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10:49: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牧行業研究3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長河中凝聚的瑰寶,是推動國家產業轉型戰略升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是培育大國工匠的道德基石。傳承工匠精神是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的核心,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培育更多的大國工匠。課程思政主要體現在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和改革之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將課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能夠促進高職教育的良性發展。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一、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
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是實現國家偉大復興戰略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培養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新時代賦予高職教育的歷史重任?!肮そ尘瘛斌w現在行業企業的各個環節,“工匠精神”是一種對工作執著、勤奮刻苦、吃苦耐勞、勇于爭先、對產品和服務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體現著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知行合一、銳意創新的實踐精神。高職學生一方面要接受專業知識教育,另一方面還要接受工匠精神的教育,只有配以匠心的匠藝,才能成為“大國工匠”。
二、課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培養的現狀
課程思政實質上是一種新的課程觀,是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課程思政打破了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學科界限,課程思政改變了過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單兵作戰、其他學科教師“只教書不育德”的狀況,營造了“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體系?!肮そ尘瘛笔且环N重要的精神財富,也是目前國內很多行業企業人員缺乏的一種精神,高職教育相對缺乏提供切實有效的人文思政和專業教育的能力。課程思政并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課程與思政的關系,應是“水乳交融”,而非“物理相加”。課程思政應該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與作用。通過愛國精神、家國情懷、大國工匠等模范事例潛移默化的激勵,能夠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從而在學習和工作上端正態度,逐步形成愛崗敬業、尊師重教、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應包括以下三點:一是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二是規則意識和標準意識。三是精益求精與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工匠精神的融入主要體現在思想、教學內容、方法等多個方面。
三、高職寵物專業課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的研究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一直致力于寵物類專門人才的培養。學院2001年首家開始設置寵物專業,并于2006年單獨設置寵物科技系,目前共開設寵物醫學、寵物護理與美容、寵物訓導與保健、寵物養護與疾病防治等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逾1600人,已經形成緊扣寵物產業鏈的現代寵物技術專業群,建成國示范(骨干)院校重點專業。截至2020年7月已為社會提供6000余名行業緊缺的寵物類專門人才。學院具體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寵物專業課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
(一)課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的內涵,使學生認同工匠精神學院從寵物類專業學生入學開始,就強化對學生的專業認知教育,使學生們清楚今后工作崗位的特點,掌握相關崗位需要的知識、能力與素質,明確自己職業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持久的職業志向。學院具體在學生的專業學習、生產實踐、課余活動等各個方面,通過大量感人事跡、圖片視頻、案例教學等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給以深入透徹的講述工匠精神。使學生們切身懂得只有具備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實現理想、成就自己,進而增強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借鑒行業企業的文化、校企融合,使學生感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著厚重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積淀,為了能夠把具有行業企業工匠精神的文化融入專業教學中,學院把教師派到企業去不定期的專業實踐鍛煉,讓教師在生產現場感悟工匠精神的所在,然后把生產實踐所得帶回課堂,釋放在專業教學中;同時學院把行業企業的工匠能手們作為兼職教師請進教學課堂,通過一線能手們的言傳身教,把工匠精神的文化融入滲透在具體崗位實踐中。