用微機打印以規范管理,還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計算依據和計算過程,形成較為完善的定值整定計算的管理資料。近兩年時間內完成新建貫莊35kv變電站出線定值整定工作和審核工作。未出現誤整定現象,且通過對系統短路容量的計算為配電線路開關等設備的選擇提供了依據。97年底由于機構設置變化,指導初級技術人員開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順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線損專業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為分公司線損專責人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線損統計計算的微機化工作,應用線損計算統計程序輸入表碼,自動生成線損報表,并對母線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論線損計算工作,利用理論線損計算程序,準備線損參數圖,編制線損拓補網絡節點,輸入微機,完成35kv、10kv線路理論線損計算工作,為線損分析、降損技術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編制“九五”降損規劃,96-98各年度降損實施計劃,月度、季度、年度的線損分析,積極采取技術措施降低線損,完成貫莊、大畢莊等35kv站10kv電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線路、過負荷、供電半徑大、小導線等線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關于無功降損節電的論文獲市電力企協論文三等獎,榮獲市電力公司線損管理工作第二名。參與華北電力集團在天津市電力公司試點,733#線路降損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寫論文。
三、電網規劃的編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為專業負責人,參與編制《東麗區1998-2000年電網發展規劃及2010年遠景設想》工作,該規劃涉及如下內容:電網規劃編制原則、東麗區概況、東麗區經濟發展論述、電網現狀、電網存在問題、依據經濟發展狀況負荷預測、35kv及以上電網發展規劃、10kv配網規劃、投資估算、預期社會經濟效益、2010年遠景設想等幾大部分。為電網的建設與改造提供了依據,較好地指導了電網的建設與改造工作,并將規劃利用微機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獲得了市電力公司專業部室的好評。
四、電網建設與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現在參加了軍糧城、馴海路35kv變電站主變增容工作,軍糧城、馴海路、小馬場更換10kv真空開關工作,參加了貫莊35kv變電站(96年底送電)、東麗湖35kv變電站(98年12月送電)、小馬場35kv變電站(99年11月送電),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畢莊35kv變電站(99年12月送電、2000年4月帶負荷)、先鋒路35kv變電站(2000年8月送電)。目前作為專業負責開展么六橋110kv變電站全過程建設工作,參加了廠化線等5條35kv線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農網10kv線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設備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項目的立項、編制變電站建設及輸電線路改造的可行性報告,參與變電站委托設計,參加設計審核工作,參加工程質量驗收及資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網絡計劃圖,工程流程圖,所有建設改造工程均質量合格,提高了供電能力,滿足經濟運行的需要,降低線損,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滿足了經濟發展對電力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五、專業運行管理
參加制定專業管理制度,包括內容是:供電設備檢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供電設備缺陷管理制度;運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規定;生產例會制度;線路和變電站檢修檢查制度;技術進步管理及獎勵辦法;科技進步及合理化建議管理制度;計算機管理辦法、計算機系統操作規程。技術監督管理與考核實施細則;主持制定供電營業所配電管理基本制度匯編。參加制定生產管理標準,內容是:電壓和無功管理標準;線損管理標準;經濟活動分析管理標準;設備全過程管理標準;主持制定專業管理責任制:線路運行專業工作管理網及各級人員責任制;變壓器專業工作管理網及各級人員責任制;防污閃工作管理責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責任制;電纜運行專業工作管理網及各級人員責任制;變壓器反措實施細則。主持制定工程建設項目法人(經理)負責制實施細則及管理辦法;城鄉電網改造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試行);城鄉電網改造工程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等。積極開展季節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節日保電工作、重大政治活動保電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節反污工作安排。這些工作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版權所有
關鍵詞: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就業;中國電力企業
一、前言
