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1 10:5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廣告專業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實景教學 藝術設計 應用研究
對于現代藝術設計類教育而言,建筑、景觀、城市設計等藝術設計專業體系都是應用性強、專業性強的學科領域,因此,在教學中也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然而,在未來實際設計工作中,有很多市場化內容與項目環節,在傳統的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不能得到很好或真實的體現。所以,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構成中要創新教學思維、改革現有教學模式、采用更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手段、面向就業、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藝術設計專業中實景教學模式
實景教學模式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能充分調動學生角色的轉換,使之由一個學生變成當事人,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其核心思想是“在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思考好的現成的結論”。在這種模式的引導下,學生置身于現實場景中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感受工作場景的現實氛圍與細節,并成為學習與工作場景中的參與者或主體。
實景教學最大的特點在于:第一,實景教學所要求的教學環境較為復雜,教學難度隨之增大。“走出教室,步入實景”,相對簡單可控的傳統教學環境而言,實景教學的環境(社會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有著諸多不可控因素。第二,實景教學資源非常豐富,相對而言,其信息量更大。課堂上書本上所教授的學習內容來源于從實際場景的提煉和總結,內容精煉、純度很高,實際場景中的信息來源相對比較原始、粗放,但也更加具體細致。第三,當學生置身于教學實景中變得更加活躍、求知欲更強,因為他們身臨其境,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在接受這些知識的過程中,身體感官更為機敏,會在體會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疑問,導致主觀上的求知欲望更強。
實景教學模式現階段在很多專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在法學專業的模擬法庭、英語專業的情景角色扮演、經濟學專業的模擬沙盤都是實景教學模式應用的典型案例。
二、實景教學在建筑專業課中的分類與應用
城市設計、建筑、景觀等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領域中都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對于實景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具有較為廣泛的空間。以建筑專業課為例,從教學形式上,實景教學模式可分為活動組織類、實物認知類和現場設計類。
明確實景教學模式的分類,有利于提高其使用的針對性和合理性,充分發揮其在藝術設計專業相關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在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個別班級的實驗,記錄了實景教學的全過程,總結了3種實景教學模式的具體教學形式以供分析。
1.活動組織類
活動組織實景教學是對一個實踐項目實施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進行具有現場感的模擬。例如在建筑設計這門課程中開展“建筑設計招投標會議”的實景模擬,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招標文件與設計任務書開始,到承接任務,進行方案設計,投標文件的制作與匯報展示,最后到評標環節,這種全過程、全方位地模擬建筑設計公司的設計前期與后期工作,讓學生完整地掌握建筑設計的工作程序。這類教學屬于活動組織類實景教學。
范例:建筑設計課的“方案匯報與投標會”
建筑設計作為應用性很高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會選擇各類設計單位從事項目相關工作。這一范例是在一個30人班級的建筑設計教學中,采用實景教學模式進行一次對建筑設計投標過程完整真實的模擬。
在設計工作的初始階段,首先,向學生介紹設計工作的流程與工作環節:一般流程為,設計招標與任務書發放――信息收集與分析――單元小組方案設計――設計整合交流――設計成果展示――匯報與投標會議,同時以分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其次,以最后階段的方案匯報與投標作為實景教學的試點過程,由專業負責教師組織現場投標會。最后,現場投標會進行全程記錄,現場由其他專業課教師進行評標,最終總結。學生通過項目投標的實踐操作,了解學習并完成設計的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此次教學過程的核心是整場活動的組織與編排。
通過這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一個現實的工作環境氛圍中,對設計工作有一個比較具體的了解,特別是一些屬于行業特有的規范,可以得到加強與深化,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
2.實物認知類
實物認知類的實景教學是通過對事物的實地考察,對該事物有一個全面、真實的認識和了解。例如在中國建筑史的課程講授中,加入對中國古建筑的實例考察與圖形解析的實景教學內容。在園林植物學課程教學中,帶領學生到植物園中實地考察,通過對實物的近距離觀察加深對該植物的特征以及生活習性的了解。
范例:中國建筑史課的“樂平戲場考察與評估報告”
筆者在中國建筑史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我國傳統古建筑的空間的適用性、社會功能及營造方式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難。本次實景教學實踐利用對江西樂平縣仿古木構建筑評估的機會,帶領大二學生開展了一次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通過實物向學生講授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特征,加深理解,并形成評估考察報告。考察的工作流程為:任務發放――考察行動安排――考察方式講解――目標建筑認知――現場測繪考察――評估考察報告。
此次教學過程在學生中引起熱烈的反響。幸運的是,建筑還在修復階段,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的結構形式,包括建筑的插梁式結構體系、外檐斗拱式的挑檐以及主入口門屋采用三重檐歇山頂的情況。在現場,用實例向學生講授梁枋與柱之間的榫卯連接方式、減柱法的構造形式,更加形象和具體,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場景中對需要了解的實物有一個比較生動、具體的了解,特別是一些比較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實景教學可以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3.現場設計類
現場設計類實景教學,主要對需要設計的目標地塊進行實地考察、資料匯總后,現場進行方案設計。例如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課的戶外廣告現場設計的課程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城市中選取廣場等重要節點的戶外廣告進行改造設計,運用拍攝、測繪以及三維地理信息與成像等現代設計輔助手段,對于現狀的各項系統指標進行記錄、分析、總結,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再邀請廣告的受眾者參與討論,最后進行深化設計。這種通過對地塊實地的感知,讓學生的設計不僅限于圖紙上,而是基于現實狀況更具可行性。這類教學屬于現場設計類實景教學。
范例: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課的戶外廣告現場設計
該課程的現場設計部分主要分為:前期現場調研與考察、現場構思與方案探討兩個部分。在課程總體安排中,現場部分在前期考察與方案探討中較多,后期則主要為課堂設計部分。現場設計在于讓學生在現場充分了解該地塊具體特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設計該區域建筑廣告牌。
本次教學方式是由專業教師在城市中選取3個有待改造的城市空間節點,分別交予3組同學進行前期考察、踏勘與現場設計工作。現場設計的工作流程為:設計場地選擇――現場調研考察――現場構思設計――設計現場公示――受眾參與討論――方案深化設計。在初期考察結束后,匯總為“戶外廣告考察與設計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報告內容是對目標地段的廣告位數量統計、類型分布、設置現狀等方面分析現有問題,現場提出合理的改造意見及勾畫初步方案草圖,再將設計草圖在現場公示,邀請市民參與方案討論,聽取受眾者意見,最后各組在現場勾畫的草圖與市民反饋的基礎上再回到課堂進行深化設計。
這次現場設計使學生更真實、細致地對目標地塊進行了一次完整、全面的分析,使他們更為深刻、具體地了解到設計與周邊環境的聯系與相互作用關系,從而使設計更符合當地環境,符合受眾需求。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個現實的目標場景中對自己所設計的場地有一個比較真實的、具體的、綜合性的了解,有利于學生設計過程更接近真實情況,提高設計能力。
三、藝術設計專業課中實景教學模式應用的注意事項
為了推進實景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提高該教學法的應用成效,減少專業課教師在應用時遇到的困惑與障礙,結合上述建筑專業應用實景的成果與問題,對藝術設計專業課應用實景教學法應注意的事項做下列思考:
1.深化多元合作,優化實景教學環境
實景教學環境建設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不夠。一是學校的財力、人力及物力有限,可能達不到預期建設效果;二是建設的教學環境與設備企業崗位需求可能不吻合,仿真性差,脫離實際職業情境,實景教學效果不佳;三是自行建設的實景教學環境可能在使用安全性上考慮不夠。因此,需要加強多元合作建設,避免學校在模擬教學環境建設上的偏差與盲目,努力構建一個與社會、企業接近的真實或仿真的職業與工作環境。
2.靈活應用實景教學,促進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
實景教學法注重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但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可能是萬能的,實景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其過程也需要靈活地加以應用,不能只講形式,并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3.注重教學應用規范性,保證實景教學成效
規范地運用實景教學模式是教學出成效的必備條件。實景教學模式是以模擬或構建真實工作場景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它打破傳統學科教學的局限,不僅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而且對學生的專業理論、道德品行、學習能力、社會能力等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專業課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因勢利導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4.促進與信息技術結合,推動實景教學現代化
實景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結合主要體現在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上。虛擬現實技術是一個新型教學媒體,它是利用三維圖形生成技術、多傳感交互技術以及高分辨顯示技術生成三維逼真的虛擬環境,可以讓學習者在仿真虛擬環境里模擬訓練,通過逼真的聲像展現,使學生得到真實情況下難以獲得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沈金輝.“校企聯動,實景驅導”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界,2012(6).
[2]戴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教學體系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8).
[3]趙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式教學法探索[J].美術大觀,2010(2).
[4]逯海勇,胡海燕.基于“問題與參與式”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大觀,2013(12).
[5]史瑤.倫敦建筑聯盟學院(AA)的建筑教學研究[D].天津大學建筑學院,2007(6).
[6]趙崇暉.模擬教學法在中職學校專業課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5).
