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11:47: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全媒體時代社科期刊轉型探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手機互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多媒介融合為特征的全媒體時代到來。在全媒體時代,信息的覆蓋范圍、傳播速度、更新頻率發生了深刻變化,不論是信息生產過程與傳播方式,還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社科期刊既面對著擁抱全媒體實現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諸多新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
一、全媒體時代社科期刊轉型面臨的機遇
全媒體指的是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興起的覆蓋多元媒介載體、擁有高效傳播手段的全新媒體。作為一種融合型的傳播模式,全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在信息生產上的封閉性、在傳播介質上的單一性以及在傳播擴散上的局限性,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媒體的業態空間、發展格局,為包括社科期刊在內的傳統媒體創造了嶄新的發展環境。
(一)全媒體時代為社科期刊內容轉型賦予新理念
在全媒介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知識信息的傳遞沖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打破了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的障礙,在極大便利人們完成信息交換的同時,也增強了信息源結構的豐富性,為社科期刊內容轉型賦予新理念。其一,隨著手機互聯網5G技術和多媒介交互融合的快速發展,人人都可以便利地完成信息傳播。依據個體個性化的關注傾向,不同知識經驗和不同學科領域的創作者、傳播者全員參與信息傳播的過程,極大豐富了社科期刊信息源的內容與結構。其二,在網絡化、符碼化、信息化的全媒體時代中,信息幾乎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獨立個體的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選擇要求社科期刊也要適應更加多元化的時代需求,以供應大眾。對此,社科期刊需要適應新的媒介傳播規則,推動社科期刊從信息內容、傳播方式以及體制機制等方面實現整體優化轉型,以更豐富多元的傳播內容和更高效的傳播手段促進編輯人員與作者、讀者實現全方位、零距離對接,更好滿足不同作者、讀者的差異化需求。
(二)全媒體時代為社科期刊傳播手段轉型提供新動能
全媒體時代,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媒介融合模式構建為指向、以完善信息生成與擴散為核心內容的全媒介網絡,加快了知識信息收集、創作、傳播、接受的流程,為信息實現高效傳輸、有效傳遞奠定了技術基礎。以快捷、便利、高效傳輸為技術特征的全媒體時代,技術改變了傳統知識生產模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為社科期刊的傳播技術手段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對此,社科期刊要積極加強融媒體信息系統建設,合理利用網絡、大數據、多媒體、數據傳遞和存儲等技術,積極推動收稿、約稿、審稿、編輯、發行的業務流程重塑,進一步健全社科期刊信息的存取以及傳播渠道,形成社科期刊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以提高社科期刊信息生產效率與水平。
(三)全媒體時代為社科期刊評價反饋機制轉型搭建新平臺
傳統媒體與全媒體在特征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全媒體融諸多媒介于一身,不僅實現了媒介之間的交互,而且為傳播過程的參與各方提供了便利的交互平臺。于作為傳統媒體的社科期刊而言,期刊的綜合效益評價一般只能依托發行量,刊載文章影響力等評價指標來判斷,得出結論往往過于宏觀,缺乏微觀層面如讀者評價、作者口碑等方面的評價標準。而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媒介融合發展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對期刊評價的科學體系,而且打通了作者評價、讀者口碑評價標準的“最后一公里”,為期刊從業人員與期刊服務對象搭建起即時溝通、動態評價多樣化的溝通平臺,為期刊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全媒體時代社科期刊轉型面臨的挑戰
