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1 01:2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老年急腹癥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內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患者44例,占同期病區的20%以上,現結合文獻就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2護理體會
2.1溫度的調節老年人對外界的溫度適應調節功能較差,特別在嚴寒酷暑季節,老年患者從手術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溫差較大,常易引起血壓心率的變動,造成機體內環境的紊亂,故應及時給予做好保暖和降溫措施,以避免發生術后并發癥。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癥術后并發肺部感染較多見,特別是高齡肥胖、營養不良、有吸煙史或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者更易發生術后肺部感染。對老年患者術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術后早期取半臥位,按時協助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對痰液量多而黏稠者,盡早使用蛋白溶解藥和支氣管擴張藥物進行霧化吸入,鼓勵患者間斷做深吸氣運動,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1]。
2.3胃腸道功能老年腹部手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較慢,胃腸蠕動的恢復及排氣一般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結腸脹氣時,可做肛管排氣,鼓勵和幫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運動,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和排氣。2.4血管的護理手術后由于血管壁的損傷,血液淤滯及凝血成分的改變,老年患者易發生靜脈炎、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因此術后要早期下床活動肢體,必要時給予熱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開亦為老年術后常見并發癥,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護理中應注意預防,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平時應給予腹帶保護,及時給予維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藥物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護理術后進食階段的全身治療和基礎護理較為重要,要注意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和能量的供應,及時配合專科醫生處理并發癥,輸液過程中應嚴格掌握輸液的速度,預防輸液輸血反應及靜脈炎的發生,加強口腔護理及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同時更要加強皮膚護理,預防褥瘡的發生。
3臨床護理評價的效果
關鍵字:內科老年病人心理問題護理
一、心理問題及護理原則
1.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納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例1:男,“歲,以心源性暈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種嚴重的心臟病或是腦血管病,因此焦慮不安,經用上述原則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確診后二周出院。
2、孤獨寂寞
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這類病人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病人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
護理原則: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方法。這類病人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病人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病人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病人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例2:男,68歲,臨床診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病人很少講話,獨自活動,常在床上長時間靜臥。我們就主動同他交談,有針對性地將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來參加一些活動,并向病人講解交往的好處和方法,鼓勵他多和別人接觸。經過一段時間,病人已和病友們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獨寂寞了。
3、悲觀消極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高,往往被動配合治療。主要見于平素自尊心和獨立性較強且病情較重的病人。
護理原則:關心一支持一鼓勵。病人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病人,使病人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勝自己。對病人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歲,以“缺血性腦血管病恢復期伴消化性潰瘍”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強,患腦血管病后左側肢體功能未完全恢復,又患新病,思想負擔較重,認為年齡偏大,恢復無望,遂產生悲觀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經與家屬配合,關心病人,講清道理,積極配合治療并加強營養和功能恢復訓練,經三個月的住院治療,生活能夠完全自理。
4、恐懼緊張
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病人,認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
