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行政主管實訓總結

行政主管實訓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2-12-26 17:25: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主管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行政主管實訓總結

篇(1)

 

 

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應急管理局、教體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單位:

    為提高全市高危行業領域職工安全技能水平,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基礎,根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 教育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市場監督管理局 能源局關于加強全省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皖應急〔2020〕30號)和《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銅陵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辦〔2019〕5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印發《銅陵市2020-2021年關于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有什么問題請及時反饋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培訓教育中心(聯系電話:0562-2110082)。

 

   銅陵市應急管理局                銅陵市教體局

 

     銅陵市財政局           銅陵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銅陵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銅陵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銅陵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5月 26 日

 

 

銅陵市2020-2021年高危行業領域

安全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應急管理廳 教育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市場監督管理局 能源局關于加強全省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皖應急〔2020〕30號)、《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銅陵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辦〔2019〕5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精神,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契機,以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金屬冶煉、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建筑施工等高危行業領域企業(以下簡稱“高危企業”)為重點,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廣泛開展各類安全技能培訓,全面落實培訓補貼政策,補齊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不足的重大短板,大幅度推動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安全生產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底,重點在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金屬冶煉、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建筑施工等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推動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具體目標如下:

1、高危企業在崗和新招錄的特種作業人員(含建筑施工下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100%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危險化學品、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特種設備從業人員中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比例達到30%以上。

2、努力建設功能相對齊全的銅陵市安全技能培訓實訓基地。培育1-2個以上具有輻射全市的安全技能實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實操考試基地;依托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大型骨干企業(集團)、社會培訓機構、特種作業和特種設備實操考試點等,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和安全技能培訓基礎,提升培訓供給能力和質量。

3、安全技能培訓制度機制更加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各類機構積極參與、職工踴躍參加、部門協調配合、政府激勵推動的安全技能培訓格局。

三、重點任務

各級、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能職責督促高危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進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

(一)加強高危企業安全生產一線人員從業資格培訓

以新錄用員工(含勞務派遣人員、外包施工隊伍人員)、轉崗職工為重點,支持高危企業面向擬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含建筑施工下同)、特種設備作業的人員開展從業資格培訓,具備培訓條件的企業可以自主實施,或委托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等(以下簡稱“培訓機構”)組織實施。對職工培訓結業后,經行業主管部門組織考核取得相應從業人員資格證書,證件取得區間為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 月31日的,按 300元/人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同一職業同一工種不得重復享受補貼,補貼對象具體由行業主管部門結合實際確定。從業資格培訓不得少于3天(24學時),每學時45分鐘,其中實際技能操作訓練原則不低于總課時 60%。其中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金屬冶煉、煙花爆竹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符合《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大綱和考核標準》)要求的規定學時。企業或其委托的培訓機構在培訓開班前,須將加蓋公章的《培訓計劃》,按照組織開展培訓班的類型,報送至對口管理的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報備內容包括:培訓組織實施單位、培訓對象、項目類別、培訓課時、課程安排、師資安排、教學地點等。

(二)廣泛開展高危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

1、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以危險化學品“兩重點一重大”裝置操作、礦山井下作業、油氣管道帶壓開孔、金屬冶煉煤氣作業、壓力容器作業等風險偏高的技能操作型崗位為重點,支持高危企業對與其簽訂12個月及以上勞動合同的新錄用人員,在合同簽訂之日起12個月以內實施崗前技能培訓,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不低于人均8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符合規定的勞務派遣人員在派遣期限截止前參加用工企業組織的崗前技能培訓的,按不低于人均8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高危企業新錄用人員培訓不得少于72學時,每學時45分鐘,其中技術理論知識與綜合素質理論知識(安全生產、工傷預防等)的培訓課時不低于總課時的30%。高危企業與培訓機構聯合對符合條件的新錄用人員(不含勞務派遣人員)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培訓時長為1—3年。

2、開展在職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以在高危企業工作12個月以上且已取得特種作業、特種設備作業資格證的在職職工(含勞務派遣人員)為重點,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對職工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按中級工1500元/人、高級工2000元/人、技師35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職工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按初級工1000元/人、中級工1500元/人、高級工2000元/人標準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為重點企業(困難企業)的高危企業,可結合安全生產需要,組織開展職工轉崗轉業培訓,即新培訓的工種(項目)與職工目前所從事的崗位工種(項目)不隸屬于同一個職業分類之下,具有實質性轉崗轉業特征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不低于人均12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

各地在開展“崗前技能”、“技能提升”培訓課程中,要安排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識,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和技能,不可以崗位技能培訓替代安全生產一線人員從業資格培訓。

2019年各高危行業企業已開展并取得的各類技能等級證書的補貼可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聯系申報各項補貼。

(三)強化高危企業職業技能培訓考核管理

建立應急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能源管理(發展改革)等分別負責的高危企業職業技能培訓考核管理機制。高危企業安全生產一線人員從業資格培訓由企業所在地行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省級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確定的管理規程)負責監督管理;高危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由企業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本級相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具體管理規程依照《關于印發安徽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政策釋義的通知》(皖人社秘〔2019〕278號)等有關文件執行。

切實加強培訓后的考核評價工作,高危企業安全生產一線人員從業資格考試,由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要求組織實施。啟動實施特種作業、特種設備作業實操考試點提升創優計劃,堅持“以用為本、能力至上”原則,取消以問答代替實際操作的考試考核方式,強化對職工安全生產技能應用的測評。

(四)加強培訓考評機構的監管服務。進一步規范高危行業領域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管理,按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對培訓機構設置的標準條件,履行好聯合實地核查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機構目錄清單、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并向社會公示公開有關服務信息事項。各級教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相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導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加強安全生產領域專業建設、師資培養和教材開發,要在相關專業教學標準中增加安全生產知識作為必修內容,著力打造安全生產技能人才培養培訓的主陣地。嚴格落實國家對安全技能培訓教學場所、設施設備等的基礎要求,不具備實際操作條件的機構不得承擔培訓任務。統籌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院校“1+X”證書制度試點、技工院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加強工作質量督導,充分發揮技能等級認定的“指揮棒”作用,推動企業建立職工憑技能得到使用、憑貢獻提高待遇的評用結合機制。

(五)推進安全生產公共培訓平臺建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應急管理、教體、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發展改革等部門要聯合遴選公布1—2家以上安全技能提升培訓能力較強的示范職業院校、大型企業(集團),輻射全市高危行業安全技能培訓供給,支持申報省級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和獎補資金。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編制課程體系、建立考核標準和題庫,自主實施安全技能提升培訓工作。積極支持高危企業與職業院校建立產教融合聯盟,支持高危企業依托職業院校設置職工培訓機構、實訓基地,共建一批安全生產特色職業院校。

(六)落實企業安全技能培訓主體責任。高危企業是安全技能培訓的責任主體,企業主要負責人要組織制定并推動實施安全技能提升培訓計劃(含企業職工、被派遣勞動者、外包施工隊伍人員),建立特種作業人員、特種設備作業管理臺賬,新錄用特種作業的人員、特種設備作業的人員要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方可上崗作業。危險化學品安全作業的特種作業人員,須具備高中階段及以上文化程度。企業安全培訓工作委托其他社會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的,保證安全培訓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要落實好培訓到位的責任。高危企業要依法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和安全生產費用,并在經費預算中配套安排安全技能培訓資金,確保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培訓。

(七)規范補貼申請撥付程序。安全生產一線人員從業資格培訓補貼實行分類申請撥付。從業資格證書核發之日即可申請補貼,統一由企業向所在地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確定培訓補貼。

申請時須登錄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權限下的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錄入從業資格培訓合格人員信息,內容包括:職工姓名、性別、身份證號、手機號碼、證書編號、作業(準操)項目類別、所在企業的規范全稱、企業或承訓單位在金融機構設立的基本賬戶(開戶行規范全稱、賬號)。同時上傳以下申請材料掃描件一份:

(一)安全生產從業資格培訓補貼資金申請表(見附件);

(二)承訓機構向委托企業依法開具的培訓收費發票復印件(僅采取委托培訓方式時提供)。

所在地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及時登錄管理系統審核申請材料,審核通過的,提交至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未通過的,應說明理由并退回申請單位。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根據實錄培訓合格人數,于20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撥入申請單位在金融機構設立的基本賬戶。

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在崗職工技能提升、轉崗轉業培訓的監督管理和資金撥付等,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現行規定執行。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健全補貼資金實名制撥付制度,推動信息共享,嚴防虛假培訓套取、騙取補貼資金等違規行為發生,不斷提高補貼資金的安全績效。

(八)明確補貼經費來源渠道。高危企業安全生產一線人員從業資格培訓、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資金從各地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中列支,安全生產任務較重的地區可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補貼標準。符合條件的職工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按現行有關規定辦理,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申請省級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獲批的,其補助資金,由批準的省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認定補助并從省級補助資金中列支。通過現有渠道安排資金,對安全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數字資源建設等給予支持。

四、時間安排

實施方案分為動員部署、示范推進、組織實施、總結評估四個階段,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一)動員部署階段。2020年6月10日前,各縣區應急管理局、經開區安環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轄區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并將方案宣傳至轄區所有高危行業企業(單位)。2020年6月底以前,各高危行業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單位培訓計劃并實施。

(二)示范推進階段。到2020年底前,支持有條件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大型企業(集團)等新建或提升改造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組織學習先進典型經驗;聯合公布一批安全技能提升培訓能力和意愿較強的示范職業院校;推動一批高危企業依托職業院校設置職工培訓機構、實訓基地。全面推動高危企業實施安全技能培訓。

(三)組織實施階段。2021年10月底以前,各高危企業和有關單位全面實施并扎實推進提升高危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工作。

(四)總結評估階段。2020年11月底以前,各級各單位總結提升行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相關工作總結,并用于指導實際工作,建立保障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水平的長效機制。

 五、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市教體、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發展改革等部門密切配合的部門聯動機制,將各地提升高危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計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綜合考核內容,各高危企業的落實情況作為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基本條件。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建立工作抽查評估和情況通報機制,細化落實措施,抓好貫徹落實。

(二)落實安全技能培訓補貼資金來源等相關政策。將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中相關內容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高危企業要在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和安全生產費用預算中配套安排安全技能培訓資金,要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的相關政策。各地區要將統籌的地區上年度工傷保險基金,按規定比例用于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機構要按照《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范》(AQ 9010-2019),對參保生產經營單位提供日常培訓和專項培訓。

(三)加大執法考核力度。各級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把高危企業職業能力提升計劃納入年度執法計劃,將企業(機構)培訓計劃、培訓材料管理、企業持證情況、補貼領取情況、從業員工安全技能掌握情況、培訓過程監管等作為培訓執法檢要內容。對檢查發現的違背市場競爭、違背行業自律或其他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確保安全技能提升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附件:安全生產從業資格培訓補貼資金申請表

附件

安全生產從業資格培訓補貼資金申請表

申請單位名稱:                        申請時間:      年   月   日

統一社會

信用代碼

 

法人代表

 

法人身份證

 

經辦人手機

 

(委托)培訓機構名稱

 

培訓工種及

對應人數

 

培訓時間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取證人數

 

申請補貼金額

 

申請

單位

書面

承諾

 

本(委托)企業與職工依法建立了勞動(用工)關系,本單位按照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已經完成培訓任務,培訓資金由企業統一支付(產生);補貼資金申請信息真實全面、準確無誤。愿意承擔虛假培訓及申報產生的全部法律責任。

 

 

 

                  負責人簽字:

          

                                (蓋章)

                               年  月  日

其他

 

           

 

 

 

 

 

 

 

 

 

 

 

 

 

 

 

 

 

 

 

 

篇(2)

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實踐教學公司是采用企業真實的運作模式,設立企業運作所需的職能機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從事相關業務。在實踐教學公司,教師和學生具有雙重身份,除了師生關系,雙方還是管理者與員工的關系。但要想成功地實施實踐教學公司模式,還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保障條件:

1.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實踐教學公司模式中,企業不再是外在的輔助條件,而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學校和企業間的合作應是全方位的合作,一方面企業要真正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更應該在如何安排課程、如何考核、如何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比如,為學校專業教師提供到企業參與管理、進行員工培訓等實踐活動,或協助學校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這樣不但有助于優化師資隊伍,為開展實踐學校公司模式提供保證,也為企業自身提供了管理和技術人才支持。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不能只顧及學校的需求,更要為企業的利益著想,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雙方共同努力配合,才有助于建立行之有效、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教學公司模式。

2.實踐教學公司運作經費保障。實踐教學公司應按照物流企業市場運作規律,主要完成從第三方物流公司組建到市場開拓、業務辦理、售后服務等全過程的工作。整個公司的運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經費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經費保障上建議學校設立運行的專項基金,用信貸的形式使用專項基金,主要用于固定資產投入、勞務費、管理費支出等。對于經費的來源,除了教育經費、學雜費等,可考慮社會力量投入、教師參股以及該物流企業的營業收入等渠道。

3.師生的角色轉變。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進入學校學習就與學校構成了接受、服從的培養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將學生置于一種被支配的地位。在實踐教學公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師生之間的關系由原來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轉變成了一種互動、交流、相互影響與作用的關系。教師是組織者和協調者,在企業經營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師生在企業模擬實踐中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和互動,才能真正實現實踐基地的公司化運作。

4.真實的企業運作環境。實踐教學公司模式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學習,因此實踐教學公司必須創造一種真實的企業環境,完成現實的市場業務訂單,并根據業務的需要設置相應的部門,如倉儲部、配送部、運輸部、貨代部、業務部、行政人事部、財務部等。通常情況下,可以以班為單位組建部門,并采用輪崗的形式。教師以企業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學生以不同崗位職員的身份頂崗作業,貫徹崗位責任制,執行勞動考勤制度。在企業運作過程中,按照所要求的技能培訓項目及能力標準,完成實際能力訓練。

二、具體實施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可采用學與訓相結合的方式,大學第一年主要采用校內教學的方式,以情境教學為教學主線;第二年開始主要采用企業實訓的方式,學生二年級開始進入實踐教學公司進行企業輪崗實習,教師采用邊做邊教的方式;三年級主要進行就業頂崗實習。本文所探討的物流實踐教學公司以倉儲和配送為主營業務,相應的設置了倉儲部、配送部、業務部、行政人事部、財務部等機構,每一個部門等同于一個專業教室,在每一個專業教室內的教學內容就是企業運作中所要完成的全部工作項目與任務。要完成這些工作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關鍵能力和要達到的能力標準,就是教學目標。學生要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以不同的身份完成不同的崗位工作及任務,最終掌握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

1.倉儲部的功能。倉儲部主要負責公司物資倉儲的管理,包括入庫、出庫、保管保養,以及倉儲過程的安全管理,相應地設置倉儲經理、倉庫主管、倉管員、理貨員、制單員等崗位。教師和學生以雙重身份進行現場操作及管理,采用邊學邊做的方式。倉儲部的實訓內容包括倉儲設備認知、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出庫作業、倉儲管理系統軟件等具體操作,考核采用日常業務能力考評和個人總結報告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倉儲部的實踐教學,學生基本具備以下崗位能力和素質:(1)具有針對商品特性和倉庫功能科學合理的進行倉儲空間規劃和優化的能力;(2)具有組織入庫的能力;(3)具有針對商品特性進行科學保養,能對盤點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并對庫存成本進行優化的能力;(4)具有控制出庫關鍵環節的能力,并能進行出庫簽單、備貨、復核、包裝、出庫等相關操作;(5)具有物流系統相關軟件的操作能力。