學院投入4300萬元建設了江蘇省寵物(藏獒)繁育中心等校內實訓基地;作為國內最早建立寵物專業二級學院的高職院校,學院鼓勵師生“上一線”“接地氣”,學院寵物專業的實踐基地多達100多處,寵物專業的師生往來于實踐基地與課堂間已成為一種常態。寵物專業現有專任教師58人,雙師型教師比例100%;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3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54名教師具有寵物行業特有工種考評員資格、32名教師具有執業獸醫師資格。目前還建有100余人的寵物類專業校外兼職教師庫,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例超過了50%。
(三)理清高職教育的本源,使學生接受工匠精神學院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深層次的思想教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將農牧行業的“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把農牧行業的“工匠精神”和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通過平時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職業態度。同時,學院通過開展校級課程立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在寵物類專業的不同學期開設《寵物文化》《畜牧文化》等人文選修課,把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
(四)探索和創新農牧行業實踐認知,課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的傳承學校秉承“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緊密結合產學研育人,緊跟區域增長極發展”的辦學理念,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奮進、堅韌不拔、爭創第一”的牧院精神,以服務“三農”為辦學宗旨,彰顯學院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用工匠精神感染和熏陶學院師生的外在和內心,進而使之理解工匠精神的真諦。學院組建“寵物美容”“寵物診療”等科技服務團隊,以科技服務帶動師生創新創業已成為學院的亮點工程。學院圍繞寵物行業的產業鏈建立了“愛牧院寵物醫院”“愛牧寵物美容院創業基地”,為創業學生免費提供場地,并配備經驗豐富的專業創業導師。課程思政融入寵物類專業“工匠精神”培養的過程中,要從思想態度、職業操守、文化氛圍、素養品德等多個層面出發,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的制度機制,提升教學水平,推動內涵發展,從而提升高職教育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劉忠慧 顧月琴 王麗華 郝子悅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農牧行業研究2
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是事關我國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國先后確定69座資源枯竭型城市,在內蒙古涉及烏海市、包頭市石拐區和阿爾山市。其中,烏海市和包頭市石拐區發展歷程極其相似,產業結構長期以來以煤炭開采為主,是自治區發展初期重要的基礎能源供應基地,為自治區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以烏海市為例,隨著資源的枯竭,其產業結構嚴重失衡,早期作為支柱型產業的煤炭業已成為夕陽產業,亟需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加快產業轉型。
一、烏海市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烏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是全國31個煤炭資源型城市之一。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0.9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居全區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7%,居全區首位;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9%,居全區第4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3%,居全區第6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居全區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7%,居全區首位。經過多年的發展,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產業占工業經濟比重達到95%以上,形成了以石灰石—電石—PVC、煤—焦—化、煤—電—有機硅—硅化工、輕型合金初級產品為主體的產業鏈,兼有機械、輕工業和城郊型農業的產業格局。
