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6 00:0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品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現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現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論文關鍵詞: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模塊建設
(一)研究概述
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是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進入大眾化階段及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開展的一項重大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截至2011年3月,已評審出國家精品課程3885門,這個項目無論從深度、廣度還是影響力,在我國高等教育界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就目前階段,優秀教學資源在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方面的效果離人們的期望還有較大的差距。影響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應用共享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已有國家精品課程的應用績效,更好地發揮國家精品課程的“優質示范”作用?創建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化機制成為教育領導機構面臨的重大迫切的現實問題。本研究從資源建設的角度出發,對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為數字學習資源與環境建設研究提供數據支持,期望能對精品課程及其他開放式課程的建設有所啟示。
開放課程是近年來各國高校資源建設的一種趨勢,精品課程是開放課程的一種形式,體現了我國高校開放式課程的水平和現狀。參照國內外網絡資源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前期的調查研究模塊建設,構建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現狀調研模型,如圖1所示。針對分析類目表初稿,先后征詢數位有經驗的專家、學者,根據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增加、刪減、補充,把描述模糊的指標項進一步明確,把表述不科學的或是較難在實際中體現的指標項進行修改,使類目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圖1 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調研模型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總體情況
(1)國家精品課程的年度和院校分布情況
2003-2010年已批準國家精品課程3885門,其中普通本科課程2519門、高職高專課程1037門、網絡教育課程209門、軍隊(含武警)院校課程120門,統計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10年國家精品課程年度及院校分布統計表
年度(年)
普通本科(門)
高職高專(門)
網絡教育(門)
軍隊院校(門)
總計(門)
2003
127
24
151
2004
249
51
300
2005
238
61
15
314
2006
252
106
16
374
2007
411
172
49
28
660
2008
400
200
50
19
669
2009
400
200
50
29
679
2010
442
223
60
13
738
總計
2519
1037
209
關鍵詞:動物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133-02
目前,關于國內精品課程的建設,各高校都有著自已不同的觀點與經驗。在重慶師范大學的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作為校級重點課程的動物學課程于2004年被評為了重慶市第二屆市級精品課程。在多年來的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依托重慶市動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及重慶市“十一五”動物學重點學科,課程組成員傾注了許多時間與精力,力求將該精品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或推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后備課程。在此期間,通過不斷的教學改革與研究,無論是從課程體系、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具體總結如下:
一、全面利用多媒體輔教學方法應用于理論與實踐教學
完成了全部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并完全進行多媒體教學。與此同時,完成了全部實驗課程的課件制作,且重點對實驗課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示范效果。由于引進了許多現代新的教學元素融入形象生動的教學過程中,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的牢固掌握。
二、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境的建設
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也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幾年根據學校的總體建設規劃,借重慶市動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及重慶市“十一五”動物學重點學科建設平臺,對動物學教學實驗室和實驗實踐教學環境進行了改善。為創造更好的實踐教學環境,我們增購了許多設備,如寬屏幕的等離子電視,投影儀、顯微觀察與攝像系統、實物展示臺、自創了“顯微觀察系統”與“實踐教學互動系統”,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同時,我們重視實驗實踐教學的常規管理并且強化常規教學,科學合理安排各種實習活動,以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為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興趣和完成優質的畢業論文,教學實驗室與研究實驗室也都面向學生開放,使學生較早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進行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課程設計等,不僅可加深他們對專業知識及前沿知識的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較強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在重慶市動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動物學重點學科建設基礎上,設備儀器方面不斷完善、更新。早在自行設2003年就自行設計了有特色的互動實驗教學系統(主要由顯微數碼攝像系統、寬屏幕等離子電視、投影儀,展示臺等組合而成的互動教學實驗室)沿用至今。通過自行設計的互動實驗教學系統,解決了過去教學難點中難以觀察的微型動物(如草履蟲、眼蟲、水螅及渦蟲等),通過該系統可清晰直觀地示范教學,該系統實用、方便、經濟,在國內獨具特色。此系統由于其良好的示范教學效果,已在我校大學城校區本科教學相關實驗室內推廣,起到了精品課程以點帶面的作用。