2.配送部的功能。配送部的核心任務就是將貨物準確及時地送到需要的地點,相應地設置配送經理、配送主管、配送員、復核員、制單員等崗位。教師以配送經理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學生采用輪崗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和工作任務,并以工作績效和個人總結報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能力考核。配送部的實訓內容主要包括訂單處理、進貨、理貨、配貨和出貨等具體操作。通過配送部的實踐教學,學生基本具備以下崗位能力和素質:(1)懂得訂單流程管理,具有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和人員的能力;(2)能選擇補貨時機并確定進貨量;(3)具有獨立進行配貨、理貨、送貨等業務操作的能力;(4)具有合理安排送貨車輛、路徑規劃和運輸管理的能力;(5)具有物流系統相關軟件的操作能力。

3.業務部的功能。業務部主要負責市場調研和市場需求預測,提出競爭策略和建議;努力發展新客戶,維持與老客戶的良好關系等。該部門的崗位設置包括業務經理、業務主管、業務員、客服等。業務經理由主講教師擔任,學生以雙重身份完成學習任務和工作任務,并采取績效考核的方式進行成績評定,績效考核指標包括銷售計劃達成率、新客戶開發率、客戶滿意度、客戶回訪率等。業務部的工作內容具體包括部門日常事務管理;老客戶跟進、維護;新業務開發,報價單制定;客戶投訴處理等。通過業務部的實踐教學,學生基本具備以下崗位能力和素質:(1)具有市場信息收集能力,能夠挖掘新客戶、與客戶建立溝通渠道;(2)具有敏銳的客戶需求捕捉能力,能夠針對客戶需求進行方案設計;(3)具有與客戶溝通談判簽訂合同的能力;(4)懂得經濟法律知識,能利用合同保護公司利益;(5)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4.行政人事部的功能。行政人事部主要設置的崗位有行政經理、行政主管和行政文員。部門的主要職責包括公司運營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實施、人員配備管理、人員考核管理、公司后勤保障管理等。在實踐教學公司,教師以行政經理的身份進行實踐教學,學生以職員的角色邊學邊做。5.財務部的功能。財務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整個公司的財務事項,進行日常財務核算、出納工作;并定期對各部門的收支情況進行分析,參與公司各部門經營管理預測和決策,參與審核、審查等重要經濟活動。該部門主要設置財務經理、財務主管、會計、出納等崗位。財務部的實踐教學項目涉及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實施;財務整體的運營、管理;編制物流成本管理制度;物流成本預算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物流核算管理;物流結算管理等。

三、總結

篇(3)

本文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省省級示范專業———園林工程技術為例進行研究。

1.1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2008年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及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學院省級示范性高職專業(2011年立項)建設的要求,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具備從事園林工程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園林工程項目管理、園林植物生產經營管理的高技能應用型、創新型技術人才。

1.2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園林技術、園藝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建立了園林工程技術高職專業,在四川省建設廳崗位培訓中心及四川省風景園林協會的指導下,實施“雙證”式教學。目前,有專任教師23名,兼職教師29名,校內實訓基地9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31個。

1.2.1校企全程參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項目驅動,四段育人”,其中“項目驅動”指對接并歸納整合七個職業崗位(四個主崗位,三個拓展崗位)能力,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對接生產過程,以工程項目為載體,遵循職業成長規律,開發課程體系;對接真實工作任務和國家職業標準,遵循認知規律,開發課程;對接工作過程,創新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接企業用人標準,企業文化,建構專業和課程的評價體系。“四段育人”是根據學生認知及職業素養形成規律,在設計與實施中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4學期):學生在校內和師徒工作室完成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學習,搭建專業基礎平臺,培養學生崗位認知、基本專業素養及單一問題的解決能力;第二階段(第4學期暑期崗位見習):在合作企業和師徒工作室結合生產項目進行定崗實踐,讓學生對各崗位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質量標準有進一步認識,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分析問題解決的能力;第三階段(5學期):根據定崗實踐中對各崗位工作的體驗與認識,結合學生個性特點,以企業提供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在學校或合作企業進行綜合能力模塊和拓展能力模塊課程學習,提升專業崗位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問題的解決能力;第四階段(6學期):到園林企事業單位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結合工程項目進行綜合頂崗實習,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實現由學生向職業人的過渡。

1.2.2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施方案(1)抓陣地,建協會,強師資,設基地,舉行技能大賽、多種方式凸現素質教育為中心。按照“抓住一個陣地、建立三個協會、培養一只隊伍、建設一個基地、舉行技能大賽等多種活動”的工作思路,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政企行校”四方聯動,提供項目支撐,立體推進。與成都市溫江區花卉園林管理局,溫江區勞動就業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合作,政府出臺政策,為校企合作搭建平臺、提供保障;與成都大眾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四川省遠景建筑園林設計院,成都華西生態集團等31家省內外企業合作,確立了設計員、施工員、造價員、資料員四個主要就業崗位,監理員、招投標員、苗圃管理員三個拓展崗位,確立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四川省風景園林協會、成都市風景園林學會、成都市園林綠化協會、溫江區花卉園林協會的指導下,與合作企業一道,根據生產過程,以工程項目為載體,制定了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與行業協會和企業合作,完成了工學結合的23門項目化、情境化課程建設工作;對接工作過程,實現校內仿真實訓、校外定崗實訓和頂崗實習相融合,教室教學、實訓區教學和工地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在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指導下,與企業和行業協會合作,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和企業文化,完成了專業教學標準和集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為一體的課程評價體系。(3)三方互動,理實一體,深度合作,拓寬人才培養平臺。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依托名企(成都大眾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等)、師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園藝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與專業建設共同分析崗位群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共同進行實訓基地建設及學生崗位見習(定崗)、頂崗實習指導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業增加到31家,學生頂崗實習半年以上的比例達到100%。(4)“四段育人”分段推進,工學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四段育人”,充分體現了工學交替,分段推進的培養模式。在建設過程中,實現了四個融合,即學生職業能力、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相融合,校內仿真實訓、校外定崗實訓和頂崗實習相融合,教室教學、實訓區教學和工地教學相融合,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崗位能力相融合,從而極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2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組織形式

2.1行業協會+企業+學校合作模式在溫江區花卉園林局指導下,將區園林綠化協會、成都欣綠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學院,共同組建項目管理工作室。學院提供場地,協會和企業提供設備、項目、技術支撐,學院師生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建團隊,完成南部縣行政中心附屬工程車道及人行道綠化工程、溫江區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樹栽植工程、創維成都物流園二、三期園林綠化工程等10個項目、面積438000m2、合同額為4800余萬元項目的施工投標、工程施工及現場管理等方面工作

2.2企業+學校合作模式學院與省內外31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業合作關系,建立了穩定的學生校外實習與就業基地。

2.3師徒工作室模式在企業、學校成立師徒工作室,實施拜師制式的實習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積極為學生選派具有極佳社會聲譽的專業人士為導師,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建設性的指導,激發學生熱愛專業、學習專業的熱情。

2.4組織形式行業協會、企業、學院、專業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教學團隊,負責校企指導與評價校企合作的具體工作(包括擬定校企合作項目、項目實施流程、各環節管理辦法及質量評價體系),并定期研討總結。

3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施成效

通過近三年的建設實踐,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實踐操作能力、職業素養、團隊協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養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績:2013年畢業生“雙證書”取證率達100%、就業率在達到98%,專業對口率為91%,本專業學生半年就業起薪為2836元;畢業生愛崗敬業、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3.1實驗實訓條件建設

