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商務英文論文

商務英文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14 00:55: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務英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商務英文論文

篇(1)

    商務英語翻譯中將語言功能與語言形式結合起來的策略        

    1.商務英語的語場特征及其應用             

    語場指話語范圍,即言語發作的情形、議論的主題與所觸及的整體活動,相應地對概念意義具有決議作用.不同的話題能夠分為不同窗科、范疇和行業的語域.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為了獲取各自的利益而在商務的各個方面中止交流協作,這些活動就構成了商務英語的語場,如國際貿易、貨運、保險、金融等等.商務英語的語場與其概念意義相連,常經過相應的的專業商務詞匯充沛地表現出來.商務英語中運用了大量的專業用語、術語及縮略語等,很多日常用詞在商務英語語境中也被賦予了新的特殊的含義.例如在對外貿易中,通常會運用相關的術語如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貨)、T/T(telegraphic transfer電匯)、FPA(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安全險)等,經過縮略語的運用能夠簡化買賣手續、縮短洽商時間,契合“時間就是金錢”的商界準繩.

    一詞多義在英語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詞語在特定的商務活動中也被賦予了行業的意義,例如在商務英語中,discount可用來指貼現,average指海損,advice指通知,negotiation指議付.We hereby agree with the drawers,endorsers and bona fide holders of the drafts drawn under and in com pliance with the term s of this credit that such drafts shall be duly honored on due presentation and delivery of documents asherein specified.依據本信譽證并按其所列條款開具之匯票向我行提示并交出本證規則之單據者,我行同意對其出票人、背書人及好意持有人實行付款義務.上句為信譽證開立的條款之一,觸及到諸多信譽證的專業術語如:drawer(出票人),endorser(背書人),draw(開具),honor(實行付款義務),presentation(提示),document(單據)等若譯者只需具備相關專業學問,才干傳達出相應的概念意義,否則,基本無從下手.商務英語翻譯偏重于“信”,旨在真實有效地傳送原文信息,劉法公對其提出“忠實、通暢、統一”的翻譯規范[4].商務英語詞匯專業性強,且具有多義性,要精確地傳達出譯出語的意義,不只需有扎實的言語學問和專業的商務學問,還要了解其語場特征及概念意義,在譯入語中尋覓對等的表達方式,才干完成其語場的對等.

    2.商務英語的語旨特征及其應用                 

    語旨指話語基調,包含話題參與者的社會位置、互相之間的關系以及其講話的態度和運用言語的企圖,與之相應的是交際意義.商務英語的運用者目的是在各個業務環節完成友好協作順利達成買賣,因此商務英語除了專業性強之外,還具有用詞正式、語氣禮貌、表達客觀的特性,其語旨主要表往常正式水平、禮貌水平和無人稱水平等方面,經過詞匯、句式、語氣、語態等呈現出來[5].例如在商務合同中常用assist、render、prior to、term inate來替代help、give、before、end等平常用語,以表現其正式嚴謹.英語論文商務信函是貿易雙方的聯絡渠道和成交根據,屬于公函文體,不但措辭正式嚴謹,而且語氣禮貌坦率,翻譯時應恰當得體地重現原文中禮貌誠懇的語氣.如:W e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kindly forward your catalogues and price-list,together with sam ples. 如蒙惠寄貴方產品目錄、價錢表以及樣品,將不勝感謝.原文中運用W e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kindly,語氣坦率真誠,譯文中運用漢語商務信函中的禮貌套語“如蒙……將不勝感謝”、“惠寄”,不只貼切地表達了原文的意義,而且用語正式客氣,做到了文體作風的對等.無人稱水平指防止提及相關當事人而運用被動語態.被動語態一方面能夠使言語表達愈加坦率禮貌,另一方面能夠突出信息中心,使表述愈加客觀公正,因而在商務英語中的運用也較為普遍.如: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consultation.

    以上兩句英文均運用了被動語態,以客觀敘事為主,注重事實.但是作為意合言語,漢語中的“被”字常常能夠省略,而且在不同語境中,很多漢語詞匯既能夠表達主動的意義,也能夠表達被動的意義.由于言語表達習氣的不同,以上兩句未能找到相應的漢語被動句,而是要轉換成漢語中的主動句,譯為:雙方應經過友好協商處置在合同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商務英語是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媒介,是協作雙方的溝通工具.因而,商務英語翻譯不只僅是言語的精確轉換,更應該是其態度意愿及其位置關系的得體傳達,只需了解其語旨特征及其交際意義,在漢語中尋覓契合其言語習氣的表達方式,才干完成其語旨的對等.

    3.商務英語的語式特征及其應用              

    語式指話語方式,即言語交際中止的渠道方式,能夠分為口語體和口語語體等.商務交往是為了效勞于共同的協作目的,交際者在運用商務英語表達思想時,更傾向于運用明白曉暢、邏輯關系明白的方式中止交流.因而,呈現了口語向口頭語逐步靠攏的趨向,越來越簡約易懂、平實達意.但是口語體還是傾向于運用正式嚴謹的表達,不能翻譯得口語化;反之,口語語體也不能翻譯得書面化.商務英語語篇遣詞造句重復揣摩、語法構造縝密嚴謹、語篇完好,其語式特征主要表現語法的復雜化和名詞化方面.由于句子的信息容量大,所以語法復雜、成分繁多,長句難句眾多.Our term s of paym ent are by confirm ed,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in our favour available by draft at sight, reaching us one m onth ahead of shipm ent,rem aining valid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 for a further 21days after the prescribed tim e of shipm ent and allowing transshipm ent and partial shipm ent.

    原文以“Our term s of paym ent are by confirmed,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為主謂框架,其他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皆為修飾“letter of credit”的定語成分.英文句子雖長,卻構造嚴謹、主次清楚,注重形合,呈“匯集型”,這有別于漢語的“流散型”句式.漢語重意合,語義構造以動詞為中心,句式普通較為簡短明快,長句較少.英文原句翻譯成漢語時,宜采用流水句式,以較短的小句轉遞原句的意義,以語義統攝整句:我方的支付方式為保本論文由提供整理,提供,英語,,英語論文,留學生論文,英文論文,留學生相關核心關鍵詞搜索。

篇(2)

英語論文格式.doc

留學生專業發表留學生畢業論文,留學生作業和國內英語碩士畢業論文,以及英語教育論文。老師大多來自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海歸博士生和大學老師,其中不乏北大,上海復旦,交大各類商業專家和理工類的雙料人才。長年的合作,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控制經驗,此外還和國內核心期刊合作,提供了最穩妥的推薦服務。

 

 

英語論文選題 英語論文提綱格式 英語論文開題格式   商務英語論文選題 英語論文的提綱格式規范

 

英語論文文獻綜述 英語畢業論文格式   Essay格式范文 留學生畢業論文格式范文

 

英語論文參考文獻   Harvard Reference Style  英國論文答辯要求

  一、英語論文的標題   通常長篇的英語論文(比如說英語研究生畢業論文)通常都需要標題頁,其書寫格式如下:第1行標題與打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打印紙全長的1/3,跟下行(通常為by,居中)的距離則為5cm,第3、第4行分別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這個英語畢業論文是學生針對某門課程而寫,則在作者姓名與日期之間還需分別打上教師學銜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門課程的編號或名稱(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時,如無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約為0.6cm(論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學生而言,如果英語畢業論文比較短,也可不做標題頁(及提綱頁),而將標題頁的內容打在正文第1頁的左上方。第1行寫作者的姓名,跟打印紙頂端距離約為2.5cm,以下各行依次為教師學銜和姓、課程編號(或名稱)及日期;各行左邊上下對齊,然后留出2.5cm左右的頁邊空白(下同)。接下來便是論文標題和正文(日期與標題之間及標題與正文第1行之間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語論文的提綱   英語論文提綱頁包括論題句及提綱本身,其規范格式如下:先在第1行(與打印紙頂端的距離仍為2.5cm左右)的始端寫上 Thesis 一詞及冒號,空1格后再寫論題句,回行時左邊須與論題句的第1個字母上下對齊。主要綱目用大寫羅馬數字標出,次要綱目依次用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和小寫英文字母標出。各數字或字母后均為一句點,空出1格后再打該項內容的第1個字母;處于同1等級的綱目,其上下行左邊必須對齊。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綱目必須是兩個以上,即:有Ⅰ應有Ⅱ,有A應有B,以此類推。如果英文論文提綱較長,需兩頁紙,則第二頁須在右上角用小寫羅馬數字標出頁碼,即ii(第一頁無需標頁碼)。   三、英語論文正文   有標題頁和提綱頁的英語論文,其正文第一頁的規范格式為:論文標題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紙頂端約5cm,距正文第一行約1.5cm。段首字母須縮進五格,即從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頁不必標頁碼(但應計算其頁數),自第二頁起,必須在每頁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論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頁碼;阿拉伯數字(或其最后一位)應為該行的最后一個空格。在打印正文時尚需注意標點符號的打印格式,即:句末號(句號、問號及感嘆號)后應空兩格,其他標點符號后則空一格。   四、英語論文的文中引述   正確引用作品原文或專家、學者的論述是寫好英語論文的重要環節;既要注意引述與論文的有機統一,即其邏輯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語論文參考文獻)的規范性。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論文作者必須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目前美國學術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圓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處。現針對文中引述的不同情況,將部分規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則可將引文有機地融合在論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這里,圓括弧中的Roper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數字為引文出處的頁碼(不要寫成p.9);作者姓與頁碼之間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標點符號;句號應置于第二個圓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過三行,則應將引文與論文文字分開,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篇(3)