對這類病人要給以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病人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同時向病人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例4:女,68歲,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劇伴咳血,胸痛明顯加重,病人異常恐懼。我們在加強醫療護理措施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告訴病人這是肺結核所致,隨著上述癥狀的緩解,病人也減輕了心理負性壓力,后雖死亡,但在這期間病人恐懼緊張心理明顯減輕,減少了臨終前期的心理壓力。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較為多見,此類病人多具有固執、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護理原則: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一疏導一解釋。
例5:男,65歲,以“高血壓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壓恢復正常,查無器質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覺身體多處不適,對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滿意。對此我們采用疏導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釋血壓升高而住院期間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原因,說明與病人入院前一天與人吵架有關,并作了適度的保證性說明,二夭后病人高興出院。
6、情緒不穩
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病人,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
對此類病人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病人,使其改變態度。
例6:男,71歲,冠心病,總是嫌別人講話聲音大,護士打針太疼,動作不輕柔等而大聲斥責。對此,我們不計較,反而更加關心他幫助他,在護理操作上動作更加柔和細致,病人很受感動,后來向我們再三道歉7、過分依賴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病人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有害。
護理原則:向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
例7:女,64歲,腎孟腎炎,經治療已顯著進步,但病人已臥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動,凡事由家屬或護士幫助完成。根據該病人的具體情況,我們首先改變了護理級別,讓病人下床作適度的活動,并規定每日活動次數和時間,在家屬陪護下鼓勵病人做生活自理訓練,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創新性研究——有效溝通
1語言性溝通
1.1勸說開導
《素問·湯液·醴論》曰:“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也。”歷代名醫一再提倡“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故護理人員應“視人猶已”,滿腔熱情對待病人,要主動找病人交談,對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關心同情和體諒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視為親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病人悲觀失望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鼓勵病人,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故護理人員與患者應“兩神相照,兩心相注”,耐心說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1.2交心談心
可以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閑談,聊天,拉家常,“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這樣可以詳細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狀態,尤其是疾病發生以后的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可以進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基礎,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對疾病的態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沒有戰勝疾病的堅強意志,同時還可以了解病人家屬的思想狀況,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治療疾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2非語言性溝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轉移。通過語言、行動等方式,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對于這類病人,護理中可采取誘導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轉內病為外病,轉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收到不藥而愈的療效。還可以在病區加強有效衛生宣教,組織衛生知識小講課,講些預后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顧慮。也可以在病區建立病房閱覽室,購些書報雜志給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做健身操、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組織病人搞些娛樂活動,看看電視等。正如清代醫家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所說,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心曲消愁,有勝于服藥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的一種精神療法。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憂傷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照顧,關心他們的生活,以真誠的態度聆聽他們的煩惱的訴說,并且有意識地多說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話,讓其聽聽相聲,看看喜劇,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以制約憂傷之情,這正是中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方法——“喜勝憂”的思想體現。
