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校本研修成果總結

校本研修成果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2-04-15 21:16: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本研修成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校本研修成果總結

篇(1)

從有益于教師發展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引領作用,很多學校開始實施,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校本研修實施過程中又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以寶雞市校本研修培訓中所做的問卷調查、訪談、調研的結果來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

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參加2012年暑期寶雞市校本研修管理者培訓的教師,其中有主管教學的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及各校骨干教師,他們都是校本研修的參與者、組織者、管理者。本次問卷調查表的設計參考了劉曉輝老師的觀點(他認為校本研修主要應該包括校本培訓、校本教學研究和校本課程開發三大方面的內容),并參照了陜西省校本研修“引領者”培訓需求調查問卷。

一、 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

問卷調查從校本培訓、校本教學研究和校本課程開發三個方面對學校教師校本研修狀況做了調查,發放問卷202份,回收183份。下面三個表是對其中三個問題“您認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您在校本研修活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的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與分析。

表1 您認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由表1可見,對于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問題,87.97%的教師認為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86.88%的教師認為學校缺乏明確的管理、考核、評價制度;83.6%的教師認為學校開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單一,不能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

表2 您在校本研修活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由表2可見,對于校本研修中遇到最大困難,88.52%的教師認為缺乏教育科學理論指導,這是最大的困難;其次是研修小組成員主體意識不夠,角色被動,其比例是77.05%;52.4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缺乏專業、專家引領。

表3 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由表3可見,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方面,21.4%的教師選擇翻閱書籍,7.2%的教師選擇上網查找,71.4%的教師選擇與同伴討論,6%的人選擇請教專家或與專家交流。

二、 校本研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觀念沒有轉變

學校、教師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定勢思維,涉及到教師學習研修就聯系到教師培訓,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均采用形式多樣的培訓進行,培訓的內容、方式均由學校統一規劃、統一制訂,所有教師整齊劃一地參加統一的培訓學習,而沒有真正地考慮到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教師個體差異。這樣的“一刀切”、“流水線”形式的培訓已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滿足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需要。

2.組織管理不到位、研修過程形式化

部分學校成立了專門負責校本研修管理的部門,制訂了研修規劃和計劃,制訂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但由于計劃、規劃制訂的大、空、泛,沒有和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制訂的一些制度不盡完善,沒有真正激發教師參與研修的熱情;考核評估只注重形式和結果數據的統計,對研修過程缺乏監督、引導,最終導致校本研修的實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保障措施不健全、研修效果不佳

學校實施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不健全,落實不到位。首先,教師進行校本研修,必須有必要的物質保障,學校應該提供可供集體研究、討論的活動場地,應該提供必要的學習研修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例如:教師可以查閱資料的電腦,及可以使用的網絡。其次,學校沒有給予教師足夠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學習研修時間。最后,學校沒有提供必要的學習研修的經費。

4.成果推廣意識薄弱

部分學校校本研修實施效果好、有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研修風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沒有很好的總結評估,僅限于經驗總結、研修體會、研修心得,研修成果沒有上升到理論層次,沒有進一步推廣。校本研修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善于總結、積極鉆研業務能力的優秀校本研修組織者和教師個人,他們起到了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但是影響范圍具有局限性,僅局限于本人、本研修小組、本校。總之,對研修取得的成果推廣意識薄弱,沒有形成研修成果的輻射效應。

5.缺乏理論指導

教師對校本研修的內容需求很廣泛,但是關注點相對集中在教育教學理論、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等方面,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教師缺乏前沿性的教育教學論作指導,在日常教學中或者研修中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主要是與同伴討論。這說明教師在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局限于個人查閱資料或者與同伴交流,與外界交流較少,請教專家或與專家交流只占6%。

三、 問題解決的策略

1.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不僅是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認識和實踐的深化,也是對校本培訓的繼承與超越,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十分強調“以校為本”,但“研修”則意味著必須以教師的自主學習和研究為基礎[1]。兩者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首先,主體不同。校本培訓中,教師是受訓者,學什么、怎么學由培訓者決定;校本研修則由教師自己決定。其次,內容不同。校本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學校管理者根據總體需要設計培訓的內容、培訓的課程;而校本研修的內容、主題由教師自己根據研修的方向、存在的問題而定。再次,實施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訓由培訓機構或學校統一按照課程計劃實施培訓;而校本研修主要由教師自己決定研修的方式、方法。最后,角色不同。教師由校本培訓中的受訓者轉變為校本研修中的“研修者”,由一個被動的參訓者,成為一名主動學習的研究者。

校本研修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被動地位,突出強調教師本身作為專業發展主人意識的覺醒,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種實質性變化是校本研修與其他繼續教育形式的本質區別,也是校本研修內涵的核心和精髓[2]。當然,校本培訓是校本研修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起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更新理念的作用。