關鍵詞:茶葉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專業英語詞匯

隨著世界茶葉貿易的發展和茶葉外貿活動的增多,茶葉專業對外英語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茶葉專業急需一大批專業英語對外人才。茶葉專業英語人才不僅要熟練掌握一系列茶葉常用英文知識,還要能掌握常用的英文對外交流語言和詞匯,更要聽說讀寫樣樣俱全,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很好展示國家形象。

1茶葉專業英語教學作用

茶葉專業英語教學培養具有多方面能力的茶葉對外英語人才,首先是閱讀對外英文文獻的能力,對外英語人才要能夠熟練的翻譯茶葉英文文獻;其次是書寫文獻和論文的能力,這對茶學專業秘書的培養至關重要;最后是對外交流能力,茶學專業的對外交流需要掌握一般性的英文交流術語,便于商業談判和文件的簽訂。茶葉專業對外貿易涉及到對外貿易各個方面的內容,例如:商務英語、生物英語、醫學英語、科技英語和營銷英語等。茶葉專業英語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特點:(1)茶葉專業英語針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服務對象;(2)茶葉專業英語針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服務內容和任務要求;(3)茶葉專業英語詞匯,根據不同行業的常用英語和句法,有不同的專用句式和詞匯,也有著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方式;(4)茶葉專業英語的對外使用上,無論是從語法單詞和句式的復雜性,還是談判和交易的靈活性,都大大的難于普通英語教學。《茶葉專業英語》主要任務是運用英文的詞匯語法和句式,進行茶葉專業的教學。通過茶葉專業英語知識、語法和句式的講授,讓同學們掌握茶葉專業英語詞匯,能夠看懂茶葉英文資料和文獻,并能進行簡單的茶葉專業英文交流,最終能夠書寫茶葉專業英文論文和進行茶葉專業英文資料的統計整理。這不僅僅要求茶葉專業英文授課教師能夠順利的完成相關課程,也需要教師能夠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引入和時展有密切聯系的茶葉專業對外英語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書寫茶葉專業英語論文,進行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實力。茶葉專業的教學,不僅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網絡的構建,更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最重要的是聯系實際,講解和目前行業擇業就業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行業要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我國茶葉產量提高依賴于茶葉科技的發展,茶葉科技的發展又為茶葉教育提供相關教學資金。近年來茶葉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培養大批的茶葉專業對外英語人才,他們具有優秀的英文文獻閱讀和書寫能力,也有著良好的對外英文表達能力,為我國對外茶葉貿易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2茶葉專業英語教學目標

茶葉專業既是我國傳統的農業教學專業,也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改進的新型教學專業。茶葉專業融合農業專業、工業專業、商貿專業、醫學專業和英文專業等多個學科的專業內容,對各個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發展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又使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連續多年保持10%的發展勢頭。茶葉商業貿易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沿海地區的茶葉貿易在全球市場上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強勁的競爭力。因此茶葉專業對外英語人才缺少,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最主要的短柄之一。茶葉專業對外英語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相關人才有著專業的茶葉知識和對外英語知識,也要能夠了解用人單位專業發展需求。根據自我所學專業和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進行有效調整,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實力,創造可觀的企業經濟效益,并在對外貿易的談判和協議簽訂中熟練進行交流,提升企業形象。

3茶葉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3.1優化授課內容

茶葉專業英語有很多不同的方向,和不同方面的課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茶樹病蟲防治學、茶葉生物化學、茶史與茶文化、茶葉審評與檢驗、制茶工程與茶葉機械和茶葉營養與保健等等。茶葉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選用國家編寫教材和學校自助編寫教材進行教學,國家指定教材主要為學生專業知識打基礎,自編教材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增強學生能力編寫。教學內容也不僅限于教材和課本,通過目前行業熱點的深度挖掘,找到行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學生能力培養。通過教材結合課外知識講解,學生分組討論,自主發言提出問題和課外口語鍛煉,書寫鍛煉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能力。專業的研究不僅僅要緊跟行業潮流,還要把握時代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國際茶業對外英語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要求。因此我們要提倡學生閱讀相關茶葉英文期刊和雜志,探討國際前沿茶葉英語問題,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力,掌握最新茶葉科研成果。

3.2改進教學方式

茶葉專業英語教學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是英語老師舊的教學思想。講授的內容仍舊老套,毫無新意。這樣不僅制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使教師思想和教學內容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使教學目標和企業要求發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取得的教學效果很差。茶葉英語的教學和其他專業的教學一樣,都要做到活學活用,不僅要以教材內容和教師教授為主要授課方式,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求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材與課外知識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互動交流。只有交流互動,才能加快信息傳播和知識傳遞,才能緊跟時代前沿技術和行業發展要求,才能使教學內部達到弄懂弄會、活學活用的目標。教學不僅要培養專業知識過硬的人才,同時也要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全方位發展的人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茶葉專業英語教學講授不能僅限于教材的內容講解,更要深挖教材內容的具體含義,教材和現實關聯的密切程度以及教材對行業職業的指導意義;教學方式要多元化。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知識掌握為主要目標,以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發展為次要目標進行教學。教學方式可以運用課件講解、實物介紹、學生講解和學生自主討論、網絡講解和網絡作業任務布置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掌握專業的茶葉英語知識,通過課外的反復練習和企業實地的操作演練,達到企業崗位職業要求。

3.3重視教材選取

教學活動是圍繞教材進行展開和規劃,目前茶葉英語教學活動展開是依據國家規定的《茶葉英語》為主要教材,茶葉英語教材內容涉及英語專業的知識較多,與茶葉專業相關的內容較少,因此對茶葉專業英語發展會產生一定影響。茶葉專業英語教學的宗旨為:在茶葉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進行相關英語知識的學習,過多的茶葉英語內容講授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所以茶葉專業英語教材的選擇,成為茶葉主頁英語學習最主要的問題之一。茶葉專業英語教學應該結合市場相關專業的發展情況,企業單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對外交流英語口語要求等等,進行專業教材的選取工作。教材編寫首先要注重格式、語言的規范化;其次根據茶葉英語專業的教學方向和知識特征,進行教材的選擇。同時要綜合多本教材和期刊來編寫茶葉英語專業教材,盡量做到結構合理,內容合理和教學方式的合理。結構合理指的是教材編寫的整體框架和課程的整體要求符合,能夠反映當前茶葉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內容合理指的是教學的內容要足夠的全面和具體,涉及的知識面要廣,細節突出主次分明,能夠完整的講授專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合理指的是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要能夠把握茶葉專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重點進行講解。結合茶葉專業英語領域的基礎知識和閱讀理解兩方面內容,進行茶葉英語的教學。綜合以上多方面的教材編寫要求,我們編寫出新的茶葉專業英語教學課本《茶葉英語》,《茶葉英語》將基本茶葉英語知識、課外茶葉英語拓展、對外茶葉英語研究和企業茶葉英語專業職位要求幾方面結合起來,具有注重基礎和實際操作,緊扣時展特征,反映當前茶葉專業英語教學效果等多方面的優點,是不可多得的優秀茶葉專業英語教學課本。

3.4完善考核方式

茶葉專業英語教學效果考核方式具有以下改革:改變以成績作為主要考核結果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出勤率、課堂發言、作業完成情況等的考核,期末成績只作為學習考核的參考條件之一。考核的目的不在于對比學生成績好壞,而在于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成績;也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在課堂和課外努力完成老師和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特別是就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教學效果考核方式有以下幾種: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課堂作業完成情況、課外預習復習情況、實地實踐操作情況、銷售演講和期末成績考核情況。只有多方面考核,才能給予學生公平公正的評價。

4結語

通過對茶葉專業英語教學中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教材建設等改革,基本建構茶葉專業英語教學體系。茶葉專業英語教學不僅要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更重要的是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僅要掌握基本茶葉專業基礎知識,還要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茶葉課題的書寫以及對外茶葉商貿的交流。學生的自學應該成為茶葉專業英語學習的主要方式,老師提供相關的資料和適當的講解,幫助學生完成自學,使其適應行業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馮延燕.中西方文化中動物詞匯的象征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1(15):206-206

[2]李昱霏.我國中庸思維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109-110

篇(4)

關鍵詞:美國;李清照詞;漢學英譯;創意英譯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4)01-0161-06

中國“婉約派”詞宗李清照及其詞作在美國的流傳史已近百年,逐漸成為漢學研究中的顯學,并日益為美國詩壇所關注。期間,李清照詞的英語譯本(文)陸續問世,譯者多達數十人。綜觀各種譯本(文),類型繁多,形態各異,但從宏觀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漢學英譯和創意英譯。

