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5 08:22: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參與式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問題是學習的開始,是課堂教學發起的“信號彈”,對于課堂教學進程的推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行為過程中,我們的教學內容得以提出、討論和施行.可見,問題的提出和創設與課堂教學其它環節內容的設計和生成是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的.參與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首先要做的便是將課堂問題的設計權利分與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發現和提出,從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到課堂教學設計中,這將極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從一而終的知識學習模式也將促進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吸收和理解.這里有兩方面要注意:一是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充分引導;二是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在充分保護學生自尊心和積極性的同時,要適當區分和引導問題內容,確保所提內容具有探究價值.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物質跨膜運輸實例》這一課題中關于“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相關內容時,筆者是這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參與課堂設計的:“同學們,我們要學習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問題,那有什么內容是在這一課程里必須搞明白的呢?”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回答:“細胞為什么會吸水和失水”、“細胞什么時候會吸水,什么時候會失水.”學生學生提出的問題主要圍繞這兩大方面,筆者繼續引導:“同學們說的都很好,那再想想,細胞和細胞之間是否有區別.”學生聽后恍然大悟:“還要搞清楚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在吸水和失水過程中的異同.”筆者點頭,接著引導:“那我們要破解這些問題該采取什么辦法呢?”“做實驗.”……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設計環節中,有效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促進學生知識學習.
二、分組協作,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
實驗操作是生物課堂上最具參與性的學習環節,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根據社會學理論,在群體協作中,個體為達到集體目標,將有更大機會激發自身潛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生物課堂,就要充分發揮課堂實驗這一有效載體,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分組協作的方式,參與實驗操作,在教師精心引導下,發揮個體個性和集體合力,有力推動學生主體發揮和實踐能力提升.組織分組協作實驗操作,要做好兩方面: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根據實驗的預期結果,對實驗環節進行設計,在實驗環節設計上體現學生個性;二是要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根據自身實驗經歷和心得體會,形成各組各具特色的實驗報告.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實例》的實驗教學中,筆者將學生五人分成一組,以先前的實驗假設為依據,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筆者對于學生各個實驗操作環節均進行了引導.例如學生對實驗用具進行準備時,筆者便讓各個小組各自思考實驗用具準備中該注意的問題(如實驗對象必須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成熟具有中央液泡的洋蔥鱗片葉等),并在實驗用具準備完成后進行小組間互相考核.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小組群策群力,讓學生在競賽的壓力下、完成小組共同目標的激勵下,發揮個性,發掘潛力,有力推動小組進行個性化實驗操作,促進自身綜合素質提升.
三、思考點撥,讓學生參與結論生成
在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知識結論的獲得不是通過課本,便是依靠教師,屬于一種單向的知識接受,學生主體作用受到抑制,知識整合、提煉、總結能力得不到培養和發展.參與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生物課堂,便是要將學生納入知識結論生成的環節中,通過教師有效的內容引導和思想點撥,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認知基礎上,層層演繹,充分思考與討論,全程參與到最終結論的生成過程中去.在這一環節,筆者認為教師主要可以采取這兩種方法:一是利用頭腦風暴,以議帶論,通過學生的群體智慧,集中討論,帶出最終結論的相關概念,最終再由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碎片進行整合,形成結論;二是利用問題聚焦,以問帶論,通過問題聚焦知識導向,讓學生向正確方向進行思考,再由教師稍加點撥,得出最終結論.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實例》相關實驗操作完成之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分析.筆者首先點撥學生有較多樣本證明的現象一般是實驗的準確結果(這一步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驗結果歸納出相對準確的實驗結論);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對于出現的小樣本的相異數據進行排除分析,確定這部分實驗結果無法對最終結論產生影響(這一步能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嚴謹全面的總結思維,增強學生科學總結的能力);最后,筆者根據學生提供的全部結論,整合出最終結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結論的生成過程中,學生印象更深,掌握更牢靠;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學生自我概括等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升。
四、結語
信息計算專業教學團隊,2017年獲評省優秀教學團隊,以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計算專業為建設平臺,經過20余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合理的教學管理和課程體系、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以及協調的學科支撐體系,造就了一支治學嚴謹、執教有方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和學術帶頭人,培養了一大批能在行業建功立業的優秀畢業生。
