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8 02:33: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投資融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院:
土木建筑學院
姓名:
班級:
工程管理班
學號:
BOT融資模式在我國基礎環境建設中的應用
摘要: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中,中國遇到了資金不足和效率不高兩個嚴重問題,它是造成中國相關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和處理效果不好的關鍵原因。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BOT融資模式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一、引言
在許多亞洲城市中,特別是中國的城市,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發展,如污水管網、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廢物管理設施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從而造成了嚴重的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影響了亞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目前還處于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中期左右的水平。巨大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已對中國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形成了“瓶頸”障礙。因此,中國急需大力建設和發展城市環境基礎設施。
中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面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快速城市化和滯后的處理設施,使中國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問題突出。
2.設施短缺和處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和運營效率不高。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必須打破政府建設政府運營的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建立多元投資主體模式,實行建設與運營的產業化和市場化。BOT是一種以私營力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在提高政府部門效率、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而且也是目前在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方式。
二、BOT融資方式概述
1.BOT的概念及特點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簡稱,即“建設-經營-移交”投資方式,是一種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形式。這一投資方式是指政府以契約方式將通常由政府部門或國內單位承擔的為某重大項目進行設計、施工、融資經營和維修的責任讓渡給國外投資者,該企業在負責建成此項目后,在協議期內擁有、營運、維護該項目設施,并通過收取使用費和服務費來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特許權期滿后則將該項目無償轉讓給當地政府[1\2]。BOT模式主要用于收費公路、電廠、廢水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BOT模式將是我國今后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方式。
2.BOT融資模式的優點與風險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應用BOT模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對政府而言,BOT項目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可以融通社會資金來建設環境基礎設施,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政府對項目的支付不再是一次性巨額財政投入,而是通過出讓“特許經營權”,用污水和垃圾費(以及少量財政預算)分期支付給投資者。
對企業而言,由于有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做擔保,所以BOT項目具有風險低,投資回報穩定的優勢。表面上,BOT項目由于民營企業介入后需要有一定的利潤回報而使項目的總成本增加,加大居民和政府的負擔,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民營企業的介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與政府建設和運營的項目相比,BOT項目實際成本增加與否取決于上述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BOT也具有一定的風險隱患。
政府面臨的主要風險有:①當政府對環境基礎設施的市場潛力和價格趨勢把握不清時,可能對投資者盲目承諾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加大居民和政府負擔;②如果政府管制不佳,容易造成民營企業的不規范參與和競爭,甚至造成私人的壟斷經營,將損害社會公平,并使得政府喪失控制權。
項目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有:①政府不講信譽和政策不穩定,它是民營企業介入環境基礎設施領域的最大障礙和風險;②項目設計和建設中的風險,包括項目設計缺陷、建設延誤、超支和貸款利率的變動;③項目投產后的經營風險,包括項目特有技術風險和價格風險等。
3.我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發展BOT模式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包括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通過BOT社會融資模式,利用社會資本直接投資和經營環保基礎設施產業,可以彌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主要問題,大大加快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2)有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利用BOT融資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私人資金增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減少項目對政府財政預算的影響,使政府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仍能上馬一些基建項目。
(3)有利于改善投資結構,加快環境公用事業的制度創新。目前我國環保基礎設施的投資主體主要是政府,投資體制格局單一,政府指令性投資比重大,資金缺口較大。采用BOT方式,利用國際和國內商業資本直接投資和經營環保基礎設施,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于加快制度創新,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增強我國環保產業的生機和活力。
(4)有利于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提高環境基礎設施管理水平。采用BOT方式,把私營企業的效率引入公用項目,可以極大地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三、我國應用BOT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已有的BOT實踐項目來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還遠落后于其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環境設施建設領域中還存在一些關鍵性的制約因素,這些制約因素成為BOT是否適用于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其應用速度的基本前提。
1.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今天,人們對政府與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的正確定位問題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但對二者在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領域中的定位問題,仍缺乏正確理解。目前,在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領域,關于這一問題的認識偏差主要表現為兩個極端。
(1)受計劃經濟思想的束縛和對公共物品理論的片面理解,過分強調政府直接提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作用。這一認識在中國許多城市,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普遍存在。
(2)沒有全面和深入的認識清楚市場機制的實質和風險,片面夸大市場化的作用。
2.現有政策還不能滿足市場化發展的需要
(1)現有有關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政策僅為部門指導意見,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政策的權威性和力度不夠。我國當前還沒對BOT項目專門立法,現有的相關法規各部門之間不協調、權威性差、操作不規范、透明度低,嚴重制約了BOT模式的應用。
(2)現有政策只是框架性的指導政策,對一些關鍵問題如企業改制和優惠政策,既缺乏可供操作的實施辦法,也沒有明確地方政府實施的權限,給地方政府落實相關政策帶來較大困難,往往造成有政策無作為的局面。
