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3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網絡流行語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1]。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2]。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起步階段,因此,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網絡流行語大規模擴散,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語言的要素包含語音、詞匯與語法。隨著時代的變遷,舊詞不斷消亡,新詞不斷產生,流行語匯則是一個時代的風貌折射。因此,承擔著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重任的小學語文課程必須引導學生辯證對待網絡流行語,提高甄別能力,發揮其積極作用,讓網絡流行語更好地為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服務。
一.網絡流行語的特征
(一)多元性互聯網是自由性、交互性、開放性的空間,網民可以根據個性靈活地使用語言,從而使網絡流行語呈現出求新、求奇、求簡、求快的特征,展現出多元的審美和價值觀。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流行語的內容逐漸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相結合,表現形式也逐漸多元化。例如“小康”反映了人們自古以來對安定、殷實的生活狀態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小康”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體現出網絡流行語與政治、經濟相聯系;“996”作為一種在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網絡上引起了互聯網企業工作人員的極力抵制,網友們也對此表示不滿,體現了網絡流行語與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見,“網絡流行語受到社會多元化的審美意識與價值觀的影響,其內涵和形態都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從而使得人們從多元文化的影響中獲得情感共鳴,進而勇于抒發自身內心的看法與態度。”[3]如“躺平”表現了當代年輕人用自嘲的方式反抗當今巨大的生活壓力和激烈的社會競爭,“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表達了無欲無求、崇尚內心平和的人生態度。
(二)娛樂性網絡流行語有別于傳統、正式的書面語言,通過網絡、新媒體等迅速傳播,以其幽默風趣帶來娛樂性,吸引公眾關注。人們往往在無意識中使用并傳播網絡流行語,以獲得日常生活的休閑消遣并獲得內心短暫的愉悅。如“吃瓜”“神獸”“凡爾賽”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太南了”“戰疫”則巧妙地運用了諧音,代替了原有的表達。網民通過自創新興的語言以獲得快感,釋放壓力,并通過使用和傳播這些語言彰顯時髦新潮。但由于網絡流行語雅俗不一,其中也不乏一些迎合低級趣味的內容,或以作為情緒發泄的手段進行謾罵,或以低俗的語言顯示個性,或以語言暴力攻擊他人,這體現了網絡流行語與規范漢語在娛樂性方面的重要區別。
(三)創新性“網絡流行語作為依賴于新媒體而存在的新穎、獨特的語言形式,反映了人們思維的創新性、思想的活躍性,其形式遵循經濟型、象似性等原則,主要可分為諧音型、活用型、縮略型、符號型四類。”[4]如“U1S1”(有一說一)“QSWL”(氣死我了)等縮寫詞以幾個字符表達了情緒和想法,完美展現了省時、省力的效果,體現了經濟型原則;“1314”(一生一世)“99”(久久)采用了數字諧音,兩者發音相似,體現了象似性原則。此外,由于青少年思維活躍、特立獨行,是社交媒體和網絡流行語最忠實的使用者,常常通過自創網絡流行語以彰顯個性特質、釋放生活壓力。如“yyds”原意為“永遠的神”,出自某游戲主播之口后迅速在網絡走紅,并成功躍升為年度流行詞之首。雖然網絡流行語的個性化傾向可能會造成漢字的濫用現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部分新一代中國青少年創新能力和自我表現意識增強,“試圖打破舊規則、創造新秩序,為語言增添了趣味審美和批判精神”[5]。
二.網絡流行語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影響
(一)求新求奇的網絡流行語影響小學生的語言應用小學生通常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也較強烈,具備新鮮用法和特殊意義的網絡流行語迎合了豐富和積累語言的迫切需求。如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的“地氣”“低碳”“官網”“電商”“榜單”等,都有效擴展了小學生的詞語積累,豐富了小學生的語言素材。此外,由于網絡流行語流傳度較廣、趣味性較強,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一種與他人交流的媒介與平臺,使小學生在與人交流時得到共鳴和贊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網絡流行語中的“破防”“笑不活了”“救救孩子”“用魔法打敗魔法”等,都營造了輕松自由的氛圍,可以有效緩解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僵局,為小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良好平臺。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識字寫字能力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基石。但是由于網絡流行語打破常規,有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會對小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如在《康熙字典》中,網絡高頻詞匯“囧”字的意為明亮、光明,但互聯網卻賦予了其無奈、悲傷的意思,違反了文字的本質,不利于漢語文明傳承。此外,廣為流傳的網絡流行語使小學生提升了對網絡的興趣,從而關注一些網絡小說、動漫雜志,導致小學生養成“淺閱讀”的習慣,降低對文學經典作品的興趣,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產生消極影響,從而影響小學生的語匯積累、語法規范和寫作能力。這主要體現在小學生的語言邏輯和思想內容兩方面:首先,在語句邏輯方面,語句散漫、語句顛倒的現象較為突出,“孩紙”(孩子)“騷年”(少年)“素的”(是的)等詞還伴隨著錯別字現象,小學生一旦形成了此類錯誤的語言習慣便難以糾正。在思想內容方面,小學生缺乏對網絡流行語的甄別能力,且大量閱讀網絡小說、動漫等會降低語感,使得其在語言應用過程中頻繁出現語法錯誤、語義模糊等現象,不利于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二)良莠不齊的網絡流行語影響小學生的價值觀念“通常來講,網絡流行語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社會事件和群眾事件;二是影視劇、新聞報道等大眾媒體所呈現的引人注目的詞語或句子;三是官方用語和主流社會用語。”[6]如“中國夢”“洪荒之力”“逆行者”“給力”等網絡流行語都與當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反映了時代發展脈搏。小學生接觸此類網絡流行語有助于增進對社會事件的了解,同時參與到當代社會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但是,網絡流行語中也不乏低俗文化的滲透,會對主流價值觀形成沖擊。小學生心智發展都不夠成熟,面對網絡流行語時缺乏甄別能力,容易在接觸網絡流行語時受到低俗文化的影響,陷入審美趣味危機和道德危機。如“屌絲”“尼瑪”“逗比”等充斥網絡空間的低俗用語,成為了大部分小學生的口頭禪,不時響徹在小學校園中,污染了校園環境。這種低俗文化表現出的審美趣味源于價值觀的錯位,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價值取向大相徑庭,因此應該盡早加以引導和控制。
三.網絡流行語影響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應對策略
