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21:0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紫砂作品“香雪壺”的創作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紫砂壺產于宜興,自北宋誕生起就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被譽為“茶器之王”,宜興位于太湖之濱,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豐富的物質條件讓當地的人生活悠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紫砂壺誕生于此仿若天意,它汲取了當地天然靈秀的氣息和深厚的人文氣質,表現出當地特有的雅致嫻靜的特點,從眾多茶器中脫穎而出,再加上文人雅士的參與推廣,他們在紫砂壺上書寫刻畫,使之集金石書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價值,真正成為超越于其它器皿的文人器,其地位更上一層。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時間里不乏有眾多優秀的工藝品,但唯有紫砂壺以古色古香的氣質在當代文化藝術之林獨樹一幟,可謂是一朵奇葩。
在幾百年的歷史里,經過一代又一代紫砂藝人和文人雅士的匠心合作,紫砂壺發展出完善的造型裝飾體系,隨著時代的演變,藝人們創作出了千變萬化的各種壺型,被總結歸納為光貨、花貨和筋紋貨三個大類。不過,這三個大類并沒有明確的界限之分,紫砂藝人們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結合作品的主題,偶爾將三大類的創作技巧融合運用,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紫砂作品“香雪壺”(見圖1)結合了花器和光器的創作技法,此壺是以梅花為主題,但它并不像常見的花器模擬自然形態整壺制作來表現主體,而是在整體光器器型的基礎上結合陶刻技法,在壺身裝飾梅花,表現其自然典型的形態,“形”、“色”、“工”三者巧妙配合,惟妙惟肖,以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香雪壺”以曼生十八式中“乳甌壺”為基礎形制,作品圓潤飽滿,身筒雖扁卻厚重有力,給人以精神氣,“乳甌壺”是經過時代考驗的經典器型,作品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理解稍加改動與創新,既不失古韻,又能提升實用功能,契合現代人的審美。飽滿的壺腹、挺翹的短壺流、圓潤的圈把,敦厚端莊中又不乏可愛、清秀之感,流、把相互呼應,出水順暢,提拿方便稱手,短頸增加了作品挺拔的精神氣,隆起的半圓形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造型有如古代的甕罐,充滿了中國傳統的特色。底部圈足撐起厚重的壺身,顯得挺拔有力,整壺造型結構精巧,充滿了古典氣息,在此基礎上壺身刻繪以一樹梅花,梅樹從壺身向蓋面伸展,只見梅樹枝干遒勁、蒼勁挺拔,梅花疏密有致地分布其間,有的盛放、有的含苞,或大或小、姿態各異,梅樹邊上題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字體優雅、遒勁、瀟灑而不失骨力,與刻繪相結合,恰到好處地點明了作品的主旨,將梅花高潔傲岸、純潔無瑕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2紫砂作品“香雪壺”的文化意境
盼了一個冬季,終于迎來了春天,門前的幾株野墻梅舒展它碧綠的身姿,花苞競相開放,紅的似火,白的似雪。隔著窗戶朝下觀賞,不管我微笑還是憂傷,花總以最美的姿態迎接我。獨自靜靜地守著窗兒,和著梅花散發的香氣,細細品味春天帶給我的喜怒哀樂。此情此景,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王觀的《江城梅花引》。“年年江山寒梅。暗香來,為誰開?疑是月宮,仙子下瑤臺。冷艷一枝春在手,故人遠,相思寄于誰?怨極恨極嗅香蕊。念此情,家萬里。暮霞散綺。楚天碧,片片輕飛。為我多情,特地點征衣。花易飄零人易老,心正碎,那堪寒管吹!”在春天這個繁花錦簇的季節里,許是受女詞人李清照的熏陶,我雖驚嘆海棠的風姿綽約,牡丹的國色天香,桃花的艷麗無比,卻更鐘愛梅花的骨中香徹。曾向往在陽春三月,和友人結伴到濟南的趵突泉勝地去觀李清照紀念館。我把懂梅花的視為知己,易安居士是特愛梅花的,在她的宋詞中描寫梅花的特別多,她雖說過:“梅蕊重重何堪俗”,“更挼殘蕊,更挼余香”,但大都是贊美梅花“玉瘦香濃”、“從來知勝韻”、“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手種江梅更好”、“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與群花比”、“年年雪里”。看著這些美麗的詩詞,仿佛已身處濟南大明湖勝地,欣賞花紅柳綠,一邊隨景吟誦女詞人的篇篇華章,真是“常插梅花醉了”。紫砂壺“香雪”以梅為主題,體現了中國文人審美的一種極致,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一枝梅花,人間便自不同。愿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也有一份真趣,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
3結語
中國人自古就有田園情懷,人在喧鬧的城市,心卻格外向往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活在時代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雖然沒有辦法像陶淵明那樣找一方田園幽居,但我們卻可以在家中放置一把茶壺,在偶爾的閑暇喝茶養壺、賞花看書,如此倒也是一樁快事。
參考文獻
[1]周云.筋紋雪梅更精神——論《六瓣梅》紫砂壺的藝術特色[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2(1):109.
作者:徐潔 單位:湖州市吳興區紫砂陶瓷技能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