[7]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1、基本情況
為了解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運行特點,學習其先進的認證技術與管理經驗,農業部“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團”一行13人,于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4日赴德國進行了考察。考察團先后對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中心、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協會(VDMA)農機分會、德國亞馬松有限公司(AMAZONE)和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等幾家在同行業中具有相當權威和代表性的單位進行了訪問交流和實地考察。
2、考察重點與收獲
目前,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已經形成了以完善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為基礎,政府負責授權與監督,認證機構具體操作的是以企業的產品及其質量管理體系為實施對象的高效、成熟的運行體系。此次考察,重點圍繞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的認證依據、政府作用、價值取向、認證主體、運行機制、操作技術等方面進行,取得了較大的收獲。
1)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是質量認證工作有效運行的前提
在德國,有的農機產品要實行強制認證,有的是自愿認證。認證如何進行,相關各方權利義務怎樣,政府如何管理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以保證產品的安全、環保為目的,涉及各相關環節,具有整體上的系統性、統一性和操作上的一致性。
考察發現,每種農機產品的質量認證與管理,都能找到相應的法律文件或行業規范性文件。法律文件規范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內容涉及農機制造企業、銷售及售后產品安全質量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及政府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進行監控的規定等。德國農機質量認證的技術性文件主要有三大類,即國家標準、歐盟標準和ISO標準,其中以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制訂的涉及農機安全的歐盟標準作為安全認證的技術依據,其帶有法規性質。德國與歐盟其他國家在法律和標準規定上是一致的,這對促進認證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嚴格的授權和有效的政府監管是質量認證工作有序運行的保證
在農機方面,德國聯邦道路交通局(KBA)負責拖拉機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生物物理局(BBA)負責植保機械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農業部負責拖拉機、植保機械以外的其它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經濟部(BMWl)負責農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一個認證機構可以接受來自政府不同部門的授權,認證機構只有被授權后才能對外開展第三方認證工作。如,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站是德國惟一被授權的承擔農機產品安全檢測與認證的機構;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是被授權的目前德國也是歐盟規模最大的承擔農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機構。政府授權部門還負責協調被授權認證機構之間的關系,并代表德國認證組織向國內外被授權的農機產品認證機構和試驗室名錄。德國各級政府都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對認證機構和認證行為進行監管。
3)重視安全,關注環保,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率高,企業主動申請,消費者關注認證標志,政府支持認證事業發展,使各相關方面確信,認證是必需的、值得的。在德國及歐盟,除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中對產品質量涉及安全、環保要求的內容有著系統、細致的規定外,法律中還明確規定了產品強制安全檢測和認
證范圍。對實施強制性安全檢測與認證范圍內的產品和項目,又根據其產品危害程度,將其中的一部分項目規定為必須由授權的第三方檢測與認證機構來承擔,另外的項目則可由企業自己承攬,企業缺乏檢測能力時可委托檢測機構進行。
此次考察發現,出于對安全與環保方面的考慮,歐盟在法律別對拖拉機、植保機械、割草機規定了必須實施第三方強制性安全檢測與認證。如拖拉機強制性檢測項目包括駕駛室、座椅的安全性檢測及動力輸出軸、制動、燈光、噪聲等赴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報告共47項指標。在德國,除拖拉機、植保機械外,農林業用電鋸、電梯及割草機、動力輸出防護罩等也屬于強制性認證范圍。另外,在德國道路交通法中還詳細規定了農林機械上路行駛的安全技術要求及監控程序。
4)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工作嚴謹、服務優質使檢測與認證機構保持權威性
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的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站創建于1887年,現有工作人員60人,占地4hm²,主要從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草坪機械及畜牧飼養設備的產品檢測與認證工作。站內建有拖拉機駕駛室安全框架試驗臺、座椅安全與舒適性試驗臺及負荷車、拖拉機室外試驗場、發動機測功試驗臺、液壓提升試驗臺、小型機具振動與噪聲測試臺、風機風洞試驗臺、轉動軸套耐久試驗裝置,以及牛欄飼養與擠奶設備、地面防滑與堅實度檢測設備等。這些檢測設施與設備,整體配套性強,測試系統數據采集與處理自動化程度高。每年檢測與認證業務的收入約10%-15%用于檢測站的手段建設(如兩年前耗資70萬歐元購置了高檔次的負荷車), 另外,國家對一些重點項目檢測手段建設實行補貼政策。該站從受理企業申請、確定標準、產品檢測到合格后許可企業在產品上或廣告中使用DLG質量認證標識“紅標”或“藍標”(“紅標”要求全項目檢測,檢測站出具檢測報告,須經法蘭克福總部組織檢測委員會審查同意后,方為通過;“藍標”為企業自己要求的部分項目檢測,產品經檢測合格,即為通過)有一套嚴格的運行程序,并得到有效實施。
位于萊比錫市的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ÜV)成立于1870年,是一個與各洲技術監督協會共同組成的集團化組織,目前已成為歐洲極具實力的跨國性認證集團公司,其分支機構遍布德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也設有代辦處(我國的北京、廣州、無錫等地均有),現有工作人員9200人。主要從事建筑、能源、醫療與健康、機械制造、信息技術、日常生活用
品等領域認證,從事質量、環境與安全三個方面的體系認證工作,農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是其任務之一。另外,該協會還依據國家或歐盟的法律規定和相應的標準進行車輛檢測。
我們了解到,產品檢測與認證機構特別注重服務,如對經過DLG檢測的產品提出改進建議,企業采納后產品質量得到改善,深受企業歡迎。
5)德國質量認證已成為企業自覺自愿的行為
在德國,政府只有授權、調控監管的職能,而不干預具體的認證工作,企業在指定的產品范圍內自主選擇認證機構,認證機構所承擔的測試與認證業務完全根據社會所需和企業要求進行。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德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要擴大國際貿易量就必須采用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模式對企業實施管理,并爭取獲得認證機構的認可,即拿到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貿易通行證。德國亞馬松(AMAZONE)公司是一個創建于1883年的家族式企業,迄今已有120余年的發展歷史。主要生產耕作、播種、施肥、植保等農業機械及綠地相關設備,產品特點是大型、復式作業、系列化,技術含量高。公司集科、工、貿于一體,現有員工1300余人,設4個生產分部(其中之一在法國),因產品自制率較高,故生產規模較大。公司在發展中始終重視產品研發,不斷推出新產品,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設有專門機構負責由8名質檢人員依據程序文件進行質量控制;公司建有1000多hm²農機試驗田,施肥機專用試驗室、農藥噴灑機械室內試驗區及專用測試設備。試驗嚴格、細致,如通過大量試驗總結分析出施肥機作業時不同規格的肥料對機具調整的要求,隨機提供給用戶,并反饋給制肥廠。目前公司施肥機已通過DLG質量認證,農藥噴灑機械(拖拉機帶噴桿式噴霧機)被德國聯邦生物物理局(BBA)特別授權可自行承擔其質量認證中的檢測工作。該公司在德國業內綜合測評中獲世界農機企業排名第4位。2004年公司銷
售額預計達2億歐元。目前公司正在把市場由德國、北歐轉向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現在我國內蒙、新疆等地已有該公司產品銷售。
認證機構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注重內部建設,不斷提高承檢能力、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DLG、TÜV因為科學、公正受到社會認可,在為社會提供檢測與認證服務中權威引導了消費,給產品的生產企業帶來了效益,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效益。在德國類似TÜV這樣的體系認證機構共有40-50家,而目前德國已獲證的12000個企業中有相當比例是在TÜV認證的,TÜV每年業務收入約9.38億歐元,其中德國國內業務占80%。
德國的檢測與認證機構均為私人設立,屬營利組織,其收入主要來源于產品質量檢測和質量體系審核,收費價格通過市場調劑,由于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市場經濟體制,認證收費價格浮動不大,一般在10%左右。
6)協會組織、專家隊伍推動質量認證水平不斷提高
在德國,行業協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依靠自己卓越的表現,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協全(VDMA)成立于1892年,歷經百年,目前已是歐洲最大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協會。現設有8個按機械產品大類劃分的分會、38個各分會下設的專業部門和若干個分會。在德國柏林、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北京及日本、埃及等地均設有辦事機構,擁有3000多家制造業企業會員,遍布歐洲各地(德國企業會員占80%),其產品占有德國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協會現有工作人員500人,除450人在總部法蘭克福外,其余在各辦事機構,主要職能是為會員企業提供信息與咨詢;代表該協會專業團體的利益應對任何第三方;作為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聯絡人,促進供應商與客戶的交流與溝通。支撐協會發展的經濟來源完全來自于企業會員的會費。農機分會是VDMA中重要的分支機構之一,擁有會員企業150多家,其機械涉及播種和施肥技術、植保及收割技術等方面。這些企業每年的營業額達40億歐元,產品出口全球140多個國家。農機分會除積極參與行業內外交流外,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技術也是一項重要任務。該會參與安全認證法律體系建立,并代表企業參加標準的制修訂,各洲設機構有專人負責收集和反饋認證和安全質量信息。農機分會不僅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在國際上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專家隊伍在質量認證實施的許多環節被調用,在認證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DLG農機檢測站若遇有暫無標準的檢測,則由DLG組織相關各方專業人員經充分討論確定檢測依據;DLG執行“紅標”把關的檢測委員會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其他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的機構(目前有11個);德國法律規定的安全認證產品目錄,也是由政府組織有關各方專家參與研討共同確定的。
3 幾點建議
1)政府要加大對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快農機產品質量認證發展步伐,是提高我國農機產品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的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還處于初級階段,生產者、消費者的認證意識不強,認證運行機制尚不健全,還無法完全靠市場運作,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推動,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在產品自愿性認證上,通過認證的產品,應納人到農機產品補貼目錄范圍中,調動農民購買經質量認證的產品,以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2)將拖拉機、鍘草機、微型泵等產品納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
拖拉機作為我國主要農用運輸工具和動力機械,在各環節存在著很多質量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現在,我部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將拖拉機列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范圍。從我國的實際看,是十分緊迫的。
3)農機實驗室建設宜精、不宜多
考察中了解到,在德國獲得認證的企業,大多數產品都是通過少數知名度很高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如DLG農機檢測中心,由于該中心具有較先進的檢驗設備和良好的服務,深得企業的信賴。因此,我國在推動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同時,應在基礎較好的農機實驗室中,挑選5-10個檢驗機構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農機產品實驗室,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
4)積極促進中德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檢驗工作合作與交流
德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農機產品大量采用工業方面的先進技術,包括農機產品檢驗設備,如產品檢驗機電一體化技術等,應加強與德國在農機產品檢測技術方面的交流,使我國的農機產品檢驗技術跟蹤目前國際前沿的技術。可以