(3)標準體系不完善,標準和法規的關系未完全理順,影響了標準的效力。
3.地方政府應用市場化模式的能力嚴重不足
(1)缺乏統一有效的環保監管體制,橫向部門責權交叉多,職能配置不明晰;缺少有效機制和監督力量,宏觀調控能力薄弱,對一些跨區域重大問題協調困難。缺乏環境與發展議事協商機制。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普遍存在。基層環保執法監管手法落后,不能及時發現并制止企業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等問題。處罰力度弱,強制手段缺乏,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難以到位。
四、穩步推進我國環境基礎設施BOT融資模式的幾點建議
1.在推進中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市場化過程中,必須首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2.建立較完善的法律規范,提高BOT投資保障制度,降低投資風險和價格要求水平。
3.切實加強在融資、收益等方面政策調控的力度,提供贏利的政策保障,創造BOT模式應用的基礎條件。
4.政府要準確定位,發揮創建市場、規范市場和扶持市場的作用
五、BOT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BOT作為一種有效的項目融資、建設、運營方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它是開發環保基礎設施項目的一種較理想的選擇方案。
(一)獲得政府投資難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一般面臨較為嚴重的資金缺乏,政府投資屬于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資金來源,可以給處于發展初期的企業極大的幫助,但政府投資的中小企業一般都是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效應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是當地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帶動經濟發展的企業或者具有較大正外部效應的高科技企業,投資是有一定的宏觀政策導向性的。這兩個門檻限制了中小企業,就意味著企業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獲得政府資助,而不符合標準的中小企業占據了大多數。同時,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的資金有限,這就進一步限制了資助中小企業的數量。因此,以政府投資來供應中小企業融資是難以成功的。
(二)民間借貸難民間借貸是中小企業在面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另一個融資方法。民間借貸相比前面的融資方式,具有快捷方便、門檻低的特點,尤其適合難以快速融資的中小企業。但民間借貸通常成本高,平均年利息在25%~30%左右,只能作為一種應急性資金需求的短期融資。如果中小企業大量采用民間借貸的形式來融資,就會失去財務杠桿的作用,資產入不敷出從而導致資金鏈的斷裂。中小企業通過這些主要的融資渠道進行融資時面臨的困難,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們需要找到新的融資方式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問題。
二、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成因剖析
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原因可以分成企業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兩部分因素相互影響,造成并加深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這兩部分因素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中小企業規模小、內部管理混亂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把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根據各行業的不同情況,以職工人數、企業產值、總資產為標準進行了分類,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不管在任何行業,中小企業的規模特點是員工人數少、資產總額小、營業收入比較低。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所以固定資產相應的也就較少,而固定資產是抵押貸款最常見最重要的資產。員工人數少,因此各個崗位的人員較少,達不到嚴格的運營人員要求,人員配置隨意性大,導致了財務管理、規章制度等不健全,公司管理效率低下,資本運營較差,最終導致資信程度低,融資機構難以對其進行風險和潛力評估,所以進一步加劇了籌措資金困難,而且中小企業不具規模經濟,沒有價格優勢,容易致使產品滯銷,嚴重影響產業資金的循環。
(二)社會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差、評估體系不成熟只有完備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體系以及高質量的服務水平,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條件。但是,現有的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發揮的作用卻十分有限,而且國內對于不動產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報告)造成了兩種不利影響:部分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為了自身利益,提供虛假信息來增加不動產比例,這就使中小企業和投資者信息不對稱,容易造成誠信度缺失、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溝通難、透明度不夠等問題;中小企業初期固定資產比率少,過度依賴不動產抵押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度,依靠不動產的信貸評級方式也使中小企業融資處于困境。因此,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完善和規范社會中介服務體系已成當務之急。另外,社會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差,也造成了評估中小企業時獲得的會計信息和信譽信息不準確,造成整個評估體系不成熟。評估體系是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全面的考察,來確定標的中小企業是否適合被投資。由于社會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差的原因形成了一套不完善的評估體系,其弊端主要是投資機構不能很好地獲取混亂的中小企業財務信息或投資者獲得的信息指標不同導致無法對比,因而對投資項信息掌握沒有十分到位,造成評估結果缺乏可信性。
(三)宏觀法律政策不完備、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障,尚未建立起公正透明的中小企業法律支持體系。2003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但法律法規的出臺并沒有伴隨著詳細的實施細則,同時現實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問題難以解決,從而導致落實起來難度大。例如在中小企業范圍和歸屬的界定上,雖然《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從職工人數、企業產值、總資產三方面給出了標準,但由于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在從業人員、資產規模、銷售額和利潤率等考核指標方面往往存在著較大差異,且每個行業內部的情況也十分復雜,很難機械地用一些固定標準來衡量。這就有可能導致一些本該獲得政策支持的企業卻不能享受到政策優惠的現象。另外,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其他方面,例如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法律法規也不健全,突出表現的共同問題為:缺乏對中介和金融機構政策鼓勵和支持、管理制度混亂、從業人員管理較為寬松、行業信息指標標準不同等。
三、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創業投資發展模式探析
傳統融資方式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創業投資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創業投資比傳統的融資方式更適合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創業投資具有這些特征:第一,高風險性、高收益性。創業投資具有很高的投資風險,因為它的投資對象在技術和市場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業投資的高風險性主要是創業資本所投資的對象常常是某種創新思想或高新技術帶動起來的創新小企業,初期資產大部分為無形資產,缺少固定資產抵押和擔保,且這些“種子”技術或創新思想處于起步設計階段,不夠成熟,尚未經歷市場檢驗,不確定因素很多,風險較大。因此創業投資面對風險的準備較多,對風險的承受度比傳統融資方式要大。同時,這種著眼于未來的戰略性投資一旦成功,就具有遠遠超過傳統行業的高收益性。創業投資的高風險性高收益性特征決定了創業投資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或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偏愛,因為中小創業企業或項目具有高成長性,如果投資成功,則可獲得極高的投資回報,這正是中小企業對創業投資的吸引力所在。第二,高度專業化和長期投資性。創業投資的投資對象為創業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面對高投資風險,創業資本管理者需要具有很高的專業水準來應對。另外,創業資本投入企業以后,可能面臨長期無回報的情況,因為產品的研發和成熟需要一個長期的時間段和持續的資金投入,研發過程中的收入也需要立即再投入運作中去,紅利和利息都無法得到。因此在中小企業早期,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常常是負債,在損益平衡表上表現為虧損,只有通過一定途徑退出創業企業,創業投資才算真正完成,從而進行新一輪創業投資程序。高度專業化和長期投資性使得創業投資對于中小企業成長的意義,不僅在于其能夠提供承受高風險的創業資本以助其迅速發展和擴張,而且,能夠提供重要的增值服務以彌補創業者在經營管理經驗上的不足,成為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保護者。因此,創業投資是目前最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融資方式。創業投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具體可以從創業投資資金來源模式、創業投資決策模式、創業投資投資后管理模式和創業投資退出模式四個方面表現出來,即創業投資支持中小企業四種模式可以解決中小企業因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面臨的融資困境。
