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14:37: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獅子和鹿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各種資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與老教材相比,無論是編排內容,還是編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教材的靈活性強,留給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空間大。如果不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資源,就有無從下手之感。挖掘教材資源,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挖掘“主題圖”資源,讓“主題圖”充分發(fā)揮作用
“主題圖”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其意圖在于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這一基本理念,在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充分挖掘“主題圖”的資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 發(fā)揮“主題圖”的情境作用
以實驗教材第一冊為例。第二單元“比一比”設置了“小豬幫小兔子蓋房子”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上課伊始,學生邊看“主題圖”,教師邊講:“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幫小兔子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磚、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熱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準備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這個故事一方面為教學知識提供背景,同時還滲透了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像這樣的“主題圖”還有“野生動物園”“學校運動會”“我們的校園”等等。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的、熟悉的情境,而在這些有趣、美麗的圖畫中包含許多奇妙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充分挖掘“主題圖”中的教學資源
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題圖”都包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對新概念、新知識感知全面、理解透徹。仍以“比一比”為例,教材中引出“同樣多”和“多”“少”的概念后,提出“圖中還可以比什么”,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挖掘主題圖中的資源,除了進行小兔和磚、小兔和木頭的比較外,還可以進行桌上的水果之間的比較,水果與豬和兔的比較,桌子與凳子的比較,等等。
再如教材第一冊“小猴吃水果”的主題圖。初看主題圖,我認為主題圖的目的無非就是:(1)能數出圖中物體的個數;(2)會用“>”“
(出示主題圖后)師: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嗎?
生:圖上畫的是……猴子有3Z……
教師板書“猴子3、梨4、桃3、香蕉2”。
師:猴子有幾只?桃有幾個?猴子和桃比,怎么樣?
生:猴子有3Z,桃有3個,猴子和桃同樣多。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3=3”。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和“
再細心地觀察主題圖,我發(fā)現了圖中的如下資源:(1)小猴子與水果對應排列,滲透了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2)猴子、梨、桃和香蕉可以互相比較,因此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的背后,蘊涵著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性和開旃}生。根據初觀察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再觀察發(fā)現的上述資源,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修改如下:
出示主題圖,同桌互相說說圖的意思。
師:圖中有幾只小猴在吃幾個梨、幾個桃、幾根香蕉?你能用手中的學具擺出來嗎?
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學具擺出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
師: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教師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方法擺出如17頁的象形圖。)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些物體的多少,好嗎?誰來試一試?
生1:猴子比香蕉多。
生2:香蕉比梨少。
生3:猴子和桃同樣多……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抽象出:3>2,2
我認為,修改后的教學設計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這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結果。
3 重新選擇主題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
“用教材”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應把教材看作一個可參照的藍本。當我們發(fā)現教材提供的主題情境不適合我們的學生時,或有了比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更有價值的主題情境時,可以重新確定材料進行編排。只要改變后的主題情境更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我認為都是成功的。
教材第一冊18頁“第幾”的主題圖是一幅排隊購票圖。如果只看圖,是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幾”和“第幾”的。制成電腦課件,我們又不具備制作條件。怎么辦呢?我認為可以重新選擇主題情境。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實錄:
(1)教師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兔子的圖片)。你想對它說句什么話?
學生自由地與智多星打招呼。
師:智多星還有許多好朋友,它們是――
教師邊說邊呈現小動物圖片:小松鼠、大象、長頸鹿、小獅子,并把它們零亂地擺在黑板上。
(2)呈現材料,引導探究。
師:今天,智多星邀請這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大伙兒可高興啦!一大旱它們就來到了智多星家里。可是出發(fā)前,它們?yōu)樵鯓优抨牫沉似饋恚l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能幫它們排排隊嗎?
學生交流后,反饋。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它的后面,再后面是長頸鹿,再后面是小獅子,最后是大象。
教師按照學生的說法在黑板上排序:
智多星 松鼠 長頸鹿 小獅子 大象
師:你為什么要這么排?
生1:因為大象最笨重。
師:你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個。
師:那么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個。
師:還有不同的排法嗎?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個,大象排在第3個,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排在最后面。
師:你這樣排有什么理由?
生2:智多星是請他們來的,所以排在第1個;小松鼠第1個到智多星的家,把它排在第2個;大象比較晚一些,所以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最晚,所以排在最后一個。
教師小結: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書:第1),小松鼠排在它的后面,是第2(板書:第2)……
智多星 松鼠 大象 小獅子 長頸鹿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師:其他同學還有不同排法嗎?請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自由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
(3)主動參與,體驗意義。
師:假如今天也讓你去參加音樂會的話,你準備排在哪里?