曾赴中國留學的留學生群體已經遍布世界各地,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精通漢語,是知華、友華、愛華的重要群體。他們當中有的成為政治外交人才,直接服務于兩國的外交事業,如現任的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MulatuTeshome)是北大校友;有的成為行業翹楚,為加強兩國的行業交流與合作發揮作用;有的成為高校學術人才,為兩國的文化教育事業牽線搭橋。來華留學生培養的成果是顯著而卓越的,他們的就業與創業服務工作也逐漸被提上日程。截至2016年,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已經連續在北京大學舉辦兩場針對來華留學生的就業招聘會。但在理論層面,至今還沒有研究微觀分析具體專業來華留學生的就業觀與就業導向。本文聚焦來華留學生中的電力專業留學生,分析這部分群體的就業觀與就業導向,以及他們對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作用,以期為來華留學生的發展方向提供政策依據。
二、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發展現狀
據教育部《2015年來華留學生數據》顯示,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的39763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11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進行學習。自20世紀50年代我國招收了第一批外國留學生(33名)至今,我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年,來華留學生就增長至1200多名;20世紀90年代初,突破萬人大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逐漸步入強國之列,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漢語學習熱,來華留學人員數量與日俱增。根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的數據統計。電力專業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凡是與“電”相關的都可以被稱作電力專業,包括發電(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專業、電網專業、電力工程建設專業、電力經濟與市場專業、能源政策與研究專業等。目前,我國招收和培養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高校有20余所,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東北電力大學等,這些學校屬于綜合性院校或行業類學校。
三、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特點分析
(一)生源國與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對象國一致
目前,所有國內高校電力專業的來華留學生均來自發展中國家,尤其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該校電力專業留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也門、俄羅斯以及非洲各國、南太平洋島國,上述國家也是我國電力出口的主要對象國。中國政府和各高校已經在這些國家招收和培養了大量的來華留學生,所提供的電力人才國籍與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對象國具有一致性。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條件制約
電力專業留學生數量“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吸引了大批具有較強專業背景的國外學生到中國留學。其中,巴基斯坦、蒙古、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我國高校電力專業留學生的重要生源國家。這些國家的電力工業欠發達,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生非常渴望到中國學習知識。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經濟條件制約,實際赴我國留學的學生數量有限,并且其中絕大多數學生都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才得以來華留學。
(三)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具備漢語與中國文化、專業理論知識和中外交流經驗等方面的優勢
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能夠掌握漢語和相關的專業知識,了解中國國情與文化,尤其是中國企業文化,積累與中國教師、同學、朋友交往的經驗。這些都將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此外,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是重要的國際校友資源,也是知華、友華、愛華的重要力量。
(四)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數量有限,不能滿足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我國目前只有20余所高校能夠接收和培養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能夠開設英文授課的高校不足10所。據初步統計,每年我國高校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畢業生人數十分有限,僅有300人左右,再加上畢業以后不再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流失群體,可供中國電力企業選擇和聘用的外籍人力資源并不多。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規模日益擴大,保守估計中國電力企業在海外需要的員工每年將超過6000人,故現有的招收和培養規模遠遠不能滿足中國電力企業對外籍專業人才的需求。
四、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就業意向調查
