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5 06:0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好就業的高職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焦慮 挫折 自卑 自信 就業心理調適
目前,職專畢業生就業難是眾所周知的現象,從宏觀的社會結構方面看,職專學生就業難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供大于求是歷史遺留性問題,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鼓勵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不僅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以知識回報社會,更是為職專生提供實踐舞臺、增加鍛煉機會。但是,目前很多職專生在傳統擇業和現代就業形勢面前無所適從,呈現出各種心理表現,產生了許多就業心理問題:
1.焦慮與恐懼心理。焦慮是由心理沖突或個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分析焦慮心理產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的理性認識,產生了步入社會前的心理恐懼;第二,缺乏充分的就業準備,對就業、升學的選擇把持不定,產生了顧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擇業方向和擇業方法,始終不能順利就業,因擇業挫折產生了就業恐慌。過度的焦慮對職專學生就業會產生消極影響,它不僅會抑制職專學生的正常思維,而且使職專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影響職專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挫折與失敗心理。挫折心理是指人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遇到障礙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當一個人產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悶、失望、憤怒等多種復雜的情緒體驗之中。職專畢業生經歷較簡單,未曾經歷過多少波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情緒波動性大,情感較為脆弱,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準備。
3.自卑心理。自卑是指職專生認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極的主觀體驗。部分畢業生只看到社會的陰暗面和不良因素,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悲觀地認為自己不如其他同學,埋怨家庭和環境,在求職的時候一味地選擇退縮性的自我防御,喪失了很多好的就業機會,結果不能順利就業,陷入了自卑的泥淖。
針對職專畢業生就業心理的上述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適:
一、客觀認識自己,搞好自身定位,不能好高騖遠
孫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不僅僅是古代的戰術,更是現代職專畢業生求職擇業之道。第一,面對擇業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畢業生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明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分析最適合自己的崗位特征和地域范圍。 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不要從興趣出發,不要過于看重工資待遇或其他條件,客觀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進行就業心理自我調適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確立就業目標
確立就業目標是維護良好就業心理關鍵的一步。職專畢業生擇業起點不能像大學生那樣高,更不能停留在美妙的設想上,腦子里不能只有成功而沒有失敗和挫折。職專畢業生一開始不可能辦一個大公司,也不可能做個大老板。幻想一夜成為世界名人、成為百萬富翁,那是不現實的。為了積累資金,默默地做些別人看不上眼的工作是值得的,沒有苦就換不來甜。為了當老板就要創造當老板的條件,從小老板干到大老板,向大企業家發展。這樣確立就業目標,就比較符合實際,可以避免過高的心理預期。
三、學校支持
在就業心理教育實施方面要強調系統性,通過學校專業的成長教育與心理教育的有機結合,充分整合與優化心理教育的各種途徑,包括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學校有關部門、心理咨詢機構等,積極開展職專學生就業的心理指導和咨詢活動,幫助職專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于競爭、不怕挫折、放眼未來,進行就業教育和擇業指導,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程,進行心理行為訓練和團體培訓;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測量,建立職專學生的心理檔案;開展職業心理測試,從而幫助職專學生排除心理困擾,提高職專學生心理素養,促進職專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四、樹立自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自信是對自己的一種積極評價,它是一種勇于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職專學生在擇業求職時必須樹立自信心,就是要在正確估量自己的情況下,鼓起勇氣去迎接挑戰、參與競爭,大膽地推銷自己。當然,自信不是自負自傲,自信要有資本和基礎,這個資本和基礎就是真才實學。因此,職專畢業生在擇業時要自覺培養自己敢于競爭、敢冒風險的心理素質,要敢于向社會挑戰,擴大就業成功的機會,使自己成為競爭社會的強者。
總之,職專畢業生在校期間,如果能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具備高超的技能,培養良好的就業心態,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就業本領,那么,職專學生的就業就不再困難。
參考文獻
[1]本溪市商貿服務學校 編寫 《職業指導教材》。
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專升本后對本科學校文化不夠了解;參加學校活動不夠積極,愿意參加專科院校活動和校外活動,不愿意接觸新同學;專升本學生對學校和老師信任度不太高,總認為自己是“后娘養的”孩子,和高考進入本科的學生有距離;專升本學生在校成就感一般;專升本的同學來自不同的高職專科院校,為了加強專升本學生的歸屬感,本科院校也采取了很多辦法,比如建設具有良好班風班貌,有團結精神和良好的師生關系,有鮮明特色的班集體等,在客觀上對專升本學生歸屬感的形成有一定意義,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也把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到教育上,本科院校的軟硬件建設都發展很快,發展成果共享原則的指導下,專升本學生與原校本科生在飲食、住宿、授課、娛樂、升學、就業、醫療、接受撫助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校園服務。但是,專升本學生還是沒有表現出屬于他們這個年齡應有的對本科院校的熱情。當然,這里也有個歷史原因,在專科院校學習時,有部分學生一心只準備專升本的考試,既不擔任班級干部也不關心班集體,不參加學校的活動,沒能在德智體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鍛煉,這種消極行為影響著學生管理工作。筆者曾對近幾年升本的156名學生進行過調查,認為法學本科課程設置較好的占76%。認為本科課程與專科課程銜接較好的占52%,認為學生管理和就業安排較滿意的占49%。