關鍵詞: 高職語文教材 現狀 建設方向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和出版社紛紛組織和編寫高職語文教材,積極探究高職語文的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率。然而,目前高職語文教育缺乏權威性的全國范圍的研究組織,這就導致高職語文教材的編寫處于無序狀態,方方面面都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高職語文教材的現狀和建設方向談談看法。
一、高職語文教材的現狀
(一)語文教材內容雷同、陳舊,沒有體現高職教育特色。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專業建設為主,培養目標突出職業性、技能性和應用性,著力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崗位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高職教材必須與之相適應,要根據“必需、夠用”的原則,確定合適的理論深度,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融入足夠的實訓內容,保證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目前所編的高職語文教材,在所選范文上,常常與中學語文雷同或與本科院校教材選文雷同,學生不感興趣。高職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年代久遠的作品多,而有關新技術、新觀點的選文則很少。這與當代多色調、快節奏的生活主旋律極不協調。并且,從現行高職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體例來看,一般分為幾大部分,或以模塊的方式出現,基本上還是沿用選取范文編寫的方式,這樣的體例與中學語文課本處于同一個層次上,沒有體現出高職的特色。
(二)語文教材與培養目標相脫離。
調查發現,市場上的語文教材與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及教學實際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斷層和脫節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選材上過于強調思想性、教育性、經典性,與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合拍;二是編排上著力維護體系的規整、體例的劃一和體裁的完備與高職教育的靈活性和變動性相背離。在這樣的框架下進行的語文教學,沉重壓抑、僵化刻板,缺乏鮮活的時代性和實踐的生命力,不僅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收效甚微,而且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三)高職語文教材針對性不強。
高職語文教材針對性不強的現象十分明顯。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采用的語文教材都是由一些重點大學的教師組織編寫出來的,其適應對象是大學本科生,職業性特點并不突出,這樣的教材并不完全適合高職院校使用。現行高職語文教材大多注意語文學科的共性,忽略了不同專業所需語文學科內容的不同。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未來各種不同職業的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而現行的高職語文教材大多都是各個專業通用類教材,忽略了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特征,忽略了不同專業學生所需語文學科內容的不同。近年來教育部雖然組織編寫了一些高職院校專用的應用寫作教材,但理論論述居多,實際指導偏少,特別是教材中重文學寫作輕應用文寫作,與學生將來的就業需要嚴重脫節。高職語文教材羅列、陳述知識較多,而設計實踐教學環節較少,操作性不強。
二、高職語文教材的建設方向
(一)增強教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一個重要依據和媒介。以往高職語文教材基本上是采用《大學語文》,把傳統名作和經典作品作為重要的選擇對象。高職語文教材必須既考慮它的學習對象,即新時期高職學生的特征:文化基礎水平和知識結構呈現多樣性和一定的層次性,理論知識不及普通大學生牢固、興趣愛好廣泛、熱衷時代熱點、關注網絡信息、關心職業前景等,又考慮到它是一門面向高職院校有關專業的公共課、社科類專業的基礎課的特點,在選編內容上要考慮“因人施教”,做到既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寬泛性、易學性,又充分照顧到教與學兩方面的實際需要并具有選擇性。
在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方面,高職語文教材在選編上要盡可能做到以下幾點。
1.在組織編寫高職教材前,要確定指導思想。不從理論入手,而從實際問題入手,采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任務―解決任務―歸納規律的寫法,努力創造出新的高職教材體系。切不可陷入一些誤區,如:不區分對象,混淆對不同人群的要求;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共性太多,個性太少。
2.精選思想內容高尚,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作品,并通過這些作品增強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如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頑強意志。
3.在結合專業、順應工作需要方面,注重高職學生實際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目前,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不僅是一個有學問的標尺,而且成了競爭、謀生的一種基本手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需寫社會調查報告,畢業時需寫畢業論文,求職應聘要面試,等等。因此,口頭表達與寫作能力,往往對求職的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職語文教學要以實用為先導,這就需要從改變教材體例人手,構建結合專業、順應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結合專業要求從聽、說、讀、寫四方面用力,做到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的語文能力訓練和閱讀、思考的語文知識訓練幾方面兼顧。
(二)構建教材內容模塊,創新教材編排體例。
高職院校除了具有普通高等學校的共性外,還有自己專業領域的個性即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高職語文教材不能套用高中語文或本科院校的語文教材體例,而應與專業相結合,構建教材內容模塊,創新教材編排體例。首先,高職語文教材的編寫,既要考慮語文技能的內容,如口語交際、應用文寫作等,又要包括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內容,如文學欣賞等。其次,為了避免文化與專業脫離的問題和重此輕彼的弊端,高職語文教材的編制要突破原來以“大學語文”、“應用文”、“文學欣賞”等課程分類的框架,構建適應個人發展和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即以崗位能力的逐步提高為前提,根據崗位能力模塊的要求將文化課與專業課重新組合,構建“口語交流”、“漢字書寫”、“應用文寫作”、“文學欣賞”等內容模塊,形成橫向綜合的課程結構,并對內容模塊的具體細節作詳細說明。如在“應用文寫作”模塊中,不同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專業的特點,選出本專業需要學習的應用文體,而且因各文體之間還有許多相通之處,學生又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學過的內容舉一反三。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應聘做好多方面準備。
(三)教材開放化。
近幾年高職語文教材的僵硬老化問題極為重要,現行高職語文教材的針對性和適用性不強,不少院校干脆直接選用普通高校大學本科公共課教材,這些都很難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在此情況下,部分高職院校的老師自主選取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然而由于缺乏統一的教學大綱和考試要求,教學篇目的確定受教師興趣、愛好和個人的教學資源影響較大,教學篇目外的內容,如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取決于教師個體的主觀認識,因此,不同學校或同一學校不同班級的教學內容差異很大,考試、考查的形式和內容也不同。要改變當前混亂的教學形勢,就必須進行高職語文教材的改革。高職語文教材應走向個性化、多樣化、校本化,并最終走向“開放化”。
首先,高職語文教材既要突出高職特色,又要考慮到它是一門面向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公共課,在選編內容上要具有一定的寬泛性和開放性,充分照顧到教與學兩方面的實際需要。
其次,課程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當前社會信息的高速化都勢必造成教材的開放化。
(四)根據學生專業特點,設置教學實踐。
高職語文教材要適合不同專業的學生,適合各種層次和水平的教師,因此,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設置教學實踐,突出高職語文教學的專業特色尤其重要。這樣,在保證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和學生不僅可以選擇,而且可以自主安排與設計,為學生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由于目前沒有可以通用的高職語文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專業愛好及需要有意識地把上課內容與專業相結合,即在選材上注重與專業相結合,或在授課內容上注意與專業相結合,或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注意與專業相結合,或在布置作業上注意與專業相結合。如高職寫作課以“必需、夠用”為度,可以有選擇地重點安排一些實用文體的寫作,如求職信、總結、計劃、合同、廣告詞、書等。同時,還可以結合課題,走出課堂,講解“考察報告”和“市場調研報告”的不同,指導學生觀察社會、提煉觀點、形成文字、加以講評等。這種切合學生實際與他們就業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不僅有利于突出高職語文教學的專業特色,而且學生學起來也興趣盎然。
也許,當前的高職語文教材還有一些不足,但是隨著高職教育的深入發展、新的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高職語文教材一定會逐漸擺脫特色不鮮明、針對性不強的缺點,向著富有應用針對性強、采用創新編排體系的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六英.高職院校語文類教材建設初探[J].職教論壇,2007,(8).
[2]韓冰潔.高職語文課程發展斷想[J].考試周刊,2009,(35).
[3]賈慶成.加強高職語文課教學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5,(20).
我省不僅圖書出版多年位居國內前列,與傳統出版相關的新興文化業態也曾兩度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第一次是90年代初興起的音像電子出版,雖然總體規模始終沒有超過發源地xx省,但我省當時的音像市場年流通總量一度占國內市場的20%,涌現出原創作品單品種磁帶發行量超千萬的xx音像出版社,以及至今保持獲獎作品總量之冠的xx電子音像出版社。
第二次是90年代后期興起的光盤復制產業,雖然xx省出版業介入時間已經比xx等地晚了5年,而且接手的僅是3個被查處的小廠,但在省新聞出版局的直接參與和政策引導下,借助我省外向型經濟的崛起,扶持當時世界第一、第二大光盤復制企業落戶蘇州、南通,使我省一躍成為繼xx、北京之后現今國家最大的光盤產業基地。即便是目前光盤行業總體進入滯退期,我省的只讀和可錄兩類光盤企業的規模和效益仍列國內前茅。
但是,在與傳統出版相關的第三次新興文化業態變革中——游戲動漫產業(過去屬新聞出版管理范疇,現權威部門統計仍將其列入廣義的數字出版范疇),xx未拔得頭籌。在國家劃定的數個動漫基地名單里沒有xx。總產值早已超過電影的國內著名游戲企業,則云集上海北京兩地,而xx在南京幾個網游企業倒閉之后,僅蘇州尚存兩家規模不大的游戲制作公司。
當前,與傳統出版更密切的數字出版正在興起,在新一輪業態變革的競賽中,北京無疑暫時遙遙領先,上海、xx、xx、xx等省市緊跟其后,xx能不能抓住機會奮起直追,能否在第四次業態變革中再現后發優勢?是本調研報告竭力想說明的主題。
本報告未涉及數字印刷和網絡書店。
一、數字出版的產業環境
數字出版的起源應該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按需印刷已初現雛形,但真正規模應用是在2000年以后,大型的國際出版商開始開發并運用數字出版平臺或數據庫進行數字出版。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外專業出版領域的數字出版運作已經比較成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而近年來國外大型的互聯網行業巨頭和新媒體公司操作數字出版的方式更是給傳統出版業帶來巨大的沖擊。例如,谷歌的盈利模式是提供全免費的內容以吸引廣告商來實現最后的盈利。而新近比較熱門的“維基百科”更是向讀者提供寫作和發表的平臺,每一個人都可成為作者,顛覆了傳統出版理念。這些大公司對新技術和行業標準的潛在壟斷,以及對數字出版資源的不斷蠶食,給傳統出版產業敲響了警鐘。
我國的數字出版起步與國際相比不算太晚,北大方正、清華同方等技術服務商基本于國際同步開始進入該領域。但2007年以前,數字出版一直處于“內冷外熱”的狀況,一些it技術服務商出于各種各樣的目的,十分熱衷于此,至今已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傳統的出版單位則一直在猶豫觀望,只有極少的單位有所涉足。到2007年,數字出版市場的先行者,不管是國有資本還是民營資本,經過4、5年的磨練,少了許多浮躁和急功近利,都能比較平和踏實地應對不太規范的外部環境。據權威機構的調查統計,2008年,全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超過美國居全球首位,寬帶網民數達到2.14億人,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也快速提高至19.1%。2008年,我國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達到530億元,比2007年增長46.42%。2009年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預計將超過750億元。近兩成有讀書習慣的國民閱讀電子書,網絡在線閱讀是最普遍的閱讀方式,手機報和電子雜志的讀者規模均超過200萬人。這些數據或多或少觸動著傳統出版業的神經,一邊是滯漲的傳統出版物市場、逐年增加的庫存壓力,一邊是蓬勃發展的數字出版產業,我們的傳統出版單位如果再不行動起來,就有失去產業話語權的危險。