筆者基于一份以華北電力大學在校生和國際校友為調查對象的調查問卷數據,集中分析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就業意向,及其與我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戰略契合度。華北電力大學是一所以電力為特色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其培養的來華留學生中有九成屬于電力專業。問卷的采集樣本真實有效,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報告分為三個部分:學生基本情況、就業意向和就業認知。
(一)基本情況
從男女比例來看,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中男性占89.36%,女性占10.64%。電力專業屬于工科專業,學科性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來華留學生的性別比例。此外,鑒于來華留學生生源國的宗教、文化等因素,這些國家中的男性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女性。從學費來源看,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學生所占比重最高達85.11%,地方政府獎學金占11.70%,自費學生占2.66%,企業獎學金占0.53%。電力專業的大部分來華留學生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資助。
(二)就業意向
當被問及“你愿意加入何種行業公司”時,學生的答案分布比較平均。發電企業占48.94%,其他如電力建設企業、電網公司、電力設計、電力設備與生產等均在30.00%上下。這說明來華留學生在電力領域的就業意向分布比較平均。當被問及“你愿意選擇何種性質的企業?”時,有40.43%和47.34%的留學生分別選擇中國公司和國際公司,只有12.23%的來華留學生選擇母國公司。這說明來華留學生更加期望在中國的公司或者國際公司工作,而由于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或電力行業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生源國公司的吸引力則沒有那么顯著。當被問及“你想通過何種方式了解中國的電力企業?”時,學生中有77.92%選擇實習,45.45%選擇校園宣講會,37.66%選擇培訓,35.06%選擇參觀,還有16.88%的學生選擇其他。這說明實習和校園宣講會是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電力企業的首選途徑。但是,目前來華留學生的實習政策尚未完全開放,很少電力企業會到高校舉行專門針對來華留學生的宣講會。
(三)就業認知
當被問及“你認為在中國工作將會遇到哪些困難?”時,有58.44%的學生選擇簽證問題,41.56%選擇語言障礙,18.18%選擇家庭原因,5.19%選擇文化差異,15.58%選擇其他。這說明簽證政策是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就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這一點與實習的性質相似,都受政策方面的限制。而語言障礙是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就業的又一大問題,越來越多的來華留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漢語水平。當被問及“你認為在中國的留學經歷會帶給你哪些就業優勢?”時,有77.66%的學生選擇專業知識,72.87%選擇中外交流經驗,72.34%選擇漢語語言,53.19%選擇中國文化(企業文化),48.94%選擇中國朋友。這說明來華留學生的就業優勢比較集中于中國相關領域的組織機構或與中國有相關合作的組織機構,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其他的都與中國相關,其中中外交流經驗非常重要。當被問及“如果條件允許,你將如何幫助中國公司開展海外業務?”時,有65.96%的學生選擇技術支持,63.83%選擇公關與合作,62.23%選擇協助成立海外分支機構,51.06%選擇翻譯,36.7%與29.79%分別選擇宣傳與銷售。該項比例分布與就業優勢的分布具有一致性,與專業知識一致的技術支持排在首位,與中外交流經驗相一致的公關與合作、協助成立海外分支機構次之,與漢語語言相一致的翻譯則不是那么明顯。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電力專業的來華留學生大部分屬于發展中國家的男性,他們加入中國電力企業的意愿強烈,愿意利用自身的優勢幫助中國電力企業開拓海外業務,但其在簽證、實習等就業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擔憂。
五、完善電力來華留學生在華就業的建議
雖然多年來各高校已經培養了一大批電力專業的來華留學生人才,但是這些外籍電力人才在中國企業就業仍面臨挑戰。從問卷調查結果和目前的畢業去向統計來看:一方面,來華留學生非常希望畢業后就職于中國企業或國際企業;另一方面,當前我國針對來華留學生的就業政策并不完善。由此,本文在充分了解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就業觀的基礎之上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電力行業充分享受來華留學生的人才“紅利”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完善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優化就業環境
如調查結果所示,簽證政策是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就業面臨的首要問題,健全的法律法規是留學生在華就業的最基本保障。一方面,政府應該致力于建立健全留學生就業管理的法律法規,詳細規定留學生實習和就業等方面的相關內容,并增強各項規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應有效規范留學生的就業行為,為企業雇用留學生提供相關的法律保障。由于電力行業在安全與保密方面的特殊性,其對留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有更為嚴格的限制,這一點極不利于電力專業留學生作用的有效發揮以及企業與高校在留學生培養方面的合作。因此,建立健全留學生實習和就業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尤為必要。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層面制定了一系列優化外國人才就業的相關政策,如《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放寬了優秀留學生在華工作的限制;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20項出入境政策,大力扶持外籍青年人才到中關村進行創業、實習活動等。應繼續完善企業來華留學生的聘用制度,建立必要的國際規范模式,為留學生在生活、學習和就業方面提供相關保障;通過高校加強對留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法律宣傳,以減少其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規避不安全因素,保障留學生群體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
