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6 19:48: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新農村建設探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利用豐富的農業自然資源與社會經濟資源,通過組織、引導、協調,處理好農、林、牧、副、漁之間的經濟關系,構建一個產、供、銷一條龍農業經濟體系,以解決農村剩余人口的再就業問題,進而促進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提升。由于農業經濟發展牽涉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地方農業部門應當正視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進一步拓寬農業經濟發展渠道,為廣大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一、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現實情況
首先,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時期,傳統的經濟體制局限了農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導致農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脫節更加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建設,缺少健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管理工作,由于制度保障不足,不能科學、順利的落實下去,管理效果差強人意。其次,國民受傳統的小農經濟觀念影響深重,不夠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沒有認識到這項工作對于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民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的利用農業經濟管理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對國家農業部等有關部門頒布實施的一系列圍繞農業經濟管理的優惠政策了解不多,執行力度也較差,具有創新和推廣價值的意見、政策變成了形式化的存在,不能落實到實處中,相關工作人員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片面性的認為生產力是唯一決定經濟發展的因素,所以忽略了這一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的價值和功能。再次,對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重視,相應的政策制度不完善,農村基礎建設薄弱。農業經濟發展必須跟上社會發展進步的步伐,對農業結構進行優化和配置,對新的農業發展模式進行技術創新。政府、農民以及民間組織應該合作,將自己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進行農業管理體系的完善。政府也必須認識到自己工作職能轉變的重要性,重視和農民的交流和溝通,做好農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促使農業技術和農作物產量有更高的上升空間,幫助我國農村經濟水平取得長足的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農村產業結構不完整且單一
當下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農村對農產品市場相關知識缺乏,農產品的種植產品結構單一。根本原因在于農業資源短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質量較差,產能相對過剩,缺乏競爭力。農業產業結構還是低水平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制約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均資源短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產業結構單一使農村經濟承受較大風險,農民在市場經濟面前比較被動,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管理機制不健全,崗位職責不明確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農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由于傳統思想觀念的禁錮,一些舊的管理機制仍然沿用至今,和當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出現矛盾和沖突。而且管理機制的覆蓋面相對較窄,導致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缺乏制度保障,工作開展舉步維艱。比如一些地方的農業部門缺少農業經濟數據的審核機制,這就無法真實反映出農業生產涉及的相關數據,給制訂精準的經濟管理方案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另外,雖然各地方政府部門設置了農業經濟管理機構,不過,在具體工作當中,管理人員對崗位職責內容認知模糊,甚至不清楚該承擔哪一項具體工作,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國家高度重視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出臺了關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了相關的規章制度。然而,在政策落地中,有些地方管理人員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進程中不夠重視,缺乏執行力,小農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農村建設趨勢下的大規模農業發展的新要求。管理文件和措施沒有起到針對實際情況的作用,管理效果不明顯。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部分管理人員依舊堅持傳統式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思想認識一直停滯不前,沒有創新意識和與新時代背景相匹配相適應的管理思考,面對農業科技領域的人才壓力,不能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要緊跟時代的重要性。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和發展缺乏學習積極性,思想落伍造成農業經濟管理發展進程十分緩慢。此時傳統農業模式無法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趨勢,不利于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模式的形成。
(四)信息技術應用進程緩慢,管理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目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服務系統已經在地方各級農業部門安家落戶,農業經濟管理也逐步向現代化、科學技術、信息化方向邁進。但是,由于管理人員在年齡結構、文化水平、職業素質方面參差不齊,以至于在實際工作中,信息技術服務系統的應用頻率相對較低。尤其是一些資歷老、年齡大的管理人員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工作模式,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力嚴重缺失,這不僅影響了工作進度,而且也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績效的提升。