三、動物學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研究
在貫徹教育部教學大綱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重點突出動物學課程的經典與現代結合的特點。形成相對完整和完善《動物學》的課程體系,以更靈活的方式、更完善的體制去滿足目前生物科學各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路,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目的。故根據教學資源的優勢,我們將對動物學課程體系按照生物科學專業與生物技術專業構建成為動物學和動物生物學兩大課程體系。作為一門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品課程,該體系將解決現行教材教學內容體系的局限、必修課課時偏少等種種問題,以便與國際間同類相關課程接軌,并且該體系的實施結果則說明該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四、實驗材料的新型培養方法,確保了實踐教學之需
動物學實驗教學中的許多實驗材料,不僅受限于采集時間及當地氣候條件,同時也由于其個體微小,傳統培養方法的局限難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采用新型的粗培養和克隆培養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了優質的實驗材料,保證了教學需要,同時提高了實踐教學的質量,還為兄弟院校(如重慶大學等)的教學與科研提供實驗材料。
五、標本室的創新性研究和管理,保障了精品課程的教學
動物學標本在動物學的教學科研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于生物學標本的保存,尤其是對于一些珍貴罕見標本的保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進行動物學教學標本的包埋、保存等制作方法的探索與建立,為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精品課程建設的近三年內,課程組主要成員探索性地采用新配方的不同樹脂對不同動物標本進行包埋的方法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目前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與實用新型專利1項,其中,3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獲批,另1項目前正處于公示中。本研究也深受學校各方面的重視,并由主管校長特批了相關項目支持該研究的進行,同時本研究也受到本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的關注。本工作正在延續中。
六、實驗室面向本科學生(本專業和全校)開放,確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本實驗室推出的開放性實驗和各類的及各種課外興趣科研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實驗室條件,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探索性實驗:面向本專業本科生開放實驗室,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動物學實驗技術學習,學習生物繪圖,參與標本制作、鑒定,提高興趣、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提供了研究平臺,此開放旨在讓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的良好訓練,以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面向全校非生物專業學生以開放性實驗供其選修:如標本采集、制作、鑒定,人體常見寄生蟲病病原體的認識與疾病預防,重慶地區常見昆蟲的鑒定,珍稀動物的觀賞與種類識別等系列實驗,為提高非生物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作出了有效的嘗試,形成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基地之一。
七、專題學習小組法的建立、實施及成效
通過與國外院校進行學術及教學方法的交流,吸納國外優秀的教學方式方法、經驗及教學形式進行本科教學的改進。學生組成專題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分別選擇動物學課程范圍內的專題進行調查研究、資料收集、實驗驗證、完成所選的專題,專題學習結果以海報、展板或專題討論的形式進行或展出,并由教師與學生雙方進行最后的評定。以此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動手收集資料及實驗的能力,體現團隊協作精神。實踐證明,該方法的建立與推廣不僅獲得了學生的認同與贊許,同時由于本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已被本學院的其他老師學習采用。
八、程序化試題庫的創建及使用
本課程組于2003年起就著力進行動物學試題程序化的建設工作。目前,我們已建立的動物學的計算機試題庫可經常性進行增補、更新或調整,分為人工抽取或自動抽取兩種模式,并可根據出題要求隨機組成不同題型、不同難度梯度、不同分質的試題進行組成。這樣,使試題庫變得更人性化、自動化和科學化,亦可避免人為主觀因素而導致其他相應問題的產生。
綜上所述,盡管目前動物學精品課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精品課程的建設就像人的學習一樣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努力,并不斷完善課程體系,構建精品課程共享平臺,不斷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使我們的動物學精品得到不斷的完善,真正發揮精品課程的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英華,等.深入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推動精品課程建設[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0):88-89.
[2]孟令勇.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30):108-110.
[3]曹霞.精品課程建設中教學與科研互動關系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9,(9):62-63.
[4]何建武.網絡環境下精品課程建設設計策略探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3):96-99.
[5]黃寶玉,項國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分析及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9),72-76.