(二)加強電力專業實踐教育
如調查結果所示,實習和校園宣講會是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電力企業的首選方式。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于在高校里學習理論知識,他們缺少相應的渠道去了解中國的電力企業,也很少有機會走進中國電力企業進行實地觀摩與操作,因此也就無法直觀地了解中國電力企業的結構、技術產品等一線信息。為了提高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對中國電力企業的熟悉程度,了解整個中國的電力企業構成,中國高校應該加大對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的專業實踐教育,加強與電力企業之間的聯系,帶領來華留學生到電力企業進行參觀實習,使不同電力專業的留學生都有機會到對口的電力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并將其納入完整的培養方案當中。例如,華北電力大學安排核電專業的留學生到中國的核電廠學習,參觀中國最新的“華龍一號”核電站;安排能源動力專業的留學生到中國的火電廠實習;安排電氣工程專業的留學生到國家電網公司實習基地參觀學習。電力專業的實踐教育有利于加深來華留學生對中國電力企業的認識,有利于他們形成對中國電力發展狀況的宏觀視野與整體認識,也有利于吸引來華留學生畢業之后加盟中國電力企業,服務于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
(三)加強中國電力企業文化教育
發揮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對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作用,不僅要增強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還需對其加強中國電力企業文化的教育。企業文化教育首先是中國文化教育。因此,在電力專業留學生日常管理和專業培養過程中,可以為他們專門組織中國文化活動、電力企業文化課程等;為他們提供校企之間、學校與政府之間的高層次交流平臺和機會,培養其成為知華、友華、愛華的重要力量。學習中國電力企業文化的方式之一是組織電力專業來華留學生到電力企業參加中長期的實習工作。一方面,通過深入到電力企業中工作,留學生將有機會與中國員工相互交流學習,積累必要的工作經驗,熟悉電力企業的組織形態、運行方式等;另一方面,提前進入中國企業實習,了解中國企業文化和生態有助于他們畢業后快速轉變角色,更好地適應中國電力企業的崗位。因此,高校應在政策層面將認識中國企業組織生態、熟悉中國企業文化作為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實踐層面應積極聯系中國電力企業,組織留學生到中國電力企業進行中長期實習,使他們盡早接觸和熟悉中國企業的組織形態和文化,熟悉中國企業的運作模式,為將來到中國電力企業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選擇教材 必要性 電力拖動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20-01
高校是一個為社會發展培養骨干力量的學府,機電類專業的學生是我國電力行業的未來,能否將他們培養成頂尖的專業人才,其在校學習時的教材選擇顯得十分重要,合適的教材甚至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自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地在專業領域里有一定的收獲。幾年來,因為評職稱等因素的影響,編寫教材的人特別多,幾乎凡想評上副高的教師就必須參編或主編過教材,但并不是每個編寫教材的人都是行家,這就不必可避免地導致了一些“文字游戲式”的互相“抄襲”,甚至互相引用一些錯誤的內容。另外每個人編寫教材的水平、思路不同,并不是出版的教材都能適于自己的學生用,所以選教材是一件很重要、很嚴謹的工作。
一 相關制度及程序的建立
每個高校都應建立相關的制度,規定選教材的必要程序,而且必須保證有嚴格的督導部門,對有重大失誤或工作責任心松散的應提出批評乃至處分,程序中應有以下內容。第一,時間的安排。規定嚴格的時間表,從組建選教材團體,到進行選教材,直至報表到教材購買部門,最終教材購買到位等,要求不能影響學生的正常上課。第二,指明各院系選教材的負責人,確立人員組建的基本要求。第三,明確選教材實施時的必要程序,不可盲目操作。
二 選擇教材人員的組建
人員的確定十分重要,必須保證應由教研室主任牽頭,會同授課教師及相關專業的資深人員組建,應有從事這門課多年教學的老教師及相關用人單位的技術人員參與,人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責任心必須強,工作作風嚴謹,不應受私人因素的影響。
三 前期的調研工作
組建的團隊應對即將使用教材的同學進行摸底,知道他們學習這門課的基礎怎么樣,前期都學了哪些課程,學得如何。應對學過這門課的老生進行回訪,知道他們的一些想法和建議。關鍵是要和已經畢業的、從事和本門課程相關工作的畢業生進行交流,知道以前的教材有哪些不足,應補充或刪除哪些知識點,然后匯總調研信息,為選教材的具體操作做基礎。
四 選教材時應考慮的因素及建議
高校分為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電力類的本科院校主要以培養設計型技術人員及一線技術員為主,而高職類院校以培養一線操作型的技術工人為主。二者的培養目標有所差別,對電力拖動教材的選擇也不同,現分別進行探討。
1.本科院校電力拖動專業課教材的選擇