生1:我想排第1個。
師:你排第1個了,那么后面的小動物會怎樣呢?
學生演示:
師:那么現在長頸鹿排在了第幾個?
生(齊):第6個。
師:當這位小朋友排在第1個時,其他小動物分別在第幾呢?
生(齊):智多星排在了第2,小松鼠排在了第3……
師:還有誰愿意上來排?
生2:我準備排在第3個。
師:那么其他小動物的位置會怎么樣呢?
生2:智多星、小松鼠不變,大象排第4,小獅子排第5,長頸鹿又排到第6了。
(二)挖掘教材中的“開放性”資源,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注重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新教材的主要特點之一。開放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更多的選擇學習、探索的主動權,學生就有可能會學得更主動、生動。
二、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
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是數學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新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選擇學生生活中的情境,先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再解決數學問題,就是這一基本理念的具體表現。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用好教材中與生活貼近的教學事例,還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一)用好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我的具體做法是:每天進行“生活中的數(學)”說話訓練。開始,學生只能模仿課本說“我今年8歲了”“我家有3口人”等簡單的內容。后來,學生能說出課本以外的生活中的數。例如,“黑板上邊有8個大字”“我家這個月用了6噸水”“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毛衣花了31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說話內容越來越豐富。由“生活中的數”說到了“生活中的數學”。一年級結束時,學生已能說“奶奶家養(yǎng)了8只大羊,2只小羊,一共是10只羊”等較復雜的數學內容了。這樣堅持下去,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而且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二)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
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主要指課本以外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又與新知識直接相關的資源。例如,我班有58人,一、二組每組9人,三至七組每組8人。在教學“8和9”時,我就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理解8、9的有關知識。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說“我們組有8個人,我坐在第2排”“我們組有8個人,再加1個就是9個”“我們組有4個男生,5個女生,一共有9個人,可以列成算式4+5=9”“我們組有8個人,今天有1個人沒來,現在是7個人,可以列成算式8-1=7”……
隨著年級的升高,適合學生的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也會越來越多,生活中的購物、分配、建筑等,報刊中的數據、信息等,都是我們可以挖掘的數學資源。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讓學生在教室里布置模擬超市購物,使他們學會花錢買東西;“學習認識圖形”時,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形或物體,開辦“小小創(chuàng)意展示會”;學習“量長度”時,讓學生相互合作測量身高,測量教室里物品的長度,每個人立定跳遠的長度,并帶到室外,讓他們相互合作測量物體,回家和自己的親人比比誰跳的遠,將記錄的結果給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這種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的數學課,給予學生的是輕松、快樂、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綜合并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活”化課程資源。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存在著豐富多彩的可供我們利用的數學資源。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注意積累,一定能發(fā)現更多的、更好的有價值的數學資源,為新教材的使用錦上添花。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55頁例2、練習十二的第1、2題
學習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是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重難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小棒20根,三角形20個,4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在課間的時候聽到兩位學生的一段對話,我把這段話記下來了。
(1)課件出示:
小紅說;“我有3本故事書。”
小蘭說:“我的故事書的本書是你的4倍。”
你們知道小蘭有多少本故事書嗎?(12本)你是怎樣想的呢?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1:3本的4倍就是3乘4等于12本。
生2:小蘭的故事書本數是小紅的4倍,也就是說小蘭有4個3本那么多,也就是4個3,是12本。
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老師這里還有一道題,你們想不想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1)教師出示:第一行
弟二行
師問:有幾個?(4個) 有幾個?(12個) 是的幾倍?讓學生看圖思考。教師作適當引導。
(2)學生4人一組自由討論。然后進行交流匯報。
生1:因為有3個的數量那么多。(是3倍)
生2:12里面有3個4。(是3倍)
生3:因為里面有3個的數量。(是3倍)
(3)老師歸納總結:要求三角是圓的幾倍,實際上就是求12里面有幾個4。用除法計算。
板書;12÷4=3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師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2.用小木棒擺飛機
⑴實物臺展示老師用小木棒擺的飛機。數一數,老師擺一架飛機用了幾根小棒?(5根)
⑵學生拿出小棒自己動手擺飛機。
⑶你擺了幾架飛機?(有2架、3架、4架)
3.進一步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⑴請一位擺了兩架飛機的同學到實物展示臺上去擺。
①擺兩架飛機用了幾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這個同學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為什么?