二、法學專業學生較之其他專業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現行教育制度是法學類的專科生專科畢業時要發專科院校的畢業證書,升入本科院校后成績合格的頒發本科院校的畢業證書,專升本學生的本科畢業證書與高考直接進入本科院校的學生所持的畢業證書有很大區別。普通高校“專升本”畢業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經常受到各種誤解,有時甚至是歧視,很多招聘單位在用人時直接就寫明拒絕接收專升本學生或者寫明要求第一學歷為全日制本科變相拒絕專升本學生,還有些單位的人員不太清楚學校的一些情況,將專升本學生與函授本科、自考本科學生歸類在一起,忽視人后續進步的可能性,認為高考沒考好,沒讀上好學校、好專業、正規本科的學生都存在些問題,帶有個人的偏見;法學專業的專升本學生還與其他專業有所差別,法學畢業生瞄準的就業單位多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而進入這些機構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媒體也多次報道過,很多公務員崗位都是幾百人選一人,多的甚至幾千人選一人,是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也是人們心中認為法學專業不好就業的現實表現,與之相對比的是依法治國建設任重道遠,基層單位甚至基層的執法單位多少年甚至從來就沒有過專業的法學畢業生。
職業教育應定位于本科層次,同時構建高職法學專業學士學位相關事宜,使高職教育有自己的獨立學位,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建立法學類專業高職教育體系從專科到本科的模式,高職法學教育能夠通向法律職業;積極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使得高職教育體系的學生本科畢業后進入普通教育體系進行研究生方面知識的學習,由應用性轉為應用研究型人才。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部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選拔水平。《意見》要求: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
現有的專升本制度,是高職院校向普通院校輸送生源,學生由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向研究型人才過渡,但是,從專升本的學生很顯然大部分缺乏研究型人才的理論功底,高職專升本學生升本之后的兩年原有技術不能進一步提升,逐漸倒退,理論研究無明顯進展,結果成了“四不像”既不是熟練技工,也不是初級理論研究者,這是不恰當的轉型帶來的問題,最后只拿走一個本科文憑而已,達不到專業培養的技術要求;對于高職理論研究還是高職學生的實習實踐設備配備以及高職技術研發,高職院校都優于很多本科院校,對于法學類專業也是如此,法學類的專科院校多為行業辦學,專業相關資源優于普通院校,師資隊伍不遜于本科院校,唯一缺點就是不能頒發本科文憑,而本科畢業又是進入法律職業的必備條件,進入法律職業需要取得法律職業資格,報考司法考試的學歷要求最低就是本科教育。為了使法學學生能在優秀的法學學習環境下多受到熏陶,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法學高職院校直接攻讀本科。高職教育獨立設置到本科,既鞏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成果,也促進本科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轉換制度,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2015年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
【關鍵詞】電氣信息專業 人才結構 失衡 對策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巨大,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日益壯大。但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長期積累,為此我國也付出了很大的發展代價。現如今,急需加快以“擴內需,調結構”為宗旨的經濟轉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加快工業信息化進程。在此背景下,就急需大量的適合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中,高等教育中的高職教育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是高職中的一些急需的且需求量大的熱門專業,卻遭遇了就業“冷門”的現象。急迫需要尋找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使得高職教育的高技能人才的結構失衡現象得以修正,高技能人才真正適合實際企業生產,促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增強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高職教育與產業發展的適應性,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轉型提供助力。
一、專業熱與就業冷現象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年招生超過1100萬人,在校生超過3100萬人,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職普大體相當的格局基本形成。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起到了基礎性與決定性作用。高職2011屆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達到89%以上。但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高職教育相對較難,甚至出現了專業熱就業“冷”現象。
高職教育中的一些熱門專業遭遇就業“冷”現象,從2006年之后已經逐漸顯現,在電氣信息類專業中就有很明顯的顯現,據麥克思公司的《2011年就業藍皮書》統計顯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數控、模具等熱門的電氣信息類專業就業率低、薪資低。筆者對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和廊坊等四個地市的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高職專業進行實地調研,對于用人單位也進行了訪談和調研,同時針對畢業生也進行了網絡調研,也發現了這一現象。在有些熱門的高職電氣信息類專業的就業情況較好,用人單位對于新入職的畢業生的能力水平也不太滿意,需要進行大量的長時間的培訓,方能適應企業的生產需要。而進行的企業調研且顯示,在學生就業狀況不好的情況下,而不少企業還找招聘不到合適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這些專業仍在如火如荼的招生,專業規模仍在擴大。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人才供應的總量的供應已經得到初步緩解。但高職專業熱與就業“冷”現象凸顯了高級人才資源的供求關系隨著我國經濟轉型而出現結構性變化,高職人才結構出現失衡。