3.1.1校內實訓室、場建設緊緊圍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分院采用“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方式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分院新建園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園林工程景觀設計工作室等17個學習訓練區,其中與成都大眾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園林工程施工實訓中心、與四川遠景園林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共建園林景觀設計工作室、園林工程設計及項目管理實訓中心,與成都惠美花境園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園林植物栽培與管理實訓場;與溫江區園林綠化協會合作,將成都欣綠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學校,學校提供場,企業提供設備及相應工程項目,共建景觀設計工作室。企業按照實際工作流程,提供項目操作規程、管理制度、指導教師、實訓項目,使各實訓項目在真實工作場景下完成;滿足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滿足園林類職業技能的鑒定與培訓需要。

3.1.2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選擇四川遠景園林建筑設計研究院、成都大眾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成都華西生態集團、成都三邑園藝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礎條件較好的園林設計、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產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成了31個校外實習基地。各基地已接納頂崗實習學生共計300余名,從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實習基地的各種資源,為學生崗位見習(定崗實習)、頂崗實習、專業課程教學、學生就業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確保了學生在校期間半年頂崗實習比例達100%。

3.1.3師徒工作室建設充分利用溫江區是全國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產地及川派盆景的發源地,知名園林花卉苗木生產企業、園林工程設計兼施工企業多,知名行業專家和技術專家云集的優勢,在成都市風景園林協會、成都市風景園林學會、溫江區花卉園林協會、溫江區園林綠化協會、溫江區花卉園林協會等行業協會及溫江區花卉園林局、溫江區就業局等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指導下,與溫江區20余家企業達成協議,在企業成立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師徒工作室。

3.2實踐教學項目建設及實施

與合作企業合作,在企業技術人員的參與下,按照實際工作流程,設計并完成了主要專業課程實訓項目、專業綜合實訓項目、專業認知項目、崗位見習項目、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項目的建設,在項目實施中,實行企業人員與校內教師雙指導。

3.3課程建設

與成都大眾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四川省遠景建筑園林設計研究院、成都三邑園藝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園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合作,聘請企業專家和課程專家指導,按工作過程和“五個對接”改革教學內容,完成了《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導論》等23門課程標準;完成了《園林植物景觀營造與維護》等8門課程資源庫建設,完成了17門校本教材編寫,并陸續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和考核體系,編制了“拜師制”實訓、暑期崗位見習、頂崗實習指導書,初步建成了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共享型課程資源庫和開放式網絡學習平臺。

3.4師資隊伍建設

3.4.1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近三年,選派4名老師到合作企業全職鍛煉;選派12名老師帶著課程建設任務,利用寒暑假時間到合作企業生產一線實踐鍛煉;安排12名老師參與了成都農林科學院承擔的學院彭州葛仙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規劃、項目論證;四川省遠景園林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學院大門及景觀項目設計等生產性項目。目前,20名教師分別取得了全國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全國注冊監理工程師、全國注冊一級結構工程師、造價工程師、景觀設計師等執業資格證書。

3.4.2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含學會)、企業合作,有針對地在“政、企、行”中選聘兼職教師,現已建立了29人的專業兼職教師資源庫,參與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標準的審定等工作。

3.5技術服務

近三年來,積極開展對合作企業園林植物生產與養護、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先后參與完成了四川雅安蘆山縣第三小學園林綠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區柏茗現代科技農業園、成都市溫江區永生鎮石河魚永生大路、成都市溫江區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樹栽植工程、成都市創維成都物流園二、三期園林綠化工程等26個項目的設計、施工任務;承擔成都市溫江區、郫縣花卉苗木生產企業在栽培養護管理方面的技術咨詢100余次,解決生產技術問題20余項。為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挽回了損失,受到企業好評。

4校企合作反思

篇(4)

關鍵詞:高職教育;頂崗實習;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post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ost practice proces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nd research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也明確提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應在掌握專業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探索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由此可見,傳統的理論教學、課堂講授、實驗實訓、試卷考核、分數衡量的方式無法滿足當前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企業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教育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指學生通過在校學習、教學實驗、實訓、實習之后已經初步掌握了專業知識,能按照企業員工的崗位獨立開展工作的一種教學形式,是直接安排學生到企業具體實際工作崗位上獨立完成或在指導技師的指導下完成工程任務的一種教學活動。企業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且必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核心技能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途徑之一。

1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現狀

1.1 校企合作雙方主體缺乏緊密性

高等職業教育以為社會經濟發展、為企業生產發展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為己任,企業定當以追求理論最大化為目標。原本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相互作用、相互需求的聯系,但是在實際推行過程中還是存在校企合作雙方主體不夠緊密。一是表現在時間安排上,企業受產品的研發時間、生產周期、銷售周期等因素影響較大,而學校的授課計劃在授課時間方面相對而言比較固化。從而在時間安排方面,企業需要頂崗實習學生與學校組織學生正常上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二是表現在課程內容取舍上,雖然制定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都是由各物流企業、各行業主管和各科研、教學單位的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開發,但是畢竟各個物流企業中存在著不同的具體工作崗位及其要求,所以課程內容教學與頂崗實習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1.2 頂崗實習學生缺乏必要的指導

信息化程度較高、物流實施設備相對完善的物流企業往往接納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數量極為有限,而勞動量相對較大的物流企業很難派出經驗豐富的實習指導老師來全程跟蹤頂崗實習學生。事實上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布點是相當的廣泛,由學校派出的專業老師很難顧及到所有在崗頂崗實習的學生。甚至出現派出去指導的老師只是簡單的了解學生頂崗實習的基本情況或只起到紀律檢查的作用。學生在企業具體的工作崗位上真實地從事生產勞動,確實可以學習到課堂上和書本上不曾有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但同時在實際生產中不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此時很難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有效的專業技能指導,而只能靠學生自己去摸索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慢慢領悟。學生在學校里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很難和實際工作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聯系起來,此時學生最需要專業指導老師的指點,幫助他們分析并解決問題,使得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的同時積累經驗。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派出的指導老師,都存在著數量不夠、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等情況。

1.3 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缺乏科學性

當前各物流企業的業務和生產經營都受市場因素和經濟杠桿的影響與作用。而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高等職業院校主管單位和行業主管對企業頂崗實習的政策優勢不明顯,也缺乏畢業的指導和政策、經濟方面的支持。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旺季時需要接受大量的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而在生產經營淡季時便不太愿意接收頂崗實習的學生。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頂崗實習管理出現多頭且混亂的狀況。第一,有些學校把學生交到企業去之后就在整個頂崗實習過程中把對學生的生活、生產、學習、思想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盤交給實習企業。企業站在組織生產的角度很難從思想上引導學生,也很難在生活上真正關心學生。第二,有些企業把追求利潤和實現經濟效益作為唯一的目標,而忽視對工作人員特別是對頂崗實習學生的關心與管理。

1.4 頂崗實習學生定位缺乏準確性

學生是整個頂崗實習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對學生而言,通過企業頂崗實習既是自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總結和應用,又是進一步鍛煉和提高專業技能較為理想的環節。就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而言,企業頂崗實習是“零距離”地實現了學生與員工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學校與企業對接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中卻出現了頂崗實習學生定位不太準確。第一,學生沒有適用“準員工”的角色。有較大一部分同學的思想還停留在“我是學生,我只是學生,我就是學生”的認識水平上,沒能真正地將自己由學生轉變為一個“準員工”,由此必然出現很難全身心地投入的頂崗實習的工作中去的情況。第二,學生的工作態度不端正。正是因為受沒有進入“準員工”角色的影響,導致有些學生出現遲到、早退,甚至中途離崗等現象。在學校上課時,往往遲到、早退等只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而在企業頂崗實習當中,諸如此類不遵守勞動紀律的現象對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會帶來不利的連鎖反應,甚至會導致“蝴蝶效應”的出現。

