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17:0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學探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開放、創新的教學生態應運而生,信息技術已成為重要的教育教學手段,互聯網的問世使人們的思維方式逐漸發生了改變。依托“互聯網+”時代,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和移動學習使得教育教學向多維化方向發展[1]。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根植于課堂、延伸于課外。
1“互聯網+”時代內涵
“互聯網+”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融合的新型產物。在“互聯網+”時代,人們足不出戶便能收到心儀的商品,手機銀行使網上轉賬變得更加便捷,打車軟件讓人們有了更多的出行方式選擇,外賣軟件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美食選擇。要想促進產業發展,就需要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將傳統行業打造成全新的數字化產業[2]。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已悄無聲息地走進課堂中。學校的教學環境已由傳統的封閉式教室演變為自由開放的教學時空,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正逐步深化為多樣化的自主式、個性化學習,建構于網絡思維上的翻轉課堂、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將原本傳統的圍墻式課堂教學轉變成開放式、個性化,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系統,讓所有學生都可以時時學、處處學。“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讓課堂有了生命,師生在網絡中實現了教與學,學生足不出戶便可與名校名師對話,選擇豐富多彩的課程。
2“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教學轉變
2.1教學環境的轉變
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原本單調、枯燥的教育教學趨向多樣化,從黑板、粉筆到幻燈機、投影儀,再到攝像機、錄像機和廣播電視教學,再到多媒體網絡教學,智慧課堂、錄播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全新的教學環境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科技的日新月異也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更多便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演示過去、模擬未來,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傳授更多知識。多媒體教學以及網絡教學的開展,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容量,使信息傳遞更加便捷,學生可以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獲取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3]。
2.2教學觀念的轉變
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共享性、及時性沖擊了傳統的課程資源觀,“互聯網+”時代帶來了教育教學觀念的巨大轉變,那些被束縛的教育教學觀念也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學生獲取知識、資料的途徑變得更加廣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書籍和教材,教育變得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在“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不再單純地死記硬背,教師不再沉浸于填鴨式教學,而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教學模式的轉變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越來越多樣,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常見的教學模式包括自主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第一,自主式學習。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促進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慕課是一種大規模開放式的在線課程,翻轉了教師授課的場地和時間,由參與者在網絡中發布相關課程資料,供學習者在線學習[4]。翻轉課堂是學生在家中自主學習,通過觀看教師提前錄制好的微視頻,完成發布的學習任務單,回到課堂后師生再內化知識,進行交流、探討的一種教學形態,它屬于典型的“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明顯區別于傳統教學“先教后學”的教學結構。翻轉課堂、微課和慕課都具有靈活性高、短小精煉、主題突出、傳播廣泛、自主性強、可重復性高等優勢和特點,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翻轉了課堂的時間和地點,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可能性。第二,探究式學習。傳統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但是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無法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枯燥。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和交互便捷的特點,學生可以開展探究式學習,通過網絡搜索、網絡論壇在線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此外,學生還可以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能提高學生信息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4教師角色的轉變
蘇格拉底時代,教師需要聲如洪鐘;課堂教學時代,教師需要板書工整、字跡娟秀;PPT教學時代,教師需要熟悉多媒體教學、制作美化PPT;慕課教學時代,教師需要讓課堂生動、有趣;智慧教學時代,教師需要學會智能操作。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教師應與時俱進,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成長和進步。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挑戰,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也隨之發生轉變。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被定位為傳道授業者,“互聯網+”時代下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也承擔著多種角色,向多維度、多身份轉變。課前,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需要精心準備一堂好課;課上,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促進者;課后,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援助者,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問題并答疑解惑[5]。
2.5學生的轉變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加開放的學習空間與發展空間,課堂教學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打破了以往權威式的知識壟斷,針對教學內容錄制優質微課,設計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并通過融合各種教學軟件、即時通訊軟件等網絡教學手段,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課堂走向高端化、前沿化,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實現了人人創造、人人共享、人人獲取、人人使用的全民公益時代。
3“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3.1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在信息時代,網絡資源成為學生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漫無目的地學習不但費時費力,還會讓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展示任務時,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圍繞主題思想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目標,布置相關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和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插入圖片”這一教學內容中,要求學生掌握在WPS文字中插入圖片,學會設置圖片格式并調整圖片的大小和位置。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閱讀教材,借助微課視頻、學習網站、學習攻略等多種渠道獨立探究、智闖難關,從而實現技能習得并完成學習任務單。教師在設計任務單時,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次分明,針對難度較高的任務,要適當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逐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大膽探索、發散思維。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控教學節奏,監督課堂紀律,同時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學習、生活中,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
3.2合作探究,百花齊放
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依托交互式電子白板、極域課堂系統、電子書包、平板等可移動教學終端,選擇合適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借助移動終端,實現在線討論與實時評價,合理進行小組分工,查看分工情況、合作進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小組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適時分享與總結各個合作階段的經驗,進而實現智慧教學、智慧評價和智慧管理。例如,在學習WPS演示文稿時,開展了一次主題教學活動,以靖江文化為背景,學生分組合作完成《美麗靖江———我的家鄉》演示文稿的創作。通過開展本次主題教學活動,一方面希望學生深入了解自己家鄉的風俗文化、風土人情,另一方面希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編輯師、設計師、查找師、監督員、整合師各司其職,各成員通過QQ、微信、郵箱等工具,互相傳送各自負責的內容,經過共同商討并進行合成、修改、完善,最后將完成的作品發送給教師。學生還可以將創作的作品分享到個人空間、學校網站或朋友圈,通過在線留言、線下交流等方式展開互動式評價。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提升學習效果。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地完成了布置的任務,合作探究,百花齊放,通過開放式學習和互動式交流實現了思維碰撞,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3分層任務,因材施教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每個學生的基礎和特點存在差異,但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設備落后、教學資源有限,教師很難做到層次化、個性化、多元化教學,無法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6]。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反饋結果,依托相關數據分層布置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最佳學習效益。教師應兼顧教育公平,做到因材施教。課前,根據后臺反饋的學生預習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成三大組,保證教學具有層次性,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任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課堂的精細化管理。課中,對三類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引導學生完成布置的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積極思考問題,通過個性化反饋、點評、答疑,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有所收獲,提高教學質量。
4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教育界開拓了一片新天地,為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需要適應新的環境,運用新的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與時俱進,提升自身教學技能,使學生適應新的課堂環境,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開展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激發每個學生的潛在能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奕標.透視翻轉課堂[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16.
[2]秦芬.淺析“互聯網+時代”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文理導航,2020,(12):88.
[3]袁秀利,許軍,郭孝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師讀本[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4]鄧禮安.基于互聯網+時代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08):163.
[5]王藝湘.翻轉、混合式、慕課、在線開放、智慧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6]高鈞.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作者:錢妍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實驗學校天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