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0 16:29: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聲樂訓練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混合聲是真聲和假聲的混合,它既有真聲的結實、明亮,又有假聲的柔和、圓潤和高位置。這種聲音上下自如統一,音色甜美明亮,給人以親切真實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換聲而出現的音色不統一現象,又克服了真聲唱不上去,假聲唱不下來的困難,是當今普遍公認的一種科學的唱法。
人聲本來就有真聲(聲帶的全振)和假聲(聲帶的邊緣振動)兩個機能的存在,恰恰是這兩個機能的混合,我們才獲得了寬廣的音域,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語言所需要的范圍。
真聲和假聲兩者的混合聲音,其發聲狀態為:從低聲區開始就使聲帶邊緣變薄,摻入少量假聲,隨著聲音的上行,假聲成分逐漸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聲。中聲區真假聲相伴,混合共鳴較好。混合聲的音域統一連貫,無明顯的換聲區。這種聲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分,真聲不炸,假聲不虛,混在一起”。一般說來唱高音時假聲成分多些,頭腔共鳴就豐富,唱低音時真聲成分多些,胸腔共鳴成分就越多。這種混聲的發聲是充分運用共鳴器官來配合聲帶振動變化為依據產生的混合共鳴。
混合聲具有明亮、清脆、流暢、甜美的聲音特點。由于它具有真聲色彩,比較接近我們的語言,容易吐字清楚,聲音上下貫通又比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混合聲已被越來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實,在我國傳統戲曲、曲藝、民歌中,混合聲早已有應用,只不過由于各自有著不同的劇種風格、語言和地方欣賞習慣,所使用的真假聲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聲必須經過科學的訓練才能獲得,更是初學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須付出相當大的精力和耐心來雕琢的。所以在教學中,筆者把混合聲的訓練作為重點來教授。筆者根據多年的聲樂教學經驗,總結出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一、用“哼鳴”唱法訓練混合聲
哼鳴是初學者乃至學習有成者練聲的極好方法,是獲得聲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體驗頭腔共鳴和聲音靠前的效果。這種訓練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練習閉口哼鳴時要注意:
1.身體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擴張,兩肩放松,吸進適量氣息并注意保持吸氣的姿勢,找呼吸支點。
2.嘴唇微閉,舌頭自然放平,舌尖輕靠著下牙根,下腭和頸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開不要咬緊。
3.哼唱時頜關節向上打開,鼻道打開,感到聲音集中在鼻腔上方,兩眉之間感到明顯振動,像擤鼻涕時的感覺,找哼鳴焦點,哼在“氣上”。不論音的高低,都始終保持這種高位置的感覺,這對上下聲區的統一很有益處。
高音開始的下行音階容易找到頭腔、鼻腔的共振感覺,一般說來下行音階要比上行音階容易些,氣息比較易于控制,聲音容易哼得連貫。音階下行第一個音較高,發聲器官的肌肉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隨著音高的降低,肌肉隨之逐漸放松,而逐漸放松比逐漸緊張要容易控制,初練時在自然聲區練習,不要哼高音,因為哼高音對初學者來說極易形成喉頭上提,造成聲音擠壓。哼鳴是哼出來的,不是唱出來的,聲音應無任何振動感。用深的呼吸支點,輕輕推出氣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練習哼鳴時,方法一定要正確,如若不正確,發出的聲音又緊又僵,帶出來的聲音就不會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確了,帶出來的聲音才會好。檢驗哼鳴的對錯,可以在哼鳴時看嘴巴能否隨便動作,而不影響聲音的進行,如若不影響,就說明方法對了。這樣,用哼鳴方法練唱時,嘴巴在做咬字動作和做表情動作時,就不會影響聲音。所以哼鳴練習對呼吸支點的體會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開喉嚨喊嗓子的方法訓練混合聲
喊嗓子本是戲曲演員從祖輩沿襲下來的傳統練聲方法。它之所以能流傳那么久、那么廣,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這道理是有其科學性的。多年來筆者在教學中始終保留了“喊嗓子”的傳統。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喊嗓子決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扯著脖子喊叫”而是科學的訓練,它首先強調的是打開喉嚨,使其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然后由弱到強,由低到高地“喊”。簡單地說就是一句話:“打開喉嚨喊嗓子”。卡魯索的夫人在《卡魯索的一生》的書中寫到:“卡魯索常常對著鏡子練聲。他把口張得特別大,把舌頭伸得很長,像要給醫生檢查喉嚨那樣,然后發很尖銳而‘位置’很高的高音來做練習。”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說過:“打開喉嚨喊嗓子是最科學的發聲方法。”事實證明只有在最佳狀態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幾點。