“漢學英譯”是“由生活或學習在西方國家且諳熟漢語文化的漢學家或漢學研究者所進行的漢語文本翻譯。”①那么,“漢學英譯”屬于漢學翻譯,其譯文文本表述語言為英語。漢學英譯追求的是源語與譯語文本之間信息轉換的完整性,既包括內容傳遞的完整性,又包括形式、風格再現的完整性。漢學英譯的目標是原文與譯文之間“相似性”的最大化,即意、形、體的“極似”。“創意英譯”,在美國譯者尤其在美國現當代詩人翻譯家中,極為盛行,是美國特色鮮明的一種翻譯傳統。香港學者鐘玲認為,具體落實到詩歌翻譯而言,創意英譯以表達美感經驗、將詩人譯者對原詩的主觀感受以優美的英文呈現出來為目的。②這有別于以學術研究為目的的漢學英譯。創意英譯是一種譯者吸納原作內容并將其轉化為自我創作靈感、彰顯詩人譯者自身詩學觀念的翻譯方法。

在眾多美國李清照詞英譯文本中,許芥昱等學者的漢學英譯譯作被認為是經典之作,收錄進美國高校的中國文學教材,沿用至今;肯尼斯·雷克斯羅斯的譯本則是創意英譯的典范,被收錄進美國各種詩集,影響了廣大美國讀者,甚至被不懂中文的讀者誤認為優美的英文“原創詩歌”。美國李清照詞的學者譯者與詩人譯者分別采用漢學英譯與創意英譯的主導性原因是譯者的文化身份,因為其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他們的譯介實踐任務,也決定了他們對英譯方法的取舍。

筆者以美國李清照詞的學者與詩人英譯文本為研究對象,分析、比較兩類譯者群體選取漢學英譯與創意英譯的動因及具體翻譯操作,以期總結方法,歸納經驗,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戰略提供借鑒與啟示。

一、漢學英譯:學者的學術性翻譯方法

“文學翻譯離不開文學研究,文學研究是文學翻譯的前提。”③美國漢學界的李清照詞翻譯與研究是同時進行的。美國的漢學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將李清照詞進行英譯,以方便相關研究或教學的開展。這些以學術性為旨歸的英譯方法正是漢學英譯。正因如此,美國李清照詞的學術性翻譯方法始終堅持“忠實”原則,譯者的中國古典文學素養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語言信息在翻譯中的傳神達意。許芥昱、葉維廉、歐陽楨等學者型翻譯家便是典型代表。

許芥昱(Kai-yu Hsu, 1922—1982),著名美籍華裔學者、翻譯家,終生致力于研究、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學。1959年,許氏獲斯坦福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數家大學任中國文學教授、系部主任。“許芥昱學養深厚,并不缺少研究、介紹古老漢學的能力。”④他在中國文學研究與翻譯方面著述頗豐,治學嚴謹,為美國學界所稱道。

1962年,許芥昱在美國語言文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刊物《現代語言協會會刊》(PMLA)《李清照詩詞(1084—1141)》。這是美國較早的李清照詞研究文章。作者詳述了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作詞經歷,深刻分析、總結了李清照詞的五大特點:口語入詞,形象生動,善用疊詞,音樂性強,借景抒情。值得關注的是,作者在文中英譯了李清照詞20首,作為論文論述的例證。這是李清照詞在美國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漢學英譯譯文。例如《如夢令·一》的翻譯。

常記溪亭日暮,

Often remembered are the evenings on the creek,

沉醉不知歸路。

When wine flowed in the arbor and we lost our way.

興盡晚回舟,

It was late, our boat returned after a happy day

誤入藕花深處。

Entering, by mistake, the thicket of lotus clusters.

爭渡,

As we hurried to get through,

爭渡,

Hurried to get through,

驚起一灘鷗鷺。

A flock of herons, startled, rose to the sky. ⑤

這首小令回憶了詞人年少時的一次游記,語言平實又不乏生動之處,景物描寫細致,烘托出詞人的歡愉之情。許芥昱的譯文以意譯為主,以傳達原詞原意為準則,又能展現原詞的特征。譯者幾乎“字對字”的翻譯,如首句“常(often)記(remembered)溪(creek)亭(arbor)日暮(evenings)”,卻又以英文語法、句法規則加以整合,措詞簡潔,是地道的現代英語,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譯者在第二、三句譯文中使用了尾韻,“way”與“day”,五、六句“爭渡”疊詞(hurried to get through)也得以忠實再現。譯者將末句“驚起一灘鷗鷺”譯為“一群鷗鷺,受驚,飛向天際。”這是一種深化的翻譯方法,將原詞景物的描述視線由地面延伸至天空,視野更加寬闊,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譯文與原詞借景抒情的效果異曲同工。

葉維廉(Wai-lim Yip,1937—)是美國著名的華裔比較文學學者、翻譯家、美國比較文學學會顧問。葉氏196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之后,一直在美國的若干大學任比較文學教授。他的文學創作、漢詩英譯與比較文學研究并行不悖,建樹頗豐。數十年來,葉維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美詩學匯通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早在20世紀九十年代,葉氏在學界就享有極高的聲譽:“在比較文學、詩歌創作、文學批評,以及翻譯的領域,葉維廉教授無疑是顆耀眼的明星!”⑥葉維廉作為匯通中美詩學與文化傳統的學者,情系大洋彼岸的中國,始終“致力于兩種傳統:美國溯源自龐德一系的現代主義和中國詩學傳統,相向地傳遞信息。”⑦因此,葉氏堅持英譯漢詩的“定向疊景”原則,其目的是為了將中國古詩中的語言模式、文化認知與思維角度最大限度地傳遞到譯文中去。這既可以糾正西方譯者對漢語的誤解與扭曲,又可以為英語讀者提供更為自由開放的詩歌審美體驗空間,例如《如夢令·二》的英譯文,

1.昨 夜 雨 疏 風 驟

1.last night rain sparse wind sudden〔6〕

1. Last night, scattering rains, sudden winds.

2. 濃 睡 不 消 殘 酒

2. deep slumber not dispel remaining wine〔6〕

2. Deep sleep abates not the remaining wine.

3. 試 問 卷 簾 人

3. try ask roll- blind- person〔5〕

3. Try ask he who rolls up the blind:

4. 卻 道 海棠 依 舊

4. but say begonia --- remain--- the-same〔6〕

4. Thinking the begonia blooming as before.

5. 知 否 知 否

5. Know ?〔2〕 Know ? 〔2〕

5. Know it? Know it?

6. 應 是 綠 肥 紅 瘦

6. should-be --- green fat red thin〔6〕

6. Fattening leaves’ green, thinning petals’ red. ⑧

在具體翻譯實踐中,葉維廉設計了“三步走”的漢學英譯方法:第一步,給出漢語原詩;第二步,進行“字對字”的釋義;第三步,按照英語文法進行最小限度的修改,得出最終譯文。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葉維廉在對《如夢令》進行“字對字”注釋的同時,還標明了每句原文的字數或音節,甚至以問號“?”對譯“否”字。譯者對第二步所作最小限度的修改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傳遞原詞的語言特質,如第二句的譯文中沒有使用符合常規英語文法的“does not abate”,而是以“abates not”英譯“不消”。譯文第三四句中也沒有增譯“我問”和“卷簾人答”,兩句譯文均為“無主語句”,意在再現漢語語言的專有模式和原詞中的“無我”境界。由此,“定向疊景”的譯詩理念得以實踐:譯文中助動詞與主語均省略不譯,使得原詞中并置的意象一一羅列,令英語讀者有“移步換景”的閱讀體驗。葉維廉這種幾乎“偏執”“極端”的漢學英譯方法雖然罕見,但“無疑傳譯出兩大文化系統內更多的信息,從內容到形式更為開放,留給讀者更多的聯想空間。”⑨

歐陽楨(Eugene Ouyang, 1939—)是美籍華裔比較文學家、教授、翻譯家。他早年求學于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獲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此后,他任印第安納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文學院東方文化系教授。在美國漢學英譯李清照詞諸位譯者中,歐陽楨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他共翻譯李清照詞24首,其中13首收錄在1975年由柳無忌與羅郁正合編的《葵嘩集:中國歷代詩歌選集》。該選集刊行后即在美國學界廣為流傳,隨即被許多大學選為教程,此后數十年間多次再版。這為李清照詩詞在美國社會的流布產生了深遠影響。”⑩1999年,在早年13首英譯李清照詞的基礎上,歐陽楨又增譯11首,共計24首入選著名學者孫康宜等人主編的《中國傳統女詩人:詩集與評論》。

歐陽楨對翻譯理論與技巧有較深的研究。他認為,翻譯對人類文明史、對各國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他把翻譯區分為純粹的翻譯——科技翻譯,與傳神示意的翻譯——文學翻譯,前者容易后者難。他認為,鑒別文學翻譯有三條標準:“自明”“信達”“透明”。“自明”即譯文像原文一樣,無需借助其他文獻即可讓讀者鑒賞、理解;“信達”即原文的意義要完整無遺地譯出來,原文與譯文的“情調”要一致;“透明”即讓讀者透過譯作看到原著,而不應讓他們看出這是翻譯過來的。由此可見,歐陽氏以學者的身份,側重翻譯中以原作為中心,強調譯文的基調應和原文一致,譯文要反映出原作者的特點,而不能反映譯者自己的特點。他尤其指出,李少英和李清照就應有不同的特點。兩個不同的作家或詩人,譯文就應該分別反映出兩種不同的風格。這也是他翻譯原則“傳神示意”的另一種闡釋。

例如《減字木蘭花》的英譯:

減字木蘭花

Jian zi mulanhua

賣花擔上,

From the pole of the flower vendor

買得一枝春欲放。

I bought a sprig of spring about to bloom,

淚染輕勻,

Tear-speckled, slightly sprinkled,

猶帶彤霞曉露痕。

Still touched by rose mist and dawn’s early dew.