新聞出版總署一直十分重視數字出版的發展。2006年,國家先后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其中都把“數字出版技術”、“數字化印刷、復制”和發展新媒體列入科技創新的重點。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指出“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各項政策都表明數字出版已成為出版現代化的關鍵。2008年新聞出版總署成立了科技與數字出版管理司,負責管理和推進數字出版的發展。同時由總署牽頭的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中華字庫、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平臺等4項重點數字出版工程項目已經進行論證并組織實施。柳斌杰署長也指出:抓發展要抓技術進步,運用新技術,占領新陣地,培育新業態。要大力應用互聯網、計算機、數字化這些新技術,大力推進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努力打造主流媒體在多元傳播格局中的強勢地位。鼓勵和支持出版企業研發數字出版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充分發揮出版單位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采取聯合出資、共同委托等方式進行合作研發。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為數字出版的項目提供組織管理、統籌協調、制定標準、咨詢服務等,促進出版企業成為技術運用和技術創新的主體。抓緊完成行業主要標準的制定,形成科學規范的新聞出版業技術標準化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it技術和互聯網應用水平的持續提高,國民閱讀習慣和閱讀環境的逐步變化,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即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
二、我省數字出版的發展現狀及原因
我省是經濟、文化大省,也是傳統的出版大省。2008年包括出版、印刷、復制和發行在內的全省新聞出版(版權)行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超過800億元。其中,圖書、期刊、音像及電子出版、音像及電子復制業實現營業收入約90億元;出版物發行業實現營業收入約150億元,居全國第一位;印刷業實現營業收入約550億元,居全國第三位。我省互聯網寬帶用戶的年均增長率約為33%,2009年5月已達789.9萬戶,專線用戶更是爆炸性增長,互聯網普及率達23.3%,移動電話普及率也保持15%左右的增長,各類網站數量已達20多萬個。各項統計數據表明我省的新聞出版(版權)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行列,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基礎雄厚、環境良好。
我省的數字出版產業起步較晚,主要涉及互聯網圖書、期刊和手機報紙等(按《2007-2008年中國數字出版年度產業報告》種類劃分)。整體上實力不強,種類不多,2007年收入約為1200萬元,2008年收入約為3500萬元,還無法與傳統出版相比。但正因為如此,我省的數字出版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09年的數字出版收入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手機出版、網絡文學出版作為成長較快、贏利較好的數字出版類型,在我省也有不俗的表現。
我省的大型報業集團發行手機報的積極性較高,各地級市報也大都開辦了自己的手機報。原因在于手機的普及率高,移動通信運營商的強勢,運營的商業模式清晰,產業鏈簡單明了,特別是訂閱、收費等的方式十分簡便、靈活。加上絕大部分大型報社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因此也培養了一批專業的人才,報業集團都能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位置和盈利點,進入數字出版的步伐就相對快一些。例如早在2001年新華報業集團的揚子晚報就在全國率先推出了短信版“揚子隨身看”。2006年前后,南京日報報業集團也進入數字出版領域,集團領導高度重視數字出版的發展,制定了《南京日報報業集團2008——2010年數字報業發展規劃》,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思路,穩步推進數字報業的發展,其手機報在全國也名列前茅。但也應該看到,移動公司過于強大的壟斷地位及其直接涉足內容生產的做法很可能會對手機出版產業形成傷害。據《2007-2008年中國數字出版年度產業報告》統計,我國手機出版業務在2007年收入達150億元,是對整個數字出版產值貢獻最大的門類。事實上,除去手機彩鈴、手機鈴聲、手機游戲等業務,真正意義上“以閱讀為取向”的手機出版還剛剛步入發展軌道,但其發展速度和空間令人振奮。從2005到2007年,手機客戶端閱讀主要競爭廠家從不到5家快速增長到幾十家,注冊用戶合計超過2000萬。手機出版因其龐大的用戶數量、用戶付費閱讀習慣和成熟的移動收費模式,必將成為數字出版的下一個拐點。而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將會從單純的通訊工具向移動媒體發展。
目前,對我省互聯網文學網站進行初步調研的結果顯示,90%以上的文學網站由民營企業經營。我局已先行登記的互聯網文學網站64家(其中小說網站53家)、搜書引擎網站4家、文學論壇7家、小說論壇2家、電子圖書網站4家。部分網站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互聯網文學正在逐漸產業化,逐浪文學原創網、瀟湘書院、萬壑松風書庫、連城讀書、異俠小說搜索等網站在全國網絡小說網站排名位居前列。
文學網站已經有多種成熟的盈利模式,vip會員付費制度已相當成熟。文學網站積累大量公眾作品讓普通會員免費瀏覽以吸引流量,與網絡作者簽約提供vip作品讓vip會員付費瀏覽,vip作者依據作品的訂閱數獲得每千字幾十元不等的稿費。另外還有廣告收入、版權運營收入等。大型的文學網站以會員付費收入為主,而小型文學網站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廣告。以我省規模最大的“逐浪網”為例,截至2008年底,其簽約作者約3000人,簽約vip作品約4000部,注冊會員為4592303人,付費vip會員為197274人,日訪問量為50-60萬ip,日均pv量(瀏覽網頁數)為700萬頁(次),其2008年的會員付費為300.47萬元,廣告收入為58.6萬元,版權運營收入為近60萬元。規模次之的私營文學網站“瀟湘書院”2008年的會員付費也超過了200萬。
但是,對于我省的傳統出版單位來說,其介入數字出版領域的狀況卻不容樂觀。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做得較為成熟的單位,例如中國家禽網,年收入約為60萬元;我省最大的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也做了一些嘗試,集團內出版社和北大方正公司合作發行電子書,迄今為止有2000多種,產生效益20多萬元;該集團還推出了總署”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走進百家名村》,以圖書、互聯網和dvd-rom三種形式同步出版,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大部分的傳統出版單位,如圖書、電子音像出版單位和期刊社,一般都只是建有本社的宣傳網站,還沒有真正進入數字出版領域,存在著“報紙熱、圖書期刊冷”的現象。相比于傳統出版單位,我省民營資本進入互聯網出版的積極性卻很高,呈現“內冷外熱”。以網絡文學為例,據2008年中國出版業網站年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我省有逐浪網、瀟湘書院和異俠玄幻小說網等3個小說網站進入全國同類網站的前15名,有著較好的市場基礎和知名度。
我省的數字出版為什么會出現“內冷外熱”、“報紙熱、圖書冷”等現象,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認識不夠,動力不足,缺乏市場意識
多數傳統出版單位對數字出版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建網站或與運營商簽訂各種委托數字化協議階段,對數字出版本質缺乏認真研究。一些傳統出版單位雖然認識到了數字出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長期受惠于國家的保護性政策,產品結構失衡,市場意識不強,對傳統出版數字化升級轉型的緊迫感不強,缺乏數字出版創新的動力。而且數字出版資金投入大,不能立刻產生經濟效益,一般中小出版單位力不從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進入數字出版的步伐。
2.商業模式不夠清晰
雖然數字出版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其盈利模式還是不太清晰。大型國際新媒體公司基本采取內容免費廣告盈利的模式,專業類的出版商利用其專業優勢可以形成符合其專業特點的盈利模式。這些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往往是不可復制的,我們的傳統出版單位還沒有摸索到一個較為明確的、適合自身特點的商業模式。中國網民多年養成的免費閱覽習慣,從某種意義上造成網絡出版=“網絡共產”的事實,使得出版社望而卻步。在我們的傳統思維中,“編、印、發”一條龍,產業鏈是閉合的,所有的控制權都在出版單位自己手中。在一個完整的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從作者——內容提供商——數字出版商——技術服務商(包括網絡運營商、金融服務提供商等)——消費者,傳統出版單位就不太可能包打天下了,產業鏈中盈利點的分散或者說是話語權的缺失也導致傳統出版單位進入數字出版的信心不足。
3.信息化程度不高,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數字出版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我們的傳統出版單位信息化程度不高,自身業務的流轉沒有完全信息化,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儲備,以文科為主的編輯隊伍還有一個很長的再學習過程,這同樣也是xx出版業在第三次新興文化業態變革——動漫游戲產業中掉隊的原因,既懂出版又懂技術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使得進入數字出版的成本過高。
4.技術和資金的缺乏
出版業積累的大量信息,因為缺乏技術的嫁接和資金的投入,導致知識資源利用單一,甚至白白浪費。每一個出版社、出版單位都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知識庫,但是沒有技術手段就開發不出來,更談不上增值性應用。傳統出版單位雖然很想投入新的技術開發,但卻缺少資金支持渠道,也沒有投資的來源。
5.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滯后
數字出版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國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都不很完備,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幾乎已不可能。現有的法律法規適用性不強,執行起來有較大的難度。由于數字出版利潤巨大、盜版成本低、而打擊盜版的成本卻很高,這些狀況將使得版權保護難度較大。數字出版的標準涉及到出版流程的各個環節,標準的不統一會導致重復建設、資源難以共享等諸多問題。這些都增加了我省傳統出版單位的顧慮,也制約了我省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三、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
鑒于北京地區目前在國內數字出版領域的優勢地位,此次調研我們除參加全國數字出版年會之外,還重點走訪了xx市的數字出版單位,就體制內的傳統出版單位、數字期刊出版商和體制外的大型門戶網站等幾個方面做了深入的考察。不僅了解全國數字出版的現狀,還學習了先進單位發展數字出版的經驗。
1.傳統出版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數字出版工作起步于2002年左右,是較早進行數字出版探索的傳統出版單位,至今已取得明顯的成績。該社數字出版工作動手早起點高,不僅有力的推動了該社在高校教材領域的擴張,還探索出了教育專業數字出版模式:早在2002年與世界著名企業sap公司合作實施erp項目時,就將數字出版流程再造列入第二、三期工程,并在原高教電子出版部的基礎上組建“教育技術與出版技術研發中心”及“媒體技術研究所”。2002年啟動了“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已出版包括紙介質、音像、電子、網絡多種媒體配套的“立體化教材”1000種;2004年啟動了“資源庫和教學內容集成方案”,正式立項基于4a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庫和方案28個;2005年又啟動了“內容管理系統建設工程”,搭建一個作者與編輯協同工作的虛擬平臺,從而最終實現了出版流程的再造,即圖書、網絡、電子、學科網站對同一資源的反復利用及互相溝通。
高教模式適用于大型專業出版社,我省大部分中小型圖書出版社難以獨自仿效,xx省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正在實施的數字化戰略與此類同。
2.期刊出版商——同方知網
同方知網全文文獻數據的年生產能力達400萬篇,年信息處理能力達5億條。2007年同方知網出版期刊88393本,文獻量300多萬篇。其機構用戶總數超過6000家,在各個行業的用戶數量和市場占有率分別為:本科院校100%;高職高專50%;省級、副省級以上圖書館91%;地級市以上圖書館21%;科研機構200多家;政府機關近500家;軍隊用戶近百家;醫院上千家,其中三級醫院市場占有率85%;企業約400家;中小學600余家;海外用戶500多家。總使用人數約2600萬。2007年銷售收入為3億元,占全國互聯網期刊出版產業收入的近50%。我省的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也將購買其鏡像數據庫,作為集團內部共享的檢索資料庫。
國內類似的期刊數字出版商還有萬方數據,鑒于這種數字出版模式特有的中心地域幅射效應和很強的排它性,地方省份很難繼續再建新的同類數據庫。
3.電子書出版商——北大方正
北大方正(方正阿帕比公司)每年新出版電子書8萬種,全球3800多家學校、圖書館等企事業單位應用阿帕比數字出版產品,全國150多家報社的300多份報紙應用阿帕比技術發行數字報,全國近500家出版社與北大方正合作進行電子圖書出版和發行,即將自己已出版的紙書電子文檔交北大方正加工成電子書,供讀者有償下載或提供給圖書館,我省大部分出版社與北大方正均有合作關系。
由于北大方式數字閱覽采用獨特的阿帕比格式,在保護權益的同時限制了更大范圍的閱覽,在沒有被認定為國家標準之前,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很多出版社對自己的收益不滿,導致對合作持懷疑和冷淡態度,影響后續產品特別是新作的授權積極性。
4.大型門戶網站——新浪讀書頻道
與北大方正相反,新浪讀書頻道采用先數字發表后傳統出版的模式,采取完全開放的格式,在出版社出版之前,為作者提供一個原創作品平臺,供讀者免費點擊瀏覽。現有原創作品7萬多種,其中已交付出版社出版的新書有1萬多種,現有注冊用戶400萬人,其中交費的vip會員有權通過網絡閱讀全部作品。從某種意義分析,新浪讀書頻道顛覆了傳統的出版模式,實現了所謂的“草根”出版,其運營方式比較靈活:既直接向出版社推薦作品,也允許作者直接與出版社接洽,網絡點擊率對出版社是很有說服力的;既上傳未出版的作品,也上傳已出版的作品,他們先后向出版社提供65萬條出版信息;既發表專家書評,也動員網民為作者“改稿”,眾多暢銷書都經歷了網上“竄紅”的經歷。
新浪放棄了利用自己龐大的資源進行獨立出版的打算,充當作者、出版社和讀者網上橋梁的角色,側重文學類作品,與我省文藝、譯林出版社有合作關系。除了會員制收費和廣告收費(可能還有向出版社轉讓版權),新浪正在嘗試的手機小說引起社會廣泛注意。我省點擊率較高的門戶網站,最近也開辟了近似的讀書園地。
以上這些數字出版單位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而他們相對成熟的模式,對我省數字出版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啟迪。