1.打開喉嚨喊嗓子,使鼻腔張開,口腔中口蓋抬起,積極收縮成拱形,咽腔中會厭卷起,咽壁直立,喉頭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這樣發聲通道才能暢通無阻。在這條管道中喊嗓子,才能體會到這個管子不僅僅是一個肌肉組成的管子,它像銅管樂的金屬管道一樣堅實有力,只有這樣才能喊出金屬般的穿透力強的鏗鏘之聲。打開喉嚨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張開,金屬般的通暢管道使歌者能獲得人體各個腔體的共鳴,聲音上下無阻,高高低低、強強弱弱,使真假聲混合得不露痕跡,使假聲不虛不空,中低聲區胸腔共鳴自然混著高位安放的頭腔共鳴,真聲區自然混著假聲,使真聲不白不橫,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虛虛實實、渾然一體。
2.打開喉嚨喊嗓子,使所謂“沒嗓子的變成好嗓子”。打開喉嚨形成“金屬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質、音量、音色也就會有明顯的改變。三、u母音訓練混合聲
唱u母音時唇微閉成“撮口”,喉嚨打開放松,上下暢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鳴箱,呼氣出聲引起頭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鳴的感覺。
唱u母音時,上唇要攏住,唇尖用力。如果攏不住,有的人還會出現上唇抖動,這不但會影響共鳴效果,使聲音不能到位,還會造成u母音的發音不純正。從高音開始的下行音階練習,比較容易找到高位置,體會到頭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鳴的感覺。隨著音高的變化,要保持聲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聲音松弛,不擠不壓,喉嚨打開,放松,在深深的氣息的支持下,將聲音推出,圓潤、豐滿、渾厚。“通”是指聲音從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過喉直達頭頂,上下如同一根管狀通道,上通下達,聲區統一,氣息流暢,音量不大卻有明顯的上下一體的振動感。“空”是指聲音的流動的空間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沒有明顯的著力點。總之,練好u母音是打開頭腔共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聲的有力手段,是帶動其他母音練習的好辦法,可以說是發聲練習的“敲門磚”。
四、假聲位置混合母音訓練
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聲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體會高位置的聲音是假聲,唱假聲的時候,喉嚨一般都是打開的,松弛的,氣息也不僵,上下容易連成一條垂直的氣柱,所以聲音比較柔和圓潤,通暢統一,演唱也相當省力。根據假聲的特點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聲演唱的狀態下把聲音放出來,以增加聲帶的張力,并摻入真聲成分,就會形成明亮圓潤的混合聲效果,同時音域也得到了擴展。
也可以這樣理解和體會,就是把假聲放大,變成明亮有力的聲音,但一定要在不改變假聲的歌唱狀態下發出聲音,使所有字都統一在假聲的位置上轉換。字的轉換動作要小,而且每個字都是在相同感覺下轉換的。同時也要與氣息配合好,保持氣息深度,否則聲音就會發虛,反而放不出聲音。注意假聲與呼吸的關系,使用假聲位置的練習,一般從上向下練為合適,因為高音容易找到假聲位置,從上向下,保持位置來帶聲音,一直唱到低音時仍然是假聲位置的感覺,加上氣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聲的效果。
母音是語言和歌唱發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對于歌唱來說非常重要。聲樂訓練的母音是a、e、i、o、u,這些母音的發音有寬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為了使歌唱的發音統一,音色統一,符合民族唱法的聲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學中,筆者采用混合母音練聲收到明顯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變形唱法,即在一個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個母音的成分,以達到使口腔內部的調節以適應某種發音的需要,而獲得高位置聲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適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適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體從橫轉向豎,從窄到內開。把兩個母音混為一個音,在發聲時,同時吸收了兩個母音的優點,彌補了發單個母音的不足,這樣可使喉頭逐漸放開,發聲管道豎起,聲音流暢,對真假混合聲的訓練非常有效。
實踐證明,用以上這套教學方法,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時間后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氣息暢通,音色明亮、圓潤,真假混合聲統一。只要不斷堅持科學的發聲訓練,不僅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技能有幫助,而且會對以后的歌唱藝術實踐大有裨益。真假混合聲的訓練,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艱苦而耐心細致的工作,仍有不少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本文謹以筆者多年來教學實踐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對此問題的充分關注和思考。
參考文獻:
[1]金鐵霖.《民族聲樂的學習與訓練》,黃河音像出版社.
