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06:06: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間工藝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鎮江民間工藝;政府扶持;產業集聚;市場化;品牌建設
鎮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貿、旅游于一體的文化名城,擁有3500多年歷史,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其中,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民間手工藝千姿百態、絢麗多彩。通過在鎮江市各轄區進行的傳統民間工藝品普查調研來看,本土民間工藝資源蘊藏十分豐富,展現著本地域民眾在特定歷史時期和地域環境下所形成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是民眾智慧的佐證。鎮江地域民間工藝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剪紙、面塑、竹編、石雕、挑花、正則繡、扎染畫繢、烙鐵畫、瓷刻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曾多次榮獲國際、國內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普查的轄區內民間技藝傳承人中就有全國十大民間美術家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名,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有8名。
當前,鎮江民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主要是:伴隨著世界經濟及文化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擴張,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來文化多樣性沖擊,有的傳統工藝品因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的改變而被淘汰;掌握一定傳統藝術技能的民間藝人已為數不多,傳承困難,一些傳統民間絕技伴隨著老藝人的逝去而銷聲匿跡。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傳統民間工藝行業發展創新意識薄弱,地方民間工藝缺乏產業個性化規模運作:民間工藝行業亟待長遠規范管理與保護;民間工藝發展資金短缺:民間工藝發展人才匱乏。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應當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促進鎮江民間工藝文化傳承和持續發展呢?筆者認為,可以選擇以下發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確引導和扶持民間工藝的發展
民間藝術的發展遵循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作為地方政府,要想促進其發展,必須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其發展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對于民間工藝品的研究和生產要大力支持,給予多種名譽上的獎勵,比如可以通過設立開發獎、市場開拓獎、理論研究獎、組織獎等進行引導,提高生產者的積極性。同時要把民間工藝品的生產作為一個產業來培育,培養國家級的大師,提高名牌產品知名度,進而促進民間工藝在文化產業中的發展。
通過打造民間工藝亮點產業,實現區域文化產業與全國乃至世界接軌,通過實踐,鎮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嘗試。去年,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組織了彩蛋、泥塑民間藝術家遠赴德國曼哈姆市參加復活節期間的展銷,富有東方神韻的鎮江蛋雕藝術品《慈壽塔》、《昭關石塔》、《十二生肖》等幾十個品種受到德國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參展的140多件蛋雕藝術品供不應求。賺取了大筆外匯。而在德國歐洲第二大生態公園路易圣公園內舉行的鎮江民間泥塑藝術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帶著東方特有的寫意手法,為來賓現場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國名人的頭像,直至鎮江泥塑藝術家帶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國藝術家同行們還仍意猶未盡,競相購買。蛋雕和泥塑的熱銷,說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質的民間工藝品通過產品的周密研發、包裝、推介就能順利開辟國外文化消費市場。文化是互通的,通過與世界的文化交流,鎮江民間工藝品走向國際市場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有效的戰略應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業務優勢和環境機會,在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中,地域民間工藝的特殊優勢已經開始凸現,它的內在文化動力是最具爆發的生產力,因此,要深入生產性保護和生態保護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通過生產性保護,將文化資源轉為經濟資源,開發具有傳統特色的民間工藝文化創意產業。另~方面,作為鎮江要立足“原生態”優勢推動生態性保護,在保護中必須維護民間工藝資源“整體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聯系、作用、制約和促進的復雜關系鏈中,所以要全方位協調好產業集群的整體區位,引導好民間工藝資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產業屬于城市發展的軟實力的范疇,而軟實力要以硬實力為基礎。它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抓住重點文化資源項目的保護性再生產,即是抓住了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從而帶動了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耍創新思維更新觀念.在破與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確立新的文化產業發展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通過符合鎮江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鎮江特色的民間工藝文化產業集群,真正把鎮江民間工藝資源潛力變成產業優勢,形成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消費的互推互動,培育市場,激活消費,實現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業發展的雙贏。政府要整合各方資源,為民間工藝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人才、政策法規等支持平臺。
二、加大鎮江民間工藝產業發展的投入
要積極探索建立穩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機制,采取劃撥專項資金進行項目資助、貸款貼息、獎勵等多種形式。確保地方財政對鎮江民間工藝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同時,要積極借鑒民間資本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降低民間資本跨入門檻,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民間工藝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經濟效益,還要看到它的社會效益和文化價值。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消除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陳舊思想觀念和體制弊端,不斷完善優化地方民間工藝資源發展的決策,營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產業、出效益的發展氛圍。
三、從藝術的角度解決民間工藝品的質量問題
產品占領市場的首要要素是質量,沒有質量的產品就是沒有生命力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是沒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民間工藝品也不例外,而且,質量要求更為特殊,為此,一是民間工藝品必須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其表現的內容,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地域的不同而變異。即一方面要借鑒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作,比如鎮江剪紙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觀題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風景等,并把以此類題材制作的成品作為旅游紀念品銷售,使民間工藝品的文化含量再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鑒國外文化,比如剪紙在圖案設計上可以表現世界古典神話圖騰,以加強國際民族文化的認同交流,同時外銷產品要考慮世界各地的欣賞習慣和欣賞趣味。
