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1:56: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馬鈴薯種植中的平衡施肥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馬鈴薯屬于兼用型農作物,具有產量高和用途廣的特點,可以大量應用于發展畜牧業和生產優質食品,為廣大農民獲取豐厚的經濟效益。如果采取傳統的栽種方式,尤其是不能平衡施用肥料,就會大大降低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建議在實際生產中,通過選擇良種、加強田間管理,實施平衡施肥技術等,來實現馬鈴薯高產、安全和優產的目的,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的生產效益。
1選擇良種
根據市場需求和種植環境條件,在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隴薯3號、5號和6號非常適合在甘肅地區進行栽種,這些優良的馬鈴薯品種,生長期相對較短,薯塊中淀粉含量較高,用于加工淀粉效果良好。通過田間實驗,這些優良馬鈴薯品種可以有效抵抗晚疫病和卷葉病毒病等,最重要的是馬鈴薯產量高,對高寒和陰濕地區比較適宜,因此在甘肅地區大面積推廣和種植。
2加強田間管理
2.1合理選擇和整理地塊馬鈴薯的塊莖比較發達,適合在營養含量豐富的沙性土壤中生長,同時馬鈴薯生長期較長,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應該通過合理輪作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建議選擇上茬農作物為禾本科的玉米或小麥,避免在種植過茄科和十字花科的田間栽種馬鈴薯。為了提高田間土壤墑情,生產中經常采取精細整地的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來實現馬鈴薯高產優產效果。在栽種馬鈴薯之前需要對田間精細整理,開起10厘米的壟溝,在溝內施入充足的基礎肥料,然后起壟做床,保持70厘米左右的床面底寬和15厘米的床高,然后整理平整床面和噴灑除草劑,最后覆蓋地膜。在馬鈴薯幼苗出土后及時引苗出土,避免馬鈴薯幼苗受到傷害,在開花前后及時進行培土,避免馬鈴薯出現青頭現象。
2.2保證栽種密度適宜根據栽種馬鈴薯土壤肥力、品種和田間管理水平,進行合理栽種。例如,栽種早熟品種時,馬鈴薯植株生長較小,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栽種密度,來提高每畝地塊的產量。在田間土壤肥沃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而種植晚熟馬鈴薯品種時,由于植株較大,占有田間面積多,因此應該適當減少栽種密度,來提高單株馬鈴薯的產量。在田間土壤貧瘠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降低種植密度,防止馬鈴薯生長不良現象發生。正常情況下,每畝栽種馬鈴薯3500~4800株為宜。
2.3防治病蟲害馬鈴薯生長周期較長,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擾,不僅影響馬鈴薯的產量,還會大大降低薯塊質量,給廣大農民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必須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防治病蟲害時需要遵守“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對馬鈴薯產生危害的主要病蟲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瘡痂病、螻蛄、地老虎和蚜蟲等。在播種馬鈴薯之前,按照每畝壟溝施入250克地寶,能夠有效預防地下病蟲害的發生。對于蚜蟲可選用吡蟲啉溶液進行噴灑,每間隔一周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次,防治蚜蟲效果良好。在播種前要對薯塊進行嚴格消毒,結合輪作方式,能夠有效防治環腐病的發生。對于早疫病和晚疫病,可以在開花前后,中心病株出現之前3天,使用70%克露或64%殺毒礬等農藥進行噴灑,防治效果理想。另外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對防治病蟲害效果良好。
2.4及時收獲?根據馬鈴薯成熟特點進行及時收獲,也可以提高種植效益。馬鈴薯成熟標準是葉色由綠逐漸變黃、然后發枯,此時莖葉失去光合作用,無法向塊莖輸送營養,此時就可以收獲。同時地面匍匐的莖部很容易與地下莖塊分離或脫落,并且莖塊皮層增厚、韌性增強、顏色正常,此時也可以收獲馬鈴薯。另外還需要根據市場行情和加工產品的需要,來適時收獲。例如,對于需要長途運輸的薯塊,需要提早收獲,便于薯塊的儲存和銷售。對于加工淀粉的薯塊應該適當推遲收獲時間,否則薯塊中淀粉含量較低,影響產品質量。
3馬鈴薯營養特點