[2]沈湘.《美聲區別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點》,中國音樂網.
[3]譚萍.《打開喉嚨喊嗓子》,《中國音樂》,2002年第1期.
一、在集體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目前主要以集體課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最大的問題是難以照顧到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個性差異, 久而久之, 只有少數悟性較好的學生完成教學內容, 有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建立正確的發聲方法,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這樣必定使這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聲樂的興趣, 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減少差異, 教師在對他們進行初步的摸底、了解之后,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歸類,分組上課,使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教學質量,使每個學生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收獲,領悟能力好的學生可以使這項技能更加突出,領悟能力一般的學生不會因為進度太快而出現基礎還沒學會就只能跟著往下學的情況。分組教學讓學生清楚其目的不在于優劣, 而是使他們能夠清楚自己的進度,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習,增強他們的信心, 使他們可以愉快地學習。
二、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
最初的聲樂訓練,是打基礎的階段,是每一位學習聲樂的人邁出的第一步。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項技能的訓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才會有真正的收獲,聲樂訓練也必須要遵循客觀發展的必然規律才行。不能盲目,也不能操之過急,要在穩中求勝,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求得發展,引導學生認識到聲樂訓練的科學性。訓練的過程首先是音準訓練,其次進行打開喉嚨的無聲練習,以開口引喉、松舌放喉、打哈欠擴喉、深吸氣開喉等練習反復訓練,使學生熟練地控制自己的喉嚨。這在今后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接著訓練聲音的高位置以及深呼吸。在同學們可以理解并且體會到這些要領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難度適當的發聲練習以及簡單的聲樂曲目,在實際練習中,使學生掌握深氣息、高位置、打開喉嚨三者協調配合的技巧。這往往是學生感到最困難也是學習聲樂最有趣的一部分。只要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能夠不斷地鼓勵、認可學生,學生就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此同時,要求教師要不斷地研究新的教學方法,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
三、利用好課外活動,拓展聲樂學習的實踐范圍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一專多能的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聲樂學習之后,學生對聲音的概念會有一個自己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聲樂知識的拓展,指導學生多方面正確使用聲音的方法,鼓勵學生創辦一些興趣小組。例如,創辦校園歌手社團、主持人社團、兒歌故事社團等,積累學生的實踐經驗,彌補課堂中因教學模式單一而造成的學生厭學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完善考核機制,對聲樂的考核模式進行改革
一直以來,聲樂的考核成績都是由學生期末考試時演唱的一首歌曲來決定,這樣的考核比較單一,不能反映出學生平時的實際水平,也看不出教師的教學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將學生的成績做以下幾方面的綜合考核:第一,課堂情況記錄,包括學生的上課筆記以及完成教學情況的記錄;第二,學生的單獨觀摩成績,也就是在一首歌曲或練習結束后的課堂展示;第三,課外拓展學習成果,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括學生參加與聲樂相關的各種比賽和興趣活動的匯報展示;第四,學期末演唱的考試歌曲的成績。最后將這幾方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出學生該學期的最終成績。這樣的考核方案可以有效地解決老師和學生的管理問題,也可以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中職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任重道遠,中職學校的聲樂教師更應該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積極地推進中職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前教育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曾日東.關于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探討[J].考試與評價 , 2013,(6).