四、積極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傳統民間工藝品走進現代生活,必須與現代裝飾結合起來,成為居家實用點綴,目前鎮江丹陽的正則繡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掛,使它成為裝飾品進入家庭,使之實用化,深受人們喜愛。
要大力培育鎮江民間工藝的特色企業。不論哪種工藝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鎮江揚中竹編在藝術手法上,編制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長,形成自己獨到的風格和流派,從而增加自己的藝術魅力。要以產品特色鮮明、基礎條件較好、關聯度大的民間工藝制作行業為重點,以資本資產為紐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培育鎮江民間工藝的特色企業。
要積極促進民間工藝產業集群發展。按照民間工藝產業區域布局,重點抓好民間工藝項目產業集群的開發創意建設。并以此為中心,進一步抓緊建好特色民間工藝產業傳習所及保護傳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間工藝產業品牌。一方面,要加強網路資源共享及與媒體的合作宣傳。進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專業化的科研信息機構。聯合組建一批民間工藝產業教研基地。共同開發一批核心品牌項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間工藝精品資源,增強創新力和輻射力。可以通過專家的評價、大賽的評獎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樹立品牌。同時對民間工藝家創造的品牌要注冊商標,要申請專利,專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門磚.既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產品。避免抄襲,又要學會用專利打開國際市場。
五、加強民間工藝產品的生產管理
民間工藝品的生產企業,管理人員的水準要求高于一般企業。因為工藝品生產企業的管理人員既要懂藝術,又要懂市場。否則只懂市場,企業難以創新發展,只懂工藝藝術容易走入“象牙塔”。現在大多數廠長,雖對市場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難開發出高品位的、適合市場需求的工藝品。因而生產企業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場、又精藝術的人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產,走集約化經營之路。多數民間工藝品生產企業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個體生產廠家,缺少產業化管理,規模小,藝術人才單打獨斗。形不成技術優勢。面對當今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產品必須提高藝術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戶,觀念陳舊,保守的傳藝思想,使他們只能重復過去,難以吸收到新東西,立足點低,進步困難,所以發展工藝品產業,必須走開放式發展路子,藝術與市場的研究至少需要兩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業要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集中人才進行開發。
六、堅持走市場化發展之路
現在的民間工藝品市場正從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現是:高檔產品的出現和價格的回升。隨著經濟的復蘇,藝術品市場已從前幾年的成本銷售,轉向為高檔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業要樹立長遠意識,加大技術、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為。避免重復抄襲。
民間工藝品多用于饋贈。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間藝人之手,屬自產自銷產品,所以消費也均在本地區,是過年過節、婚慶喜宴、慶典之日的一種增加喜慶氛圍的裝飾性手工藝品,由于當地的交通不便,市場局限,幾乎所有的手工藝品在很少的范圍內流通,其數量很少,有些則屬季節性銷售,如鎮江丹徒挑花女紅制品,多在農閑季節制作,為貼補家用銷售,這種經濟營銷模式,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已無用武之地。所以民間工藝品未來的出路在于走進都市生活,走向正在興起的現代經濟大市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間工藝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在國際市場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鎮江剪紙已在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市場上看好,開發國際市場是它今后的又一發展出路。
民間工藝品市場是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的,培育市場要選擇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同時,民間工藝品的欣賞,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然而。現在的消費者,僅僅是個人喜歡,談不上欣賞,所以導致消費市場混亂。可見,民間工藝品要走進千家萬戶,需要抓好大眾文化的普及與提高,這就需要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教育和培訓,比如說,可以開展一些有關民間工藝品的藝術點評、具有藝術欣賞的廣告宣傳、藝術培訓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間藝術產品的推介銷售中,讓全社會通過對民間藝術文化的認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揚。
七、大力培育民間工藝人才
幾年來,通過在全國范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踐也再一次證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中所規定的保護措施中,重中之重強調的保護措施依然是為藝術遺產“項目的傳承及相關活動提供必要條件”,要求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所有民間藝術遺產的保護都是以傳承人帶徒傳藝活動的保護為核心的。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民間藝術后備人才是最有決定性意義的保護。應該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間藝人的資料,建立人才庫。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民間藝人,要進行多種形式的表彰和獎勵,如定期舉行民間工藝活動或相關的競賽,對優秀的民間工藝傳人應給予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重點保護,政府或企業可設立類似“工藝創作設計室”的專門機構,集中地方上優秀藝人進行探討和研究.為他們提供較好的工作條件。給民間工藝企業或家庭作坊予以經費補貼并提供優惠的政策.使他們得到應有的工作條件和社會地位、能制作出頂尖的民間工藝精品。
【摘論文要】隨著國際文化經濟競爭的加劇,現代工業文明的日益擴張,鎮江民間工藝的存在和發展也同時面臨著挑戰。由于傳承空間不斷受到擠壓,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瀕臨失傳。因此,如何進行科學地保護與利用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張應著力選擇個性化特色項目,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創新以及關鍵性產業切入點的有機嫁接,形成產業鏈布局。同時,政府更應致力于民間工藝產業的宏觀規劃,注重培植優勢品牌,引導資源產業規范管理,以此為鎮江民間工藝保護研發提供廣闊的拓展平臺。
鎮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貿、旅游于一體的文化名城,擁有3500多年歷史,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其中,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民間手工藝千姿百態、絢麗多彩。通過在鎮江市各轄區進行的傳統民間工藝品普查調研來看,本土民間工藝資源蘊藏十分豐富,展現著本地域民眾在特定歷史時期和地域環境下所形成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是民眾智慧的佐證。鎮江地域民間工藝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剪紙、面塑、竹編、石雕、挑花、正則繡、扎染畫繢、烙鐵畫、瓷刻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曾多次榮獲國際、國內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普查的轄區內民間技藝傳承人中就有全國十大民間美術家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名,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有8名。