三、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健全發展機制,創新產業結構
作為政府部門需要推動制度建設的創新,科學合理地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確立新的土地流轉制度體系,以保障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引導農民自行運作規范化市場,形成以龍頭帶動為基礎的經濟發展舉措,也可以發展農村合作組織,讓專業合作系統化、規模化運營,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努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障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農村經濟管理者應該以多元化、全面化、體系化的發展目標作為參考,深入調節產業結構。應該面向全國,面向世界,不局限于當地市場,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滿足社會對農產品多樣化和優質化的需求。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擴大農業區域分工,實行優勢互補,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要因地制宜,發揮本土資源優勢,逐漸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型產業,全面提高經濟效益。搶抓機遇,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要大力開展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優勢農產品的發展。
(二)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強企業號召力
近年來,隨著農業經濟實體數量的逐年遞增,市場競爭力日趨嚴峻,在這種形勢下,地方農業部門應當針對本地的龍頭企業,制訂精準的技術扶持、資源扶持、政策扶持計劃,幫助龍頭企業擴大對外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投資者與消費者對當地企業產生深刻印象,進而樹立企業良好的對外形象。在市場競爭中,龍頭企業注重長板優勢,及時補充短板劣勢,為市場以及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優質農產品,以確定企業在消費者心里的堅實地位。與此同時,龍頭企業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正向引領與帶頭作用,定期與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或者農村創業者共同座談,共同商討,將企業經營的成功經驗和與會人員分享。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也可以扮演龍頭企業的顧問角色,及時吸取企業經營管理的成功經驗,并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及社交軟件向外界宣傳與講解企業的發展歷程,為當地企業的經濟復蘇作出積極貢獻。
(三)完善信息服務系統,構建一流管理隊伍
農業經濟管理涉及專業的農業技術以及經濟學理論等多方面內容,但是,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處廣闊的應用服務平臺,管理人員可以借助于先進的信息技術,對農業經濟進行宏觀管理與微觀協調,通過數據庫中的各項精準數據,能夠精準判斷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走向與趨勢,進而編制出可行性高的管理執行方案。因此,地方農業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系統的硬件設施,使各項工作能夠順利展開。此外,針對現有的內部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討論、遠程培訓等方式,提高一線管理人員的個人職業素養與專業管理水平,打造一支一流的農業經濟管理合作團隊,為農業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作者:聶斌 邸文峰 單位:河北省獸藥飼料工作總站;北省農業農村廳機關服務中心
新農村建設探究2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水土流失及水源污染已經成為城鎮一體化、農村環境改善、鄉村經濟振興的關鍵阻滯因素。據人民網2020年8月16日消息,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271.0萬km2,占國土總面積的28.73%。雖然相對于上一年度而言我國重點生態保護及修復區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但我國水土流失分布呈現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特征,水土流失治理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嚴峻,制約了新農村建設進程。為此,需要以小流域為基本單元,以水土保持為核心目標,遵循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進一步提升農村水環境承載力,從而為新農村建設、鄉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生態環境基礎。
1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基本概念
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為基本單元,以水源保護為中心,以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提升水環境承載力、恢復自然水環境為核心,同時兼顧人工修復及自然恢復的現代化、綜合性水問題治理理念與技術方法。我國水資源總量占全球水資源的6%,但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截至202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944m3/人,略高于中度缺水線(2000m3/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82位,是聯合國認定的缺水國家[1]。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會導致農業生產力不足,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愈發嚴峻的水污染問題也對農村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威脅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為構建“生態防線”,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理念應運而生,對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恢復水環境作出了巨大貢獻。
2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要點