一要打破傳統的“三種唱法”的思想禁錮。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結合。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修飾自己的聲音,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質,使學生的演唱自如、流暢、美麗、動聽,千萬不能去造“聲音”。
二要扎根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沃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聲樂藝術理論日臻完善和系統化。早在2000多年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就有了聲樂教學理論的記載: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聲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徵,疾不中宮,徐不中徵,不可謂教。這即是說,教唱歌應先看學生的基本條件,強調教以正確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據《史記?師乙篇》所載:故歌者[提供寫作論文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貫珠。這說明在當時歌唱就要求氣息運用流暢,歌唱如線貫珠。中國的京劇唱腔,聲區統一,字正腔圓,既能婉轉如歌,又能抒發悲壯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時候,強勁有力,穿透力強,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組的c-e,甚至更高。此種唱法及其訓練之道,能否借鑒于中國聲樂演唱訓練,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鑒“西洋唱法”的先進經驗。人類發音器官的結構和發聲原理是相同的,絕對沒有哪位歌唱家的發音器官比別人多一個或少一個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進行聲音訓練時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鑒的地方。“西洋唱法”歷史悠久,除語言和音樂風格與我們有區別外,在嗓音訓練方法和聲音美學方面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過去有人說,“西洋唱法”聲音宏亮、寬廣、渾厚,有較強的戲劇性,不宜表現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到底如何借鑒“西洋唱法”中的先進經驗,中西結合,達到發展我國聲樂藝術的目的,我們的先輩和廣大聲樂工作者已經作出了長期的、艱苦不懈的探索,也總結出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總的來說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聲樂教學中,根據學生聲音特點,因材施教,廣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進的訓練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將美好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嗓音運用于風格不同的中國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確理解科學的發聲機理建立切合實際的發聲體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樂器,一件能用不同語言表現音樂的奇妙的樂器。人要做到能正確、科學的發聲并利用好嗓音這件樂器表現音樂,了解嗓音生理結構和發聲原理是前提。人的發聲器大體由聲帶(含假聲帶)、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構成。簡單的發聲原理是:聲帶在氣體的沖擊下產生振動,然后聲帶振動發出聲音,經過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頭腔的共鳴,便發出響亮和動聽的聲音。音質、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鳴腔體調節出的不同結果。要做到自如調節共鳴腔體,必須經過嚴格、正規的訓練。自然的歌唱與人的情緒、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積極配合、協調有極大的關系,甚至是歌唱活動“生死存亡”的關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氣息怎樣運動,路線如何,軟腭在不同音高時的狀態,舌根、舌頭的運動,下巴如何運動,怎樣張嘴,人的身體如何配合等都關系到聲音的好壞。
有的同學急于求成,教師拔苗助長,在短時間內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結果,學生一開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學聲樂時,把中聲區的基礎打牢固,形成正確、積極、良好的歌唱狀態是歌唱訓練的原則性問題。
樹立正確的發聲體系,還有一個歷史問題要克服,那就是唱法問題。過去人們把聲樂分成“民族”和“美聲”兩大類,后來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長時期以來,不管生還是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常常說某某學生適合唱美聲,而某某學生適合唱民歌;嗓門大的、粗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聲”料子,嗓門不大,但優美、細膩、抒情、嘹亮的則是民歌料子。在教學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東西,去“造聲音”。其結果是將音樂教學引入誤區。正確的發聲體系,要尊重實際,尊重民族,尊重發聲的科學原理,切不可人為的、主觀的去認識。更要強調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
三、運用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聲樂教學,難就難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對不同的學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幾條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則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即“相才”是關鍵。在開始系統訓練之前,老師對學生必須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個學生,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結構、特點、習慣、語言、歌唱條件、發聲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統的訓練方案。
論文摘要:目前,在高師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把音樂的術科與音樂的理論學科課程設置得比較科學、合理。然而,大部分學生忽視一方面,而片面強調另一方面的現象非常嚴重,作為聲樂專業的學生應明白音樂理論課與專業技能訓練之間是相輔相成,相會依托的關系。教師更應清楚高師聲樂教學的方向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能力,忽視學生的普通文化課、專業基礎課以及聲樂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因此,為了適應未來中學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體現高師聲樂教學的師范性特點,我們應該平衡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術科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
