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4:39: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課程思政對于西部地區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發展尤為重要,意義深遠。本文以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為例,剖析了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現狀特點,呈現分級教學、分模塊教學、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態勢。指出了當前民族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教學困境,存在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均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闡釋了民族院校推進大學英語思政的必要因素,認為教師是關鍵,學生是核心,教材是媒介。最后以《新維度大學英語綜合教程4》中的一個教學單元為例,展示了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民族院校;大學英語
西部地區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當符合民族地區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體現服務民族地區經濟、滿足民族地區發展的宗旨。當前,西部地區民族院校的大學生,普遍學科基礎差、底子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來自西方外來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本土文化三方面的思想交流與碰撞。因此,課程思政對于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發展尤為重要。民族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可植根于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著眼于優秀少數民族文化的對外傳播和國際影響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之上,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把民族團結進步思想融入課堂,讓少數民族大學生用英語講好民族故事、中國故事,傳承中國精神與文化。
一、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現狀特點
(一)分級教學,滿足各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根據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結合校本實際情況,西部地區民族院校積極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方案。以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為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宗旨為:既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給基礎較好的學生留有發展的空間;既能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外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以滿足其不同的專業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該校的大學英語課程采取分級教學的模式,根據學生入學時的高考英語成績劃分不同的檔次,分別使用難度不同的教材,旨在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分層次、分級別教學,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語言能力學生的外語學習需求,適應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大學英語水平。具體實施方案為:高考英語90分以上學生在入學時自動分配至A級班,使用教材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與全國大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授課教材相一致,側重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1];高考英語分數低于90分的學生自動分配至B級班,授課教材為《新維度大學英語綜合教程》,難度相對較低,側重基礎語言知識的講解與讀譯訓練;專科學生的英語通識課程,采用難度更低的教材與配套練習。此外,該校堅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進行適當的級別調整。例如,本科學生提出書面申請并通過特定的考核后,可以由B級調至A級,或由A級調至B級,以適應其學科發展需求。
(二)分模塊教學,精準提升英語各方面水平廣大一線教師積極致力于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與探索,西部地區民族院校的英語教師,也力求創設符合地區人才發展與民族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為例,大學英語課程劃分為聽說、讀譯、寫作三個不同模塊進行教學:聽說模塊實施大班教學,通過學生在線學習和教師線下面授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聽說課程教學,主要依托“清華社英語在線”平臺及其配套教材《新世界交互英語視聽說教程》,指導學生在外語智慧教室進行英語聽說實踐;讀譯模塊實施小班教學,立足于現行教材內容,在普通多媒體教室進行線下面授教學,更加注重英語語言知識講解與英漢讀譯技能訓練;寫作模塊設置在讀譯教學過程中進行,不再另外建立課程班,借助批改網系統自動智能批改的功能,結合教師指導與評價,鼓勵學生不斷修改英語作文,切實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大學英語課程總評成績以百分制計分,其中聽力模塊的權重為30%、口語模塊的權重為20%、寫作模塊的權重為20%、閱讀與翻譯模塊的權重為30%。
(三)多種教學方法并存,以混合式為主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學水平的不足、思想觀念的落后等各方面客觀與主觀因素,西部地區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往往“各自為政”進行教學,摸索適合自身的授課方法,缺乏足夠的理論指導與團隊建設,針對大學英語同一門課程,不同的教師采用翻轉課堂、任務型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科研與教研方面,缺乏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相關培訓,缺乏以教研室為單位的內部交流,缺乏針對某一課程的深度合作,缺乏成熟的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因此形成了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現象。當前,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大學英語課程全面采取“多媒體線下教學+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聽說課程線下面授+開放式線上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此外,學校引進FiF外語學習資源庫、英語測試系統、跨文化交際實訓平臺、英語作文智能批改系統、四六級備考與學習系統等,一方面為學生免費提供強大的網絡課程資源庫,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保障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各類線上教學資源或平臺,充實教學內容,開展個性化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穩步提升教學效果。
二、民族院校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教學困境
(一)課程思政的認知意識有待提升自2014年“課程思政”概念提出以來,國家層面、各級教育部門以及各層次學校均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對課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并不陌生[2]。然而,在西部地區民族院校大學英語課程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仍更加注重傳統的知識傳授、專業能力培養,忽視了通過通識課程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杠桿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普通一線教師參加的課程思政相關培訓不足,缺乏科學的課程思政理論體系指導,沒有掌握系統的課程思政方法策略,從而無法有效開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更有甚者,存在“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與學科專業課程無關”的認知誤區。由于教育教學觀念陳舊滯后,導致民族院校課程思政工作起步晚、推進難度大、深度廣度不夠。
(二)課程思政的實施能力有待加強通過對民族院校進行深入調研,發現超過一半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自己的課程思政能力一般,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課程思政意識較為薄弱[3],教案設計中缺乏課程思政的理論指導,沒有彰顯思政育人目標;二是不能敏銳地甄別、判斷哪些話題屬于思政元素,無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三是具體的教學活動僅限于教材要求,缺乏思政相關內容的有效拓展;四是課后教學評價流于形式,忽視了學生評價的環節,同時缺乏育人目標的衡量標準。
三、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思政融入的核心要素
(一)教師是關鍵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探索。大學英語教師無疑在落實、落細、推進思政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4]。首先,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提高自身課程思政的認知度,敏銳地判斷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尋找思政著力點,挖掘課程的人文價值和德育功能。其次,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加強自身課程思政的執行力,在講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思政育人,借助中西語言文化的對比與碰撞,杜絕盲目的崇洋媚外[5]。再次,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更加注重通識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在英語語言知識與文化的傳遞過程中,自覺、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二)學生是核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通過對民族院校的學生進行廣泛調研和深入訪談,得出以下結論:許多學生完全不了解課程思政的概念內涵,一些學生對實施課程思政持無所謂的態度,少數學生表現出反對情緒,極個別學生甚至討厭專業課程或通識課程中刻意地涉及思政教育相關內容,覺得大學英語進行課程思政“不搭邊”“沒意義”。因此,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必須符合學生情感、認知以及思想的發展水平,逐步引導學生對課程進行深入理解,徹底扭轉部分學生把大學英語視為單純的“知識工具”的認知誤區,感悟課程所蘊含的豐富價值內涵,明白通過大學英語課程不僅可以學習英語語言知識,還能接受廣泛的思想文化洗禮,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民族意識、形成國際視野。