怕郎猜道,

Should my beloved chance to ask

奴面不如花面好。

If my face is as fair as a flower’s,

云鬢斜簪,

I’ll put one aslant in my hair,

徒要教郎比并看。

Then ask him to look and compare.

此詞寫詞人對春花的喜愛,對容貌美及愛情的追求,擅用心理描寫、擬人等手法,語言通俗、易懂,含蓄地描寫兩人的愛情。歐陽楨的英譯文十分忠于原詞,以淺顯易懂的英文再現了原作的原意,還原了原詞語言平實、口語入詞的特點,無需譯注或其他輔助文獻即可讓英文讀者理解,是為“自明”。同時,譯文不增譯,不漏譯,上闋中“一枝春”比喻“一枝花”,譯者直譯為“a sprig of spring”;下闋中將春花擬人,以人面與花作比,譯者仍直譯為“my face is as fair as a flower’s”,譯者將比喻與擬人修辭格照直譯出,并且皆押頭韻,再現了李清照詞音樂性強的特質。原詞以花喻人,尤其是下闋含蓄的心理活動委婉地描寫夫妻之間的恩愛。這是東方式的愛情表達,與西方直接、熱烈的情感流露完全不同,而譯文闡釋的仍舊是原詞含蓄的“情調”。譯者坦言:“我們必須努力展示的不僅僅是我們彼此文化間的共同點,還有彼此文化間的差異。”是為“信達”。譯文直接脫胎于原詞,其中譯者主體性幾乎沒有發揮,沒有任何創造性翻譯,真正做到了“譯者的隱身”,是為“透明”。

除此之外,冰心的碩士學位論文《李易安女士詞的翻譯與編輯》(1926)、何趙婉貞的碩士學位論文《人比黃花瘦:李清照生平與作品》(1968)、庫克(C.H.Kwock)與文森特(Mchugh Vincent)合譯的《有朋自遠方來:圣朝漢詩百五十首》中21首英譯詞(1980)以及詹姆斯·克萊爾(James Cryer)的《梅花:李清照詞選》(1984)均為李清照詞在美國較有特色的漢學英譯譯本。囿于篇幅,筆者在此不做一一舉例論述。

二、創意英譯:詩人的創造性翻譯方法

在20世紀初葉的美國新詩運動中,龐德開啟了一種以詩歌創作為導向的詩人譯詩傳統。美國詩人譯者主要以東方詩歌——尤其是中國古詩——翻譯為主,他們以詩人的視角與靈感解讀中國古詩,在翻譯過程中摻雜了自己的創作成分。這種“大膽”的、出人意料的翻譯,可以說創造出了另一首詩,卻往往與原詩的精神想通。這就是中國詩歌的創意英譯。肯尼斯·雷克斯羅斯是最富代表性的創意英譯詩人翻譯家之一。

肯尼斯·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 1904—1982)是美國著名現代詩人兼翻譯家,是“舊金山復興”運動的倡導者,對美國詩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一生詩歌創作與翻譯多達50余部,其中四部漢詩譯集中均有李清照詩詞的出現:《漢詩百首》(1956)包含7首,《愛與流年:續漢詩百首》(1970)譯介6首,《蘭舟:中國女詩人詩選》(1972)英譯7首,《李清照詩詞全集》(1979)全譯67首。在美國,像雷氏這樣對譯介李清照詞如此傾心的譯者十分罕見。雷克斯羅斯創意英譯漢詩——特別是李清照詞——的方法緣起于他的詩人身份,他在《詩人譯者》一文中陳述了他的“同情”詩歌翻譯觀:

以詩譯詩是同情行為——將自己與他人相認同,翻譯他人的話為自己的話。眾所周知,一位好的譯者是不會對字對字翻譯的。他不是人,而是拼盡全力的辯護律師。他的責任是一種特殊的請愿。詩歌翻譯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同化,即陪審團是否被說服。

在此,雷氏將譯者視為原詩作者的“辯護律師”,要求譯者要按照作者的“意愿”和“精神”去感動讀者,即“陪審團”,譯者是作者與譯文讀者情感傳遞的紐帶。他反對詩歌的直譯,注重譯本讀者感悟到譯者與作者同樣的詩歌“靈感”,因此譯者要積極主動地靠近原詩作者的精神層面。在雷氏眼中,“作者和譯者都是靠靈感進行詩歌創作和翻譯的,他們之間其實沒有主與仆的區別。”這正為雷氏在翻譯過程中發揮詩人譯者主體性奠定了基礎。譯者只有以平等的地位洞察原詩及作者的精神實質,達到“感同身受”,然后以英語將這種“同情”表達出來,此時譯文與原詩之間語言是否“忠實”則無關緊要了,“我并未期待該集(《漢詩百首》)成為東方文化研究的學術之作,它們(譯詩)只不過是若干(英語)‘詩篇’而已。”這也是漢學英譯與創意英譯的根本差異。

如《一剪梅》的英譯:

一剪梅

SORROW OF DEPARTURE: TO THE TUNE

“CUTTING A FLOWERING PLUM BRANGCH”

紅藕香殘玉藫秋。

Red lotus incense fades on

The jeweled curtain. Autumn

Comes again. Gently I open

輕解羅裳,

My silk dress and float alone

獨上蘭舟。

On the orchid boat. Who can

云中誰寄錦書來,

Take a letter beyond the clouds?

雁字回時,

Only the wild geese come back

And write their ideograms

On the sky under the full

月滿西樓。

Moon that floods the West Chamber.

花自飄零水自流。

Flowers, after their kind, flutter

And scatter. Water after

Its nature, when spilt, at last

Gathers again in one place

一種相思,

Creatures of the same species

Long for each other. But we

兩處閑愁。

Are far apart and I have

Grown learned in sorrow.

此情無計可消除,

Nothing can make it dissolve

And go away. One moment,

才下眉頭,

It is on my eyebrows.

卻上心頭。

The next, it weighs on my heart.

該詞作于詞人新婚不久丈夫即外出之時,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擅長創作情詩的雷克斯羅斯以其詩人對愛情獨有的感悟,去“同情”李清照,真切感受詞人當時的心境,并將這種情思付諸于英語的載體,以創意英譯的方法,再現了原詞的離愁別緒與思念之情。首先,譯者不以原詞的行數為準則,果敢地采用大量的不規則斷句與跨行,形成一種急促、直接的情感宣泄節奏,以西方英詩的外在形式與情感表達手法表露詞人原本含蓄的情感。其次,原詞中的若干意象被譯者改寫,以更加深刻地烘托全詞的抒情氛圍。上闋中“玉藫秋”之“秋”譯為“秋天又一次到來”(Autumn comes again),使得哀愁更加憂郁。“雁字”本意為大雁飛行時排成的“一”字或“人”字形狀,譯者在此譯為“唯有大雁歸來,在天空中畫著表意的字符”(Only the wild geese come back / On the sky /And write their ideograms),將其意象具體化,與“錦書”(letter)相呼應,因為譯者認為,“大雁是中國古詩中‘信使’的慣用意象”。下闋中的創造性英譯方法更為明顯。“花自飄零水自流”中“落花”“流水”本是充滿悲傷、無奈、絕望的意象,而譯者描述完“落花”之后,筆鋒一轉,將“流水”譯為“水流分開后,終將歸復一處”(Water after / Its nature, when spilt, at last / Gathers again in one place),“落花”“流水”兩個意象在譯文中相反相成,將原本離別的愁苦狀寫為“苦盡甘來,聚散有時”的積極向上的愛情期待。末句更將“此情”(sorrow)外化為一種“可觀”(on)、“可感”(weighs)的客觀存在,“雷氏在此極力傳遞女詞人不可消除的思念之情的全部重量!”再次,譯者成功地將女詞人的情感“同化”,以現代英語表達出來。原詞由于漢語特有的語法特點,全詞沒有出現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但在譯文中,譯者六次將“我”(“I”“we”“my”)顯現,在英語語境中,這有利于全詞抒情的發揮。有學者認為,雷氏的李清照詞本身就是優美的英詩,此處把“無我”的境界化為“有我”的境界,于(英語)讀者而言,具有極大的情感感染力。

雷克斯羅斯創意英譯的李清照詞在美國影響很大,美國現代詩壇中的很多詩人正是通過雷譯的李清照詞結識了中國婉約派詞宗,并對其詩學加以師承,融合到自身的詩歌創作中。美國著名漢學家、文學評論家榮之穎對雷氏的《李清照詩詞全集》評論道,雷克斯羅斯作為癡迷于中國詩詞的美國著名詩人,克服困難將其譯為母語(英語),無論忠于原作與否,其譯文文學上的優點理應被肯定。