長期以來沿用著專業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學模式,注重聲樂演唱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其他理論科目的重視。然而,在高師聲樂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的和任務這樣規定“要求學生掌握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聲樂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勝任中等學校音樂課的唱歌教學和課外聲樂活動輔導工作”。可見培養高師學生的目標是培養中學教師和社會教育機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國民音樂素質,進行音樂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具備高素質、高水準的演唱技能,還必須有扎實的音樂文化基礎知識,聲樂的藝術表現是依靠豐厚的理論知識與聲樂基礎技巧的結合。
音樂理論與專業技能訓練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工作者,在掌握高超專業技能的同時還需具備良好藝術修養。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在我們的高師音樂教育中似乎形成這樣的現象,對音樂理論感興趣的同學認為,只需要把理論知識學好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懂得演唱技巧方面的內容,甚至瞧不起從事聲樂技巧研究方面的人;對聲樂技巧感興趣的同學認為只要會唱,能炫耀的聲樂的技巧有多高深,一味地勤學苦練技巧,忽視了理論研究在術科學習中的重要性。因而,應注意課程結構上的綜合性和均衡性,合理安排必修課與選修課,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理論水平。
一、注重學生理論方面的學習
優美的旋律,美妙的聲音是通過嫻熟的歌唱技巧來獲得的,然而要想營造一個較高的藝術境界,則需要其他音樂理論知識來潤色。在進行聲音技術訓練中,對其他音樂理論學科的學習與聲樂技巧的掌握是相互依托的,精湛技巧的掌握需要理論的支持,理論的領會也需要技巧去充實與體會。對主修聲樂的同學來說,我們必須對與聲樂技巧有關的理論知識作充分的了解和學習,如基本樂理、和聲、作品分析和中外音樂史等方面的知識,如果缺乏了對音樂的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我們只能做一個單純的聲音的模仿者。我們只有通過對音樂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我們才能提高對音樂欣賞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專業綜合水平,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聲音藝術上的加工與創新,以適應聲樂教學、創作、表演鑒賞的需要。同時還有必要對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作研究,掌握其與技術的關系,以提高自身的修養,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注重學生綜合技能方面的訓練
聲音技巧的掌握是歌唱的根本問題,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優秀的聲樂作品,如果能夠通過聲音把鮮明的音樂形象讓聽眾產生共鳴,對于歌唱者來說,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修養了。如果沒有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完美的音樂形象就無法表現出來,就無法表現舒展的、緊張的、高亢的、低沉的音樂情緒,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情緒需要用不同的技巧來表達。只有這樣,學生要真正掌握歌唱的技術要求和音樂的表現力,做到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斷提高分析和處理作品的能力。
高師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綜合型的音樂教學人才,學生除了具有演唱方面的能力,還應具備其他能力方面的訓練,如:教學能力、分析、理解、處理作品的能力、藝術實踐的能力等等。我們在進行聲音訓練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作品并對其進行正確的藝術處理,首先我們了解作品的背景、風格、創作意圖、演唱情緒等,還要對作品的曲式結構、節奏特點、調式調性,以及其歌詞韻律、作品、聲音色彩都有必要解讀。“聲音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具有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等要素,音樂的創造者把這些要素納入一定的體系中(如調式、調性、節拍)使之系統而有序,并在文化的發展中不斷完善與豐富,從而成就無數動人心弦的樂曲,是音樂藝術在人類的生活中產生無法取代的作用”。
三、加強舞臺表演的實踐
為符合高師聲樂教學的目的,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有師范性,因此,在對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教學過程中,聲樂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規范聲音技術問題,而是必須重視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表演演唱水平。舞臺表演的好壞直接反映學生綜合專業的學習情況和演唱技巧掌握運用能力,這也在于對學生演唱技巧的實際應用。聲樂學習是一門集藝術性、技術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學生不但要會唱、會教還有要會演,即加強學生的聲樂表演技能的教學能力和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學生要不斷地參加藝術實踐,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學生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與他們平時的學習積累及生活中的真實情感體驗分不開,精彩完美的舞臺表演是聲樂課堂上理論與技巧的的體現。
在聲樂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應把理論學習與技能應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要掌握在實踐過程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又要在實踐中聯系理論,要學生知道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音樂理論與聲樂技能之間相互依托、支撐,只有真正了解了與技術有關的理論,掌握與技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懂得藝術的奧秘。同學們只有具備全面、扎實的知識以及能靈活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市場的需要,也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12.
[2]石惟正.聲樂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7.