③小組交流。
④反饋評價:說說你是怎樣解決的?怎么想的?
生1:看出來的。
生2:這個同學擺兩架飛機用了2個5根,是老師的2倍。
⑵小結: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
4.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⑴請擺了3架飛機的同學到實物展示臺上去擺。
⑵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①這個同學擺3架飛機用了多少根小棒?②3架飛機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
⑶口答第一個問題。
⑷解決第二個問題。
①獨立思考,嘗試解決。②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解決的? 為什么這樣解決?③反饋評價:說說你是怎樣解決的?怎么想的?
反饋時,請學生說明用除法計算的理由,求15是3的幾倍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3,所以用除法計算。④15÷5=3
師:這里1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呢?注意:倍不是單位名稱,得數3后面不要寫倍字。
5.還有小朋友擺了4架飛機,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然后列算式解答
①獨立解答。
②匯報交流。我提的問題是…… 列式是……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下面我們來做練習吧。
6.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54頁的“做一做”
⑴先讓學生第一行擺4個。⑵再讓學生用在第二行擺的三角形是第一行的倍數。⑶你擺的的個數是的幾倍?⑷匯報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是誰和4比。
7.小結
今天我們所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所以用除法計算。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2.選擇正確答案,用手勢表示出來。
A. 操場上有6個學生打乒乓球,48個學生做游戲。做游戲的學生是打乒乓球的幾倍?⑴6+48 ⑵48×6 ⑶48÷6
B. 曉燕剪了6顆黃五星,剪的紅五星是黃五星的3倍,她剪了多少顆紅五星?⑴6×3 ⑵6÷3 ⑶3×6
3.數學游戲。(圖略)動物王國開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參加了,其中有12只大象、10只小能、3只小松鼠、兩只老虎、42只小猴、6只梅花鹿,在比賽之前,獅子大王給他們出了幾道題,請小朋友幫他們算一算,好不好?
A. 小熊的只數是老虎的( )倍。
B. 大象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算式是( )。
C. 42÷6=7表示( )是( )的( )倍。
D. 梅花鹿的只數是( )的3倍。
E.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決嗎?
四、總結評價
師: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評一評,這節(jié)課你表現得怎么樣?
五、完成《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
12 ÷4=3 例2: 10÷5=2
15÷5=3
20÷5=4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以新課標倡導的理念為指導,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1.數學問題生活化、情境化。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關鍵詞:動畫教學;設計思維;原創(chuàng)性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74-02
創(chuàng)意是動畫的生命,原創(chuàng)能力是動畫產業(yè)的核心競爭力[1]。中國動畫曾經歷過短暫的勃興,但在當代這個格外強調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的文化背景中卻遲遲不能發(fā)力,深陷對美、日動畫東施效顰的尷尬境地,不免引人深思如何從動畫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加強原創(chuàng)能力。具體到動畫專業(yè)的教學實踐,我們要格外注重動畫造型設計類課程的設計,通過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的調整,加強學生的原創(chuàng)意識和原創(chuàng)性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一般來說,場景設計、角色設計、道具設計等動畫專業(yè)的必修課和主干課程,比較明確地肩負著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原創(chuàng)性設計思維的重任,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動畫造型的基礎知識、理解動畫片的造型風格和造型特點的同時,通過不斷訓練積累的經驗和能力為日后能夠創(chuàng)作出更具張力的場景和變化豐富的角色形象打下基礎。
一、打破思維慣性,利用思維的連貫性