[6]李銀芳.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2007,(1),91-93
[7]施曉秋,薛偉.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5,(1):90-91.
[8]李中.精品課程建設平臺的構建與實踐[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7(5):43-45.
[9]朱舉英.基于交互學習的精品課程網站設計與開發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10]史文婷.基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
[11]王素梅.國家級精品課程主頁設計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13.
[12]李佳恒.普通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0.
論文摘要:精品課程檔案是教學檔案的一部分,從精品課程檔案建設的現狀入手進行剖析,指出了精品課程材料歸檔的范圍,并就如何加強精品課程檔案建設,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進行了論述。
論文關鍵詞:精品課程;檔案工作;教學資源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頒發《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全國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2003~2010年,教育部已經評選出國家精品課程3862門,同時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實施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各高校實施校級的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從上到下,形成三級建設體系。
精品課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嚴格的教學管理與優秀的教學效果。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各種載體形式的原始記錄,構成了精品課程檔案。精品課程檔案是教學檔案的一部分,傳統的教學檔案多是紙質材料,精品課程的申報、評審、運行、驗收等整個過程,其材料主要以電子文件為主。[1]精品課程注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使用,將課程的教學內容上網并免費開放,在課程網站上與之有關的通知文件和課程共享資源,有效記錄、保存精品課程檔案,充分挖掘檔案信息,對推動高校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有重要意義。
一、精品課程檔案的內容
1.正確界定精品課程檔案的內涵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檔案內涵相當廣泛,有體現精品課程建設過程的,如精品課程建設規劃、申報材料及批準、中期評估以及結題驗收、總結等;有體現教學共性資料的,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規劃、聽課情況記錄、教學工作總結、重要教研活動記錄、教材建設、考試大綱、試題庫、學生成績等;但更多的是教師個性化的資料,如典型教案、多媒體課件、授課錄像、教學研究項目和成果、教學心得、教學分析、教學效果的評價材料,以及從報刊、雜志、網絡上摘抄或剪輯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聲像資料等。
正確界定精品課程檔案的內涵,是為了了解哪些材料屬于歸檔材料。精品課程在申報、評審、運行、驗收整個過程中,其材料基本以電子文件為主。如申請書及其匯總表格直接通過網絡報送電子版,授課錄像、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踐指導、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源制作成網頁形式,只需報送網址。產生的紙質歸檔材料主要是上級教育管理部門的申報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課程函件以及學校簽字蓋章的精品課程申報表。網頁形式的課程資源和實體資料兩種都要儲存備份。
2.按項目建設過程分類產生的歸檔材料
精品課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歸檔材料包括申報、評審、運行、檢查驗收等全部過程。
申報階段的材料要求:“課程網站至少提供有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踐(實驗、實訓、實習)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講教師(包括課程負責人在內)每人不少于45分鐘的現場教學錄像(鼓勵將課件或全程授課錄像上網參評),且必須按照‘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上網技術標準’制作,申報學校在申報平臺上,登錄‘精品課程工作網站’,錄入本年度推薦的精品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學校名稱、課程網址等信息”。
運行階段的材料要求:“申報課程被評為精品課程后,要保證課程網站暢通,免費開放課程資源,不斷更新上網內容,并要求“每門精品課程上網內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有形資源包括教學內容、教材、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研究與改革、教學效果及特色、學校政策支持及輻射等指標,也就是說每項內容發生較大改變,其相應的材料也應做變更并歸檔。以師資隊伍為例,如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工作發生變動,所在學院應及時填寫變更決定,上交學校主管部門備案,并報送精品課程授予單位。無形資源是指蘊含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指導思想,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靈魂,有形資源正是這種無形資源應用于課程改革與實踐產生的成果,如果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有所調整,其課程的教學理念也可能發生一些改變。
檢查驗收階段的材料要求:“對于2003至2009年的國家精品課程,高教司將按年度單獨進行復核,根據復核情況決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國家精品課程稱號”。“在享受‘國家精品課程’榮譽稱號期間,將其上網內容的非商業性使用權自然授予全國各高等學校”。
二、精品課程檔案建設現狀
1.檔案意識薄弱,職責不明確
在精品課程檔案管理工作中,領導重視與否是關系到課程檔案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項目申報階段,由于時間緊,同時還有許多具體的工作需要協調,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比較重視申報材料的填報,材料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準備得比較完備,而對精品課程檔案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精品課程檔案的搜集以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為主,以高校教學管理和高校檔案管理部門參與為輔,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沒有受過系統的檔案訓練,對檔案價值和檔案工作規律缺乏了解,忽視建立健全教學檔案資源規范制度等教學檔案基礎工作,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原始記錄沒有及時收集、歸檔,當需要查詢和使用時,無處可找。檔案管理部門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對課程檔案工作缺乏責任意識。