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基本單元,以水源保護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水環境為核心目標,按照農村地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現狀、新農村建設需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求、農業現代發展基本內容等對小流域農、林、水、草、田等水土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進行統籌規劃,緊抓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多措并舉,因地制宜地構建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其實施要點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2.1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態修復防線
生態修復防線建立在農村地區坡度超過25°,或土層厚度低于25cm的區域。通過在林草破壞嚴重、植被覆蓋率較低區域周邊設置禁止出入警示牌、防護欄等,對該區域目的樹種進行補種等方式避免該區域受到人為干擾,以生態環境自然恢復為核心保持水土、減少污染。
2.2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態治理防線
生態治理防線建立在農業種植區等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人類活動對周邊生態及水環境造成干擾,導致此類區域生活垃圾堆放多,加之農業生產中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水環境十分脆弱。此類區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包括建立水土保持林及經果林,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及土質特征種植栽培適應性強、附加價值高的果樹,既可以作為生態屏障防線,又能擴大經濟效益;修建水利工程,以綜合治理理念為導向,保證水利工程與自然環境、水資源調配及利用、農業生產與生活等相協調,發揮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水源調度、農田灌溉等綜合功能,解決用水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與綠色化建設,采用農業高效生產技術,以科學灌溉、田間管理強化農作物長勢及病蟲害防御能力,減少農藥化肥用量,修復被破壞的水環境與土壤環境[2]。
2.3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態保護防線
在水庫周邊、河道兩岸、主要溝道等區域進行護岸護坡、河道清理并建設綠色景觀,形成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生態保護防線,可以解決濕地萎縮問題、減少水體污染。
3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3.1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打造農村宜居空間
打造宜居空間是新農村建設的生態環保目標之一。我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水土流失和水環境污染問題嚴重,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價值導向,從生態環保角度審視農村水資源、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致力于解決農村環境污染、水資源匱乏、飲水質量偏低、生活垃圾難處理等問題,可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3.2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夯實農村經濟基礎
推進農業現代化與綠色化發展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之一。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以水資源保護為核心,采取多元化及有效性措施恢復遭到破壞的水環境與土壤環境,在推行相關政策方針時注重調動農業生產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認識到農業與水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通過完善農田灌溉基礎設施、水資源調蓄工程、建設水土保持林等保護農業現代化發展所依存的水土資源、水土環境,避免水土流失、水環境污染對農業現代化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對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振興鄉村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大有裨益[3]。
3.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顯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是對農村水土資源保護性開發與合理利用的統籌規劃與細致安排,其治理范圍包括農村的林、田、湖、草及相關產業,堅持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為主,因地制宜采取造地適樹、植樹種草、因害設防等治理措施,實行“山頂戴帽,果樹纏山腰,山下養殖,護坡種草”等政策方針,在保護與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遵循治用并舉的基本原則,對水資源及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優化其利用結構,將寶貴的水土資源應用于高附加值、低成本高回報的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之中,通過科學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保駕護航,同時顯著提升農民收入,踐行新農村建設的“農民增收”基本要求,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路徑
4.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在新農村建設中若想發揮積極作用需率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通過整理資料、實地調研等方式了解新農村規劃建設宏觀戰略、小流域綜合治理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情況,在此基礎上協調好生態保護與水土治理之間的關系、小流域治理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政府部門治理效益與村民切身利益之間的關系,多層次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資源,實現統一治理、綜合規劃、全面發展的目標。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依據小流域水土保持實況科學確定新農村生產發展方向,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出發點合理安排牧用、林用、農用土地的比例與位置,積極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農田優產高產目標,加大陡坡退耕力度,為林草種植提供有力條件。為了使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能助推新農村經濟建設需將水土保持與新農村商品生產、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關聯在一起,同治溝措施、治坡措施、農耕等措施相結合。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開展前需考慮人畜飲水、糧食高產等實際問題,以提高新農村建設實效性為導向合理規設治理方案,保障小流域綜合治理能事半功倍。
