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30 06:58: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前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對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對于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孩子來說,比起小班與中班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在逐步增強。有些父母在家中對孩子過于寵愛,孩子在家里處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知道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為溺愛孩子,對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視。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盡力滿足,從來不去研究是否正確與合理。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則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過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滿意的行為,父母便對其打或罵,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幼小心靈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更不用說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關愛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會變得冷漠與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難培養了。
(二)幼兒園感恩教育的薄弱當今社會,無論是幼兒園的教師還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都側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長與教師關注的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與智力的開發。不管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還是幼兒園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兒園的教育都是偏向于書本知識的充實與拓展,而對于孩子的道德教育這一方面卻不加重視,尤其是對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現在許多幼兒園的教育,根本就從來沒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無從談起。幼兒園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響著幼兒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導致幼兒從小就缺乏關愛他人與孝順父母之心。
(三)社會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會在感恩教育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響著幼兒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來自家庭與幼兒園的原因以外,社會的作用也是很關鍵的。但是,由于當今整個社會風氣對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視,直接導致了社會關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二、學前教育感恩教育的改進策略
(一)家長的言傳身教感恩教育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在家里的時候,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充滿關愛的生活環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順老人、關心他人,只有父母自身做到這些了,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樹立一種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從而逐漸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成長。例如,家里有老人的情況下,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好好孝敬老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會將孝順老人作為自己的一種自覺行為與本能牢記在心,從而逐漸懂得感恩。
(二)教師的表率和教育智慧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時間以外,另外的時間多半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因此,教師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教師的地位是很神圣的,他們認為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因此,在學前教育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去模仿教師的一些行為動作。因此,教師在日程的生活與學習中,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時刻表現出關心與愛護,讓孩子對教師的這種關心他人的行為進行模仿,從而學會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另外,教師還可通過開展一些活動,以活動的多樣性去引導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感恩他人,收集一些如烏鴉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幼兒的心靈深處樹立一種感恩意識。
(三)家長、幼兒園、社會三方合作要想改進當前學前教育關于幼兒感恩教育的方式,除了確保家長正確的言傳身教以及教師的表率引導作用以外,還需加強家長、幼兒園與社會的三方面的合作,從而確保學前教育感恩教育的順利實現。幼兒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只能作為他們受教育內容的一部分,畢竟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家里度過的。如果來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整天面對父母的冷漠與自私,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總有一天孩子也會變得自私、麻木。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視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對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卻不太看重。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就需要充分發揮家長、幼兒園以及社會三者之間的作用,通過三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實現對孩子感恩等優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育與引導,父母在關心老人方面若是為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的話,孩子也會懂得關心老人、照顧老人、孝順老人。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才能更好地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另外,在加強家園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的情況下,還需充分發揮社會的宣傳教育作用,加大對感恩教育的宣傳,將這種思想深入人心,讓孩子時刻生活在充滿關愛與感恩的環境之中,從而將感恩變為自己的一種本能、一種“隨身攜帶”的優良品質,伴隨自己的一路成長。
三、結語
(一)過早地開始小學化的教學違背了孩子們發展的天性
