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19:48: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程教材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武義縣實驗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育目標及教學組織
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學生自由發展創造了空間李婭莉
福建省臺江第六中心小學是怎樣開展科技活動的
研究性學習的五種模式初探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王少華
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7個基本規律
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淺析李克源
讓小學生習作心有所感、情有所動王靜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模式張武升
作文教學三步曲曹留仙
立體教學法王增昌,孫春成
一年級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彭文沖
小學開設英語課問答李建平
心理輔導的常用技巧
一節英語研究課的分析和體會孫雋蕾
多媒體在小學英語目標教學中的運用楊瓊英
創新的概念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直接動因王建萍
淺析小學古詩教學過程中的道德教育石忠萍
關于少數民族地區小學開設英語課的構想董禎祥
"夸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桃聯梅
由『作文太難改引發的思考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劉琳
自然課堂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袁萍
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計算概念鄭瓊會
體現素質教育落實教學目標邵莉莉
為邊疆民族教育作出貢獻的勐臘縣勐侖鎮中心小學勐臘縣勐侖鎮中心小學
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目標
為邊疆民族教育做出貢獻的勐臘縣勐侖鎮中心小學
云南省研究性學習培訓班在昆舉行文萍
梯讀法劉美春
新編小學自然教材簡介陳玉翠
用新《大綱》指導課堂教學陶德明
贏得創新機會獲取實踐能力--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隨筆李嵐
來到農家當會計李艷芳
應為考試正名
收集塑料包裝袋黃永興
跆拳道朱明,谷曉華
外星人朱永江,谷曉華
數學樂園何奕錦
簡面圖形剪拼戚煥英
公開課應重實效
火柴游戲活動戚雁芬
嘗試教學的基本程序邱學華
一筆畫陶偉彬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李鳳華
北京市朝陽區推出小學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王鈺德,龐孝瑾HtTp://
彩球問題周根蓮
春天的暢想李鵑
相遇問題劉梅,王琨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能力李惠萍
論繪畫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段勇
引導學生自行探求和應用知識--《磁鐵的性質》一課教法的啟示朱加富
體育課中的審美教育曹麗芳
課堂教學中的『四個解放羅新琳
走向新世紀的關上第一小學陳曉紅
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李燕
如何讓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涂順琴
淺談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化教學尹娟
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指導方法李穎玲
以校本教研為依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朱秀瓊
如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何加榮
語文教學不一樣的看點楊耀蘭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范讀質量張照萍,何友華
語文教學中板書的設計和運用蘇佳琴
《不輕言放棄》教學設計劉波
"合理安排時間"教學設計施利紅
"統計"教學設計楊斯美
黑龍江省中小學2010年普及毛筆字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戈淑云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教學設計陸章甫
淺談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幾個誤區楊鳳仙
淺談小學教師『情商的重要性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鄧石蓮
以"情"朗讀創造"情感課堂"陳早
如何開展"參與式"教學普保翠,賴鳳全
數學課堂教學應注重"四個立足"付春芬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五個環節"鮑秀紅
如何抓好數學課堂中的『問題三部曲李梅
數學教學中如何激趣提效何麗翚
不應放任網絡語言出現在孩子的作業中
科學課教學生活化的思考張繼平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藝術馮樹云
【關鍵詞】校本教研;語文;新課程;專業發展
校本教研是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它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教學研究機制。以校為本的教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校本教研是以行動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式的,因此校本教研應充分關注研究活動中教師的主體性、研究的實踐性、研究目的的行為指向性、研究過程與教學過程的趨同性。
面對語文新課程,我們的校本教研應該從哪些方面展開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確定研究專題,進行深入研究。
1. 新課程理念的研究與探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與新課程理念有關的問題 語文課堂教學怎么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語文三維目標的落實問題,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問題……實踐中有的老師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機械地設計課堂活動,甚至使活動語文論文與教學內容毫無關系……這些現象表明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還不夠透徹,有時甚至產生了誤解,由于理解出現偏差,在實踐中我們常常就會對教學活動作出庸俗化的處理。