本科院校的電力專業招的是普理的學生,而且學生綜合素質較高,學習成績在高中時基本都排在相應學校的前面,學習主動性很強,自學能力、計算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是同齡人中的優秀者,但本科院校檔次也不同,重點大學和二、三本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應根據自己院校學生素質的不同,選擇設計性較強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為主。第一,理論類電力拖動教材的選擇。教材的難度應偏高些,設計、計算性的內容應偏多,尤其是電路參數的計算、各種電氣元件的選擇性計算等應與設計院的思路相符,對各種電氣元件的介紹與講解應全面、前沿,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第二,實訓類電力拖動教材的選擇。教材的難度應以開發學生的思維為主,充分考慮實訓項目的延展性,基本上應以項目教學法為主,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爭取在實訓的基礎上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為以后的設計工作打下基礎。教材中實訓的一些操作手法應鮮明,最好有圖解,同時應該有大量的故障診斷性的實例,以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高職院校電力拖動專業課教材的選擇
近些年來,國內很多高校和國外知名高校開始聯合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具體的聯合培養方式會根據國家和學科的不同呈現出差異。它關系到培養出的學生質量并影響到他們的前途。[1]從2005年開始,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和電氣工程學院簽訂了“3.5+1.5”聯合培養計劃。這一計劃迄今已經執行8年,每年培養的學生約20人。它主要針對學習成績優良并且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武漢大學(以下簡稱“本校”)全日制本科生。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學生自愿提出申請。南洋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南大”)根據申請學生前三年的學習成績進行評估。成功獲得聯合培養計劃的本校本文由收集整理學生將在大學四年級的下學期赴南大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學習。聯合培養的頭半年是進行本科畢業設計,時間約為3個月。學生完成論文后由本校老師赴南大統一進行答辯。答辯通過的學生被授予本校的學士學位。此后,學生將在南大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生學習。達到畢業要求的將被授予南大的碩士學位。南大雖然是海外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學,但其教育體制依然遵循的是英制。本文試圖從兩校聯合培養體系的特點出發,希望能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措施。
一、“3.5+1.5”學制的特點
1.本科畢業設計的特點
南大的本科生畢業設計被稱為final year project(簡稱fyp)。電力系的教授會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正在進行的實際項目提出一系列題目供學生選擇。題目的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其發電、電力系統、電力電子和水資源及處理四個方向。每個方向都有相應的實驗室。每個fyp通常由兩個學生共同完成,為期一年。與中國高校進校需按照高考選擇的專業進行系統的專業學習不同,南大電子和電氣工程學院所有的學生在前三年是不分專業的。到第四年才根據志愿分成電力、電子和信息三個寬泛的方向。每個大四學生在最后一年除完成fyp論文外還必須選擇和專業相關的課程,完成學分。
本校學生在進入fyp之前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專業領域系統、深入的學習,專業基礎普遍好于南大的學生。由于進入fyp的時間較晚,同時還有語言和學習環境適應的問題,本校的學生多選擇仿真和分析類型的fyp。南大電力系的教授在每周都會和學生固定進行一次見面。他們會對學生在fyp中遇到的問題、課題進行的方向、英文報告的書寫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指導。通過審閱這幾年聯合培養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均能完成篇幅在40~50頁的論文。他們的論文經過南大教授的修改后英語語法正確、論述清晰、理論推導嚴謹、仿真結果豐富而有說服力。同時,這些學生在30分鐘的英文答辯中均能回答本校和南大教授的提問,取得良好的答辯成績。
2.課程碩士培養的特點
和很多英聯邦國家一樣,南大的碩士培養方案包括兩種:一種是課程型碩士;一種是研究型碩士。“3.5+1.5”聯合培養計劃的學生修讀的是課程型碩士,學制一年,畢業授予科學碩士學位。這些學生進入碩士階段學習后和本校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他們需要在一年時間內完成30個學分,計4門必修課、5門選修課和1個獨立完成的課程設計。其中4門必修課包括:“電力電子變流器”、“現代電機拖動”、“可再生能源系統”、“電力系統運行和規劃”。5門選修課需從“計算機控制”、“系統分析”、“過程控制”、“電磁兼容”、“高等數字信號處理”、“電能質量”、“電力系統建模和控制”中選取。課程設計包括文獻綜述、實驗分析、理論推導和仿真。課程設計需向導師提交6000~8000字的報告并通過30分鐘的答辯。
研究生的每門課程都有指定教材。這些教材通常是國外知名學者的論著。由于教材很貴,學生一般會從圖書館借閱。授課教授也會免費向學生提供包含重要知識點的授課講義。南大所有的研究生課程對全日制和在職人員開放。考慮到在職人員白天需要工作,這些課程全都在晚上授課。授課時間是晚上的6:30到9:30,中間會有10分鐘的休息時間。每門課程均為30學時。授課教授在講授課程時會隨堂提問,并布置作業。作業的形式包括計算題和仿真兩種。比如在講授“現代電機拖動”時不僅需要完成直流電機內、外環控制系統的書面設計,還必須用matlab/simulink搭出仿真模型,讓授課教授檢查仿真結果。
