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時間:2023-02-17 05:50: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于我們教師來說,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的一條最好建議。但是,同時我也要做到一點:"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不應該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不讀書辯解 。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還要懂得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中,賞識教育是其精華,貫穿全書始終。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時象追逐蝴蝶那樣快樂呢?這本書告訴我: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樹立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進取。我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樂趣。
我也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延續著。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于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就違背了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啦!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真是一本好書,越讀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它是我的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以指引。
營造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讀書氛圍,提高自己的學習理論的熱情,逐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個人的讀書計劃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個人的讀書計劃范文1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作為一名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
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結合個人課題我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讀書計劃:
一、我的讀書目標:
1、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閱讀接觸更廣的課外知識,深化更多的學科內容
,逐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通過讀書,培養自身好讀書的習慣,提升內涵,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教育實踐與改革,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3、通過讀書,增加自身的課外閱讀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4、通過學習名篇名著,豐富自身個人文化涵養,強化自身修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5、通過讀書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我的讀書措施
1、根據學校讀書活動方案,制定個人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2、每天要保證至少半小時的讀書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真正做到靜心靜神,沉溺于書中,讀出意味、讀出情趣。
3、讀書要與思考有機結合。
要能邊讀邊想,緊密聯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與創新意識。做到在讀書過程中,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及時寫下心得體會,努力尋求讀書成效的最大化,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與綜合能力。
4、積極和組內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發展,并參與網絡論壇交流。
借此,提高個人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使自己不斷成長,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蘊的教師。
三、我的讀書安排:
大量閱讀書籍,做讀書筆記,使知識不斷積累,思想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每周閱讀兩篇教育教學文章,每月通讀一本教學雜志,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教學著作。
1、首讀書目:《兒童心理學》《這樣和孩子溝通最有效》《渴望學習—教育我們的幼兒》
2、經典閱讀:《教師培訓讀本》《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
3、選讀書目:《讀者》《了解你的中醫體質》《贏》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著創造的活力和快樂。讀書,能夠改變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個人的讀書計劃范文2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能夠使我們增長見識,豐富學識,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因此,為了使自己在本學期能夠通過讀書有所收獲,我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讀書計劃:
一、我的讀書目標:
1.通過閱讀國學經典,增加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傳承文化經典,增強抵制外國腐朽文化的能力。
2.通過閱讀外國名著,領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充分吸收外國優秀文化成果,以達到學習和借鑒的目的;
3.通過閱讀與專業相關的參考書籍,加深自己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4.通過閱讀學習,豐富自身人文涵養,強化自身修養,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
二、我的讀書口號: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計劃書目,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勤于做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
每天確保有時間讀書,讓讀書成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需要。
2、讀書時要堅持以下要領:讀書與反思相結合,提倡帶著問題讀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實效;個人閱讀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3、閱讀時發現一些好的詞語、句子或段落要及時摘抄下來,以便于吸收和借鑒。
4、讀書時注意不要一目十行,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閱讀的質量,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查閱資料把它弄懂。
四、閱讀書目和時間安排:
本學期計劃閱讀書目:《論語》《余秋雨散文集》《巴黎圣母院》《親愛的安德烈》《遇見未知的自己》《外企女秘書職場日記》
時間安排:堅持每天晚上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用于讀書(由于周末要輔修金
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鍛煉一個人的心境,使人獲得心靈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悅。因此,我一定要每天堅持讀書,按計劃完成讀書任務,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并通過讀書使自己不斷提升和進步!