2.嚴格制度管理,保證研修順利進行

制度是校本研修順利開展、實施的保證。從外驅力方面而言,學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管理機制、獎懲機制、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3]。學校應該站在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角度,建立以校長為主要領導的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以教務處、科研處為主的校本研修管理小組,以教研組為基礎的校本研修小組,以學科名師、教研組長為核心的學科專家指導小組,確定各小組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度,明確責任,責任到人。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負責全盤管理、制定全校的校本研修實施計劃和方案、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考核激勵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小組負責全校校本研修開展實施,進行過程監督,審核研修小組組織的研修任務,監督研修小組定時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收集整理研修活動積累的資料(文字資料、數據及影像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評估;學科專家指導小組負責指導各學科校本研修小組制定個人及小組研修計劃,選擇研修課題,確定研修方案,解決教師在研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小組及個人的研修進行可行性的指導和評價;校本研修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研修計劃,積極參與研修活動。

在規范管理制度,加強過程管理的同時,應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獎勵制度。在制定獎懲制度時,需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關系的考核:教師的教學任務與校本研修完成任務的考核;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與校本研修取得成績的考核;參加校本研修活動出勤與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這樣才能全面考核,發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在教師評價機制中,要把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活動及成果情況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把教師校本研修與學校的教師成長、名師成長工程結合起來,與教師的評優、評先結合起來,促進教師參與研修,提高專業能力。

3.規范保障措施,確保研修效果

學校應該規范保障措施,為校本研修的順利實施提供支持。首先,根據學校總體教學計劃,安排校本校本研修小組統一活動交流的時間和集體活動場所。為了滿足所有研修小組的活動,可以錯時安排,但要固定時間、地點,以便于檢查,管理小組要派專人檢查考勤,收集各校本研修小組的活動資料,當然,還要給教師足夠的個人自主學習研修的時間。其次,要保證教師獲取信息的途徑。網絡設施在研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建立電子備課室,為教師開放;有條件的學校為教師每人配備一臺電腦,條件不允許的可以幾個人公用一臺電腦;為有電腦的教師免費安裝網絡設備,以便在討論研修中獲取資料。在研修經費方面,學校應列出專項研修經費,分配到研修小組,配發讀書卡,獎勵校本研修先進個人或研修小組,使校本研修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經濟發展等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培訓經費法規和制度,切實落實培訓經費,建立教師培訓的制度和物質保障機制,有效保證培訓的順利開展[4]。

4.推廣研修成果,形成輻射效應

校本研修小組成員定期撰寫階段性研修小結、心得體會,總結階段性的研修成果;校本研修小組按照計劃,一階段一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修正下階段的研修方案,推選本小組先進個人及優秀研修成果;校本研修管理小組根據各研修小組的資料、研修開展情況、考勤及研修成果,評選階段性先進研修小組及先進個人,樹立典型,展示優秀研修成果,供其他教師學習;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在全面評估的基礎上,評選優秀管理人員、優秀研修小組、優秀研修個人及優秀研修成果。

學校對校本研修進行總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校研修風格的研究成果,對于能夠解決本校實際問題、適宜于本地區、具有針對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研修成果,涌現出的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善于總結、積極鉆研業務能力的優秀校本研修組織者和教師個人,應該大力宣傳、推廣,讓他們起到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擴大影響范圍,增強研修成果推廣意識,形成研修管理經驗,達到研修個人和研修成果的輻射效應。

5.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尋求指導

教育教學理論在實踐中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只有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教師的校本研修才能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統計結果表明,教師需求的研修內容排在前幾位的是:學科前沿性教育教學理論、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學法研究、班級管理工作。這說明教師重視校本研修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研修的目標方向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普遍希望接受專家、名師、一線優秀教師的指導引領,這是對專家學者、名師、優秀教師的認可,表明教師對研修質量要求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要有理論作指導,要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個性化需要,把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與專家名師交流互動,與有共同實踐經歷的優秀教師合作學習,教師從優秀教師的成長中借鑒經驗,通過校本研修加快自身成長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訓實施策略曲.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5).

[2] 王冬凌.區域校本研修評估標準研究.教師發展論壇,2010(12).

篇(2)

組建策略

教師工作坊的組建策略是:自主申報,協調配置,責任明確,架構清晰。

我們首先對全體教師普及教師工作坊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方法,在幫助教師厘清工作坊的性質和工作要領之后,動員有研究意愿和發展志向的教師自由申報研修小組。

學校挖掘現有資源,選擇校內骨干教師擔任坊主。根據學校的課題任務、項目實踐以及教師在教學中凸顯出的問題和研究興趣,設定研修方向。經學校委員會審批通過后,實行坊內自主招募,做到人員雙向互選,主題自主設定。再經學校學術委員會進行專業評估和坊間整合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教師工作坊由1名坊主、5-6名教師和校外指導專家組成,在活動中坊員接收專職教師的理論點撥和區骨干教師的經驗傳授,之后由坊主組織坊內成員和校外專家一起研發專修課程。最終形成平等對話與成果分享的學術文化以及良性循環的學習生態圈。

在校內外資源的整體規劃和服務支持下,教師工作坊形成了坊主激勵、區級骨干扶助、校級骨干示范、同伴分享、校外專家把關的分工策略,學校委員會隨時評估工作坊的日常工作和成果展示。