四、我們的思考和目標
面對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的態勢,我們應該正視現實,積極應對,充分發揮我省出版資源豐富,資金實力雄厚等優勢,后來居上,大力推進數字出版的發展,使其成為我省新聞出版產業的新增長點。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理順機制,積極探索新型業態的管理模式。數字出版涵蓋傳統出版的各個環節,流程上從編輯印刷發行,載體上包含書、報、刊、光盤和網絡等。如果還沿用過去老的條塊分割管理方式,就不能形成合力,這需要我們統一思想,轉變以往的觀念,理順管理機制,摸索新的管理模式,加強宏觀指導,完善配套措施,積極引導我省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2.加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以優質的服務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數字出版是一個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含量高,從行業標準到用戶消費方式等各個環節都會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并時刻會改變產業發展的模式。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學習,跟蹤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認真研究新技術給出版帶來的影響,并積極參與到新聞出版業從單一的傳統方式向現代多媒體復合發展轉變的工作中去,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再實時地加以各項政策指導,以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促進數字出版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3.進一步強化政府對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蘇政發〔2006〕113號)要求,“十一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安排文化產業引導資金1億元,用于促進全省文化產業發展。2007年,新聞出版系統共有23個項目入選,獲得引導資金4130萬元。其中,數字出版項目有5個,資金為1130萬元。今后,我們要繼續發揮對數字印刷生產、網絡教育出版、數字信息營銷平臺、手持終端電子報紙等數字出版項目的引導作用,更好地體現政府資金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4.“三個階段、三種模式”,大力推進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鑒于我省的數字出版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和零散狀態,短期內難以迎頭趕上,建議在進一步分類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專門班子,制定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爭取在2015年左右進入全國前列,大體可分成三個階段進行規劃:
第一階段:分類起步階段(“十一五”末期即2009-2010年)
在業內,鼓勵有條件的出版單位率先進行業態整體轉型,重點支持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等大型集團進行數字出版流程再造,發揮大型文化企業的示范作用,同時也大力扶持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傳統出版單位首先進行產品轉型,如《中國文化國際推廣菜單式課程》這樣書+盤+網的立體出版物,形成多品種多門類的數字出版格局。
在業外,鼓勵點擊率較高、有xx特色的門戶網站、文學網站與傳統出版單位聯姻,更大范圍的進行數字出版的探索。
鼓勵條件優越的重點高等院校設置數字出版專業,共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培養復合型出版專業人才,建立政府引導、新聞出版單位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投入機制。
第二階段:整體推進階段(“十二五”前期即2011-2013年)
借助因經濟衰退周期引起的產業調整,通過政策引導、政府基金等經濟拉桿,推動出版業態和產品結構的更新換代。鼓勵資金實力雄厚的集團,采取兼并、重組、入股和合作的方式,提高數字出版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提高主流媒體的覆蓋率,占領數字出版主陣地;鼓勵中小型出版單位進行出版流程的數字再造工程,必要時建立政府引導的全省中小出版單位數字出版服務平臺,統一標準開方接口,減少重復建設和減輕出版社的壓力;鼓勵發展專業化的特色中小數字出版企業,形成富有活力的優勢產業群;鼓勵數字出版的跨媒體跨行業合作,對諸如遠程教育、網絡購物、手機寫作等活動中涉及出版出版的行為降低門檻,推動數字出版的多樣化。
第三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十二五”后期即2014-2015年)
三種模式:
鼓勵有資源優勢的地方建設類似上海數字出版基地,充分利用新經濟形勢下的產業升級改造,在數字出版的軟件硬件結合點上找效益,形成規模效應。
鼓勵有外資投資基礎的地方建設外企產業園,如再建“數字昆山”,調整招商引資結構,改變我省外向經濟過于倚重加工業和硬件生產的格局,推進與國際著名數字出版公司的合作,借機大力推動xx的數字產業。
關鍵詞:自學考試;助學管理;現狀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726.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008-04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既是我國一項重要的考試制度,也是我國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經過三十年的發展,自學考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自學考試也面臨著如普通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網絡學校的迅速崛起、民辦教育日益壯大,導致參加自學考試生源數量逐步下降、助學站點生源競爭日益激烈等問題,這些助學站點為了提高考生考試通過率,不惜采用各種違規手段,使自學考試考風考紀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嚴重危及自學考試的質量和聲譽。在這些新的現實面前,自學考試本身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弊端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益顯現,因此,從2010年起,國家考試管理機構開始探索新一輪自學考試管理與改革;作為自學考試個人自學與國家考試的結合點的助學站點的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很多缺失的地方,如何深化進行自學考試助學站點管理的創新和變革,是我們新時期自考工作者必須直面的緊要問題之一。
一、助學站點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助學站點是自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主考院校為依托,協助主考院校完成招生、報名報考、組織面授教學、收集相關資料和考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對最大限度地挖掘主考院校的教育資源、緩解主考院校的助學工作壓力、拓寬為考生服務的途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對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辦學的有效補充,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助學機構對自考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大,加強對助學機構的管理也成為自學考試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助學站點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自學考試考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關系到考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成為提高考生畢業質量和社會聲譽的關鍵環節,如果管理不善,會導致自學考試考風考紀的下降,危及自學考試聲譽,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社會的穩定。30多年來,自學考試在不斷發展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完成了不同的歷史使命,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助學機構——助學站點也逐步發展壯大,特別是近10多年來,完全依靠主考學校自身助學的模式已經無法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民辦助學機構從無到有,發展迅猛,成為助學機構的生力軍,以長沙理工大學為例:該校共有助學站點100多個,其中民辦站點占了30%以上,而且從助學站點規模而言,其所占比例已超過了40%;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些助學機構存在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結合我們多年的辦學經驗,將一些有共性的問題概括起來統一分析如下:
1.生源組織“雜亂缺章”。由于高校擴招和高考人數的下降,以及成人高考、電大和自考對歷史遺留人員的消化,加上自學考試30年來基本模式沒怎么變化,改革力度不大,造成了參加自考人群已轉向高考落榜生的現實。使參考整體人數急劇下降,導致助學站點之間生源爭奪激烈,特別是少數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助學站點的生源爭奪戰達到了各種手段無所不用的地步,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虛假消息,夸大辦學條件,靠弄虛作假吸引考生,有的鋌而走險,公開許愿,只要來報名,不用上課學習也考試包過,嚴重威脅考風考紀安全,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危及自學考試的生命線;二是以高額生源費為誘餌,通過招生販子做中介招攬生源,導致招生工作惡性競爭,場面甚為慘烈,嚴重擾亂了正常招生工作次序,導致亂收費、多收費現象經常發生,考生抵觸情緒高漲,嚴重時危及社會穩定,這種情況尤以民辦助學站點為盛。
2.助學授課“少斤缺兩”。面授是助學站點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好的面授過程,可以提高考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習成為生活之必需,收到提高考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考紀考風好轉,提高考試通過率的良好效果。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不足,面授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缺失:主觀方面主要有:面授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因課時費成本的限制,很難吸引高水平教師授課;加上很多助學機構在自學考試前一個月集中授課,這段時間內教師需求量大,好教師供不應求,有些助學站點只好退而求其次,一些沒有教學經驗的研究生也被拿來濫竽充數,面授教學變成劃重點、猜題目的突擊時間,這種走過場式教學的最后結果是:考生到課率不高,真正主動學習的人少,混文憑的人多;這些助學站點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兌現招生違規許諾,一部分工作人員鋌而走險,出現了有組織地助考的嚴重違規行為,最終結果就是嚴重威脅自考的生命線。在客觀方面,由于辦學條件的限制,有些助學站點實踐環節考核流于形式,弄虛作假、虛報成績的現象不可避免地出現;還有專業課程設置重系統性與理論性,輕實用性與動手能力培養,指定教材內容老化,考生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學,學與用嚴重脫節,如何盡快完善這個問題,平衡矛盾,也是當務之急。
3.收費隨意“搭車缺管”。近幾年來,為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教育和相關部門每年都聯合發文,規范學校收費管理,但由于沒有具體的監管機構和措施,加上反饋渠道不通,一些助學站點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經常巧立各種名目,違規收費;例如:按國家有關規定,自學考試只能收取學費(含論文答辯費)、書籍費和科考費三種,并按學科門類給出了收費上限控制,但有些站點為抵消高額招生成本,總是以各種理由想方設法強制收費用,如班費、辦證費、復習資料費、考前輔導費、論文指導費、答辯費等,嚴重時導致有些考生集體組織罷課抗議,危及社會穩定。
4.工作隊伍“建設缺欠”。自學考試助學站點的管理人員,正式職工人數較少,大多為臨時聘用人員,流動性很大,尤其是民辦助學單位更為突出,且這些工作人員大多為非普通高等教育學歷,管理水平和素質偏低,責任心不強,服務不主動,很多考生無法按時收到教材、教輔資料及授課時間和內容等應及時收到的信息;無法及時校對出考生基本信息資料中出現的錯誤,學籍異動平時無人管,結賬時糊涂賬多,錯誤不斷累積,導致歷史遺留問題增多,費用清理難度增大,管理困難,更有甚者,導致考生畢業證信息錯誤,給考生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也給主考院校聲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5.考風考紀“監管缺嚴”。開考初期,自學考試考風考紀嚴格,畢業生的質量很高,自考畢業文憑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信譽,可以說,考風考紀是自學考試的生命線,但近年來,行業委托開考專業增加,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生產第一線需要的人才,民辦助學站點的崛起,為自學考試助學開辟了新的領域,隨著主考院校生源數量的擴大,主考院校和國家考試機構對助學站點管理的精力相對有限,監管難度增大,其后果是有些助學站點助學不嚴、助考過度,考風考紀流于形式,如何在保障助學機構積極性的前提下,依法依規加強對助學站點助學的全方位、全范圍監管,加強考風考紀教育,實現考風考紀的好轉是相關考試管理機構和主考院校所必須解決的關系到自學考試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
二、加強助學站點管理的實踐與對策