研究生課程的成績包括平時作業和卷面考試,兩者分別占20%和80%。卷面考試的時間為3個小時,其內容一般會圍繞授課內容進行全面的考核。每份試卷通常有7道考題,學生可以從中選取6道進行作答。卷面考試成績50分為及格。授課教授會根據總成績和所有學生的相對成績給學生打分。學生最后的成績為a、b、c、d的形式。由于每門功課的卷面考試都比較難,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準備每門考試。對于課程碩士而言,每個學期平均5門功課的學習任務還是比較繁重的。他們大多數時間用于閱讀教材和完成作業,進行深入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
二、“3.5+1.5”培養方式的優缺點
“3.5+1.5”培養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培養了熟悉中英文雙語環境下的電力工程師。學生在南大一年半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電力行業權威,聆聽他們的講座,閱讀他們的著作、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作為取得最終學位的一個必要條件,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提供他們參加的至少30次講座的紀錄。這樣的學習經歷能為這些學生在將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打下很好的基礎。事實上,8年來已經有數個學生通過這一聯合培養渠道拿到了博士學位。他們的一些文章已經發表在頂級國際期刊上。
然而聯合培養的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后選擇了就業。學生在當地就業受到了新加坡國土面積小、電力企業較少、雇工的政策受國際經濟影響較大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另外,新加坡本地的企業更看重的是第一學歷。只有在英聯邦取得本科學位的員工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聯合培養的學生即便是取得博士學位或者入籍都無法和本土取得榮譽學位的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就業和發展的困難,很多學生選擇回國就業。然而,國外為期一年半的學習并沒有給這些學生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相比國內兩年或兩年半的碩士畢業生而言,聯合培養計劃出來的學生沒有實際工程項目的經驗,繁重的課程學習使他們缺乏理論到實際的鍛煉機會。很多選擇回國就業的學生不得不用第一學歷參加應聘。
三、聯合培養方式的改進措施
鑒于聯合培養方式高額的投入和實際的產出并不成比例,有必要對這種方式進行改進。實際上,國內已經對這種培養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廣西和東盟高校在聯合培養法律人才上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經驗。[2]然而,電力工程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書本上的知識必須通過實際工程項目的鍛煉才能形成真正的技能。聯合培養方式必須從學制和合作的方式上進行深入改革。
首先,可以改課程型碩士為研究型碩士。通過減少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實際項目的鍛煉。從前面學習課程的安排來看,課程涉及的面較廣。而電力工程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更強調的是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通過碩士論文的完成,學生才有更多機會能和導師進行更多的交流,從他們那里得到工程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系統訓練。當然,研究型碩士的培養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濟的支持。
其次,需要重視學生未來的就業,在他們的培養計劃中加入實習學分的要求。實際上“3.5+1.5”聯合培養期間,學生有兩三個月的假期。通過這個假期,學生可以聯系當地電力企業進行短期的實習、培訓,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礎。而在制訂聯合培養計劃時,南大應該為這些學生實習提供便利。
第三,可以采用師資共享模式促進聯合培養學生的成才。[2]目前“3.5+1.5”計劃中本校老師僅在學生本科畢業答辯時才有機會真正參與學生的培養,對于學生碩士階段的學習更是無法掌控。實際上,本校老師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實際工程項目。而南大教授的優勢在于理論的提煉和高水平文章的發表。在聯合培養計劃制訂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讓本校教師擔任學生的副導師。學生在南大學習的一年半時間內可以同時得到兩位老師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指導,實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過師資共享,本校的老師也有更多的機會和國際同行實現交流,發表更高水平的文章。
電力行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它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能源,并且與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安全、穩定和充足的電力供應,是國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我國,電力行業多年以來一直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自2002年底起,開始全面推行電力體制改革,國家電監會、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和四個輔業公司相繼成立,實現了“廠網分開”和“政企分開”,電力行業有序競爭的局面已經形成。在將近4年的時間里,我國的電力行業的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然而,目前在電力行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產業結構不合理、電力緊缺、煤電價格矛盾以及電網與電源建設不同步等,對此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本文結合我國電力行業的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介紹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二、電力行業中的宏觀調控措施