個人的讀書計劃范文3一.讀書指導思想:
積極參與學校的讀書活動,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滿足學校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需要。
二.讀書目標:
1.讓自己成為更富內涵的老師.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豐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2.在讀書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過品讀美文,多沾書氣,多聞書香,成為與書為友的“書蟲”。在讀書中成長,使自己融到我校學習型學校的建設之中。
三、讀書內容:
1、經典閱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薦閱讀(一本書):《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3、一般閱讀:
《小學數學教育》《小學教學》
四、我的讀書措施:
1、根據學校讀書活動規劃和教研組的計劃制定個人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2.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關書目,做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
3.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邊學習教育理論,邊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行自我反思。
4.主動與同事交流,討論讀書體會心得。
利用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的時間,積極和其他老師交流好書,感悟讀書心得。
5.每學期末認真撰寫一份讀書心得或經驗總結。
認真貫徹落實制定的讀書計劃,完成相關書籍的閱讀,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理論及實踐能力。作好讀書筆記,認真完成一份讀書心得。通過讀書活動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和修養,逐步培養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
個人的讀書計劃范文4為了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長滿意的,學生愛戴的人民教師,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特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如下:
一、我的讀書目標: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導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適應景小發展的需要。
2、通過讀書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和修養,提高自己運用科學觀點看待問題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學習的興趣,讓自己與好書作伴,與大師對話,在讀書中成長,使自己融到我校學習型學校的建設之中。
二、我的讀書措施:
1、根據學校讀書活動方案,制定個人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2、每天要保證至少半小時的讀書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真正做到靜心靜神,沉溺于書中,讀出意味、讀出情趣。
3、讀書要與思考有機結合。
要能邊讀邊想,緊密聯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與創新意識。做到在讀書過程中,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及時批注、摘錄優秀語段,提出質疑,積極思考,及時寫下心得體會,努力尋求讀書成效的最大化,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與綜合能力。
4、將讀書活動與當前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與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學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在反思中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積極和組內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發展,并參與網絡論壇交流。
借此,提高個人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使自己不斷成長,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蘊的教師。
6、每學期末認真撰寫一份讀書心得或經驗總結。
三、我的讀書內容和具體時間安排:
5月份:閱讀《新課程怎樣教》(歷史)
6月份:閱讀《史海拾珍》
7-8月份:閱讀《三國演義》
9月份:閱讀《愛的教育》
10月份:閱讀《教育從愛開始》
11-12月份:閱讀《一生的成功計劃》,并且提交一份讀書心得、一份讀書筆記,并進行自我總結。
相信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書中的陽光會照亮我的心靈,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個人的讀書計劃范文5古人云:流水之聲可以養身,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譯理可以養心。只有讀書,并且在讀書的同時進行實踐研究、反思和寫作,才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并進而成為促進教師人生發展和生命成長的最好的途徑。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人生匱乏、貧瘠、蒼白的狀態。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著創造的活力和快樂。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一、讀書目標
1、讀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數學學科教育書籍,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養,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瀏覽各類雜志,拓寬自己的教育視野。
3、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頤養性情。
二、開展讀書活動的主要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讀書活動。
2、主動與同事交流,討論讀書體會心得。
3、每天確保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讀書時間。
4、充分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閱讀,了解、把握教育教學的信息和動態。
5、堅持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帶著問題讀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潛心寫好讀書心得。
三、必讀書目:
1、《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
2、《數學思維方法》--鄭毓信
3、《誰知道答案2》--江本勝
雖然我已經不是剛剛走出學校的新教師,但是在這近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確實遇到很多困惑問題,時常感到苦惱異常。當拿到學校給我們統一購買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時,里面的一條條建議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的心田,它就像與我面對面一樣,針對我在教學中遇到的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讀完此書有一種讓我茅塞頓開的感覺。
為什么同時的教學,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環境,有的學生可以輕輕松松的把知識完美的掌握了,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是因為我沒有好好根據學生的個人差異而備課,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讓每一個學生在我的教學中都各有所獲。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使有些學生無法學有所獲。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建議給了我很大的感悟。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經常都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一晝夜確實也只有24小時,而我們每天一來到就給滿滿的工作給包圍了,每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寶貴的建議,迫切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他在這里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而且我們讀書不能只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看看一些優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的營養,這樣數量就逐漸轉化為質量。是什么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堅持讀書閱讀呢?愛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跡。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度上, 抱怨時間不夠的老師們往往只是一位在抱怨,卻并沒有真正抓緊時間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同時也是因為我們有時候只是人品時間溜走,而并沒有好好的儲存這是時間里面的能量。對于那些經常讀書積累只是能量的老師來說,時間每過去一年 ,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反思,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積累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但是經常我就在哪里想著這些事情,而時間真如流水一樣溜走了。
讀完了《給教師的建議》,我不時地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應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今年寒假,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書中所談的每一個問題,不僅配有生動的實例,而且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這些娓娓道來的教育教學實例,讓讀過此書的教師們,開闊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在這本書當中,蘇霍姆林斯基一共談及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年輕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讓書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他們請教;并建議我們,每個月買三本書:(1)關于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2)關于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爭事跡的書;(3)關于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教師寒假讀書心得感悟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己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知道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后,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并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己沖電,我看了一些關于《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并且每一條建議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辟的理論分析,我自己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于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
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里還應該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了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于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么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符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松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 “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通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教師寒假讀書心得感悟
寒假里,閑來無事,翻了翻兒子的許多書被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愛的教育》,就拿來讀了。這本書是初中學生必讀書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學時,還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也從沒讀過這些書。其實,書對我們來說,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讀你喜歡、感興趣的書。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愛的教育》,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書中描寫了一群快樂,可愛的少年。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呢?兩個孩子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里,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常有家長拽著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慷慨的對老師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的打。”時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為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當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群天真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老師的的一個擁抱,撫摸,對孩子來說,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效果更好。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的學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孩子時,孩子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 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教師寒假讀書心得感悟
有一種植物,它總是偷偷的開花,在黑暗的泥土里結果,雖然每一棵結的果子不多,但是它都有發展為一顆新生命的可能……這種植物就是—落花生。
落花生,一個如此普通的名字,一個多么熟悉的名字,他把自己埋在潤濕的泥土里,沒有什么姿色,也沒有什么芳香,只有泥土般褐色的的外衣。然而,這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東西,卻能夠結出無數豐厚的果實,奉獻給人們甘美的禮物!