當前,鎮江民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主要是:伴隨著世界經濟及文化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擴張,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來文化多樣性沖擊,有的傳統工藝品因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的改變而被淘汰;掌握一定傳統藝術技能的民間藝人已為數不多,傳承困難,一些傳統民間絕技伴隨著老藝人的逝去而銷聲匿跡。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傳統民間工藝行業發展創新意識薄弱,地方民間工藝缺乏產業個性化規模運作:民間工藝行業亟待長遠規范管理與保護;民間工藝發展資金短缺:民間工藝發展人才匱乏。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應當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促進鎮江民間工藝文化傳承和持續發展呢?筆者認為,可以選擇以下發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確引導和扶持民間工藝的發展
民間藝術的發展遵循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作為地方政府,要想促進其發展,必須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其發展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對于民間工藝品的研究和生產要大力支持,給予多種名譽上的獎勵,比如可以通過設立開發獎、市場開拓獎、理論研究獎、組織獎等進行引導,提高生產者的積極性。同時要把民間工藝品的生產作為一個產業來培育,培養國家級的大師,提高名牌產品知名度,進而促進民間工藝在文化產業中的發展。
通過打造民間工藝亮點產業,實現區域文化產業與全國乃至世界接軌,通過實踐,鎮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嘗試。去年,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組織了彩蛋、泥塑民間藝術家遠赴德國曼哈姆市參加復活節期間的展銷,富有東方神韻的鎮江蛋雕藝術品《慈壽塔》、《昭關石塔》、《十二生肖》等幾十個品種受到德國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參展的140多件蛋雕藝術品供不應求。賺取了大筆外匯。而在德國歐洲第二大生態公園路易圣公園內舉行的鎮江民間泥塑藝術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帶著東方特有的寫意手法,為來賓現場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國名人的頭像,直至鎮江泥塑藝術家帶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國藝術家同行們還仍意猶未盡,競相購買。蛋雕和泥塑的熱銷,說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質的民間工藝品通過產品的周密研發、包裝、推介就能順利開辟國外文化消費市場。文化是互通的,通過與世界的文化交流,鎮江民間工藝品走向國際市場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有效的戰略應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業務優勢和環境機會,在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中,地域民間工藝的特殊優勢已經開始凸現,它的內在文化動力是最具爆發的生產力,因此,要深入生產性保護和生態保護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通過生產性保護,將文化資源轉為經濟資源,開發具有傳統特色的民間工藝文化創意產業。另~方面,作為鎮江要立足“原生態”優勢推動生態性保護,在保護中必須維護民間工藝資源“整體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聯系、作用、制約和促進的復雜關系鏈中,所以要全方位協調好產業集群的整體區位,引導好民間工藝資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產業屬于城市發展的軟實力的范疇,而軟實力要以硬實力為基礎。它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抓住重點文化資源項目的保護性再生產,即是抓住了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從而帶動了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耍創新思維更新觀念.在破與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確立新的文化產業發展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通過符合鎮江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鎮江特色的民間工藝文化產業集群,真正把鎮江民間工藝資源潛力變成產業優勢,形成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消費的互推互動,培育市場,激活消費,實現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業發展的雙贏。政府要整合各方資源,為民間工藝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人才、政策法規等支持平臺。
二、加大鎮江民間工藝產業發展的投入
要積極探索建立穩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機制,采取劃撥專項資金進行項目資助、貸款貼息、獎勵等多種形式。確保地方財政對鎮江民間工藝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同時,要積極借鑒民間資本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降低民間資本跨入門檻,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民間工藝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經濟效益,還要看到它的社會效益和文化價值。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消除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陳舊思想觀念和體制弊端,不斷完善優化地方民間工藝資源發展的決策,營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產業、出效益的發展氛圍。
三、從藝術的角度解決民間工藝品的質量問題
產品占領市場的首要要素是質量,沒有質量的產品就是沒有生命力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是沒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民間工藝品也不例外,而且,質量要求更為特殊,為此,一是民間工藝品必須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其表現的內容,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地域的不同而變異。即一方面要借鑒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作,比如鎮江剪紙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觀題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風景等,并把以此類題材制作的成品作為旅游紀念品銷售,使民間工藝品的文化含量再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鑒國外文化,比如剪紙在圖案設計上可以表現世界古典神話圖騰,以加強國際民族文化的認同交流,同時外銷產品要考慮世界各地的欣賞習慣和欣賞趣味。
四、積極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傳統民間工藝品走進現代生活,必須與現代裝飾結合起來,成為居家實用點綴,目前鎮江丹陽的正則繡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掛,使它成為裝飾品進入家庭,使之實用化,深受人們喜愛。
要大力培育鎮江民間工藝的特色企業。不論哪種工藝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鎮江揚中竹編在藝術手法上,編制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長,形成自己獨到的風格和流派,從而增加自己的藝術魅力。要以產品特色鮮明、基礎條件較好、關聯度大的民間工藝制作行業為重點,以資本資產為紐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培育鎮江民間工藝的特色企業。
要積極促進民間工藝產業集群發展。按照民間工藝產業區域布局,重點抓好民間工藝項目產業集群的開發創意建設。并以此為中心,進一步抓緊建好特色民間工藝產業傳習所及保護傳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間工藝產業品牌。一方面,要加強網路資源共享及與媒體的合作宣傳。進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專業化的科研信息機構。聯合組建一批民間工藝產業教研基地。共同開發一批核心品牌項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間工藝精品資源,增強創新力和輻射力。可以通過專家的評價、大賽的評獎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樹立品牌。同時對民間工藝家創造的品牌要注冊商標,要申請專利,專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門磚.既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產品。避免抄襲,又要學會用專利打開國際市場。
五、加強民間工藝產品的生產管理