(一)網絡流行語影響小學生閱讀素養的應對策略小學階段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方面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以應對網絡流行語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沖擊。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增加閱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興趣等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小學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多于5萬字,第二學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多于40萬字,第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多于40萬字”[7]。由此看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較大。據調查,小學生更傾向于閱讀漫畫、雜志、網絡小說等摻雜著網絡流行語的文本,較少涉獵文學著作。因此,小學閱讀教學不應只關注學生閱讀的數量,更要關注學生閱讀文本的質量。通過增加閱讀課,推薦閱讀書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篩選,分享閱讀感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文學作品的陶冶下,小學生不僅可以增加規范語言文字的積累,培養正確的審美趣味,還可以獲得人生啟示,促進語文學習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其次,可以利用早讀午讀等時間段布置學生誦讀優秀詩文,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法規范。“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環節,可以使學生感知文本、培養語感,從而獲得審美感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小學第一、二應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應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8]。在學生集中精力誦讀優秀詩文的同時,識字寫字能力和語感會在無形之中得到提升,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為透徹,從而產生審美愉悅,陶冶情操。
(二)網絡流行語影響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應對策略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寫作題型占了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因此學生的寫作能力備受教師、家長的關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提出小學生要“學會將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素材和語言材料應用于自己的習作中,并學會修改自己與他人習作中的語句、標點符號等”[9]。然而,由于許多學生過分關注網絡世界,忽視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考,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此外,由于網絡流行語求新求奇,缺乏內涵和語言規范,濫用標點符號,對小學生習作的語言表達造成影響。例如,有小學生將“栓Q”“奧利給”等網絡流行語寫進作文。因此,對網絡流行語入侵小學生作文這一現象提出解決策略可謂刻不容緩。由于網絡流行語雅俗不一,其中不乏符合語言規范、富有正能量的網絡流行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網絡流行語進行甄別,理性地進行取舍,恰當使用網絡流行語。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失分作文,使學生了解網絡流行語對寫作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而有意識地改變作文中使用網絡流行語的習慣,規范作文中的語言表達。在此基礎上,為了糾正因網絡流行語導致的作文中出現的錯別字和病句的現象,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互評互改作文。學生在做“逐木鳥”的同時不僅能夠避免自己出現類似的錯誤,恰當使用網絡流行語,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同學作文的閃光點,加深學生使用流暢語言,規范語法的意識,提高寫作能力。
(三)網絡流行語影響小學生口語交際的應對策略網絡流行語在小學生群體中得到廣泛普及,成為小學生日常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中合理使用網絡流行語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是目前大多數小學生在日常交流過程中濫用網絡流行語以顯示自己的新潮,難以正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規范學生的口語表達。首先,應當將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引導小學生恰當使用網絡流行語,規范學生的口語交際。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規范、標準的語言進行交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言表達中的不規范、不流利、缺乏邏輯等問題,從而使學生正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適當使用網絡流行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給力”“點贊”“全場最佳”等網絡流行語對學生進行夸獎,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當代小學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對網絡流行語有著與生俱來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心智發展不夠成熟,缺乏對魚龍混雜的網絡流行語的甄別能力,盲目跟風使用和傳播網絡流行語,會對其語言運用能力、價值觀念、審美趣味造成影響,從而影響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小學語文教學應承擔起傳承語言文明的重任,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既要使學生通過閱讀和實踐形成規范的語言表達,又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小學語文教學做到工具性、人文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2][7][8][9]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8-12.
[3]周筱.網絡流行語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整合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37(03):41-44,62.[4]葉玉潔.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網絡流行語及其演變動因[J].今古文創,2022(27):117-119.
[5]駱正林.網絡流行語背后的青年社會心態[J].人民論壇,2022(10):80-83.
[6]金銳,安晶丹.“介入”主旋律的亞文化———青年網絡流行語[J].北京教育(高教),2022(03):49-54.
作者:樓紫怡 錢華 單位: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