落花生是如此,難道人就不是這樣的嗎?不是的,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像落花生一樣,總是默默地奉獻出自己的所有!
“老師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這句話是一個現代名人說過的。難道你不認為老師就是落花生嗎?他們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著,嘔心瀝血,為了能夠培養祖國的未來,他們默默地奉獻著,用盡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盡心盡力地哺育著我們,送走了一批老生,又迎來了一批新生,如此辛苦,他們卻毫無怨言,只求能夠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棟梁。如今,他們已是滿頭銀發,臉上爬滿了皺紋,這正是他們勞苦的見證!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1
應走在不斷閱讀積累的路上——蘇霍姆林斯基。
靜下心來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觸動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教學出現的問題,該采取的辦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對當今乃至未來的教師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動活潑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熱愛讀書。
教師讀書到底有什么必要?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像這位歷史老師這樣的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說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會讀書,反思一下,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我們平時多讀書嗎?會讀書嗎?也許部分語文教師的讀書活動還沒有學生開展得好。
提到讀書,許多老師感覺無奈:我們也想讀書啊,可是真的沒有時間啊!確實,教師每天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個別學生、上交各種業務學習材料,做班主任的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占去了很多時間。閱讀的時間從哪里來?畢竟每天只有24小時!
上文所談到的那位歷史老師一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閑時間讀書,因為讀書讓他們獲益匪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讀書多了,積累深厚,備課不再是死摳教科書,就能用15分鐘準備出讓人入迷的課,就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所以,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讀書出自內心的需要。
其實,我們并非真的一點時間也擠不出來,只是我們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懶于閱讀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數量,不拘內容。在辦公桌上放置一兩本感興趣的名著或者專業雜志,一有空閑就見縫插針地讀一兩篇或一兩頁,既是學習,也是休息。在床頭柜上擺放幾本小說散文或喜歡的雜志,睡前美美地讀幾頁,是一種很好的催眠呢……
我們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目,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讀過,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我們要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無論是科技的還是人文的……一切凝聚著人類文化精神的讀物都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
我們必須明白:讀書是心的享受,是進步的階梯,是為師的責任。
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要“活到老,讀到老”,不斷積累,不斷增長職業智慧,在課堂上盡顯教書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貴的生活品質,創造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2
多次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每讀完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后進學生應該怎么做:
一、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于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采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并沒有從心底里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游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盡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采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后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把閱讀當成每天的功課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后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系實際看來,這里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俗話說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發展,也為了自己能夠游刃有余、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給教師的建議》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于廣大的同行們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嘗,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讓學生有一個快樂、充實的童年!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3
這幾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對于其中的一句話感觸頗深。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進生,他們就好像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
在我們的周圍,往往有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認真影響紀律;成績不及格影響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響他人;行為不規范影響集體榮譽;一句話,他們是“后進生”。于是,為師者在埋怨“后進生”的同時,更是把與“后進生”作斗爭當作班級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逐出“班”。總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進生”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后進生會攪混“班級”!雖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贊同。
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她的崇高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的超越、對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現實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讓人體驗崇高,反倒讓人覺得為師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淺!靜下心來想一想,學校有強弱,師資水平有高低,辦學條件有差異,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進生”的存在呢?一個后進生對班級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對他的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哪個后進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呢?哪個孩子希望自己成為“后進生”呢?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嗎?只是,被不小心折斷了自己飛翔的翅膀,有誰知道他們的痛,他們的委屈?