畢業論文 [摘要]:聲樂應試表演時,經常出現跑調、踩不住節奏、肌肉緊張、心率加速、記憶短暫空白等現象。本文分析了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心理訓練不到位,因而,在訓練過程中,從掌握良好的技巧、提高自身的修養、增強自信心、積極參加各種表演等方面,來重視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在應試中成為佼佼者。
[關鍵詞]:聲樂應試、心理研究、心理狀態、心理訓練、心理素質
[Abstract]: When the vocal music takes an exam the performance, appears frequently runs adjusts, cannot step on the rhythm, the muscle is anxious, the heart rate acceleration, the memory short spatially waits in vain the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has created these phenomena the reason is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does not arrive, thu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from grasped the good skill, enhances own tutelage, the enhancement self-confidence, positively participates in aspect and so on each kind of performance, took to raise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like this could become the outstanding person in taking an exam.
[Key words]: The vocal music, takes an exam,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關鍵詞:聲樂藝術指導;音樂素養;音樂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15-0123-01
聲樂藝術指導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提出和確立在國內有十余年的時間。聲樂藝術指導是指在聲樂專業教學中,與聲樂專業教師合作;以鋼琴伴奏角色參與聲樂演唱、教學實踐活動;以促進演唱者技術的日趨完整完善;加深演唱者對聲樂的理解;指導和配合演唱者進行聲樂學習、舞臺實踐;以實現培養演唱者整體專業能力提高為目的的專業工作者。
結合我國國內實際情況,高等院校中音樂相關專業師資力量缺乏,音樂教學資源相對不足,還有很多院校里音樂專業的學生沒有藝術指導這門課程。由于藝術類學校的不斷擴招,學習聲樂的學生人數增多,從事藝術指導的教師相對不足,大部分學習聲樂的學生在聲樂課堂上的伴奏都是由聲樂教師擔當,造成了聲樂教師在上課時即要訓練學生的發聲、歌曲的處理,還要擔當鋼琴伴奏的角色,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很多學校都存在學習聲樂的學生只有考試和音樂會才有機會與聲樂藝術指導老師配合,而平時缺少配合與溝通。筆者在工作期間還曾遇到過學生期末考試演唱意大利古典作品《我親愛的》,隨便找了個會點即興伴奏的學長,用小調的和聲和零散的織體演奏了歌曲的伴奏,讓人感到無奈。正因為平時沒有這樣的條件和機會與聲樂藝術指導進行合作,才造成了這樣尷尬的局面。不是說會點即興伴奏的人就能成為聲樂藝術指導。
大量的實踐經驗證明,聲樂藝術指導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著聲樂教學成果的最終水平,能否極其有力地促進整體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高水平的聲樂藝術指導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基本的鋼琴演奏能力:這是作為聲樂藝術指導最根本的基礎。高水平的聲樂藝術指導應具備用手指歌唱的能力,在與聲樂演唱者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追求配合演唱者聲音意境的詮釋,而堅實的技術水平是根本保證。
2.快速的視奏能力和準確讀譜的能力: 聲樂藝術指導最顯著的特點和最基本的專業要求就是隨便拿個聲樂曲譜,就應當能夠完整的演奏出來。因為實際情況中,有時候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機會讓聲樂藝術指導拿到譜子提前練習許久,所以這就要求聲樂藝術指導要求較強的現識譜現演奏的能力。聲樂藝術指導一定要認得各種音樂術語,這些記號都是作曲家在一度創作時候對歌曲的要求,聲樂藝術指導只有準確地掌握了這些,才有可能準確地表達出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在演奏過程中,聲樂藝術指導要與演唱者溝通交流,一同演繹出聲樂作品的內涵。
3.即興編配伴奏、變調的能力:如聲樂藝術指導還能具備即興編配伴奏的能力是最為理想的。聲樂藝術指導可以根據自己的演能力和水平,對一些作品做出適當的改編或者重新進行編配,這種能力是對聲樂藝術指導提出的更高標準。很多原生態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沒有配正譜伴奏,如果有學生演唱,這就使得聲樂藝術指導就得發揮自己的創作型思維,即興為旋律配上伴奏。
4.對聲樂作品風格的把握與情感處理:聲樂體裁形式多種多樣,有古典歌曲,藝術歌曲,歌劇作品等等,這就要求聲樂藝術指導熟知各類聲樂體裁的風格特點,并且能夠快速準確地將聲樂作品的風格演奏。當演唱者不能準確把握聲樂作品風格的時候,聲樂藝術指導要及時地對其進行糾正,以達到共同準確詮釋作品的風格與內涵。聲樂藝術指導還必須清楚地熟知演奏各類聲樂作品的技巧與特點,比如說演奏中踏板的使用,音量的控制,與演唱者之間相互呼應或者相互襯托關系,哪里應當讓演唱者突出來,哪里鋼琴部分占到主要地位,這些細節都將影響到作品的詮釋與表達,所以聲樂藝術指導要加強自己對音樂史、音樂美學等等學科的學習。
5.較高的音樂素養:面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演唱者,聲樂藝術指導應當有一定的能力起到指導他們的作用。面對一些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的學生,應當告訴他們不是唱的聲音大或者聲音高就是好的事情。在很多學生視唱練耳不過關的情況下,他們合伴奏會找不到音高或調,這就要求聲樂藝術指導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去引導他們。如果在演唱過程中有走調的情況,還得立刻用明顯的鋼琴演奏吸引演唱者的聽力。由于聲樂技術的緣故,很多學生演唱時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往往偏高偏低的范圍就在半音之間,聲樂藝術指導應當立即發現這一問題,并提示演唱者改正演唱方法。