民間工藝品的生產企業,管理人員的水準要求高于一般企業。因為工藝品生產企業的管理人員既要懂藝術,又要懂市場。否則只懂市場,企業難以創新發展,只懂工藝藝術容易走入“象牙塔”。現在大多數廠長,雖對市場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難開發出高品位的、適合市場需求的工藝品。因而生產企業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場、又精藝術的人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產,走集約化經營之路。多數民間工藝品生產企業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個體生產廠家,缺少產業化管理,規模小,藝術人才單打獨斗。形不成技術優勢。面對當今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產品必須提高藝術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戶,觀念陳舊,保守的傳藝思想,使他們只能重復過去,難以吸收到新東西,立足點低,進步困難,所以發展工藝品產業,必須走開放式發展路子,藝術與市場的研究至少需要兩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業要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集中人才進行開發。
六、堅持走市場化發展之路
現在的民間工藝品市場正從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現是:高檔產品的出現和價格的回升。隨著經濟的復蘇,藝術品市場已從前幾年的成本銷售,轉向為高檔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業要樹立長遠意識,加大技術、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為。避免重復抄襲。
民間工藝品多用于饋贈。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間藝人之手,屬自產自銷產品,所以消費也均在本地區,是過年過節、婚慶喜宴、慶典之日的一種增加喜慶氛圍的裝飾性手工藝品,由于當地的交通不便,市場局限,幾乎所有的手工藝品在很少的范圍內流通,其數量很少,有些則屬季節性銷售,如鎮江丹徒挑花女紅制品,多在農閑季節制作,為貼補家用銷售,這種經濟營銷模式,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已無用武之地。所以民間工藝品未來的出路在于走進都市生活,走向正在興起的現代經濟大市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間工藝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在國際市場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鎮江剪紙已在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市場上看好,開發國際市場是它今后的又一發展出路。
民間工藝品市場是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的,培育市場要選擇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同時,民間工藝品的欣賞,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然而。現在的消費者,僅僅是個人喜歡,談不上欣賞,所以導致消費市場混亂。可見,民間工藝品要走進千家萬戶,需要抓好大眾文化的普及與提高,這就需要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教育和培訓,比如說,可以開展一些有關民間工藝品的藝術點評、具有藝術欣賞的廣告宣傳、藝術培訓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間藝術產品的推介銷售中,讓全社會通過對民間藝術文化的認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揚。
七、大力培育民間工藝人才
幾年來,通過在全國范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踐也再一次證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中所規定的保護措施中,重中之重強調的保護措施依然是為藝術遺產“項目的傳承及相關活動提供必要條件”,要求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所有民間藝術遺產的保護都是以傳承人帶徒傳藝活動的保護為核心的。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民間藝術后備人才是最有決定性意義的保護。應該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間藝人的資料,建立人才庫。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民間藝人,要進行多種形式的表彰和獎勵,如定期舉行民間工藝活動或相關的競賽,對優秀的民間工藝傳人應給予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重點保護,政府或企業可設立類似“工藝創作設計室”的專門機構,集中地方上優秀藝人進行探討和研究.為他們提供較好的工作條件。給民間工藝企業或家庭作坊予以經費補貼并提供優惠的政策.使他們得到應有的工作條件和社會地位、能制作出頂尖的民間工藝精品。
【關鍵詞】民間美術課程;資源;整合
民間美術是當地人們長期生活積累的產物,它是構成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立足于本土適應本土民間民俗習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面對外來文化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使原本濃郁的民族與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賴以生成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土壤面臨危機,有的正逐步走向蕭條,衰退和消亡。現代流行文化的價值取向正在讓人們逐步疏遠自己民族和地方文化。民間美術課程與民間美術文化資源相結合,傳承民間美術文化是時代的需要,是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呼喚。
20世紀初,在我國魯迅和鄭振鐸先生最早提出了對于關注和研究民間文化的倡議,至8O年代,國內興起了一場鄉土意識回歸的思潮,在此影響下中央美術學院于1986年設立了民間美術系,在中國高等藝術學府首次開辟了對鄉土藝術的研究與教學,與此之后民間美術課程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其他幾所地方美術院校相繼開設,使民間美術融入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系統中的改革與探索加快了步伐。
高校民間美術課程的開設,不僅在大學生中弘揚了中華民間傳統文化,具有“繼承”和“傳播”的天然優勢與特殊功用。高校是通過對專門知識的系統傳播和綜合修養的規范培育,是在造就高等級專門人才的過程中,進行文明傳承,推動社會進步的系統工程。
高校美術類專業民間美術課程在整個教學產研進程中形成豐厚的資源,如一、教育資源,體現在針對民間美術課程的教學研究所形成的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課程教案、編寫的教材、發表的研究性的論文等;二、學生資源,體現在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提高,對傳統民間文化遺產傳承關注意識的提高,學生校內興趣小組的建立與網絡溝通推廣平臺的建立等。三、商業資源,體現在學生臨摹作品和設計作品通過網絡平臺或與企業結合的方式、渠道進行發售。
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充分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從教學角度而言,對當地民間美術資源的普查與篩選,了解民間美術資源在地區與形式上的差異,探究民間美術資源的課程表現空間,并尋找本土資源課程開發與實際應用,拓展高校課程資源。選擇具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倡導基于資源的師生教學方式。民間美術理論的收集和進一步研究,有利于民間美術的發展。同時對于教學內容的定位、更新和優化,通過精選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合理選擇教學媒體,教學力求有很鮮明的特色和很強的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由此形成了良好的課程教學資源,包括課程相關課件、教案、論文、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等。
同時,從教學成果的開發和利用上來說,教學的最終結果是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學生通過對民間美術課程的學習,從臨摹學習到最終將設計與傳統民間美術形式相結合,在對傳統民間工藝繼承的基礎上,將現代設計元素注入其中使傳統民間工藝煥發新的生機。將設計成品轉化為產品,與企業相結合設計開發具有本地鄉土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等,也可通過淘寶等網絡平臺,將自己的設計品轉化為產品,形成實際價值和資源。這種形式從側面促進了傳統民間工藝的傳播和發展。
從校園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播和發揚來看,通過成立校園民間美術興趣小組,在校園倡導周末創意市集,搭建新浪微博平臺,微信交流平臺等方式,促進校園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此次,從思想育人角度來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結構的變化,民間美術賴以生存的人文土壤日漸稀薄,很多傳統習俗漸漸淡化,一些傳統手工藝和民間藝術形式漸漸淡出我們的眼簾,甚至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危險。開發與利用民間工藝,可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興趣與愛好,加深他們對民間藝術的理解;學習民間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明,熱愛家鄉的信念和歷史責任感;借鑒民間藝術的方法、形式,汲取其中的優秀傳統,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與提高。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民間美術知識理論的傳授,不僅激發和促進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推進地方傳統美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培養學生對地方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的保護意識。