(一)國內創業投資資金來源模式國內投資來源,以投資者屬性來講分為:政府(含事業單位)、非上市企業、非國有機構、個人、外資、國有獨資投資機構、上市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等。從圖1可以看出,創業投資資本第一來源是非上市企業,占比43%,位居第一,遠遠超過了其他的資金來源,且比2012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這是因為近幾年民間金融發展迅速,國家對民間金融也采取相關措施去引導其發展,使得創業投資市場更加自由和活躍,以市場力量為主體的發展吸引了非上市企業越來越多的參與。政府(含事業單位)和國有獨資投資機構總共占比為29%,較2012年有所下降。雖然是國內創業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但已經低于非上市企業的投資占比。這說明國內創業資金受政府一定的影響,但非國有資本的占比已經占據了主要地位,國有資本越來越起到一個引導和調控的作用。創業投資資金來源模式決定了中小企業獲得創業投資的難易度。以企業為主要資金來源的模式保證了資金流動性和市場性,對中小企業的篩選更具有適應性,可以用合理合適的方式篩選出優秀的中小企業。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管理較為混亂,很多財務信息都不健全,面對這種情況,以企業為主要創業投資資金來源的投資模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效應,對管理混亂、沒有潛力的企業進行剔除,在市場經濟以利潤為目標的前提下優勝劣汰,保存具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同時,國有資本占據較大的比例,可以讓政府資金在中小企業初創時期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其他資本進入到中小企業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這種市場為主,國有資本為輔的創業資金來源模式,既保證了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改善、融資門檻的放寬,也保證了政府的風險監控和政策導向的作用。
(二)國內創業投資決策模式創業投資決策模式是指在解決完“錢來的渠道”問題后,在投資階段怎么選取公司,即“錢投給誰”這個問題。創業投資機構對投資項目進行評估需分成三個階段進行(如表2):篩選階段、初評階段和終選階段。篩選階段是按照項目是否符合投資公司的投資原則,對包括產業性質、投資項目發展階段、被投資企業的區位特點、投資額和投資規模等因素進行主觀分析。不同的投資公司有不同的篩選標準,但一般的篩選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產業性質、投資項目發展階段、被投資企業的區位特點、投資額和投資規模。產業性質主要分析投資的產業是否是自己熟悉的行業,熟悉的行業能減少信息不對稱;投資項目發展階段分析是為創業投資者風險偏好提供的分析,項目投資越靠前,風險和收益越大;被投資企業的區位特點決定了企業人才資源和設備完備度;投資額和投資規模指一個項目的投資上限。初評階段是指創業投資者對創業中小企業項目初步評估,初步評估一般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經營計劃書的完善程度、管理團隊的優劣、市場規模與潛力的大小、產品與技術實力的強弱、財務計劃與投資報酬的狀況。經營計劃書的完善程度主要依靠SWOT分析和市場現狀分析;管理團隊的優劣體現在管理者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和人格特征;市場規模與潛力大小關乎該企業產品的利潤與前景;產品與技術實力的強弱是企業潛力的硬性標準,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財務計劃與投資報酬的狀況是指財務結構和股利分配,關系著創業投資者收益。終選階段是對企業項目作出最終評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創業投資機構會花至少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并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以集體分工的方式對標的企業的內外情況進行調研,重點考察投資經營環境、經營管理、市場與營銷、技術與制造、財務狀況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創業投資決策模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幫助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信貸評估體系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差,評估體系不成熟,而創業投資的決策模式等于是對中小企業從潛力到能力的一次全面的、長期的評價:篩選階段是對企業的定位的宏觀潛力評價;初評階段是對企業產品的微觀評價,不管是管理能力還是市場分析,都是為了更多地集中于企業產品銷售潛力;終選階段是對企業目前能力尤其是財務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評價。三方面評價的結合可以更深入地更成熟地對中小企業進行評估,消除大量的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差的影響。
(三)國內創業投資后管理模式表3指國內創業投資機構對被投資企業在管理層面關心的內容,分值越高說明創業投資機構越看重。其中分值最高的是監控企業財務業績,而關鍵管理人員的尋找和產品的設計等分值較小,這說明國內創業投資機構更多的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中觀層面的創業投資后管理,對微觀層面的管理參與較少,同時國內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監控較多,而給予標的企業的管理支持較少。因此,國內在協助標的企業制定退出計劃、策劃追加后續融資、招聘管理團隊關鍵成員方面還需要給予進一步的重視。創業投資投資后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中小企業成功率,是創業投資的一個特色。創業投資之所以是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因為中小企業往往由于規模較小,人員不齊或者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是專業技術型人才,管理經驗缺乏,從而導致企業管理混亂等,而創業投資投資后幫助企業管理者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投資者為了企業能更好地盈利,會輔助中小企業管理者進行管理。同時,投資后管理模式的存在可以幫助被投資企業更加容易吸引新的投資者投資,保障被投資中小企業能夠持續性融資。
(四)國內創業投資的退出模式從表4可以得知,2006年~2013年,創業投資機構實現的股本退出方式正在完善資本市場中步入收獲期。這一方面得益于2006年3月頒布并實施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創業投資機構發展的法律環境;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的資本市場得到了完善,特別是2009年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推出,拓寬了我國創業投資機構股本退出的渠道。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具有多種選擇,一般在發展優秀的情況下以IPO退出為最優退出方式,但根據中小企業實際發展狀況需要各種不同的合適的退出方式。中小企業的退出方式一方面受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和股東的決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其中包括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創業投資的退出方式都需要有完整的法律體系保護,例如IPO退出涉及到企業上市的準入條件和《證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中小企業的清算有《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可以讓創業投資支持的中小企業處于一種較為完備的法律環境下,讓其退出渠道程序化和正規化,保障了投資者的權益,使投資者資金順利退出并再次投入到其他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模式能保證創業資本以合適的方式退出已投資的企業,之后把資本投入到另一個初步發展的中小企業,以此保證創業資本的不斷循環,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關鍵所在。
四、創業投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模式的政策建議