6.較強的音樂分析能力:聲樂藝術指導還必須要有一定的音樂分析能力。在拿到曲譜之后,從宏觀上能夠看懂聲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從微觀上能夠大致說出伴奏的和聲編配,從而在與演唱者共同完成作品時候,給予演唱者正確的處理。這就要求聲樂藝術指導要在平時積累大量的聲樂作品,熟知每一類型的作品怎么去處理。當遇到三段曲式ABA結構的時候,A段和再現A段的演唱需要注意什么;當遇到更大型曲式的時候,如何去將每一段的過度做到自然;當遇到轉調的時候,應當如何去演唱。
論文摘要:聲樂學習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聲樂學習,對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聲樂學習中常見的幾種心理問題,針對聲樂學習中認識不清楚、自信心不足、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強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心理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它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聲樂藝術通過人的聲音以及表演等來表現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必然成為其聲音狀態的重要內在基礎。在整個歌唱藝術活動過程中,心理活動都始終貫穿其中,并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馬臘費奧迪曾說:“心理學是聲樂藝術的真正靈魂。”可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聲樂學習,能為聲樂學習的實踐提供新的理論參考,使聲樂理論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因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聲樂學習的重點在于逐步調整、協調人體各發聲器官,使發聲技能和習慣趨于科學和合理,進而提高人聲的藝術表現力。然而,聲樂學習并不只是單純的聲樂技巧的學習,同時也是學習者心理活動調控過程的訓練。不管是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是演唱形式,都必須通過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來表達。如果沒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難以發揮。所以,歌唱的學習不能僅僅重視練習人體發聲器官的機理作用,還必須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
二、聲樂初學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聲樂是一門感覺的藝術。從心理學上講,感覺是指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腦中產生對這些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在聲樂學習中,尤其是聲樂初學者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本來先天條件不錯、歌唱技巧也還可以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正規化訓練之后,不僅聲樂技巧上進步不大,反而丟失了本來的聲音特點,變得好像不會唱歌了。其實這是因為聲樂學習中需要“感覺”的方面沒把握好,比如:氣息、腔體打開、聲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學習者好像抓住了這樣就丟了那樣,面對老師的指導、提示也無所適從。從心理方面來分析,聲樂學生一般會有認識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強等幾個問題。
1、對聲樂認識不清楚
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是學習和研究這個事物的先決條件,學習聲樂也是這樣。許多學生對聲樂的認識有這樣的誤區,比如:聲樂就是簡單的唱唱歌、就是唱幾個高音、就是把聲音唱大、顫音就是顫抖的聲音等。這樣一些對學習聲樂不夠重視或者存在嚴重誤區的認識會對聲樂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的聲樂初學者喜歡唱高音,只要練聲就盡量往高里拔,以犧牲嗓子的代價換來幾個沒有質量的高音還以為自己在進步。在沒有良好氣息基礎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險的,輕則導致聲帶充血、水腫,重則造成小結、息肉甚至喪失唱歌的能力。有的聲樂初學者喜歡模仿一些歌唱家的聲音,以為聲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顧自己的嗓音條件壓著喉頭把聲音撐得很大,結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難。
2、自信心不足
建立聲樂學習的自信心,是聲樂學習邁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對聲樂學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說來,人的嗓音都比較正常,特別差的只是極個別。在正式學習聲樂之前,一般人都不會感到發聲的困難,而一旦開始接受正規的歌唱發聲訓練,就有了聲樂老師的種種發聲規范,于是許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現在唱不上去了,從而喪失了學習聲樂的信心。
3、學習興趣不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聲樂的人應該說或多或少地對聲樂有些興趣。但是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效果也時有反復,本來上一次已經掌握的東西下一次卻怎么也找不回感覺是常有的事。有的學生一遇到學習困難或者在找不到“感覺”的時候就覺得學起來沒什么意思,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還有一些學生學習目的和方向不明確,片面追求發聲技巧,學了幾年還是沒有在歌唱修養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學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終于漸漸失去了興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聲樂學生往往急于求成,一開始學習就想注意到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氣息又要注意聲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開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結果卻事與愿違,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一個方面都沒有做好。從生理學的角度講,聲樂學習是一個生理機能不斷訓練和強化的過程。如果沒有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注意集中在某一個生理部位去訓練,生理機能的增強就得不到鞏固,即是聲樂學習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強