>> 論蘭州鼓子傳承與發展的現實路徑 論中國民間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民間泥塑的傳承與創新 淺論民間越劇的傳承與創新 論民間玩具的裝飾寓意 論唐山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論民間舞的傳承與發展 研究民間歌謠的傳承模式與教育創新 論傳承與創新 論清代服飾的傳承與創新 實踐:生態人性論的緣起與現實路徑 論和諧家庭建設的實踐要求與現實路徑 汽車營銷方式創新的法律環境與現實路徑 河南民間玩具的創新設計思考 民間工藝中傳統布玩具的創新 鏢局的生存空間與民間武術的傳承與創新 論中國民間玩具的文化特性對現代玩具設計的啟示 民間曲藝的傳承與發展 探析民間美術的傳承與保護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李硯祖:《裝飾之道》,13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6。
[4] 潘魯生:《藝術學之道――張道一從教六十年及藝術學思想研討會紀念文集》,149頁,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11。
[5] 張仃:《民間玩具鎖談》,38~39頁,《裝飾》,1997(6)。
[6] 王連海:《中外民間玩具異同比較》,91頁,《中外玩具制造》,2004(1)。
[7] 李立新:《自信:中國民間玩具“玩”的特質》,12頁,《裝飾》,2009(7)。
[8] 王金磊:《中國傳統玩具所體現的互動性思維研究》,汕頭,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8。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民間;民間文學藝術;法律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論文是各民族、種族、種群等群體集體智慧的結晶。目前,民間文學藝術被任意使用、破壞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瀕臨失傳,因此,民間文學藝術形式亟待法律保護。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由于“民間文學藝術”的諸多問題尚處于理論探討階段,至今仍未出臺行政法規進行規制,使相關人的利益無從保護。所以有必要對民間文學藝術的涵義、特征、主客體、權利內容等進行探討,為其法律保護奠定理論基礎。
一、民間文學藝術的涵義
群眾集體1:3頭創作、口頭流傳,并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是民間文學[1]。民間藝術則是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或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藝術。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工藝、民間美術等[2]。創作者的集體性或群眾性、藝術形式的繼承性和漸進性是兩者的鮮明特征。所以,民間文學藝術是指由社會群體集體創作,或群體中具有傳統技藝、反映該群體傳統特征的個人創作并被群體認可,由該群體世代相傳并不斷發展的體現該群體生活歷史、風俗習慣、環境地貌、心理特征的文學和藝術形式。
二、民間文學藝術的特征
(一)主體的群體性
民間文學藝術的主體往往表現為一個或幾個民族、種群,是一個或幾個地域所共有的文化現象,它是該民族、種群、地域的某個個體或是群體集體創作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世代相傳,每一歷史單元的人們在上一單元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加工、修改,融入本代人的智慧、創作構思。就某一歷史單元而言,它對上一單元流傳下來的藝術形式的修改、加工,用現代版權法的觀點來看,即是一種演繹、整理的過程。正是經過這種不斷的整理、演繹,而形成本歷史單元對前文化現象的繼承,即整個前文化現象的沉積。由于民間文學藝術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反映了該地域、民族、群體特有的精神風貌,它是該群體對外的象征,所以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主體毫無疑問地當屬產生這一藝術的群體。
(二)時間上的延續性
民間文學藝術是經世代相傳而逐步形成的,每一歷史單元的人們在對其繼承的基礎上,融入本代人的獨立意識,使其具有本歷史單元特有的文化風格,這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而相對于后歷史單元而言,它便成為徹頭徹尾的前文化現象。所以在民間文學藝術發展的過程當中,其延續性表現的十分突出,這一藝術形式,是永遠難以終結的,除非將其拋棄。
(三)藝術成型的漸進性
民間文學藝術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須經過數代人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大量積累、總結,同時又與某一時代特有的制度、環境、氣候等密切相關,所以它的成型是漸進的、漫長的,從而藝術價值也是無與倫比的。
(四)法律保護的交叉性
由于民間文學藝術的特殊性,使其法律保護具有了多樣性,畢業論文僅僅依靠某一形式的法律保護,根本無法滿足其需要。
(五)藝術形式的多樣性
民間文學藝術具有多種藝術形式,它不同于版權法所保護的僅以一種藝術形式體現的口述、音樂、舞蹈、美術等作品,它包含了這些藝術表現形式。’
(六)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民間文學藝術扎根于勞動人民之中,根源于勞動人民的生存空間、生活環境,當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能滲透于民間藝術之中,脫離了這種地域環境,也就無所謂民間文學藝術,特有的地域風格培育了當地人相同或相似的審美情趣、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當他們把這種文化底蘊宣泄于藝術創造之中,也就有了民間文學藝術的地域性。
(七)創作的隨意性
民間文學藝術的創作,不局限于一定的形式,創作群體往往在生產、生活中即興發揮,創作者的主旨并不是完成藝術,而是表達內心的感受,這就使得其藝術形式不拘一格。
(八)繼承之外的創新性
民間文學藝術“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經長期的傳述⋯⋯不斷創新和進步⋯⋯而且這種創新和進步并非刻意所追求”[3]。
三、民間文學藝術的主體、客體、權利內容
(一)民間文學藝術的主體: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國家、民族等群體、國家民族雙層主體等幾種觀點。
1.國家: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版權主體應為特定的個體,民間文學藝術的主體具有不特定性,不便于以類同于現代版權作者的身份去認定,因而不得以向國家“求救”。
此外,將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主體分為事實主體、法律主體。碩士論文“群體或民族⋯⋯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事實上的權利主體。”[4]“國家應當作為民間文學藝術原生作品法律上的所有權和著作權主體。”[5]此種觀點實質上是確定國家作為權利主體。在法制社會中,對權利進行保護時,不會去考慮誰是法律上的主體、誰是事實上的主體。法律所要保護的就是法律明文規定的權利主體。所以這種事實與法律主體之分僅是理論上的劃分,在實踐中對于所謂的“事實主體”而言,并無多大利益。
2.群體(民族、種群、種族等):持此種觀點的學者,是從藝術原創性的角度出發,認為民間文學藝術是群體成員個體或集體創作、繼承、發展的產物,它蘊含著本群體的集體智慧和獨創性,是本群體生活和生產的反映,與國家或其他群體并無密切關系,因而它的權利主體無疑應為群體。
3.國家和群體兩個層面的權利主體:“民間文學藝術表達的原始主體也可相應地在獨立國家和民族地區兩個層面上進行區分。”[6]持此觀點的學者,基于四點考慮:①民間文學藝術作為一種集大成的文化現象,它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非常之大,這使得它具有了易受侵害性和破壞性,這也就是近年來如此多的外國人前來觀摩、欣賞、采風的原因所在。國際文化交流的頻繁,國家站出來與群體同作為主體,可能會更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②群體作為民間文學藝術的單一權利主體,可能存在兩種傾向:一是保護意識淡薄:因為民間文學藝術在當地流傳多年,人人得自由使用,在人們的觀念中根本沒有形成這是一種權利客體的概念,所以也未形成一種保護意識。二是民間文學藝術的文化利用和開發的程度不夠:國家作為另一主體。可能會促進其經濟、文化價值的發揮,以防形成壟斷。③“考慮到劃分公有領域的標準。也即民間文化在何種層面上應該受到保護,在何種層面上應當自由利用的問題。”[7]民間文學藝術作為弱勢文化與主流文化、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地位是否平等?這是作者從文化交流的地位問題上所作的分析,這里更多地涉及到什么是公有領域的問題,將在下文著重論述。④國際上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的國家僅為少數,而我國文化歷史悠久,有著璀璨的民間文學藝術寶庫,少數民族等群體面對來自國外的文化“掠奪”,自然顯得勢單力薄,這里似乎也凸現了國家作為主體的有益性。
4.國家作為民間文學藝術主體的弊端