1.5 學生考核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

由于頂崗實習的時間是短暫的,頂崗實習的過程也是階段性的,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身負學生和“準員工”的雙重身份。“準員工”畢竟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學生來企業頂崗實習不會長期、長久,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有些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或指導老師就做順手人情,在實習鑒定意見欄中都寫上好聽的話。學校把學生推向企業,校方指導老師由于沒全程參與學生的頂崗實習,便很難對學生作出客觀的考核評價。由此導致現有的考核機制不能科學、客觀、公正地考核、評價學生。企業方面往往以工作最終成果來簡單地評價學生,而學校老師的考核評價方法更單一,一般只是從學生撰寫的頂崗實習報告來考核學生。這樣很難對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事務分析能力、事務處理能力、應變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勞動紀律、團隊協作精神、工作過程進行科學、全面、客觀的考核評價。

2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教學特征分析

在分析和總結當前物流管理專業在企業頂崗實習現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湖南現代商務職教集團會員物流企業、長沙高新產業區麓谷工業園區相關企業的優勢資源和在“專建委”的指導下有聲有色地開展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自2007年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以來就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近10年來,學院先后與御家匯集團、湖南全州醫藥物流、紅星冷鏈、白沙物流、華瑞物流、中外運久凌物流公司、德班物流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組織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上述公司的采購、倉儲、入庫、出庫、在庫、運輸、配送、跟單、信息處理等崗位開展頂崗實習。根據多年來的頂崗實訓情況,現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教學特征分析總結如下:

篇(5)

關鍵詞 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自主保證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23-0036-05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加快推進中高職銜接,各省市相繼開展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建設,江蘇省作為全國職業教育的“高地”,目前試點項目類型有“3+3”中職高職銜接、“3+4”中職本科銜接、“3+2”高職本科銜接、“4+0”高職本科聯合培養4種類型。在2012-2015年,總計建設了1237個現代職教體系項目,其中“3+3”中高職銜接項目為586個,占47.4%。江蘇省中高職院校的積極參與,使得項目的開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由于項目處在試點建設時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在項目實施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中高職銜接項目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重源頭、弱過程、輕結果

由于受到生源持續下降的影響,無論是中職學校還是高職院校最重視的都是項目的申報和招生工作,而對項目過程的質量控制重視不夠,對做好銜接項目質量保證的人、財、物投入不足。一旦項目申報成功,招生工作完成后,合作院校間聯系會日漸稀少,甚至“戛然而止”,教學中出現“各自為政”現象,一體化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局面沒有形成。再加上政府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結果沒有硬性考核評價,完成轉段升學后,中職學校缺乏對項目的持續關注和跟蹤研究,高職院校按照普通專業進行培養,缺乏對銜接項目實施結果的分析和研究。

(二)項目質量保證主體不明,職責不清、履職不全

質量保證首先必須明確質量保證的主體[1],以及各主體的工作職責和分工。保證主體不明確或主體錯位往往會造成質量保證意識薄弱、目標模糊等后果[2]。對中高職銜接項目而言,質量自主保證主體包括中職學校、高職院校、項目執行工作組,由于多元主體的并存,加之缺乏上位管理制度的指導,導致出現質量保證主體不明、職責不清、履職不全的現象。項目涉及的中高職院校,其主要職責是通過制訂項目的組織架構體系、目標和標準體系、項目實施的制度保障體系、建設數據采集管理平臺,構建完整的項目質量保證體系,在中高職銜接項目推進過程中,一些職業學校對項目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重視度不夠,缺乏對項目目標和標準體系的建設和質量生成過程數據的采集,質量保證體系亟待完善。項目實施方,即項目的執行團隊,目前側重在對中高職銜接項目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課程體系的開發,而對課程教學實施過程的質量缺乏監控、診斷與改進。

(三)項目質量保證基礎薄弱,投入不足

中高職銜接項目所在學校由于地域分布較廣,信息化管理平臺在質量保證中的地位就愈發凸顯,但就目前總體看來,職業學校信息化系統開發能力較弱,設計理念落后,對校園信息化的投入整體不足。再者,現有中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系統未實現有機融合、開放共享[3],“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因此,對質量生成過程中的數據無法進行源頭采集、實時采集,過程質量診改缺乏數據的有力支撐,質量自主保證就無法實現。

(四)項目質量保證體系不全,執行不力

中高職銜接項目的質量自主保證體系應是在管理方即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辦學方即中高職院校充分的協商下,制訂符合中高職銜接項目人才培養特色的質量目標和標準體系、組織架構體系、制度保障體系、質量監測和反饋系統,確保人才的培養達到行業企業的需求,符合學生的終生發展。因此,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自主保證體系是由中高職院校形成的一個自我保證、自主改進、質量呈現螺旋遞進的有效系統。但目前中高職院校項目質量自主保證體系構建不健全,對質量標準體系、質量監測和反饋系統的建設幾乎空白,質量保證制度呈碎片化分布,不成體系。部分已形成標準的例如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也存在執行不嚴、執行不到位的現象。

二、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自主保證的理論基礎

(一)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指引,落實學校質量保證的核心主體地位

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對研究中高職銜接項目的質量保證主體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參考意義。中高職銜接項目是由中職、高職院校聯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項目,是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而誕生的新生事物,是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所以質量保證主體應是多個利益相關者。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4],中高職銜接項目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辦學方即學校(包括中高職學校的教職員工、學生);第二層次是管理方即教育主管部門;第三層次是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第一層次通過構建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保證體系,以診斷與改進為主要手段,進行項目質量的自主保證。第二層次通過項目質量保證體系構建情況的抽檢與復核,確保項目內部診改工作的落實。第三層次是以行業企業組織的第三方評估為主要形式構建外部質量評估體系[5],通過引導社會資源配置促使辦學者進行質量的提升。因此,三者是相輔相成、有機融合、互為一體,共同保證項目的質量,但學校作為質量自主保證的核心主體地位須明確。

(二)以戴明循環和知識創新理論為指導,建立質量自主保證的運行機制

戴明循環(PDCA)是一個持續改進的模型,它包括四個循環往復、持續改進步驟,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它強調事前的規劃和設計,即目標和標準的設計,強調事中的診斷與改進,即對照目標與標準,對實施現狀進行對照分析,及時改進,強調事后的總結反思,尋求質量的提升。它以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運用于中高職銜接項目的質量控制中。但戴明循環僅僅是立足當前面臨的問題進行解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乏出現新的問題,必須引入知識創新理論,形成以戴明循環為前臺,以知識創新為后臺,后臺為前臺提供支撐,共同構成項目質量自主保證的工作機制。

三、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自主保證體系構建策略

(一)組織架構體系的設計

隨著國家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視度不斷加強,未來中高職銜接項目的數量必然劇增,同時伴隨著社會對職業教育功能、地位認識的不斷清晰,家長對中高職銜接項目的人才培養質量要求也日漸提升。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成立中高職銜接項目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地方中高職銜接項目發展的布局規劃與宏觀指導。中高職院校應聯合成立中高職銜接項目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由合作項目校領導組成,負責項目重大事項決策、項目建設支持資源的配套。下設合作項目招生、學工、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組,分別負責合作項目的招生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和質量保證工作,由合作項目方職能處室負責人組成。各項目二級教學部門組建專業課程協助組,由合作學校專業負責人、專任教師組成,負責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的開發、課程建設、實訓室建設和教材建設等工作,開展課程教學工作,具體組織架構體系見圖1。

(二)制度保障體系的設計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中高職銜接項目的特點制訂項目的準入退出制度、轉段考核制度、招生錄取制度,完善項目的招生錄取、轉段升學工作,同時明確項目立項建設的標準和建設質量不合格項目的淘汰標準。