三、美國李清照詞英譯對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啟示

李清照詞在美國的英譯與傳播是翻譯文學史上的重要個案,這得益于漢學英譯與創意英譯兩種主要的翻譯方法。在著力于中國文學“走出去”戰略實施的當下,李清照詞作為“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對中國文學對外譯介評判標準、譯者的文化身份及譯作的傳播途徑等方面均有啟示意義。主要啟示有三個“多元化”:

第一,翻譯評判標準的多元化。通過美國李清照詞英譯可以發現,漢學英譯與創意英譯翻譯方法下產生的文本多姿多彩、百家爭鳴。若以中國傳統譯論的圭臬“信、達、雅”加以衡量,則多數為“失敗”的翻譯作品;但是事實卻是,它們都在不同領域、不同讀者群中被比較廣泛地接受。這是為什么呢?以這樣的翻譯實踐反思評價翻譯的標準,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學翻譯的評判標準必須多元化,不能以是否忠于原作作為唯一標準。正如翻譯目的功能學派所倡導的“目的決定手段”的宗旨,文學譯者有權根據特定的翻譯目的與用途,如漢學研究或詩歌創作,以及譯本在目的語中需要完成的特定功能而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而“不必考慮翻譯是否按照‘標準’的方式進行。”

第二,譯者構成的多元化。吸納海外譯者,需求“合譯”模式。由美國李清照詞英譯的案例可以發現,海外多元文化身份的譯者是中國詩歌外譯的有生力量,他們中有漢學家、有詩人,甚至有的譯者既是學者又是詩人。尤其是漢學英譯的譯者多為美籍華裔學者,他們既有扎實的漢詩素養,又有美國地域的文化體驗。國內譯者理應與海外譯者加強合作,尋求合理有效的“合譯”模式。“樹立國際合作的眼光,積極聯合和依靠國外廣大從事中譯外工作的漢學家、翻譯家,加強與他們的交流與合作。”雷克斯羅斯與中國學者、詩人鐘玲成功合譯《李清照詩詞全集》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譯本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從英譯的李清照詞在美國的傳播渠道可以發現,以作家為中心的譯作單行本雖然是傳播的主要形態,但不是唯一渠道。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還可以有其他諸多方式,如高校的碩、博士學位論文、學術論文、主流中國文學選集,甚至中國文學研討會等形式。筆者還曾搜索到在美國多個外國文學網站中有李清照詞英譯文的出現,雖然譯者多不可考證,但這也不失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的一個頗為便捷的現代化媒介。

翻譯是文本跨語際的轉換活動,更是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受到各種原因、目的的影響,不同翻譯方法的使用會產生與原作或親近(忠實)、或疏離(叛逆)的譯本。李清照詞在美國的漢學英譯與創意英譯是核心觀念迥異的兩種翻譯方法,這是由譯者的文化身份、翻譯目的造成的。但是,這又是兩種在異域成功傳播中國文學的翻譯方法。對其進行辯證的考察與分析,對于拓展中國文學“走出去”之翻譯標準、譯者模式以及譯作傳播渠道,都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篇(5)

【關鍵詞】美國教育;先進性;研究生英語;改革

0 前言

今年有幸獲得了來美國做訪問學者的機會,可以親身近距離的接觸到了美國的教育體制,尤其是大學的教育體制,使得本人對本校正在進行的研究生英語課程改革有了很多全新的想法。當然,美國的教育體制并不是完美的,同樣存在很多缺點,但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其中的優點為我所用,使我們的改革可以更好的進行。

1 英語的重要性

英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當然,英語對大多數國人而言是基本無用的,可是對于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英語的好壞決定了未來個人工作和學術的高度。如果大學生想要到發達國家學習,首先就要面對英語考試,比如托福、雅思。沒有好的英語成績,是不可能邁出國門進修的。如果學生畢業想要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不能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就不可能被重用擔任關鍵崗位。如果學生想要在學術上更進一步,不能閱讀英文文獻,不能撰寫英文論文,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因此,英語并不是學生的專業課,但卻是學生們必不可少的成功技能。當我們面對學生們渴求知識的目光時,我們肩上的責任是巨大的。因此,我們必須對現行的英語課程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保留精華,添加新時代元素,使得英語課程更適合當前環境的需要,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使用英語。

2 中美教育體制的比較

2.1 義務教育階段的影響

美國的大部分小學中學是沒有外語課的,美國也沒有統一的高考,外語更不是申請進入大學的必要條件。因此,美國學生學習外語完全是興趣。進入大學階段,外語仍然是選修課,學生沒有學習的壓力,只有學習的興趣,因此美國的外語課程通常簡單實用。

而在國內,大部分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需要面對英語課程,從一年級一直到高中畢業,英語都是重中之重的必修課。(當然,現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已經認識到這樣的弊端了,已經著手開始進行改革,這是讓人欣喜欣慰的一件事。)進入大學,英語同樣是所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更要面對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驗。所以,英語學習對中國學生來說,是立身之本,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中國的英語課程更多的是應試教育,學生會讀會寫會做題,但卻偏偏不會實際應用。

2.2 大學階段的影響

美國的大學生在一二年級是不分專業的,全校新生都是任意選課,完全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進行。因此,只有當美國的大學生決定學習需要外語的專業時,才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課學習。這樣的學習是主動的積極的熱情的。國內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前已經選定專業,而無論任何專業,需不需要英語,都必須選擇英語課程。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無奈的應付的。當學生們被動的學習了10多年英語后,進入研究生階段,又面臨再一次的英語必修課時,一方面,學生們是抵觸的;另一方面,學生又渴望可以把多年的啞巴英語學活會用。我們應該了解學生們這樣的矛盾心理,引導學生走上主動學習的成功之路。

2.3 研究生階段的影響

美國的研究生幾乎完全是在導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與實踐,很少再需要老老實實坐在教室里上大課了。對學生的考核也絕不是什么閉卷考試,而是學術論文與實踐報告。學生們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往往事半功倍。美國的研究生最快一年即可畢業。而在國內,學生不但必須學習英語,而且大多數學校仍然采用期末閉卷的考試形式,題型也是一貫式的選擇題,翻譯題,寫作題等等。學生學習不是為了使用實用,而是為了通過考試取得高分。這使得研究生階段的學生仍然擺脫不了應試英語的學習模式,與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需求背道而馳。

3 對研究生英語課程改革的啟示

對比分析了中美教育體制的不同之處之后,我們應該認識到現行研究生英語教育的弊端,吸收美國的先進理念,對現行的研究生英語教學進行徹底的改革,以滿足社會對學生英語的實際要求和學生在工作中對英語的實際需求。

我們要承認,多年的應試英語教育,使得學生們對英語學習完全是被動式的,但我們也要看到,現行的英語教學方法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給學生們打下了堅實的英語基礎,尤其是單詞、語法、閱讀和寫作。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們現有的英語知識,通過課程改革,使學生們不但學會新知識,更要活用舊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啞巴英語為交際英語,變應試英語為實用英語。

3.1 變必修課為選修課

想要學生們帶著興趣來學習,帶著渴望來學習,首先就要把英語課從人人都一定要上的必須課,變成根據自己興趣,根據專業需要,根據個人為了規劃來決定是否學習的選修課。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多數需要的是自己的領悟與研究,那么英語專業以外的其它專業學生完全應該有自決定選擇專業課以外的任意課程,只要他們認為對自己的學習工作有幫助就好。對于有的專業,比如中藥制藥,中文古文,對于有的類型的研究生,比如專業型研究生,英語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即使對于經濟金融之類需要時刻與國際接軌的專業,也不是每一個學生畢業后都需要英語。因此,我們應該從源頭把英語學習的決定權交給學生們,讓他們來決定。

天津大學今年已經從博士生英語課程開始了這樣的改革嘗試。英語徹底從必修課變成了選修課。學生們如果不選修英語,可以選修其它課程,只要最后總學分達到畢業標準即可。這樣來學習上課的學生,不再需要老師的督促,而是自覺自愿的按時上課,甚至要求老師多講多傳授,以滿足自己對英語知識的渴求。今后,這樣的嘗試還需要在碩士生階段進行試驗。讓我們相信,這些學生們會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是否選修英語一定是他們慎重考慮的結果。這樣才能在心理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2 變單一課程為多元課程

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開設了多門英語課,但無外乎聽力、口語、閱讀、寫作。這實際上只是相當于把高中的一門英語課拆分為四部分來講解。對學生而言,英語學習還是只學不用,還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實際應用。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已經沒有了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壓力了,更多的是針對自己本專業的需求,對未來進行工作的需求。因此,英語課程的安排不應該再著重于應試,而應該擺脫考試的束縛,給學生更多更廣的英語知識的學習機會。天津大學已經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開設了學術研究英語,實用寫作英語,商務英語等課程,并每年通過網上調查表的方式,來獲取學生對每門課程的評價,要求,展望,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意見挑選教材,增加內容,甚至增開課型,來滿足學生們對英語的實際需求。