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造性的活動。這些創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病人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昌杰淺談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0
1.1患者因素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比較復雜并迅速且容易反復,再加上老年患者機體的抵抗力下降,一旦突發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往往會威脅生命,一般手術治療是比較有效且迅速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穩定,一旦被送入手術室后,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引發各種突發狀況,比如心肌梗死等,給治療與護理都帶來了一定難度,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不能正確了解該種疾病的嚴重性,對各種注意事項沒有提高關注,患者情緒不穩定,影響治療與護理效果的發揮。
1.2護理人員因素
手術室的護士每天的工作量較大,且會面對各種類型的手術,精神始終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會使護理人員長期處在超負荷工作中,身體和心理均十分疲憊,很容易引發厭煩情緒,導致護理服務態度差,甚至出現差錯。手術室護士的人員編制較為緊張,沒有時間給年輕的護士提供外出鍛煉學習機會。導致年輕護士缺乏相應的專業護理知識,業務能力不能適應手術室內緊張的護理工作,不能及時處理意外事件的發生,從而導致操作不當引發護理事故和缺陷,從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少數手術室護士由于專業知識欠缺,臨床工作經驗不足,與醫生溝通不夠,配合不好,缺乏相應的急救搶救經驗。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和關閉體腔后,容易在清點器械上存在差錯,手術中的組織標本保存不當,或在標本送檢過程中出現差錯。在手術輸液過程中,輸血錯誤或用藥錯誤,未能執行醫院手術室護理“三查八對”的工作制度,導致操作失敗或引發護理事故,從而威脅護理安全。
1.3手術室因素
手術室是醫療技術更新較為快速的醫療區域,各種大型先進的醫療設備均會應用在手術室。加上心血管疾病較為復雜,相應的護理技術也有更高的要求。老年患者涉及到的安放、運送等具體操作均增加了手術室護理的工作風險。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室內使用高端技術的臨床設備的頻率較多,也為手術室護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醫院內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很難適應當代手術室的管理要求。護理安全的核心是質量管理體制,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護理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護理人員方面
2.1.1術前指導
護理人員應該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實施全面有效的手術室護理管理,首先在術前需要給予一定的飲食指導,患者主要飲用一些流質或者半流質的食物,確保其正常的腸胃功能和新陳代謝能力,為手術保存體力。如果患者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需要進行一定的咳嗽訓練,主要以平臥位排除冠狀動脈中的造影劑,術前確保患者良好的睡眠質量,此外,需要對患者進行床上排放大小便的指導,為術后恢復做好充分的準備。
2.1.2心理護理
因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不利于手術的正常進行以及術后的恢復,所以醫護人員應該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根據患者不同情況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其面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在手術過程中能夠主動配合醫師的相關治療以及護理人員的護理,促進醫患關系的融洽,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耐心細致的態度,為患者的顧慮以及想法考慮,給予其全面的人性化護理,并為患者營造一個比較安全舒適的氛圍,鼓勵老年患者戰勝疾病,從容面對手術過程,降低因為患者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各種風險。
2.1.3術中護理
手術室的術中護理與手術治療的效果息息相關,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在這一過程中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確保萬無一失,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對醫師的各種要求需要積極配合,建立靜脈通道以及心電圖監護體系時需要耐心細致,并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血壓、心率以及脈搏等各種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一旦發生血壓上升、心率加快等各種不良反應癥狀時需要及時向麻醉醫師匯報,在術前準備好各種急救藥品與搶救物品,確保救治迅速準確,提高手術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此外,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對清醒患者的感受進行及時詢問,并給予其有效的安慰與鼓勵,減輕其心理負擔。
2.1.4術后指導
術后,護理人員還需給予老年患者一定的健康指導,患者需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的食物,另一方面,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向患者家屬講解手術情況以及術后注意事項,促進其病情的恢復,鞏固手術效果。
2.2醫院管理方面