項目建設的中高職院校都應設計制訂一批聚焦服務于中高職銜接項目的制度,為中高職銜接項目的有效推進提供制度保障。如制定項目績效考核制度,對項目建設質量核心指標進行賦分(如招生生源質量、轉段升學率、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專業核心課程及格率、師資團隊水平、實驗實訓條件等),按照得分進行排名,設定綠牌、黃牌、紅牌合作項目,對綠牌合作項目給予擴大招生計劃、增加中職學校試點項目;對于黃牌合作項目,給予預警,合作院校加強診斷改進,提升項目質量;對于紅牌合作項目,則終止該合作項目。同時對綠牌、黃牌、紅牌合作項目實行級差經費配套,配套經費實施項目管理,由項目負責人負責,可用于與合作院校進行課程體系開發、課程標準制定、校際教學交流等產生的會議費、差旅費、專家咨詢費等。

合作項目二級教學單位應根據上位的制度制訂適合本部門的實施細則,如制訂中高職銜接項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實施細則、課程標準制定實施細則、項目教學工作量計算方法、項目專業導師聘任辦法等。確保項目開發團隊有效開展行業企業調研,科學制訂合作項目的人才培養方案,開發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認真完成課程標準的制定等,中高職銜接項目制度體系具體見圖2。

(三)質量目標與標準體系的建構

以學校中高職銜接項目人才培養質量方針為綱領,以學校構建現代職教體系中高職銜接項目總體規劃為載體,突出問題導向,以解決目前中高職銜接項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出發點,凝練出中高職銜接項目人才培養的質量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的質量目標制訂專業建設目標、課程建設目標、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和學生發展的目標,即形成中高職銜接項目在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建設目標,形成人才培養完整的目標鏈。

標準可以認為是衡量事物的準則,沒有標準,也即無法評判優劣,因此中高職銜接項目必須構建標準體系,為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提供評判的依據。為此對應于目標鏈,構建基于合作項目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標準,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標準鏈,具體見表1。

表1 中高職銜接項目人才培養目標鏈與標準鏈

序號 目標鏈 標準鏈 要素點

1 專業建設目標 專業建設標準 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國際交流、教學管理、學生質量提升

專業教學標準 培養目標與規格、人才培養模式、目標描述、就業面向、課程設置、畢業條件

2 課程建設目標 課程建設標準 建設理念、教學資源開發、實訓室建設、教材建設、課程教學團隊

課程教學標準 課程目標、課程學時、課程內容、課程教學組織、課程考核評價

3 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教師專業標準 專業能力、實踐能力、教學能力、信息化應用能力

4 學生發展目標 學生發展標準 專業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

(四)質量自主診改模式的探索

課程教學質量的保證是中高職銜接項目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的核心,傳統的課程教學質量檢查往往是由中高職院校聯合開展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的教學質量檢查,接受檢查的教學部門往往是被動地、應付式地進行檢查的準備工作,由于中高職院校往往在地域上分布較為分散,檢查受時間所限,不能全面細致了解項目教學實施情況,通常是“蜻蜓點水、浮于表面”,難以將質量檢查控制落到實處。為改變上述狀況,變教學部門對教學質量由被動應付轉為自主保證,嘗試構建基于自主診改的質量保證模式。由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管理工作組(以下簡稱質量管理工作組)依據銜接項目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教材選用辦法、教師教學行為規范、學生課堂學習規范等相關制度,結合質量現狀選取控制要點,并以文件的形式向各合作院校,各合作院校中高職銜接項目教學實施單位對照質量控制要點進行自主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診改階段結束后向質量管理工作組遞交內部質量控制報告,報告中寫明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存在的原因,改進的結果及完成的時間。質量管理工作組對照報告進行復核檢查,發現一致的問題不扣分,發現被檢查學校未發現的問題則予以扣分,并將檢查結果運用于中高職銜接項目績效考核中。對于在規定時限內完善到位的項目,按照完善的時間予以一定的加分,但是加分值小于扣分值,診改模式見圖3所示。由此,中高職銜接項目教學實施單位成為質量保證的主體,形成以教學院部-教研室-項目組任課教師為載體,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自主保證機制。質量管理工作組成為質量控制要點的制定者、改進結果檢查復核者,更好地履行指導、服務、監督者的職責。

(五)監測反饋系統的構建

監測反饋系統是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中高職院校間應構建“縱向貫通,橫向關聯”的校際數據共享管理信息平臺,做到項目質量數據的源頭采集、實時采集、開放共享。二是以“生本理念”為指引,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企業專家、同行教師廣泛參與的反饋體系。三是要形成過程反饋與終結性反饋相結合的反饋體系,根據不同的側重點,科學設計反饋指標。四是要將反饋結果及時運用到診改過程中,通過對監測要點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偏差,主動干預,及時預警,實時調控。如對中高職銜接項目課程教學開展學生反饋,科學設計反饋指標,運用移動互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當即對其進行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具體流程詳見圖4。反饋結果后臺進行統計分析,當指標數據進入預警閾值,即進入分級診改模式,具體流程見圖5。通過實施不同層面、級別的診改,及時解決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實現過程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

四、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機制的設計

從政府角度實現中高職銜接有利于構建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可以有效解決職業教育“斷頭路”,架設職業教育“立交橋”。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建立中高職銜接,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求學需求;從產業需求的角度建立中高職銜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可以滿足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建立中高職銜接,有助于滿足其接受更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求。因此,要以政府、社會、產業、學生和家長共同需求確定中高職銜接項目的質量目標,作為質量保證體系的輸入期望值,以中高職銜接項目組織架構為支撐,以制度設計為保障,通過建立合作項目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質量目標與標準,依托中高職校際間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對合作項目實施單位、教研室、教師、學生在教學工作、學生工作等質量生成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源頭采集、實時采集,做到實時監控,定期分析,為合作項目四個層面的診斷與改進提供數據支撐,實現四個層面質量的螺旋遞進,實現質量的生成、自主保證與輸出,通過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政府社會的滿意度、行業企業的滿意度調查進行質量反饋,作用于輸入,形成完整封閉的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保證體系,中高職銜接項目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機制具體見圖6。

參 考 文 獻

[1][2]劉志國,劉志峰.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7):99-102.

[3]何錫濤,楊秀英,楊應崧.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管理監測平臺的思考[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6(1):48-51.

篇(6)

關鍵詞:自然狀況,運作機制,主要問題,教研部門

作者簡介:陳旭輝(1973-),男,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研究。張榮勝(1961-),男,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程道明(1972-),男,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教科室主任,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8)10-0057-04

一、地方職業教育教研部門的實際狀況

本文所述地方職業教育教研部門,專指直屬省(直轄市、自治區)、市(州)、縣(市、區)三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由教育行政部門直接領導,從事職業教育教研工作的機構。

(一)機構設置

在機構設置比例方面,有71%的省份成立了職教教研部門或相應機構,但西部地區的省級職教教研部門的設置比例僅為33.3%,遠低于現有調研比例;28.5%的地級市成立了職教教研部門,西部地區占3.6%;縣級教研部門的設立為1.3%,西部地區占0.12%(見圖1)。

從以上柱狀圖分析,省級職教教研部門的設置情況較為均衡,而市、縣兩級職教教研部門的設置比例明顯偏低,存在整體性缺失;西部地區的地方職教教研部門更是嚴重不足。職教教研部門的區域性差異,反映全國各地職業教育發展環境的現實差距。

在機構設置類型方面,主要有獨立設置、附設于教科院、內設于普教教研室等三種主要形式,具體設置情況見表1。

1.獨立設置。指有獨立建制的機構,主要形式有職教教研室、職教研究所或職教研究中心等。在收到有效反饋信息的21個省中,有4個省獨立設置了職教教研部門,占19%;在調研的139個市級教研部門中,有11個市獨立設置職教教研部門,占8%;在調研的836個縣中,只有1個縣有獨立設置的職教教研部門,占0.1%(見圖2)。

2.附設于教科院。指作為一種二級業務職能機構設立于教科院。在調研中,僅有5個省、2個市采取這樣的部門設置,所占比例分別為24%和1.5%;836個縣級職教教研部門中無此類型設置(見圖2)。