3.3 改變上課模式

傳統的上課模式已經沿用了幾十年,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有其長處,效率高內容多授課連貫。但是,它的缺點更加顯而易見,缺少交流缺少互動,學生不能參與其中,注意力不夠集中,興趣更是缺乏。這樣的上課模式的結果就是,教師認真備課辛苦授課,學生不能吸收缺少積極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及“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1]因此,教師應當對主題的背景、歷史、發展等進行生動的介紹,應以語言為主并配以圖片等。目的是要將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中。然后讓學生分協作小組展示預習成果并進行陳述,并對其它小組的陳述加以評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加以適當的引導并指出、改正出現的錯誤,從而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的復雜局面逐漸一致起來。在共享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的正確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這樣的上課模式,尤其適用于英語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變學英語為用英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改變考試模式

影響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方式和目的的最關鍵因素還是考試方式,畢竟學生們很在意分數的高低,因為這會影響獎學金的評選,用人單位的考核等。因此,如果我們不對傳統的閉卷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前面所有的改革都會減效很多,最終學生們還是會走回應試英語的老路。

在這一方面,天津大學做了很多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雖然還沒有完全放棄閉卷考試這一模式,但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并不斷引入新的考核方式,使學生有機會從多個方面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比如,英語項目展示考核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自己創意,自己寫稿件,并最終以口語的方式來展示成果。這一過程,學生們要閱讀要思考要分析要寫作要背誦要聽力要口語,可以說是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全方位考核,使學生們學有所用。這種考核方式也深得學生們的喜歡,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時間來主動學習英語,使自己的英語水平獲得了很大進步。

4 結束語

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才剛剛起步,仍有許多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只是就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的教育區別來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改革做了一些設想,還需大家共同研究。因為要實現國家對研究生培養的既定目標,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我們就必須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環境與教學評判等方面進行變革,以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篇(6)

關鍵詞:教學方法 發散性思維 實用能力

一、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作為內驅動系統中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對于學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我們應當因地制宜,不斷探索。

信任激勵法。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可見,來自別人的肯定對一個人來講是多么的重要。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定型的時期,是一個迫切需要得到社會肯定、贊揚,急于體驗成功喜悅的人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信任、鼓勵會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以及求知欲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產生。對他們學習中的進步,教師都應當給予恰當的、積極的評價。同時還要注意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論哪種評價,都要多表揚少批評,多激發少訓斥。對每一名學生的每一點兒進步,都要及時地肯定,熱情地給予表揚,這樣才能激勵學生努力拼搏。正如明代教育家王陽明曾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知識拓展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英語教學不單純為考試而教,學生也不是單純為考試而學,要使學生吸收多方面的知識,以開闊胸懷,拓寬眼界,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如在給經濟學專業的學生講英語課時,遇到經濟學方面的詞匯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發展的背景中去,在舉例時,將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內容帶到授課中,學生既學會了英語單詞的用法,而其內容又與時展相結合,使學生感到新鮮、實用,可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是由奧斯本提出的培養創造力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尋找答案,一直到可能的答案都找出來為止,然后循循善誘。在英語教學中可采取班組討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遇到問題時先通過集體討論,要求每個學生先從自己的角度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樣能極大地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還能在相互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見解時產生互動,激發彼此間解決問題的靈感。通過學生的語言表達,既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最佳過程。

問題解破法。就是幫助學生自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的實際演練。例如通過各種專題討論會、研討會,引導學生就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全球經濟、區域經濟等問題用英語及相關術語進行討論。許多學生專業知識學了很多,但難以用英語進行表達,開展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此同時,通過組織學生撰寫英文論文,用英語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探討,都能較好地增強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二、利用現代化設備,訓練發散性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就是鼓勵學生從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我們電視大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設備,既方便遠程教育,又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遨游在世界知識的海洋,尤其對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幫助較大。

首先,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改革開放以來,英語教材及課程設置經過了幾次大的調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科教興國”的高度,從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為知識創新服務的高度看,教材內容及課程設置還遠遠不能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我們必須對外語教材內容不斷創新。一方面,在當代中西交流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美國許多大公司十分重視顧客的文化差異問題,十分重視研究對象國的文化心理,以便順利地將產品打入對方市場。因此,在英語教學當中,必須兼顧文化教學。使學生清楚地了解相應的文化知識,了解中西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包括與不同國度的商務代表進行談判時約定時間的技巧、談判時的身體語言、合影時應站的位置、合同中英語與美語的差異、不同國家對同一貿易術語的不同解釋,等等。總之,專業英語教師必須打破純語言的教學模式,不能停留于課文翻譯以及詞組搭配,而應時刻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若能將專業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緊密巧妙地結合起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也一定會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應從外語教育如何更好地為知識創新、為經濟建設和科技強國服務,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考慮,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英語教學內容的改革必須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科學性、新穎性、多樣性和時代性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了解當代的科技信息和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革的新動態,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因此,呼吁相關部門及時地更新教材內容,改變“一本教材統天下”的局面。

其次,是優化教學環境。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要想培養學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必須要形成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來講是與眾不同的,在一般人眼中是“異常的”,一個人只有在心理上有“自由”和感到“安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想象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為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標新立異者”和“偏離者”的環境,給敘述提供一個自由、安全、和諧的創新思維的空間。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毫無顧忌地充分發揮想象,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而不必壓抑、歪曲或掩藏。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提高教學藝術,借助實物、圖片、錄音、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多安排對話、游戲、角色表演,多運用交際教學法,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景中積累豐富的表象,創設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參與活動,擴大自由的思維空間,在增強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同時,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升。

三、結合社會需求,增升實用能力

當前,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既關注英語運用能力,又注重專業知識水平,對英語能力與專業知識并重培養,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實踐證明,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深受用人單位青睞,就業率不斷提升。因此,改變教學模式,采取實用型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增長才干的重要方面。

學校與企業掛鉤。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陣地,如果與企業掛起鉤來,參與企業的經濟活動,不但是對學生課堂知識的測驗,鞏固已學知識,還能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加以改進。同時,使學生早日了解企業,看到自己的弱點,激發學習熱情。

學校與外貿公司結對。張家港市是對外貿易是全省的大戶,各國客戶的訂單很多,是英語教學最佳的實踐陣地。我們在教學中主動與市貿公司結對,把他們的外文翻譯資料作為個案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就把書本的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但增長了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還熟悉了對外經貿活動,體驗到了英語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學校與外商互動。英語只有在實際交往中,才能顯示其重要。為此,我們除了請外商講授經濟管理、經貿交際、社交禮儀、外國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外,還與他們開展聯誼、討論、服務等互動,在互動中進一步掌握英語的詞義擴散、詞形擴散、語法點擴散、句型結構擴散、方法擴散等等知識。

通過以上與社會實際交往的活動,我們把課堂從學校搬到了企業、公司和社會,一方面,使學生增長了知識、才干和熟悉了社會,把遠大理想與現實有機結合,學會了科學辯證的思考問題,全面理智地處理矛盾,并結合自身和社會實際,找準自己的定位,使學習目的更加明確理性,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強化。另一方面,使企業、公司和外商了解了學生,對于學生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促進我們的教學更加科學與優化。

On Improving the English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L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are facing the reality of social life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globalization,English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coutries,thus people who are expert in English show their vitality. How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English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issue for the English educator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lore the new teaching models, making the passive learning become positive learning,is sure to be the key to the problem.

篇(7)

關鍵詞:網絡文學批評;困境;主體選擇

一、引言

網絡文學批評之所以成為當前的一個焦點話題,顯然不是源于批評界的某種理論嗜好,而是基于網絡文學創作實踐的需求。近年來網絡文學的爆發式增長,讓本來就有些薄弱的網絡批評愈發相形見絀、聲音微弱,趕不上呼嘯前行的創作快車。于是,網絡文學批評特別是學院派批評頗有些處境尷尬――一方面在網絡文學界遇“冷”,不被網絡和網民讀者看好;另一方面又被傳統批評視為“小道”和“邊緣”,相對于積淀深厚的主流文學批評,網絡文學批評似乎是“不入流”的。要改變這一現狀,加快網絡文學批評建設,倡導剛健有為的網絡批評,顯得十分重要而緊迫。

二、網絡文學批評的三重困境

網絡文學批評也屬于文學批評,需要遵循文學批評的基本規范,發揮文學批評的應有功能。但網絡文學批評又不同于傳統的或曰常規的文學批評,因為它是對于“網絡文學”的批評,所以它給文學批評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也使文學批評面臨著諸多的困惑。

1.作品閱讀量的困境

閱讀是批評的先導和前提,而網絡文學批評首先碰到的難題便是閱讀的困難。網上的作品浩如煙海卻良莠不齊,特別是網絡小說,動輒百萬、千萬字的篇幅,給閱讀帶來很大壓力。網絡上已經出現1.7億字的超長篇小說《宇宙巨校閃級生》①,淡然的超長篇《宇宙與生命》超過2700萬字,雷云風暴創作的《從零開始》連載了11年,已有2022萬字,仍在更新;心夢無痕的《七界傳說》達1900多萬字②,而數百萬字的小說、特別是玄幻類小說,在網絡上可謂比比皆是。③就像電視連續劇需要播放50集左右方可產生最佳廣告效應一樣,受閱讀市場“粉絲”跟讀的“眼球效應”影響,網絡小說為了付費閱讀的需要和優質IP的影響力積累,必須要有一定的篇幅才能對閱讀者形成“粘性”,產生“欲罷不能”的吸引力。一旦“粘”住了讀者群,有時哪怕是“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這些“粉”們也愿意硬著頭皮跟讀下去,因為他們還在期待下一次“續更”的“爽點”。于是,已被欲望機制驅動的“粉絲跟讀”將會約束著持續寫下去,出現“有人讀,我就寫”、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注水”長篇也就不稀奇了。

