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17:07: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安全施工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人口基數大,對能源的消耗多。煤炭作為傳統的能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現代化的煤礦生產正朝著設備自動化、分工專業化、信息智能化發展。其中,煤礦機電安全高效運行離不開先進的精細化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既有利于發揮機電設備的性能優勢,又有利于企業生產的安全進行,符合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趨勢。本文在結合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的基礎上,通過介紹精細化管理的方法,進而探討它在煤礦機電安全生產中的應用前景。
1精細化管理簡介及在機電安全生產中的作用
管理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在不同的時段有著不同的內涵,其管理模式大致可分為人治管理、法制管理和人本管理三個階段,具體劃分如圖1所示[1]。精細化管理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早在老子的經書中就有體現。然而,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在國外最先涌現,如日本豐田公司。在中國精細化管理主要包含“五精”和“四細”,這其中涉及到了人、崗以及制度等方方面面,其內涵概括如圖2所示[1]。表1對比分析了傳統的管理方式與精細化管理方式[1]。從表1中可以看出,精細化管理方式與傳統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于后者,前者更加注重細節和創新。目前中國煤炭行業正在經歷一個漫長的改革過程,過去許多小型煤礦私挖濫采現象普遍,企業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視了對煤礦的有效管理,導致安全事故高發,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正通過出臺相應的政策,積極引導煤炭開采行業向更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轉變。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的精細化管理一方面能夠提高煤礦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夠在本質上促進煤礦的安全生產。中國的一些大型煤礦企業已經在嘗試進行精細化管理,使煤礦無論是井下作業還是安全培訓都更加制度化和專業化。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綜上可知,引進精細化的管理方式是符合中國煤炭行業發展的。精細化管理的實施在煤礦機電安全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a)這種管理方式不僅能夠高效地管理自動化機電設備,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還能夠降低機電設備的故障率,進而提高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的效率。b)精細化的管理方式需要有相應專業知識儲備的管理技術人員配合。所有的管理說到底最終執行者還是人,只有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的人員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視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在處理問題時才會游刃有余。只有工作人員把握好每一個生產環節,才能保證煤礦機電安全生產,進而降低出錯率,保證生產質量,促進煤礦機電安全高效生產和進步。此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能夠使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規范,使生產施工過程更合規合理,減少資源浪費。
2現階段煤礦機電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早在2019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安委辦函〔2019〕58號,以下簡稱《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面。a)從典型案例中反思,吸取教訓。《通知》認為安全風險隱患主要表現在六方面:(a)“一通三防”措施落實不到位;(b)部分煤礦企業及其上級公司重利潤指標、輕安全生產;(c)弄虛作假,蓄意隱瞞重大隱患,逃避安全監管;(d)部分煤礦企業忽視汛期后水害防治工作;(e)礦山救護隊嚴重違反《礦山救護規程》;(f)國有煤礦安全管理滑坡。b)扎實做好當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通知》提出了七方面的要求:(a)壓實煤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抓好問題整改,嚴厲打擊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等違法違規行為;(b)強化煤礦水、火、瓦斯、沖擊地壓等重大災害防治措施落實;(c)進一步加強技術管理和現場安全管理;(d)國有煤礦要做好落實主體責任的表率;(e)嚴格履行監管監察職責,進一步加大明查暗訪工作力度;(f)加強礦山救護隊管理;(g)徹查事故原因,依法嚴肅追責。
2.1管理模式單一5G以及物聯網技術推動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不斷前進,然而在煤炭行業,產業的更新升級大多是設備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升級,企業生產管理模式的更新升級常常被忽視,這就給企業的安全管理帶來許多不利影響。常見的情況是管理方式單一,管理制度混亂[2],使得在煤礦開采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員無法及時有效地監督和傳遞信息,無法精細準確地指導工作。同時,這種單一的方式也存在盲區和漏洞,往往在協同工作時由于制度的不明帶來責任分工的不明確,造成工作溝通脫節的局面,整體生產效率低下。此外,安全管理意識也不強,為了趕進度完任務,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于機電設備零部件的磨損情況并沒有做出及時的檢查和維護,直到機電設備出現故障。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維護成本,使煤礦開采的效率降低。與此同時,企業管理模式看似無形,實則有形,企業在這方面的資金支持和投入甚微,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這樣一來,單一、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經沿用多年,引進與現代化機電設備相適應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也很困難,因此給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的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