(二)存在問題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產業結構的最高級模式為“三二一”模式。與自治區、全國產業結構占比相比,2000年至2019年,烏海市的三次產業結構相對變化不大,由2.9:57.5:39.6調整為0.9:62.2:36.9。三次產業結構及演變表現出資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經濟增長多依賴資源的開采和加工,第二產業“一業獨大”“獨占鰲頭”。單一經濟發展結構,對煤炭資源過度依賴。烏海市是典型的工礦城市,對資源的依賴性很強,能耗水耗及排放水平均處于高位,工業以煤炭產業為基礎,第一產業比例極小,屬于單一型工業經濟發展結構。依據資源稟賦和開采能力,烏海煤炭資源已經進入衰竭期,煤炭資源供給緊張,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短板明顯,使烏海市的可持續發展步履維艱。產業規模效益不高,受國家產業政策制約。各產業間社會化分工、專業化協作水平不高,不能形成以有實力、有影響力的規?;髽I占主導地位、中小型企業作為輔助支撐的工業經濟體系,難以有效發揮集群化、規模化的良好經濟效益,各個產業的發展后勁有待提高。同時,還因為產業規模小、水平低、技術落后、環境污染和其他原因,烏海市工業發展一步步受到環保標準、技術門檻等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控和制約。區域競爭壓力增大,為要素配置帶來挑戰。隨著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烏海市在同類城市及中西部城市中都會面臨較大競爭壓力。特別是跟周邊若干個資源稟賦同類、產業特點同質、政策環境同樣、發展任務同急的地區相比,烏海市人口規模小、資源總量少、環境容量有限,在競爭中面臨嚴峻挑戰。尤其在呼包銀高鐵建成通車后,必將進一步加劇銀川、呼和浩特等區域中心城市對烏海市的虹吸效應。
二、烏海市接續替代產業的選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秲让晒抛灾螀^黨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加快烏海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推進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增加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供給,聯合發展特色旅游業,共同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增強區域發展整體競爭力。烏海市要實現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在傳統資源主導產業提質改造的基礎上,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發展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培育新的產業支撐,做精現代產業體系文章。挖掘本地產業基礎和優勢,實現接續產業“無中生有”和“有中育新”。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不能完全脫離現有產業基礎“另起爐灶”,要充分考量自身的基礎和特點,優先考慮在本地資源價值鏈上出“新芽”的可行性,因地制宜,對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產業技術等條件進行傳承和放大,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接續產業快速培育的雙贏。烏海市接續替代產業選擇應以科技提升、嫁接改造、增量注入、結構調優、重組做強為抓手,推動煤焦化工、氯堿化工兩大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產業鏈。大力推進煤焦企業整合重組、技術升級,圍繞焦爐煤氣、焦油等副產品綜合利用,實施一批焦炭氣化示范項目、煤焦油深加工項目。推動生產工藝低汞(無汞)化改造,提高高端聚氯乙烯產品比重。圍繞兩大主導產業延鏈補鏈,拉長“煤—電—電石—聚氯乙烯深加工產品”產業鏈條,發展聚氯乙烯、納米碳管等產品,推動集約化、規?;l展。推動煤焦、氯堿、氟硅化工多鏈條耦合發展,通過新技術研發和引進,打通各產業鏈條整合路徑,建設一批上下游配套項目,構建多化工耦合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鏈。選擇重點領域聚力突破,在發展方向和支持方式上變“撒芝麻”為“攥拳頭”。新產業發展從落地培育到初具規模,需要企業和社會持續投入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忌盲目跟風、不分主次先后平鋪式發展,導致資源效用銳減、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建議集中優勢資源,精選精育,培育發展產業基礎好、技術支撐強、發展潛力大的新興產業,“攥拳頭”支持重點產業,有序推進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
一方面,烏海市應積極聯合“外腦”專家,通過科學分析,按照優勢資源開發轉化、現有產業延伸耦合、主導產業衍生配套和承接產業轉移等多種路徑,分層次篩選出重點發展產業。另一方面,集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專項政策等資源,向重點產業傾斜;持續跟蹤潛力產業發展動態,采用并購、產權交易、股權轉讓、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招商引資,搶抓大項目落地機遇;通過項目帶動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集聚,積極借助外力移植發展,激發發展潛力。加強產業鏈布局和建設,以延伸鏈條推動產業做深、做長、做精、做優。產業鏈中各環節存在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聯效應,產業鏈越完整,整體關聯效應越大,區域競爭力也越強。資源型城市初級產品占比較大,產業鏈較短,在發展接續產業時應避免慣性思維,更加注重產業鏈式發展。烏海市應通過大項目落地對目標新產業進行“建鏈”,通過集中突破薄弱環節進行“強鏈”,通過對優勢產業鏈和產品線中缺失的環節精準招商進行“補鏈”,通過積極發展精深加工環節和開發終端消費產品對下游環節進行“延鏈”,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擴大產業的溢出效應,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構建現代化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做大做強服務業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產業之間的關聯互動越來越緊密,服務業的發展壯大,能夠為農業、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特別是對制造業來說,從前端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到中端的金融服務、生產管理,再到后端的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無處不在。