學校已形成了五大研修坊組,即德育研究坊組、教學研究坊組、課程研究坊組、積極情感發展坊組、評價研究坊組,在五大坊組系統之下,又下設了14個分支工作坊。

運行策略

教師工作坊的運行策略是:參與-體驗-探索-分享。

在區骨干教師和校外專家的幫扶指導下,每個分支坊的坊員根據研究興趣和問題明確研究主題、確定目標,全員參與方案設計,制定研究成果和進度檢查的標準。

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坊主帶領坊員接受專職導師、校外專家和區骨干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并自主組織學習交流、坊間互訪和課堂展示,接受校內領導和其他坊主代表的工作檢驗和反饋意見。

結合校內外資源的學習,教師工作坊不斷實踐和反思,明確自己的研究點,在聽取專家講座和校內外骨干教師的指導下提升理論素養,提煉實踐經驗,形成課題成果。最后將成果進行資源共享,還要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綜合反饋和交流,以實現策略整合和措施改進。

評價策略

我們將評價的落腳點放在教師和學生原有認知和行為上的改變。評價基于教學過程,鑒于教學結果,做到自評和互評結合,定量與定性結合,短期與長期統一。我們在學期末開展“五個一”的工作坊成果展示。

一個研修計劃:建坊之初,工作坊教師自主制定坊內研究目標、內容、成果和進度等,作為考核的時間節點和評價標準之一。具體內容方面包括三次理論和三次實踐,要做到人員合理分工,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研修成果層級推進。

一個研修回顧:基于短期與長期統一的評價原則,教師工作坊成員會定期進行個人教研成果的交流,梳理研修進程和深度,期間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并群策群力總結問題的解決方式。

一個研修案例:在回顧研修過程的基礎上,教師提煉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并將研修活動進行整理,形成做法示范,在坊間或校內進行宣傳和展示。

篇(3)

【關鍵詞】網絡研修;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麻江縣;有效性管理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是一種教師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以下簡稱“網絡校本研修”)。各地學者、 教學研究人員和參與教師紛紛對此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研究。大多數學者均從培訓的模式、運行機制和評價角度開展研究,涉及培訓管理研究的相對較少,基本處于實踐性探索階段,還沒有開展深入的系統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筆者就本縣2015年網絡校本研修有效性管理進行了實踐性探究,取得了實質性效果。在規定時間內達參訓率、學習率、合格率三個百分之百的好成績。

1.W絡校本研修的“兩個”融合

1.1網絡校本研修與聯片研修、“送教下鄉”的融合

網絡研修借助培訓機構豐富教學資源開展各類研修資源的學習、典型疑難問題的研析、各類學習共同體研修和教研活動、個人自主研討活動等。校本研修主要是學校各類研修活動、教研組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聯片研修主要是片區、跨片區研修活動和片區、跨片區教研活動等。“送教下鄉”主要是縣內優秀骨干教師送培送教到學校,開展實踐性教師培訓。

三者要緊密結合,相互支持,共同實施。網絡研修的任務為驅動校本研修及個人研修提供引導與支持;校本研修活動中的研修成果共享、核心問題提出,通過專家指導與引導,學員在網絡研修活動中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問題;學校各類研修活動和教研活動,體現為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共同進行。

聯片研修和“送教下鄉”在網絡校本研修基礎上實施,貫穿整個培訓過程;聯片研修和“送教下鄉”活動是整合培訓的進一步延伸和深入;聯片研修的成果對整合培訓形成促動。

1.2專家引領資源、預設性課程資源與生成性優質資源的融合

網絡校本研修,由六大核心研修主題引領,分別為:修師德(必修)、明理念(選修)、 懂學科(選修))、學技術(必修)、會應用(必修)、比成效(選修)。其中,3次為網絡校本同步研修(學校學科教研小組借助“校本研修”下的小組協作空間在線磨課系統,開展基于校本研修的在線同步“磨課”活動),1次為優秀案例征集活動(主題四),1次為應用成果評比活動(主題八),校本研修專家實地指導兩次(依據各省研修開展情況確定)。

三部分研修資源相輔相成,其中包括必修和選修。選修部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多種研修資源為片區、學校及學員個人的多型研修及教研活動提供支持和參考;片區、學校及網絡研修活動的優質生成性資源逐漸納入共享,供學員進一步學習。

2.網絡校本研修的“雙線”管理

2.1行政線的組織管理

2015年,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下發了《關于組織實施2015年“國培計劃”-示范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的通知》(教師司函〔2015〕43號),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立即行使權力,轉達下達文件,成立組織機構,制定研修規劃及考核管理制度,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政策保障。

成立以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為組長的項目培訓領導小組和以教師培訓中心主任為組長的工作指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職責: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組織管理及相關協調工作。工作指導小組負責項目活動設計、指導工作,并會同國家開放大學做好參訓教師的過程監管和評價考核。學校負責制定校本研修計劃,督促參訓教師線上學習和線下研修的組織管理。