在傳統(tǒng)的動畫造型課程中比如角色設計和場景設計的課堂上,流行一種簡單的教學模式,無外乎兩個方面,首先是比較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傳授,其次是繪畫技巧與繪制能力的訓練。這種方式有其道理,也并無過錯。但是如果僅僅以其為重點培養(yǎng),從而忽視了創(chuàng)意思維的培養(yǎng),這就會出現治標不治本的效果――雖然學生在學習中繪制了大量的造型訓練,但是在面臨實際案例時,卻仍然無法設計出更加富有新意的造型,其作品特點大同小異,沒有創(chuàng)新性,形象給人的感覺似曾相識,不具備獨特的辨識性。這并非否定基礎知識與繪畫能力訓練的重要性,而是其中忽視了學生在造型訓練中的設計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等同于繪畫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而非通過機械式的大量訓練就能夠獲得的,關鍵在于如何開闊學生的眼界,如何讓學生從固有的思維模式中突破出來,發(fā)揮潛能,有創(chuàng)造性結合其扎實的美術基礎來完成創(chuàng)作。基于此,動畫造型相關課程,要在教學活動中思考如何轉變學生設計思路并開拓其創(chuàng)作能力。引導學生增加對事物的好奇感和疑問感,激蕩他們的大腦,迸發(fā)靈感,使他們打開思路,尤其是打破思維的慣性,在素材中做到更好的提煉和創(chuàng)新,從而在設計作品中達到美感與新穎、觀賞性與獨特性的結合。
雖然思維慣性容易形成一種不自覺的模仿阻礙創(chuàng)新,但是在我們研究設計的時候,發(fā)現設計思維的轉變也具有一定的連貫性特征。在學習活動中不斷地刺激大腦,反復體驗不同類型的設計作品,思考生活周邊的各種信息,才能始終感覺自己是在一種“設計思維”的狀態(tài),而在長時間的“狀態(tài)”中,靈感才會不經意閃現出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受到的教育大多數是培養(yǎng)造型基礎的美術教育,要求掌握寫實的繪畫技術,這與大學期間要求培養(yǎng)的設計思維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因此學生很難短時間從寫實的繪畫狀態(tài)快速地進入到“設計思維”的狀態(tài)。因此我們要對學生的這種轉變做一下預熱。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給學生講述不同類型的造型風格,而設計思維的轉變,關鍵在于學生自己的主動性,被動式傳授的方法,并不適于學生自己通過實踐活動來形成認識上的體驗。因此讓學生主動搜集整理大量的造型素材就是尤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按著自己的理解把造型素材分成不同的類型,比如寫實類的、擬人類的造型、水墨的造型,裝飾類的造型等。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整理的素材加以對比和講述,這樣能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哪些環(huán)節(jié)更好,哪些環(huán)節(jié)還不足,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他們成果的優(yōu)劣性。
二、在日常訓練中激蕩出設計思維的突發(fā)性
用動畫造型的視角來觀察現實生活中形形的建筑風格、自然風貌、文化差異、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行為習慣、情感狀態(tài),分析研究如何通過造型設計來表現不同的建筑特點、場景風格、文化差異、角色性格、成長環(huán)境、生活背景等等。把這些觀察到的、搜集整理的資料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分門別類的歸納和總結,從而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積累豐厚的素材。同時,這個過程本身也在鍛煉學生去體驗生活是如何轉變成設計的。教師在要求學生搜集整理素材的同時,要求他們學會記“日記”――用筆畫出他們生活中的趣事,和他們平時靈感閃現時的造型等,然后加以一些簡單的文字描述和版式設計。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對這種方式非常喜歡,因為它給大家的感覺不是在枯燥的“學”,而是在“玩”。使學生在玩的感覺中,得到進步,獲得靈感和創(chuàng)意的積累。這種讓學生主動去“玩”的方法,能夠讓他們養(yǎng)成一個觀察習慣,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為將來的設計做好“思維”上的準備。
動畫造型與寫實繪畫的差別在于,前者是把現實世界中的造型加以夸張、提煉、簡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藝術化的表現;而后者只是把現實世界加以紙面上的再現。通過將觀察搜集到的真實素材進行藝術化的加工,提煉出基本形體特征,并以相對簡單的幾何元素來表示,再將這些幾何類元素圖形加以處理,經過藝術化的歸納重新組合起來,在外形結構、輪廓線條、顏色明暗等處加以區(qū)分,從而形成特征明確的新的造型形象。如《冰河世紀》中的劍齒虎的造型,就是把老虎的造型幾何化,尤其是臉部特征有著明顯的直線和曲線的變化,使得角色造型更具流暢性與裝飾性特征。
動畫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這種創(chuàng)造性既要有其特殊性又必須遵循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幾何元素的組合,體驗其形成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感受。在不同組合的嘗試中,分析其不同的視覺與心理感受的差異,從而歸納出不同元素的組合規(guī)律。例如,用弧形構成的樹木與用錐形構成的樹木的區(qū)別,弧形的樹木感覺更加順暢舒服,心理上感覺更加柔和親切,而錐形構成的樹木則更加硬朗,感覺更結實,心理感覺更加倔強頑強等。