信息計算專業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建有省級電子信息教育創新高地。目前專業建設有2門省級精品課,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校級精品課,1門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目前,信息計算專業作為省級特色專業,以辦學歷史長、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享譽社會。
1.合理的教學梯隊
信息計算專業教學團隊是一支職稱、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教育理念先進,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互通相融,核心骨干相對穩定,愛崗敬業、勇于改革創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團隊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既有教學、科研骨干,又有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其中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4人,講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博士學位6人,其余教師均為碩士學位。
2.明確的發展目標
教學團隊依據信息計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厚基礎寬口徑作為本科教育的基本宗旨。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及科研訓練密切結合,促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基地建設等工作中,設定明確、可行的教學改革目標,有相對集中的、具有特色和優勢的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方向,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設計合理、實施有效。
3.顯著的建設成果
教學團隊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使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逐步實現了“合格建設、穩步提升、凝練特色”的專業建設“三階段”發展目標。信息計算專業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已畢業學生1000余名,為社會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專業人才。
5年來,團隊成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校級教學質量優秀獎3項,省級教學課件獎3項。承擔教學研究項目7項,其中省級2項、校級5項;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0余篇。參加面向21世紀課程改革計劃,編寫教材5部。
在教學方面,團隊教師積極參加教學改革與創新。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推廣啟發式、互動式、研究式教學新模式,運用網絡信息平臺和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實驗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從驗證式教學模式向探究式教學模式過渡,由灌輸式教學法向誘導式再到自主式教學法的轉變,從學生被動的接受到引導學生學習,再到學生能自主學習。。
在科研方面,教學團隊教師承擔科研項目27項,其中省部級6項。獲得各類科研獎勵5項,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20項,發表科研論文58篇。在進行科研的同時,將研究成果不斷充實到理論與實踐教學中,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有效促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教學水平。
4.優良的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的優劣是衡量教學團隊的根本性指標。團隊成員通過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之中,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社會、生產實踐。在依托學科建設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促進學生參加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方面取得了較明顯效果。團隊還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設計課題、提供平臺,為推進大學生創新教育做出積極貢獻,取得良好成效。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想不想(敢不敢)創新的問題,即創新意識的問題;二是能不能創新的問題,即創新能力的問題。根據以上理論,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圍繞這兩個問題開展了全方位、多途徑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實效。
一理論教學
(一)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們在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人體發育學和生理學課程教學中,摒棄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方法,注重結合教學內容,采用討論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積極發表不同觀點,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問題學習。例如我們在病原生物學教學講授流感病毒時,摒棄原來的講授流行情況、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等常規,開篇就提出六大問題:甲型H1N1為什么最初叫做豬流感病毒?與豬有什么關系? H1N1中H、N分別代表什么? 2009年流行的為什么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流感不過是一種感冒為何全球如此緊張?是否過度緊張?傳染方式有何特別?吃八角是否能有效對付流感?讓學生們頭腦里充滿問號,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們建立問題意識提供思路。
(二)幫助學生形成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和學習觀,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理論的形成過程
建構主義知識觀也就是知識的相對論。汪氏等認為傳統教學之所以不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把知識看成絕對的、凝固的、靜止的、一成不變的,而建構主義知識觀則認為知識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所以學習的過程是新舊經驗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顯然,引入建構主義知識觀有益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我們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講到免疫的傳統概念和現代概念,就是引入建構主義知識觀的最好時機。