由于環境因素和政策因素,從中小企業本身、政府支持與服務、信用擔保機構這幾方面來看,中小企業獲得創業投資的難度很大。完善投資環境、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發展中小企業創業投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政府引導為基礎,規范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民間資本是創業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政府的資金投入主要起到杠桿作用,真正的資金主力是吸引來的民間資本。民間資本的參與可以讓資金流通更加快捷,支持創業投資長久發展。政府通過引導基金可以實現杠桿效應,引導社會閑置資金投入到中小企業,且為投資者指明投資方向,減少投資者的風險,增加創業投資資本的供給,解決單純通過市場配置創業投資資本的市場失靈問題。因此,政府應該利用信息資源優勢,發揮指導作用,加大政府引導基金建設力度,引導創業投資的建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以制度完善為支撐,加快機制建設一方面國內創業投資起步較晚,宏觀環境尚未完善,加上中小企業自身財務結構不清晰,造成投資者需要承受的風險過大,造成融資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創業投資制度的不健全和相關的中介機構制度不健全,導致創業投資發展緩慢。解決這種問題,就需要對創業投資支持中小企業的機制不斷地進行創新。要創新創業投資支持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機制、平穩運行機制、風險控制機制以及政府扶持機制等,進而完善創業投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支撐。
(三)以市場機制為核心,進一步開放中小企業投資市場市場機制是保持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關鍵,在市場機制下創業投資才能擇優選取,與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相結合,促進創業投資和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應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市場的開放度,創造市場主體自行選擇的環境,讓各投資主體相互競爭,通過競爭優勝劣汰,最終形成以市場機制為核心的多層次投資市場。
論文關鍵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問題,改進方式
2006年2月14日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隨后又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和《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等對新準則進行補充解釋。新準則中《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的實施能夠改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但其在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界定和核算的有關規定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含義及核算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含義
在投資分類上,新準則引進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改變了過去的按投資期限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的方法,采用了按金融工具的屬性進行分類的方法。將金融資產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四類。此種分類方法使金融資產的分類更加精細化、管理更加明確化,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未被列入其他三類的金融資產。通常包括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投資、基金投資、債券投資等雜志網。同時,基于企業風險管理需要且有意圖將其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基于資本管理需要或特定風險管理金融論文,企業也可將某項金融資產直接指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二)現行會計準則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相關的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確認金額,取得的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債券利息或現金股利,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與現金股利,計入投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并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確認減值損失,計提減值準備。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存在的不足
(一)初始確認與計量方面
我國準則對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認定比較明確,但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劃分認定標準比較模糊,沒有明確劃分標準,應用指南中也沒有對此問題進行明確的補充說明且可操作性較差。而且現行準則的規定主觀性很強:例如初始確認時,對某項金融資產企業管理當局可以按其持有該金融資產的目的,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風險管理要求和投資策略,將其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處理,也可將該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與基本準則不一致,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1條明確了2006年準則頒布的目的。首次在準則中單獨以一章規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彰顯了本次準則頒布的核心精神—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而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規定:資產負債表日金融論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并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確認減值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資本公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轉回時,根據該準則第47條和第48條規定,可分為兩種情況處理: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股票等權益工具時,原已確認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而通過權益轉回,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記“資本公積”;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債券等債務工具,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計入當期損益,借記“可供出售金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貸記“資產減值損失”。這與基本準則相關規定相悖,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
(三)關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核算,影響會計信息可靠性原則。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如果公允價值下降是非暫時的,則按減值損失處理;如果公允價值下降是暫時的,則按公允價值變動處理。這樣的判斷標準很難讓人準確把握金融論文,給會計實務操作帶來許多麻煩雜志網。此外,無論是公允價值變動還是發生減少,我們都很難從賬面上區分相關數據;原因是會計分錄的貸方都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同時提供的會計信息籠統、模糊。而且由于核算標準的不確定性和標準的操作性差,很容易造成人為操縱利潤。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下降,嚴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的改進建議:
(一)完善金融資產初始計量,使之更具操作性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從金融資產初始計量方面來看,一項金融資產,往往由于管理當局主管意愿的不同、劃分歸類的不同,而造成初始確認金額的差異和當期利潤的不同。我們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認定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應更加具體明確的設定分類的條件,盡量減少其自身的不確定性,使之操作性較強,減小企業管理層利用金融資產歸類調節利潤的選擇空間,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此外,發生的交易費用在初始確認時的處理應保持一致,建議初始確認的成本中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發生的交易費用,以保證資產計價的一致性,因為它也是為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金融論文,應當與其他
資產支出一樣計入成本,同時也與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保持了一致,避免不必要的納稅調整,簡化了會計核算。
(二)完善相關準則體系,提高準則的可操作性