2.精品課程檔案建設規范性、系統性不強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持續性的實踐過程,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其檔案建設也需從申報、評審、運行直至驗收的全過程進行管理。但精品課程沒有明確的建設周期,只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在文件中提出“榮譽稱號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課程的運行過程中檔案建設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而且由于精品課程建設要求以網頁的形式展現其教學資源,其檔案資源以電子文件為主,傳遞過程中或因計算機網絡等產生技術問題,一些課程的網站建設處于隨意狀態。
目前,高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規范主要限于校級,精品課程檔案基本上是教學院部上交多少給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再移交多少給學校檔案管理部門。且教學院部的文件(檔案)二級管理沒有統一規范,各部門、各院部自行建設,自行管理本單位基礎資料。有的院部將精品課程檔案全部移交給學校,既給學校檔案管理帶來負擔,也造成查閱不便;有的院部將精品課程檔案移交學校時,由于從檔案形成到歸檔時間過長,部分主要材料遺失,致使精品課程檔案建設的完整性、準確性得不到保證。
三、精品課程檔案的構建
1.強化檔案意識
領導重視,將精品課程檔案工作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增加投入,改善檔案保管條件;增強精品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的檔案意識,檔案工作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教師要注重收集精品課程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檔案材料,并及時上交;穩定專職檔案管理人員隊伍,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明確管理職責
按照文件規定,精品課程檔案的管理由申報學校存檔。高校要加強對精品課程檔案的管理,課程負責人及其團隊、課程建設所在院部、教學管理部門、學校檔案管理部門各司其責,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課程檔案管理工作長期有序地進行。課程建設團隊是精品課程檔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體,應指定專人負責材料整理、申報、匯總及歸檔,并將課程檔案管理與日常的教學緊密結合;課程建設所在院部不僅要加強前期申報階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強化后期建設的檢查、督促;教學管理部門要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通知文件,對精品課程檔案建設定期檢查和驗收,建立考核與激勵制度;學校檔案管理部門要加強檔案宣傳,擬定精品課程歸檔范圍,明確歸檔材料要求,加強對精品課程檔案的編研,檔案人員要充分挖掘精品課程檔案內容,并能根據教學人員需求,將收集的文獻資料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經過科學歸納、篩選、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向三次文獻加工發展,形成系統、權威、深層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實用性、時效性。
3.建立科學規范的檔案管理流程,強化全過程管理
精品課程檔案管理規范與流程的設計要符合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與要求,以每門課程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進行歸檔,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內容上要保持連續性和成套性,教學過程和建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考慮到精品課程沒有明確的驗收要求,則更應當注重過程材料的歸檔。重要批復文件作為事件的結果可以先行單獨存檔,在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紙質文件與電子文件并存,重要的聲像文件如課堂教學錄像可以以光盤的形式備份,網頁形式的課程資料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課程負責人和教學管理部門都應留有備份。
4.加強數字化和網絡化管理
將精品課程檔案建設與課程自身結合起來,以網絡為載體,建立一個以共享、開放和立體化為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課程網絡向校內外師生提供課程共享資源。一是對課程檔案的文字、圖片、錄像等材料及時進行數字化處理,并通過教學系統平臺運轉,共同使用,把電子化歸檔和紙質材料歸檔保管相結合,提高精品課程檔案的利用與效能。二是建立檔案的實體資料庫和網絡資料庫,實現實體資料庫與網絡資料庫的雙重儲存。合理設計課程網絡資料庫的數據結構和界面,充分體現課程教學環節和流程的特點,反映多形式教學檔案資料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完整的教學檔案。
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匯集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之下,我國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有著較高的定位和嚴格的評審要求。因此,能夠滿足我國精品課程建設指標要求并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各級精品課程及其相關資源,需要引起英語文學課程授課教師的重視。與傳統教學成果不同,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充分融合了網絡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文字與影像以多元化的手段向學生呈現課程內容。在高校英語文學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極強的示范性當前在我國高校中,與英語文學課程教材相匹配的教學光盤、電子教案和課件不多,有些教材甚至沒有教學參考書,因此各校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進度通常是由任課教師根據教材自行擬定。這種做法容易造成該課程在內容選擇上受教師個人主觀喜好的影響,課程進度和學時安排上隨意性較強,實際授課與學生成績評定等方面缺乏具體的參考和標準,這不僅增加了該課程的教學難度,也使對其進行教學評估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難以保證。相比之下,每一項外國文學精品課程都是經過相關專家、學者嚴格評審后脫穎而出的,雖然各具特色,但總體上都具備內容豐富、結構清晰、安排合理、教態良好、發音準確、考評科學、可操作性強等方面的優點,因此具有極強的示范性。各校英語文學教師可以借鑒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廣泛吸取各家所長,并根據自身所授課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設定較為合理的課程計劃和考評標準。