(三)教材是媒介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學材料的支撐。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立足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依托優質的教學平臺,借助廣泛的互聯網資源,拓展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尋找思政切入點,貼合民族地區人才發展的需求。時代與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教育教學的發展也應當順應歷史的潮流,與時俱進,同科學技術深度接軌。在此背景下,一線教師可以合理引入優質線上教學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6]。近年來,功能各異的網絡教學平臺大量涌現,線上教學平臺的用戶量增長迅猛,內容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層出不窮。形式多樣的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線上教學資源,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線下教學資料靜態的短板,同時能夠拓展與配套教材內容相關聯的知識與文化,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面向的授課對象,是全校非英語專業大學二年級的學生,B級班讀譯與寫作模塊所使用的教材是《新維度大學英語綜合教程4》,本課程共有七個單元,內容涵蓋人們的生活、人工智能、話劇歌劇、校園霸凌、體育競技、娛樂明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以《新維度大學英語綜合教程4》Unit7CulturalHeritage為例,結合課程思政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展示如何在民族院校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
四、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思政課堂教學案例設計與實踐《大學英語》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積累與文化差異相關的詞匯、背景知識,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類型,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2.能力目標:根據課文內容劃分文章結構,提升英語語言概括能力;用英語簡單地描述文化現象,介紹民族文化,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精讀課文并準確翻譯成漢語,提升英語讀譯能力。3.育人目標: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文化差異、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熱愛本民族文化,發揚優良傳統。
(二)教學方法本單元包含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任務型閱讀、小組合作學習、啟發式教學、混合式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調整,使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二者相互聯動,旨在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教學過程1.導入環節: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文化遺產的話題,激發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動機。(1)播放視頻片段,呈現五禽戲、皮影戲、茂腔等三個中國民間藝術形式,為學生創設背景知識。(2)播放教材錄音,讓學生進行完形填空;核對答案,加強對五禽戲、皮影戲、茂腔的了解,豐富個人文化積淀。2.文章結構學習: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策略與概括能力,掌握文章大意,劃分文章結構。(1)快速閱讀課文,并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大意。(2)啟發學生根據表格劃分段落結構:第一部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第二部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第三部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3.文本深入解析:目的是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困難,掌握相關詞匯與表達,解析長難句,精讀并翻譯課文,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內容。(1)小組討論:Whatdoesculturalheritagein-clude?共同解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所在的長難句。(2)個別提問: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逐一梳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3)讀后思考:Whyshouldweprotect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根據教材中的課文內容,發掘思政著力點,讓學生思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育人目標。4.思政內容拓展:目的是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內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以及跨文化傳播能力。(1)喚起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登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通過申報資料、音頻視頻等方式介紹學生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內蒙古地區的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蒙古族學生居多,對蒙古長調和呼麥有著天然的親切感,當他們得知這兩種藝術形式早在2008年和2009年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本民族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2)用英語介紹身邊的文化藝術形式。學生可以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國粹京劇、黃梅戲、中華武術等;也可以選擇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內容,例如那達慕、蒙古族服飾藝術等。(3)民族特色教學活動。請學生表演蒙古歌曲、蒙古舞蹈等,展示少數民族文藝,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民族團結。5.課后寫作訓練:目的是通過與話題相關的寫作任務,堅定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學會如何從自身做起,保護文化遺產。(1)寫作題目:Whatshouldwedotoprotect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200字小作文,學以致用,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2)優秀作品展示與點評。分享高分作文,點評地道的詞匯表達、出彩的句型結構、深刻的觀點態度,鼓勵學生提高作業品質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和思政育人的效果。
(四)教學評價與反思本單元的教學設計,秉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以評價為主,在教師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自評、同伴互評。通過導入環節、文章結構學習、文本深入解析、思政內容拓展、課后寫作訓練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閱讀、討論、思考、表演等教學活動,從而創造活躍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的傳遞與文化的洗禮,體現了大學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五、結語
深入挖掘、傳承、創新、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和優秀的民族文化,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民族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應當結合地區發展要求和校本實際,推動校本特色的課程建設,量身打造民族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創新模式。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自強自信、互相尊重、文化包容、融會貫通,傳承中國文化精髓、提高對外文化傳播能力,這是新時代對民族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民族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甘成英,胡露露,王聰格.大學英語與“課程思政”的融合路徑案例分析[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1):80-84.
〔2〕張巨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3(01):94-99.
〔3〕毛現柱.“三全育人”視角下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群的價值意蘊、建設現狀與路徑優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2(01):115-119.
〔4〕王龍.課程思政理念下理工科院校大學英語讀寫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08):91-92.
〔5〕程培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的實現路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04):187-189.
〔6〕馬阿婷.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09):139-141.
作者:張曉娟 紅鴿 單位:呼和浩特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