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強、社會影響面廣泛、操作性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講解和會計準則解釋制定、頒布過程中,相關準則當事人都應一起研究,協調一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證準則內容的一致性、嚴肅性和權威性,以有利于會計準則體系的有效貫徹實施。同時,《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中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方面的例子和賬務處理,大都是有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公允價值變動、出售這些環節的業務處理。而22號準則和相應指南、解釋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更多只停留在文字形式的說明、解釋上,基本上沒有具體實例和具體賬務處理過程,而且涉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會計的較少,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處理文字部分說明非常簡單,缺乏詳細說明和指導并且實例方面也非常欠缺。因此,建議對各個易混淆的、易誤解的重點、難點問題,給出嚴格的劃分標準,準則制定相關專家們應進一步檢查并完善相關準則體系金融論文,并結合實例加強準則的可操作性、系統性雜志網。
(三) 以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為主線分別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標準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權工具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權益工具減值轉回的規定容易使人產生誤解而且債券投資和股票投資會計核算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債券投資核算比較復雜。而現行22號準則將金融資產按照持有目的和管理當局的管理意圖來劃分。因此,建議可按照金融資產投資性質,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為主線分別規定其會計核算,這樣讓學習者思路清晰,容易掌握。
(四) 為區分公允價值變動和減值損失應設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科目。
按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最大的特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主要涉及的賬戶是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該賬戶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品種和類別,分別設置“成本”、“應計利息”“利息調整”、“公允價值變動”等進行明細核算。在資產負債表日,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時,都是通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核算。因此,為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和減值損失核算分開,建議在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核算時設置像“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那樣也應設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科目,以方便區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公允價值變動還是減值損失。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F].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F].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王玲.淺談民營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J]. 科技經濟市場,2006(10).
[4]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 人民出版社, 2008.
[5]徐晟.金融穩定性與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優化[J]. 會計研究, 2009(5).
[6]馬力.民營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及其控制[J]. 企業導報,2009(3).
[7]柳曉秋.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空間分析[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0.
[8]李錦燦.個人投資者股市投資收益分析[J]. 財會通訊,2010.
[9]李曉敏.金融資產的分類與計量問題研究[D]. 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2010.
[關鍵詞] 債券市場債券品種企業債券
中國經過20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金融結構和企業融資水平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隨著改革的深入,融資結構的問題日益突出。目前中國的融資風險過度集中于商業銀行,整個金融市場隱藏著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必須發展多種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因此,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成為我國企業解決籌資難問題的關鍵途徑。
一、我國企業債券融資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國際成熟的證券市場上,發行債券是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金額往往是其通過股票融資金額的3~10倍。而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融資金額相對于股票市場而言顯得微不足道,企業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的發展比例很不協調,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一條“短腿”。因此,大力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是當前我國證券市場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然而我國債券融資市場仍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債券市場規模較小
我國企業債券融資比重較小,發行規模偏小。2006年底,我國債券融資規模為51800億元,占我國GDP比重的24%,而公司債券融資規模僅為2919(含短期融資券)億元,占我國GDP比重的5.6%。在2007年和2008年企業債券市場融資的規模仍然保留在2500億元到3000億元,截止到2009年債券的發行規模雖然有所增加,但變化比率不大。中國企業債市場的發展與美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企業債在現代企業融資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緩慢不僅導致了企業融資手段的單一,而且影響到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充分發揮
2.企業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不足
當前,我國企業債券交易平臺有兩個,一個是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一個是證券交易所債券交易市場。在我國企業債券只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轉讓,但是證交所的上市規定又非常嚴格,且限制條款很多,絕大多數企業債券無法流通和轉讓。同時這二個債券交易市場相互分割,不能夠互通交易,造成企業債券的流通不暢。抑制了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使整個的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企業債券品種缺乏創新
這主要表現為金融產品多年一貫如一、期限和利率基本不變。公司債券發行利率仍受到不得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
4.政府管制作用還很強
目前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行管理很不規范,在發行環節上仍采用發行計劃規模管理,募集資金投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具體發行采取審批制的監督管理模式。債券發行后還需要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而負責監管的又是證監會,多頭管理十分嚴重,從而導致風險完全集中于政府,使得企業債券事實上得到了政府信譽的無形擔保;債券發行進行實質性審批,難以采用法律、法規許可之外的金融工具,并且,政府對發債企業的地域、行業、所有制等均要嚴格審批,準入限制過多,審批環節繁瑣,影響了有實力的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的積極性。
5.企業債券市場信用評級不健全