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社科期刊在全媒體時代升級轉型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首當其沖的。在傳播媒介由紙質轉向數字化的過程中,出版方式經歷了從訂閱向開放存取的轉變,閱讀方式也逐漸從整篇讀物轉化為碎片化讀物,這些改變對社科期刊的知識信息生產和擴散、交互反饋體制機制建設以及編者隊伍管理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全新的挑戰。
(一)出版理念滯后
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帶來了內容產出的創新發展,為提升社科期刊的內容品質提供了多元化發展空間,但同時也暴露出社科期刊內容產出的典型缺點。一方面,社科期刊內容產出模式發展滯后,選題規劃主要靠編者提出思路、由編委會集中調研來確定。相較于數字媒體提供多元渠道交流平臺而言,由于開放性相對缺乏,作者、讀者以及研究業界專家無法充分協同參與,這無疑會導致社科期刊承載內容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觀性有所缺失的情況;另一方面,在傳統社科期刊整個出版流程中,編輯通常憑借經驗辦刊,在欄目和內容策劃上相對保守,主要通過固定內容形成自身辦刊風格進而吸引作者群,而數字媒體卻能夠便利地利用大數據綜合分析研究現狀、及時獲得市場反饋,從而適時調整出版策略,更好地促進期刊發展。兩相比較之下,大量傳統社科期刊辦刊模式無疑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變化,出版理念滯后已經成為社科期刊轉型發展中的重大阻礙,迫切需要采取有力舉措破除障礙。
(二)交互體驗缺乏
近年來,知識服務體系的建設正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政策的整體推動下,社科期刊界發生顯著改變,并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但在交互式傳播發展方面,仍然進展緩慢。編輯與讀者、作者構成了期刊辦刊過程中的主體與客體,盡管數字化轉型實現了社科期刊的普遍上網,但就交互層面而言,社科期刊在主體與客體的互動過程中仍然沒有形成實質化的改變。對比論壇、博客、APP等具有強交互性的媒體形式,社科期刊在交互層面缺乏渠道的問題明顯已經成為其發展短板。社科期刊編輯與讀者的交互、讀者與作者的交互很難實現。缺乏交互往往會造成社科期刊與作者、讀者、研究者需求脫節,不利于社科期刊引領功能的發揮。缺乏互動甚至與社會大眾沒有互動,社科期刊的媒介生態就會相對閉塞,不僅社科期刊的服務范圍難以獲得進一步延伸,還可能造成知識資源缺少整合,導致內容劣質化、碎片化。
(三)技術人才缺失
新形勢下,社科期刊的轉型歸根結底是數字化轉型,這對社科期刊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不但需要具有較高的社會科學基礎理論水平和較強的語言文字功底,還需要具有扎實的數字化技能和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效益理念,這對期刊的人力資源建設而言,不可謂不是一個嚴峻挑戰。重理論輕宣傳是當前一些社科期刊普遍存在的問題,相對地,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面重理論知識學習輕傳播知識培訓的現象也比較明顯。近年來,許多社科期刊不斷提出建設學者型編輯團隊的建設目標,而忽略數字化技能與市場效益等相關培訓,導致人力資源配備上呈現出不符合數字化發展規律的結構性障礙。重理論解決了社科期刊內容在研究引導上是否具有前沿性的問題,但市場效益理念的缺失又逐漸導致了其傳播不廣等新問題,這依然會限制社科期刊的發展。目前,在期刊界,尤其是在社科期刊領域,嚴重缺乏具備數字化專業技能的人才已經成為緊迫的現實問題,不僅影響到社科期刊自身的發展,也影響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整體構建,已經成為了社科期刊轉型升級路上的“絆腳石”,需要引起期刊界研究者的注意。
三、全媒體時代社科期刊轉型的創新發展路徑
對于社科期刊而言,全媒體時代是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時代,全媒體蓬勃發展一方面給傳統媒體帶來傳播革命、受眾分流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也為社科期刊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社科期刊在轉型過程中必須對這一問題予以清晰認識。在媒體融合的基礎上,對社科期刊的內容進行創新重塑、對人才培養體制進行完善、對資訊傳遞模式進行革新,這是全媒體時代傳統社科期刊進行變革發展、創新突圍的基本途徑。
(一)以融合發展為路徑,重點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媒體資源融合的實質是通過對各種媒體資源的融合,形成媒介信息在內容傳播領域的多平臺出口,并以此達到對媒介信息資源的最廣泛傳播。在全媒體時代,傳統社科期刊與期刊編輯要想實現新轉型,做好媒體融合工作與提升媒體融合意識是關鍵舉措。一方面,社科期刊要形成自己的新媒介矩陣,以紙媒編輯出版發行為根基,借助社科期刊的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形成一個集合傳統編輯出版發行、網絡、微博、微信、客戶端的線上線下全方位、復合型、立體化的新媒介宣傳渠道,進一步發揮社科期刊的宣傳功能,完成社科期刊編輯出版的數字化、網絡化變革;另一方面,社科期刊要建立社科期刊外部的全媒介協作制度。全媒體時代,傳統社科期刊要想獲得發展就必須在媒介融合上下功夫。當前,一些社科期刊采取紙質實體、網絡雙發表的方式辦刊為社科期刊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應,通過網絡技術特別是手機網絡技術的加持,這些期刊不僅實現了期刊內容全上網,甚至不乏部分期刊社將紙質期刊內容制作成音頻通過手機APP進行傳播,大大提高了社科期刊的傳播力度,也為廣大作者、讀者、研究者提供了協同創新的交流渠道,為社科期刊轉型提供了有益參考。