同時,我們還引入探究式教學方式,注重發掘課程中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注重講理論、概念被發現的過程。例如,在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中,我們補充講干擾素是如何被發現的,干擾素的副作用,病毒是如何被發現的,人類面對病毒的困惑,青霉素是如何被發現的,抗菌素耐藥性的形成等等,講病毒的發現源于“一種疾病”、“兩個關鍵技術”、“5個關鍵先生”、“一個舊理論被打破”,通過這些講述,傳授科學研究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創新的規律,了解學科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科學難題。
(三)以“正面教導”的方式激發創新精神
課堂教學中注重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科技創新成果,講歷史上發明創造的成功案例,為學生樹立一個創新發展的榜樣,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自主尋找答案,并為學生組織“學習報告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該學習演講成績計入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10%~30%。例如,我們指導學生完成“蟲草素釕﹙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對大鼠肝癌細胞作用的初步研究”獲得廣東省第九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學生在學習了化學結構改造這部分內容后,有了合成”蟲草素釕﹙Ⅱ﹚配合物”的想法,把中藥成分進行結構改造,這是這個課題最具創意的地方,與學生分享后,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大大促進了他們的創新欲望。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通過布置各類開放性作業、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縱向思維和橫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等。例如我們布置的作業包括“讀傷寒瑪麗故事的感想”(發散性思維、直覺思維)“給方舟子的一段話挑毛病”(批判性思維)等。
二課外教學
(一)通過布置撰寫小論文的任務,講解相關書寫要求、批閱、點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尋求答案
我們在醫學免疫學、生理學、人體發育學、預防醫學等課程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圍繞某主題寫出文獻綜述或調查報告,并在課堂教學中詳細講述文獻綜述、調查報告等論文形式的書寫要求、作用和意義,針對學生們參加大學生論文大賽中常見的論文書寫的錯誤,指出常見錯誤和誤區,在批閱學生的作業后再作詳細點評。同時,推薦質量高的論文正式發表,讓學生“完成任務有動力,任務完成有喜悅”,推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該作業計入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10%。
(二)開放實驗室,指導大學生論文大賽、大學生課外科技大賽、大學生創新課題
參考許多高等院校的做法并結合我院實際,我們教師所在科研實驗平臺、項目組實驗室均向本科生開放,形成實驗室里有教師、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這樣的工作團體,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創設有利于創造力發揮的環境。教師利用晚上、寒暑假積極主動指導本科生參加各類論文大賽和課外科技大賽,指導大學生創新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責任心,拓展學生的視野,有效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近3年我們共7位老師指導10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20多項校級創新項目的完成。
另外,通過老師擔任學校大學生論文大賽評委,擔任大學生論文大賽點評嘉賓、基礎知識擂臺賽評委等形式為學生創作的科技論文“把脈”指導。
學生們通過參加各類課題的申報、實施、答辯,在實踐中獲得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為學生社團開辦基礎科研能力培養系列講座
為切實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念,提高本科生科研課題的創新性,近年我們先后為大學生社團和二級單位開辦學術講座,圍繞科研論文的書寫、進入實驗室注意事項、科研思路的來源、科研課題的實施、介紹幾本好雜志、經絡的應用及研究概況、內經及針灸原理的應用及研究、課題設計零距離、為醫之道、盡善盡美等議題舉辦講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促進和引導學生進入科研團隊,尤其是國家級科研課題項目組,接受科學素養的熏陶
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我們近年來在吸收本科生進入實驗室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近5年累計約117人次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尤其我們通過主動報名加面試方式,遴選了部分學生進入學院國家級科研課題項目組科研團隊,學習查閱文獻、閱讀文獻、綜合分析文獻,了解國內外科研動向,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師結合自己承擔的科研課題為學生們輔導實驗動物學、分子生物學、DME、統計學等科學研究的主要課程,學生在實驗中學習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獲得創新的能力。
統計表明,在近年來進入科研團隊學習的學生中,能獲得國家級、省級課題“挑戰杯”大獎的學生均來自進入承擔國家級課題的科研團隊的學生群體,充分說明國家級科研團隊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起著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實驗教學
如果說理論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實驗課教學則是創新能力培養的綜合性培養平臺,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課程。我們在多個班種中實施基于團隊學習模式的自主設計性實驗,采用發放學習資料、學生自組學習小組(5-6人)、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引入自身的加入和體驗,圍繞任務設計實驗方案教師遴選科學意義大、創新意識強、可行性大的實驗方案,(對于科學意義不大、設計不合理的項目,予以淘汰),學生完成實驗方案形成實驗報告,最后進行論文答辯和教師點評。該教學改革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合理學習興趣與愛好,增強了學習任務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入了合作和競爭的理念,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發放144份問卷調查顯示:70%學生表示對該實驗感興趣,81.5%表示對實驗流程滿意,73.1%表示有必要開設自主設計性實驗,40%認為自主設計性實驗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比重恰當。
四教學成果
經過5年來的實踐,我們指導本科生獲得省級以上“挑戰杯”大獎4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兩項;指導學生參加“省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10項;指導本科生參加學校學生學術論文大賽獲獎和指導本科生校級創新實驗項目19項;指導本科生在核心期刊8篇,發表相關教學論文19篇。
五問題與不足