2.2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監管制度不完善煤炭行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產行業,相較于其他行業,不確定性因素更多,考慮的問題更復雜,因此對煤礦機電安全生產過程的管理和監督有別于其他行業的管理和監督,需要更加細致。由于管理過程中覆蓋面廣,再加上有人的參與,更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和疏忽,都會給企業造成嚴重的后果。而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為了省時省力,往往會采用抽檢的方法來評估整體的生產運行情況,這種方法雖然減少了工作的投入量,但是不能精準地反映實際生產中的情況,更不具有說服力和全面性,會給企業安全生產埋下隱患,不利于煤炭行業的平穩發展[3]。
2.3煤礦機電設備老化嚴重煤礦的開采主要通過機電設備來實現,因此,設備的安全高效運行是實現企業穩健運營的關鍵。然而,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一些企業依然存在機電設備老舊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a)企業規模小,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來購買新的設備,依然使用一些老舊的設備或者組裝的設備來工作,這些老舊的設備能耗大,污染嚴重,而且一些改裝的設備性能無法得到保障,給設備的管理帶來新的困難。b)對于一些關鍵技術,國外依然保持壟斷,國內購買一些新的大型機電設備依然會受到許多阻礙,迫使一些機電設備依然在超時間運行。一些損耗零部件有時也只能用國產的替代,無法保證機電設備性能的可靠發揮。機電設備的老化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維修成本,還給企業機電安全生產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4]。
2.4煤礦機電安全管理人員少煤礦安全管理要求具備許多專業知識,這就要求建設一支專業化的管理隊伍。但是,煤礦工作環境惡劣,由于管理人員知識水平有限,許多煤礦作業人員在開采前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只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技能培訓后就直接上崗;在作業過程中對井下一些未知的風險無法進行準確、有效的評估和預判,給人身安全帶來許多風險。此外,在設備檢修與維護過程中,由于缺乏對設備的充分了解,只能通過聽聲音或者摸、敲的方式來推測,這也會導致機電設備維護不及時,造成機電設備故障。
3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方法
3.1構建完善的煤礦機電安全管理制度和監督體系完善的管理模式能夠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制度保障,精細化管理需要遵循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系統原理、人本原理、預防原理和強制原理四部分,具體細分如圖3所示[5]。系統原理主要是通過運用一些理論觀點和方法來構建合適的模型,進而對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和評估,以達到最優管理的目的;人本原理可以理解為以人為本,一切管理制度的建立最終目的都是提供安全保障,保護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預防原理是從最底層出發去發現安全事故出現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案,從源頭上去管理和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強制原理是指在平時的管理過程中,要刻意地去執行制定的規章制度,上級管理人員既要做制度的建設者和執行者,又要做制度的監督者和守護者,把安全管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各部門要分工明確,協同配合,使所有部門密切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也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督體系[5]。企業一方面要加大監督和打擊力度,對平時麻痹大意、把安全只掛在嘴邊的人員要進行教育和引導,對做到位的人員要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制度實踐好和維護好。
3.2加快新設備的更新煤礦生產中機電設備是抓手,沒有好的設備,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就難以維系,圖4為具有防爆性能的機器人結構布局圖[6]。為此,企業有必要建立信息化的設備管控系統,做好對設備的動態管理和維護。對于一些難以維修且老化的設備,在做好登記后要及時淘汰,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高效生產。此外,企業還要加大資金投入,對一些國外壟斷的設備和技術加大攻關力度,早日實現設備和技術的自給自足,促進機電設備的良性發展。
3.3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一方面,企業要積極加強對專業管理人員的培訓,采用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和鼓勵專業管理人員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對于一線技術人員的管理,要讓他們定期參加培訓,制定量化的考核標準,對每一個員工實行考核制。此外,企業還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體系和提供好的福利待遇,確保人才不流失。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4結語
中國的煤礦機電生產管理中確實還存在一些不足。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初步探討了精細化管理的優勢以及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法,能夠為煤礦管理模式的創新提供理論指導。
作者:岳守鵬 單位:山西介休義棠青云煤業有限公司
安全施工管理2
1引言
葛洲壩電站是華中電網的骨干電站之一,總裝機21臺,總容量2757MW,分大江和二江電站。其中大江電站采用擴大單元接線,升壓至500kV后經電站上游右岸敞開式500kV開關站與500kV系統連接。自1981年7月投產發電已運行近30年,經多年長期高負荷運行,設備出現老化,給電站運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提高整體運行性能,滿足電站和電網運行安全,需要對開關站進行整體改造。500kV開關站將由原敞開式開關站改成戶內式,仍布置在原敞開式開關站內,改造占地面積180m×10m,改造工程輔助樓、GIS室及安裝場總建筑面積為4305.6m2。由于改造過程中開關站要保持運行,期間還要進行分期停電過渡,改造周期較長,環境影響因素復雜,給工程施工的質量及安全帶來諸多潛在危險。為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和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只有實施合理、精準的安全管理辦法和文明施工措施,才能確保改造過程順利、安全、高效。