(一) 調整產業結構
1.問題產生的背景
目前,我國缺電與產業結構水平低、粗放式經營密切相關。根據有關統計數據,200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8910億千瓦時,增長15.4%,其中以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高,達到73.69%,而且其增長率也是各產業中最高的,為16.54%。在第二產業用電中,以工業用電占絕大多數,它占全社會用電的72.69%。在工業用電中,重工業占77.40%,其中,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這兩個高耗能行業用電2663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4.08%,對全社會用電增長貢獻率為19.19%,并且,這兩個行業對全社會用電增長貢獻率從2000年開始逐年增加。由此可見,近年來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重工業用電量快速增長,其中尤以高耗能行業的用電增長為最快。粗放型經濟快速增長特別是高耗能行業持續快速擴張,導致用電持續高速增長,對我國電力供應帶來了壓力。
2.相關措施及效果
針對上述情況,國家出臺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2004年4月,國務院《對電石和鐵合金行業進行清理整頓的若干意見》,全面清理并取消電石、鐵合金等高耗能企業享受的優惠電價、優惠稅收、優惠供地等政策;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加大環境監督和執法力度,對電石和鐵合金生產企業進行重點監控;電力監管部門加強對供電企業的監管,對必須依法關閉的生產企業、淘汰及限期整改的生產裝置要立即停止供電;國家發改委5月發文限定高能耗企業生產的《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它主要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機械、輕工、紡織、汽車等行業的部分低水平、重污染產品。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逐步到位,工業生產用電總體呈下降趨勢。2004年我國工業用電量增長在4月末達到18.2%的最高點后,連續4個月呈下降趨勢,至8月末下降為16.4%,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得初步成效,工業增速有所趨緩,三產增速加大。重工業的用電情況也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2004年1-4月份,其用電增長率為全社會用電增長率的1.188倍,遠大于同期二產的增長率。在國家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執行后,在1-7月份,重工業的用電增長率降到全社會用電增長率的1.097倍,宏觀調控效果明顯,其發展勢頭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有色金屬行業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最大,在2004年初其用電增長率為全社會用電增長率的1.781倍,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這一比值下降到l-7月份的1.2倍,效果十分明顯。
總的看來,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發展過熱的情況,同時,對三產還起到了促進發展的作用。由此可見,通過采取價格政策、行政手段等宏觀調控措施調整產業結構,抑制重工業中某些行業的過熱發展,降低工業用電增速,尤其是抑制高耗能產業的過速發展,推動節能型及環保型產業的發展,逐漸將目前粗放型經濟模式轉換成高效型經濟模式,對于緩解我國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有十分積極有效的作用。
(二)實行峰谷分時電價
1.措施的相關介紹
在電力體制改革中,要加速推進電力市場的建設,就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據市場上的電力供需情況,通過價格杠桿,實時有效地優化資源配置,調節電力供需平衡。實行峰谷分時電價就是一種利用價格杠桿,有效地調節電力供需平衡的宏觀調控措施。供電公司根據電網的負荷特性確定峰谷時段,根據不同時段確定不同的銷售電價,在負荷高峰時段實施高電價、在負荷低谷時段實施低電價,緩解高峰期的用電緊張狀況,挖掘低谷期的用電需求,以達到削峰填谷的目的。此外,它還能提高負荷率,并基本不改變社會總電量需求,不會制約企業的生產發展或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是主要通過經濟激勵而非行政手段達到其效果的。所以,實行峰谷分時電價是一種有效的需求側管理措施,符合現今電力行業市場化的發展要求。
在實行峰谷分時電價的措施中,合理地劃分峰谷時段、制定相應的分時電價,對于有效地發揮其調節電力需求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劃分峰谷時段有不同的方法:一是先對主要負荷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類型負荷的持續曲線定性地給出高峰時段所在的位置,然后確定負荷曲線上各點分別處于峰時段和谷時段的可能性,以進一步確定峰谷平各個時段在1天24小時內的位置和長度;二是以不同時段的電能成本為劃分峰谷時段的主要依據,根據電能成本在負荷曲線上的突變特征劃分峰谷時段,并得到相應的峰谷電能成本比,在此基礎上得到相應地反映峰谷時段供電成本的峰谷電價。總之,無論使用何種劃分依據和定價方法,供電公司都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類型負荷的持續曲線制定相應的峰谷分時電價措施,并結合電能成本、季節變化等因素及時地調整分時電價,激勵電力用戶自覺錯峰避峰,引導用戶科學合理用電。
2.措施的實施效果