(1)若國家作為權利主體,欲使用人向國家授權機關(學者多建議為文化部)申請使用,是行政許可,還是民事法律關系?如侵害人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侵害,文化部代表權利人——國家向司法部門侵害人,由于文化部(權利行使主體)屬于行政機關,那么這時的訴訟是什么性質?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2)如權利主體是國家,即所有權歸屬國家,就像土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資源一樣,由國家壟斷所有。自然資源是自然界的恩賜,它具有有限性,國家出于整體利益出發,將其劃歸國有,以利于共享及合理開發使用。但民間文學藝術可以說與國家這一抽象主體并無關系,它是特定人群的智力成果。在經過若干年的流傳、加工、發展、升華而形成的代表區域特色、文化、心理、習慣、風俗、的藝術成就,所以它的所有權絕不能從群體上升到國家。如果僅以“保護”、“發揚”為旗號,將其收歸國有,這便是一種文化霸權、財富掠奪。民間文學藝術雖受生存環境、自然環境的影響,但它更多的融入人類特有的思想內容,它的創造性,絕非自然的原生力量能與其媲美。
(3)如果權利主體是國家,那么對于民間文學藝術的原生境人則是一種難以接受的突變,成為一種對原權利人(群體)權利的限制而派生的使用權。而且此時既然權利主體是國家,權利屬性是公權,那么作為權利人的相對方使用人應是一視同仁的,都須經過批準,都須付費,否則法律將有失公平,然而這對于民間文學藝術的故土簡直不可思議。基于以上原因,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主體應當僅為群體,問題是這個“群體”該如何認定?是一個民族地方、一個村、一個地區等?這里我們首先要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的生長環境,民間文學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有學者認為民間文學藝術在民間跨區域流傳,也許不同民族、不同區域具有同一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如果是這樣可源引“最密切聯系原則”,將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區域群體視為該民間文化的權利主體。學術界同意群體作為權利主體的學者,多認為該群體中的每一成員均可成為權利行使主體,但由于群體中的個體成員眾多,受自身觀念、意識等條件限制,難以較為妥當的行使權利。所以鑒于群體行使權利的不便性,可成立“民間文學藝術保護委員會”,推選出德高望重的民間藝人組成非官方組織,由該組織作為行使主體行使權利。
(二)民間文學藝術的客體:民間文學藝術不外乎包含以下幾種藝術形式
1.口頭藝術形式: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等。由于這類藝術形式以口頭方式表達。與現代版權法保護的口述作品同屬語言形式,它的獨創性也體現在這種言語表達之中,所以完全可以以類似于口述作品的方式,對其給予版權法的保護。
2.聲音藝術形式:如民樂、民歌等民間文學藝術,這種藝術形式與版權法中的音樂作品并無多大差別,醫學論文都是聲音彼此之間的協調、劃分、結合以及對立矛盾的解決,聲音量的不同、時間的長短和節奏是該形式的內在根據[8]。所以可以借助于音樂作品的保護方式予以保護。
3.動作藝術形式:對于這種藝術形式,也有學者稱為形體表達或行為表達,如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曲藝等,均是通過連續的動作、表情、節奏等形體動作的組合來表達其藝術魅力,與現代版權法所規范的舞蹈作品、戲劇作品、以及曲藝作品極為相似,所以可以給予版權保護。
至于民間體育活動、民間游戲,如賽龍舟、朝鮮族的蕩秋千等,起初表現為勞動人民在生產之余的一種娛樂活動,但隨著不斷發展、總結,對其技術要求和精度越來越高,現代雜技中多有高難度的蕩秋千等藝術形式,所以我國著作權法給予保護的雜技作品有很多地方與民間體育活動相似,國內也有學者對雜技作品是否屬于民間文學藝術有所討論,因而從這點看出,民間體育活動可以以類似于雜技作品的方式予以保護。
4.造型藝術形式:如民間工藝、民間美術、民間雕塑、民間建筑以及民居、民間服飾、民間裝飾等,這類民間文學藝術在外表甚至措詞上均與版權法中的美術、雕塑、建筑等藝術作品極其相似。現代版權法對這類作品僅僅保護其藝術造型、藝術圖案,即結構、形式,而其具體的制作工藝、技術手段等在所不問。所以民間文學藝術的造型藝術形式可以與其類同保護。但這種藝術形式,畢竟有著不同于版權法所保護的建筑等藝術作品。它往往從內至外都透露著極高的價值。它所表現的作為實物部分的物以及制作手段、技術構思、工藝手法往往才是最具吸引、最具魅力的地方,然而僅僅保護造型圖案的版權法自然無能為力,所以必須通過其他法律給予綜合保護。如民居、壁畫(如敦煌壁畫)等,除版權法保護其造型外,實物部分交由其他法律如文物法的保護。<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已有所規定:民間工藝如竹編、蠟染、木雕、民間服飾、民間裝飾等,對于其精湛的藝術構思和高超的工藝技巧(現代版權法將此歸入屬于思想內容),可以予以專利、技術秘密的保護。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一些民間樂器如苗族的六管蘆笙,其更類似于實用工藝品。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未將實用工藝品列入法條,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第七條將其納入保護范圍,世界已有國家承認實用藝術品既可享受工業設計和模型權的保護,也可享受著作權的保護,即雙重保護。所以民間樂器等民間藝術以類似兩者之間實用工藝品的方式加以保護會更為有利。
5.綜合藝術形式:如祭禮(如民間祭祀活動)、宗教儀式、節日慶典活動(如火把節、潑水節)、民間游藝活動等,這種藝術形式往往集言語、聲音、動作、藝術造型于一體,人們在這些活動中載歌載舞,這類富有民俗涵義的藝術形式,往往成為一個或幾個民族、種群的代表、標志、象征。如果僅將其理解為習慣風俗不加以保護,實為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一種輕視。鑒于目前尚無相關法律給予保護的情況,應就其各個部分分別予以類似口述作品、音樂作品、舞蹈作品、曲藝戲劇作品、美術作品等的法律保護。
通過以上幾種藝術形式的列舉,我們可以得出民間文學藝術大體包括三大類:即“傳統工藝”、“文學藝術”、“民風民俗”[9]。
此處存在一個問題即公有領域的問題,哪些藝術形式進入公有領域,可以自由使用?我認為諸如白蛇傳、花木蘭、牛郎織女等在我國廣為流傳,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民間文學藝術形式可以視為進入公有領域,自由使用,但這類藝術形式相對于境外,則尚未進入公有領域,如被侵害,由國家作為主體進行保護,須強調的是:國家在這里充當主體,并非本文所指的權利主體,因為進入公有領域的一切作品,其所有權歸屬國家,所以國家在此向境外侵權者主張權利,并無不妥。
(三)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內容
1.精神權利
署名權,此項權利對于權利主體至關重要,它有利于對創作者聲譽的提高,(民間文學表達形式保護條約)(草案):一切使用者在使用有關民間文學表達形式時,必須指出它們的來源(不僅要指出作為居民團體的來源,如部落,還須指出作為地理位置的來源,如某國、某省);文化尊嚴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于民間文學藝術對外往往代表著該民族等群體,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肆意濫用、破壞常會傷害民族自尊心,所以有必要賦予權利主體此項權利,以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不受歪曲;修改權,作為民間文學藝術創作者的群體應當享有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的權利,以利于民間文學藝術的進步和發揚光大。
2.經濟權利:按現有多數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國家的作法,保護到授予權利主體(只能是群體,不可能是個人)以“復制權”及“翻譯權”兩項,職稱論文以及與之相應的“傳播權”與“付酬權”,是沒有多大爭論的,爭論集中在是否授予“改編權”[10]由此可見,群體至少享有四項經濟權利,至于改編權,筆者認為有必要授予權利人。針對目前民間文學藝術被任意改編,改編者利用改編作品獲得暴利,而原創人(群體)卻分文不得,實為不公平。
3.權利的行使:如前所述,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行使主體為類似于“民間文學藝術保護委員會.,的民間團體,但對于精神權利的行使,一般由群體自己行使,無須代行,唯一存在問題的是當該類權利受到侵害時,則須由行使主體向司法機關請示救濟;對于經濟權利,自始至終由行使主體行使,所得收益用于保護、開發、推廣、發揚本區域的傳統文化。
四、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體系
探討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問題,英語論文必然考慮民間文學藝術的主體群體性和客體藝術形式的多樣性。民間文學藝術到底保護什么?進而民間文學藝術應由哪些法律予以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需要保護的不僅是具有版權特征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也需對尚未形成作品的其他民間文學藝術形式通過專利、技術秘密等加以全面保護。這就是為什么<保護民間文學表達形式,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侵害行為的國內法示范法條>使用“表現形式”的措詞,而不用“作品”的原因所在,以免將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僅限制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上。
所以對于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應當根據其特殊性,給予綜合考慮,形成以版權法為主體,多種法律法規如專利法、文物法等全面予以救濟的法律保護體系。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2033.
[2]唐志超.實用現代漢語規范詞典[Z].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770.
[3]趙蓉,劉曉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J].法學,2003,(10):52.