帶著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在新課程理念的研究和學習方面進行校本教研。
研究專題可以從宏觀角度展開,也可以從微觀角度進行研討。宏觀角度的研究專題,如新課程理念在語文課堂中的體現、新課程理念與教學方法;微觀角度的研究專題,如怎樣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的制訂、練習中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等等。宏觀角度的校本教研一定 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否則就會架空。
這方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可采用專題研討會、教育論壇、教育沙龍等形式進行。
2. 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與探討
如何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廣大教師直接面對的問題。這方面的校本教研應該盡量從微觀角度展開,重在教學實踐中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定位和具體落實。語文課程目標的分年級達成問題、語文課程目標的細化描述問題、語文課程目標達成的螺旋上升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繼承與創新(人文性與工具性)等課題都很有價值,值得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深入探討。
這方面的研究可采用研討會、教育論壇、論文寫作等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研討,否則就會失去校本教研的價值。
3. 新教材研究與探討從事新教材教學必然要對新教材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有時是無意識的,隨意的,而我們所說的校本教研則是要求我們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有目的的研究與實踐 新教材包括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總體研究、局部研究、編排順序研究、實施策略研究等。如可以研究新教材的結構問題、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關系問題、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銜接問題、蘇教版教材的學習專題問題、教材與讀本的關系問題、教學順序安排問題、彌補教材不足的方法問題等。我們還可以對文本進行具體研究,包括課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研究、課文注釋的研究、課文不同版本的研究、單元或專題內課文與課文的關系研究等。
新教材研究與探討可以采用個人研究和集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集體研討可以采用備課組交流合作、集體備課、專題研討活動、論文寫作等形式,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較大范圍的教材研究。
4.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研究與探討圍繞新課程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與探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極有研究價值 從事語文新教材教學,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制訂計劃,在課堂上進行實踐,進而反思總結,再進行新的實踐,一定會有許多成果,關鍵是我們要做發現問題的有心人。只有在教學實際中發現了問題,我們才能進行研究。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可以研究的問題很多,宏觀層面的如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基本課型研究,活動體驗、文本研習、問題探究等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研究,預習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合作學習的模式研究,新課程背景下的分層教學研究、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研究等;微觀層面的如一堂課教學過程的反思和研究、教學方法運用的反思和研究,甚至對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步驟和細節都可以進行反思和研究。
課堂教學研究應該以新課程理念作為我們的理論支撐,應該是有意識地主動地開展研究。課堂教學的研究采用較多的是研究性教學、議課評課、個案分析、反思總結、論文寫作等方法,圍繞一定的內容進行專題研討、調查學生的教學反應、師生共同座談交流等也是常用的方法。
5. 課外閱讀研究與探討實施語文新課程,必然會遇到課外閱讀問題,這是課程標準規定的,無法回避 但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教材編寫者之間有比較大的距離,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不能采用自然主義的態度,而是要進行恰當的引導。這方面的課題是很多的,如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引導研究、語文讀本運用的策略研究、名著閱讀的引導、名著講座方法的運用、西方現代派與學生的價值觀等。
課外閱讀研究可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個案分析、專題研討等方法進行。要結合學生的閱讀現狀、閱讀需求、閱讀興趣等進行多層面的研討,有時可以讓學生直接參加到研討活動中來。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1、進一步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更新教學理念,明確課改方向。在改革的實踐中進行理論探索,在實踐積累中進行理論創新,在教改實踐中反思。通過學習和培訓、實踐和反思、改革和創新,全方位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和提高教育教學認識。開放教育觀念、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教學空間、使自己成為學生的促進者、教育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
2、認真學習和研究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標準,搞好課改年級課教材的集體備課,并結合課堂教學組織觀摩研究課。
3、學習有關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推進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