1.建立助學站點定期資格審查和評比制度。對助學站點的管理,首先應建立準入制度,必須對助學站點的指導思想、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教學條件進行審核評估,合格后方可設立助學站點,開展助學工作;其次是設法掌握助學站點管理的第一手資料,總結經驗,提高站點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定期建立交流環境和渠道,以便盡快發現和解決站點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是監控和管理站點的第一要務。長沙理工大學的做法是先由招生和業務主管部門聯合對申請助學的單位進行綜合考察,形成考察報告,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統一討論是否同意建站。建站后,由我院業務部門管理指導和監控,同時,每年召開一次站點年度工作會議,在會上由院長做工作報告,總結成功的經驗,部署來年工作,以長沙理工大學自學考試助學站點評價辦法為依據,先由助學站點自評打分,再由我院評審小組組織專家評審,選出先進助學站點集體和先進個人,在會上進行表彰,對不合格的站點進行整改,嚴重的終止合作關系,取消助學站點資格,以弘揚正氣,打擊歪風。會議期間,還專門由業務部門組織對口站點召開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交流心得體會,面對面地分析新情況,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必要時進行相關業務培訓,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站點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和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加強招生監管。招生,是自學考試工作的第一步,有生源才有事業,生源問題關系到自學考試的死生存亡,如何監督助學站點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擴大生源規模,合法招生,防止招生許愿和高額招生費用騙取考生呢?長沙理工大學的做法有如下幾點:一是統一招生的助學站點名稱,實行招生信息由主考院校統一審核、檢查和制度,防止虛假信息和招生廣告,并對助學站點的招生廣告實行年度審查備案;二是在暑假期間組織招生檢查人員到站點、車站明察暗訪,制訂預案,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改正,防止惡意競爭生源;三是建立網上及地方媒體督查小組,打擊網上違規招生;四是對違規站點視違規程度予以不同層次的處罰,處罰措施主要有:定期整改、停業招生、終止合作、強制回收學生等。
3..加強教師管理,實行面授教師資格審查與備案制度。自學考試具有極強的開放性,考生水平參差不齊,差距極大,為了照顧到各種不同水平考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來自工作第一線的考生,他們知道哪些知識“實用”,哪些知識用不上,因此,他們的學習是具有選擇性的,他們希望學的知識既要有新穎性,更應有實用性。我們的做法是:通過面授教師資格審查制度,建立教師庫,根據自考教育的特點聘任教師:第一,在選定教師時,要本著好中選優的原則,注重聘請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老師為面授教師,在實際過程中建立教學結果反饋制度,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備案,實行優勝劣汰,好的留用,差的淘汰。第二,為提高教師的相對穩定性,我院建立了教師集體備課制度,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集體對課程教材、學生素質、考試特點、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并將備課成果下達到助學站點,指導面授教師上課;第三,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的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參加自考方面的交流與研究,通過高水平教學吸引學生上課。
4.加強助學管理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自學考試屬國家級考試,級別高,政策性強,組織嚴密,大部分工作都有很強的指令性和時間性要求,因此,加強助學管理者隊伍的建設,是自學考試特點的必然要求,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有一支高素質較隊伍,它要求每一個隊員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敢于堅持原則,善于嚴格管理,他們應熟悉國家關于自學考試的相關政策、工作流程,并在辦學實踐中身體力行。這樣才能為助學質量提供切實可行的保障。我們的做法是:對站點管理人員進行定期業務培訓,利用每年召開一次站點工作會議,交流心得體會,學習講解新的政策,檢查落實情況,了解第一線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個別情況可通過QQ群討論和培訓。
5.加強網絡管理平臺建設,提高工作效率。自學考試既是一種考試制度,同時又是一種教育形式,21世紀的發展,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標志,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就是要在過去社會助學更多地側重于手工管理和教師面授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為考試管理人員和考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穩定的服務,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效率,減少工作差錯。以信息化建設推動自學考試管理的現代化和規范化,使學生24小時都有學習資源,緩解工學矛盾難題,還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為考生提供政策資訊、學習資源、過程評價、互動交流、報名報考、成績查詢等較全面地學習支持和考試服務,讓考生花較少的時間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為了做到這些,長沙理工大學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網站,可以及時各種文件、通知,下載相關信息,查詢考生個人信息。開發了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可供工作人員在系統中進行考生基本信息管理、自動錄入并管理成績信息,根據業務需要產生各類報表,還有學籍異動管理、學費管理及各種統計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開發了自學考試助學站點教學質量網上實時監控評價調查終端,考生可對每門課程的助學情況進行實時評價,使我院教學管理人員可隨時掌控助學站點助學教師的實際情況;為考生提供網絡教育的學習平臺也正在逐步建設和完善之中。
6.嚴肅考紀考風教育,堅守自學考試質量生命線,保住自考生命線。堅持國家自學考試的權威性,確保國家考試質量和安全,是自學考試的生命線。考試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底線,我們正處在中國社會轉型越來越追求公平正義的年代,進一步加強考風考紀管理,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發展的需要。因此,從助學站點開始,加強對考生的考風考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的做法是:首先,在每次考試前1個月召開考紀考風動員大會,組織考生認真學習考生須知、考風考紀違紀處罰決定,簽署考試誠信保證書,造成強大的心理政策壓力,強化考生自覺遵守考風考紀的意識;第二,我們按國家考試機構的要求對監考老師進行詳細而嚴格的考務工作培訓,堅決制止各種違紀行為,營造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的氛圍,確保了自學考試的公平、公正和質量。
7.加強實踐技能訓練,培養動手能力。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自學考試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助學站點在面授過程中應加強考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應認真完成課程本身安排的課程實(試)驗,在現有條件下,盡最大努力,發揮主考院校優勢,采用多種形式(如模擬、仿真實驗、動畫影像資料等)幫助助學站點考生完成實踐環節學習和考核;另一方面,應結合課程特點和考生實際能力和水平設計大型綜合作業讓學生練習,增加課程設計的數量,通過設計的過程,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他們感覺到知識的力量,學有所用,從而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8.切合實際選擇畢業設計(論文)題目,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方法,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而結合實際工作真正解決問題,通過這個完整的過程,達到熟悉流程、提高業務能力的目的。同時,教師也通過指導學生完成設計(論文)的過程,必須改革畢業設計(論文)的傳統方式,讓考生結合實際工作選題,指導教師由一人改為兩人,助學站點一個,考生當地或本單位高級技術人員一個,突破單純由學校教師指導的限制,學校教師負責理論指導,當地技術人員負責日常督促和實際指導,真正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強化畢業設計(論文)指導過程中的互動。
招生許愿是助學站點一切不良管理問題產生的根源,變態的高額招生費用是社會不穩定的最大隱患,這兩顆毒瘤是產生投機取巧導致考風考紀日益惡化的根本原因,必須予以堅決打擊,同時,也應該看到,助學站點的管理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他與自學考試其他的配套政策息息相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自學考試的培養目標已經嚴重脫離客觀實際,有些專業的考試計劃也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自學考試收費標準多年不變,與日益增長的考試、助學成本直線上升的客觀實際嚴重脫節;只有直面現實,從源頭抓起,進行大的徹底的教育革命,才能有利于處理自學考試本身發展中的問題。黨的十提出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自學考試就應根據人民的需要,調整培養目標,用“滿足社會和人民的個人需要的教育程度”作為質量標準。把重點放在社會緊俏人員的培養和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上,為了配合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應積極開拓農村市場,讓高校為城鎮化建設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考慮到農村的實際現狀,國家財政應提供配套經費,依次帶動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的改革,主動調整自學考試試卷的難度和單一考試方式,加大實踐環節考核,擴大主考院校自,這樣才能調動考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有好的課堂紀律和較高的到課率,避免招生許愿惡習發生,從根本上消除高額生源費引起的惡性循環,讓助學站點安心、專心助學,全面提供助學站點的管理水平,促進考風考紀的自然好轉,使自學考試事業重回高峰,迎接繁榮。
參考文獻:
[1]蘇漢元,等.成人教育教學質量控制的現狀分析與未來[J].繼續教育研究,2010,(09).
[2]祝秀磊,等.論終身教育體系下自學考試社會助學的發展與變革[DB/OL].
[關鍵詞] 市場經濟 壟斷 價格監管 宏觀調控 體制缺陷
一、引言
市場經濟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難以調和的缺陷性的存在,所以需要國家以宏觀調控的方式來彌補這一缺陷。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和價值規律,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市場機制有著以下幾點其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第一,單純的市場調節只能解決市場為微觀平衡問題而不能解決宏觀經濟的平衡問題。第二,市場機制只能反映現有的生產結構和需求結構,而不能有效地反映國家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和結構。由此形成的經濟結構可能并不是有利于國民經濟長期發展的最佳結構。第三,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個別企業的邊際成本等于社會成本。但是有些部門的生產具有較強的外部性,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社會效益和私人效益之間存在差異,在這種條件下,單純的市場調節不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第四,市場機制的約束作用是以充分競爭為前提的。但是自由競爭的結果往往是導致壟斷的產生。因此,反壟斷是促進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第五,許多社會消費的公共產品難以通過正常的市場機制來加以分配。如教育、衛生等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部門,以及國防、郵電、基礎設施難以通過市場調節的產品。
因此,價格監管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彌補市場機制缺陷的重要措施與市場經濟體制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系。
二、價格監管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價格監管的必然性分析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客觀規律,這種普遍規律是不可逾越的。當實行市場經濟后,政府監管已減少到屈指可數的幾類重大關系國計民生和時下市場暫不能有效形成價格的一些壟斷行業商品和服務價格。絕大部分商品的定價主體不是政府而是經營者,他們根據自己的商品成本和市場的供求狀況來自主定價,過去那種以行政手段來監管價格水平的做法已不適應,而是變為監管經營者的定價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主要監管其定價行為,而不是監管其定價水平,這樣的監管難度更大,既要“放得開”,又要“管得好”。把商品價格定價權放給經營者,交給市場,讓價格通過市場競爭來形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但也給價格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目前社會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仍應該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既然價格放開了我們就不用管了。我們認為還是要管,因為市場經濟也不能自由放任,市場價格機制如同一只“看不見的手”,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帶來盲目性的一面,短時間還可以,時間長了就會影響經濟持續發展。如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價格欺詐行為,無論其手段、方式如何隱蔽、高明,都會扭曲價格信號,誤導資源配置,擾亂經濟秩序,惡化行業投資和消費環境。由此可見,放開價格并不表明價格市場化的任務已經完成,所以大家認為在放開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要注意發揮政府的有效職能,這樣,才能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黨的十六大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職能界定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商業欺詐等行為。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放開商品價格的監管是必然是,不是要不要監管,而是管什么?怎么監管?監管到什么程度?