(二)與英語文學課程的互補性英語文學涉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文學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因此任課教師很難在教學中對全部內容進行詳細講授。同時,由于每學期固定課時的限制,英語文學課程也無法涵蓋文學史上所有的作家和作品。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往往會以教材為基礎,根據個人研究方向或喜好,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進行精講,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廣泛性。另外,如果學生對作品文體、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喜好與任課教師存在差異,則課程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必然會有損課堂教學效果。相對而言,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它內容多、范圍廣,有效利用這一資源可以從客觀上彌補當前高校外國文學課程在上述兩個方面上的缺憾。
(三)較強的針對性莊智象等(2007:22)認為有效整合并利用多媒體資源是成功實現多媒體外語教學的關鍵。現實的狀況是,在信息化時代,學生雖然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到豐富的外國文學材料,但是這些信息過于分散、體系過于龐雜,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甄別、分類非常耗時耗力。相對而言,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針對性較強,能夠從具體的學科領域出發,科學地架構相關知識條目;與課程相關的各類材料都經過高校教師團隊的認真編輯、處理,知識要點及重點相對清晰,便于師生瀏覽學習。任課教師借鑒共享課件的結構和部分觀點,可以縮短備課階段資料搜集的時間,集中精力去講授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則可以充分利用相關文本、音頻、視頻資料做好課前的預習與課后的復習。
(四)利用精品課程的時空優勢借助網絡系統平臺,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蔡基剛和武世興(2003:5)認為,“網絡系統一般是在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理論、總結了最優秀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開發的,學生都能從中得到最好的外語資源,接受最好的外語專家指導,享受到名牌大學的精品課程”。對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系統的充分利用可真正實現資源的跨校共享,這不僅能夠克服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不利因素,也有助于我國高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與英語文學教學的互惠作用
如上所述,作為一種優秀的網絡教育資源,我國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具備了獨特優勢,對它的有效利用可促進英語文學課程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將這類優秀資源引入英語文學教學的優勢進一步體現在它與英語文學教學的互惠作用上,具體來講,這種互惠作用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一)促進教師發展孔令翠等(2010:52)認為精品課程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隊伍建設。這里所說的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是指某項精品課程主講團隊的建設,還包括眾多在教學實踐中借鑒了該課程體系、內容、資源的所有英語文學教師的隊伍建設。精品課程的示范性能夠帶動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借鑒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每位教師都可以便捷地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并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安排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模式,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在借鑒他人和進一步開展教學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指導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二)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針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陳堅林和谷志忠(2008:6)認為計算機網絡應與英語課程整合起來,使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常化”。這樣的主張同樣適用于英語文學的教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外,外國文學的授課還可以采取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這也符合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對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另外,精品課程資源能為學生提供海量的相關信息,是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力的補充,也是輔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素材。借助多媒體系統,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精品課程資源,在修讀英語文學課程之前嘗試自學,并在課程結束之后持續關注相關信息,形成長期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一模式的轉換也有助于緩解部分學生對厚重文本的恐懼心理,方便他們在文學領域里自主探索。