創新能力培養是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永恒話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尚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由于學生學分壓力、傳統考試壓力仍很大,能用于創新實踐能力鍛煉的時間不夠充裕。另外,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學生的創新更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學習,認清目前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弊端,勇于改革和實踐。我們還需要加強教學的藝術性,讓我們教學活動更新穎和更富于變化。
參考文獻
[1]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7.
一、基本情況概述。
我校共有語文教師8人,30歲以下的7人,40歲以上的1人。隊伍年輕化,朝氣蓬勃,接受新生事物快,富有創新開拓精神。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通過不斷地學習,教師們的教育思想在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教學手段在不斷更新,教學藝術在不斷提高。在優質課、公開課的擂臺賽中,涌現出了一些“教學星秀”,“教學能手”。同時,教師們的教科研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教科研水平在不斷提高,積極參與課題研究,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學期語文組共撰寫教學論文32篇,其中,榮獲縣級一等獎的2人,2等獎的2人,鎮級獎的3人。這學期,我們語文組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導,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狠抓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使各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穩中有升,環環相接。
二、具體做法與取得的成績。
(一)堅持教學工作“七認真”,把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教都落實到實處。
1、認真備課。⑴做到四個精心。每位語文教師都能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⑵統一備課規范。按課時備課,每課時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教后感等。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緊扣教學目標,把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動用能力。⑶加強各課組工作,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⑷備課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結合。
2、認真上課。全體語文教師以現代化教學的觀點,不斷更新教法與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做到四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全面育人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啟發式教學,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興趣激,突出教書育人。
3、認真布置及批改作業: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在布置作業時,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為準繩,認真取舍,精選適量的作業,以課文為主,根據學生的接授角度,因人而異,不搞題海戰術。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保證當天完成,作文及時批完,決不積壓,并規范化;平時發給學生的講義認真批改,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
4、認真輔導,做好提優補差工作。既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又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⑴學習態度端正和學習能力強且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激勵和期望,給予更多的信任,讓他們有適當的壓力朝著更高的目標去努力。⑵學習能力強但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且成績上下不穩定的學生,給予關心、幫助,了解其成績被動的原因,慢慢地引導地端正學習態度,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增強地的學習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用愛去感化他。⑶學習能力差但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幫助他尋找適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能力,當成績稍有提高時便給予及時的鼓勵,同時給予明確的和更高的期望。⑷學習能力差且學習態度也差的學生,主動關心他們,認真做好幫教工作,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愛心去感化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值得驕傲的成績。
(二)加強教改與教學科研。
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這一學期,我們語文組在學校、教導處的帶領下,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
1、堅持理論學習,重點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貫徹新課程理念。利用教研活動進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2、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圍繞《開放性教學》課題,進行研究、探索與實踐,深入調查,積累材料,撰寫心得體會。
3、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參與課改實驗。在十月份學校開展的“青年教師評優課”、“骨干教師展示課”活動中,語文組認真組織,積極參與。其中陳琴、王發榮老師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在十一月份開展的“三課一議”活動中,我們教研組注重實效,認真組織說課、聽課、評課活動,相互學習,交流,不避諱缺點,使每位老師明白自己上課的優點,缺點,以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4、向科研要質量,積極撰寫教科論文。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能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寫出有較高質量的論文,其中龔麗、鐘隨波、江菊三位老師的論文分別在縣級、鎮級、校級獲獎。
三、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少數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不敢放手,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鍛煉、展示。
2、低年級說話課的開展不夠重視。