4、應用現代教學理論開發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認真組織學習教育理論刊物、提高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學習資源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知識水平。
(二)改進教研方式,做好教學工作。
1、組織學科新教材的培訓,組織教材分析和教學研究,領會新教材的結構體系和單元教學要求。
2、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美術學科教學建議》。
3、注重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日程安排
第一月份
1、召開全體美術學科教師會議,布置新學期教研工作。
2、一年級蘇少版課標本教材以及四年級教材的培訓工作。
3、美術學科協進組活動
第二月份
1、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研究課、教材教法研討座談。
2、學科常規調研。
3、美術一年級集體備課。
4、小學美術學科協進組活動
第三月份
1、新教材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2、課題研究工作。
3、小學美術學科協進組活動
第四月份
1、組織參加常州市中小學美術教師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
2、小學美術學科協進組活動
3、課題研究工作。
第五月份
1、課程改革經驗交流座談會。
2、參加市區美術學科專業委員會理事會議,商討下學期工作。
新世紀德育課程改革十年來,確立了生活德育論的道德哲學立場,變革了傳統的知識授受式教學,探索了活動式、生活化德育課堂,促進了學生道德學習方式與教師道德引導方式的轉變,學校道德教學與道德教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具體而言,有如下八個方面:
一、明確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立場
新世紀德育課程改革將生活德育論作為德育課程的理論基石,摒棄了知性德育觀對德育課程的誤導。新課程實施過程表明,學校領導和教師已初步認識到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道德學習不能與生活剝離,不能在生活過程之外來進行。正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的:“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課程的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這些有關兒童道德發展的新理念,已經得到部分教師的思想和情感上的認同和接納。在德育課程領域,擎起生活德育論的旗幟,這是教師教育思想和價值觀念上的重大突破和提升,在我國德育課程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二、活動型教學成為主要的德育課堂形態
德育課程形態由以道德知識教學為中心,轉變為以道德主題活動為中心,德育新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實施的十年,廣大教師嘗試以活動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活動促進課程的整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好奇心、興趣愛好得到保護;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精神得到鼓勵;責任感與合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甚至在農村邊遠地區,由于活動教學內在的吸引力,課堂也發生了可喜變化,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開始形成,課堂上再也難以看到學生面容苦澀死記硬背道德知識的情態。活動教學調動了兒童的五官和非智力因素,使他們手腦并用;改善了師生關系,師生、生生之間心靈相約,情意相融,演繹了許多動人心弦、高揚兒童生命激情的教學故事。對此,魯潔教授曾滿懷激情地贊美說:“德育課堂是迷人的”。道德教學之所以能煥發“迷人”魅力,與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是分不開的。
三、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德育課程的學習,由生硬的記誦式學習,轉變為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諸如自主學習,煥發了學生的生命活力,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自覺,學得專注,學得自信,學得有法,學得快樂。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借助伙伴間的互助、互動和人際交往,促進了他們認知、情感的發展,并從中培養了相應的人際交往技能。探究學習,點燃了學生勇于探究的激情。學生在學習中動手動腦實驗,親自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體驗學習,引發了學生的心靈感悟。例如,孩子們從一滴水中體驗到它關系到人和萬物持續發展的意義;從自身所使用的各種物品中感受到了勞動者的艱辛和智慧,使用者的方便和煩惱等。正是借助體驗,學生深化了道德認識,蓄養了道德情感,驅動并激勵了道德行為。總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所呈現的一大亮點。
四、促進了德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這十年,德育教師經歷了從被動接受理論灌輸到主動開展教改探索,從茫然無措到自覺嘗試,從被迫適應到努力超越的成長過程。實現了理論層面、心理層面和專業層面的多維發展和提升。教師們真誠地感謝這個時代賦予的創新精神,感謝課程改革激發的創新能力以及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不少教師在新德育課程理念引領下,親歷教改實驗,參與編寫教材,開發校本課程,脫穎而出,成為德育課程的優秀教師。如湖北的孫民、浙江的池昌斌、江蘇的陳萍、廣西的唐麗,等等。盡管他們各具特色,但其成功都得益于德育新課程。可以說是新課程的實施鑄就了他們的師魂;是德育新課程的理念提升了他們的思想;是生活化、活動化的課堂磨礪和熏染了他們的教學才藝。
五、教材開發進入多姿多彩的新時代
教材是德育新課程實施中最重要的資源,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必須要借助的“拐杖”。新課程的實施,急切呼喚新教材進入課堂。有實力的研究團隊與出版單位順勢而為,精心建構和編寫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15套實驗教材,進入全國城鄉小學課堂,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縱觀全國最具影響力、最有親和力、最有代表性的小學品德課程的實驗教材,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征:第一,德育課程教材不單是學生閱讀的課文,而是師生對話的文本;第二,德育課程教材不是純粹的知識載體,專供教師“教”的,而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學材”;第三,德育課程新教材沒有簡單地呈現由編者預設的唯一結論,而是注重設計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為學生營造感受、體驗的條件和氛圍,促使學生在與教材相互作用的動態進程中生成新的意義;第四,德育課程教材不是靜態、封閉的文本,而是具有延展性,為多元吸納當下生活的最新元素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間;第五,德育課程教材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采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上述德育課程實驗教材的創意和探索,對于后繼《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的修訂和完善,對于持續深入推進新課程,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都具有重要價值。