2.價格監管的必要性分析
(1)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保證市場價格機制和市場競爭機制有效運行,仍存在價格監管的必要性。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價格違法行為往往具有主體多元化、原因復雜化、表現多樣化、行為隱蔽化的特點,一般消費者難以識別,或一時難以識別,這就需要專業的價格主管部門及時擔當起這個責任,進行必要、及時的監管;需要我們價格監管部門對價格如何監管思路要清楚、目的要明確。一是監管的目的不是把經營者管“死”,而是要把服務寓于監管之中,引導經營者向科學定價、誠實定價方向發展。國內學者普遍認為,目前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加上價格監管機制手段不完善,不規范的價格行為有著產生和發展的空間,其表現形式是多樣化的、而且是比較隱蔽的。如在市場調節價格領域,價格欺詐、價格壟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等不正當價格行為呈現多發、高發態勢,價格欺詐的種種行為不僅隨處可見,而且層出不窮,既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又不利于公平競爭,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損害群眾利益的重要因素,也成為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必須破解的一道重要難題。對這種行為怎么辦?對其進行適度的監管就顯得尤為必要。只有對其加強監管,才可逐漸減少這種價格欺詐行為,減少消費者的損失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同時,對這些放開商品價格的監管不能光治標,還應該標本兼治,著力治本。這個“本”怎么治,里邊就有大學問、大文章可做。從一些外國考察報告看,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不是不管,而是管得很嚴、很細。例如香港行政特區對水、電、交通等關系重大的商品價格的監管就很到位,價格雖然也都是完全由市場自由競爭形成,但也對其實行利潤率監管,或通過輿論進行監督。
(2)價格監管是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必要手段。規范經營者價格行為的工作主要靠價格監管部門,而明碼標價、明碼實價制就是個好辦法。此舉,一是使價格相對透明,所買的商品是否物有所值,消費者一目了然,擴大了公民知情權;二是便于社會監督,價格是否真實,監管人員、消費者都可監督檢查。在規范明碼標價制度方面,各地有許多好的做法,譬如江蘇省積極引導20家企業向社會承諾“不討價還價,不隨意降價,不虛構原價,不做虛假廣告。”這些做法最終是想達到明碼實價,待形成氣候,價格欺詐現象就會大大減少,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就會被淘汰,市場競爭的空氣凈化了正常競爭才會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明碼標價的方式應該是簡單明了,形式可以多樣化,不求統一,有的用標價簽,有的可用公示牌或公示欄,有的可用觸摸屏等等。例如香港是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明碼標價已成為經營者的自覺行為。香港市場上的標價基本上是明碼實價,就是在每年夏季(8月份)和冬季(12月份)兩次大降價時期,也是明明白白,實實在在標明降價品種和降價幅度,也不是隨意討價還價。
(3)推進經營者價格誠信建設,是對放開商品和服務價格監管的治本之策,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求。如果每個企業都有自律意識,都能自覺地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來誠信經營,那么就不會產生或減少這種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價格欺詐行為。
如何推進價格誠信建設?應該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消費者認可、社會監督”的基本思路,培育價格誠信單位,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營造價格誠信氛圍。對這項工作,價格監督檢查協會價格監督檢查分會、行業協會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江蘇、陜西等省價格監督檢查協會、分會在推進價格誠信建設中已經做了不少工作。我們還可以通過“價格信得過”、“價格誠信店”、“百城萬店無假貨”、“價格誠信一條街”等形式開展價格誠信活動。同時,還可以在全國廣泛開展“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讓價格服務進一切經營場所,把所有價格向公眾公示、公開,讓所有的價格都公開透明,減少經營者的暗箱操作;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項檢查,并加大懲罰力度,曝光典型案例,讓失信者付出代價,付出成本,讓他們不敢再進行價格欺詐,從而提高全社會的誠信程度。
3.價格監管可行性分析
(1)市場價格監管是新時期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應徹底摒棄過去的做法,實現角色定位由“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工作方式由“坐機關”向“跑市場”轉變,工作重心由“專項檢查”向“市場檢查”轉變,使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始終貼近政府中心工作、貼近廣大群眾、貼近社會生活,真正做到有為有位。至于如何監管,我認為,可采用目前經常做的“專項檢查”、政策提醒會、告誡勸阻和警示,或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曝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宣傳價格政策,首先讓經營者明白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價檢部門也可及時對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價格違法行為制止在萌芽狀態,消除可能存在的價格違法隱患。如每年的開學前,進行教育收費提醒、提示會,先打好“預防針”;如發生突發性自然災害事件時,可對經營者針對急需物資進行事先告知或提醒,將有關生活必需品和救災物資的價格政策交待清楚,提醒經營單位自覺執行,防止價格異常變動。
(2)做好價格舉報工作,對做好放開商品價格監管工作事半功倍。目前,價格主管部門對價格欺詐主要采取的手段之一,是通過價格舉報或群眾反映的問題來查處的,也就是有了價格舉報,發現了情況才查處。這種依靠消費者舉報、投訴的方法很好,等于給價格監督檢查人員多長了耳目,今后應當更進一步加強對12358價格舉報電話的宣傳,使其家喻戶曉,人人都能掌握,必定能進一步提高對價格監管的程度。
(3)法律、法規是對放開商品價格有效監管的保證。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我國已有《價格法》及其配套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關于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基本上能對放開商品價格有效監督,但目前這些法規和規章還不健全,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細化,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4)隨著科技的發展,價格檢查人員單靠過去熟悉的一些老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監管的需要。要徹底解決好“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情況,執法隊伍要不斷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就要學習新知識,提高掌握和運用科技的能力,必須精通電腦技術,才能把查賬這項基礎性工作進行下去,才能迅速發現新問題并加以解決。
三、價格監管模式的選擇
對放開商品價格的監管模式,中國價格協會聯合課題組《對放開價格監管的研究》提出,在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導下,會同價格協會、行業協會,引導社會相關力量,諸如民間價格監督組織、公眾、媒體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動作,建立一種能使參與各方職責明確、可操作性強的標準模式,即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導下的社會化動作。這個模式可以概括為“政府規范引導、協會協調服務、經營者誠信守法、社會共同監督。”筆者認為,這是面對我國放開商品價格運行中的實際問題,從增強社會自治能力,激活市場監管活力,在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主導下,吸納市場組織等公眾參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齊抓共管,在民主與法治基礎上,為實現對放開商品價格監管目標而建立的一種政府、協會、經營者、公眾“四位一體”的創新模式。如何來實施這個模式,首先要在更廣的范圍內統一認識;同時,需要進一步探索,通過不斷實踐來完善、充實這個模式并能付諸實施。
參考文獻:
[1]吳偉達:《反壟斷視野中的價格競爭》,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夏秋: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幾點設想[J].上海財稅,2003
[3]楊崇春:《有關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幾個問題》,《稅務研究》2001年第9期
[4]吳小海《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目標定位及政策設計》,《稅務研究》2001年第9期
[5]楊宜勇:公平與效率[M] 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7
[6]唐昭紅:《商業秘密研究》,《民商法論叢》,第六卷432頁,第720頁
[7]劉莘:《行政法學研究》,《法制日報》2000年4月18日
[8]鄭成思:《知識產權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09頁
摘要:本文在總結中國地鐵管理體制的演變和創新基礎上,以北京傳統模式、上海管制模式、廣州一體模式為案例,深入分析不同發展模式的特征,結合公共經濟學和規制經濟學理論,提出了地鐵體制改革的方向:“小業主大社會”,政府層面成立大都市交通管理局或地鐵工程局,負責規劃、投資、建設和監管;地鐵公司主要承擔營運和管理,并形成競爭市場;培育和擴大咨詢機構,為業主提供技術和各種咨詢服務。
關鍵詞:軌道交通;地鐵;體制
地鐵項目具有投資大、建設期和回收期長,但生命周期長(百年隧道)、邊際成本低等特點,地鐵管理體制和機制在一定生產力(技術進步)條件下在項目管理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中國40多年,特別是90年代以來的實踐證明,管理體制與機制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工期和質量控制,進而影響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投資多元化的今天,快速城市化(現在39%,2050年將達到75%)和大規模軌道交通投資(中國“十一五”期間約5000億元)的背景下,落實以人為本、走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多、快、好、省”為目標,新建城市如何構建管理體制,區域中心城市或一線城市(京、滬、穗等)如何深化和完善現有管理模式,以適應高強度、網絡化建設的需要,值得我們進行總結和探索。
1、中國地鐵管理體制的演變和創新
40多年來,中國地鐵管理體制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教訓,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創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基本符合中國具體實踐和充滿地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廣州模式。管理體制與中國社會主義體制和改革開放政策,地鐵功能定位的認識和深化以及各地的具體情況密切相關。
1.1北京模式(傳統模式)
北京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地鐵建設的縮影。1965年開始建設1號線,目前營運線路110多公里,包括1號線(1969年建成)、環線(1984)、復八線(1999)、13號線城鐵(2002)、八通線(2003)等線路,正在建設4、5、9、10號線和奧運支線,規劃建設機場線,預計到2008年建成300公里,遠期規劃1000多公里。北京模式從2001年前傳統的指揮部制、地下鐵道總公司到2002年初的體制改革:北京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規劃與資金),下設北京地鐵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和北京地鐵營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營運);2003年11月,改制成立北京市城市設施投資公司(規劃和投資)、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建設管理)和北京地鐵營運有限公司(營運),以及投資公司控股的項目公司如城鐵公司、八通公司、9號線項目公司、10號項目公司、京港鐵路公司(4號線PPP公司,30年特許經營權)等。北京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負責三大公司(正局級)的監管。北京地鐵建設和營運管理總人數約13,000人,日均客流量約160萬人次,實現低票價政策,政府財政補貼占營運成本的40%左右。