3、中高年級各類作文競賽開展的比較少。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與和諧教育目標為指導,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立足生物教學實際,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強化課堂教學研究,加強教學實施指導,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諧發展,為提高我區高中生物教學質量,作出應有貢獻。
二、工作思路
1.聚焦課堂,服務教學。積極圍繞“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開展教學調研、課改實踐、教學研訓、質量監控等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中心,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工作,努力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3、以教研網為平臺,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嘗試開展網絡教研教學活動,提高教研實效。
4.立足校本,研訓一體。深入學校教研組,指導科組建設和校本教研,督促課改實驗,逐步形成教、學、研一體化的務實高效的學校教研機制。
5.創設平臺,促進發展。配合區教研室的統一部署,積極創新和充分利各種激勵手段,搭建豐富多彩的發展平臺,為教師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
三、工作重點
(一)聚焦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1、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力倡導和推行啟發式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質效研究。要以促進每個學生素質發展為目標,著力解決學生主動樂學和學習習慣養成的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
2、努力探索高中生物課堂的新教法。充分發揮學科中心組成員和青年骨干教師的作用,推出自己的名師開展示范觀摩課,著力培養我區生物學科的名師,形成生物學科課型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
3、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方法。制定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充分利用其導向性引領教師的教育教學。
4、積極開展主題式或專題式教研活動。從課堂教學實際中發現研究主題,形成課堂教學的研究專題,逐步解決一些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設教師發展平臺,分層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舉行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以此為契機促進青年專業進步;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輔導,特別是對教齡1-4年的青年教師,制訂詳盡的成長方案和發展計劃,使優秀的青年教師能脫穎而出,盡快成為教學業務中的骨干。
2、配合教研室工作,推進學科名師建設。指導各級各類名師及培養對象能不斷增強自己的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盡快出成績、出成果。指導各級各類名師通過教研網個人的教案、課例、課件、教育教學論文等,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帶頭作用。
(三)完善教學調研機制,確保教學質量。
1、常態教學調研。在學期中間除了教研室統一組織的集體教學調研外,不定期開展由生物學科中心組成員參與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調研。
2、跟蹤式教學調研。擬將布吉中學和布吉高中作為跟蹤式調研對象,參與校本教研和集體備課,并選擇各學校的2—3位老師進行跟蹤研修。
(四)加強高考研究,提高高考成績
組織高三生物學科教師對年省高考試題及高考考綱、考試說明等進行認真分析,做好年高考復習備考的指導和教研工作,力爭年高考取得更好成績。
關鍵詞:靜脈血栓栓塞癥;醫學生;臨床帶教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了肺動脈栓(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兩種臨床表現形式。VTE是住院患者常見的疾病,是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醫療保健問題[1]。深靜脈血栓形成除與患者年齡、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關外[2],與患者所接受的治療也密切相關。骨科作為臨床VTE高發的臨床專科,對于VTE的治療及教學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從平時理論教學及臨床帶教工作中發現,許多臨床實習生感到VTE疾病相對隱匿,很難掌握,不少實習生對VTE疾病相當陌生。由于該類癥候群相關授課學時少,難以全面深化,加之臨床病例相對較少,集中的實習專科主要為骨科等手術科室及呼吸內科等相關科室,因此臨床實習機會相對偏少,學生難以全面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該類疾病的臨床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骨科學帶教實習中不斷總結經驗,對VTE疾病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現總結如下。
一、以典型病例為中心,通過“導入式教學法”鞏固疾病相關基礎知識
我們在臨床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的臨床醫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記憶停留在理論背誦階段,對于典型病例的臨床實習并不能很快地與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舉例而言,盡管學生在靜脈血栓理論大課的教學中學習到了靜脈血栓相關三種因素:①血管壁的改變;②血液成分質量的改變;③血流的改變等[3]。在理論大課的授課中反復強調這些病理生理學及解剖學相關知識,但是,進入臨床后,這些知識便成為書本上的“豆腐塊”,很難在腦海中建立起三維的理論構架,從而進行臨床應用。因此,在VTE疾病的實習課中必須以病例為中心,在病例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病例導入式教學法(casebasedstudy,CBS)在很多的教學論文中被反復提及[4-5]。CBS是根據PBL教學法原理設計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方式,其基礎在于病例的引入。研究表明,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法較傳統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病例分析水平。我們在2009級臨床碩士研究生帶教過程中應用CBS教學方法進行了VTE疾病的教學,以臨床關節置換術后VTE患者為例進行了教學方法的驗證,通過實習生對患者病史、臨床癥狀、體征的全面評估,參照書本理論,提出初步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然后提出自己的相關輔助檢查,并進行相應治療方法的設計。最終,較之前的臨床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以多元化科室診治為依托,通過臨床多科室協同“三維教學法”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VTE疾病的臨床發病具有隱匿性、復雜性、個體化等特征,要求臨床醫生具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縝密的臨床思維能力[6]。VTE包括了PE和DVT兩種臨床表現形式。這兩種臨床疾病又是逐步發展的臨床過程。