二、專業熱與就業冷現象的原因分析
針對高職電氣信息類專業所出現的專業熱卻就業“冷”現象,通過調研和企業走訪,分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失衡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主要方面:
部分院校在專業設置時沒有認真做社會需求調研,盲目跟風,什么專業熱門就上什么專業,什么專業好就業就辦什么專業,只追求招生和辦學的短期收益,導致熱門專業的人才培養迅速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由于跟行業發展、企業生產的聯系不緊密,也沒有積極尋求相應行業機構和組織的幫助,有不少院校對社會市場的人才需求結構的把握,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能力準確把握。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規格不達標
在高職教育中,由于沒有得到有效的行業指導和積極的社會調研,使得人才培養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不夠合理;高職院校師資結構不盡合理,真正來源于社會生產一線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任教師太少,且缺乏必要的培訓機會,使得在高技能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出現短板,課程結構甚至出現因人開課的現象;而企業兼職教師數量較少,且由于體制制約、觀念約束、教育培訓缺乏等原因,限制了其在高技能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能力發揮;由于產業更新快,教學經費投入相對不足,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踐條件和社會生產實際向脫節,人才培養適應不了社會生產實際;而高職培養的人才,在企業入職時得不到應有的培訓,也加大就業的“冷”度。
三、解決高職院校的專業熱與就業“冷”現象的對策
(一)強化高職人才培養的宏觀調控,提升職業教育行業指導能力和水平
針對高職人才結構失衡問題,首先加強教育主管部門宏觀調控能力,充分利用行業協會、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及時對因經濟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而出現的人才需求變化情況,作出科學決策,指導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結構作出調整,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目前,國家已完成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重組工作,涉及59個行業和部門,基本覆蓋各行業門類,會集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等各方面的專家3100人,其中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占21%。
(二)充分發揮行業指導機構的作用,增強高職辦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高職院校的專業辦學中,應當積極發揮行業指導機構(如勞動部門、科研院所、咨詢公司)的作用,邀請他們參與辦學決策,提升高職院校辦學實踐的科學性,避免辦學的盲目跟風現象;對專業發展做出精確分析,形成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有針對性的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級人才;深挖本校、本地特色,辦出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特色專業,開設具有地域色彩的特色課程,培養出高技能的特色人才。
(三)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一般專業知識比較系統,理論功底比較厚實,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實踐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比且與企業生產一線的聯系較少,對于生產需求的變化的反應不太敏感。因此,就需要通過產學結合、企業頂崗、專業培訓等形式,強化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及時了解企業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使得高職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目前國家和各個省市已經啟動了職業院校教師培訓計劃。
(四)加強高職兼職教師的培養
企業兼職教師對于專業領域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以及生產實踐中的技能技巧方面經驗豐富。對于高職院校的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技能的培養,可以適當引入企業兼職教師加入,健全企業高技能人才進入高職院校的機制。但是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比較弱,需要強化兼職教師的職業教育素養的培養,建立兼職教師的崗前培訓與職中研修結合、知識與技能并重的網絡化的培訓體系,使得兼職教師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更好的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
(五)積極拓展企業培訓師作用
在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主要的工作時間還是在企業。其經過培訓,強化教育教學能力,不但成為合格的兼職教師,還可以作為企業的優秀培訓師,可以更好的針對企業的特點,開展對新招聘的高職畢業生職前強化培訓,也可以對老員工進行高新技能培訓,提高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效率和效益,為企業的經濟結構轉型提供積極的助力。
(六)深化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其人才培養的顯著特點是:注重與產業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而企業生產環境是最真實的能力培養環境,高職教育開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條件,強化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也能實現高職教育的長效發展;開展校企合作定點式培養,開展訂單式培養,使得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也能增強企業參與高職高職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參考文獻:
[1]盧德生,敬鴻彬.專業熱,就業冷,出路何在[J].教育與職業,2012,(01).