2安全文明指導方針
葛洲壩500kV開關站改造工程是在運行區上進行,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顯得特別突出和重要,如何保證開關站正常運行和施工過程中的人身與設備安全是本次工程改造過程中的關鍵。項目開工前,項目各方就圍繞安全、文明施工展開多方商討,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文明措施和方針,以保證項目順利進行。在葛洲壩電廠保衛部的支持和配合下,項目各方高度重視GIS改造施工期間現場及開關站的安全運行及管理,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的有關條款,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杜絕違章施工,危險作業。在全體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實現了安全無事故的控制目標。
3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
3.1注重安全意識提高,強化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意識是做好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工作的關鍵,現場施工的安全工作是關鍵到整個工程進程的工作[1]。項目部充分認識到人在安全生產中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作業人員,無論在何種作業環境和條件下,都要求人人嚴格按外包工程安全管理要求規范施工,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實現安全思想無懈怠。高度重視現場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對項目施工方管理人員、監理和工人嚴格執行三級安全培訓,經培訓考試合格才能進入施工現場。通過每天的班前會、每周的協調會進行現場安全、環保技術交底,不斷增強現場人員的安全意識。在現場布置“工程概況、安全交底、安全措施、危險源控制”4塊載有預警、預防相關內容的安全文化牌。有創意地在GIS現場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比如利用臨時隔墻建立安全文化墻,涂刷安全警示標語等措施,加強安全教育。
3.2全過程安全控制,規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是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項目施工的全過程。由于現場施工條件復雜,施工高處作業、大型機械使用多、用電多,因而使事故引發點多,控制難度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過程安全控制。1)項目部嚴把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機具等質量關積極從源頭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對進入現場使用的特種機械,嚴格檢查操作人員的駕駛證、特種作業證或操作證;認真對其進行安全培訓、考試和交底;對施工機械嚴格檢查合格證;要求操作人員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2)施工過程中對現場進行實時巡視和監護現場監護人和施工方安全管理員每天巡視現場,檢查現場滅火器、各配電柜、用電設備及安全防護網、孔洞圍檔的落實情況,施工過程中因施工需要拆除的圍欄督促施工方及時恢復。對照明燈具、現場臨時用電等要求施工方報請監理和甲方電氣部檢查合格方能使用。3)對施工人員、設備及安全措施跟蹤檢查、規范安全措施每天作業開始前由施工單位負責人配合甲方監護人員對作業人員、設備、安全措施等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對于500KV開關站進線構架的組吊裝,項目部制定嚴格的作業前安全工作檢查要求,并以工作聯系單的形式發送給施工單位和監理。并在項目部辦公室內張貼,要求項目部人員特別是監護人員每天熟悉,并嚴格檢查落實。項目安全、質量、進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證進線構架運行使用安全,確保葛洲壩電站500kV開關站GIS改造項目按計劃安全順利實施。4)嚴格落實安全獎懲制度項目實施過程中制定安全獎懲措施,涉及施工安全、環境等多個方面。對違反規定的項目及時下發整改通知單、工作聯系單或停工令,同時處以不同額度的經濟處罰。
3.3辨識和控制危險源,加強作業人員的班前教育及時準確地對危險源辨識和控制是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提前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卡控,找出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管理上的缺陷。對于重大危險源編制和實施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對于中小類型危險源,通過現場的危險源準確及時地辨識和有效控制,并通過監護人早上帶班時的班前會告之作業人員,加強安全管理。例如,針對基礎開挖要求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周圍架設安全網,清除零散物料。針對基礎土石方開挖、腳手架施工、施工用電、陰雨天施工及高空作業等施工工序分別制定專項安全規程,對危險源采取標識、隔離等措施。制定“500kV帶電區施工安全防護措施”,涉及帶電施工,要求施工方在有項目部現場安全監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方能進行施工,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將無條件服從現場安全監護人的監督和指導。無法確認安全距離的施工,待確認后方可進行。
3.4科學劃分作業時間GIS廠房主體結構大體積混凝土開始施工時正處于夏季高溫天氣,雨天較多,考慮節點工期緊,商品混凝土運距較遠,為避免混凝土出現初凝及避開高溫澆筑,將高溫期混凝土澆筑時間安排為清晨。對于暴雨、大雨、中雨等不同情況安排不同停工時間,確保施工現場工程及人員安全,同時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保證工程進度不受影響。針對7、8月持續高溫烘烤的極端天氣,督促施工方及時調整作息時間,避開高溫時段露天作業,防止人員中暑。
3.5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要以人為本[2]。在現代管理學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體是人,管理的動力和最終目的還是人。在安全生產系統中,人的素質是占主導地位的,人的行為貫穿施工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在安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本,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個人的利益。1)積極了解施工現場人員困難,及時解決現場人員的健康、安全問題,從細節做起。2)加強與施工人員的溝通,處身設地地為現場施工人員考慮。例如,針對工人不愿意系安全帶,耐心溝通后得知現有安全鉤掛取不便,項目部緊急采購輕便掛鉤供高空作業人員使用,保證了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