這種基于讀者選擇的“超長”寫作并不代表藝術的創新或審美的進步,但從經濟效益看,對于作者和網站經營顯然是有利的,苦就苦了那些試圖評價網絡文學的批評家和研究者――生而有涯之人生面對有如恒河沙數般的作品,誰也無法窮盡巨量的閱讀對象。即如當下火爆的類型小說而言,要想把幾十種類型化作品梳理一個輪廓尚且不易,遑論在“類型的海洋”沙里淘金,掌握文學批評的話語自信!當然,如果人們只是在網上做一個“跟讀的粉絲”即興點評,或是去網絡社區、某一作品的論壇參與在線評論,就具體作品的內容和寫法發表幾句閱讀感言,閱讀也許不是一件難事。但如果人們要發表文學“長評”,或者在傳統媒體發表對網絡作家作品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的學術批評,沒有對網絡文學的長期浸,沒有對作品的仔細閱讀,都是不可想象的。網絡作品數量多、篇幅長的“閱讀難”問題,讓許多有心介入的評論者要么望而卻步,要么做一目十行的淺閱讀,難以進入網絡批評深入堂奧之門徑,“閱讀難關”便成為網絡批評在技術層面的首要難題。

2.評價標準的困境

網絡改變了人與世界原初的藝術審美關系,網絡文學創造了不一樣的文學,這使得傳統批評標準一夜之間成為“昨日成規”,難以照搬過來用于評價新興的網絡文學,而新的評價標準尚未建立起來,網絡文學批評似乎變得無所依傍,導致批評與創作的嚴重疏離,形成“創作熱”和“批評冷”的強烈反差。因此,網絡文學的理論批評正經歷著難以規避的觀念轉型和標準重建。

從學理邏輯上看,網絡文學仍然需要堅守人類賦予文學的邏各斯原點,其批評標準應該有助于評判和構建這種文學的人文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意義;同時,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又必須切中“網絡”和“文學”雙重背景下的藝術創新,能夠回應網絡時代的文學發展和文學問題。比如,除了傳統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之外,網絡文學的評價標準還應該有讀者層面、產業層面、技術層面的評價尺度。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可以是分層、分級的,既需要堅持思想精深、內容精湛、藝術精良等純文學的高標準,也需要有諸如生活的認同感、情感的代入性、閱讀的、大眾娛樂性、“續更”的完本率、與讀者的互動性,甚至持續原創的時長年限、作者的版權觀念、網絡道德操守與法律法規意識等一般性的、更為具體的標準。這些標準都應該納入網絡文學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建構的視域。

在筆者看來,基于當下我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實際,其批評標準至少應當回答如下關鍵問題:網絡時代文學評價的社會價值導向與文學價值導向應該如何堅守?網絡時代的文學應怎樣達成其認識、教育、審美、娛樂功能與市場效益的統一?網絡時代的文學批評該怎樣均衡美學標準、讀者人氣、經濟效益等評價范式來展開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藝術形式、審美風格的鑒賞和評價?網絡時代的文學批評應如何分析網絡文學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文本的異同?評價網絡時代的文學該怎樣把握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以及玄幻、穿越等類型化寫作手法在網絡文學中的表現?當前,我國網絡文學批評界對這些問題探討不多,有些研究才剛剛開始,有的問題還很少有人觸及,已有的網絡文學批評實踐也多是“摸著石頭過河”,或者是自說自話、各說各話,這種狀況應該盡快得到改變。

3.評價方式的困境

這里所說的評價方式,主要指文學批評的表達方式和成果傳播的載體形態。傳統的文學批評是文學理論的重要一翼,長于對批評對象做學理分析,其成果一般是以公開發表(出版)的報刊、著作形式形成批評的影響力。網絡文學誕生后,仍然有許多批評家特別是關注網絡文學的學院派批評在沿襲這種批評方式,但更多的網絡批評即網民批評卻是在網絡上完成的,網絡“在線批評”已成為網絡文學批評的主要方式。

今天,我國的網絡文學批評已經形成一個由三類批評主體構成的三大批評陣營:即由傳統批評家構成的學院派批評,由傳統媒體人構成的傳媒批評和以文學網民為主體形成的在線批評。這三類批評各有側重:學院派批評是一種理性化的學術批評,注重學理規范和觀念邏輯;傳媒批評注重新聞時效的影響力,關注社會效益和市場反應,具有價值的引導性;而網絡在線批評則以即時表達為主,講求真話實說和悅心快意,往往三言兩語,點到即止,卻難免蜻蜓點水,或劍走偏鋒,有時只圖口舌之快卻不負文責。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三個陣營各展其長,但并未形成兼容互補之勢。

從有助于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大計考慮,要使網絡文學批評發揮在社會主流文化中的影響力,需要掌控批評話語權和傳媒主動權的“精英批評”與主流媒體更多地關注網絡文學,用主流的聲音為網絡文學“站臺”,改變網絡創作與網絡批評嚴重失衡的狀況。

在筆者看來,當前更重要的是倡導批評家的網絡在線批評。因為在線批評不僅更切合網絡文學的文本生產機制和傳播特點,也有助于網絡批評與網絡創作的互動溝通,真正讓網絡批評以“網絡”的方式發揮作用。由數字化網絡所規制的“宏媒體”“元媒體”和自媒體具有強勁的整合力和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的傳播力,網絡文學創作、傳播、閱讀的特點,決定了網絡在線批評的直接有效性和批評趨勢的必然性與適恰性,從網絡特別是自媒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看,“上網批評”和“批評上網”都將是網絡文學批評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期待,今天“三類批評主體構成三大批評陣營”的彼此分立、互不往來的狀況盡快得到改善,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語境中三者盡快形成一股合力,成為一個整體,就像消除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界限一樣,逐步彌合學院批評、傳媒批評、網絡在線批評的邊界,創建網絡文學批評的“中國板塊”。

三、批評立場的主體選擇

1.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呼吁批評家真正進入網絡文學現場

這是網絡文學批評的第一步,也是批評主體的首要選擇。評價網絡文學,研究網絡文學,應該并只能從對象的實際出發,以研究的本體為據,這是我們了解網絡文學、評價網絡文學、研究網絡文學繞不過去的一道“鐵門檻”。對于網絡文學批評者而言,“便是點擊網站,閱讀作品,下足新批評派所倡導的‘細讀’工夫,了解和把握網絡文學的生產方式、作品形態、傳播載體和接受方式,以及功能結構與意義蘊含等”④。切入現場,做一個網絡文學的“局內人”,從而贏得網絡文學批評的話語權,這是網絡批評的前提。并且,批評家僅僅“入場”還不夠,還需要“入眼”“入心”,做一個網絡“潛水者”跟蹤閱讀作品,也可以做一個“粉絲”為某一個網絡“站臺”甚至“打賞”,參與對網絡作家作品的社區、論壇討論,或點贊、或吐槽,或跟帖、或長評,跟作家互動,與網友交流,始終保持對網絡文學現場的關注度和興奮點。

但時下我們看到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其中有兩種情形容易形成阻隔:一是“舊制嵌入”模式,二是“技術至要”模式。前者先入為主地簡單套用傳統的文學理論體系和批評標準來評價網絡文學,評論者不是從網絡閱讀出發,有些甚至很少上網,并不熟悉網絡作品,只是憑著在傳統文學熏陶中積累的理論經驗,便無比自信地面對網絡文學發言,比如網絡文學“垃圾論”“低俗論”“口水論”“媒介論”等即屬此類。這種評價多是“把傳統的文論學理簡單套用到網絡文學身上,用中外經典的文藝理論概念、范疇和理論模式,實施‘六經注我’或‘我注六經’式的疏瀹與反思,急于構建網絡文學的理論體系,讓這只本該黃昏時高飛的‘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黎明時便折翅起飛,結果不僅對實際的網絡文學現象體認有‘隔’,也于這一新興文學的理論開啟無補,導致網絡文學研究的聚焦失準與凌空蹈虛”⑤。后者同樣不是從網絡作品出發,或者根本不把網絡文學當作“文學”去評價,而僅僅將其看作是一種技術傳媒的文化符號,以技術分析代替藝術評判,用工具思維漠視網絡文學的人文蘊含,其評論充斥著一串串技術性術語和英文符號,讀來讓人一頭霧水,筆下的評論文章不乏“網絡”特色卻與“文學”相距甚遠,說到底,還是對網絡作品閱讀不足,體驗不深,只能“入場”卻不能“入心”。這樣的批評滑向了技術的槽模,而脫離的卻是文學的正途。