[2]馬思,王雅麗.高職教育學生就業信息調查分析與研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1,(4).
[3]林知秋,林如丹.高職電子信息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芻議[J].職教論壇.2011,(35).
論文摘要:就業指導工作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必須強化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這樣,才能促進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
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就業同樣是高職教育發展的生命線。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受到企業歡迎,就說明高職教育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提高了信譽度。否則,就會影響高職教育的信譽和發展。就業指導工作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將這項_L作貫穿于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強化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把“四個教育”抓實了,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率。
一、專業教育
所謂專業教育,就是通過對專業情況的介紹,使學生對所學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現狀及發展前景、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模式有明確的認識,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自覺性和土動性。
從日前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看,專業教育必須從開學之初抓起。就高職學校的生源來分析,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高校擴招后仍沒能進入本科院校而選擇高職,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了解,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日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有的甚至是為了應付父母,只想混個文憑。有的畢業時,到了「作崗位方知自己當初學習不夠功夫,技能較差,但是時間已過去,后悔晚矣。搞好專業教育應該注意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講清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現狀,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都是社會和經濟建設發展急需人才的專業,學生了解專業設置的背景與依據,了解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的前景十分必要。就沈陽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學院設立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而言,應該向學生介紹,在當今世界范圍內,以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軟件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軟件產業正在我國興起,目前國家對軟件人才侮年的需求量是20萬人,而高校每年畢業生只有5萬人,急需大規模培養高水平、高質量的軟件開發與軟件技術應用人才。學生了解產業、行業的發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狀況,對白己所學專業充滿了希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個環節,使學生找準自身發展定位。高職院校應該培養生產、建設、服務與管理一線所需要的動手能力強、技能型、應用型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藍領和灰領人才。由于專業不同,具體培養日標也不同。譬如,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主要是培養軟件藍領,即初級程序員。因為合理的軟件人才市場,應該是軟件藍領、軟件程師、軟件架構與分析師并存的金字塔形狀,人才基數由大到小,形成梯次。人批急需的高素質的企業軟件藍領止是高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日標,也是該專業學生為白身發展應該做好的準確定位。
第三個環節,講清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使學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在向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必須把高職專業教學的改革思路講清楚,進而把教與學更好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確高職教學是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土線,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精化知識基礎,強化應用能力,深化素質教育。以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為例,通過模塊式教學,學生要掌握軟件開發、數據庫開發和網絡編程的技能。讓學生明確高職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是經過理論、實踐、考證三個環節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學生了解高職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就能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從思想到行動上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
二、職業教育
職業是人們由于特定的社會分工而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的社會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做好就業指導作中重要內容。職業教育主要包括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等。
1、職業道德教育要與“兩課”教育相結合
“兩課”教育必須緊密聯系高職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特定的職業人員必須遵守特定的職業道德規范,并按照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做到熱愛本專業,熱愛本職,忠于職守,認真負責。職業教育還要與實訓課相結合,引導學生逐漸形成一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在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從職業的本職要求出發,規范白身的行為,在實踐中進入角色,逐漸養成適應職業的工作態度。在實踐操作現場感受和體會職業道德和從業精神的內涵,在實踐中領悟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事業發展以至個人前途的重要性。
2、職業技能教育是高職教學的主線
針對高職學生的現狀,一方面,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愛好,幫助學生選擇不同的技能方向,以通過選修技能模塊的方式,讓學生的選擇符合自身興趣愛好,使其能夠充分發揮白己潛能,進而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掌握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學互動,邊學邊練,邊學邊干,.早實踐,多實踐,讓學生真正掌握1至2種技能,做到頂崗就頂用,為他們就業打下牢固的基礎。
3、職業素質教育就是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教育
