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公文范文 > 高職測繪地理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08 16:08: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職測繪地理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引言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既要講政治、講信仰,又要講思維方式、講科學方法,使學生做到德才兼備。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程”)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育人方面,強調政治屬性,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科學性,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性、真理性,在立德樹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當前,我國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世界舞臺上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這就需要更為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歷史視角以審視國家的發展趨勢,認識世界發展動態,這就要求人才培養必須要采用新的理念、思維方式,培養的人才要有適合全球化進程的創新能力、奮斗精神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課程思政作為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與思政課程步調一致、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對于推動高校合力育人是十分必要的。[1-2]測繪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密切相關,新時代測繪技術手段正發生深刻變革,新型測繪技術飛速發展,迫切需要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愛國、敬業、奮斗、奉獻、創新精神,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測繪類專業課程中踐行“課程思政”,對于實現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新時代背景下測繪地理信息類課程思政內涵
測繪是先行性、基礎性和服務性的事業,自古以來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大作用。特別是在“數字中國”和“智慧中國”建設的今天,移動互聯、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測繪的社會作用和應用服務范圍擴大到與地理空間信息有關的各個領域,使得測繪地理信息進入跨界融合、泛在應用階段。測繪地理信息的轉型升級對測繪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具有主權性、涉密性、精準性、基礎性、共享性等特點,而在信息發達的今天泄密事件頻繁發生,為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地理信息保密與安全意識、法制意識、規范意識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測繪是內業、外業結合的工作,吃苦耐勞、團結合作意識是必不可少的;測繪技術實用性強、具有先行性和服務性特點,工匠精神、責任意識、奉獻與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對于促進測繪技術服務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榫接遞進,多元互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是測繪地理信息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具備GIS基礎知識,能利用GIS軟件進行空間數據生產、入庫、分析、可視化及應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結合行業專業背景、課程內容體系,確立課程思政培養目標為:以愛國、敬業、奮斗、奉獻、創新精神為主線,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人素養(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文明得體的言行舉止等);具備地理信息保密與安全意識、維護國家版圖完整的愛國精神,科學探索與科技報國精神,依法測繪、規范意識、誠信意識、團結協作意識、創新意識、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的責任與擔當精神。2.1榫接遞進的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圍繞課程思政目標,堅持立德樹人之根本,以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為顯性教育,思政為隱形教育,將思政元素以知識(或技能)本身、學科歷史發展、案例事件、法律規范、大國工匠風采等形式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榫接融合,課程思政內容設計。針對本課程理實一體的特點,結合GIS知識、技能、思政培養目標,對課程內容重構,設計3個教學環節(如圖1所示):GIS技術基礎、GIS技術知識和技能、GIS技術綜合應用,在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同時實施認知認同、內化固化、素質養成三階遞進的思政育人過程,逐步達成素質培養目標。
2.2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以知識或技能為載體,遵循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師通過自身行動、學生管理、案例分析、情感融入方式,借助討論、小組合作、演示、情景模擬、參觀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交叉運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人與網絡平臺等多元互動,將思政元素榫接融合于知識(或技能)、教學管理中,潛移默化提高學生個人素養,培養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多元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3課程思政教學路徑與實踐
3.1頂層設計、多方聯動、同向同行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
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集體行為,不是個別要求和個體行為。這就需要全校一盤棋,克服思政教育“孤島現象”,明確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某一門課程、某一位教師的職責,而應是整個教育環境共同塑造人、培養人、鍛造人的問題,要著力形成“立德樹人”工作共同體,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新模式,形成協同育人氛圍。因此,在學校層面上建設以思政教師為指導、專業教師為主體、輔導員(班主任)和企業導師協同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如圖3所示),多方聯動,同向同行,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4-7]。思政教師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體,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進行方向指導、內容把關,對于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輔導員(或班主任)作為學生管理的主體,在工作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課程思政育人方向同行。企業導師參與實訓指導、開展專題報告,融入行業發展趨勢、國家規范、典型案例、企業文化等內容,重點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專業教師是課程思政育人的主力軍,教學中不斷探索“課程思政”的教學技巧,積極挖掘并有效使用思政教育資源,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在課堂內外實施課程思政育人。思政教師、輔導員、企業導師、專業教師四方聯合,以課程思政建設為載體,在課程思政定位、教學設計、資源建設、課題實施、考核評價中實施思政育人,形成多方聯動、同向同行的育人環境,有效保障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3.2三位一體、兼具時代性和引領性的立體化資源建設