2.2業務線的技術指導

業務線的落實比較復雜,既依靠國家開放大學專家團隊線上線下指導,又依靠縣級培訓團隊工作坊和研修小組磨課指導。縣級培訓團隊來源于兩個層面,一是學校業務管理人員(業務副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其側重“網下”,協助“網上”,即“網上”專家通過視頻指導;“網下”開展基于“磨課”范式的網絡校本同步研修,以學校學科教研小組為單位,圍繞“會應用”開展三輪基于“磨課”范式的混合式課例研修。研修組長是校本研修活動的直接策劃、落實者,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二是縣級指導者(縣教師培訓中心專職教師、教學研究室教研員、縣級以上名師骨干教師等)其側重“網上”,參與“網下”,即“網上”根據《周工作計劃》,學員在指導專家和輔導教師的引領指導下,進行課程學習與班級為主題的學科工作坊主題研修;“網下”,組織專家實地指導。輔導教師選擇磨課成果組織區域工作坊主題研討,分享經驗,指導問題,并組織跨校現場交流活動。縣教師培訓中心在其間起著紐帶作用,為行政線提供決策參考和業務咨詢,為業務線提供業務指導和資源服務。

3.網絡校本研修的“雙線”評價

網絡校本研修包括線上、線下兩個環節聯系,卻又環境迥異。線上學習發生在縣域的學科工作坊的、學校研修組織的虛擬環境下,由平臺自動評價;線下研修發生在本校、本片區的真實環境下,由縣校評價。

本縣“網絡校本研修”四類角色的考核不是分離的,而是相互關聯的。輔導教師、校級管理員、研修小組長的成績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自己所轄學員線上學習情況(包括線上學習和線下參與活動、提交磨課量化記錄、研修總結、優質資源等),占權重50%;二是本人的工作情況(包括開展線上線下研修活動和提交資源數及簡報等),占權重50%。

4.結束語

實踐證明,只有實行“雙線”管理與評價,并做到兩個融合,才能有效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才能消除培訓者倦怠情緒,才能增加培訓者成就感,有效調動培訓者工作和學習動力,使縣域內逐步構建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讓教師邊學習邊實踐,切實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生成和積累一批高質量的課例研究案例資源。

【參考文獻】

篇(4)

一、讓“送教下鄉”的實施方案與“校本研修”制度對接

在“國培計劃(2016)”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汨羅市教育局和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通過訓前調研,發現了少數學校重教學、輕教研,個別校長不能帶頭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校本研修成了年輕教師的事,成了教研組長的專利,成了有職稱評聘需求的教師群體的事,部分學校的教研活動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督導等實際問題。據此,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討論“送教下鄉”培訓的最佳切入點,將制度建設與“送教下鄉”培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汨羅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鄉”培訓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組織分工、責任分工、監督評估等作出詳細的規定,形成教師教育股、教師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管理與研究中心、教育技術中心,培訓專家團隊、鄉村學校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成為了上下聯系、多層面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在縣級層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領導職責;二是突出了教師發展中心的學術職責。在基層學校的實踐層面,我們首先要求各送培學校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將基地學校和送培學校的校長確立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勵約束機制,在“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中,對各送培學校的校本研修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使研修制度建設成為了培訓實施的有力保障。

二、讓“送教下鄉”的領導意識與“校本研修”思維對接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負責人對“送教下鄉”培訓的認識和管理水平,汨羅市教育局分管隊伍建設的副局長牽頭,教師股組織召開了有全市各鄉鎮聯校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以及“送教下鄉”培訓基地學校校長參加的專題會議,明確了“送教下鄉”培訓與“校本研修”對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責任,并要求基地學校拿出切實可行的承辦實施方案,基地學校與送培學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對接措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基地學校的場地準備、接待服務、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學校的“校本研修”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三、讓“送教下鄉”的基地學校與“校本研修”平臺對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場所是教師所在學校,以建立學習型組織為交流平臺。校本研修的宗旨與根本目的是“基于學校”,校本研修的起點與根基是“為了學校”,校本研修的活動狀態與主體是“在學校中”。在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五大項目的九個班級中,都不同形式地組織基地學校的教師,積極參加“示范教學”和“研課磨課”的學習活動。他們以學校為校本研修的基地,從學校出發,在學校中,以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校為本,在“示范教學”階段,各個基地學校的教師都參加了聽評課活動,在“研課磨課”階段,許多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研磨活動,并當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動記錄;汨羅市長樂鎮中心小學、汨羅市羅城學校、汨羅市汨羅鎮中心小學等送培學校都發動教師投身課堂教學打磨活動,做到了以學定培,以研促訓,以評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題、有內容、有實效。學員李瑛告訴我們,本學期汨羅市白塘鄉中心小學積極構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單周大教研,雙周小教研的形式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討,在大教研中主要針對學校大層面的教學問題探索,小教研則以年級組為單位,由備課組長組織老師進行集體備課、聽課磨課、教學問題探索等,加強了教研組團隊建設、課堂診斷、課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這樣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貼合了教師們的教學實際,通過“送教下鄉”培訓搭建的平臺,學員們的教學水平獲得了更加長足的發展。