研究表明,制造業產值每增加一個單位,生產性服務業在其中的貢獻率接近40%。烏海市應圍繞降本增效、暢通循環,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建設高效物流體系,力爭成為西部地區煤炭、焦炭、PVC等大宗商品的轉運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物流樞紐。圍繞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發展壯大金融業,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打造金融新業態。烏海市還應主動融入自治區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帶規劃建設,完善沿黃環山綠道、休閑驛站等基礎設施,加快烏海湖及周邊旅游資源開發,豐富烏海湖旅游度假區景區內涵,形成以烏海湖、甘德爾山、葡萄特色小鎮為重點的沿黃精品旅游線路。按照高端化、高品質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完善消費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引進知名旅游企業,打造集餐飲、娛樂、購物于一體的文娛綜合體、商業綜合體,推動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創新升級。
堅持生態、高效、特色、精品的發展思路,發展特色農牧業。發展農牧業特色產業是一項涉及面廣、復雜性強的系統工程,其中,產業融合是拓寬其外延邊界的實踐路徑。通過橫向融合可實現特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科技、生態環保等多產業的關聯互動,通過縱向融合可實現特色農業產業鏈的產前產后延伸,也可橫向與縱向結合,打造出外延更寬的產業融合模式。這些農牧業特色產業融合能夠輻射廣大的農村牧區,增加區域間交流互動的機會,使當地農牧戶積極參與到社會分工中來。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農牧戶的觀念也會隨之改變,變被動為主動。烏海市應依托本地自然資源優勢,堅持生態、高效、特色、精品的農業發展思路,大力發集葡萄種植、儲運、加工及酒莊于一體的休閑農業,依托龍頭企業,以葡萄種植基地、特色酒莊酒堡建設為重點,以葡萄小鎮建設為載體,打造“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營銷+特色旅游+葡萄酒文化對外交流”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努力建設具有觀光、采摘、存儲、鮮食、制酒、旅游觀光與生態建設共同發展、三次產業有機融合的現代化農牧業。培育和完善產業生態系統,厚植與接續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土壤。接續產業與資源型產業所需的土壤環境迥異,對金融、創新、人才、市場等要素有著不同的要求。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實際上是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生態系統,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因此,烏海市需著眼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實施極具競爭力的人才招引政策,激活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二是打造技術創新平臺,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三是引導社會資本向新興產業轉移,扭轉追求快速投資回報的思維定式。釋放體制和機制活力,把產業政策的著力點放在優化營商環境和市場培育上。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是增強產業發展動力的關鍵,制定產業政策必須立足政府職能、厘清政府邊界,更多地從改善營商環境、培育市場主體的角度出發,推動產業政策向功能性、普惠性轉變。資源型城市要不斷深化“放管服”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決心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營造開放、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發展局面。
作者:王曉英 單位:烏海市委黨校
農牧行業研究3
1實地調研結果分析
1.1農牧企業帶動農戶增收,促進產業振興
1.1.1擴大生產規模,創造工作崗位。在調研中,阜寧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擴大生豬養殖規模,為當地農戶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提高了當地農戶的收入。大型農牧企業落地,會大幅度提升當地經濟水平,帶動養殖業產業升級。
1.1.2發展特種養殖,開辟新興市場。在調研中,泰州久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黑水虻養殖,黑水虻有生長周期快,飼養成本低,營養價值高等特點,作為飼料能夠顯著提升魚蝦蟹的產量。鹽城泰鱷湖生態公園有限公司經營鱷魚養殖,鱷魚以畜禽養殖場淘汰的動物為飼料,可以無害化處理動物尸體,生產高價值的動物產品。特種養殖和傳統養殖相比,具有投資小、飼養回報高,市場競爭小等特點。
1.1.3企業農戶互相合作,推進新模式發展。在調研中,江蘇大鶴蛋業有限公司將畜禽糞便發酵成有機肥料,建立起6000畝有機農作物大棚,為農戶提供幼苗,解決了農戶對原料的需求。同時企業對農戶的農產品進行回收,解決了銷售方面的困難,增加了農戶收入。江蘇淮州溫氏畜牧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的養殖積極性,通過物流將仔豬、疫苗、飼料運輸到農戶家中,并集中安排技術指導。企業與個體養殖戶,家庭農場合作,由企業派出高技術水平的團隊對農戶進行指導,不斷加強規?;s化養殖模式,進一步把小農戶納入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中,帶動農戶增收,充分解決了農戶不敢養、不會養、無錢養的問題。