醫院管理層要強化和完善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流程,在術前做到訪視、手術室內各項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加強科室內的安全管理,使每名手術室護士做到嚴格遵守職責。護士長要發揮管理職能,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崗位培訓,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預見性的排除手術室的護理不安全因素,最大范圍的減少安全隱患,從而保證手術和護理安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術室護理的工作量較大、突況較多、工作時間較長,手術室應作出合理的人力資源安排,通過倒班和有效排班,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通過工作排班安排等,調動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的配制要根據不同級別、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醫護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并且要保證新老護理人員的相互搭配,創造出輕松融洽的工作環境。心血管手術在外科手術中是相對精密的手術操作,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也比其他患者更為特殊。在手術高峰期可進行有效排班,對于老年危重病人要進行動態排班。夜班時要安排備班人員,當手術患者較少時可安排護士進行休息,實行彈性輪休,通過各種方法解決護士的過度疲勞的工作狀態。
3討論
自發性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特別是老年腦出血在急性期病情發展迅速、變化快、死亡率高,所以應加強老年腦出血急性期的護理,為醫療提供可靠依據,為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信息。現將觀察與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36例,年齡70~80歲,平均74.5歲,其中橋腦出血2例(1.5%),丘腦出血41例(30.1%),小腦出血8例(59%),內囊出血57例(41.9%),其他出血28例(205%);死亡42例(30.8%)。
2早期觀察與護理
2.1正確觀察瞳孔和眼球活動變化瞳孔是受交感神經和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支配,當腦出血或腦疝時動眼神經受壓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態、對光反射發生改變[1~3]。例如:(1)橋腦出血時雙側瞳孔極度縮小及眼球固定。(2)丘腦出血時兩眼球向下方或內下方注視,亦可出現病灶對側或同側凝視麻痹,雙側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3)內囊出血時常有頭和眼轉向出血病灶側,呈“凝視病灶癥”和“三偏癥”,即偏癱、偏感覺障礙和偏盲。(4)小腦出血時眼球震顫或瞳孔往往縮小,兩眼球向病變對側同向凝視。(5)小腦幕裂孔疝早期病灶側一過性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遲鈍,如病情加重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6)枕大孔疝瞳孔縮小后散大。如果有腦疝發生瞳孔變化最早、最快。因此必須認真觀察,大約5~10min觀察1次瞳孔及眼球活動的變化,為搶救爭得時間,但須注意老年患者有青光眼、白內障者可影響觀察須注意鑒別。
2.2早期觀察意識變化意識變化是判斷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腦出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識改變,如小腦幕裂孔疝可表現為清醒躁動嗜睡朦朧昏迷,而枕大孔疝很快進入昏迷。在腦出血急性期意識的變化是很重要的,特別是70歲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且有一定的緩沖空間相對延長一定的搶救時間,但是老年患者神經系統代償能力低下,應激狀態的耐受性降低,對老年患者更應密切觀察意識變化。
2.3準確記錄血壓變化腦出血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壓,血壓越高越會加重腦出血及發生腦疝的可能性,必須及時觀察血壓,也不可忽視低血壓。一般監測血壓1次/2h,并做好記錄。
2.4注意呼吸改變腦出血急性期,由于腦組織缺氧、腦水腫使呼吸發生改變,病情危重時常常出現潮式呼吸、庫氏呼吸、雙吸氣、嘆氣樣下頜呼吸。尤其應注意腦干出血壓迫延髓導致呼吸驟停。
2.5觀察體溫丘腦下部是體溫調節中樞。當丘腦大量出血時往往出現中樞性高熱,如果老年患者出現中樞性高熱預后更差,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高熱的護理。中樞性高熱藥物降溫不明顯,物理降溫效果較好。但應注意老年患者肢體活動不靈活、末梢循環不良,用冰袋、冰帽時須防止發生凍傷。
3急性期的護理要點
3.1嚴格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和量
3.1.1迅速降低顱內壓快速輸入20%甘露醇和其他脫水藥是預防腦疝發生的關鍵。
3.1.2靜脈補液腦出血急性期患者都有意識障礙,均應禁食水,給予靜脈輸液,但是高齡患者多具有多種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腎功不全等),如果液體輸入過多過快,會因增加循環血量,增加心臟負荷,加快心率使患者躁動而加重出血,因此必須嚴格掌握靜脈輸液速度、量并做好記錄,為合理用藥,防止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提供依據。
3.2保持呼吸道通暢
3.2.1取出義齒70歲以上患者多裝有義齒,當意識有改變時,易松動、脫落而使呼吸道阻塞,因此首先要把義齒取出。
3.2.2吸氧吸氧能改善腦組織的缺氧狀態,但應注意掌握吸氧的濃度,防止高濃度氧引起氧中毒。
3.2.3吸痰老年患者痰較多不易咳出,為防止痰阻塞呼吸道應及時吸痰,這對防止肺部感染非常重要,吸痰時動作要輕,吸痰管一定要插到位,做到有效吸痰,注意時間不宜過長。
3.3鎮靜和抗驚厥腦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煩躁、譫妄等精神癥狀,如果不加以控制對預后是不利的,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安定和苯巴比妥,但靜脈給安定時速度一定要慢,因安定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高齡患者反應遲鈍,用藥更應慎重。
3.4臥位在急性期一定要平臥,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氣管而發生吸入性肺炎。老年人本身機體的抵抗力弱、耐受力差,加之臥床后局部的血液循環不暢很易發生褥瘡。所以在急性期也要做好皮膚護理。
綜上所述,老年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如得到及時治療、做好早期護理及觀察、采取相應對策,對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義,對預后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玉泉,周孝達,汪無級.實用神經病學,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44-648.