古人有云,“樹木以天,以致其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學前教育就必須要遵循兒童的成長規律以及孩子智力開發的規律,但是,很多家長或者教師在教學中,都把幼兒當做小學生來對待,教學中,過早地開發了他們的智力,讓孩子們提前進入到小學階段的學習當中,這樣會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會讓孩子們從學習之初就產生一種強烈的厭學情緒,教師們“費力不討好”,孩子們也會越來越不愛學習。
(二)學前教育的“小學化”,也不利于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
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危害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學前階段的孩子們一般都處于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機體和神經系統都比較弱,這也決定了他們還不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學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游戲為主,這也是由幼兒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所決定的。但是,一旦學前教育開展小學化教學,會讓兒童提前進入到小學階段,強制兒童長時間集中自己的注意,這樣會導致他們的大腦容易產生疲勞感,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他們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讓孩子的表情變得呆板。此外,讓孩子過早過多的進行規范性的學習,也不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的發育,也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等。無形中加重了孩子們的心理負擔,給他們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也不利于兒童在以后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有效抑制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一)要端正教育教學的態度,正確認識幼小的有效銜接
作為家長或者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端正幼兒教育教學的方法,要不斷地學習和掌握一些關于幼兒教育的基礎知識,主動地去了解幼兒教育的主要發展目標。在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要尊重幼兒以“玩”為主的天性,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以及生理發展的特點,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教育教學。此外,幼兒園也應該遵循學前教育的規律,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對兒童的“教學識字和演算”的培養,應該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培養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等方面,拓寬孩子們的興趣范圍,同時還要積極地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主動學習的精神。根據教育部的規定,要想有效地開展學前教育,要嚴格遵守學前教育絕不能“小學化”,要根據教育教學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孩子們在什么階段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這也是每一位教育者應盡的義務。
(二)不斷地強化保教隊伍的建設
為了有效地避免學前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就需要組建一支數量足夠且綜合素質過硬的幼兒保教隊伍。要嚴格按照持證上崗的要求。按照“一教兩保”的具體要求分配合格的教導員,把幼兒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從源頭上有效地防止“小學化”的傾向。逐步完善園本的教研制度,鼓勵教師多參與一些具體的教育實踐,不斷地開展一些園本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們在實踐活動中積累一些豐富的學前教育經驗;嚴防“小學化”的教改研究,提高幼兒保教的質量。因此,要想讓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打造一支業務知識過硬的學前教師的隊伍來。
(三)要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實現家園共育的目的
家園共育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石,同時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孩子們能否茁壯成長,關鍵就要看家園配合的默契程度,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們的共同愿望。正因為如此,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育工作能否順利地開展。因此,做好家園聯系,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對幼兒階段教育的認識,都能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后盾。比如,幼兒園要定期開家長會,教育者要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向家長宣傳國家學前教育的一些規程和制度,幫助家長樹立起科學的幼兒教育的理念,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錯誤觀念,堅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利用家長的教育影響力來幫助和改善幼兒階段的教育小學化傾向是非常重要的。
三、總結
中職學校領導以及鋼琴教師必須要認識到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目的和意義,積極的進行改革,全面提高學前專業學生鋼琴演奏能力,那么中職學校的鋼琴教學改革主要是從哪些方面進行,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再有就是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及對考核的標準進行改革。下面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共同探討中等職業學校鋼琴集體課改革的主要內容。(1)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傳統的鋼琴教學方式是一對一的教學,教學內容大多都是基本的技術練習,練習曲等,過度的注重于彈奏技術技巧訓練,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甚至影響著學生彈奏兒童歌曲伴奏,不能夠學以致用。那么這就要求鋼琴教師積極的改善教學內容,積極的學習新的教學內容,更高教學內容,創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直接讓學生練習鋼琴,采取單獨的授課方式,那么這就會使學生以模仿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并且缺乏一定的競爭壓力,學習的熱情不夠。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從學生原有的音樂理論知識入手,正確的啟發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充分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全面促進學生對鋼琴的理解。[2]此外還應該改革教學方法,集體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在集體教學中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的找出差距互相學習。最為重要的就是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鋼琴的程度等方面進行分組,因材施教,針對每一個小組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教學,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地進行改善。(3)對考核標準進行改革。在傳統的考核評定中,只是根據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考核,那么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平時上課時的積極性,所以必須要對鋼琴課程的考核進行改革。考核是鑒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評價教學方式優劣的唯一質量標準,所以鋼琴教師應該嚴格落實考察在集體課程中學生的出勤率以及隨堂成績的檢測,并且及時地將相關的成績記錄到成績表中,并且根據學生期中以及期末成績進行最終的成績考核。最終的期末成績并不是期末考試的成績,而是平時所有成績的綜合,這樣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每一次的鋼琴集體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鋼琴技能。