社會現代化程度越高,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高。高職院校以培養人們從事社會職業活動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培養為本位,因此要注意培養和訓練高職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因為事業的成功、項目的實施、任務的完成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密切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開展活動,通過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過程,通過共同完成任務,讓學生體會合作是一種有價值的行為,去體驗只有同心協力,密切配合才有可能取勝,進而增加合作意識。二要培養學生注重細節,一絲不茍的精神。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踏實、肯干、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嚴格的質量意識。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從細節做起,保證細節不出錯,保證各環節不出錯,保證整體工作質量。這樣才能保證畢業生就業后頂崗頂用,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三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備再學習的能力。現在,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己成為世界范圍內不可阻擋的趨勢。原來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而現實是“學不到老就活不到老”。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白學能力,把授之以魚變成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自覺學、主動學、用腦學,養成自己提出問題,白己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在學生就業后就能夠堅持在崗位上不斷學習,不斷進取。這也是教育的成功之所在。
三、就業教育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當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高職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就更大。因此,在為學生多方開辟就業渠道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就業教育。
(一)就業觀念教育
高職院畢業生存在種種就業觀念問題:有的認為自己接受高等教育不應該再從事體力勞動;有的認為只有到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才算就業;有的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想一步登天當老板;有的這山望那山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除了安排就業指導課外,還應該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開設就業指導講座,召開以就業觀念為主題的班會等,讓學生做到“四個了解”,“四個樹立”。即:了解國情、國家勞動就業政策法規和就業改革制度現狀:了解國家各產業與職業的分類情況和發展前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產生、發展、工作性質、崗位特點及待遇情況:了解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現實狀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樹立先實踐逐步積累經驗的觀念;樹立誠實守信、扎實肯干、吃苦耐勞的觀念;樹立“低看自己、高顯才”的觀念。只要高職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堅定理想,樹立勇于吃苦、勇于實踐的精神。他們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白己發展的位置。
(二)應聘技巧教育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與求職者的雙選洽談形式己普遍采用。高職院校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應聘技巧的教育和指導。這主要應該注意三點:
1、把握求職簡歷的填制原則
填制求職簡歷既要言簡意賅,又要突出重點:既要揚長避短,又要實事求是:既要精心編制,又不可過分花哨。通過求職簡歷能表現出學生的愛好、特長,特別是高職學生的技能特色等。用人單位通過閱讀求職簡歷,可對該畢業生有個初步了解,并能夠分析其工作及生活態度。
2、學會自我推梢
自我推銷的過程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展示過程,學會自我推銷是高職畢業生應該掌握的一門技巧。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時,應該采取模擬場景等方式給學生創造表達、展示和鍛煉的機會,這也是對學生的培養過程。
3、自我推銷應該抓住三個要點
一是要有很強的自信心。要在充分了解用人單位意向和崗位要求的基礎上,重點介紹自己與之相適應的技能和素質。如果自己自信心不強,底氣不足,這種自我推銷肯定會失敗。二是表達方式要落落大方。在招聘者面前展示自己,要注意語言精練,樸實無華:在工作待遇上要提得合理、適度,不要在談薪論價上多動念頭,應該重在工作,緩談薪酬。三是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質。許多高職畢業生由于不注重人文素質而遭到用人單位的拒絕,許多畢業生在供需見面會上只想著把簡歷送到用人單位面前,卻忽略了自己的舉止,給用人單位的第一印象不好。因此,畢業生在應聘時,除了簡歷外,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社會禮儀等人文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應該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注重人文精神的內化,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進而形成健康、穩定的心理品質。
(三)創造條件,加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力度
強化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多實踐、早實踐可使高職學生獲益,并利于能力養成。高職院校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環節,增加教學見習次數,加大教學實習力度;另一方面要安排學生走出校門,在社會中鍛煉,在實踐中學習。充分利用崗位實習和假期,安排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崗位工作的實際過程,提高動手能力。這樣,學生就業時就會形成水到渠成、得心應手的效果。
四、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可以理解為進行從事各項事業策劃,開辦、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險、創造精神與技能的教育。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要求人們把高職院校真正辦成創造性人才成長的搖籃。為此,我們要:
1、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積極的處世觀。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中遇到困難、問題時,敢于鼓勵他們具有戰勝困難的自信心,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并支持其付諸實施,使學生不僅成為認識主體,而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實踐主體、創造主體。