六、誕生了專業性的實驗團隊
教學一線的德育教師和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知名教授、專家聯袂,組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交流互動共同促進的專業性團隊。專業團隊深入基地學校聽課、評課、培訓青年教師,指導德育新課程的實施。例如,知名教育學家魯潔教授和她的實驗團隊,多年來在中小學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因為他們“深信德育的真理一定深藏在生活中”,“決意要從里邊發掘、提煉出有價值的德育理論來”。專家們用自己擁有的前沿理論、深厚學養和教育智慧,引領生活論德育課程的實施和教師的專業發展;而耕耘在課堂的廣大德育教師則用自己的敬業精神、教學經驗和長久積淀的實踐性知識,啟迪了專家,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課改中建立的德育課程專業研究團隊,對于德育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學生的成長都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七、德育課程教學研究不斷深入
1. 德育課程改革的實證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德育課程研究不僅在理論層面,而且在實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遼寧師范大學傅維利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所主持的《基于學生真實性道德沖突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新模式的建構與推廣實施研究》。這項研究推出的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新模式,可概括為“一個貫穿”、“兩種挖掘”、“三種把握”、“四項拓展”。這一重大研究成果,是對德育課程建設的一次開拓和創新;是對廣大德育教師實踐智慧的概括和升華。
2. “草根模式”的研究成效喜人。廣大教師熱情投入教學研究,使教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了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德育學科教學研究活動的活躍。遍布城鄉的各級小學都強化了校本研究,教師都注重了“基于教學,在教學中,為了優化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及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二是德育教學研究內容的豐富。研究的課題涉及德育課程設計、實施、評價、管理以及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三是德育教學研究組織和研究形式的多樣。城鄉各級小學除了建構德育課程校本研究制度外,不少地方還考慮到德育課程的特殊性,即德育學科專任教師極少,兼職教師眾多的情況,注重打破校際界限,在市縣區范圍內設立了中心教研組,每學期德育課程教學研究計劃和項目。德育教師自愿申報,然后按選定的專題,組成若干跨校教研組,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有的縣市還建立了德育課程“學案研究站”、“品德名教師工作室”、“課例研究會”等。
3. 網絡教研異常活躍。借助現代信息網絡,開展了多主體、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網絡研究。通過網絡、博客、QQ交流等形式,突破了時空局限,使教師的疑難得到及時解決,使研究探討的問題能夠更集中,更有深度,更有實效。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協助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目標的知識信息材料,教材建設是酒店管理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保證,教材的質量與水平基本反映一個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研究水平和教學水平。為落實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要求,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筆者對華中區域酒店管理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現狀進行摸底,通過調研華中區域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質量建設情況,找到了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建設中突出矛盾,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和辦法。
一、調查背景
(一)調研隊伍
此次評價隊伍和調研人員除了在校的專業教師和學生外,還邀請酒店專家和出版行業專家參與,建立“教材抽查評價專家”隊伍。負責華中區域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材質量抽查的牽頭院校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筆者擔任為酒店管理項目組負責人,還選取了一批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學、生產一線人員參與本次抽查工作。參與教材質量抽查評價小組的成員共13名,由來自職業院校、酒店的人員組成,其中,高職院校教師、教材研究人員與管理人員共7名,教材研究與管理人員共3名,酒店企業專家3名。
(二)調研范圍及對象
本調查主要面向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專業教師、教材研究及管理人員。重點抽查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其中,酒店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前廳運行與管理(服務與管理)、客房運行與管理(服務與管理)、餐飲運行與管理(服務與管理)、飯店營銷管理、飯店財務管理、飯店人力資源管理六門。同時,各樣院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每個專業加上3到4門創新課程。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旅游院校專業教師調查結果