意志就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自覺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歌唱學習過程的意志則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難,力爭取得較好聲樂學習效果的心理過程。聲樂學生難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比如:高音總是唱不上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甚至感覺到退步,或者聲樂老師提出的要求總是體會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沒有較好的意志力,聲樂學習極有可能半道而終。
三、聲樂學習中心理問題的調控方法
1、加強對聲樂學習理論的認識
聲樂是通過人的聲音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歌唱的最終目的決不是對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過一定的歌唱技巧來表現音樂的內涵。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歌唱是情感的產物,而藝術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對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簡單的,本質上像是對話,它是實際生活的產物。”所以說學習歌唱應該注意感情的表達和技巧的學習并重,但最重要的是還是表達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養。誠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為感情的表達帶來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遠不要成為一個只懂得一點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異,培養興趣,建立自信心
雖然大部分人都有較好的歌唱條件,但并不是說每個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樣,相反有很大的差別。從生理上講,每個人的聲帶長短、厚薄存在較大的差異,對聲音的聽覺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時,盡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嬰兒都會大聲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差別,在后天的發育過程中逐漸養成了各自不同的發聲習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聲音特點。比如:生長在大山的人習慣了大自然的廣闊無垠、無拘無束,通常都有著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長大的人往往具有纖細、柔和的特點。所以學習聲樂一定要因人而異,不能盲目跟著別人學習,別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選擇練聲曲和歌唱曲時要根據自己的聲音特點和喜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
聲樂學習者要充分相信和開發自己的嗓音潛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嗓音特點的歌曲進行練唱,即使是我們所說的“小歌”(技巧難度較小的歌曲)也要一絲不茍地唱好,不斷培養自己的興趣。要充分認識自己在發聲習慣上的優點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發不好的發聲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給別人聽,多上正式舞臺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學習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選擇性的特點。在同一時間內心理活動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數對象,這些少數對象就能夠被清楚地意識到,而其它同時作用的事物,則沒有意識到或意識得比較模糊。因此,聲樂學生不必也不能把聲樂學習所要求的各個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時間內加強對某一方面能力的訓練并加以鞏固。比如氣息訓練,初學時就要訓練較長一段時間,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事倍功半。
學習聲樂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度。教學實踐中發現,當老師提出學生的某個發聲器官不正確時,一些聲樂學習者過分地注意這一器官,反而使用該器官因緊張而不能正常工作,影響歌唱的發聲。
4、堅定信念,增強意志力
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與心理的協調運動,人的意志正是使口、唇、舌、齒、咽、腭、肺以及全身各個部位協調運動,于是產生美妙的聲音。歌唱意志行動自始自終表現在歌唱與發聲的全過程,只要有歌唱或發聲,就會有意志伴隨。意志是聲樂學習者的心理動力,即是意識的能動性、積極性的表現。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個性特征。
一個聲樂學習者即使有多么好的聲音條件,也會在成長的過程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沒有較強的意志力,那么一定會在學習聲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聲樂學習者必須要堅定信念,克服學習過程的種種困難,才能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情感,感動聽眾,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美]John Bohn. 認知心理學[M].黃希庭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4] 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 [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