1.2上海模式(管制模式)
上海地鐵籌建處成立于1958年,1988年成立地鐵工程指揮部,1993年成立上海地鐵總公司。地鐵1號線(1990-1995)政府委托上海久事公司負責投資和信貸,地鐵指揮部負責協調,地鐵總公司負責建設與營運。2號線(1994-1999)按照市區兩級財政、兩級事權,沿線各區負責動遷與車站土建(折價入股,占總投資1/3)。地鐵建設公司負責建設,營運公司負責營運。目前已經建成1、2號線、明珠線、莘閔線,營運里程約1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線30公里),正在建設M8線(楊浦線)、R9線(申松線)、6、7號線、既有線延伸線等十多條線,預計到2010年建成400公里線路,遠期規劃810公里。管理模式從傳統的上海地鐵總公司到地鐵建設公司、上海地鐵營運公司。2000年4月形成了投資、建設、營運、監管“四分開”模式,上海申通集團公司(投資)、多家建設單位如上海地鐵建設管理公司、上海軌道交通明珠線發展有限公司(明珠線建設)、上海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磁浮建設與營運)及久創建設管理公司(建設)、中國鐵路建設集團公司(建設),申松線、上海港鐵公司等9家項目公司(代建制),多家營運機構如上海地鐵營運公司(營運)、上海現代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營運),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監管)。四分開體制不斷進行完善,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上海地鐵建設公司和上海地鐵營運公司先后歸并到申通集團旗下,更名申通地鐵集團,下設建設事業部、總體規劃部、投資策劃部、機電事業部、工程合約部以及11個項目公司,負責規劃、投資、建設和大部分營運。
目前現有建設與營運人數約10,000人,日均客流量約180萬人次,實行計程中等票價政策,營運收入(含資源開發)與營運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3廣州模式(一體化模式)
廣州地鐵籌建于60年代初期,1990年成立地鐵指揮部,1992年成立地下鐵道總公司,1997年1號線首期開通,成立地鐵營運公司。1999年探索體制改革,取消指揮部,實現事業部制的一體化管理,在地鐵總公司內設建設事業總部、營運總部、財務總部、企業管理總部、資源開發總部等,以及附屬公司和設計院,實現建設、營運和資源開發一體化。目前營運1號線、2號線、3、4號線首期,線路里程約110公里,正在建設3、4、5、6、8號線和廣佛等線路,預計到2010年建成255公里,遠期規劃約717公里。
現在建設與營運總人數約7000人,日客流量約100萬人次,實行計程中等票價政策。在不提折舊的條件下,營運收入(含資源開發)與營運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4國內其他城市模式
其他城市由于處于建設初期,往往只有建成一條線,沒有形成網絡,大都采用類似廣州模式或指揮部形式,如南京、重慶、武漢、長春、大連、沈陽、杭州、成都、哈爾濱等。天津有地鐵公司(負責地鐵建設與營運)及濱海線軌道交通公司(負責濱海輕軌線建設與營運)。深圳探索新模式,現在形成深圳地鐵公司、3號線建設投資管理公司、深港4號線項目公司等。
2、不同管理體制的特征分析
北京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基本屬于“大業主小社會”類型。2001年前的體制特點:“國有獨資、政企不分;建設與營運合一,高度集中;執行低票價政策,營運虧損政府補貼”。2002年后,投資、建設與營運三個公司平級,通過合同契約關系負責相應事務,相對分離的模式確保了社會公平,但是由于存在相互協調與溝通,效率受到一定影響,如復八線10年才建成。目前,對投資主體多元化進行探索,全國首條地鐵線路(4號線)實現PPP管理模式。2002年后的體制改革后效率明顯提高,為2008年建成約300公里線路提供了體制保證。
上海模式:從高度集中到“四分開”再到政府管制模式。2000年改革的四分開的特點是“政企分開、產權清晰、出資人到位,投融資良性循環、契約經濟關系、項目管理走向社會化和專業化”。雖然該模式脫胎于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但是基本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目前形成了多家建設單位和營運機構的競爭市場,項目公司實行“小業主大社會”模式。開創了中國地鐵股票(申通地鐵)上市的先河,為市場化融資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管理體制已經基本適應多條線路齊頭并進,高強度網絡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廣州模式:學習與引進香港模式,建設、營運和資源開發一體化模式,內部實行事業部制和派駐制度,這樣各種資源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內部協調效率,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公司派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監督和執行,但是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營運效率(香港地鐵采用審慎的商業原則,通過地鐵股票上市,引入市場監督,確保營運效率)。政府投資為主、信貸為輔的投資模式使建設資金得到保證,利用科技進步和政府強有力的協調推進機制確保了建設項目的如期或提前完成。廣州模式屬于“中業主中社會”模式。廣州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引進各種先進技術(高速地鐵、線性電機列車等)并消化吸收和改進提高,而且單位造價呈下降趨勢,為我國機電裝備現代化和國產化開創了先河。目前管理體制基本適應多項目網絡化建設的要求。
3、理論基礎:
3.1軌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城市軌道交通的功能應該以社會公益性為主,其定位必須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定位偏差或認識不足是限制軌道交通發展的根本原因。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屬于城市公共交通類別,主要服務于大城市范圍內部核心區(如地鐵)或核心區與衛星城、衛星城之間(如輕軌)居民出行。作為城市公共交通模式之一,它具有功能的公共性和效益的外部性。按經營性分類,屬于準經營性范疇,由于軌道交通所產生的外部效益(社會效益,如出行時間節省、減少環境污染和促進城市空間合理布局等)占50%以上,不能內生化,因此僅僅靠軌道交通的票務收入不能彌補高投入的建設成本,而造成營運政策性虧損。
3.2經濟學原理
軌道交通可以分為基礎建設(A)和營運(B)兩大部分,他們分別適用于公共經濟學和規制經濟學。作為軌道交通的基礎設施如隧道、建筑物和構筑物等(A部分),根據“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理應有政府財政或稅收支付,因為受益者是城市居民或納稅人。作為國有固定資產,只有有效運作(如投入營運)才能發揮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規制經濟學原理,市場經濟通過有效競爭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有必要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通過市場選擇,政府與營運機構建立契約關系,政府象征性地收取基礎設施使用費(如新加坡政府只收取1新元年費),為大眾購買快捷、安全和準點的優質運輸服務。由于軌道交通是準公益性壟斷性行業,通過特許經營服務協議(如30年),由營運機構負責軌道以上的車輛等機電設備的投入及其維護、更新等(B部分)。(新加坡政府還扣減若干年的機電設備折舊作為A部分,以減輕營運機構的資金壓力,目前運營效率居世界領先水平)
4.管理體制改革建議
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的管理體制值得借鑒:香港實行地鐵規劃、建設、營運和資源開發一體化模式,2005年利潤達84億港元(其中物業收入占1/3)。目前,九廣鐵路公司并入地鐵公司,進一步增加了整體競爭力。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負責規劃與建設,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和新加坡捷運公司(SBS)負責營運;日韓政府負責規劃與建設,多家營運公司負責營運(含國鐵和私鐵);臺北市(或高雄市)捷運工程局負責規劃與建設,地鐵公司負責營運,高雄地鐵采用公私合營形式(PPP模式);歐美國家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負責規劃與建設(資金50%來自聯邦政府),地鐵公司負責營運。
許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目標是:建立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電汽車為主體,多種交通模式有效銜接的立體網絡化交通系統,適應投資多元化格局,實現公共交通的可持續發展,高效、優質、服務大眾和社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現有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在體制和機制上深化改革,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遵循“政企分開、責任明晰、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基本原則,逐步構建“小業主大社會”地鐵管理體系,以適應大規模地鐵建設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必然要求。政府、企業和咨詢機構的分工大體如下:
4.1政府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鐵工程局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世界百年來的寶貴經驗,由于軌道交通系統及其復雜性和投入巨大,而影響范圍和深度非一般城市基礎設施可比,通過對軌道交通建設與營運規律性的認識,結合國內外實踐,有必要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鐵工程局,取消指揮部制,如臺北捷運工程局、新加坡陸上交通管理局、紐約大都市公共交通局、香港環境運輸與工務局等,負責大公交(含常規公交)的規劃、投資、建設、監管。具體包括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資金籌措,招投標管理、建設管理;制定政策法規、特許經營規則、質量安全標準及其考核辦法;組織票價聽證,保障大眾權益;強化承包商、供應商資質管理,扶植和培育有效競爭市場等。
4.2、企業特許經營營運線路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建設期實行“小業主大社會”的項目公司制(無論是政府投資還是民間投資),建立自負盈虧、獨立經營的獨立法人,承擔經營責任和市場風險;營運初期通過契約關系由獨家營運,后期每個城市至少形成兩家營運機構,如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和新捷運公司(SBS),上海地鐵營運公司和上海現代軌道交通營運公司。地鐵公司以軌道交通運營為主,多種經營服務(如經營巴士、出租車業務、廣告、通訊租賃等提供公共服務及技術輸出等)。內部形成有效的執行與激勵機制,構建學習型和創新型企業,不斷提高營運服務水平和經營效益。
4.3、咨詢機構為業主提供技術和服務
主要包括規劃設計機構、技術咨詢公司、投資顧問、法律顧問等,引入國際競爭機制,為業主提供各種業務的技術服務和技術保障。
中國地鐵管理體制改革與探索,由于各地發展不平衡,建議分類引導,逐步推進。在市場經濟發育好、法制環境完善的上海、廣州等城市,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深化現有體制改革。北京要深化地鐵國有企業改革,上海要吸收一體化的優點,提高協調效率;廣州要培育多家營運機構,提高營運效率;對建成一條線的城市,在實施建設規劃項目的同時,要培育營運機構,形成競爭態勢,提高服務水平;對于規劃建設城市,根據市場經濟發育程度(包括咨詢、外包、服務、中介市場發育程度)和政府強勢程度,構建小業主大社會的框架(如蘇州)。
總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地鐵管理體制改革既不能照搬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實力強、高福利、低速度(3-5公里/每年)、長期政府補貼的“國有國營”管理制度;又不能脫離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各地具體實踐,真正形成政企分開、產權明晰的經營管理機制,多家參與的市場競爭機制,政府與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和項目收益與政府財力相結合的償債機制,最終實現中國軌道交通健康、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松偉,關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的思考,《城市軌道交通首屆中青年專家論壇文集》,2002年,兵器工業出版社
2、王灝、高明,地鐵投融資與管理運營的思路及建議,《中國投資》2003年第11期
3、宋孝均,探索上海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軌道交通與營運管理研討會》,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