4.2從實際出發推行技術措施,落實小流域綜合治理目標
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措施主要有3個:一是農業耕作措施;二是林草措施;三是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指的是通過修建梯田、澇池、水窖、山坡截溝、攔沙壩、泥石流排導等工程達到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目的。實踐證明,山丘區水土保持需以小流域為基本單元。為了使技術措施可以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發揮作用,需專職部門立足農村當地深入調查分析,了解小流域組成要素及經濟系統,將動植物、土壤、水體等要素視為時空分布探究的著力點,同時調查分析農村當地的生產資料、人口、技術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明確小流域的人口承載力。以土地資源科學利用為主合理規劃治理方案,從宏觀上講,科學規劃農村生產用地,使小流域生態能在農村經濟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從微觀上講,根據農村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靈活實施技術措施,規設詳盡的實施計劃,使小流域治理能高效展開。不同地區所采取的規劃治理手段存在差異,以黃土高原為例,在治理初期采用了多目標規劃法、線性規劃法、經驗規劃法、非線性規劃等方法,使小流域綜合治理目標得以貫徹落實。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基礎為土地利用規劃科學合理,基本單元為小流域,從實際出發合理使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建成具有綜合性的防治體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上述技術措施的同時需明確治理目標,以農業措施為例,需加強土壤抗蝕力、追加植被覆蓋率,達到改良土壤、保肥、保土、保水的目的,繼而充分發揮多種技術措施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優勢。
4.3注重監督反饋,持續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平
相關部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治理問題,注重監督反饋,定期歸納總結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經驗,立足實際,不斷調整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措施。新時代數字技術成為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平的條件之一,利用數字技術亦可提高治理效果監督反饋質量。例如,在推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時可引用BIM技術,立足坡面蓄水、泥石流排導等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規設5D模型,增強相關工程監督反饋的可視性,同時各部門要基于BIM系統進行高效協調聯動,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過程中形成合力,有效落實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再如,利用大數據及時更新基礎數據,大數據具有持續膨脹的特點,可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發揮數據搜集等作用,為自然資源保護、利用、開發、管理提供參考。
5結束語
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加大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能夠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推進農村經濟振興的重要措施。
作者:程霞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水土保持站
新農村建設探究3
隨著農村一體化建設的加快,不僅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也對農業經濟的管理提出了挑戰。其中,要著眼于現階段我國農業與經濟發展脫節的現狀,深入分析現有管理法規不完善、科技發展創新水平研究不足等問題,管理者職業素質普遍較差,缺乏對農村金融體系創新的支持,缺乏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技術和運行方式,為進一步適應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的需要進行探索和不斷改革創新,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服務向現代化和科技管理方向深入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健康、持續、有效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定義及內涵
所謂農業經濟管理,是以農業市場經濟與自然規律的關系為基本參考理論基礎,通過對農業區域生產力資源的有效合理組織和控制,激發農民勞動積極性,達到促進農業區域經濟社會效益提高的主要目的。在當前新農村社會建設的大環境下,在實施農業區域經濟綜合管理的同時,要注重加快農村農業生產力的健康發展和增長,幫助農民就業獲得更多的農村經濟社會收入,推動農村局部地區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深入開展農業區域經濟綜合管理工作,不僅可以有效消除當前阻礙農村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而且還能使農村區域經濟整體發展規劃獲得更加科學性的規劃與合理安排,完成農村相關人力資源的正確科學合理分配,對利于實現農村農業區域整體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非常有利;還可以有效率地確定農業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主導地位和具體發展路線,有助于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1]。
2創新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農業在我國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關乎民生的重要工程。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得到了全面發展,也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關注。在如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農村經濟管理提出了創新的要求。農村經濟管理人員應認識到經濟管理模式的作用,并進行不斷的創新與發展。農業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對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有重要幫助,同時也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對推進農業經濟現代化的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
3農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
3.1管理體制發展不完善