一個成熟的企業債券市場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企業債券信用評級體系的規范性。而規范的企業債券信用評級體系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公正的信用評級中介機構,而在我國,這樣的中介機構仍有待于進一步地發展與提高,對其監督管理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由于中介評級機構的不完善,使得許多評價報告成為“垃圾報告”,嚴重影響了我國企業債信用評級的可信度。信用評級體系和評級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推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企業債券市場的滯后發展與近年來政府在證券市場的發展上采取股票和國債優先而企業債券次之的政策是分不開的。由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殊使命所決定,政策上長期存在“重股輕債”的思想,這是我國企業債券市場滯后的制度性根源。目前,國內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證券市場,在中國已經加入WTO的背景下,建立一個符合國際慣例、反映市場經濟要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債券市場,更加顯得刻不容緩。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積極消除制度,大力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
1.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
近幾年,我國已經出臺了很多措施,進一步推動企業債券市場化發展,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經國務院同意,對企業債券發行核準程序進行改革,將先核定規模、后核準發行兩個環節,簡化為直接核準發行一個環節。簡化審批程序,加快了企業債券發行速度和發行規模。還應進一步加快企業債券市場產品和工具的創新;建立規范的市場機制,包括債券發行的備案管理、信息披露和債券評級等;注重債券市場的協調和統籌,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積極引入和培育證券公司、保險機構、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債券市場行業自律的作用。
2.擴大企業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在現有的市場格局基礎上,打通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形成以場外市場為主,場內市場為輔的統一、高效、透明的兩元結構債券市場是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兩個市場之間既獨立運作,又互相溝通。不同的交易市場,不同的交易方式,拓展了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滿足不同投資者的要求,同時將改善市場結構,更好地發揮債券市場的作用。銀行間市場是債券市場的核心,也是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場所。交易所市場是企業債券的市場,主要為小額投資者提供零散交易服務。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以及一般機構投資者作為兩個市場的投資者,將熨平各子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從而把兩個市場融為一體。
3.進行品種創新
完善我國企業債券的品種結構,從發行主體、債券期限、票面利率、支付方式、債券衍生等方面進行創新。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債券上市品種主要有普通企業債券與可轉換債券兩種。這兩個品種的設計均較為單調,期限一般為三至五年,而且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票面利率固定,支付方式單一,債券的衍生品種很少,這根本不能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借鑒國際經驗,根據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歷程和實際情況,我們應盡快調整并完善企業債券的品種結構。據此,中國企業債券可設置兩個種類:第一類可稱為企業債券類,嚴格按照《公司法》規范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企業債券,可以是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也可以延伸到可轉換企業債券。第二類類似于國際上通行的市政債券類,主要由重點建設項目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法人發行,募集資金須用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信用基礎是發行人或投資項目穩定的現金收入流。在債券的品種創新方面,則應著手進行推出交易所衍生債券產品的準備工作。例如,發展指數化債券,可彌補債券的流通性、可轉讓性較差的缺陷,提高債券交易的效率。企業債券可以考慮發行中長期債券,也可考慮發行浮動利率債券,以及設計不同的支付方式,將期權與債券組合形成衍生品種等,為市場投資者創造優良的風險規避機制和更多的投資品種選擇,從而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
4.規范管理,使企業債券發行市場化
多年以來,企業債券的管理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導致企業債券市場多頭監管,效率低下。要很好的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使企業債券發行市場化,具體措施有:(1)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計劃規模管理,擴大企業債券發行額度。(2)放寬企業債券募集資金使用限制,在保證主要用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同時,可以用于調整債務結構、資產重組等其他真實合法的用途。(3)對企業債券的審批,首先應選擇大型國有企業和集團以及上市公司,滿足一些國有重點企業的發債需求,然后逐步安排一部分額度給一些經營業績優良而又資金短缺的非公有經濟,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發行債券。在發行的方式上,要盡快推行企業債券發行核準制。(4)企業債券的發行審核應直接交由中國證監會監管。改變多頭管理的格局。提高發行審核的質量及融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5.規范信用評級機構
信用評級機構是信用評級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它有助于投資者了解發行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評判其風險與收益水平,是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以及以什么價格進行投資的關鍵。為此,有必要培育和規范債券的信用評級機構。首先,政府應大力支持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將《企業債券管理條例》中的自愿評級改為強制性評級,樹立評級機構的權威。其次,明確公司債券評級機構的責任,明確評級機構因評級有失公允而損害投資者利益時所應承擔的連帶責任。第三,完善債券評級指標體系。信用等級評估不應只局限于對企業目前財務狀況的一個評價,應對企業的歷史、現狀、未來做綜合的評價,注重企業發展的長期性。
參考文獻:
[1]楊建國:關于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幾點思考[J].武漢金融, 2007, (04)
[2]閆惠:對當前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思考[J].時代金融, 2007, (09)
[3]黃新光: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007,(02)
[4]倪榮威: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 2007,(03)
[5]王利民: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 2006,(12)
[6]李潔: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 2006,(05)
[7]劉櫻: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008,(03)
提綱:
一、家族式企業的的產生及其意義
二、家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股權狀況不明晰,企業家族化
(二)資信度較低,融資難,抗風險能力較差
1. 從銀行信貸方面
2. 從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方面
(三)投資能力較弱,缺乏科學性
(四)財務管理觀念淡薄,財務控制薄弱,財務管理混亂
(五)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社會審計監督
三、改善家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明晰股權,明確責任:決定家族企業興衰的杠桿
1. 股權集中的方法
2. 分散化股權安排。
(二)積極開拓融資渠道,提高家族企業的資信度
(三)規范投資程序,建立項目評估體系,提高資產回報率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的財務控制
1. 建立規范的會計核算體系,遵守相關法律。
2. 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降低企業風險。
3. 進行合理避稅,樹立企業形象
(五)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財務監督
1.是要設置企業的會計、出納、保管機構,明確各自職責,形成有效的內部牽 制,做到“統而不死,分而不亂”
2.是要加強內部稽查工作
3.是要加強對民營企業財會工作的檢查監督及審計工作。
4.嚴格區分家務事與公司事務,建立以契約關系為主要管理方式的企業管理制度,增加財務管理的透明度。
5.投資要面向市場,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擴大投資范圍,力爭實現全球化。
6.家族式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這就要求提高認識,強化資金管理;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加強財產控制;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保持財務資料完整。