參與問卷調查的樣本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按老、中、青以一定比例選取,教授、副教授及講師等職稱均有涉及。高職組調查共向6所旅游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發放《酒店管理職業教育教材質量抽查調查問卷(專業教師)》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約為100%。
1.教師對教材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查結果。教材不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占11%,基本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占25%,完全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占64%
2.教師對教材符合高職教材應用型特點的調查結果。教材不符合高職教材應用型特點占4%,基本符合高職教材應用型特點占62%,完全符合高職教材應用型特點占34%。
3.教師對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適合學生學習要求的調查結果。教材不適合學生學習要求占13%,基本適合學生學習要求47%,適合學生學習要求40%。
4.教師對教材吻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調查結果。教材不吻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為19%,基本吻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占56%,吻合學生的認知規律25%。
5.教師對教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根據工作崗位和工作流程重構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結果。基本根據工作崗位和工作流程重構本課程教學內容25%,沒有根據工作崗位和工作流程重構本課程教學內容45%,根據工作崗位和工作流程重構本課程教學內容30%。
6.教師對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合理的調查結果。教師對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不合理43%,教師對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基本合理占36%,教師對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合理占21%
7.教師對教材以項目化、任務式體例拓展教材內容的調查結果。教材以項目化、任務式體例拓展教材內容20%,教材基本以項目化、任務式體例拓展教材內容43%,教材不以項目化、任務式體例拓展教材內容37%。
8.教師對教材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拓展閱讀、思考練習、教學資源包的調查結果。齊全20%,不齊全占45%,基本齊全35%。
9.教師對教材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實現技能階梯式提升的調查結果。教材不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實現技能階梯式提升占34%,教材基本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實現技能階梯式提升占42%,教材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實現技能階梯式提升占24%。
10.教師對教材編寫團隊有無的企業背景和經驗的調查結果。教材編寫團隊無的企業背景和經驗占82%,教材編寫團隊有的企業背景和經驗占18%。
11.教師對教材編著者有無高職教育教學經驗的調查結果。教材編著者有高職教育教學經驗占79%;教材編著者無高職教育教學經驗占21%。
12.教師對教材編著者有無地域代表性的調查結果。少教材編著者地域代表性多的占34%,教材編著者有地域代表性少的占66%。
13.教師對教材文字流暢、圖文并茂的調查結果。教材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多32%;教材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少占68%。
14.教師對教材配套有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的調查結果。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很少占74%,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少占12%,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多占14%。
15.教師對教材有配套資源建設的調查結果。教材配套資源建設少82%,教材配套資源建設很少14%,教材有配套資源建設多4%。
(二)高職旅游院校學生調查結果
參與問卷調查的樣本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在校學生按所在年級和男女的一定比例選取。每所旅游高職院校發放50份《酒店管理職業教育教材質量抽查調查問卷(學生)》,6所旅游高職院校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
1.學生對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適合學習要求的調查結果。不適合學習要求占7%,基本適合學習要求11%,適合學習要求82%。
2.學生對吻合認知規律的調查結果。不吻合認知規律占16%,基本吻合認知規律62%,吻合認知規律22%。
3.學生對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合理的調查結果。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不合理占84%,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基本合理9%,教材理論與實踐內容比例合理7%。
4.學生對教材文字流暢、圖文并茂的調查結果。教材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少占80%,教材文字流暢、圖文并茂多占20%。
5.學生對教材配套有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的調查結果。教材配套有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少的占92%,教材配套有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多占8%。
(三)高職旅游院校實訓教材使用情況調查結果
高職組調查共向6所旅游高職院校教材研究及管理人員發放《高職旅游院校實訓教材使用情況》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約為100%。參與調查的120位教材研究及管理人員中,54人為教研機構工作人員,66人為教材管理工作人員。他們中間,有34位老師負責公共基礎課,有86位老師負責專業技能課。