宜春市老年護理現狀分析首先是老年護理專業人員缺乏。據統計,我國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已達3300多萬,占老年人口的19%。然而,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嚴重缺乏,以宜春市為例,宜春學院和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已設置了醫學專業的學校均無老年(醫學)護理專業,只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增設了與老年護理相關的課程,但專業性不強,導致無法給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專業護理,嚴重影響護理質量。其次是老齡人對醫療護理保健需求增加。醫療衛生保健、老有所醫是老年人最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由于我國具有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老齡化趨勢明顯的特點,龐大的老年人群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導致對衛生服務需求激增。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功能出現慢性、進行性、退行性的變化,易患多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和護理服務,同時,老年人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老年護理不僅是單一的疾病護理與生活照顧,而是更深層次的掌握,以維持老年人最佳功能,使老年人無病長壽,身心健康,縮短老年人被照料的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最后是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推行獨生子女政策,這意味著在老齡化到來的同時存在另一個社會問題(家庭小型化),從而導致“空巢老人”現狀尤為突出,三代同堂家庭的減少、“421家庭”的增多,導致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繼續,養老服務更多依賴于社會。但社會衛生服務的發展仍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全部老年人的養老需要,例如一些僅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治療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卻選擇在綜合性醫院就診,導致綜合醫院床位不足,加劇養老服務供需矛盾。
2改進宜春市老年護理工作的三大對策
2.1實施整體護理進入老年期
常常面臨社會角色的轉變、喪偶、疾病等突發事件,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心理伴隨生理功能的衰退會出現老化現象。因此,老年護理工作者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護理服務,樹立整體觀念,在老年護理工作中更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統一,做到保健護理、生活照料、精神呵護同步到位,提高生命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
2.2加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
擴大護理教育規模,緩解護理人員缺乏狀態。專業老年護理人才市場空缺很大,醫學院校可根據就業趨勢開設相關老年護理專業,加快老年護理教育,突出人才培養建設,滿足社會市場需求。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加重老年護理課程比例,突出老年護理特色,注意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緊密結合,使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整體護理進入到醫學護理專業人才的常規教育中。
2.3健全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強化
家庭護理,建立健全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如特殊護理中心、老年人日托所等機構。積極推行主動服務模式,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老年護理院,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層次的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居家養老的照料體系,比如社區老年公寓模式,這種模式綜合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優點,既方便,又減輕了老年人子女的負擔,還解決了醫療服務人員配備不全的問題。同時要利用現有資源發展老年護理機構,將閑置的場所等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社會化的老年護理機構,逐步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護理服務。
3老年護理在構建“宜居宜春”中的積極性作用
3.1有利于促進“宜居宜春”和諧穩定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老年護理工作,完善養老體系,倡導社會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建立醫院、社區、家庭相結合的老年衛生保健系統,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現代城市生活,將城市視為自己物質的家園和精神的歸宿,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3.2有利于提高“宜居宜春”整體形象
宜居城市不僅要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健全的社會秩序、覆蓋率高的社會福利,更要有舒適的居住條件和配套的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吸引人們前來定居。在“宜居宜春”建設中,做好老年護理工作,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普及老年護理知識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社區化,不僅有利于社會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還能使老年人維護自己的權利,發揮“余熱”。
3.3有利于豐富“宜居宜春”品位內涵