管理體制作為我國農業市場經濟社會穩定高速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管理體制是否健全、完善,對我國農業社會經濟行政管理的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將會產生直接影響。目前,我國多數農業社會經濟體制制度發展不健全,少數貧困落后農村地區農業經濟體制以及農業經濟行政管理并不能充分按照滿足農業市場機制的中高標準經濟需求,致使我國農業社會經濟行政管理制度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快速健康發展脫節。此種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約束,農業社會經濟管理發展環境反應呈現出高度滯后的特點。因為經濟管理體制制度發展不健全,無法充分按照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變化要求發展,致使社會產生各種矛盾并不斷發展深化,利益協調關系缺乏科學性和可合理性,并同時存在嚴重的發展滯后性,致使我國農業社會經濟行政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政策執行力,對我國農業社會經濟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將會造成直接影響。
3.2信息化與產業化發展緩慢
農業實體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實現農業信息化與農村產業化,成為不斷增強我國農業實體經濟發展管理效率、夯實我國新農村體系建設取得成果的一個關鍵環節。由于目前農村經濟信息化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產業發展體系建設相對落后,因此往往無法充分構成滿足當前農業經濟信息化體系發展的法規標準制度需求,同時對農村產業化體系發展建設造成社會制約的不利影響;由于農業經濟產業化與農村社會化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無法充分構成全面系統的農業信息服務需求,對當前農業經濟信息化與農村產業化體系發展建設產生十分嚴重的社會制約與不利影響;此外,由于目前農業經濟信息化與農村產業化相關法規標準制度體系建設工作存在一定滯后性,且同時缺少相關專業的優秀技術人才,無法對農村信息技術資源采取較為綜合全面的技術開發,農業經濟信息化技術水平較低,無法為農業信息化與農村產業化體系發展建設提供可靠性的保障。
3.3缺乏專業優秀的管理隊伍
目前,隨著各項規章制度的不斷出臺與貫徹實施,農業領域經濟問題成為社會政府部門十分關注與高度重視的經濟問題,并對當前農業領域經濟行政管理工作具體制定出了相關農業政策。不過基于某種認識層面而言,政策具體規定并未真正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農業領域經濟行政管理人員隊伍整體發展水平緩慢,專業人才嚴重缺失。此外,農業管理人員由于未能對當前農業領域經濟行政管理問題作出全面透徹的理解,日常管理工作中各階段制定政策力度明顯不足,隊伍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系統科學性的指導,致使當前農業領域經濟行政管理效率相對較低。例如,管理農業隊伍中的人員由于整體政治思想意識較為落后,無法充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需要;整體專業技能、理論知識與人員綜合職業素養發展水平嚴重不足,未能對當前農業領域經濟行政管理的各個關鍵作用功能予以充分認識等,從而對當前農業領域經濟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3]。
4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主要方向
4.1創新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為了進一步有效地促進我國當前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關管理人員認為,我國現行先進的農業生產經濟管理體制和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先進的農業生產經濟管理體制和方法,分析我國當前農業生產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基本情況,一些創新的制度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國農業生產經濟管理體制的理論科學性和制度合理性。此外,有關企業管理者要積極鼓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各種創新模式,調整和優化現有農村集體經濟及其產業結構體系,促進我國現代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4.2實現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管理
近年來,信息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變得非常迅速,信息化已經發展成為信息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在促進農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繼續增加對農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的集體經濟補貼的分配,加快農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向信息化模式轉變。有關企業負責人組織應當建立農村企業信息化社會經濟集體管理制度。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村企業集體經濟社會管理的效率和服務質量。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不斷采購相關的農業信息計算設備,還需要發展農業信息系統的基礎設施,還要不斷加強對我國農村實體經濟經營管理人員的農業信息知識培訓,從而提高經濟管理者的農業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計算基礎知識,確保其企業能夠建立適合我國農業實體經濟的現代信息化經濟管理系統。
4.3實現農業經濟的產業化管理
雖然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我國現代農業的經濟發展還沒有真正實現工業化。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工業化生產的實現不僅希望大大提高當地農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但也希望能加快建立新的我國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為當地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奠定堅實的工業基礎。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應積極加強對農業經濟現代產業化的定位和管理,建立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多項農業稅收優惠政策,采取了有效措施,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其中,為了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地方政府各部門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和建立全國農業和農村合作伙伴關系。地方政府部門成立了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地方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市場條件。目前,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經濟的大力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和企業開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逐步在中國建立相應的農產品進口產業基地,實現進口農產品標準化研發生產企業和標準化生產加工,提高我國進口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基本競爭力,保持市場領先地位?[4]。