四、讓“送教下鄉”的專家團隊與“校本研修”角色對接

校本研修的三條基本途徑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汨羅市2016年的“送教下鄉”活動,在培訓者團隊成員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訓專家團隊為引領,以本地培訓專家團隊為支撐,初中數學、小學語文、中小學音樂、初中班主任、幼兒園教師五個培訓項目所聘請的本土培訓者,都來自基層教學一線,都是近幾年本市的名師,有些甚至是連續幾屆名師,可以說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師中的名師,他們不僅僅課上得好,培訓、微講座樣樣都行,對教材、對學情、對校情、對校本研修、對學員需求都了如指掌、爛熟于心。而且,榜樣就在身邊,可學、可親、可敬,在“送教下鄉”培訓中他們是學科專家,在學校中,他們又是通過“校本研修”成長起來的教學骨干,由他們來組建專家團隊,實際上也是一個教研組長,既是引領的專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們的送教才最有針對性、實效性,最受一線教師的歡迎。

五、讓“送教下鄉”的階段活動與“校本研修”模式對接

在“送教下鄉”培訓中,我們堅持按需施訓、立足鄉村的原則,強調前瞻性與實效性相結合,階段性與持續性相結合,專業引領,能力轉換,實踐指導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等實踐性特征。針對鄉村教師教學與教研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按照問題診斷―通識研修―示范教學―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體提升,共六個模塊的課程設計方式進行培訓。例如:為落實“研課磨課”環節,積極貫徹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的 “三以原則”:課堂研磨,以學定教;培訓實施,以研促訓;人人展示,以評促改。培訓者按片區分小組進行校本指導,要求“個個參與、人人展示”,使每一個學員都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過程可以概括為“問題-設計-實踐-反思”四個環節,與“送教下鄉”培訓的模式殊途同歸,極其吻合,按照理論指導實踐,反思總結后再實踐,再提高的研修過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不求短期行為,但求持續發展,著力幫助農村教師營造終身學習、校本發展的良好環境,引領農村教師結成專業發展的跨校聯盟和常態的教學教研共同體。

六、讓“送教下鄉”的培訓課程與“校本研修”資源對接

汨羅市的“送教下鄉”培訓項目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驅動、以案例為載體,設計和實施好一系列著眼于鄉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培訓活動,以實踐課程為主體,省級專家引領和一線骨干教師示范,全體學員參與,開展研課磨課、學術沙龍、崗位實踐、校本論壇為主要方式的培訓,并把師德修養、心理健康教育、個人才藝展示、信息技術等課程都編排在培訓過程中。

教師培訓的教W資源是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在培訓活動中的動態表現,通過培訓者的有效選擇和使用,使得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從“靜態”變為“動態”。首先,教學資源由培訓者與學員共同建構,在研修過程中重視課堂互動和師生對話,幫助學員建立新舊經驗的聯系。許多學員在培訓期間感受到了“學習情境”與“工作情景”的聯結體驗,這種培訓方式,可以從“仿真”狀態有效遷移到“真實”狀態,體現出培訓的有效性。其次,教學資源體現學員之間共建共享。“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班級為學員建立了“學習共同體”,學員的課例、課件、心得體會都可以在班級QQ群和學習小組共享,這些認識和經驗的分享,閃爍著教育教學領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級交流和應用中得到升華。最后,示范教學與研課磨課是教師培訓的重要階段,在這兩個核心環節中,我們選取加工了許多有代表性的資源。

七、讓“送教下鄉”的學員發展與“校本研修”成果對接

從知識的復雜性來看,教師培訓要建立在對學員認知獨特性的認識基礎上,為學員提供獲得知識的多種不同途徑和機會,汨羅市的“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拓寬了學員的研修視野,要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五個一”:一節匯報課;一次校本教研活動;一份研課磨課記錄;一次微創新教研論文;一堂微課視頻。在“送教下鄉”培訓的五大項目九個班級的600名學員中,通過說課、微課展示、小組賽課等多種形式,累計完成研磨課560節次,評選優質課75節、精品課40節,組織專家講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視頻”等資料436份,形成了培訓理論、案例、游戲、故事、文本、PPT課件等學習成果,使學員的專業成長和事業發展,與學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對接起來,汨羅市將這些資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盤,免費下發到各個中小學、幼兒園,為它們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資料,最終實現了幫助鄉村教師,幫助鄉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級教學競賽中,汨羅市第二中學熊立紅老師參加湖南省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以第1名獲化學課一等獎。汨羅教師參加岳陽市“金鶚杯”教學競賽,有6個學科獲一等獎,居岳陽市前列。汨羅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學競賽中,獲獎選手80%是參加了“送教下鄉”培訓的學員,充分證明了我們的示范教學與研課磨課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們組織600名參訓教師,齊聚在汨羅市電影院,參加了“總結提升”的培訓,湖南省教育廳國培辦黃佑生主任親臨現場指導工作,由五個項目的部分參培學員作為代表,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分班級、分科目,采取文藝節目、朗頌、師生同臺講故事、PPT課件展示、視頻匯報等方式,全方位、多視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初中班主任培訓項目班級,通過對“鄉村特色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溝通策略”等問題的研究,使參培老師在“班會課如何上?班級活動如何組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總結提升的環節中,汨羅市紅花鄉露水坡中學的李美英老師和班上的學生同臺講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詮釋了教學相長的內涵,整個活動受到了省國培辦黃佑生主任、汨羅市教育局領導、學科首席專家和全體學員的高度評價。