2、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會學習”與“會做事”的高度統一。更注重培養人的“三自”精神,即“自學”、“自教”和“自做”。前兩者反映的是個人的主動學習精神,后者反映的是個人的實踐能力。把技能培養貫穿教學始終,把基礎課程與職業技能課程整合,把課堂教學與實驗、實習和實訓教學整合,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畢業就業 就業基地建設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分析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有著明顯的區別,高職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校。它的招生對象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生,基本學制為三年,實際上在校學習時間也就是2.5年。高職教育是在專科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或者是五年一貫制的教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是:知識夠用、技能過硬、綜合素質強的一線人才。
實際上,我國的高職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在國內我們討論得比較多的高職教育一般就是指專科學歷層次的教育,事實上一個完備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應該由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本科和專科構成,高職教育比較完善的我國臺灣地區就是如此,不僅僅有高職專科,還有高職本科和高職研究生。我國大陸地區當前的高職教育正處于由專科層次向本科層次的過渡,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會發展高職研究生教育。
二、高職院校就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就業基地建設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前提,是學生就業工作、校外頂崗實訓工作的重點地,就業基地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又顯現出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同時更為學校的校企合作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到廣大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學院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不斷加強就業基地建設,可以完善和提高就業基地的質量和數量,是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市場,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機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和高職院校就業率的重要途徑,對做好就業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以江蘇省為例,就業基地的建設是省就業工作評估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高職院校就業基地建設的原則與要求
就業基地建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立足學院,服務學生,將就業基地建設成為學生就業、校外頂崗實訓為一體的校企合作基地,在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就業基地建設應以學院的培養目標為依據。要充分考慮到學院的專業設置,以及各專業的核心課程的設置。對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所了解。核心課程是以人類基本活動為主題而編制的課程系統,在實質上,它是活動課程的發展。專業的核心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技能水平。在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后再去找企業。
2.就業基地建設應以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為參照。就業基地的建設一定要本著“雙贏”的理念。從學校這個角度去考慮,是想將自己培養的學生更好更快地推銷出去。但是在發展就業基地時我們不能僅從為了學生的角度去著想,還要從企業的立場上去考慮,或者說要從長遠的基礎上去考慮。如果說我們和某企業達成了就業基地建設意向,但是學生來了以后,不是企業要的人才,會給學校的聲譽,以及以后的就業基地建設工作帶來影響。
四、高職院校就業基地建設的方法
在原有的畢業生就業渠道基礎上,不斷擴展就業市場,積極拓寬就業基地的專業領域,逐步形成長期、穩定的就業基地建設機制。
1.多跑就業市場,特別是大型的綜合招聘會,以尋求與企業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觸機會,邀請他們到學校開展招聘活動。
2.加強與各地人才市場的聯系,充分利用各地資源開展就業基地建設工作,達到拓展就業市場和就業渠道的目的。
3.加強與畢業生的聯系,從畢業生那里得知更多的企業用人信息,在此基礎上尋得就業基地建設的機會。
4.加強與各地校友會的聯系,從各地校友會了解當地的用人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主動拜訪,努力構建就業基地建設的良好空間。
5.從學校內部的教學職能部門了解相關企業信息,通過專業老師的引薦,積極配合,為建立就業基地做好鋪墊。
6.從兄弟院校中獲取信息,每所院校的專業設置不盡相同,比如說某企業需要汽車專業,營銷專業的人才,但是和企業聯系的學校沒有汽車專業的學生,同時附近的兄弟院校有汽車專業的學生。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后,設置汽車專業的院校要主動去和企業聯系。
總而言之,就業基地的建設一定要尋求更多的企業信息。另外對就業基地建設負責人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溝通協調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等。
就業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院校的就業工作部門應該是最合適的部門。這個觀點可能和傳統概念中不太一樣。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就業基地和實習基地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還是分開來較好。由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就業基地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就業基地協議的內容也很有講究,制定的條款對企業方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太約束。即使雙方都很有意向,但是協議文本起草得不行,最后也會以談判不成功而告終。
就業基地協議的內容既要明確雙方職責與權力,同時又要結合雙方的立場去考慮制定,下面的協議條款就很有參考性。
一、甲方的權利與義務
1.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誠信教育、集體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2.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培養學生具備較好的就業觀念。
3.甲方根據乙方要求提供訂單式培養及畢業生生源信息,優先安排乙方所需畢業生。
4.邀請乙方為畢業生開設宣傳講會,進行就業指導,同時加深畢業生對乙方的了解。
5.甲方在本單位的網站上通過校內宣傳,積極宣傳乙方的基本情況,及時乙方的招聘信息。
6.甲方根據乙方的具體需求,優先推薦綜合素質較高的畢業生,并為乙方來校招聘提供便利條件。
二、乙方的權利與義務
1.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單位自身對人才的要求,及時向甲方提出人才需求建議。
2.在自身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為甲方學生提供安全的就業環境。
3.在等同條件下,乙方在有用工需求時優先考慮甲方的畢業生。
4.積極向其他用個地區或單位推薦甲方畢業生,反饋用人單位對甲方畢業生的意見和建議。
5.為甲方在該區域或行業內開拓就業市場提供幫助。
6.向甲方畢業生開設有關宣講。
7.義務為甲方提供乙方相關信息,招聘崗位,并同意在甲方網站、校內公告欄公布。
三、基地建設
甲乙雙方定期舉辦“就業基地”聯誼活動,加強甲乙雙方的溝通與聯系。
五、結語
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在今后較長時間里仍然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切實做好高職院校就業基地建設工作,將學生更好更快地輸送到就業基地中去,是緩解和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現象的主要辦法之一。
參考文獻:
[1]于永華.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2.