2.建立網絡文學批評通變觀

文學的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由文學變化帶來的文學批評變化同樣如此,正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當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把文學帶到“賽博空間”的時候,文學批評要想回應文學現實,只能順變,不能“逆襲”,改變與調適才是最好的出路。哈佛大學研究互聯網治理的專家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稱互聯網是人類“光榮、毀滅與救贖的預言”,因為網絡硬軟件服務功能的“完美的執行”就意味著“行為規則和判決規則的不受歡迎的瓦解”⑥。美國新媒體研究專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er)在《互聯網怎么了?》一書中提醒人們:“數字化技術將帶來巨大的變化,這一點不可否認,但關鍵不是設想一個煉獄(dystopia)或者烏托邦(utopia),而是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并且盡我們所能以最好的方式去理解它們的結果。”⑦著名的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也早就對傳媒技術帶來的變化有過精到的預言,他說:“技術的影響不是發生在意見和觀念的層面上,而是要堅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變人的感覺比率和感知模式。”⑧互聯網這只“魔獸”已經不可抗拒地改變了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改變了社會面貌和文化規則,改變了文學的存在方式和發展格局,評價文學的體系和標準當然也應發生變化。只不過這個變化需要找到兩個支點:一個是網絡文學創作實踐,讓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既要有“文學”的維度,又要有“網絡”的視野,能夠“接地氣”地回應現實;另一個是“文學性”的邏輯原點,即吸取傳統文學批評理論觀念中那些不變或不能變的元素,如人文的、審美的、藝術感染的、普世價值的文學要素,這樣的文學批評才會是“文學”的批評而不是其他批評。

具體來說,基于主體立場的批評通變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批評主體身份的通變。網絡批評是開放的,可以是有門檻的,如在傳統媒體(書、報、刊)發表網絡文學評論就會有專業性的要求;也可以是無門檻、零成本的,如網絡在線批評。也就是說,網絡文學批評不再是職業批評家的專利,而是批評話語權的下移與解放,使普通網民都有了面對作品發言的權力。而批評廣場的眾聲喧嘩能讓創作者聽到更多的“逆耳之言”,其所體現的以真話對抗虛假、用犀利替代陳腐,以及在“讀―寫”互動中實現的間性對話,顯然有助于改善文學批評的學術生態。

第二,批評標準的通變。批評家應該基于網絡文學的發展實際,充分考慮批評標準的多維性。因為“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顯現于對作品的肯定與否定的評判中、爭議于傳統與創新之辯,并合謀于商業與技術之維”⑨。網絡文學批評標準的探索性、不確定性與可塑性,決定了批評家必須要有通變的立場和心態。正如研究者建言的:“建構合理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需要明確合理的價值預設和歷史性、語境化原則,網絡文學的網絡化存在方式是確認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存在論依據”,因而,通變的批評標準必須考慮新媒介下的新文學,如“網絡功能發揮尺度、跨媒介及跨藝類尺度、技術性―藝術性―商業性融合尺度、‘虛擬世界’開拓尺度、主體網絡間性與合作生產尺度、‘數字存在’對存在意義領悟尺度、‘數字現實主義’美學尺度體系整體構成”⑩,這些尺度本身也無時不處在變化與建構之中。

第三,評價方式的變化。網絡批評應該倡導不拘一格,可以是長評,也可以短評;可以是邏輯剖析性的,也可以是感悟式的;可以發表在傳統媒體上,更多的可能是在線批評;可以是莊重典雅的風格,也可以是戲謔調侃的風格……無論是哪種批評方式,只要是對解讀網絡作家作品有利,有助于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以開放的、包容的心態去接受、去適應。

3.打通寫、讀、管、評各環節,建立文學批評的共同體

網絡文學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是一個生產鏈、產業鏈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的“文學共同體”。由創作―網站管理―讀者欣賞―學者評說―市場檢驗―政府監管等諸要素創生的業態結構,構成了新媒體語境中的文學社會學和生產美學。網絡文學批評也應該這樣,也需要建構一個由創作(作者維度)、管理(政府維度)、經營(網站維度)、閱讀(讀者維度)、評論(理論維度)五位一體的“批評共同體”,而不是批評家或文學網民的單打獨斗、各說各話。這個共同體應該以理論評論學理邏輯為中心,創建批評的多維互動方式,以此形成網絡文學批評的良好生態。

從“批評―創作”的維度上說,批評家要和網絡作家交朋友,主動閱讀作品,關注的創作與成長;網絡作家也應該主動接近理論評論者,形成溝通與交流的良性機制,實現批評與創作的“對眼”與“對點”,而不是彼此觀望,互不往來。文學評論家馮牧先生曾說過,批評家和作家的關系應該是平等交流的關系,不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不應當像契訶夫那樣把評論和創作看成是“繩子和馬”的關系,也不應當像愛倫堡那樣將其看成是“木耳和樹”的關系,而要像賀拉斯在《詩藝》中比喻的那樣:創作好比“刀子”,評論好比“磨刀石”,磨刀石雖然切不動什么,但卻可以使鋼刀鋒利。作為批評家,應該讓自己的評論助推創作的“鋒刀利刃”;而網絡作家也應該虛懷若谷,敢聽真話,視批評家為文學同道和前行路上的摯友。

從“批評―管理”的維度上說,網絡文學批評需要自覺遵守相關政策法規,積極配合政府管理,打擊利用網絡文學傳播有害內容的違法違規行為,促使網絡文學創作與經營恪守行業規范,以自律抵制市場亂象,積極為網絡文學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文學管理者也需要依托網絡批評獲得文學輿情,把握創作動向,推介優秀作品,為網絡批評保駕護航,使網絡批評成為洞悉網絡文學實踐的晴雨表和驅動力。

從“批評―經營”維度上說,網絡文學批評應該溝通創作與市場,為網站經營作品提供藝術定性和市場定量的有效信息,助推文學網站創新商業模式,開拓文學市場,擴大作品影響力,延伸優質IP的產業鏈,形成可選擇性價值導向。同時,網絡批評也應該促進網站經營者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運用新媒體技術,組織和傳播優秀作品,健全綜合評價體系,把好內容質量關,抵制趨利媚俗之風,發表更多經得住大眾評價、專家評價、歷史評價和市場檢驗的好作品。文學網站也需要積極配合文學評價活動,為批評行為提供后臺信息,把支持文學批評納入網站管理的工作內容。

從“批評―閱讀”的維度上說,網絡文學批評有責任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作品中引導讀者目光,形成欣賞導向,幫助讀者更準確地認識和理解網絡作品,以便“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一方面起到“沙里淘金”、抽繭剝絲的藝術遴選效應,另一方面又可以防范有害作品對讀者的危害,起到閱讀市場的凈化作用。

注釋

①目前世界上最長的網絡小說《宇宙巨校閃級生》,作者是紫峰閑人。該小說總字數超過340兆,如換成中文計算多達1.7億漢字。這是一部用VB語言編寫并全自動完成的超長篇小說,全書至少描寫了1.7萬個有著不同姓名、不同容貌、不同特長的人物,描述了2.7萬種造型新奇、行為怪異的怪物。據報道,完成這部超長小說只用了37個小時(不包括編程時間)。作品極具創意和想象力,無論是故事情節、人物塑造、環境描述,都可用怪妙絕塵、難尋對手來形容,因為這些效果的產生主要是借用了強大的電腦計算能力。

②雷云風暴的《從零開始》已在起點中文網連載11年,當前已有2022萬字,仍在更新中。心夢無痕的《七界傳說》,共1900多萬字。參見知乎:http://zhihu.com/question/20435165,2016年9月16日查詢。

③另有研究者統計:“起點文學網目前超過1000萬字并且還在繼續更新的小說有4部,它們是雷云風暴的《從零開始》,現在是1380多萬字(此為2013年的數字――筆者注),元寶的《異能古董商》1160多萬字,陳風笑的《官仙》1150萬多字,黃金戰士的《重生之妖孽人生》1100多萬字。另外還有四部超過九百萬字,接近1000萬字。800萬―900萬字之間的也有8部。超過500萬字的有80部。超過200萬字的多達1049部,字數在100萬―200萬字之間的達1100部,意即超過100萬字以上的小說多達2149部。這還是起點一家的情況。”見聶慶璞:《網絡超長篇:商業化催生的注水寫作》,《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2期。

④⑤歐陽友權:《中國物聯網研究基點及其語境選擇》,《河北學刊》2015年第4期。

⑥[美]喬納森?齊特林:《互聯網的未來》,康國平、劉乃清等譯,東方出版社,2011年,第101頁。

⑦[美]馬克?波斯特:《互聯網怎么了?》,易容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63頁。

⑧[美]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4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国产自产v一区二区三区c| 亚洲av色先锋资源电影网站| 日本丰满大乳乳液|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出轨黑人中文字幕|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男人激烈吮乳吃奶视频免费|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又黄又爽又刺激|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模叶桐尿喷337p人体|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亚洲丁香五月天缴情综合|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3d成人h动漫网站入口| 亚洲色欲色欲大片www无码| 夜夜爽8888免费视频|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 99热这里有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 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 4438xx亚洲最大五色丁香| 欧美丰满老熟妇aaaa片|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