男性老年癡呆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出現排尿困難進行性加重、急性尿潴留、血尿、充盈性尿失禁、反復尿路感染、甚至腎功能不全等。由于患者各項功能不同程度的減退和行為性格的障礙以及年老體弱伴其他全身性疾病,不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或不能耐受手術造成的創傷和風險,需永久性膀胱造瘺引流尿液。患者不僅需要住院時的護理服務,出院之后也需要連續的護理服務。家庭護理成為膀胱造瘺術患者的重要部分[1]。作者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對22例老年癡呆患者膀胱造瘺護理問題進行評估及護理指導,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長期恥骨上膀胱造瘺引流尿液的前列腺增生老年癡呆患者22例;年齡63~80歲,平均71歲;干部5例,工人7例,農民10例。采用1992年第10次修訂(ICD-10)的關于老年性癡呆的國際疾病診斷標準,按病情發展大致分健忘期3例、混亂期7例、極度癡呆期12例;同時伴糖尿病4例,高血壓或冠心病5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4例。不能配合手術治療16例,不能耐受手術造成的創傷和風險4例,其他原因2例。
1.2方法
患者及家屬在住院期間對出院后造瘺管的護理知識有不同程度的知識缺乏,需予以幫助和指導,見表1。通過出院前的指導、電話聯系、護士上門服務、專科醫生的定期隨訪、定期門診及隨時就診相結合并配合必要的輔助檢查,隨診期6個月~1年。表122例患者及37例家屬膀胱造瘺管護理存在的問題(略)
2結果
混亂期患者由于約束不當手掙脫,發生自行拔管1例;造瘺口未及時換藥及尿液從造瘺口流出發生感染2例;發生尿路感染4次。口服藥物后緩解;其余置管良好,均能定期門診更換造瘺管及復查尿常規且腎功能保持良好。
3討論
膀胱造瘺術是因尿道梗阻,在恥骨上膀胱做造瘺口,以達到引流尿液目的的手術。一般接受膀胱造瘺術的患者均為年老體弱或有較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手術耐受性差、經濟拮據者。由于癡呆患者本身疾病所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嚴重者自理能力完全喪失,給管道的固定、家庭護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在臨床護理工作及出院的指導過程中,護士根據患者及家屬在膀胱造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見表1),配合主管醫生在患者住院期間、電話隨訪、上門服務和復診過程等,采用講解、看錄像、示教、練習及強化練習等方法進行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重點是家屬發放膀胱造瘺術后護理要點、癡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護理要點健康資料、圖片或錄像帶及光盤等,通過反復講解、強化記憶。如家庭護理老年癡呆患者應有足夠的耐心,要細致觀察患者的變化,平時注意訓練患者自理能力,加強大腦的活動,增加外界刺激,使患者接受更多、更新的事物,對延緩病情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2]。另外患者排泄異常的護理;飲食的護理;患者的安全護理以防止意外的發生。因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認知、判斷、記憶能力喪失或降低,家中的熱水瓶、電源插座、刀、剪、玻璃器皿及火源等應放在隱蔽、不易拿取處,必要時上鎖。患者均由專人照顧,家人24h陪同,對經常要外出的患者房門加鎖防護[3]。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造瘺管的護理重點和注意事項、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復診時間及癡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護理要點。配合藥物治療等措施的重要性及不良反應的觀察。
護士對患者及家屬示教不配合患者肢體約束和保護、活動時引流袋的放置、造瘺口的換藥、更換引流袋等方法。對記憶力減退患者制作各式各樣的醒目提醒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屬進行及時的管道護理。一般老年性癡呆患者感覺遲鈍,同時缺乏主訴能力,要善于發現軀體并發癥,教會家屬要經常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觀察尿色及尿量變化,隨時做好記錄。對每個患者基礎疾病的不同護理方案應個體化。
在護士的指導下,患者和家屬根據講解和示范的內容進行練習,回家后1周內經常電話聯系指導、提醒,1個月內每周上門服務、強化訓練,以后根據患者及家屬的家庭護理能力延長指導、提醒時間,直到患者及家屬能正確掌握家庭護理的方法。
針對家庭護理中出現的拔管、造瘺口感染、尿路感染等問題,作者與患者及家屬一起分析發生的原因,并針對原因進行及時、重點、反復的宣教、示范內容:(1)加強混亂期患者陪護和指導合適的約束方法。(2)保持造瘺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和正確的換藥方法。(3)保持室內清潔,經常開窗通風預防感染。(4)協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衣服、被褥經常更換,保持清潔。(5)加強患者的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鼓勵患者多飲水,2000ml/d,起到沖洗膀胱,預防感染和小結石作用。(6)保持造瘺管通暢,并講解定時開放引流管及防止尿液倒流的重要性。(7)有異常感染癥狀及時就診等使患者或家屬能有效地防止類似并發癥的發生。
癡呆是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是腦功能障礙引起記憶力下降,智能減退,行為異常,人格改變等[4]。在老年癡呆患者膀胱造瘺的家庭護理中,由于老年癡呆患者的認知、情感、交流等方面發生不同程度的障礙以及老年癡呆患者膀胱造瘺的家庭護理是一項持久而繁重的任務,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體力及心理上的壓力。在講解、示教、練習及強化訓練的過程中,注重患者或家屬的心理指導,并針對患者或家屬對專業知識和技術操作接受相對較慢且容易忘記的特點,利用各種方式提醒患者或家屬,反復強化,護理到位,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通過護士對膀胱造瘺帶管出院癡呆患者的家庭護理干預,提高了該類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在護理中如何兼顧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指導[5]、保持家庭室內清潔減少污染機會[6]。
【參考文獻】
1柳青,張瓊.膀胱造瘺術后患者的家庭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0,16(9):60.
2李建英,何青秀.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護理研究雜志,2004,12(4):1060.
3鄭凌,林輝.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在老年癡呆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代康復,2001,13(4):89.
4徐姜定.癡呆的診斷分類與治療.浙江臨床醫學雜志,2005,7(1):1~2.