(二)以內容信息為核心,不斷豐富信息知識創新社科期刊的定位在于將有益于社會發展的研究成果呈現出來,促進社會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社科期刊尤其是高質量的學術期刊,已經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科期刊唯有積極利用好網絡平臺和數字信息技術,才能全面發現知識間的內在關系,完成對知識庫資料的自主收集和維護,并通過提升用戶的知識使用效能和知識創造水平,不斷實現社科期刊的知識產出價值。社科期刊肩負著使中國研究“走出去”的重任、是讓中國學術在世界舞臺發聲的重要平臺,必須建立起“內容為王”的核心優勢。內容始終是信息傳遞的主體,“內容為王”就是說社科期刊承載的信息不僅需要保證品質,而且要能夠在理論界產生引領作用。這就要求社科期刊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培育品牌意識。一方面,針對閱讀多樣化、精準化、碎片化、差異化的需要,社科期刊需要重視服務領域的細分,針對不同群體的訴求對文本進行再加工、再整理,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做好服務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合理采納受眾意見建議,形成體驗反饋機制,為形成期刊業界好口碑奠定基礎。二是不斷豐富內容形式。要把傳統的社會科學信息內容進行多介質形式的轉換。但由于將傳統社科期刊中純文字的內容,進行圖像化、音頻化、視頻化改造具有較大困難,因此還必須對內容進行二次深化加工,以適應讀者個性化的需求。三是持續推陳出新。要求期刊承載內容既要保持相當程度的穩定性,還要保留適度開放性,既使得新知識、新方法在期刊承載內容中能夠有所體現,也使得新知識、新方法能夠進一步推動固定主打欄目實現內容上的創新。
(三)以人才培養為基礎,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社科期刊的發展,關鍵在人。社科期刊的轉型發展,必須把人才隊伍的培養作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針對社科期刊轉型發展的實際需求,有計劃地對編輯人才開展專門培養和全媒體技能訓練,以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化提升,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二要著力培養打造一批綜合型人才。對于社科期刊而言,綜合型人才指的是社科期刊的編輯人員不但要具備精深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對稿件社科水平的分析技能,同時還要具備過硬的編輯服務才能,以更好滿足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作者的多元化需求。三要構建協作團隊。社科期刊不僅要組建專門的編輯團隊,還要聚集一批具有高學術素養和社會擔當的專家作者群體。讀者、作者群體既是信息生產者的重要角色,同時也因為長期關注某一社科期刊的發展,已成為期刊建設的隱性人力資源。因此,協調處理好期刊與其的關系,有利于促進社科期刊的發展。結語全媒體時代為社科期刊的發展轉型提供了新契機,同時也為社科期刊進一步增強信息傳遞功能、提升資政服務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從轉型發展的角度來看,社科期刊需要加強數據手段的運用,做到將知識性和服務性相結合,還要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合理運用,協同創新知識信息生產模式與服務方式;要建立起社科期刊人才發展聯盟,持續增強社科期刊在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于茜.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學術期刊轉型之路[J].新聞愛好者,2019(10):60-62.
[2]伯靈.融媒體時代學術期刊轉型發展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9(03):399-402.
[3]許力琴.中文科技期刊融媒體發展的問題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8(18):222.
[4]陳建華.媒體融合環境下科技期刊知識服務創新的探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12):1099-1103.
作者:趙斌 單位: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