1.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在具體操作的參考性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在具體操作的參考性強占8%,實訓教材在具體操作的參考性弱占92%。
2.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學習領悟時間的調查結果。學習領悟時間不足占78%,學習領悟時間充分占22%。
3.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角色定位的調查結果。對實訓教材角色定位不清楚占82%,對實訓教材角色定位清楚占18%。
4.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資料統籌規劃性的調查結果。對實訓教材資料統籌規劃性強占28%,對實訓教材資料統籌規劃性弱占72%。
5.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設計每個學生學習的部門輪換性的調查結果。對實訓教材設計每個學生學習的部門輪換性弱占78%,對實訓教材設計每個學生學習的部門輪換性強占22%。
6.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服務與管理比例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服務與管理比例都很少的占8%,實訓教材服務少、管理多占12%,實訓教材服務多、管理少占80%。
7.教師、學生、員工對根據場地和教材結合的調查結果。場地和教材能夠結合的占6%,場地和教材不能夠結合94%。
8.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職業理念和職業情感實踐滲透性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職業理念和職業情感實踐不能夠滲透的占28%,實訓教材職業理念和職業情感實踐能夠滲透占28%。
9.教師、學生、員工對實訓教材涉及旅游行業最新動向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涉及旅游行業最新動向少的占69%,實訓教材涉及旅游行業最新動向多的占31%。
(四)高職旅游院校實訓教材開發與設計調查結果
1.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專項基金資助機制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沒有專項基金資助機制占35%,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有專項基金資助機制43%,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有完備專項基金資助機制占22%。
2.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與“雙師”培養聯動機制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開發設計與“雙師”培養聯動機制不充足的占92%,實訓教材開發設計與“雙師”培養聯動機制充足的占8%。
3.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充分考慮工作崗位特點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充分考慮工作崗位特點56%,實訓教材沒有完全考慮工作崗位特點44%。
4.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業務關系不虛構,定位設計真實性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業務關系不虛構、定位設計真實性占22%,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業務關系基本不虛構、定位設計基本真實43%,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業務關系虛構,定位設計不真實占35%。
5.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知識與現實零距離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開發設計知識與現實零距離占48%,實訓教材開發設計知識與現實有距離52%。
6.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確保基礎與綜合教材順序與比重的調查結果。實訓教材開發設計確保基礎與綜合教材順序與比重中基礎多占59%、基礎少占23%、綜合多占10%、綜合少占8%。
7.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打破學科體系限制――以工作導向設計教材的模塊化內容設置的調查結果。以工作導向設計教材的模塊化內容設置占42%,不以工作導向設計教材的模塊化內容設置58%。
8.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設計內容包括計劃、步驟、方法及問題,具有可操作性的調查結果。可操作性弱的占75%,可操作性強的占25%。
9.教學研究和管理人員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保持系統性和連續性――由基礎到專業,由單一到綜合,由低級到高級的調查結果。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保持系統性和連續性強的占21%,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保持系統性和連續性一般的占20%,對實訓教材開發設計保持系統性和連續性弱的占59%。
三、調查結論與改進措施
(一)進步
(1)酒店類核心課程教材建設基本遵循這樣一種思路,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突出高職教材的“應用性”。(2)在教材內容上,酒店管理專業類教材主要集中在管理理論知識、業務操作與管理(前廳、客房、餐飲等)、專業英語等方面,基本滿足學生對知識獲取的需求和企業用人基本素質要求。(3)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類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基本合理,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情境中的重要性和難易度的排序上基本合適,現有教材基本結合了學生認知規律和實踐能力訓練規律。(4)部分核心課程教材能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方式編排,根據酒店業務流程為單位,將教材內容分為相對獨立的模塊或項目。該過程突出表現為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地探求知識點,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5)部分優秀教材根據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層次,準確定位和把握教材的內容體系、以崗位教學、工學結合的思想構建教材體例,以項目化、任務式體例拓展教材內容,增設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拓展閱讀、思考練習及教學資源包,以滿足教學要求。