[2]楊鎮光.高等院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
[3]馮鐘寧.淺談實習實訓基地在高等院校建設中的作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
關鍵詞:就業;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5-000-01
我國重視對外關系,與多個國家實現了經濟往來,對外貿易成為加強國際交流的重要紐帶。隨著我國經濟實體的不斷壯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型人才極為短缺,為了更好的滿足國際經濟的需求,高校應以此為契機,以就業為導向,將專業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就業前景做好規劃。目前,高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方面還有所欠缺,要采取措施予以完善。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概述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于大學專業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在國際經濟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對象為國際間的商品交換流程、政策等內容[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多個國家建立友好的國際貿易關系,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該專業課程是經濟學與管理學的融合,要求專業人才要具備專業的操作能力和國際貿易的分析能力,同時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是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在高職專科、本科都有專業設置,可見教育對國際貿易型人才的重視。
二、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實踐操作機會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市場環境中,要具備足夠的實踐操作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是對人才的基本要求[2]。缺乏足夠的實踐操作機會是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像商務單證的制作、國際市場的分析等課程內容,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且缺乏實踐條件,不能激發學生的專業技能,不利于學生在日后的就業中占取先機,是教學模式落后的重要體現,也是當前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2.對英語教學不重視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如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將精力大都集中于對經濟類課程上,而忽視了對英語的學習,導致英語水平不高,尤其是商務英語口語。該專業所開展的英語教學,大都以聽、讀、寫為主,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力度小,也是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致命傷,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英語商務談判會受到嚴重影響。
三、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1.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我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大,人才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成為困擾大學生的重要問題。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就業意味著邁向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會對未來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必須謹慎選擇。為了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應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3]。其一,加強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意愿和個人需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的積累專業經驗。其二,對人才的培養要充分結合職位需求和崗位的特點,充分了解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相應的培養出所需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2.創新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來說,保持傳統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不可行的,且國際經濟類知識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創新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提倡創設情境式教學,模擬相關的國際貿易情境來增強學生的課程實訓,要求學生能將書本中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轉變到實際的應用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而言,商務談判是關鍵的一環,對整個貿易協定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4]。教師可以設定商務談判的情境,讓學生分別代表中美兩國雙方談判代表,針對我國出口服裝貿易進行談判,雙方對商品的詳情、價格、運輸、關稅等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從中體會談判所蘊含的智慧,為學生就業積累經驗。
3.建立課程實踐訓練基地,為學生提供專業性的操作平臺
為了更好的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性人才,應建立課程實踐訓練基地,為學生提供專業性的操作平臺,做好就業前的國際貿易實訓,實現理論與實踐課堂教學的一體化,對培養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中,商務談判、外貿制單、外貿跟單、租船訂艙、報關報檢是外貿中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實踐基地對這些內容進行訓練,為未來工作的開展提前預熱[5]。
4.加強英語師資力量建設,加大英語課程教學力度
英語是國際貿易開展的重要基礎,應重視對英語課程的學習,加強英語師資力量建設,加大英語課程教學力度。國際交流要具備溝通工具,英語是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能與合作伙伴進行正常的口語對話。作為英語教師,應意識到在國際環境中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將英語口語的訓練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提倡采用小組合作、創設情境等模式開展教學,以就業為導向,將職場英語與商務英語緊密結合,增強對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德云,艾瑩瑩.地方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賀州學院學報,2013,02:107-110.
[2]崔鴿.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建設探討[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86-188.
[3]張裕晨.基于就業導向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浙江樹人大學現代服務業學院為例[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1:94.
[4]黃蕓.就業導向的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文學教育(中),2012,08:44-45.