2學前教學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中等職業學校需要及時地認識到鋼琴集體教學的優勢,并且積極地進行相關的改革,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改革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學校設施設備的投入不足,教學教材編寫不夠完善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程度的影響著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的實施。因此,在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還需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體現出學前教學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的實效性與科學性。(1)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對于任何一所學校而言,師資力量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根本,中職學校為了保證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的鋼琴教師的教學水平較低,并且大多教師對于鋼琴集體課程教學改革的認識不足,仍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鋼琴教學的目的。這就要求中職學校鋼琴教師積極的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并投入到鋼琴集體課的研究和教學中,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2)中職學校的設施設備。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由于采用的是一對一的教學,在設施設備上并沒有較大的需求,但是在進行鋼琴集體課教學之后,學校的鋼琴使用量就會增加,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校的擁有鋼琴的數量較少,這也就限制了鋼琴集體課的實施。學校必須要加大對設施設備的投入,建立專門的鋼琴教室,以滿足學校師生進行鋼琴集體課教學,全面提高學生演奏鋼琴的能力。(3)鋼琴教材編寫問題。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其他課程的教學不同,它增加了樂理、視奏以及即興演奏等學習內容,那么這就很難照搬傳統的教學教材,并且隨著教學制度的改革,傳統的教材也存在著較大的弊端。那么教材問題也就成了目前鋼琴集體課教學實施的瓶頸,為了積極的改善鋼琴教材,國家和政府必須要編寫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并且符合職業教育的鋼琴集體課教學專用教材,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學習新的教材,全面教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鋼琴。
3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樂理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喜歡唱歌的特點,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在原來的興趣和愛好中得到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新的興趣和愛好,在潛移默化中把喜歡唱歌轉移到喜歡樂理上來。比如:在上民族五聲調式的時候,我先以演唱民歌的形式導入課堂,調動學生興趣以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目的,然后我就教學生學唱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山歌、小調、號子,讓學生感受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特征,最后通過師生共同比較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區別大小調式。這樣樂理課就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了,而是讓學生在興趣和愛好中得到學習。另外,在學習音的長短的時候,我會先給學生來一段簡單的旋律讓學生熟悉,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音的長短,不變拍號、音高,把這段旋律重新改編一下,看誰改編的曲子好聽。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盎然,很快就進入角色開始改編。之后再讓學生來演唱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作品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該如何修改。最后我把學生修改的內容一一寫在黑板上,全體學生再進行視唱,選出大家都滿意的旋律。經過集體創作,學生得到極大的鼓舞,信心倍增,便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音的長短。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情緒
教師要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創建引人入勝的課堂情景,提高學生學習樂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具體教學內容上,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把豐富、充滿活力的現實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講音名與唱名時,可以把它與人名聯系起來對照講。比如:每個明星通常都有自己的學名和藝名,那么音符也不例外,它也有兩個名字,一個是用英文字母表示的叫音名,另一個是用漢語拼音來表示的叫唱名。這樣,學生很快就能理解了。在講常用記號的時候,用歌曲和音樂來感染學生,營造生動的課堂情境和輕松的課堂氛圍,更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比如,在講授變音記號、滑音記號的時候,我會有針對性地演唱一段藝術歌曲;在講授裝飾音記號、琶音記號的時候,我會有目的地彈奏一段鋼琴曲子。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而且讓學生更容易加深理解,理論聯系實際得到的記憶也會更加持久。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思路
多媒體音樂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它的優勢明顯,有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能給樂理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比如在講授音程的擴大和縮小時,我先用五線譜軟件把原音程、擴大音程、縮小音程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并分別傾聽它們的效果,把豐富的音響和強烈的直覺感受有機地結合起來,隨時進行對比,就很容易讓學生分辨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另外,課堂上的樂理練習題也可以采取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學生在答對題時,課件給出鼓掌的響聲或勝利的手勢,能激發學生繼續做題的欲望。答錯題時,課件可以即刻給出正確的答案,伴有音響和動畫加深印象,從而能讓學生對照檢查,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使各種練習由原來的枯燥變有趣,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在學習常見拍子的時候,我會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從中體會各種拍子的強弱關系。如2/4拍子的《義勇軍進行曲》、3/4拍子的《雪絨花》、4/4拍子的《同一首歌》等,這樣學生更能形象的掌握和區別各種常見拍子。