良好的教學資源是提高“課程思政”效果的重要保證。“課程思政”資源包括課程教學標準、教學實施方案和思政案例庫。1)教學標準包括價值塑造、知識傳授、技能培養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內容總體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課程考核方案,課程實施條件。教學標準充分體現課程思政的整體設計。2)教學實施方案以2學時或4學時為單位,包含該教學任務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資源等,以及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教學方法與手段等,還包括教學反思。教學實施方案是課堂教學的詳細設計,要重點突出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3)思政案例庫是案例的集合,應結合課程思政目標收集、整理思政素材,設計思政案例,包括思政元素、育人目標、素材內容介紹、素材融入方式和教學方法。思政案例庫要充分體現行業、專業特色,與教學內容相融合,體現時代特色,具有引領性。為適應當前泛在的學習模式,還應建立線上資源。
3.3多元互動的課堂教學實施
1)GIS基礎知識階段:培養學習興趣,認識課程思政目標“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在第一次課上,教師要給學生建立課堂規則和規矩,讓學生對課堂存底線思維、敬畏心理。通過電子地圖系統、打車軟件告訴學生GIS技術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借助GIS技術在國土資源管理、汽車導航、精美地圖制作等方面的應用案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法律法規、案例事件讓學生建立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意識、保密意識,依法依規規范采集、存儲、使用空間數據,建立國家版圖意識;通過GIS技術服務國家社會經濟建設案例,培養學生奉獻與服務意識。通過本階段教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專業領域內的愛國行為,建立利用GIS技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意識。2)GIS知識和技能學習階段:思政元素深化,培養職業素質本階段以空間數據生產為主線學習GIS知識和技能,融入測繪地理信息行業法律規范培養學生法治、規范意識;通過國家規范地圖作品、大國工匠風采展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通過任務驅動、小組分工協作完成任務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團隊意識;通過GIS應用情景設計,培養學生借助GIS技術以科學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深化、提高,為利用GIS技術服務社會經濟建設打下基礎。3)GIS技術綜合應用階段:思政元素升華,培養新時代測繪精神本階段以國家重大項目案例、情景模擬等方式學習GIS技術在各行業中的應用方式,以生產項目為載體,進行項目數據采集、處理、入庫、分析、可視化等工作,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完成任務,提交規范成果。通過教學設計將個人素質、職業素養、理想信念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達成課程思政目標。
3.4全程、全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構建
本著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則,設計多元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過程性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包括個人素質和職業素質。個人素質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在本課程中機房管理、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多方面的表現,采用加分、減分方法,由學生助教完成。職業素質評價以課程思政培養目標為核心,由教師主導設置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分值,以測試、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導師評價等形式,采用人機互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學生素質得分以一定比例記錄到期末成績中。
4結束語
課程思政改革首先要明確課程思政的定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是思政課程的有益補充,因此,課程思政是在思政課程基礎上以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為載體,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融入其中。其次,課程思政應從行業、專業背景出發確定育人目標,致力于行業高素質人才培養。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本文在分析新時代測繪行業特點、課程思政內涵基礎上開展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課程思政建設,分析思政目標,結合課程特點,構建了“榫接遞進、多元互動”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提出并實踐了具有頂層設計、多方聯動、同向同行的課程思政團隊建設,三位一體、時代性和引領性并重的立體化資源建設,三階遞進的思政育人實施方案,可執行、可復制的效果評價方式,體現了“三全育人”理念,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落地落實。
參考文獻:
[1]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2]臺紅蕊.初探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成效[J].科教文匯,2019(1):41-42.
[3]寧津生,王正濤.從測繪學向地理空間信息學演變歷程[J].測繪學報,2017,46(10):1213-1218.[4]楊修平.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理據、現狀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8):36-41.
[5]項波,吳仰祺,楊路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維度[J].物理通報,2020(10):1-5.
[6]劉玉潔,鄭麗,熊力,石瑛,鄒愛玲.“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152-155.
[7]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28-29.
作者:李玉芝;王啟田單位:山東水利職業學院