3.6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通過加強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安全事故的發生存在著偶然性、特殊性及不可預見性。因此,項目部編制了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積極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以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保護人員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了更好地落實“安全第一,常備不懈,預防為主,全力搶救”的防災減災方針,共同做好項目部預防自然災害工作,保障項目現場施工正常進行和現場人員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及時、高效、合理有序地處理項目現場災害事件,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及《長江電力建設項目防災避險防止重大人身傷亡事故專項行動方案》,結合項目實際,制定《葛洲壩500kV開關站GIS改造項目部防災避險應急預案》。通過現場演練提高了管理人員及現場作業人員對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現場作業人員在演練中學到火災逃生相關知識,提高了火場逃生能力。對存在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全體人員應進一步加強對本預案的學習,熟悉本崗位職責。加強現場作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使現場作業人員高度重視火災事故的危害性。為有效應對極端惡劣天氣、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性事件,項目部要求施工單位、監理都指定信息聯系人。保持項目各方聯系渠道穩定暢通,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傳達,
4結語
通過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安全施工與管理的高度重視與各方緊密配合,工程自開工至完成移交,施工進展順利,未出現任何運行安全事故及人身傷害。同時,500kV開關站改造過程中運行良好,改造后順利過渡,電網運行未受影響。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工程安全施工和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可為其他類似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作者:劉穩 陳媛媛 熊鵬 單位: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施工管理3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只有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人們才能安居樂業,進而才能追求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涉及到人民群眾的核心利益。近年來頻頻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不足,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敲響了警鐘。要想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再次發生,就需要對我國現行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并應提出針對性的完善措施。由錢和、陸善路、胡斌編寫,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一書,以食品安全管理為核心,介紹了安全危害和預防措施、技術應用、認證審核標準等內容,并通過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各環節的有效預防措施。
本書內容涵蓋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多方面知識,既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又有具體實踐案例,適用范圍較廣,為食品安全管理相關工作的實施提供了有效參考。《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一書分為十個章節。第一章為概論,從國內外角度闡述了食品安全、供應鏈方面的安全問題,并對控制技術和管理體系現狀進行介紹。第二章以食品鏈為核心,基于定義介紹,分析了其生物、化學、物理危害,并提出了針對性防控措施。第三章從法律法規、操作規范、衛生標準和保障機制的角度出發,講述了控制食品安全的前提方案。第四章以危害分析為基礎,介紹了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的實施步驟、要點、影響因素以及應用價值。第五、六章介紹了ISO22000和其它國際食品安全體系標準和實施過程。第七、八章立足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從內外兩個層面分析了其審核和管理機制。第九章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分析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過程,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預警、問題排查、應急預案、預防措施等因素進行了系統梳理。第十章基于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多方面論述。參閱本書可知,食品作為一種商品,除了具備商品的一般屬性之外,也有其特殊屬性,即涉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生產的安全性,既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也關乎食品安全監管結果。而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相比于其它法律,經濟法具有更高的監管效益,可以通過協調市場各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對消費者食品消費等基本權益的保障,促進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經濟法應用于食品安全領域具有以下價值。