臨床中很多患者首先出現下肢癥狀,主要表現為下肢腫脹及疼痛。為了排除DVT可能,需要下肢靜脈超聲診斷的介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提前與超聲醫學科帶教老師溝通,設計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以及實踐觀摩,組織實習生利用部分學時進行超聲影像診斷實踐,實際操作中理解血栓的解剖學位置、形態,更好地理解超聲影像學診斷對于DVT診斷的必要性,提高實習生疾病診斷臨床思維能力。臨床還有一部分患者對于DVT疾病需要放射介入治療,包括靜脈濾網植入、靜脈血栓取出等手術,這些臨床實踐課則由放射影像科帶教老師進行臨床實習帶教。但是,畢竟這類患者臨床少見,治療期與實習期不能很好地吻合,我們則通過手術錄像和視頻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講解,也能夠讓實習生更為真實地掌握放射介入治療方法。部分患者除了發生DVT外,會出現致死性的PE。各臨床相關科室都會將這類患者轉入呼吸科或重癥醫學科進一步救治。因此,學生在這兩個科室實習期間,我們安排了相應帶教老師對PE的相關臨床知識及治療原則進行帶教實習,補充并全面完成VTE疾病多元化的診治方案學習,綜合性地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我們將這種由臨床多學科協同參與的帶教模式稱為“臨床三維教學”法,即治療中心(臨床科室)、診斷中心(影像科室)及培養對象(實習生)三維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在統一的帶教方案下各帶教單元制定各自的帶教模式、流程、時間與考核方法,以實習對象為中心進行全方位的診療臨床思維培養,讓學生不局限于單一實習單位的生產實習,全面的提升實習生的實習興趣,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2009級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帶教過程中,我們就應用三維教學防范對VTE疾病的教學,以臨床關節置換術后VTE患者為例進行了教學方法的驗證。骨科承擔主要的臨床實習平臺,超聲醫學科及影響醫學科提供診療技術平臺,呼吸科及重癥醫學科提供再次的臨床知識講授,實習生對臨床出現的VTE患者從基礎到臨床,從診斷到處置,全面地接受了相關基礎知識及診治原則培訓,最終,我們發現實習生對VTE疾病診治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什么樣的患者需要警惕、考慮VTE患者需要進行什么樣的檢查、如何提供治療方案原則等知識,較之前的臨床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三、以復雜的疾病轉歸特點為切入點,通過典型臨床案例培養學生醫德醫風,同時提高規避臨床醫療風險能力
現代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7-8]對臨床實習醫生的醫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我國的醫患矛盾比較突出[9],而醫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習及人文情操的培養不足。因此,我們在VTE疾病的帶教中有意地利用臨床失敗案例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來啟發學生,讓他們認識臨床不光是對疾病的診療,更是對人文的關懷,一定要以醫德為重心,倡導道德素質與技術素質并重,這樣才能讓實習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現醫學人文情操,更好地利用自身醫學知識服務于人民群眾。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對典型臨床失敗案例的病例討論,將臨床失誤及治療差錯的相關背景介紹給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他們從內心中體會到臨床治療的縝密性,逐步培養臨床思維能力。讓他們認識到醫療無小事,再小的醫療忽視都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結局。通過帶教老師的示范,從日常查房到風險談話告知,學生可以在實習過程中學習如何完善診療細節、規避診療風險,提高臨床工作中規避醫療差錯及風險的能力。
四、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通過“研究式教學法”培養科研思維及創新意識
醫學生必須注重臨床與科研兩方面的培養才能符合創造型、開拓型、實用型的培養目標。培養研究型、復合型醫學人才是我國醫學生培養的方向。楊煉紅等[10]在八年制的神經病學見習中提出了研究式教學法的概念,并發現該模式不僅能提高學員的理論考核成績,還提升了學生對見習的滿意度。我們借用了“研究式教學法”這一概念,在日常的生產實習中將VTE疾病近年來所提出的診療指南進行講解,將目前臨床遇見的新問題進行提問,以發散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文獻查閱,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進行小課討論。最后由帶教老師將問題凝煉后指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形成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科研材料。在此過程中,實習學生的科研思維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有些甚至寫出了具有臨床研究意義的臨床論著。我們在以往的帶教實習中,在VTE疾病B超診斷方法的教學過程中,有同學結合血栓的病理學基礎提出是否能夠通過利用血栓的軟硬程度進行血栓的診斷。受這個思路啟發,我們進行了臨床資料收集,最后與超聲醫學科合作完成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聯合超聲彈性成像對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分期診斷價值》臨床研究論文[11]。由此我們認為,研究式教學法對于醫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五、結語
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生向臨床醫師轉變的關鍵環節,是醫學臨床工作與科研工作的基礎。我們在臨床醫學生VTE疾病的帶教過程中,以典型病例為中心,通過導入式教學法鞏固疾病相關基礎知識,以多元化科室診治為依托,通過臨床多科室協同“三維教學法”培養臨床思維能力,以復雜的疾病轉歸特點為切入點,通過典型臨床案例培養學生醫德醫風,同時提高規避臨床醫療風險能力,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通過“研究式教學法”培養科研思維及創新意識,克服臨床實習期短、教學難度大的困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VTE疾病的臨床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臨床實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3):602-604.
[2]關振鵬,陳彥章,宋弈寧,等.體重指數年齡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0(6):611-615.
[3]馬驪,王欣,蔣麗華.人工髖關節置換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因素及其預防策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9):1677-1680.
[4]孫麗麗,吳鳳霞,李玉宏,等.PBL與CBS教學法在超聲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4,20(5):485-488.
[5]宋高臣,申梅淑,崔榮軍,等.PBL與CBS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4,17(2):110-112.