3.1需肥特點馬鈴薯整個生長期較長,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要量有很大區別。幼苗時期莖葉較小且根系不發達,對營養需要量較少。生長到發棵期,整個植株生長茂盛,需要營養的數量增加很多,到地下塊莖形成期,根系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才能滿足塊莖生長和發育,尤其對鉀肥的需要較多。通常情況下,馬鈴薯對氮、磷、鉀的需要比例為2∶1∶4,每生產1噸馬鈴薯薯塊,需要3~5.5公斤的氮肥、2~2.5公斤的磷肥和10~12公斤的鉀肥。實際生產中,大多農民為了省事,會選擇復合肥來使用,如果施用復合肥過多,會增加肥料方面的成本,也不利于馬鈴薯的品質。復合肥中的磷元素含量較多,能夠增加植株的呼吸作用,而降低營養物質的積累,不利于塊莖部分的發育。
3.2適時施肥根據馬鈴薯的需肥特點可以看到馬鈴薯對鉀肥的需要量最多,而需要磷肥的數量較少,生產中還需要較多的氮肥,尤其是開花初期是需要肥力的高峰階段,所以建議采取前促、中控和后保的施肥原則。若以氮磷作為基礎肥料,在中間盡量少施肥,能夠避免莖葉生長發育快于茂盛,有利于塊莖部分生長發育,后期以施用鉀肥為主,并且適當補充氮肥,促使地下薯塊盡快膨大。生產中需要根據土壤肥沃程度、氣候條件等合理施肥。對于土壤肥沃、保肥能力較強的地塊,可以以施用基礎肥料為主,將農家肥腐熟后結合深耕施入田間,還可以結合施用復合肥,為馬鈴薯整個生長期提高充足的肥力。通常將氮肥和鉀肥總量的70%用作基礎肥料。在馬鈴薯開花初期,地上莖葉部分和地下根系均生長旺盛,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此時再將30%的氮肥和鉀肥用于追肥,能夠促使薯塊盡快膨大,提高馬鈴薯產量和質量。對于田間土壤肥力不足,且保肥和保水能力較差的地塊,需要減少使用基礎肥料的數量,避免肥力失效和降低施肥效果。應該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在馬鈴薯生長后期及時追肥,一般將總使用肥料數量的60%用作基礎肥料,在開花初期追施40%的氮肥、磷肥和鉀肥。另外施肥過程中還需要重視馬鈴薯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大部分種植人員只重視氮肥、鉀肥和磷肥的施用,而忽視了微量元素的施用量,致使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缺乏微量元素,例如土壤中鈣、鎂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不足時,也會降低馬鈴薯產量,并且還容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明顯降低馬鈴薯的質量。
3.3選擇正確的施肥方法為了提高施肥效率和節省施肥成本,基礎肥料應該在播種前施入溝內,基礎肥料最后選擇農家有機肥,結合復合化肥和防治病蟲害的農藥,一起施入溝內,然后再起壟播種。這樣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在馬鈴薯整個苗期以及生長期可以提高充足的營養。在馬鈴薯生長到開花前期到結薯期,應該在根部挖穴施肥,一方面可以滿足馬鈴薯生長發育需要,另一方面能夠有效保持肥力,避免化肥裸露放置土壤上面發生分解失效而降低肥力。另外在土穴施肥過程中,一定要遠離馬鈴薯根系,防止化肥對塊莖產生燒傷作用而降低馬鈴薯的產量。農家肥作為基肥前必須經過腐熟,否則直接施入田間在有機肥腐熟過程中可以產生大量熱量,對馬鈴薯根系產生嚴重的燒傷作用,明顯抑制幼苗的生長發育。同時沒有腐熟的農家肥,里面含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經過土壤或水分能夠經病菌或蟲卵傳播給馬鈴薯,在條件適宜情況下,誘發馬鈴薯暴發各種病蟲害。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定期檢測田間土壤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根據檢測結合及時補充相應的營養,能夠有效控制田間肥力,保證馬鈴薯更加健壯生長。通過結合馬鈴薯長勢和氣候條件,也可以結合灌溉進行追肥,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還可以實施葉片噴灑追肥,均可以有效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4小結
總之,為了增加馬鈴薯的種植效益,應該根據馬鈴薯的營養特點,在不同時期合理施肥,并且采取科學的施肥方法,盡量提高施肥效果和達到增收目的。另外還可以根據當地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含量,由農業技術人員推薦使用大配方和小配方肥模式,更加有利于提高每畝單產數量,進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作者:白映紅 單位:甘肅省隴西縣鞏昌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