其實,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并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里自然對教師積存著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學習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1
這幾天抽空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里面,談了關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有很多閃光的東西,雖然存在國家、社會、民情、地域等種種因素的差異,但書中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鑒。書中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很喜歡,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進生,他們就好象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這對于我今后如何處理好和推優生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在我們的周圍,往往有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認真影響紀律;成績不及格影響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響他人;行為不規范影響集體榮譽;一句話,他們是“后進生”。于是,為師者在埋怨“后進生”的同時,更是把與“后進生”作斗爭當作班級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逐出“班”。總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進生”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后進生會攪混“班級”!可以理解:現在學校里都在搞各種考核,平均分、升學率、及格率是校長乃至社會關注的焦點,考核排名結果與獎金、評先、職稱直接掛鉤,與名師、名校評選直接掛鉤,與學校、老師的前程直接掛鉤……試問,誰能不食人間煙火?
但,理解不等于贊同。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她的崇高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的超越、對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現實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讓人體驗崇高,反倒讓人覺得為師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淺!靜下心來想一想,學校有強弱,師資水平有高低,辦學條件有差異,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進生”的存在呢?一個后進生對班級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對他的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哪個后進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呢?哪個孩子希望自己成為“后進生”呢?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嗎?只是,被不小心折斷了自己飛翔的翅膀,有誰知道他們的痛,他們的委屈?
其實,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為人之師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么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干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叫你頭痛沒商量。
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并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里自然對教師積存著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愛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只是從知識技能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對規章制度方面一樣的要求他們如何照著去做,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培養,頭疼治頭,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復。這樣做只會讓學生甚至是教師越來越疲憊,如果開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逐步發現自己的價值后,就不再會產生一些影響學習的消極情緒,老師的講解和督促始終是外部因素,學生主動要求進步,要求提高,這樣的形勢下,對后進生的轉化或許不會成為教師們的大難題了。
使學生有意識地從平時的學習中積累那種成功、自信的感覺,使他們保持一種渴望、充實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戰。打開孩子的思維空間,拓展孩子的思維視野,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是無論多少次老師面對面的補習也無法比擬的提高成績的關鍵策略。這對于我們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內心中喚醒那些所謂的、相對而言的“后進生”,那么他們將很可快成為人人夸獎的佼佼者!我會繼續研讀那些給教師的建議!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愿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象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除了后進生的關系處理,本書在教育教學的思想上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談幾點對我觸動最深的。
一、世界上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建議中提到,“我們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
古人有一種說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說,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同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當你讀到:“9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你的心里能不一陣波瀾起伏嗎?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采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覺如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就是好的方法。
二、課堂質量是我要追求的目標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我還讀到這樣一段話“‘批改作業本占去了全部業余時間。’……面對著一疊疊作業本要批改,不止一個教師會不寒而栗,這不僅是因為要耗費許多小時的勞動——令人苦惱的是,這是一種單調的非創造性勞動。”
這讓我想起一則黑色幽默,說有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英年早逝,死后在人們辦喪事的時候,突然詐尸,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邊上的人都嚇呆了,兩股顫顫,手足無措,幸好,這位老師一個熟悉的朋友較為鎮靜,扯起了嗓子喊道:“那個,某某某老師,快來改作文。”話音剛落,尸體應聲而倒,再沒反應。這當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從中可以看到許多老師在作業堆中疲憊不堪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減輕老師負擔的三個方法:第一、在每堂語法課上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書寫和記住可能犯語法錯誤的詞語;第二,為家庭作業的完成做細致、周密的準備工作,以防出錯;第三,定期抽查:教師有時收幾個學生的作業本批改,只有測驗時才全面批改所有學生的作業。