[6]王海平,林常清.加強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7]梁淵,田懷谷,盧祖洵.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理論構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6,23(1):13-15.
[8]杜治政.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實踐與醫學整合[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9):1-5.
[9]顏婕,田清華,李詠.對當前醫患矛盾關系的思考[J].西部醫學,2011,23(8):1619-1620.
[10]楊煉紅,劉淑瓊,呂瑞妍,等.研究式教學法在神經病學八年制臨床見習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111-113.
一、政治思想
我生于60年代,成長于70、80年代,樸實的年代,樸素的思想,純正的正統教育,骨子里就萌生了一種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崇拜,對教書育人的摯愛與奉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種理念一直在左右我的靈魂。自任教以來,我嚴守制度,以身作則,作風正派,為人師表,愛生如子,文明執教。把教書育人做為我終身的事業,服從組織安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勇挑重擔,從不叫苦叫累,是群眾公認的“老黃牛”。任現職13年來,11年擔任班主任,并兼任兩個班的英語教學,有時三個班,經常超負荷工作,年年出滿勤。
2004年,年度考核為“優秀”;
2009年,年度考核為“優秀”;
2006年被評為校“德育先進工作者”;
2007年被評為校“德育先進工作者;”
二、學識水平
我參加工作24年來,一直擔任初中英語教學,其中有十二年擔任初三畢業班英語教學,長期的實踐與鍛煉,我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我知道,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這些年來,我與時俱進,終身教育,不斷充電。我挑燈攻讀,刻苦學習。1988年我考取邵陽師專函授專科,1988年至1991年我克服孕妊反應,堅持三年函授,系統學習英語專業課程,2003年又考取湖南科大英語函授本科,進一步掌握本科英語課程,教材教法。兩次專業化正規教育訓練,我全面系統掌握英語本、專科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理論,并在實踐中摸索,在實踐中提高。為了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我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提高自身水平,2000年、2009年兩次參加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班,系統學習了《課程標準解讀》、《新教材研究》等課程,經常到校內外聽課,交流取經,分別到湖南師大附中、雅禮、株州一中、二中、隆回一中、邵東三中等學校聽課,參加英語教研教改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同時,每年自費訂閱《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中學生英語讀寫》、《英語輔導報》、《中學英語之友》、《英語通》等報刊雜志,捕捉各種教改動態,吸納各種教法,博采眾長。
24年來,我不斷求新知,探新法,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使我在教育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三、教育能力
我從教24年,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任中教一級13年來,我11年擔任班主任,總是從初一帶到初三畢業。這些年來,我以一顆博大無私的愛去滋潤顆顆幼苗,使他們茁壯成長。我采取以身作則,寬嚴相濟的科學管理辦法。
我常常想,班主任是一個班的靈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終身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帶好一個班,首先必須充滿激情,敬業愛崗,言傳身教,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我想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崇高職業,就應當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師這一神圣使命——敬業愛生,嚴謹治教,為人師表。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些年來,我本著對教育工作的高度責任感,一切為了學生,把自己全部精力傾注在全班每一個學生。無數個早晨,我迎著晨曦走進校園,和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我既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保姆、朋友,息息相聯,水融,無數個夜晚,我帶著欣慰與滿身倦意回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了學生一切,從早到晚扎在學生群里,埋在課本堆中,我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每一個課件,把全部心血精力傾注給學生。這些年,我沒有請過事假,既使有感冒,關節風濕長期纏繞我,但我挺一挺,沒有曠過一節課。2007年,父親病重,我舍不得耽誤學生一節課,沒有陪護一天。我對教育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誨人不倦,樂此不疲。我對教育工作盡職盡責,全力以赴,感染學生,成為學生的楷模。
做為教育管理工作,除了以身作則、勤奮努力、積極向上,還必須有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這年來,我對學生管理是寬嚴相濟。首先是“嚴”。嚴師出高徒,古訓言之。我每接手一個班,首先用制度去約束人,用行為去規范人,我制定了一套完整班規班紀,讓學生在紀律和道德范圍內約束自己,去發揮個性;其次是“寬”、是“愛”。很多人認為班主任工作太累,寧愿多上課也不愿當班主任,其實我很輕松,我的靈丹妙藥是:轉換角色,營造和諧班級文化氛圍。班級文化是全班絕大部分成員認同的一種價值觀。每一個班級成員都自覺地遵守、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從不需要教師強制命令和干預。一個班級建立了健康向上班級文化后,班級充滿積極向上風氣,管理也步入良性循環,集體凝聚力也得到提高。學生剛入初中,面對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我給學生一個暗示: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自我。我接手每一個新班,首先特別注重開辦一個班會,我對學生說“我相信你們將是我所教的最好的一屆,你們各有各的優勢,希望你們發揮自己長處,共同建立一個人人(校領導、老師、同學、家長)羨慕的班集體。你們時刻記住自己是這個班的光榮,你絕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我通過學前教育、班會、課堂教學、談心,各種比賽,評出各種之星,每日一格言,每周一目標。在每一屆班集體中長期營造一種和諧班級文化,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在2010年初中畢業會考中我所教的263班有20人考上了省示范性高中,上省示范性高中的人數名列全校第二,在生源素質不如其它班的情況下,有這么多人考上重點高中,領導和老師覺得真是個奇跡。
班級文化是一種外在的熏陶,關鍵是內因,學生自身教育。我當班主任的重點是學會轉換角色,首先從監督管理者向服務型教育的轉變,從學生角度思考,解決棘手問題,實施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如“抓鬮班干部擔任制度”,“一日小班主任”,“課前精彩兩分鐘輪流演講”,我還在班里設立了“班級明星榜”,以喚起學生的榮譽感。同時,從接受教育到自身教育轉變,倡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讓集體輿論影響每一個學生,我相信學生能力,人人都是班主任的助手,充分利用學生積極主動心態,全員參與,代替班主任孤軍奮戰,讓班主任從繁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有充沛精力進行教育實驗。這種角色轉換,班級教育管理事半功倍,也培養了學生能力。我所擔任263班年年被評為校優秀班集體,班風正,學風穩。