3.內設于普教教研室。指一種二級業務職能機構設立于普教教研機構。在調研中有3個省、10個市、4個縣采取這樣的部門設置,所占比例分別為14%、7.3%和0.5%。(見圖2)

除上述三種職教教研部門設置類型外,還有內設于省市教育學院、與職教行政部門合署、與職教學會共存,甚至降格下設在基層職業學校等四種形式。這些形式都是職教活動開展的權宜舉措,雖然數量不多,但因“身份”不明,角色錯位,難以有力、有效、有為地開展職教教研工作。

(二)人員結構

1.人員職數。表2中,職教教研部門現有編制省均6.9人,市均7.16人;實際在崗數省、市均為4.8人(5人以下)。

參照普教教研人員“一學科一教研員”的配編原則,地方職教教研部門的編制應為文化基礎課(德育、語、數、外)教研員4名,專業大類教研員6~9,共計10-13名。顯然,省市兩級職教教研部門人員的現有編制數嚴重不足。

2.人員類型。表3中,調查反饋的15個省、49個地級市的職教教研部門中,專職教研人員省均3.8人,市均4.8人,人數明顯偏少,缺編較多。再以市級單位為例,49個地級市中,文化課教研員市均擁有2.9人;專業課教研員市均擁有僅1.9人。

就現有人員構成的情況分析來看:省級教研部門正高級研究人員還非常少,職業教育研究的一流專家還很緊缺,教研員素質還有很大的發展提升空間。

就教研隊伍與職教專業發展需要的配備來看:現有文化課教研員偏多,專業教研員嚴重偏少,專業教學教研引領力量不足。

(三)教研經費

地方職教教研部門的教研經費主要由人員工資和事業經費兩個方面組成。整體看來,省、市、縣三級的教研人員的工資,來自財政全額撥款所占的比例,分別占100%、83.7%、72%,呈現逐級遞減的趨勢。

1.人員工資來源。如表4所示,市級的職教教研部門工資來源,有16.3%是差額撥款;縣級人員工資,工資缺口要自籌解決的占28%。從調查情況看,工資來源得不到財政保障,已經影響了市縣教研隊伍人員的穩定性,造成人員流失。

2.事業經費渠道。從表4來看,省級、市級職教教研部門有固定事業經費的,分別占調研總數的73%和59.8%;職教專項事業經費,省級占27%,市級、縣級分別只有36%,比例都不高,其中調研中的縣級教研部門,事業經費必須通過自籌解決的份額竟占到68%。事業經費得不到全額的財政保障,只能從其他行政性經費中臨時劃撥。

二、運行機制和主要工作內涵

(一)運行機制

從調研情況看,地方職教教研部門的運行機制,受機構設置類型、分級管理的體制以及當地職教發展的綜合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三種類型:

1.“科研引領”型。主要是指具備較強教育科研能力的省級職教研究機構,依托內設于教科院的學術背景和自身的科研優勢,通過“科研引領―政策規劃―業務統籌―項目驅動―培訓研討―實驗推廣”等模塊化的教研組織形式或序列化的組合流程,承擔對全省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規劃、指導、協調、研究等引領性工作。

2.“經驗提升”型。主要是指獨立設置的市級職教教研部門,利用其相對獨立的業務統籌權限和在“省-市-校”兩級管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獨特地位,具體落實省級教研部門下達的指導性意見和指令性任務,承擔省級統籌性教研活動的選拔、推薦和組織工作。基本運行流程可概括為:培育典型―觀摩研討―檢查評估―總結提煉―理論提升―成果推廣。教研活動最終體現在個別化教研經驗的總結提升,故稱“經驗提升”型。

3.“業務委托”型。主要是指在經濟文化與職業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部分地區,沒有建立起專門的職業教育業務管理部門,委派普教教研員兼職充當、指派專門的行政人員負責,或由學校骨干教師代管,組織開展職業教育的教研活動。運行可描述為:確立主題―委托授權―研制方案―信息―實施方案―召集活動―展示成果。“業務委托”型由于存在著行政和業務“兩張皮”,教研業務只能委托給當地的一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與職業教育緊密相關的教育學會或協會組織,借助民間中介性組織,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其后果是有活動形式,卻無活動實效。

(二)工作內涵

綜合各地的書面調查反饋信息,地方職業教育教研部門在近幾年內,承擔了大量的研究、管理、指導和服務工作,并且承擔了大量的來自行政部門委托的行政事務,大大超越了教學研究的工作范疇。地方職業教育教研部門的主要工作內涵如下:

1.教學業務管理。開展教材征訂、教學計劃審核和相關的教學管理,開展文化課和專業課統一檢測和教學質量評估;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和職業能力競賽;組織職教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綜合職業素養,促進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2.課程教學改革。進行課改課題研究,以科研引領職教課程理念的變革,引導職校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指導職教課程改革,組織開展課程開發與管理;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與推廣,著力促進職教課堂教學的提高。

3.服務行政決策。參與制訂當地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為當地職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參與組織開展示范專業評估、實訓基地建設和示范學校建設,對各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教育質量的監控與評估;組織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和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組織開展招生、實習管理和就業指導。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體系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地方教育體制實行“省-市-縣”分級管理、分級投入和分級辦學的教育體制。與此相對應,教育業務管理和指導部門也應實行“省―市―縣”三級職教教研網絡,便于分類指導,分層管理。

1.就教研網絡體系的構成而言,全國只有在華東等幾個經濟較發達和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較好的地區(比如江蘇、浙江等)才建立健全了“省―市―縣”三級職教教研網絡,其他很多地區都存在著教研機構不健全等現象。尤其是西部,連省級教研部門都未設置,只是在極少數地級市設立了職教教研部門,因而存在著網絡體系上的缺陷,必然會影響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教研質量的提升。

2.就教研網絡體系的節點而言,部分職教教研部門內設于普教教研部門,從面上看主要協助教育行政部門承擔上傳下達等具體事務性工作和臨時性的業務檢查工作。由于機構、編制、經費均不獨立,同時從事職教專職和專業教研的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能力不強,還沒能真正能發揮職教教研部門在科研引領、業務指導、課改實驗、成果推廣等方面的助推作用。

(二)體制不完善

當前地方職教教研工作實行省、市分級管理、分層指導,但這種管理體制由于上述體系上的不完善,也帶來了組織制度上的缺陷,即上下業務指導不力、信息交流不暢,容易產生教研工作低效的弊端。

1.從縱向關系看,向上缺少國家層面的職業教育教研部門的政策、理論、技術指導和統籌協調;向下缺少縣區級職教教研部門的工作銜接。而省市級職教教研機構服務的基層職業院校,絕大多數行政上隸屬于縣區級管理,但縣區級又沒有專職的職教教研人員。

2.從橫向聯系看,省市間的區域教研協作只能自發進行,存在地區性不同行政主體、教研主體帶來的溝通難度;在職業教育欠發展的地區,連省級都沒有設置職教教研部門,只能通過職教行政部門的“二傳手”傳遞到下級職教教研部門,客觀上造成了職教教研工作地區發展的不平衡,進一步限制了職教教研工作在基層的深入開展。

(三)機制不靈活

1.缺乏溝通銜接的拉力。在職教教研工作中,部分下級教研部門工作迫切需要指導,但上級職教教研部門忙于事務或因指導層級脫節,忽視指導、疏于指導、甚至不導;同時因職教教研部門的分級管理,部分基層職教教研部門輕視指導、藐視指導甚至不聽指導。

2.缺乏聯合攻關的合力。地方職教教研部門,無論是省級還是市縣級乃至校級間的自發教研協作,由于缺乏引力、拉力,組織協作松散、渙散,表現為協作前轟轟烈烈,協作中平平淡淡,協作后冷冷清清,其結果往往是聯而不合、攻而不破。