在我國,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都較早地實行了峰谷分時電價措施,隨后其他一些省市也逐步推行了這項措施。在實行初期,價差偏小,激勵作用有限,此后,各省市都根據各自情況,逐步拉大了峰谷價差。以上海市為例,該市于1993年開始試行峰谷分時電價。目前,對需量在0.1 MW以上用戶實行的是兩部制三段式峰谷分時電價,對需量在0.1 MW以下的工業、非工經營性用戶實行的是單一制兩段式峰谷分時電價,而需量在0.1 MW以下的非工非經營性用戶仍實行單一制不分時電價。其中,對需量在0.1 MW以上的工商業大用戶,自1999年11月起,峰谷價比為3:1,至2002年7月,在平時段電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峰谷價比拉大為3.5:1,這一調整對提升系統負荷率起到了積極的影響。2002年7-12月以及2003年1、4、5、6月,典型日系統負荷率比峰谷價比較小的前1年同期有1-2%的提高,明顯改善了上海電網的系統負荷率。由此可見,適度拉大峰谷價差能更好地調節系統負荷,使電力供需平衡。
(三)實施煤電價格聯動
1.問題產生的背景
在我國,目前燃煤機組占國內電力裝機容量近75%,所提供的電量約占社會總需求的80%。因此,煤炭市場的電煤(發電用煤)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價,而電價又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以及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電煤價格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一直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工作中的重點。煤電價格矛盾源于我國煤炭、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不同和定價機制上的差異。l992-l994年,國家用3年時間逐步放開了煤價,而電煤市場一直存在“計劃煤價”與“市場煤價”的雙重價格。從2000年起,我國基本上實現了電煤的市場化,放開了電煤的價格。而電力改革的步伐相對滯后,電力企業2002年才實現初步的“廠網分離,競價上網”。
2.相關措施及效果
為了理順煤電價格關系,促進煤炭、電力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于2004年12月15日印發了《關于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的通知》,決定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根據煤炭價格與電力價格的傳導機制建立上網電價與煤炭價格的聯動公式,以電煤綜合出礦價格(車板價)為基礎,實行煤電價格聯動。電力企業要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銷售電價調整后,按照電網經營企業輸配電價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則,相應調整電網企業對用戶的銷售電價。
我國在2005年5月1日實施了第一次煤電價格聯動,銷售電價平均提高2.52分/千瓦時,旨在解決2004年6月以后煤炭價格上漲、部分電廠經營虧損以及取消超發電價等對電價的影響。通過該次聯動措施后,部分發電企業電煤供應緊張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發電企業利潤自2005年7月份開始實現連續同比正增長,但從全國范圍看,電煤供應緊張的局面仍沒有根本好轉,仍有每噸13元的燃料成本無法在電價中消化,再加上這1年來煤價上漲、煤質下降以及鐵路運價上調、資源費上漲等因素,綜合電煤價格已經遠遠超過煤電聯動條件。
為了進一步緩和煤電矛盾,第二次煤電價格聯動已于2006年6月30日啟動,國家發改委將全國上網電價平均上調1.174分/千瓦時,全國銷售電價平均上調2.494分/千瓦時。這次調整電價,主要解決煤價上漲、可再生能源發展、電廠脫硫改造以及電網建設資金不足等矛盾。
上述這些行政性的煤電聯動措施只能暫時地解決煤電價格問題,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要從根本上解決煤電問題取決于電力市場化進程,將煤炭、電力價格都放開由市場形成,因此國家對電煤價格實行的“穩定、監管、放開”的原則已調整為“放開、監管、穩定”,但電力市場化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建立政府調控下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緩解當前煤電價格矛盾的有效手段。
(四) 加速電網建設
1.問題產生的背景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電力建設中,電網建設一直滯后于電源建設。2003年全國電網建設投資占全部電力投資的比重為40%,2004年這一比重下降至23%左右,而電源建設卻趨于無序狀態,近些年,為緩解用電緊張局面,國家加大了電源建設規模,可有些地區卻未經國家批準自行開工了相當規模的電源項目。這樣,電源建設快于電網建設,限制了電網對電力資源的調配能力,造成有的地區窩電,而有的地區缺電的尷尬局面,使潛在的供應能力不能轉化為現實的供應能力。而且,我國地域遼闊,用電高峰東西有時間差,南北有季節差。因此,跨區域送電是解決各地缺電的有效辦法,但是目前我國骨干電網的送電能力已經沒有余量,這就對跨區域送電造成了很大的制約。
2. 相關措施及效果
自2004年初起,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堅決制止違規電源建設,各地、各有關單位對此開始加以重視,經過多方努力,一部分違規項目已經停止建設,電力行業無序建設、盲目布點的勢頭得到了一定遏制,違規電源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與此同時,在此次電力體制改革中,電網企業和電源企業分開,電網建設速度比原來有所加快。但是,要徹底解決我國電力行業中電網建設滯后于電源建設的“瓶頸”現象,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在這個問題上,國家的宏觀調控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對電網與電源的統一規劃下,逐步加大對電網的投資建設,建立投資電網的激勵機制,并對我國現有的骨干電網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其輸送能力。對于電源建設,則要進行適當的調控和引導,通過市場公開招投標,選擇電源項目投資主體,減少無序競爭。這樣,電網與電源就能統一協調地建設發展,這對于緩解我國各地的用電緊張局面會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