關鍵詞:人防工程,研究探索,健康快速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的編制與實施,人防工程實現了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但是,由于人防工程產權歸屬的不明確,阻礙了人防工程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平戰結合利用,既無法有效實現企業(開發商)的融資發展也制約了國家的(人防主管部門等)融資建設。因此,研究和探索人防工程產權制度的改革,對于推動人防事業全面、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十分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人防工程是一種有防護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其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按抗力等級劃分,工程可直接稱為某級人防工程;按戰時用途劃分,可分為指揮通訊、人員掩蔽、醫療救護、配套工程、專業隊工程;從工程構筑方式,又分為掘開式工程和坑地道式工程兩大類。
掘開式人防工程根據工程上部地面是否有地面建筑,又分為單建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坑地道人防工程從施工方法上講是采用暗挖(掘進爆破)施工的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的所有權應當根據單建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而分別認定。
單建式人防工程是為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醫療救護、人防指揮等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筑。它的投資者比較明確,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投資主體是國家或地方政府。所以,它的所有權主體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在此,我們著重探討一下附建式人防工程產權的歸屬問題。免費論文。免費論文。
附建式人防工程的所有權比較難以認定。我國人防法要求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須修建人防工程,同時,減免人防工程的易地建設費 WriteZhu('6');。在<<人民防空法>>第五條中規定.“國家鼓勵、支持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多種途徑,投資進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設;人民防空工程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依據這條簡單的定義,可以歸納為“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 但是,現行人防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附建式人防工程的所有權,以致于理論和實際上對其認識分歧較大。論文參考。概括而言,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是國家所有說。此種觀點認為,附建式人防工程屬于國家所有。論文參考。因為附建式人防工程是免交土地出讓費及大部分相關稅費建成的。開發商不能將人防工程出售給業主。并且根據國家政策,減讓了開發商在人防工程面積上的土地出讓金和有關稅費,可以看成是國家間接投資。
二是開發商所有說。此種觀點認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附建式人防工程屬于“附屬公共配套設施”,沒有進行公共面積分攤。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筑面積分攤規則》第九條明確規定,“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筑面積。”因此,工程建造者的開發商就應當享有所有權。在我省,也有不少小區的開發商將附建式人防工程出租,作為其擁有所有權的抗辯理由。
需要重視的是,由于人防工程目前的所有權還不甚明晰、使用權責關系和程序不清、派生權利界定模糊,使得人防工程在進一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最大效用上面臨障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投資多元化的進行,難以滿足人防工程長期建設和重點建設的需要,降低了人防工程的防空效能,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因此,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人防工程產權制度,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人防工程產權管理制度體系,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甚至我省人防發展的工作重點。
1、完善法規、依法管理。在人防建設和城市建設相結合的今天,制定完善的人防工程管理法規,明確人防工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當務之急,在政策上要緊密銜接,以法律的力量支持人防主管部門的管理,以規范諸方面的行為。免費論文。
2、建立產權登記制度。產權登記是落實人防工程產權管理的根本措施。根據《人民防空國有資產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人防主管部門應當充分運用國家所賦予的權力,認真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克服“產權登記可有可無”的模糊觀念,提高對產權登記工作的領導,把產權登記工作作為人防國有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二是確立機構和精干人員負責落實產權登記工作。對人防工程逐項登記,完善手續,建立檔案。同時,產權登記要與明確產權相結合,與產權變更、轉讓、審批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產權登記的基礎數據、資料的作用。
3、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推動人防工程資產的合理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其戰備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正確處理國家所有權和企業經營權的關系,既要適當分離,又要緊密結合,實現“人防國有資產在適當范圍內有進有退”。
4、進一步明確人防工程的產權歸屬。論文參考。按照國家及軍隊“明確人防工程產權、保障國防資產,鼓勵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促進社會投資建設和開發利用”的指示精神,應明確規定保障防空效能的人防工程屬于國家所有,平時使用為主、兼具防空效能的地下建筑歸投資人所有,以防止產權上的不明和糾紛。
總之,人防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是勢在必行,我們應當統一思想,順應潮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順利實現人防工程新舊管理模式的轉換。我們相信,只要人防工程產權明晰,在不久的將來,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人防各項事業的發展,必將實現新的突破。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學生姓名指導教師課題性質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設計學職號稱教師專業班級單科研位教學√生產其他
論文√
課題來源
淺談企業應收帳款的管理
開題報告(闡述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進度安排、預
期結果、參考文獻等)一、論文研究的目的、意義1、研究目的:在竟爭越來越激烈的狀況下,企業正確運用賒銷,切實加強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顯得尤其重要。企業應收賬款的增多,成本等費用的偏高,信用水平的偏低使得公司應收賬款風險加劇,從而導致了企業經營管理問題,企業虧損,甚至造成企業的破產倒閉,使得企業越來越重視對應收賬款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所以可以說應收賬款是企業資金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收賬款管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營運資金的周轉和經濟效益。積極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將有利于加快企業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經營風險,維護投資者利益。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應收賬款的重要性,應收賬款管理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縱觀我國的研究現狀,企業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本論文研究目的就是對企業應收帳款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2、研究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商業信用的國度擴展,導致大中小各種企業的應收帳款比例不斷增大,當前國內企業對應收帳款管理重視程度和力度不夠,相關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不規范,導致應收帳款質量低下,回收程度偏低,而應收帳款的增加和質量的降低必然導致其中一部分應收帳款的呆帳壞帳的產生,這些應收帳款的沉淀,使企業資產實際質量降低,嚴懲影響了企業資金的流轉和經濟的正常運行。作為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收帳款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分析應收帳款的管理方法和及其不足之處的改善方法,這些對于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都有借鑒和參考意義,對于我國企業管理質量的提高以及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二、研究現狀國外研究現狀:西方對于應收賬款的相關研究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其信用控制體系已經非常完善,因此,企業對應收賬款的控制也相對比較容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西方學術界對傳統意義上應收賬款的控制研究,逐漸轉向對應收賬款后期的證券化和保理業務的研究。1.應收賬款的證券化研究成果。Zweig認為資產證券化為原始權益人提供了一種降低風險、多樣化資產組