4啟發課堂創作實踐,激發求知欲望
1.1與語言節奏相結合,對幼兒的節奏感實施培養
通常情況下,兒歌具有節奏感強且節奏鮮明的特征。在開展學前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兒歌的特點。通過語言節奏,對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實施編排,訓練幼兒的節奏,使他們的節奏感得到培養,這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會使幼兒提升相應的學習效率,而且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通過歌詞,對歌曲的節奏實施訓練
實際上一首歌曲的歌詞同樣也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幼兒在掌握歌曲節奏之后,教師提供歌詞,要求幼兒自己對歌詞進行節奏填入。這種節奏與歌詞的同步訓練,會使幼兒通過對已經掌握節奏的運用,成功地填入歌詞,使幼兒對自己的勞動感到滿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作為音樂的語言要素,節奏是歌曲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培養和發揮幼兒音樂才能的一項主要內容。所以,應重視幼兒節奏感的培養,促使幼兒節奏感的提升。
1.3與身體動作相結合,對歌曲節奏感進行培養
當人們沉溺于某類音樂或節奏中時,往往身體會不自覺地律動。在對幼兒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巨大作用,通過身體將自己對節奏的感受表現出來,節奏所產生的肢體反應是教師無法通過教導展現出來的,完全屬于一種自然的表現。教師也可運用一些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引導幼兒將自身對節奏的感受通過適當的肢體動作表達出來。該方式的運用,能夠使幼兒有效掌握歌曲的節奏。
1.4把握技巧,準確彈奏
作為幼兒教師自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只有將樂器的基本彈奏技能掌握好,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輕松自在地運用。充分展現出音樂的無窮魅力,使幼兒得到感動,使其形成學習的沖動和興趣,為技能培養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基礎。
1)教師對演奏的示范。一般演奏樂曲能夠激發幼兒對音樂和音樂技能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示范演奏,比如口琴、電子琴等樂器的示范演奏的效果與錄音相比,課堂示范演奏的方式更為直接,能夠為幼兒提供一種更為直觀的現場感受。在教師的演奏中,幼兒能夠體驗到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能夠辨別出不同樂器的音色和性能。教師在演奏過程中所展現的動作、表情、氣質和風格也可作為幼兒良好的模仿根源,從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樂感。彈唱教學要求教師對音樂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并熟練掌握樂器演奏的各項技能。
2)師生之間互動荷載。教師在對幼兒彈奏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環節主要是指課堂教學的伴奏,伴奏主要分為幼兒演唱伴奏和教師范唱伴奏兩種。其中,在課堂教學中十分常用的則是教師自彈自唱,該方式不僅能夠良好地詮釋出作品精髓,而且有利于及時糾正兒童的錯誤,增加師生之間溝通交流,有利于兒童更直接且貼切地掌握歌曲和演奏技巧。教師對伴奏音型進行選擇時,應與歌曲特點相結合。若旋律之間有較小的變化產生時,可運用帶旋律的伴奏;若曲調和節奏有較大變化時,則需要對無旋律伴奏進行運用。兒童在演奏時應較多地對帶旋律伴奏進行使用,便于兒童對節奏分界點的掌握,從而完整表現出整個歌曲。
1.5生動化的演唱
1)準確化的演唱。在直接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和延長歌曲音調、節拍、節奏、速度、力度以及調性等發揮著重要作用。準確地反鏟能夠將歌曲的內容得到準確反應出來,使其有一定的感染力存在,也能將幼兒的情感實施充分調動,便于兒童對歌曲內在含義進行準確地掌握。教師在對幼兒開展范唱時,應將音調、旋律和音準實施準確把握,同時也不能忽略咬字、吐字、發聲、口型以及姿勢等的正確就位,為兒童的模仿提供便利,避免兒童誤解了正確發音。
2)適度的時量。幼兒是培養兒童彈唱能力的主體,在整個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的發揮著引導、組織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發聲練習時,教師示范演唱主要是為兒童初學提供指導,但在訓練過程總,禁止有過多的反復范唱頻率,應鼓勵幼兒自己做到獨立學習和領悟,避免對教師示范演唱產生一定的依賴。
3)飽滿的感情。不同節奏和音調的音樂會詮釋出完全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格調,可以說一首歌即一個故事,因此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通過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將音樂會中蘊含的情感通過范唱展現出來使音樂的靈魂外化,向幼兒傳遞出音樂的情感,從而引發幼兒彈唱能力的是說,使幼兒情感得到調動,激發學習中的熱情。
2結語
1.1學習領域的構建學習領域是用于各類職業學校的教學行動領域。它是在教學論的要求下對職業行動領域進行重新的分析和歸納,是行動領域的教學歸納。作為“幼兒教師”崗位群,在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后,整合出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可以包括:第一,基本素養學習領域。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掌握作為職場一員應具備的基本職業能力。第二,幼兒教師基本素養學習領域。學習掌握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基礎技能和方法。第三,專業核心學習領域。學習幼兒園各項活動的組織方法。第四,專門化方向學習領域。根據今后崗位的方向不同學習各崗位的專業技能。第五,拓展學習領域。在學生能力特征的基礎上拓展專業技能,提升能力范圍,創造個性化的發展空間。以上這些對應學習領域,需圍繞工作任務,以“怎樣做”和“怎樣做更好”等操作技能學習為主,以“是什么”和“為什么”的知識掌握為輔。
1.2學習情境的實施學習情境即教學項目,是本職業工作的各個具體工作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是學習領域的具體化。學習領域向學習情境的變換,應由本專業的專業理論教師與實習實訓教師協作進行。具體的設計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第一,對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進行分析。第二,深入崗位收集各項具體的工作任務。第三,將收集到的崗位工作任務進行轉換,成為適合進行教學的學習情境。第四,確定各個學習情境的目標、任務及內容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第五,為每個學習情境的開展做到軟硬件的條件準備。第六,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
1.3監控和評價體系的建立評價是課程開展情況的主要檢驗手段。由過程性的、活動式的評價組成的評價體系才是一個完整的評價系統。在整個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隨時貫穿著評價,既有工作環節設計、進行情況的過程性評價,也有工作完成的終結性評價;既有學生的自評、互評的學習性評價,也有教師的指導性評價。
2學習情境開發的實例解析
學習情境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接近于工作實際的工作環境。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是將具體的工作過程搬到課堂,而應是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的一種結合,因此在開境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一線的工作任務與過程,也要結合教學論的思想,使課程內容凌駕于工作內容之上。以下我們以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幼兒游戲》作為實例分析學習情境的開發。