1.1.4養殖企業學習先進技術,創新管理模式。華夏畜牧興化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向調研團介紹了奶牛養殖場的SOP,強調獸醫巡欄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用合理的外界有害因素來加強犢牛自身免疫能力。養殖企業根據飼養動物的品種、飼料、當地水質、溫度、濕度、土壤等諸多因素,定制合理的SOP,在運行效率上更有優勢。
1.1.5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力促產業升級發展。峪口禽業著力發展蛋雞育種,企業與農戶由競爭對手變為合作伙伴,自主培育的蛋雞品種累計向全國推廣45億只,打破了外國企業的技術壟斷。科研帶動生產,生產促進科研,龍頭企業的科研投入,帶動了產業鏈的升級,提高了農戶的收入。
1.2農牧企業加強污染治理,成就生態振興
1.2.1“禁抗令”推進養殖業綠色發展。在江蘇鹽城源耀飼料有限公司調研團了解到,無抗禁抗對飼料企業提出巨大挑戰,在此方面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使用綠色無公害原料。華夏畜牧興化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調研團,禁抗令出臺后養殖場選擇含有植物抑菌成分的飼料,可以解決80%的問題,剩下的20%通過加強管理來解決,雖然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但企業對發展綠色養殖業是完全支持的。
1.2.2糞污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鹽城非凡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綠之島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配套了有機肥加工設施,將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制作成有機肥。其中,綠之島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有機肥利用在水稻種植上,種養結合,實現了養殖業綠色生態循環。在鹽城市鹽都區大港鎮畜禽糞便處理中心將液態肥貯存還田將能源環境建設和資源循環利用有機結合,幫助周邊沒有處理能力的中小型養殖場解決糞污問題。
1.2.3政策扶持加強養殖場污染治理水平。由于畜牧生態養殖場標準高,普通養殖戶難以達到,鹽城市鹽都區農業農村局對養殖戶提供政策補貼。對符合農業部標準的養殖場補貼10萬,符合省農業農村廳標準的養殖場補貼4萬元,符合市農業農村局標準的養殖場補貼2萬元。在實地考察中,江蘇省各地生態養殖場均建設了以雨污分流為核心的污水治理系統,通過封閉式畜舍頂蓋和埋藏地下PVC管,避免了養殖過程中的水污染問題。
1.2.4環保的高標準對散戶養殖提出了巨大考驗。生態養殖和環境治理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環節,各地農業農村局的共識是發展集約化養殖,對小規模養殖進行嚴格控制,與此同時導致了散戶養殖的成本攀升。鹽城市鹽都區農業農村局為整治養殖場對水環境的污染,將河道周邊100米范圍內的養殖場全部拆除,但仍有部分農戶在河道放養水禽,管理難度極大。
1.3農牧企業引導社區發展,推進文化振興
1.3.1建設以生活服務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在調研中,江蘇省東辛農場有限公司除種植業和養殖業外,大力發展金融、電信、醫療、交通等第三產業,建造文化中心,為農場居民提供公園、圖書館、兒童活動中心等休閑場所,滿足了鄉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1.3.2豐富文化生活,建設有活力的鄉村社區。江蘇省東辛農場有限公司發揚民間傳統技藝、宣傳民俗文化,建設場史紀念館、知青紀念館,組織編修場志,傳承傳統文化基因。這種模式的發展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使鄉村社區充滿活力。
1.4農牧企業完善培訓體系,保障人才振興
1.4.1鼓勵大學生返鄉,培育高質量人才。很多農業農村局與高校開展合作,鼓勵大學生返鄉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成效顯著。企業對優秀畢業生采取輪崗、“一對一”帶領指導等方式進行培訓,培養出一大批有能力有擔當的專業技術人才。
1.4.2立足創業致富,加強鄉村人才建設。溫氏等企業以農業產業化優勢為基礎,為農戶提供畜禽幼崽、飼料及疫苗,并且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了鄉村實用人才的優勢,提升養殖業整體技術水平,為養殖業現代化發展打好鄉村人才基礎。
1.4.3部分農牧企業仍存在大量崗位缺口。就目前來看,鄉村發展處于較落后的階段,與資源多、工資收入高的發達城市相比,鄉村基礎設施不全,發展機會受限、持續發展空間小,讓年輕人返鄉的意愿大打折扣。
1.5農牧企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鞏固組織振興
1.5.1農牧企業開展豐富黨建活動。江蘇省東辛農場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招聘員工時會考慮優先錄取黨員,以推進黨組織建設。該公司現有黨支部84個,黨員2273名,黨員占員工總數的16.7%。東辛農場大力開展黨組織活動,以學習黨史、舉辦黨課、走訪困難群眾等活動為主,鞏固了黨組織建設。1.5.2加強黨員自身建設,推動組織振興。江蘇省東辛農場有限公司根據黨員的實際情況,加強培訓,使黨員素質不斷提升,專業技能不斷進步,做到認真工作,帶領廣大員工,團結一致,搞好現代農業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1.5.3大部分農牧企業黨支部建設有待完善。在走訪中調研團了解到,一些企業只有少量黨員,沒有黨支部,無法舉辦黨員活動,黨員隊伍建設停滯,難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農牧行業從業人員現狀
本次調研共填寫調研問卷2733份,對農牧行業從業者和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物醫學院18級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調查。