[4][5]張革新.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屬問題探析[J].知識產權,2003。(2):48—49.
[6][7]龍文.從原著民族權利看版權法保護民間文學藝術表達之可能及其限制[J/0L].http://www.xslx.com.2002
[8]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8.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role of arts and crafts in the artistic creation, modern art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shows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at last, points ou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to think.
關鍵詞:工藝美術;發展;美術教育;價值;意義
Key words: arts and crafts;development;art education;value;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198-02
0引言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兒女創造出了無數舉世聞名的工藝美術作品,這對于我們后人而言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每一件優秀的古典工藝品都會讓我們激動不已,為它的美麗紋飾,優雅造型和精巧技術所折服,可以說中國工藝美術史是一部智慧史。它的起源與人類起源是同步的,自人類開始有意識之后便去改造自然,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創造活動,所有這些生活包括器物方面的發展都是為了不斷提高設計的藝術水平。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的審美因素因而也是多方面的,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裝飾之美、材料之美、工藝之美和鑒賞之美都羅列其中。我們一直把工藝美術視為珍貴的藝術遺產,并且在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著。但是,隨著經濟和生產進步的不斷沖擊,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斷的開放,工藝美術賴以生存的土壤在發生了變化,工藝美術的教育事業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也日趨衰退,這一現象很長時間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使得很多地區工藝美術消亡的速度不斷加快,前景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增強,大家都清醒地認識到工藝美術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保護與傳承工藝美術又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熱點,各種保護措施與制度都被重視起來。
1工藝美術的歷史發展過程
對于工藝美術而言,我們按照工藝來劃分大致為三種工藝:傳統工藝、現代工藝和民間工藝,對于每種工藝都依據其自身發展變化和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分為幾個發展階段,一般而言可以羅列如下:30年代之前;30年代后期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3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內,伴隨著大量廉價工藝品和外國機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宮廷工藝為主體的中國傳統美術工藝在這一時期的商品競爭中由于沒有自身的特色處于明顯的劣勢。隨著后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傳統的宮廷工場由慘淡蕭條最后徹底解體,倍受禁錮的良工巧匠開始自己在民間組織起工廠、作坊或商會,將屬于宮廷皇家的技藝在社會中才傳播開來,傳統工藝由封閉的深宅大院走向民眾。作為自然經濟過程中的一個產物,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在很多方面都集中體現著勞動大眾的需要。它是伴隨著自然經濟結構的解體,商品經濟和都市文明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內涵而產生的。民間工藝美術在最初就應該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線,這一特點在某些地區表現的也是十分明顯,特別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的周圍地區,有很多的民間工藝美術都已經失去質樸、粗放的鄉土品質,日趨精巧工細、嚴謹雅致。
對于工藝美術的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重視發展生產和技術的同時,中國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也應該受到極大的重視。1956年原華東藝術專科學校等單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學、設計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此之后的幾十年間,全國各地都在為美術事業的發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術院校陸續設立工藝美術學科或專業,并出現一批中等工藝美術學校和多種形式的職工業余教育。新型學院式教育的建設發展,改變了舊社會以師徒方式相傳的單一陳舊的教育形式,極大地擴大和提高了工藝美術創作隊伍的規模和素質。與此同時,中國工藝美術研究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蓬勃發展。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工藝美術研究所,這樣的機構成為工藝美術組織系統中人才最為集中、技藝力量最為雄厚的研究兼生產部門。同時我國很有影響的基本美術類雜志如《工藝美術通訊》和《裝飾》雜志的創刊,為這一時期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陣地。很多的美術名家如王朝聞、陳之佛、龐熏琴、雷圭元、沈從文、沈福文、張光宇、羅叔子等人曾先后發表了一些關于工藝美術的歷史演變、社會作用、本質規律和分類特征等方面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對推進工藝美術理論研究的廣度與深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我國,工藝美術行業隨著文化領域的發展和經濟政策的傾斜,曾經顯現了重組的趨勢。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滯待,原來的靈活多樣形式和市場流通領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業模式的生產方式進行重新組合與整頓,將工藝美術品原有手工業的特點予以極大地調動,進行新型生產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現的現代工藝美術事業卻隨著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寬松的氛圍和環境中逐步壯大起來。與時代相適應的各類藝術設計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社會公眾媒體面前,并且廣泛運用于大范圍的經濟領域。工藝美術也因此愈來愈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工藝美術事業的研究在多種學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學科的發展。
2傳統工藝美術對于美術事業發展的深遠意義
我們必須認識到,傳統工藝美術不單單是我們祖先留下的遺產,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藝術的發展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現階段,從國家到地方對這種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這是因為它也是我們向世人炫耀的一個資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認同這個觀點,或者覺得有些狹隘,其實傳統工藝美術服務于當前美術發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對設計方面的深遠影響,為了讓我們的文化為更多人所知,為更多人欣賞。
傳統工藝美術是歷史慢慢沉淀的產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東西,在整個民族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對于工藝美術的發展也必須立足于當代進行發展,創新,甚至改進。傳統工藝美術對于設計方面的影響在很多方面表現為一種適應性,是對當代社會和生活的適應。這種適應意味著對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認同。對于現階段美術發展的創新和改進,在適應當代生活需要的同時,保持著傳統中那種優秀的以精神內核為主的東西不變。
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神內核是積淀著的民族精神品質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它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無形的精神通過有形的造物表現出來,有形的藝術作品中蘊含著無形的精神和品質。不依賴于大機器生產,保持這種獨特的、內核的、規定性東西的基礎不變,永不聲息的前進。
3我國美術的教育現狀