第一,食品安全管理的法治需求。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從食品生產開始,其加工、流通、貿易等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嚴格且有效的安全管理,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產生負面的連鎖反應。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運行還不完全成熟,為了促使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主體能夠規范自身市場行為,在合理、合法層面進行食品市場競爭,從而避免因食品安全引發的社會問題,因此必須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充分發揮法治的關鍵作用。通過經濟法監管功能的發揮,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構建健康有序的食品運行環境,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制度保障。目前,我國已有多部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條文,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在市場經濟弊端的驅動下,食品安全事件無法根除,食品安全監管形勢日益嚴峻。在食品生產各個環節實施嚴格監管、完善食品企業市場準入機制、提升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構建健全的監督和維權機制等各個方面都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
第二,經濟法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具有較高的適用性。一些食品生產者或經營者不具備足夠的理性,以犧牲多數人利益為代價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采取不規范的市場競爭方式。基于這種現象,消費者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其無法準確了解食品的安全信息。當個體營利性與社會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加劇,且無法得到解決時,市場的自身調節作用就會失靈,必須借助市場之外的力量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經濟法應用的主旨在于,借助國家公權力協調和平衡食品市場各方利益,矯正食品市場中的不良傾向,彌補市場運作的不足,對食品安全市場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在調整食品市場的過程中,經濟法主要通過規制法作用的發揮達到規范市場的目的,即國家通過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逐步引導和約束市場主體行為,有效彌補市場自身運行的不足,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從調整對象而言,市場失靈屬于經濟法的調整范疇,經濟法主要對市場規制和宏觀調控兩種關系進行調整。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脫離不了市場環境,食品安全管理范圍與市場規制以及宏觀調控息息相關。就社會利益本位屬性而言,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食品安全監管是保障每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乃至生命權的重要舉措。雖然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多成績,但相應的制度和法律規范仍需進一步的完善。經濟法是基于社會本位的法律體系,其通過調節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根本目的。當前,在經濟法語境下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法律法規執行細則有待完善。由于法律法規不能完全涵蓋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一些規定缺乏明確的定義,實操性不高,不利于監管人員開展監管工作,因此會造成監管上的盲區,留下安全隱患。且我國以分階段監管模式為主,即在不同的食品生產環節由不同部門負責監管,但存在部門職責重疊的狀況,因而可能會造就過度監管或互推責任的狀況發生,有利可圖就爭著管或重復監管,無利可圖就互相推諉。倘若每個職能部門不能盡其責、行其事,極易為不良的食品生產行為留下監管漏洞。這種監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監管工作的效率低下,無法實現對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監管。
第二,食品安全防范效率低下。我國關于食品的安全檢測和評估機構分屬于不同監管部門,從而無法形成統一的協調機制,既無法實現信息的及時共享,形不成監管合力,也容易造成資源的利用率低下。各機構只局限于職責內的食品安全檢測,信息采集和公布無法形成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重復采集和公布信息的情況。雖然我國已經廣泛建立HACCP認證系統,但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存在監管人員專業意識和技能不足、執行標準不一、檢測工具不充足等問題,從而限制了食品安全防范作用的發揮。
第三,市場競爭秩序的混亂。隨著食品產銷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對于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在不斷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食品市場競爭秩序的混亂。對于生產者而言,其是食品的生產和供應主體,其生產行為是影響食品市場秩序的關鍵因素。我國有很多小規模的個體食品生產企業,其食品生產理念落后、生產設備簡陋、生產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一些個體企業為了追逐高額利益,從而無視市場法規。對于消費者而言,其作為食品市場的另一主體,其消費行為也會對市場秩序造成影響。部分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會優先考慮價格因素,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時在遇到不潔食品侵害時,往往選擇消極應對,而這也是造成市場混亂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消費者食品安全信息缺乏。消費者作為食品生產鏈上的終端環節,具有監管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