2.1學習情境的設計傳統的學科課程是以知識內容的循序漸進為體系展開教學,注重于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與應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則從工作內容出發建立學習情境,重視知識、技能的應用與操作。以下以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幼兒游戲》為例,分析學習情境的設計,見表1。《幼兒游戲》中《建構游戲的設計與組織》這一學習情境構建與設計思路,見表2。幼兒游戲共設計6個學習情境,各個學習情境對應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其中包含若干個工作任務,以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為目標,對真實的工作過程進行教學化加工。
2.2學習情境實施的設計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以“收集資料、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作為學習的基本流程來進行學習情境的學習,完成工作任務。針對不同的學習情境,交互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采用分組進行,強調合作和交流,提高學生的與人溝通、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以“幼兒建構游戲的設計與組織”的學習情境為例具體學習情境實施設計,見表3。
2.3考核與評價的設計第一,以多形式評價為基礎。活動過程的評價嘗試采取自評、組評和師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學校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第二,以多元性評價為參考。在評價中注重能過提問、討論、成果分析、測驗等等多元性評價來綜合考查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三,以綜合性評價為依據。考核中注重對學生完成工作任務中表現出來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各項綜合職業素養的評價。
3課程開發的成效闡析
3.1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往往是在一定的職業環境中逐步形成的。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對中職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則可以在實踐教學活動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在仿真的實訓教學活動中督促學生履行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職責。同時,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也能更好地規范學生職業行為。
3.2以工作任務為依托,讓學生在工作任務中實現“理實一體化”在傳統的課堂學習過程中,以教師講授、學生傾聽為主要學習模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都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實際的工作中則會出現無所適從的現象。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下,教師將幼兒園的具體工作任務引入課堂,學生學習內容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工作任務轉化而來。在各種工作場景或工作活動中,學生運用知識來完成幼兒園各項工作,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在《幼兒游戲》這一課程的學習結束后,學生能完整地設計各類游戲活動,對游戲活動中常見的一些問題能進行簡單地處理,職業崗位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從而縮短了學生從課堂到崗位之間過渡期。
3.3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傳統教學的模式影響下,教師更多的扮演著“講解者”的角色,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則更多地飾演“傾聽者”的角色,學習過程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工作過程系統的課程則要求學生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各小組成員協作完成“工作”,并用自評、互評、課內評、課外評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這樣的課程體系增強了學生課堂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在“工作”中獻計獻策,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效率顯著提高。
4結束語
在學前教育課程中,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明確的要求,而且指出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此外,幼兒園學生雖然大部分都處于3-6歲的年紀,還是未成年人,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學生身體、心理發育的提前,有機會的安排學生更多、更早地接觸社會,體驗多樣的生活與成長狀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對于學前教育的教師來說,開展課外活動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帶領學生們不斷成長、有序進步的過程,只不過這樣的過程更加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開展學前教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放映了一段動畫式的卡通。卡通里的內容講述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學生們都看得津津有味。而到卡通片的最后,卻留下一個小謎語。這位教師適時向學生提問到:“小朋友們,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能不能猜到最后的這個謎語是什么呀?”之后,這位教師還拿出了一個小盒子,表示答對的學生會得到糖果作為獎勵。在這位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紛紛猜測并討論起來。課堂氣氛變得極為活躍。經過這位教師的一番點撥引導以及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之后,學生們順利得猜出了謎語的解答,既得到了教師的夸獎,也得到了思維上的成長。
二、重視課堂教學的開展,以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促進學前教育的推進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必須千方百計的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帶動孩子們的成長和發育,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廣大教師必須更加明確自身承擔的使命和責任,更重注重對學生們思維的引導、素質的挖掘和能力的提升。教學工作要以課堂為主要基地,更具針對性的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平時的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具體內容及學生實際需要,配合問答、演示、討論、教學實踐、活動分析、課前閱讀和網絡信息查詢等多種教學形式。有些教學方法頗具特色,如重點討論法、活動分析法和教學實踐法。所謂的重點討論法,就是圍繞某個教學內容教師提出問題,給學生約5-10分鐘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或進行演講,教師給予點評,以提高學生理解水平和表達能力,體現師范性特點。另外,活動分析法是要求學生利用學前教育學原理,分析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要求從目標、準備、過程作出評價和分析,培養學生對學前教育學理論的應用能力。
三、組織、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