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09:15: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創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興起,“創客運動”在高職院校蓬勃興起。創客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紛紛加強對眾創空間的建設,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搭建平臺。但從活動實施的效果來看,多數學校并沒有實現眾創空間所倡導的價值理念。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專業教師的緊缺性
調查發現,高職院校中的青年教師多數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學歷,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和系統的知識體系,但他們多數是從大學畢業以后就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工作,并未有企業工作或創業實踐的經歷。創客學習有別于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它注重以眾創空間為平臺的創造性實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更具主動性和實踐性,這對專業的創客教師在教學理念與授課方式、角色定位、創客領導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在創客教育中教師存在對具體哪一教學環節該下功夫把握不準的現象。專業教師的緊缺影響和制約了創客教育的發展,也妨礙了眾創空間專業化的建設。
(二)學生參與的被動性
與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建設的熱度相比,學生主動參與性明顯不足。由于大多數創新創業項目沒有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知識系統、生活經驗,這影響了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熱度。高職院校要根據高職學生特點設置課程體系,開展教學活動,積極培養學生應用創新思維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應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將自身的知識體系與經驗積累構建起系統化、邏輯性的創客思維體系。
(三)眾創項目的雷同性
高職院校開展的創新創業項目,普遍存在以項目學習的模式運營學習,將“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等競賽項目等同為創新創業項目。創新創業異化為技能大賽,學生為獲獎而參與,教師則為拿項目參與比賽,更注重的是比賽的結果,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應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些“快而短、平而虛”的創新項目,缺乏原創性、可持續性,不利于推動高職教育與創客教育深度融合,其本質是低層次的創業活動。同時,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建設缺乏校本特色,同質化程度偏高,客觀上也影響了高職院校眾創空間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二、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建設的可行性
(一)校企合作為雙創人才培養提供土壤
高職院校通過加強與行業企業的積極合作,有效構建了基于崗位能力需求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很好地實現了產教融合及與企業對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基于企業的人才結構需求和崗位技能的需求,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設計中能更好地與企業合作,對人才需求實現有效對接。高職院校教師深入企業一線跟班實踐鍛煉,緊貼企業實際,可以不斷增強專業技能、提升專業理論水平,了解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與前沿技術動態,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及時更新與補充生產一線的新科技、新工藝,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工作實際,為眾創空間生態系統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奠定基礎,為眾創項目的孵化與培育,促進項目成果的轉化創造有利條件〔1〕。
(二)人才培養模式為雙創人才培養奠定根基
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與行業企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是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校企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專業標準、教學標準、課程體系、實習實踐、就業創業以及校企雙方人員互聘互兼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基于崗位需求掌握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也為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根基。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為雙創人才培養提供養分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創造了實施條件。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較之傳統的教學模式區別在于它融理論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當今時代,純理論和純實踐的課程已經成為過去式。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注重遵守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規律及學生職業成長規律,以項目為載體呈現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通過項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融為一體。為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往往通過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集“教、學、做”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情景化”“體驗式”等教學模式,融專業技能、方法技能和社會能力培養于一體,確保學生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實踐操作技能,達到勝任崗位所需能力,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眾創空間的有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三、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生態系統構建的對策
(一)構建合作群體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的創客,其對生態系統運行質量和眾創空間各類雙創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合作社群的構建既是為大學生眾創項目尋找雙創項目的合伙人,又是尋找學習合作的共同體,因此,通過各要素之間的緊密協作,能為創業項目的開展與運行構建有效的保障機制。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的創客來源相對單一,主要以在校大學生和教師身份的創業人員為主,通過以行政班級為單位構建合作社群,也可以跨班級、跨年級、跨專業組建眾創合作社群。構建合作社群,既方便創客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及分享,也方便創業導師的有效指導,有利于觸發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熱愛與激情。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通過跨班級、跨年級、跨專業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組建了眾創合作社群,并為眾創合作社群提供基本的場地和一定資金的支持,目前眾創合作社群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項活動。
(二)暢通雙創實踐能力培養渠道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服務支持機構提供的軟硬件服務環境(如圖1所示)。創業活動需要將政府、高職院校、眾創合作社群及創新平臺等資源轉化為政策、教育、團隊和平臺等資源,將眾創空間生態網絡中的各類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大學生創客活動提供所需的營養,有效保障眾創空間創業項目的培育與孵化。
1.將雙創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根據專業差異、學生對象需求的差異,將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轉化為不同的教學模塊,然后將不同的教學模塊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相滲透,大力開展雙創教育。首先,培養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所需的基礎知識、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高職院校要構建內容完善、規范合理、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課程教學體系。課程內容的設計以理論為根基、以思維訓練為抓手,以創新創業項目成果向創新創業應用成果轉化為實踐訓練體系,開拓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創新創業意識,在雙創活動中培養與成就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其次,對所開展項目方案進行討論,每個學生都要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做。要將創新意識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無論是項目案例還是項目訓練,都強調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和項目方案策劃的能力〔2〕。
2.以項目活動為載體促進雙創教育。一是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的創業模式。依據專業成立創業項目工作室,通過承接與專業相關的具體業務,在真實的創業項目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通過真實的創新創業項目更好地接受專業訓練,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為鼓勵與支持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強的雙創活動,可成立創新創業的相關機構,大力支持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新創業工作室等,通過協會或工作室為學生的雙創活動提供實訓基地和演習舞臺。工作室完全按照企業化管理、項目化運作,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的創業項目為載體,通過真實項目案例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雙創訓練,強化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二是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創新創業模式。該模式主要以科技競賽、創業設計大賽等為載體,以活動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讓學生在完成科技競賽活動具體項目方案策劃、設計的過程中,鍛煉與培養創新創業的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3〕。
3.建設眾創生態系統文化。創業文化是眾創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組成要素,為建設持續創新的眾創生態系統文化,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雙創教育體系。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學校要加強對雙創活動的指導與幫助,提供諸如創業咨詢服務和創業導師等;倡導積極的創新創業價值導向,鼓勵并支持高職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微信、電子屏、微信公眾號等媒介著重加強對創新創業理念的宣傳;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論壇、講座、沙龍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雙創活動,如邀請雙創積極分子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營造濃厚的眾創空間雙創氛圍,凝聚眾創空間文化內涵〔4〕;培育寬容失敗、鼓勵創新、尋求合作、追夢創業的雙創精神,努力營造門檻低、手續簡、成本低的良好眾創環境,實現低成本創業,構建有利于吸引更多高職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雙創文化長效機制。
4.構建保障運行機制。構建有效的保障運行機制是確保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生態系統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條件。首先,構建創新創業基金保障機制。設立學校創新專項資金,并借助校友資源設立校友創業基金會,以此拓展創業資金來源,為眾創空間生態系統的長效運行提供資金保障。其次,建立健全資源整合保障機制。通過競賽、公開懸賞等方式,尋找與鏈接高端資源,以實現創新創意和技術解決方案,并通過利益機制將創新要素串編成創新網絡。再次,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為確保眾創空間的健康運行,應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信息收集渠道、信息反饋機制和服務保障機制,確實保障創客利益。
參考文獻
〔1〕張德虎.“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9(6):74-78.
〔2〕王秀紅.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究〔J〕.職教通訊,2015(4):18-21.
〔3〕劉巧芝,楊涵.技術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協同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8.
〔4〕周海英.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J〕.科技視界,2016(9):78-79.
作者: 曹玉敏 單位: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