一般來說,設計思路的連續(xù)性主要針對培養(yǎng)設計“感覺”,激蕩學生的大腦,從而進入設計“狀態(tài)”。在設計的“狀態(tài)”中,靈感會閃現出來,才能設計出優(yōu)秀的作品。靈感的閃現,就是設計思維的突發(fā)性。在設計過程中,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當反復思考設計各種方案時,發(fā)現總是不夠滿意,苦苦思索也沒有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答案。但是當我們放下這些思路,放松心情,可能不經意在其他地方發(fā)現新奇,靈感瞬間出現,而且是轉瞬即逝的。這當然有前面苦苦思索的功勞,它證明設計思路連續(xù)性的必要,同時我們不可否認,靈感出現的一刻,是一種頓悟。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頓悟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狀態(tài),是難以捕捉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訓練方式,來實現接近頓悟的狀態(tài)。生活中每當有好的點子時,都養(yǎng)成良好的記錄習慣,而且需要時效性,因為今天的靈感明天再記錄時,會發(fā)現怎么感覺都不像前一天的那么好,甚至根本記不得之前的好點子是什么。也許只是潦草的幾筆涂鴉,幾句文字的標注,就可以很好地記錄每一次不經意閃現的點子。當學生需要做設計項目時,就可以翻開他們的記錄本,從中尋找靈感,然后加以歸納和提煉,從而把“頓悟”這種靈感積累起來,形成自己的資源,并訓練學生將這些造型中的元素通過歸納總結、合并刪減等方法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這種獲取“靈感”方式的前提,需要學生平時做大量的“創(chuàng)意存儲”,養(yǎng)成平時將想法和創(chuàng)意及時記錄下來的習慣,因為頓悟的偶然一定是平時積累的必然。
三、充分利用聯想與逆向思維
當人們通過一件事物想起與其相關的其他事物,這種思想活動稱之為聯想。它是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反應。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聯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動。因此,動畫造型設計中,聯想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思維方法,它可以極大地拓寬思維空間與思維方向。通過聯想的方法,創(chuàng)作者可以不局限于事物本身的限制,從而引申至其內涵,與其象征意義等,延伸創(chuàng)作思路。
聯想具備多元化特征。我們既可以通過造型特征聯想到與其外形相似的形象,例如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我們可以聯想到骷髏、竹竿。也可以通過其造型特征聯想到其比喻性或隱喻性特征,比如由這個骨瘦如柴的人聯想到生病或吸毒的行為。我們還可以通過其造型特征或一個行為聯想到其引申的內涵特征,例如紅旗倒了,聯想到戰(zhàn)士的犧牲。同時,我們可以從其他的藝術形式中得到借鑒,并獲得聯想的價值。“民族化對我們中國動畫電影人來說更為重要”[3],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從傳統(tǒng)的藝術表達方式、藝術語言中進行聯想,如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就是從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中得到啟示,從而聯想到水墨動畫的可能性;《九色鹿》就是參考于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大鬧天宮》、《驕傲的將軍》同樣是出自于戲曲藝術的造型特征;通過對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借鑒和聯想,能讓我們擁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資源。《埃及王子》在設計風格上,借鑒了大量的古埃及壁畫中的藝術特征;從非洲大草原中吸取養(yǎng)料的動畫如《獅子王》等。這些例子充分說明用聯想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設計。
此外,在設計實踐中有時還需要我們進行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的目的就是追求差異性。對于生活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或定論敢于提出異議,從而用截然相反的思路進行思考。在進行造型設計時,為了追求設計的獨特性和個性化特點,不是與別人的設計相似,往往會運用逆向性思維,這樣能夠否定自己,能夠敢于人們的習慣思維,從而獲得一些新的嘗試。
綜上所述,動畫專業(yè)在造型設計相關課程中,應該著重強化學生們的設計思維與創(chuàng)作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靠著講授概念性知識和訓練繪畫技術就能獲得,必須通過有意義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來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轉變思維方式,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先要引導學生克服先在的思維慣性,培養(yǎng)一種隨時迎接靈感的思維狀態(tài),再通過在日常訓練中有意識地利用頓悟、聯想、逆向思維等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基本功的同時既增加了創(chuàng)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原創(chuàng)意識。
參考文獻:
[1]蔣莉莉.發(fā)達國家動畫產業(yè)的原創(chuàng)力特點及對中國的啟示[J].文化藝術研究,2009,(1).
[2]佟婷.動畫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54.
[3]李昭棟.動畫電影導演[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8.
收稿日期: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