(三)加速精品課程的優化精品課程資源能夠促進英語文學教學,但是兩者之間的影響不是單向的。英語文學的教學實踐可以反饋有效信息,優化現有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體系。雖然精品課程資源具備多方面優勢,但這不意味著它們已經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孟臻(2006:15)曾呼吁多媒體外語教學建設應杜絕“形象工程”的虛榮,要求精品課程接受長期監管,不斷進行優化。如果各高校英語文學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就該資源的信度、效度、廣度和深度給出客觀的評價和建設性的改進意見,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監督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維護,還能進一步促進精品課程在內容上的充實和結構體系上的完善。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挑戰
盡管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能夠對英語文學教學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但是國內學術界目前對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應用的探討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論文和專著很少,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教育者不能只看到它的優勢特征,還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所需要應對的挑戰。首先,多媒體內容對傳統文本閱讀形式的挑戰。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推廣,不少教師把精品課程資源中的電影片段賞析引入了英語文學的課程教學,甚至長時間播放,讓電影成為文學課程的主要內容,這樣做嚴重歪曲了英語文學課程的性質。杜瑞清(2004:9)認為要理解文學作品,就得閱讀文學作品,既閱讀原文,也閱讀一定的評論文章。該課程性質決定了英語文學教育的重心在文本,而網絡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工具。李嘉娜(2008:64)也指出,無論是電影還是電化教學都只能是輔助手段,不能與文本作根本切換。因此,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應該對學生文學文本的閱讀和理解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喧賓奪主。歸根到底,外國文學是一門以閱讀為基礎的課程,在其教學中不能用多媒體教學取代文本閱讀的中心地位。其次,我國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建設還不完善、仍需進一步優化。雖然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已初具規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資源的品質和效用還有待評估。一些學者已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各類實證研究,提供了一些較為客觀的反饋意見。例如,針對我國的英語語言類精品課程,宗云(2010:67-68)展開調查研究,發現它們在“互動模塊、學習評價、學習輔助、交互性和資源更新”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針對這類問題,陳華沙(2003:36)認為網站內容的定時更新與擴充和及時的信息反饋極為重要。雖然與知識更新較快的學科課程相比,英語文學經典相對比較固定,英語文學教學也相對關注經典作家,但這并不意味著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就可以不用更新資源。相反,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學評論也會涌現新的見解。這些內容需要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得到關注,而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也不能忽視這些發展動態,應隨時更新,做到與時展同步。如果處理好這個問題,精品課程資源自然會吸引眾多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從而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因此,如果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精品課程資源,任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這些資源的優勢與不足,并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最后,精品課程資源共享中的學術倫理問題值得關注。雖然教育部要求精品課程共享資源1,但是這不意味著任課教師可以不假思索地將共享課件下載使用。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精品課程資源,教師的學術道德意識也有待加強。以良好的學術倫理為保障,精品課程體系的進一步推廣才可以全面鋪開。
結語
關鍵詞:國際金融;精品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67-02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六個方面內容: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制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等。國際金融課程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金融學專業六門核心課程和財經類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從而使其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5月,《國際金融》課程被評為東北農業大學第七批精品課程。
一、《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內容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內容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對照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和要求,本課程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
《國際金融》課程組校內在崗在編教師共5人,而金融學生數較多,師生比較高,課題組人數還是相對較少。課程組中缺少年輕的教師,梯隊層次不明顯;沒有外聘教師,更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經濟師和銀行人員的實踐經驗講解,不利于吸取外界的新思想。
2.教學內容須不斷更新
在經濟金融全球一體化的形勢下,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迅速擴張,國際收支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國際金融的理論和實踐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為此,國際金融理論必須不斷總結現實,創新理論,用最新理論分析中國涉外金融的新實踐,緊跟當今世界金融和經濟發展的實際,不斷地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擴大教學的視角和提高學生的素養。
3.教材建設要不斷完善
《國際金融》課程的教材建設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反映學科的前沿動態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改革思想[1]。近年來,國際金融的理論包括匯率和匯率制度、外匯管制、國際儲備和金融監管理論的內容變化較大,并且大大擴展了國際金融學的內容體系,而將這些內容變化和進展全部囊括其中的教材特別少,教材建設亟待加強。