(二)有待完善的方面
但課題組也發現,雖然酒店類職業教育教材能較好地滿足教學要求,所選用的教材均能符合課程的教學要求,但還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有以下幾方面。
(1)教材編寫團隊成員缺乏深厚的企業背景和經驗,難以形成由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和酒店企業專家共同組成編寫團隊,導致現有的實訓教材缺乏創新性、實效性。(2)目前教材素材缺乏多樣化,難以突破傳統教科書的限制。還可以添加與紙質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資源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鑒于現代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和時效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博客、微博、微信、E-mail、聊天工具等網絡交流工具來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答疑解惑。(3)創新的教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酒店行業對接不足。酒店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行業發展新特點、新趨勢層出不窮。目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在建設過程中,難以適應酒店行業市場的變化,難以適應行業變化、及時調整教材體系以及教材內容的更新,從而可以更好地引導教與學的方向。
關鍵詞:新課改;農村中學;英語校本教研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研究過程。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今天,教師的教學研究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英語學科是農村中學尤其薄弱的學科,所以,如何搞好農村中學英語校本教研是農村中學發展的瓶頸。
一、課堂教學研究
英語課堂教學研究是英語校本研究永恒的主題。這些研究可包括:導學案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多媒體使用、教學技巧、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課堂的有效度、學生活動、課堂管理與調控、教學反思等等。當前,在新課改背景下尤其需要特別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充分備課并要求學生預習。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教師在備課時要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英語知識和能力的狀況,并據此確定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預習并找出疑難問題。
2.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同時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教與學這對矛盾的主體,只有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
4.強化分層次教學。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因為學生基礎不一,良莠不齊,在教學上不可能“一刀切”。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是我們教學的法寶。
5.把握好教學節奏,處理好量、質、度三者的關系。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內容必須要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密度,教師要把握好節奏。
二、新課標與教材分析的研究
英語新教材是在統一標準下所編制的“一綱多本”的“產物”。所以,通過對課標和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們要在課標的指引下有效地使用教材,并且根據本校的實際整合和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一部分,還有網絡、學生等其他資源。再者,我們是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進知識來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通篇把握好教材,同時還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作指導,學情為基礎,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在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即巧用教材,而不是死用教材。
1.教材整合的原則
人們常說“教無定法”。教材也只是一本帶有專家意圖編訂的書。一線教師應該就實際情況適當進行取舍和調整,才能更好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整合教材包括對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進行適當調整,教材內容進行部分取舍與補充,教材重難點的實時處理等。
2.教材整合的形式
教材的整合即二次開發,可分為單元內調整、單元間調整以及對教材資源的延伸和拓展。而這些最主要的原則是要適合學生,學生要易于接受;其次是要符合新課標,符合教學條件。
(1)單元內的調整
單元內的整合或增減是根據學生需求對教學內容作重新調整,從而更好地體現知識的系統性。通過對內容改寫、縮寫等可以解決存在的問題,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只要有利于學生的認知,一切調整都是合理的。
(2)單元之間的調整
對不同單元的內容及順序也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以及教學需要進行調整。教材往往把一個學習內容(如一個語法現象)分散在幾個單元或幾冊書中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將某些知識點提前進行教授。如在學習形容詞的用法時可以整合課本內容順序,把后面的提到前面來學習,更有助于學生形成對形容詞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語法知識的系統性。
要做好單元之間的調整,就要求教師對于課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相關聯的單元有幾個以及每個單元在課本中的地位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數,在備課時對課本做好整體規劃,把單元間相聯系的內容在備課中做到有機的取舍和調整。這樣的規劃有助于知識內容的系統,授課時間的調控,并最終讓教師在課本的利用率上達到高效,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得到鞏固。