【關鍵詞】老年骨科護理管理風險管理
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的永恒話題,護理風險管理是對護理工作中存在或潛在的風險事件及預防方法的識別、評價,并尋求處置對策和科學管理[1],是確保護理質量的核心決策[2]。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術的幾率趨于增加[3],而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著其他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動脈粥樣硬化、慢性氣管炎、老年癡呆等;加之骨科病種復雜,治療方法各異,康復時間較長,自理困難,近年來新技術、新項目又不斷地開展,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護理風險相對增加。近兩年在護理工作中,針對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制訂并落實各項風險管理措施,確保護理質量,有效規避護理風險,體會很深,現介紹如下。
1護理風險的相關原因分析
1.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其他各種疾病,一旦受到外傷,不但機體防御功能受到破壞,引起病理變化;加上創傷疼痛的刺激,精神緊張,易引起其他組織器官連續性病變,如腦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關節位置覺、痛覺及冷熱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減退。許多研究資料顯示,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人,其術后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1.2骨科患者的護理風險
1.2.1壓瘡患者因長期臥床、截癱或需牽引、全身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康復時間長,或護理未到位,如未及時墊海綿墊、未定時給予翻身及床單元未平整清潔等易使患者形成壓瘡。
1.2.2跌倒、墜床、燙傷因骨折后自理困難,行動不便,易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骨折后患肢感覺相對遲鈍及年老體弱等原因,使用熱水袋保暖時易發生燙傷。
1.2.3輸液外滲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脫水、消腫,因該藥為高滲液體,如輸液時外滲,處理不及時,易出現局部軟組織壞死,甚至引起各種糾紛。
1.3護理管理風險因素分析
1.3.1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滯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漸完善,以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院及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受傳統護理習慣的影響,護士多按醫囑被動工作,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護士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4]。
1.3.2專業理論技術及新設備操作知識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長期臥床,骨折后限制活動,護理并發癥高(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靜脈血栓等)。若對病情變化觀察不及時,對病情變化無預見性防范并發癥準備不足,就很容易出現并發癥或加重病情;骨科手術發展較快,各種新技術和手段不斷更新,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若對各種新技術,新業務的護理知識缺乏學習和了解就會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錯;對下肢關節活動儀、創傷治療儀等基本護理操作不熟練或者有誤以及專業設備本身的問題也會帶來護理風險,如機械故障、停電等。
1.3.3護理工作和服務理念沒有很好地結合65%的護理糾紛是護士語言使用不當所引起的[4]。年輕的護士工作經驗欠缺,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意識,缺乏溝通技巧,“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的概念未付諸實踐,不能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使患者對其缺乏信任感。
2護理風險管理策略
2.1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訂風險管理預案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護理質控人員、護理骨干組成。通過以往積累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明確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再結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評估,制訂各種應急預案。
2.1.1危險因素的評估評估內容:護理體檢、心理社會評估、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壓瘡高危評估、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輸液外滲評估等。
2.1.2制訂各種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組織護士學習并熟練掌握,通過考試、提問等方式檢查護士應急能力,保證每位護士均能獨立應對各種護理風險。
2.2轉變觀念、更新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首先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風險管理,進行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事件范圍,風險管理的流程、風險事件的呈報等知識培訓,使全體人員了解風險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確認識風險的存在,重視風險防范,堅持嚴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預見性,對潛在的風險重點分析,改進工作流程,及時杜絕和防范差錯事故的發生,對每一例護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2.3持續護理教育培訓、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遇到疑難病例、復雜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邀請醫師講課,制訂護理計劃,有效地做好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士對疾病發展的預見性。對年輕護士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分階段考核,營造學習氛圍,鼓勵護士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減少系統內部人為因素而引發的護理風險事件,對各種新設備新儀器實行專人管理,定時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操作規程統一掛在儀器上。
2.4加強人文關懷、提高患者滿意度
2.4.1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疑問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確定把患者服務放到首位,強調主動服務意識,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
2.4.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護理風險預告制度,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并實施簽字認可制度,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2.5加強護理管理、健全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常規制度的培訓必須納入繼續教育的范疇,定期組織人員學習應知應會內容,學習掌握是基礎;工作落實是關鍵,故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保證在工作中檢查、監督、反饋、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即使出現錯誤,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損失,降低對患者的傷害;醫學是不斷發展的學科,常規、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
3體會
護理風險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有風險。實施風險管理后,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明顯增強,認真執行制度和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做好班班交接、層層把關,消除各種安全隱患。1年來差錯事故顯著減少,各種投訴明顯下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達98%以上。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質量改進的一部分,通過積極改善服務態度和加強風險防范教育,重視對護理環節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減少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雷玉珍.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2004,26(4):418-419.
2韋素清.從護理風險管理程序談臨床管理思路及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