前兩個方法是避免學生作業出現大量錯誤,教師批改起來才能健筆如飛,節省時間。我覺得,這是向我們課堂要質量的另一種說法,課堂質量上去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少了,等同于我們教師的生命就延長了。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質量是教師生命的延長線。”后一個方法的提出,我覺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時分層次、不定期抽樣檢查,測驗時候進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在探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時,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非常詼諧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蘭的著名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的話:‘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成的思想,無異于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如果你們想成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動形象,很能發人深省。確實,現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繚亂,我們不能盲目地跟從,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選擇,我想說:“克隆永遠到達不了藝術的高峰。”別人好的東西應該吸收借鑒,但決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個人認為,除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能最大程度發展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追求的終點,但這個終點不像是高山,我們爬一輩子、幾輩子也不一定能到達頂峰,而且,個人的頂峰又不等同于全社會的頂峰。我覺得,在教學這條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這兩個原則,才可事半功倍。
學習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2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系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在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特別愛開小差,于是在老師他們的評語中都有這樣一句:“希望你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應該說,注意力不集中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究竟給我們提出了怎樣好的建議呢?在這里,他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系,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生聯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本好書,好書的特點之一就是常讀常新。我想,當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時,我還可以再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學習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3
對一個教師來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么,“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偉大著作中還精辟地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智力的發展取決于閱讀能力。“這幾年的的教學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對于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他認為,學習發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拼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要“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書籍對少年來說,并不是真理的倉庫,而是內心體驗的源泉。”在他看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其中最重要的習慣應該是讀書的習慣。學會讀書,愛好閱讀,是“學會學習”的最主要內容。而要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師。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
工作總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況,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工作中的優缺點。為此收錄了一些范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一年來,學校先后安排教師集中學習了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造的施行建議;底層黨組展開創先爭優活動施行計劃;關于切實加強全縣教育系統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造的施行建議等等。經過學習,全校教職員工清楚而又深刻地認識到:師德師風建造是關系到學校教育作業成敗的大事,是德育作業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是進步教育教育質量的關鍵。在師德師風建造活動中,咱們著重抓了以下幾項作業。
一、抓認識。
師德師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魂靈。學校經過集中學習,分組評論學習,寫心得筆記等辦法,整體教職員工進步了思想認識,進一步理解了展開師德師風建造活動的重要含義。學校師德師風建造整體水平有進步。
二、抓班子建造。
成立了師德師風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縣中學2019年度師德師風專項教育活動施行計劃。校長、支部書記擔任執行:安排機構、準則、活動經費。整體教師參加,以德治校。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黨員,堅持事事處處給教職工做典范。保持優秀的干群關系,發揮實干的作業作風。
三、抓辦法執行。
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利用每周列會第一時間進行師德師風學習。每月,學校支部對照“活動計劃”和“師德師風評價細則”進行查漏補缺。具體是;檢查和登記整體職工的學習心得筆記,各組的學習評論記載。活動的展開,記載情況。留意要求教師把師德師風活動貫穿到教育慣例作業中。作業中執行從嚴治校的準則:嚴在明處。學校的每一項作業都努力使每位教職工明確含義、要求、成果。既使教職工有條有理地參加作業,又得到了教職工的廣泛支撐和參加。嚴在細處。作業中將問題盡可能想得多,過程盡可能想得細,辦法盡可能想得實。既使教師作業按部就班,又使學校作業井然有序。抓舉動,師德師風建造活動中引導教職工“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全校呈現了“講溝通、講協作、講全局”的優秀態勢。體現在教育教育實踐中。抓民主,充分發揮教代會的功能。謀事求詳,監督求廣,評議務實。保證學校各項作業的順利進行。支部、工會及時深化特困教師家庭,了解群眾的疾苦,節假日到退休、病休教師家慰勞,以工會的民意為每個教師慶祝生日,把溫暖送到每個教師心坎上,激發了教師極大的作業熱度。
四、抓環境。
咱們以為校風建造應從環境的美化、綠化、亮化、教育化抓起。優化環境、培育精力,強化準則,塑造學生魂靈,提高教師本質,構建師德師風建造工程,努力創造教師新形象。打造師德師風健康向上的立體環境。清新、幽雅、充滿生機的環境,使師生感覺到這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莊嚴、神圣的升旗臺;規范、漂亮的宣傳窗;雄偉、肅默的文化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
優秀的校風不僅塑造學生,也不斷提高教師。在校風建造過程中,咱們看到,學校對學生優秀的學習習氣,生活準則,行為規范的培育,要依托教師來影響,來感染學生。教師的外在形象也是教師形象一個重要方面。經過學習,好人好事多多,3月學雷鋒活動,學校教職員工每人做了一件以上的好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