(3)教材資源的延伸和拓展
一、要深入課堂教學
教研員是教學研究人員,也應該是一名最普通的教師,所有的研究都應該為引領教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服務。教研員長期遠離課堂,就會造成思維與語言表達的嚴重脫節,也許可以想得很周全,設計得很用心,但指導不得力,沒有關注到學生。教學不僅需要我們想得周全,還要表達得好;教師不僅能夠表達得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研員只有同時做老師,才能體會到一線教師的不容易。我們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需要調動多方面的感官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要將教學設計諳熟于心,又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時候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無法預知的問題,這就更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只有當教研員能夠用課堂實踐展現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的時候,老師們才會真正平等地與教研員進行對話交流,這時候教研員方可聽到教師真實的聲音。
實踐證明,教研員只有深入教學第一線,才能扎實推進教學改革;只有扎根課堂教學實踐,教研指導才有針對性。教研員要深入課堂跟蹤指導:指導教師怎樣上課,參與并指導教研組的活動,指導開展學科建設工作,總結推廣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指導教師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因為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最具體體現,新課程理念必須最終落實到課堂教學,體現于課堂教學。深入學校聽常態教學課并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指導,是教研員的常規工作,也是了解課改真實情況,推進新課程深入實施的有效途徑。
二、要深入教學研究
1.“研”《新課標》和教材
教研員要率先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其精神。一是做好新老課標的比較。這樣可以更好地讓我們了解到修改了那些地方,是什么內容,有什么好處。為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提供幫助。只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各學段知識間的聯系,各學段各知識點要求掌握的程度以及學生的能力達成要求。同時,學習新課標應成為教研員及教師的自覺行為。新課標之所以新,就在于它體現了時代性,與時俱進。教研員及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不能停留于老觀念里,要繼續學習,在傳承中學習,明白新形勢下課標對各學段的具體要求,讓自己知道各學段該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做。
教研員要深入研究文本教材。傳統的教研工作中,教研員依綱據本把重點工作放在幫助教師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處理教材上;幫助教師吃準,吃深,吃透教材上;以教材為中心,全力以赴“教教材”。新課改要求教師以人為本,教學要致力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而教研工作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僅要研究文本,更要關注課程理念的變化,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教師的教學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
2.“研”教師和學生
教研員是專業的課程領導者,是引領學科發展方向的帶路人,是教師的親密伙伴。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與否,是教研員的責任。教研員要及時轉變廣大第一線教師的教育理念,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教研員要研究教師,不但要從理論上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要從行動上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在理論方面,教研員經常組織一線教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組織教師到不同的學校學習,聽觀摩課,觀看學生學習的種種情形;在行動上,積極組織與指導優秀教師上好優質課,或者教研員自己為廣大第一線的教師上示范課,從而讓教師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互相進步。
教研員在“研教”的同時,還必須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研究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研究學生的學習發展差異和個性特點,更要研究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差異,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適合個人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這樣的研究需要教研員身臨其境。如果教研員不深入課堂,不及時掌握了解這些真實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那研究工作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研”教學方法
好的教材出臺了,但是如何教?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探究?作為教研員,在這些方面就應該多下些功夫,去研究、去探討。如果教研員在這些方面僅僅是應付而不作進一步的探究,不做多層次、多角度的探討,那么,再好的新教材,也會變成白紙。所以教研員就應該有很強的責任心,把新教材研究好,探討得更深刻。以研究教材去帶動學生學習;以研究教材的教法帶動教師的課改;以研究教學與學習環境帶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如此等等,都是教研員對于教學研究的責任。 在新的教育與教學環境之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就是教研員的重要責任,研究學法也是必要的,因為學法可以牽動教法,新的學習方法可以帶動教師的方法的轉變;學生新的學法也可以促進教師教法的更新,“教”與“學”應該是同步的,這才能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因此,教研員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就是其本身的重要責任之一。
4.研“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