3.缺乏整體推動的活力。地方職教教研部門內部大多采用“教研員分工負責、中心組專業協作”的運行模式,其結果往往是教研員個人牽頭,缺乏團隊互助,松散的中心組協作,又難以完全發揮真正意義上的引領作用,導致職教教研活動的開展常常是有教無研、有花無果。

(四)定位不準確

地方職教教研部門,由于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有的沒有獨立編制和經費保證,有的甚至還合署辦公,結果導致職教教研部門淪為行政部門的一個“科室”,成為行政的附庸,造成職教教研工作沒位置、沒內涵、沒威信;整天圍繞行政轉,教研業務混同于行政管理,存在越位、缺位、錯位、亂位等現象;過多地承擔教研工作范疇之外的行政事務,結果“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職教教研部門的性質、地位和職能沒有明確界定,中央、省、市三級教研的職能邊界模糊不清,上下銜接、左右協作、內部分工等多重關系和具體職能沒有梳理清楚,因而導致職教教研工作目標不明、機制缺乏、效率低下。

(五)工作能力不全面

1.缺乏教育科研能力。地方職教教研部門的教育科研能力,整體來看普遍不強,缺少科研的深度支撐,缺少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深入的研究能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停留在常規的經驗表層;對職業教育的政策背景、教學改革的目標方向等,缺少國際化視野和歷史縱深把握;對當前課程改革的邏輯主線和未來的課程產品結構,缺少深透的學理分析,難以形成科學的價值判斷。

2.缺乏組織協作能力。職業教育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教育科研部門、企業行業部門、勞動人事部門等平行主體的協作支持;職業教育教研的服務對象,是辦學類型多樣、專業門類眾多、隸屬關系復雜的各級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教研的社會背景,是無限開闊、充滿變數的市場經濟環境。這些因素對教研工作的社會化組織協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從調研情況看,不少地區的職業教育教研部門,缺乏與高等院校、行業企業的外部協作,缺少相應的人才資源積累,組織協作意識和能力都很薄弱。

3.缺乏教研創新能力。職教教研工作往往會沿襲傳統學科體系下的教研模式,以教材教法研究為主,重點放在微觀、狹隘的課程實施和管理層面,缺少對現代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理論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把握;教研工作止于困難和現狀,依賴慣性思維和常規操作,對課題引領、項目協作,頭腦風暴、集體敘事,區域聯動、聯片教研,網絡播客、虛擬社區等新型的教研方式,卻心存戒備,狐疑觀望,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勇氣。

(六)保障不得力

1.經費無保證。就目前的情況看,由于經費有限,地方職教教研部門,只能開展極少量的、有限度的、面上協作式的教研活動,更談不上系統地、深入地、卓有成效地實施職教課程與教學改革。

2.人員沒落實。調研材料顯示,無論省級職教教研部門,還是市、縣職教教研部門人員缺編都極為嚴重,沒有足夠的專職教研人員,更沒有獨立的編制和機構。其中,專職教研員往往承擔多個專業的教研工作和行政管理忙于應付具體事務,受到外部制約和干擾太多,難以發揮教研工作的專業引領作用。兼職教研員則多由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業務骨干,但他們在學校內承擔的任務太多,兼職教研的時間和工作量在校內得不到具體承認,只能依靠熱情和責任開展兼職教研工作,難以保證教研質量。

篇(7)

關鍵詞: 材料改性技術課程教學 行業標準 考核方法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面向生產、實踐、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是一種職業型、技術型、應用型的高等教育[1]。隨著高分子材料行業的飛速發展,經濟社會的科學和諧發展急需大批技能技術型人才,培養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復合型、綜合型“通才”是職業教育的目標[2]。

1.原有《材料改性技術》課程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端

《材料改性技術》是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系材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開設于第四學期,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本課程的目標是通過學習,了解高分子產品改性的方法及技術,認識材料改性的重要性,理解材料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改性的基本工藝過程、技術要點,具備調整設置生產工藝參數、進行工藝操作的能力,具有對材料改性初步設計和解決處理常見質量問題、生產出符合要求產品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提高團結協作、耐心細致的職業素質,為將來從事材料產品的生產、改性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原有的教學過程主要以“知識”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主要內容包括“聚合物的填充改性、纖維增強改性及共混改性”,考核方法采用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紀律、其中考試、作業)占40%,實驗(實驗報告、紀律、實驗態度)占20%,期末考試占40%。在此種考核方式下,學生只要不遲到、早退,完成作業,考試前背背就能通過,完全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果較差。

2.基于行業標準改革《材料改性技術》課程考核方法的重要性和措施

行業標準是行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行業主管機構制定并報送相關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以特定形式,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3]。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通常都是由行業有關部門組織行業內外的專家、學者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制定。與《材料改性技術》課程相關的行業標準包括高分子加工的相關標準(如GB/T6038-1993橡膠試驗膠料的配料、混煉和硫化設備及操作程序、GB/T9865-1988硫化橡膠樣品和試樣的制備等)、高分子材料的測試標準(如GB/T2411-1989邵氏A型硬度、GB/T1043-93簡支梁沖擊強度、GB/T9871-1988硫化橡膠老化性能的測定等)、高分子制品的相關標準(如GB/T2952-1989電纜外護套、YDT1113-2001光纜護套用低煙無鹵阻燃材料特性等)。

將行業標準的要求有機融入到《材料改性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符合當前行業崗位職業資格的要求;有助于促進產學研的深度結合,通過行業標準這一行業企業共同遵守并有效實施的規范性文件,深入挖掘行業企業所需的核心職業能力,從而保證產學研合作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性,最終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4];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教師通過與企業專家的接觸能夠了解行業的需求,得到高新技術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總之,行業標準的融入,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實訓營造了貼近生產實際的工作環境,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縮短了教育與職業之間的距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提高了團結協作、耐心細致的職業素質,為將來從事高分子產品的生產、技術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教學改革相對應,《材料改性技術》的考核方法應當進行相應的改革,通過考核可以檢查教和學兩方面的效果,同時能提高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質量。在實施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結合項目中各任務的特點,通過過程考核、結果考核及階段性考核等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重視項目進行的每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勇于創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2.1過程考核

過程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和對知識的獲取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占期末總評成績的10%。經過與企業專家、本系教師的反復探討,將過程考核細分為素質考核、項目考核、實驗考核三個過程。

素質考核主要基于考勤、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進行。項目考核主要基于項目計劃決策、項目實施檢查、項目討論總結進行。實驗考核基于實驗態度、實驗動手能力、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現場管理來進行。具體的考核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過程考核考核表

A、B、C、D對應的份數依次為100、80、60、0,在計入總分時乘以成績比例。評價時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相結合,共同給出過程考核的等地和分數。

2.2結果考核

此模式用于期終考試(占總評成績的40%),側重于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靈活應用的程度。考核中包括了靈活性的題目如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及知識的具體應用等。題目形式包括名詞解釋、判斷題、簡答題、選擇題、綜合應用題等。

3.結語

將行業標準融入到高職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標準化意識;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所從事行業、企業的工作標準和技術要求;有助于學生在畢業后盡快適應企業工作,實現與企業零距離。與之相對應,應當對原有考核方法進行改革,主要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伊麗麗,劉春鳴,劉愛軍等.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1):60-62.

[2]王慶樺.構建與行業標準相銜接的高職課程體系[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3(3):58-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卡 二卡三卡四卡无卡乱码视频 |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在线视频|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国内老熟妇对白hdxxxx| 野外3pgay激情男同|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亚洲 小说 欧美 激情 另类|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天堂中文在线| 又硬又粗又大又爽时间持久|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国产精品交换|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 中国少妇内射xxxx狠干| 最好看的最新高清中文视频| 熟妇激情内射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