具體而言,從生產源頭開始,食品會經過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但并不意味著消費者食用的食品一定是安全的,因為一些食品需要消費者再度加工,而由于消費者自身食品安全信息的缺乏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則會使得所有監管工作失去價值。由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消費者不知如何辨別食品安全信息真假,無法采用正確的措施監管或預防食品安全風險。同時,消費者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比較有限,只能以權威部門的信息公布為主,信息獲取渠道的單一性,也間接影響了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積極性。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保障和維護市場經濟效率和公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經濟法具有獨特的社會價值。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相關法律保障尚不完善,從而導致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原有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適應不了經濟市場的發展需要。因此,完善原有法律體系,構建與新時期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是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本文認為,結合我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來看,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食品安全管理建設。第一,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規才能促進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在立法層面,構建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督體系以及制度保障,促使食品鏈條上的所有環節都能按照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法律制定往往滯后于社會發展,因此食品安全法規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在法規制定過程中,需具有適度的超前性,以便于日后修訂。其二,構建覆蓋食品鏈全過程的監管模式。目前我國關于食品鏈監管方面以分階段監管為主,容易出現職責不清的問題,難以實現高效率監管。對此,我國應在理清各監管部門職責基礎上,加強各部門協作,促進各監管部門之間的無縫連接。其三,調動涉利主體食品監管的主體意識。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需建立在涉利主體的共同參與之上。通過明確的食品安全監管法規,引導和鼓勵消費者、協會、企業等共同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管之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實現對食品安全的多方面監管。
第二,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市場監管意識。市場準入制度設立的主旨在于從源頭上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維護公眾利益。目前我國在市場準入制度方面,存在法規基礎、技術上的不足。基于此,首先為市場準入制度提供法規和技術支持。我國應根據食品安全行業需求,制定完善的市場準入法規,并明確各部門在具體執行中的工作職責,提升市場準入的監管能力。同時,逐步建立能夠包含所有食品的市場準入機制。其次,切實踐行市場準入制度。監管部門需嚴格審查食品企業的準入資質,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必須具備完善的生產設施、衛生安全檢測措施以及食品質量控制手段,嚴格遵守食品生產、銷售的要求和標準。不僅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也要配備檢測設備,形成對食品安全的全程監管。
第三,構建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由于消費者在獲取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相關部門應承擔起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重任,構建食品安全信息的長效供給機制。定期向公眾公布食品企業的安全監管信息,向其推薦安全生產的優質企業和食品。相關部門可對長期安全生產的企業進行宣傳,使其獲得消費者認可和信賴,促使企業之間形成良性市場競爭。當查出食品安全問題時,通過披露不良的食品生產經營信息,既能對食品行業敲響警鐘,也可對食品企業進行有效約束。同時,相關部門應開展對食品生產從業人員的培訓活動,提升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經營意識,從而強化食品企業的自律性。通過定期培訓,為從業人員提供必備的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引導食品企業誠信經營,并強化其主體責任意識。此外,在樹立安全生產意識、落實安全責任的同時,也要注重處罰措施宣傳,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違背安全生產的事故給予必要的處罰,提升其違規、違法生產成本,構建良好競爭秩序。第四,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與食品企業相比,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性了解方面存在弱勢地位。因此,消費者的權力維護需要國家公權力予以保護。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對弱勢的消費者進行一種傾斜性保護,從而在消費者和食品企業之間形成實質性公平。其一,構建完善且獨立的消費者維權機構,配備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從而指導和支持消費者的維權活動,幫助消費者解決維權問題,與消費者共同打擊食品安全生產的違規行為與相關企業,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可通過構建食品安全信息平臺、構建食品安全信息資源庫等方式,及時向消費者推送食品安全信息。
其二,強化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我國關于食品安全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食品安全方面,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相對缺乏。所以政府應開展多樣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動,從意識和行為兩個層面提升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綜上,在食品安全領域合理應用經濟法,有助于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保障食品安全,進而保障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一書詳細分析了在食品安全控制、管理等環節的具體技術應用以及實施方法,便于經濟法更好地在食品安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李哲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