5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發展策略
5.1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強化產銷經營聯合協調機制
首先,我國加工企業在進一步發展加工特色農產品與加工農副產品的高附加值產品過程中,可以通過采用適當的宣傳手段以提高其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管理人員方面還必須注意并且要始終有一種積極、主動地宣傳行動,對其技術知識產品進行全面系統地宣傳、介紹以及技術培訓的推廣,除此之外,還可以適時采取各種定期方式,組織專家講座活動及涉農理論知識普及與宣傳培訓會,提升農業從業人員與農民的專業知識儲備量。我國在農村及各個農產品行業基層政府部門中,還應強調要積極努力增強全國農業自身對特色農產品和深加工體系以及新農副產品生產鏈模式的有效構建,對農業現有產品和產業價值鏈構造與方式等進行有效改進、探索與機制再創新,繼續努力促進全國農業經濟更加健康、有效地發展;其次,建立并進一步優化我國農業經濟體系結構,實現對工農兼銷雙方結合的農業產業經濟結構,進行有效地協調、聯動機制;最后,積極開發利用我國各地和現有市場存在著的各種天然綠色原料及天然無公害食品。對于市場者而言,一定要通過努力盡快將企業自身未來發展或建設工作的全部重心集中放在純天然食品資源處,并且還盡可能去創造好其他一切自然資源條件,使企業進一步得到充分的發展并滿足當今世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食品營養及安全需要。
5.2提高農業經濟管理者群體的經濟綜合技術素質
目前,因為對我國有關農業經濟管理的專業知識沒有得到全面、深入的培訓普及,具有相關方面專業知識儲備的農業人才非常少,而且全國各地基層政府農業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的專業能力還不強。要進一步提升政府農業有關管理職能人員整體的管理專業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因此必須要大力提升政府管理人員對自身業務的整體綜合知識素質。在培訓過程中,必須要做到通過定期地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知識的培訓,提升員工專業知識含量,但是要想在短期內順利、快速地開展其具體服務工作,一定要做到與不同地區鄉鎮企業的工作實際開展情況緊緊結合在一起,選用其正確、適用的相關培訓課程內容和對其實施有效的技能培訓措施。在涉農管理人員流動性還是偏高的市場情況下,培訓的用場時間分配要相對具備時間彈性,可以采取將部門輪流集中培訓或者集中重點來培養人才的兩種模式有效合理地進行融合,對農村管理人員本身的整體綜合職業素質進行快速提升,促進農業經濟組織管理與工作機制的知識更新與體制創新,提高國家新農村發展建設整體的能力綜合管理水平,喚醒相關基層管理人員的創新工作熱情。
5.3健全新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首先,我國各級相關行業的各個政府職能部門都為了切實加快地方農業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制定實施了各種相關配套的經濟扶持引導政策,比如: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經營權承包主體制度實施能力更新評估與體制創新,各個省級基層政府農業部門要以本地區具體實際經濟情況變化作為主要依據,對當地舊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制度的發展能力展開更新預估,并且在此基礎上,研究創建新的農村土地使用權承包經營制度,配合我國新三農制度,對農業經濟的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其次,要想建立一個科學、健全、規范的新型現代化農村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應該從土地有償承包到戶的新型檔案基礎來進行,在實踐這一項目過程中,強調要著力增強地方各相關基層政府領導機關對土地檔案基本管理規定的重視,有助于切實提升政府檔案工作人員的能力,增加地方相關管理人員對鄉土檔案基本管理制度理解與實務應用能力意識,并且要把這項重要工作內容逐步引入新農村建設程序中。
5.4注重新時期農業科技文化創新發展
新農村發展建設實踐過程中,面臨大量的生產基礎設備設施簡陋和建設規劃不完善,直接阻礙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及發展速度,因此,需要各農業機械化生產和經營者切實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化農業技術生產設施的整體機械化生產能力和農民專業化經營水平,促進現代化農業科技生產設施自動化。針對農村當前農業生產活動實踐情況,結合農戶各項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具體特點、規律和需求情況,設計健全或完善農田水利設備設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等。針對部分農村地區水利不完善、落后等問題,還需要根據農業現實情況,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基礎建設,以切實促進農村地區水資源總量的科學、合理、有效地分配,實現及時有效地灌溉,長期保持農田水利穩定生產。此外,在全面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及技術創新與發展,推動全國機械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區域實際經濟情況要求和市場發展變化需求,適時優化、調整、完善區域各類大型農機設備,針對各不同農業區域氣候及其機械化生產作業特點,構建更加科學化與規范化并存的高效農業現代化生產運作模式,并要加強我國農機市場發展的政策制度系統建設,保障日常監督管理,從而才能使農業機械生產作業要素的農業社會化配套服務及供給能力體系進一步得以加速形成。
6結語
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經濟已經與以往的發展模式和發展制度存在較大差別,經濟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以及財務管理人員應意識到經濟管理的創新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意義以及價值。因此,管理人員應不斷創新經濟管理模式,積極引進先進的經濟管理制度,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整體素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汝龍.淺析如何提高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水平[J].消費導刊,2020(13):129.
[2]?吳偉鐵.鄉村振興背景下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措施[J].南方農機,2020,51(2):80,86.
[3]?王子珍.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其對策[J].農家參謀,2020(2):15-15.
[4]?高守葆.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5):203-203.
作者:侯澤林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