4.實踐教學環節須進一步推動
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必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自2008年以來,課題組教師與試驗室人員積極進行實驗室建設,探索實踐教學。在實驗課上進行期貨、期權交易模擬、國際結算模擬,使學生有了直觀的了解,增強了動手能力。但是金融系的學生人數眾多,目前還不能為大家提供全真的模擬實踐場所,由于金融專業的特殊性,還不能為學生聯系到具體的金融機構進行實習,不能為其營造一種實際的職業環境,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5.教學方法和手段要不斷優化
要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實踐環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二、《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的對策建議
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鼓勵使用優秀教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解決好課程內容建設問題。因此,高等學校建設精品課程要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 打造一流的教學隊伍
精品課程要由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豐富授課經驗的教授主講,要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要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一是引進和配備高水平的專家教授,聚集高素質人才。在現有的師資隊伍的基礎上,注重高水平名師的引進和配置,可以考慮引進一批著名的金融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聘請有專業和實踐經驗的銀行人員定期為學生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2]。二是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在課程建設中,應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結合課程中所遇到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發表相關的教學論文,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三是扶持青年教師成長,培養后備力量。青年教師培養是打造一流教師隊伍的重要保障,應適當增加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通過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由具有副高職以上的教師進行傳幫帶,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
2.完善課程教學內容
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建立開放的國際金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盡量反映最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高度關注國際金融領域發展的新動向,根據講授和學習的需要,把國際金融領域最新的知識、理論和觀點,借助課堂討論和網絡教學平臺將新信息傳遞給學生,始終站在時代的前端[3];另一方面,要組織好相關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理論部分、政策管理部分和國際金融實務三個部分進行講述,強調涵蓋內容的完整性。
3.加強精品教材建設
精品課程教材應是系列化的優秀教材,應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在《國際金融》的課程教學中,要十分重視教材的建設工作。一方面,要重視教材的選擇工作,充分體現國際金融課程的必要理論和發展前沿,又要符合我國的國情和實際需要,體現所含內容的前沿性、綜合性、宏觀性和政策導向的特點,構建主線明確、邏輯嚴密,系統完善的國際金融課程體系,堅持每3―4年更換一次教材,保持所用教材的適用性和新穎性。另一方面,做好配套教材輔助材料的編寫工作,可以通過收集最新的國際金融優秀論文并編寫成優秀論文集,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入理解國際金融的理論知識[4]。
4.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國際金融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視配套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創新實踐教學觀念,徹底拋棄國際金融課程不需要實踐教學的陳舊觀念,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駕并驅”,以學生為主,為他們設計課外的綜合性實踐,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其次,重視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主要是建設外匯交易模擬教學系統,利用互聯網接收全球同步的24小時外匯行情,進行外匯實盤和虛盤的模擬交易,并計算盈虧結果,熟悉國際金融業務領域的實際業務流程,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再次,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銀行、證券公司和期貨交易所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分期分批地組織學生參觀和調研,實現專業能力的深度鍛煉和培養;定期聘請銀行與證券公司富有經驗的人員進行講座和座談,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行業資訊和實際業務操作經驗[5]。
5.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國際金融》精品課程的建設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綜合地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項目教學、課堂討論、講問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采用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討論。開展課堂討論提前布置討論主題,讓學生在觀點切磋中提升對國際金融理論的認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要上網并免費開放,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利用網站的BBR或聊天室,給學生在線答疑;鼓勵學生登錄國內外商業銀行網站或財經網站,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楊玉鳳.《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2):128.