2.1農牧行業從業人員男性較多在農牧企業崗位上男性多于女性,這種情況在技術崗位上更為普遍(表1)。據數據分析,這些崗位普遍工作環境差,體力勞動強度大,從側面看出目前我國養殖業的自動化發展仍有很大空間。
2.2農牧行業從業者呈現老齡化趨勢在調研中(表2),鹽城縣某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平均年齡超過40歲,年輕人不愿意從事畜牧獸醫站等有編制有保障但薪資不高的工作,而養殖企業應國家防疫要求實行封閉、半封閉管理,年輕人不愿意接受,應屆畢業生實習期結束后留在企業的比例較小。
2.3農牧行業從業者學歷呈上升趨勢2733人中擁有專科及以上學歷者占81.12%(表3),與往年數據對比顯示,農牧行業從業人員學歷逐漸上升。相對而言,企業員工的學歷呈兩極分化,技術、管理型人員學歷較高,基層員工學歷較低。
2.4農牧行業從業者薪資普遍較高農牧企業普遍薪資待遇較好,畢業生入職后工資較高,工作時間在3年以上的從業者年薪普遍達到10萬元以上(表4)。在濱??h某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平均工資為5000元/月,工作人員告訴調研團此薪資在當地為較高水平。2.5江蘇牧院動物醫學院應屆畢業生就業分析本次調研對209名江蘇牧院動物醫學院18級畢業生進行了就業分析。結果(表5)顯示,選擇農牧企業作為就業選擇的畢業生僅占22.92%,農牧企業吸引力較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畢業生認為養殖業和鄉村的發展較為落后,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對肉、蛋、奶等畜禽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出臺后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態勢,農牧行業從業人員的學歷和薪資待遇逐漸提高,但部分年輕人對農牧行業工作辛苦、待遇條件差的觀念仍然存在,農牧企業普遍有崗位缺口,急需相關專業人才,大學生去基層工作的意愿低,部分基層獸醫站工作人員呈現老齡化趨勢。
3關于深入推進五大振興的若干建議
3.1持續推進產業振興
3.1.1豐富特種養殖產業。特種養殖是個體養殖戶減少競爭壓力的可行選擇,可以引導養殖戶走產銷一體化之路,完善特種養殖產業鏈。同時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的監管,促進特種養殖高質量安全發展。
3.1.2因地制宜發展新型養殖模式。在調研中發現,土地資源已成為近年來養殖業的主要問題之一,樓房養豬作為一種節省土地資源的養殖模式,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度的機械化集約化也有助于擴大養殖規模。這種養殖模式值得在沿海地區等土地資源緊缺的地區推廣。
3.2完善生態振興,持續綠色發展
3.2.1加強對綠色飼料的重視。綠色動物制品需要綠色飼料,綠色飼料需要綠色原料,飼料企業應加大科研,資金投入,使用綠色無公害原料,研發綠色飼料添加劑,為環境與人類健康作出長遠規劃。
3.2.2鄉村養殖的生態建設。鄉村個體養殖戶難以承受環保投入,可以加大扶持補貼,或者與企業深度合作,通過新養殖模式解決農戶不敢養、不會養、無錢養的問題。
3.3加強鄉村文化振興建設
3.3.1建造休閑場所開展文化活動。加強建設鄉村社區籃球場、網球場、圖書館等公共娛樂休閑場所,發揚地方傳統民俗文化,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加強鄉村文化氣息。
3.3.2加強企業與鄉村之間的聯系。加強農牧企業與鄉村的聯系,為鄉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到鄉村開展特色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能。
3.4人才振興是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3.4.1加強鄉村教育建設,注重鄉村人才培養。大力發展和完善鄉村教育體系,有目的、有規劃地辦好鄉村職業技術教育、鄉村特色文化教育,著力培養鄉村人才。
3.4.2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帶動鄉村高速發展。提高現代農業的宣傳力度,改變當代年輕人對于農業工作“不體面”的看法,加大對大學生返鄉的扶持力度,讓他們留得住基層、守得住鄉村。
3.5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
3.5.1錘煉青年黨員堅強黨性。通過加強新老黨員之間的聯系,增強青年黨員的責任感,使青年黨員全面學習黨的光輝歷程、寶貴經驗,在基層的崗位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3.5.2加強基層黨員帶頭致富的本領,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提升基層黨員致富意識,培養基層黨員在探索致富思路方面多動腦筋,把鄉村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變成發展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學習借鑒成功經驗,找到致富的出路。如果一個基層黨員不能發展致富,群眾收入得不到增加,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就得不到群眾的認可。
4結論及展望
從調研結果來看,江蘇省農牧企業和畜牧獸醫站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堅持綠色農業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果,農戶收入普遍提高,生態養殖普遍推行,污染治理卓有成效,鄉村居住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在此基礎上,鄉村仍存在人才缺口大、人口老齡化、個體養殖戶收入下降等問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凸顯。隨著科研成果轉化不斷加速,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必將實現。
作者:段克柔 王振宇 鄒慧穎 譚晶 丁東新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