單獨招生是國家授權高職院校獨立組織考試錄取的一種方式,必須于高考前完成錄取。按教育部規定,考生參加單獨招生考試,若被正式錄取,無需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未被錄取的可繼續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從2007年開始,教育部批準在江蘇、浙江、湖南、廣東4省的8所高職示范學校進行單獨招生試點。2008年擴大到8省區20所。2009年安排33所高職示范學校單獨招生,計劃招生9240名。今年,單獨招生院校的范圍擴大到73所,計劃招生25505名。
按規定,單獨招生院校可單獨或聯合組織文化考試,也可結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組織以職業技能測試為重點的相關考核,并于高考前完成錄取工作。
今年單獨招生院校生源范圍主要為其所在省區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也可試點招收部分中職畢業生。
湖南高考招生呈現六大變化
2010年,湖南省高考招生有六大變化。
變化一:進一步改進志愿設置,新增設自主招生和藝術特長生錄取志愿。享有自主招生權的學校一般為本科一批院校,享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可以享受學校錄取優惠政策。
變化二:調整軍事院校招生錄取志愿設置,減少本科提前批非軍事院校志愿個數。
變化三:增加平行志愿個數,本科一至三批和高職專科批及其相應批次的征集志愿均設置5個平行志愿,考生填報志愿時選擇將更多,相應批次的錄取機會也會增加,以進一步降低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
變化四:實行本科三批分段錄取。本科一批院校舉辦的獨立學院和本科二批院校舉辦的獨立學院將分段錄取。
變化五:增加單科成績優秀考生按單項志愿提前投檔錄取的規定。這是為單科成績優秀的考生提供脫穎而出的機會,有利于偏才的培養。
變化六:恢復本、專科志愿填報時間同步的做法。
UIC在湘招生首次列入一本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是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校合作創辦的大學,獲得國家教育部特批,位于廣東珠海。今年,該校計劃在湖南招收30人。和前三年不同的是,該校首次在湖南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英語單科成績則必須達到100分。
該校課程按照香港浸會大學的學術標準設置,實施四年全英文教學,學生畢業后獲頒UIC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在國內、香港及國際范圍均獲認可。
據介紹,教育部此前批準了該校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16個省市區本科第一批次進行錄取試點,其中包括內蒙古、黑龍江、新疆、廣西、安徽、河北等。湖南、廣東、湖北、江蘇等省市仍在二本線招生。今年,該校全國招生范圍擴大到26個省市區,其中21個省市區進行一本招生,共計劃招收統招生1000人。
與內地高校不同的是,UIC自主招生在高考之后進行,招生計劃為200人。自主招生的方式與內地高校相似,但最終是否錄取要看考生的高考成績加上自主招生成績,從高到低排名錄取。該校學費每生每年5萬元。
就業前景最好的六大專業
職業指導專家總結出2010年就業前景最好的幾大專業:
1. 電氣工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在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
2. 物業管理。主要是大型物業公司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比如賓館、飯店、住宅小區的物業公司等。
3. 建筑設計。只要有一定的方案設計能力,熟練使用設計軟件,這類人才不難找到工作。最受青睞的是正規院校本專業本科或以上學歷、有大中型公共建筑設計經驗者,或者有一年以上甲級設計院工作經歷者及優秀應屆畢業生。
4. 游戲開發。游戲開發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直接反映就是薪酬普遍較高。
5. 人力資源管理。雖然競爭最為激烈的是人力資源職位,但它依然是最好就業的專業之一,這主要是因為企業有著巨大的需求。
6. 機械設計。目前很多機械類企業都急需人才,如果具有機械專業碩士學歷、熟練的英語運用能力及一定的實踐經驗,往往會成為企業重點保護的人才,也是獵頭的目標。
美國“高考”每年達10次
中美兩國在高考招生方面的差異,主要是美國高校幾乎都實行“自主招生”,這與美國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有直接關系。而在國內,目前只有少數高校可以自主招生。
與國內的另一大不同來自考試的次數。被國人稱為美國高考的SAT考試和ACT考試,對于報考學生而言有多次參與機會,而絕不是一次。在美國每年高考的次數可以達到10次。而且每次考試之后,還會有詳細的試卷分析以及意見,幫助考生不斷完善自己。
考試的內容也體現出極大的選擇性。以SAT為例,SAT又分為SAT1和SAT2,SAT1主要為主觀測試,考試內容為英語和數學;SAT2為分科測試,包括生物、文學、化學、美國歷史、數學1、數學2等20余種,考生要根據報考學校的要求,選擇適合的科目。這同時也有利于學校綜合考察考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