[2] 喬海曙,馮偉珈.《貨幣金融學》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8,(2):90.
[3] 潘晴,劉立平.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16.
為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在2003年4月8日,發出《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標志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正式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包括六個方面內容,即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和機制建設。第四軍醫大學從2004年春季起實施了“精品講座”工程,每一位學校教職員感悟其中,受益匪淺。
1 初涉精品
精品課程建設至今,全校已有近800名專家教授登臺開展講座,而初次參加精品講座的經歷卻使我終身難忘。從教以來雖然給護校中專、大專、醫療本科、8年制學員、研究生、進修生、護士長等不同層次授課對象講了上百次課,但精品講座的第一次預講便被深深地觸動,從授課內容、幻燈制作到講授姿勢、語調語態等所有細節無不涉及。幾十次的修改每一次都是一種提升,都有一份收獲,對“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古文有了更深層次的詮釋。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人生來具有各種能力如觀察、感覺、思維、語言等,作為教師先不要急于給學生講解觀點,應當啟發學本文由收集整理生自己去尋求答案,主動去掌握知識。不稱職的教師強迫學生接受真知,優秀的教師則教學生主動尋求真知。
教師的注意力首先是發展人的主動性,教師教任何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為了避免授課內容與教材雷同,不把課堂變成單純的問答會,筆者的設計理念是先不急于給學生講解觀點,而是啟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主動去掌握知識。出血是許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原因的共同的臨床表現。不論是否從醫,從事何種專業都會遇見出血這一常見問題。出血現象雖然并不復雜,可是要能準確分析出血的原因,把握治療的尺度,確實是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綜合判斷能力。如何讓學員意識到這一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對教員來講是一個挑戰。在講課中,以臨床實例為引子,列舉臨床上不同的出血特征,讓學員有直觀的感覺,啟發學員去思考,把握不同出血性疾病的臨床出血特征。精品講座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圖文并茂,達到了最佳的課堂效果。
2 感悟精品
為實現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四型”大學目標,全面提升筆者所在院校本科教育質量,2007年學校黨委做出了“實施精品戰略、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決定。同年學校決定,在本科教學中實施《精品課程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該計劃是學校為提高全校教員課堂授課水平、提高學員對課堂教學滿意度的又一重要舉措,它讓每個學員能享受到“精品”,體現筆者所在院校作為全國重點大學的水平和實力。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六個方面內容: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制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等。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鼓勵使用優秀教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解決好課程內容建設問題,而課程資源建成后的共享與應用是關鍵點和落腳點。
“精品課程”的講授內容是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為依據,精練內容,突出重點,授課方法應結合本門課程的特點,力避“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充分運用各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推進師生互動,培養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吸收率,讓學員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科學的魅力、感受教員的風范。精品課程課堂授課內容要求做到以下幾點:(1)能明確授課目標、教學進度和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重點、難點。(2)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具(標本、模型等)、教學設備、典型病例或案例等教學方法。(3)授課章節內容,能包括教材章節內容,能適量增加本課程前沿內容或刪除陳舊內容,確保授課內容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先進性。(4)能體現現代教學理念,使用已經獲得的教學成果。
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集中創新的重要形式。作為醫院教學督導專家,在本科教學評估中筆者參與了全院幾乎所有教研室的課堂教學預講督導工作,親眼目睹了精品課程建設在提高教員授課能力上所帶來的益處。“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第斯多惠,德國教師)。精品課程的教學首先培養的是教員,要求教學內容先進,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教員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上給學員帶來了諸多益處。通過督導點評,不僅使教員收益,同時聽課學員更是收獲頗多,他們能明顯感受到精品課教員的風采,聽完課便能大致區分出哪些是精品教員了,更為可貴的是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大大提高課堂吸收率。
3 收益精品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對人才培養質量重要性的認識,緊緊抓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條生命線,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養滿足國家和地方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國際競爭能力為重點,整合各類教學改革成果,加大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力度,加強科研與教學的緊密結合,大力提倡和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