合的手段,增加了一種融資工具。Schwarcz指出,資產證券化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是因為證券化引致的交易成本節省遠遠高于其它融資工具。他還認為發起人證券化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小于其它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因而資產證券化也是一種有成本效率的融資工具。2.應收賬款的保理業務研究成果。BenJ.Sopranzetti(1998)教授從企業的融資的角度探討了應收賬款保理的問題。由于企業應收賬款的存在,減少了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現金流量,應收賬款是具有一定信用的資產,那么可以通過信用評估,與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鑒定協議,把應收賬款作為金融產品進行交易,從而達到投資融資的經濟活動的目的。LannyLatham(2004)應收賬款是各種企業擁有的一項很常見且非常重要的資產,它的安全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可用資源、損益情況、現金流量。從企業內部管理出發,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剖析,提出了“要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必須提高產品競爭力,注重客戶資信調查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力度”的觀點,并對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Jamesc.Van.Horne(2003)教授認為整體經濟環境和公司的信貸政策是影響公司應收賬款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整體經濟環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貸政策的變量包括交易賬戶的質量、貸款期限的長短、現金折扣、季節性延遲付款、收款程序等。企業通過改變這些變量必然導致額外銷售產生的邊際利潤和應收賬款增加產生的機會成本。管理應收賬款實際上轉化為了對額外銷售產生的邊際利潤和應收賬款增加投資所要求的收益進行評估,只有兩者相等時,應收賬款所產生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國內研究現狀:由于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問題,導致國內對應收賬款的研究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企業和學術界逐漸意識到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備,信用管理體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中,同時我國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意識比較淡漠,管理方式比較單一,所以我國的應收賬款研究還在起步成型階段。1.關于應收賬款的現狀研究吳蓬生、張維迎、李恩柱、閆培金等學者從我國應收賬款的管理現狀出發,努力的從全方位的角度提出改進措施。這其中學者們最初的觀點看上去并不能完整的構成一個體系,但是仍具借鑒意義。2.關于應收賬款法律方面的研究吳蓬生從法律的角度提出,把應收賬款看作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一種契約,解決手段(遠期的應收賬款)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他對不良債權涉及的許多緣學科問題進行了大膽的理論探索,并做出回答。3.關于應收賬款從博弈角度的相關研究應收賬款是以信用為基礎才得以存在,其價值的實現程度由當事人雙方的博弈決定,張維迎從博弈論的角度研究應收賬款形成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進行信用調查、信息跟蹤,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關,進行控制管理。4.應收賬款風險研究李恩柱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進行了研究,對應收賬款對企業產生的分析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對應收賬款風險防范對策進行了研究,以確保企業財務的安全性。陳英新從風險的角度指出:應收賬款的風險是由于市場因素的不穩定性和債權、債務關系在清償時具有不確定性,導致了賒賬企業的應收賬款在回收時間和回收
數額上具有不確定性。我國的社會信用基礎還比較薄弱,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備,信用管理體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關政策法規尚未出臺,我國還很難直接照搬西方國家的應收賬款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國企業只能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應收賬款系統化的管理知識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應收賬款管理模式。三、研究內容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存在的問題,針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做出原因分析,并運多種措施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一、企業應收賬款的概述(一)應收賬款的概念(二)應收賬款的范圍(三)應收賬款的確認二、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應收賬款拖欠嚴重,企業面臨信用危機(二)應收賬款降低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使企業效益下降(三)應收賬款增加了企業的總成本三、企業應收賬款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一)企業之間市場競爭的產物(二)實現銷售和收到款項的時間差所致(三)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四)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五)企業防范風險意識薄弱(六)外界市場環境復雜四、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措施(一)全面核算應收帳款的成本(二)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三)加強客戶信用管理(四)加強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五)以應收賬款轉為應收票據來降低風險(六)提高人員素質(七)應收帳款的控制結論四、進度安排1、確定畢業論文的選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完成論文的任務書。2012-9-8至2012-9-262、編寫論文提綱,撰寫開題報告,進行開題,實習期間進一步查找資料,作社會調查。2012-9-27至2012-10-113、撰寫論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導老師。2012-10-12至2012-11-24、修改論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導老師。2012-11-3至2012-11-155、修改論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導老師。2012-11-16至2012-11-29
五、預期結果
應收賬款作為企業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否能夠及時收回關系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能否正常周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針對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找到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六、參考文獻
[1]王慶成:《財務管理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2]楊金觀:《中級財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3]杜英:《財務會計實務》,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4]姚鐵梅:《加強應收賬款管理,規避企業經營風險》《財會通訊》、,2004。[5]潘榮良:《強化應收賬款管理,防范經營風險》《財會月刊》、,2004。[6]袁秀蘭;《當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與對策》《會計之友》2005。、[7]王霞等:《如何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財會研究》、,2006。[8]黃艷華;《應收賬款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