“寬”另一層意義是無微不至的愛,尤其是對雙差生和下崗職工子女。多年來我對雙差生不歧視,不拋棄,努力通過挖掘放大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我班鐘俊同學,父母離異,家庭困難,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外婆管不了他,吸煙,玩電游,上課講話,吵事,不做作業,天馬行空。但我發現他也有一些優點,喜歡畫畫,賽車,動手能力很強。我找他談話,初二開始學物理了,我對他說,物理大家都沒有基礎,都是從零開始,你嘗試專心聽,我班物理老師說你做實驗是第一個完成的,說明你在動手能力這方面很優秀。經過我鼓勵,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他聽課特別認真,每次小考物理都能得到八九十分,于是我因勢利導,啟發他只要認真學,就能學好每門課。他進步很快,同學們也不用異樣眼光看他,他感受到學習樂趣。有一次球賽,他意外摔斷腿,我每天去醫院看望他,給他補課,并帶領學生獻愛心捐款,他很感動,出院后學習更努力了,而且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發動同學,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在他組織和倡導下,我們班成立小小愛心助學基金會。今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升入省示范性高中。農民工子女是班上的弱勢群體,因家庭出身,父母賣苦力而常感自卑,常有城里學生自恃清高,對農村來的同學另眼相看。針對這一現象,我在班級開展“勞動光榮”等一系列主題班會,讓農村來的學生融入班集體。
近五年來,我所教班級班風正、學風濃,無論是紀律、衛生、文體活動還是成績,都是學校年級佼佼者,班級工作屢次受到學校表彰。
這幾年,我所任班素質教育碩果累累。略
四、教學能力
本人是學校中青年教師的骨干,是學校初中畢業班的把關教師。在英語教學方面,我始終探索一種既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又學得扎實的教改之路,我準確地把握各年級教學大綱和教材重點與難點,制定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把各種教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作用,駕馭課堂能力強。我十分注重教學技巧,講究教學藝術,注重口語交際和學生求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樹立學生自信和勇氣,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學得輕輕松松,老師教得自然;我十分關注教改動態,并大膽實行教改實驗,摸索出“英語教學既要扣住課本,又要跳出課本,既要抓住課堂,又要跳出課堂”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由繁到簡,由難到易,深入淺出,靈活易懂。我的英語課成為英語老師爭著聽、爭著學的示范課。教學效果有口皆碑,受到學校領導、同事和家長好評。2005年,我從市八中調入市五中,學校安排我任初二229班、初三220班英語教學,其中初三220班換了四任英語教師,底子薄,基礎差,接手前期末年級統考別的班級108分以上的有二三十個,而220班才3人,學校擔心英語畢業會考會拖后腿。我接手后,強基礎,重訓練,調整教法,2006年220班英語畢業會考合格率95%,優秀率75%,不但沒有拖后腿,而且人平分排在年級第二名,校領導對我的教學工作非常滿意。2006年下半年領導又委以重任,又擔任229班、230班兩個初三班英語。2007年,229C、230C兩個班畢業會考合格率100%,優秀率90%,名列年級第一名。2010年畢業會考我校英語的人平分、優秀率、及格率都是全市第一,而我所教的262班、263班人平分、優秀率分別超學校平均分6分和4.5個百分點。
英語教學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加強自身基本功訓練,我每學期承擔一次科組公開課,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2005年、2007年、2009年在英語教學比武中獲得一等獎。
2、一絲不茍抓實抓好英語教學各個環節,我特別是在備、輔、考三個環節上下功夫。備——備教綱,備教材,備學生、備重點、備難點,備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突發因素,向備課教研要質量,努力做到在備課中知識結構由淺入深,選材內容貼近生活,預期目標學以致用;輔——輔優生、輔差生,重點輔“邊緣“學生。考——不超綱,不離本,考題靈活,開發思維,迅速反饋,及時補漏。
3、注重教法改革,不斷探索英語教學規律,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開展了情趣英語教學方法,求異思維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一系列英語教學新法,激發學生興趣,讓英語教學“活”起來。在英語課堂上,我組織課前幾分鐘開展聽說訓練,運用做游戲、唱英語歌、表演等方式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運用實物教具,幻燈片,創設情景,設置懸念等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活躍氣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改變教師壟斷課堂惡習,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學生疑難之外,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課,分析、帶讀,讓他們能懂,會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狀態,改進教學方法,自始至終,以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為目的,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對待課堂、課外作業,我總是及時批改,并詳細作好批注,對于普遍錯誤,在全班反復講解,直至弄懂為止。對個別學生作業,有針對性進行面批,幫助他們釋疑解惑。在聽說方面,為了提高學生聽說水平,除了課前幾分鐘聽說訓練外,我常讓學生唱聽英語歌曲及英語會話的錄音磁帶,成立英語活動小組,開辦英語沙龍,組織英語朗讀和演講比賽,猜迷、排演英語話劇,開展英語征文,鼓勵優秀學生每月讀兩本英語課外書。英語教學活動化,活動交際化,,豐富了英語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聽說能力,拓寬了學生視野。
五、指導培養青年教師
無論是在市八中,還是在市五中,這些年來,我是初中畢業班把關教師,也承擔起指導青年教師的重任。從思想上、業務上、生活上關心和幫助青年教師。
24年英語教學探索,我摸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研活動中,我把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和盤托出,與同行切磋,共同提高。每年我與青年教師結對子,平時有針對性隨堂聽課,及時評課,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教研活動,我跟班聽課,主動發言,指導他們,很多青年教師很快成長,有的能夠得心應手,有的成長為業務骨干。2006年,輔導青年教師唐芳萍參加校英語教學比武設計賽中閱讀課二等獎;2007年,輔導青年教師孫芳參加校初中英語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比武獲一等獎;2008年我指導李毅敏老師實行啟發式教學,與她一起制作課件,鉆研教材;幫她進行觀摩課講評,使她在學校教學比武中獲一等獎,現在她已成為學校骨干教師。今年上半年由市教育局組織她到綏寧縣送教下鄉,幫助余文輝老師組織英語朗讀比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