我國現階段的美術教育很多還沿用著“藝”和“技”兩條脈絡的教育模式,對應著美術教育效能的兩個側重面,雖然隨著美術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仍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這些問題也恰恰是我們教育上的薄弱之處,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3.1 中小學中的美術教育對于中小學而言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其主要目的是給學生打好基礎,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我們美術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但當前隨著應試教育的比重加大,美術教育在這一段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因此在中小學階段,全社會必須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美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自己的藝術發展空間,真正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況且美術教育的實施也會影響學生的文化素質、思維品質、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形成。使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愉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最終讓全體學生都對美術有濃厚的興趣。
3.2 我國農村的美術教育在我國,由于經濟、觀念等客觀方面的諸多因素,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存在著長期落后的現狀。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普遍偏低,教學手法陳舊,這些現象一直存在,很難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農村人文、地理和自然資源等方面,薄弱環節重點抓,結合各自的教學特點,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育道路。
3.3 高等美術教育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倡導者和理論奠基者先生對于“什么是美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給了明確的回答,他從哲學角度出發,認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脫。可以說美術教育就是審美文化教育,其包涵審美形態教育,美感教育和情操教育三方面的內容。
在大力發展經濟,人們對生活質量不斷高要求的今天來說,以純美術為主的高等專業教育顯然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社會的需求了。時代需要高水平的美術家,也呼喚著更多實用美術人才的出現。發展設計教育,不僅是經濟建設,而且還與當代藝術潮流和文化發展的態勢相吻合。藝術創作活動已不局限在畫架上,現實生活空間為人們提供了創造美、感受美、欣賞美的廣闊領域。現代美術教育可以說就是設計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調整、完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轉變教學觀念,這些在我國的高等專業美術教育中勢在必行。
4發展工藝美術產業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將工藝美術資源好好的加以利用,發揚繼承。這不僅僅對現代社會中的藝術設計發展有深遠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這也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一種復興。
中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制作方面十分精巧,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在世界工藝美術文化發展中獨樹一幟。古代的工藝美術不僅以其豐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藝顯示出了巨大的藝術價值,同時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型經濟,也具有潛在的巨大經濟價值。我國的古代傳統圖案遍布中國工藝美術作品之中,其特殊的文化特色、風格特點及形成因素對于繼承和創新工藝美術文化,發展我國的現代社會的美術藝術設計,進一步提高現代文化的審美情趣都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其價值不可估量。
5結束語
我國的工藝美術歷史研究在以前往往關注的是經驗方面的問題,忽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和中國美術現代轉型的研究。工藝美術歷史研究很多仍然流行于學院精英和具有個體特征的美術家的研究,并且一直將視覺表現的高端予以推崇。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對工藝美術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對于無法享受精英美術家創作的美術品的普通民眾來說,商業性的印刷品和復制品往往才是平易近人的美術品。這些被看做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才會給世人更全新的視覺經驗,也組成了全新的大眾美術藝術。恰恰是那些大眾化的作品,那些依靠復制或印刷的手段得以普及,并且受到社會大眾廣泛歡迎的通俗藝術,在美術發展史上表現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必須加強國內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抓好教育這塊堅實的陣地為廣大的美術愛好者做好藝術的傳播與發揚工作。
參考文獻:
[1]郭強.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王麗丹.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體制集談錄.清華大學術學院.北京:2002.
[3]許可為,韓勇.中國工藝美術設計.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4]張道一.中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模式及推廣對策研究[Z].北京:教科規辦,1997.
關鍵詞:藝術染整;現代扎染;信息化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面料在設計創意和工藝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面料后整理不能滿足中高檔服裝的需求,低檔化和同質化的現象十分嚴重。國內很多面料廠家缺少原創及其對國際流行機制的深層次理解,已經成為制約設計師創造和走進國際市場的瓶頸。
首先:藝術染整工藝要領導服裝流行趨勢。藝術染整在充分發揮自身工藝比較優勢的同時,依靠現代印染科技和數碼技術的支持,突破傳統手工印染的局限,廣泛應用于真絲、棉、毛、麻、天絲、大豆纖維、腈、錦、滌、粘等各種面料或成衣。同時,藝術染整能夠對市場最新的流行預測實時響應、迅速反饋,運用互聯網獲取全球性資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進行最新的配色方案優化和圖形創意;運用現代扎染技法等獨特的工藝技法,借鑒平面構成和現代繪畫藝術豐富的表現手法,對國產面料進行“整容再造”和藝術再現,創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它具有浮雕般的質感、潑彩暈化的寫意效果和出神入化的抽象構成,使國外高檔紡織印染面料難以效仿顯現出別開生面、跨界綜合、兼容東西方文化的藝術個性。藝術染整的差異化工藝語言,也因其中國原創的民族性而具有世界性,并且獲得了引導時尚流行的發言權。
其次:藝術染整工藝要滿足服用個性需求。馬斯洛設計需求的三個層次告訴我們,人們在生理和心里方面的要求,是按照一定層次排列的,生理需求范疇: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心里需求范疇:社會需求――自尊需求――自我表現需求。生理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心里的需求是最有個性和最高級的,作為藝術染整核心工藝的現代扎染,靈活多變的工藝表現,圖案花型大同小異而件件不同的視覺唯一性,適應并滿足了人們對于著裝的個性需求。同時,設計師為了滿足現代人追求自我、追新求變的消費心理。在創意設計時亟需探索新的藝術語言,以研究型實驗性的工作態度,“不擇手段”地采用非常規的染整手段來創造特殊的肌理效果,極大地促進了傳統手工技法的工藝文化復興。在南通一帶的藝術染整生產企業,完成一些時尚服裝新款的扎花工藝,有時甚至需要同時組織上百人協同操作。這種獨特的紡染活動及其行為方式,不僅創造出了獨具視覺審美風格的個性產品,也傳達出人文染整特有的手工溫情,展現出藝術染整迷人的工藝魅力。
藝術染整工藝創新,具有藝術與科學、民間藝術與時尚相互交融和綜合創造的跨界特征。作為新的時尚創意文化,現代扎染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符合現代人的價值取向,響音最新國際紡織流行趨勢,已經成功地將傳統扎染等民間工藝精神,繼承、揚棄并發展成為一種能夠滿足現代人對流行服飾、面料后整理的個性需求,對高附加值產品卓越品質精神追求的現代時尚產業。其豐富的工藝文化內涵和外延,呈現出動態、開放的態勢,因而具有廣闊的潛在市場。
現代扎染為時尚紡織服裝進行藝術染整的定位,要求我們在學習與實踐中,注意探究西方現代藝術和前衛流行藝術對紡織服裝審美價值形成的影響。我們在研究和應用推廣藝術染整時,尤其需要在設計理念方面,打通思路與西方文化相融。
作為藝術染整核心工藝的現代扎染,與工業印染、手工印染最大的區別在于圖像抽象味濃,摹形寫意因“女紅”、“畫師”們的手工特征,使點、線、面等造型元素于“傳神寫照”外,獨具“形式美”,耐人尋味。
藝術染整產業的健康成長與課持續發展,與國家紡織工業“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方向一致。以紡織高端市場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時尚創意做先導,以原創設計和品牌文化做底蘊,產品開發積極實施差別化戰略,產品風格主動與工業印染拉開距離,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藝術染整在運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知識經濟提升管理平臺、熔鑄現代企業文化理念、打造現代扎染工藝品牌實施綠色環保戰略等方面,應該自覺地與國際紡染標準趨同,促使該產業進入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藝術染整的企業運作,亦需迅速融入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歐美時尚圈,并在商務方式、企業管理、生產計劃、設計理念、工藝研發等方面,全方位導入網絡化管理,在國際時尚紡織產業信息流的吸納與釋放中,緊握市場這一“無形的手”。
參考文獻:
[1] 顧鳴.從藝術染整談我國服裝設計差別化[C].2005“中華杯”國際服裝論文集,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