八、讓“送教下鄉”的財力保障與“校本研修”經費對接

汨羅市本級財政,嚴格按照教師工資總額的1.5%撥付教師培訓經費,學校按不低于公用經費的8%列支培訓經費。同時,本地教師培訓經費與“國培計劃”專項經費,均歸口管理、統籌安排、專款專用。在經費監管上,汨羅市教育局牽頭建立了專項經費跟蹤審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預算規劃,年中有督查指標,年終有考核獎懲,為教師培訓工作提供了切實保障。2016年我們爭取財政專項資金400余萬元,在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興建了一棟培訓樓,竣工后投入使用。投資4300萬元建設好了全市中小學的“三通兩平臺”(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水平,使鄉村學校的校本研修駛入了互聯網時代。

篇(5)

關鍵詞:激勵機制;管理理念;管理行為;建設思路

提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多學校管理者會馬上想到培訓,但培訓往往是短期行為,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很有限,不少外出培訓的老師有一種困惑,聽專家講得頭頭是道,自己也感覺很受啟發,但回來之后,激情很快冷卻,原來怎么做,現在還怎么做,幾乎沒任何改變。可見,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并非短期培訓能徹底解決的,其實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是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才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渠道。筆者結合自己的校本教研管理實踐及思考對提高校本教研實效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重成果驅動,輕成長驅動的激勵機制

校本教研有兩種比較常見的驅動形式:成長驅動和成果驅動。在特定的情況下,兩種驅動形式均有其特點和效果,但一般來說,成果驅動因其功利性造成校本教研虛的成分比實的多;而成長驅動因發自內心使得校本教研實的成分比虛的多。

盡管如此,不少學校校本教研仍然以成果驅動為主。課題立項或成果獲獎、論文評比獲獎或發表、優質課評比獲獎、命題比賽獲獎等等都有相關的物質獎勵制度,這對教師們投入校本教研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存在教研停留于表面,務虛多于務實,發展后勁不足等實際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成果驅動必然遇到的發展瓶頸,要沖破這個瓶頸,只有變成果驅動為成長驅動,只要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以上問題即可迎刃而解。如何提高教師的校本研修意識,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師成才觀、發展觀、幸福觀是校本教研管理的重要課題。

教師并不缺乏成長的愿望,而是缺少一種氛圍。學校應以一種務實的態度為教師的校本教研搭建成長平臺和營造研修氛圍。如以講壇的形式給予教師展示研修成果的舞臺,摒棄一些大而空的課題研究代之以小而實的草根研究,組織教師校本研修的沙龍活動等,通過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教師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集體和自己的成長,從而把教師的成長愿望轉化為參與校本教研的動力和行為。

二、反思重控制管理,輕指導管理的管理理念

目前學校都針對校本教研活動制定了具有很強操作性的規章制度,比如備課組活動,要求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主講人,期初有計劃,期末有總結,在時間上、空間上都做了詳細的安排,而且日常管理檢查做得也很到位,但活動的效果卻與預期相去甚遠。

這些制度就像一個架子,學校搭好臺子,指望老師們唱好戲。但事實上,缺乏指導的備課組活動往往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開始,老師們積極參與,到指定地點進行備課組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備課組活動最終演變成備課組長工作布置,或組內事務分工,缺乏實質性內容,更重要的是老師們沒能從備課組活動中獲得發展和提高,備課組活動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成了走過場,應付檢查,即使是現在很多學校流行的集體備課活動,也大多演變成了輪流備課或者分工備課。

“沒有指導的管理是不負責任的管理”。放眼望去,大多學校的校本教研重視控制性管理,要求形式到位,內容和效果是否到位就聽天由命了,從本質上來說,制定所謂的規章制度只是學校管理者尋求心理安慰而已。

三、改變重行政管理,輕學科建設的短視行為

由于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客觀上需要管理重心下移,不少學校實施了年級部管理,也就是給予年級部教學、德育、后勤等管理配置,這種“校中校”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但與此同時,學科教研建設邊緣化,教師專業發展所依賴的唯一校內組織學科教研組的地位日益下降,功能逐漸弱化,活動流于形式,不僅教研組整體缺乏特色,而且個體受益甚微。

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兩條重要的主線,一條是班主任,一條是學科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抓前者直接受益者是學生,抓后者直接受益著是教師,學校想要得到全面發展,這兩條主線應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教師是一個渴望得到尊重和承認的群體,在學科建設的問題上,學校應重視日常的管理行為。要突出教研組長在學校的學科學術地位,就要敢于沖破行政束縛,讓教研組長在學科學術上有絕對的話語權,總之,要讓學科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在學校工作中有存在感,這不僅是學校對學術的一種尊重,更體現學校管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支持的姿態。

四、摒棄重整體發展,輕個性培育的建設思路

一個好的教研組長就有一個好的教研組,一個好的備課組長就有一個好的備課組,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決定了學科建設的成敗,學校在給予所有學科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提供進修和培訓機會的同時,應該有計劃地進行重點學科建設,在一定的時間內,建設部分學科成為區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研組或備課組。

重點學科建設過程中,還需可以根據組內教師的特點和個性,設計一些個性化的研修項目,比如組內有位教師課備得特別好,但課卻上得一般,那就把他備的教案拿來,由組內的其他教師上,同課同構也是一種很好的研修切入點。

總之,校本教研建設關系到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發展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因此校本教研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發展的高度和辦學品味,因此提高校本教研實效是一個沒有終點的課題,需要學校管理者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創新,并把每一個管理決策扎扎實實地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篇(6)

通過學習繼教網絡中的案例及案例評析,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作為現代教師必須具有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要有全新的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和教育質量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大力倡導校本教研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和創造性培養已成為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它能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此次通過學習理念性知識和聽評課活動深入研究課堂教學、認識教學規律,更新教學觀念、交流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展示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水平等方面專家為我們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使我的教學理念在聽評中升華、教科研能力在聽評中加強、教學技能技巧在聽評中和論壇中產生、專業水平在學習中提高。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孩子需要教師運用多樣性的手段去精心教育、引導,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和生成經驗,要依據兒童自身的興趣和需要,讓兒童成為活動的主體、較快地進入探究階段。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以飽滿的熱情通過探索、提問、操作、表達、展示等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得到相關事物的整合知識。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支持者、共建者的作用,要為兒童提供一個支持性和啟發性的環境,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充實自己,在好的經驗基礎上不斷擴展、提升,要做個勤奮的老師,更要做個聰明的老師,在研究中真正讓自己得到發展。

1、 有價值的問題是課堂有效調控。我在問題研討中提出的問題是通過我的論壇和學習專家解析來解決的。

2、 我參加了多次研討活動。有:關于語文教學方面的校本課程、關于吟誦你了解哪些、漫談作文教學方式與方法、學生好習慣的養成、尊重信任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小學語文作文方法的指導、有效問題教學原則、富有感染力的有效講授、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

通過觀看視頻,專家點評以及網上相互交流,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認識,通過在線研討交流,領略到了遠程教育的魅力,有幸聆聽各位學友不同的課改心聲。通過完成提交作業,鍛煉了我對表達能力,提高了智慧;通過閱讀簡報,分享到了學友的研修成果和專家們的課改成果;最后,通過撰寫提交研修總結,思想和認識又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我認為活到老,學到老,我學習,我快樂。

篇(7)

關鍵詞:以校為本;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6-0269-03

在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最終目標是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比傳統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新課程改革提出“信息素養”為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培養,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因此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師要想勝任新的教學工作,必須堅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然而,信息技術教師在長期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隊伍的一些特點,如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相對較低,教師個體之間差異明顯等。由此提出了針對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需求而開展的校本培訓,我們認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校本培訓將成為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出發,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改革中對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需求,分析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校本培訓的實施建議,以期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概述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現有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可概括為:

1.入門培訓專業發展模式。對于新入職教師一般設置崗前培訓,即擔任教師正式上課之前的培訓教育。這種新任教師培訓模式,大致有三種情況:老教師傳、幫、帶方式,教師集中培訓方式,新教師專業研修方式。教師入門培訓專業發展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新教師培訓工作的全方位深入展開。

2.以高校為依托的專業發展模式。依托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可以高等教育機構為培訓基地,在高等師范院校及綜合性大學教育學部實施。以高校為依托的專業發展模式具有較強的學科理論優勢,可使教師系統地學習信息技術專業理論知識。但由于高校教師在長期教學過程中相對封閉,會導致其專業培訓經常會一定程度地脫離真實一線教學實際。

3.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培訓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英國等國家提出,“校本”表示“以學校為根本”、“以學校為基礎”。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于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和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我國“校本培訓”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和創造能力的要求,校本培訓要從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攻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以此謀求學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建設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較強的創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二、校本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及實施建議

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成為一種與離職培訓優勢互補的運作方式,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重視。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較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只要技術好即可,學校沒有組織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科研活動;很多學校只有為數不多的信息技術教師,學校常采取的辦法是讓信息技術教師參加通識培訓或者其他理科教研組培訓活動。但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很強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教師即使參加了通識培訓,也很難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教學實際中;由于對信息技術課程解讀不到位,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內容的制定往往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技術內容,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就是以學習“技術”為目標的,培訓主要內容是課件制作、網絡技術等,很少涉及到教育理論、學科教學論、教學法等方面的內容。然而,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顯然與信息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有本質區別,信息技術教師不僅需要完善和提高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在新課程背景下,更急需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育理論等方面進行全面學習。針對這些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實施建議:

1.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作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個學校在新一輪校本培訓、校本研修中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修成果,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本身就是很好的研修資源,無論是成果本身還是創造成果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可以在學校中發揮示范作用。可以以學校網站為主陣地設立信息技術教師論壇,探討教育教學規律,分析教育教學現象,發表教育心得,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專業發展水平。可以開展主題教學研討和技能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整合的能力,引導教師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行為,并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實踐、分析、反思、總結,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化成長。可以以課題為載體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科研基本理論及方法的培訓,指導教師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將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所以,各學校不但要加強校本培訓和校本研修的組織活動,更要重視對研修成果的總結,經由合適的方式向其他學校進行成果共享和傳遞,以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引導全體信息技術教師走研究型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學校也可以定期聘請校內外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以擴展教師們的視野,提高教師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2.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由于部分學校信息技術教師較少,沒有學科帶頭人,校本培訓難于組織和管理,學校很難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訓體系來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在組織形式上,可以以各個學校為單位,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學校為基地開展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學校逐步加強與其他兄弟學校、聯誼學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兄弟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資源,拓寬校本培訓的師資渠道,增加教師培訓機會。雖然不同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會不盡相同,但學校的發展現狀決定了必然有著很多共性的發展需求,如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教學內容的更新、經典教學案例的分享等,通過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方式,可以有效地組織各個學校之間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進行交流、合作和共同發展。可以選擇一所固定的學校作為區域培訓的基地,可以在幾個學校之間輪流組織開展實施,也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獨立組織教師開展培訓。在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各地區的特點和各學校的優勢,靈活開展校本培訓活動。

3.以新課程改革為中心,適度延伸培訓內容。校本培訓的內容應以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為中心,在新課程理念、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作適度延伸。不同學校、不同個體的信息技術教師的需求不盡相同,校本培訓內容應根據需求不同靈活設置。學科專業知識包括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信息文化、信息技術前沿等多類問題,涉及到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學理論、學科教學法更是種類繁多。那么,如何處理好校本培訓中各個模塊之間的關系呢?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是一個大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的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等集中培訓都必將圍繞新課程改革進行。在這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校本培訓的目的之一是將集中培訓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一線中得以實踐,使更多的信息技術教師真正參與到新課程改革中,實踐到新課程改革中。因此,校本培訓的內容應該以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為中心,在具體設計培訓內容時,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作適度延伸,包括加強師德修養、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專業基礎和更新專業基礎和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

4.提供培訓實施保障。通過校本培訓,調動和發揮學校和教師層面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但無論是學校自身組織培訓還是校校聯合的形式組織實施校本培訓,只靠學校和教師的自發行為是不夠的,必須有市地教育主管部門的人力和財力等資源的支持保障才能保證校本培訓的順利展開。例如,請專家或者市地教研員等參與培訓,有時需要通過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協調和組織。因此必須有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推動、區域推進、學校支持和教師主動參與,才能確保信息技術教師校本培訓的有效實施。

5.建立健全校本培訓檔案。校本培訓檔案可以包括:①成立校長為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及職責。②各項規章制度。③培訓計劃(培訓的專題名稱、培訓的目的要求、參加培訓的對象、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培訓的具體時間安排、培訓活動的保障措施以及每次培訓活動的組織者)。④校本培訓活動記錄(培訓活動的地點、培訓活動的日期與持續的時間、培訓的主題、培訓活動的組織者和主講人、培訓活動參與者的簽名記錄、培訓的主要內容)。⑤校本培訓教材(含錄像帶、光盤、軟件)及其他文件資料。同時要建立校本培訓教師個人檔案,包括參加學校集中培訓情況記錄、自學筆記、聽課筆記、上公開課教案、個人課題研究情況等。⑥建立考核與獎懲制度,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實行過程監控與結果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內容。

三、小結

本文以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對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根據現有校本培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校本培訓中的一些實施建議。校本培訓既是一種模式,更是一種思路。通過校本培訓可以加深對課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學習課改理念,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校本培訓,將課程改革的理念深入到教學第一線,深入到學生的課堂實際教學中,推進課程改革穩步、快速、有效地前進。在學校內營造一種研究和創造的氛圍,提供環境支持,使教師邊行動邊研究,在實踐中落實新課程理念,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為新課程實施提供反饋。圍繞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以校為本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仍然是今后研究的重點之一。

參考文獻:

[1]郭莉.現代信息技術在新形勢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2,(6).

[2]李方.淺談教學技巧的形成基礎―教學反思[J].教育研究,2009,16(8).

[3]武博、宋智勇.淺析教學反思技能[J].新課程研究,2009,(8).

[4]于環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協作學習設計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人學,2009.

[5]趙可心.信息技術課程的協作學習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人學,2008.

[6]蔡笑岳.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科研[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7]張偉.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專家引領―談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J].吉林教育,200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中国东北老太婆内谢|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专区| 西西人体444www大胆无码视频| 少妇又色又紧又爽又刺激视频|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东北老头嫖妓猛对白精彩| 永久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的网站| 污18禁污色黄网站|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下载|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又黄又湿免费高清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又大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